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透过“大麻文化”看加拿大社会的多元

在温哥华喜士定街夹缅街之间,经常游走着一些怪模怪样的男女,显得无所事事又忙忙碌碌。 老移民似乎都知道,这里面有许多大麻吸食者。 “大麻在加拿大已经形成一种所谓‘大麻文化’”,此间媒体朋友告诉记者,可以说在加拿大乃至整个北美,热衷于大麻是不分行业和身份的,甚至成为一种“社会时尚”。 记者今天看到一则报道说,加拿大皇家骑警一份内部报告承认,温哥华所在的卑诗省的大麻产业已成为犯罪组织的摇钱树。 按保守估计,卑诗大麻产业的规模已达每年七十五亿元,约为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六。 这份由温哥华《太阳报》披露的报告指出,由于获取生产和走私大麻的丰厚利润,一些犯罪组织已可从事过去无法干的“犯罪事业”,包括走私枪械、爆炸物及股市诈欺等活动。 据知,去年卑诗省共有八十一个活跃的帮派组织,每个帮派或多或少都和大麻产业有关。 同时,不同的帮派分别从事不同的领域。 例如,越南裔帮派多半从事大麻的栽植,印度裔帮派主要从事走私活动,将大麻藉由卡车运送到美国。 在利益驱使下,这些不同族裔的帮派已打破文化、语言和种族的藩篱,彼此“携手合作”起来。 这些权威的资料暴露的是目前加国的一种社会现象。 记者刚抵温哥华的时候,有朋友介绍说,加拿大“大麻党”首领埃米瑞(Marc Emery)被拘捕后,在集会的抗议者里面,有许多衣冠楚楚风流倜傥的人士。 他们从事着很体面的工作,自己也沉溺在大麻里面。 这种客观事实引发了有关大麻合法化的长期争议。 去年加拿大SES研究所进行的调查说,百分之五十七的加拿大人倾向于可以适量使用大麻。 包括一些社会名流,有人要求司法部门介入鉴定大麻与毒品的区别,来为大麻开释罪责。 最近温哥华市政府提出的一份新的有关毒品管制政策报告甚至也建议将大麻与毒品“区分”开来。 对于把大麻作为某种文化的社会现象,或许不少“局外人”可能感到不可理喻。 但不管理解不理解,喜欢不喜欢,在加国却已是一个事实。 一位加拿大政治家说:你要成为一个加拿大人,就要付出必要的代价。 这种代价不是强迫谁去认同某种价值取向,而是说在我们眼里加国有些很矛盾的东西,是要持综合判断的。 大麻党首领埃米瑞现年四十七岁,他一九九四年移居温哥华后成为大麻活动分子,曾被拘捕十次,但三年前曾成功进入第二轮温哥华市长竞选,在所有竞选者中排名第五。 埃米瑞说,他与许多政治组织有着经济上的联系,还向省和联邦政府上缴税收。 埃米瑞本人还编辑和发行了一本大麻文化(Cannabis Culture)杂志,拥有自己的大麻电视网络基地,有关大麻的活动在他的“宣传机器”中被称之为“大麻运动”,希望冀此激励一代人为大麻合法化而努力。 有媒体评论称,在加拿大社会,大麻党确有相当的市场,大麻文化有一定的生成环境和发展土壤。 这就是加拿大社会的一种“多元”,与同性恋结婚合法化有“异曲同工”的味道。 (吕振亚)

每年移民32万,这是治

一年内又要大选了,为了保住执政党的地位,自由党又开始出台怪异的政策。 继自由党的备受争议的大麻合法化和同性恋政策使加拿大“领先”世界潮流后,下一个轰动世界的举措是在自由党政府的新移民安置工作多年无所作为导致大多数新移民挣扎在加拿大的贫困线上的基础上,大幅增加新移民数量至每年接受32万。 自由党总理马田的理由是: 1)20年后加拿大人口老化,那时有大量职位需要新移民去干。 2)现在加拿大偏远地区需要新劳动力,因为当地的劳动力不满意偏低的薪水和福利而离开了加拿大偏远地区,但新移民也不愿意到没有什么工作机会萧条的加拿大偏远地区安家,导致有些偏远地区渐渐成为“鬼城”。 这两个问题确实有,但关键问题是自由党的“新药方”是“治病”还是“造病”? 自由党政府官方公布的失业率是6.7%,以加拿大3000多万人口中一半为可以工作的劳动力计算,有一百多万失业劳动力,加上不包括在官方统计数字中的未领取失业金的失业劳动力(没工作的新移民,不符合领取失业金的失业劳动力),二百万人只多不少。 身在加拿大的人们关心的不是20年后有多少职位等待大家,而是现在有多少职位等待失业者和有潜在失业可能性的人士去干,有多少人去竞争一个职位,有多少可能性得到一份说得过去的收入。 现实情况是加拿大的就业市场容纳不了每年新增加的20几万的新移民劳动力, 职位少应聘者多,所以雇主才用“加拿大工作经验”等进一步的条件来从众多候选人中挑出更好的人去工作。 回想5,6年前,从海外招聘持有 H1-B 签证的 IT 人员的美国雇主,从没有要求应聘者至少有几年的“美国工作经验”,因为职位多应聘者不足,不是加拿大雇主比美国雇主更保守。 自由党政府多年来没有重大举措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却把大批资金用于宏观来说没有太大意义的培养公司内同事和谐相处的 Soft Skill(软技能)的 workshop 和没有多大效果的 Link/ESL,即使自由党政府的钱多到每个找工作者的 Soft Skill 都培训到 A+++ 的水平,50 个人竞争 5 个职位还是有 45 个人落选, 倒不如把钱用到增加 2 个新工作职位更实在。 每当我看到有多年相关工作经验的中国同胞风里来雨里去几个月几个月地干毫无报酬的 Volunteer 或CO-OP,只为了一纸证明“加拿大工作经验”的 Reference,而这还不能保证能找到相关的有报酬的工作,我的心在滴血,There are something…

把儿子培养成加国高球冠军作者的来函

51编辑注:本网10月2日发表的征文作品“我把儿子培养成了加国高尔夫球冠军” 一文的作者DEAN收到了不少本网网友的电话和电子邮件。 以下是作者给本网读者的一封公开信。 ~~~~~~~~~~~~~~~~~~ 自从“我把儿子培养成了加国高尔夫球冠军”的文章发表后,我们接到很多电话和网评。 我非常地感谢网友们由衷地祝贺,你们的鼓励将激励的不但是我的家庭,而是所有的华人。 再次在这里向你们深深地鞠躬致谢。 对所有的来电和网评,我简单地回答如下: 一、 为什么编辑让我刊登我儿子的照片,而我不登呢?因为我写这篇文章时,主要出发点是讲出我在培养儿子打球的过程中,是怎样去教育小孩的,取得的成就也是为了让我们华人去分享,从而激励我们所有的加国华人在不同的领域去奋斗,并不想熟人知道我是谁。 所以,我从头到尾,自始自终没有写出自己的中文名字,也没有登出儿子的照片。 在这里我要向编辑致歉,同时感谢热心的网友从其他网站搜到我儿子的照片登了出来。 二、 从网评中,很多网友认为是我逼迫我儿子去打球的。 我在大学期间是学过教育心理学的。 如果小孩不愿意做的事,您千万不要去逼他,要以引导为主。 刚开始,是我热爱打高尔夫球,从没想让我儿子去打球,是他吵着要跟爸爸去打球。 他是从好玩开始的,我只是在旁边观察,他是不是打球的料。 如果他不是这方面的料,我绝对不会培养他去打球。 说实在的,就是现在他已经取得连续三年总分第一的成绩,别人都羡慕说,您儿子将来一定能打PGA(职业球员),我们心里还在犹豫,不敢拿他的将来开玩笑。 当他比赛发挥不好打的很差时,我们有几次都劝他不要打球了,多读书将来去当医生。 可他总是流着眼泪,哀求我们让他去打球,并向我们保证会读好书的。 我也没办法,只能根据他的爱好,去引导教育他,要做好一件事,必须认真、刻苦和聪明。 朝着既定目标,永不放弃。 我除了让他记住一些好的中文成语作为自己座右铭外,也让他记住一些好的英文语句,例如, It is mpossible to defeat a person who never gives up! 三、 很多网友来电要求我教他们的小孩打球。 我很感谢你们的信任,也很乐意免费教授,只要我的时间允许。 但请你们让小孩打球前,想一想自己的出发点是什么?千万不要把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小孩身上。…

Jerry,一个移民孩子突发奇想要教英语

Jerry站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很好玩。 他属于80年代出生那代人。 1米90的个子,本应很男人的。 但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他都是个孩子。 笑起来像孩子,说起话来像孩子,就算是摆个动作,表面看很酷,但仍旧是孩子。 我对Jerry产生兴趣,缘于新概念培训学院Maria Sun校长的介绍。 她告诉我,这是一个奇特的人。 后来我在网上查了一下,竟然很多媒体都为他做过采访,兴趣顿即降了下来。 因为以我的习惯,是不会写别人采访过的人。 理由是假如采访者已经有了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应付采访,这样的故事一定不会动人。 后来,到了采访那天,我对Jerry说,撇开你的“英语潜能学习”,给我讲讲你的初恋好了。 Jerry一听,竟然嘻嘻哈哈地笑着问我:凭什么要对你讲呢?呵呵,就冲他这神态,我立马精神起来。 这种感觉就像是两位剑术高手擦肩而过,虽没过招,但已知道自己找到了对手。 当然,我的特长在于问,而Jerry的特长在于说,我们就这样轻描淡写地交着手,一来一回,心门洞开,一个有趣的世界,就这样展现在眼前。 我不是个好孩子 Jerry出生于大庆市,估计80年代以前的中国人,没一个不知道这个城市。 以前的“大庆”,让人联想起高高的油井,还有王进喜,以及午夜里燃烧的石油气,绝没有人会想到流连在迪士高舞厅里抽烟、喝酒、泡妞的少年。 Jerry说,他就曾这样“zhuo”(音“擢”)过。 他说“zhuo”是句东北土话,大概是往死里玩的意思。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 Jerry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他的父母都是大学教师,在这样充满知识气氛的家庭中长大,他的童年是开心与快乐的。 高中以前,我的学习一直很好,在家是个好孩子,在班上是个好学生。 这是一条很中规中矩的路,如果我能老老实实地走下去,也许今天的我会是另一个样子。 ” 事实是,如果Jerry真是个中规中矩的人,他就不可能打开“英语潜能学习”的大门,当然,这是后话。 高中一年级的第一天,Jerry的调皮令他“很丢脸”地被老师处罚。 那天我在教室捉到一只甲虫,我用一根钉子插在甲虫身上,然后飞向讲台那边,此时上课铃刚响,老师从教室外进来时看见了这件杰作,他认为这是件大事,连课都不上,就在班上追查是谁做的。 当时大家都不吭声,这越发刺激了老师的好胜心,后来我站起来承认了,结果老师罚我站在教室外的过道上,整整一天。 从那天起,我对这所学校失去了兴趣,哪怕这是省重点中学。 ” 据Jerry介绍,那位处罚他的老师当时刚刚从学校毕业出来,估计是很要面子那种。 他大概不会想到,因着他的面子,却令一位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从这件事情我们可知道,师者之道,不但对学生的学习,而且对他的一生,都是息息相关的。 失去学习兴趣的Jerry,在茫然中走进了他的初恋。 那年他才15岁。 这场恋爱后来因双方的条件、阅历都不尽相同而告终。 尽管时间很短,也就十个月多点,但对于Jerry来说,这十个月是刻骨铭心的。 他说他为这十个月的恋情痛了很久,好久,直到高中毕业,才真正缓过气来。 其实,有时我想,假如Jerry当初能将他这段心事对父母说,又或者,Jerry的父母能在Jerry开始初恋的时候,获得他的信任,彼此如朋友那样交换看法,大概,Jerry不至于荒废了整个高中。…

加拿大正在调查中国人假护照闯关事件

加拿大警方正在调查近来几起中国人持假护照在加拿大东部港口偷渡登陆的事件。 有专家认为,这显示出这些港口的安全保卫存在漏洞。 加拿大皇家骑警发言人科尔证实,警方正在调查近来连续三起中国人持伪造韩国护照在大西洋港口偷渡登陆的事件。 调查的重点包括为什么假证件能够骗过边防人员,以及有没有国际人口走私集团在背后操纵。 原加拿大情报局的高级官员哈里斯认为,9月初有17名中国人持假证件在哈利法克斯港成功偷渡登陆为加拿大的国家安全机构敲起了警钟,恐怖份子很有可能会利用港口的安全漏洞混入加拿大,威胁加拿大的国家安全。 加拿大对持韩国护照的短期访问者给予免签证待遇。 9月中旬,4名中国人再次以同样方式在哈利法克斯港偷渡时,被加拿大海关截获。 这个月初,6名中国人在圣约翰斯港偷渡登陆时也被截获。 一名自称是翻译的华人被警方拘捕,并被指控协助偷渡。 加拿大非官方的难民协会负责人波特表示,据了解被拘捕的10名偷渡者都提出了难民申请,但他认为由于加拿大政府近来收紧了难民审核政策,因此成功的希望不大。 波特说:“大部份偷渡者被发现后都是先被拘押,然后被遣返。 ” 加拿大未必做重大政策调整(newstarnet.com) 加拿大移民部证实,会尽快安排10名中国偷渡者的难民申请聆讯,如果他们的难民申请被拒绝,他们将会被遣返回中国。 在过去几年,偷渡到加拿大的中国人绝大多数是从西岸太平洋沿岸的温哥华一带登陆,从欧洲走海路在东岸大西洋港口登陆的还不多见。 以往在大西洋港口发现的偷渡者大多来自东欧国家。 加拿大反对贩运人口团体负责人明瓦拉表示,人口走私集团肯定是在索取了大笔费用后才安排偷渡行动的,警方打击的目标应该是人口走私集团,而不是偷渡者。 明瓦拉说:“应该把这些偷渡者视为受害者,而不是犯罪份子。 ” 加拿大公安部发言人斯万表示,会检讨在护照检查方面出现的漏洞,警方也会继续与国际社会合作,打击人口走私活动,但联邦政府不会仅根据这几次事件就作出大的政策调整。

生意为何谈不成(之二):错误的价格定位(AskingPrice)

上次我们谈到生意无法成功转让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卖家无法提供完整的材料和数据”。 今天我们来看生意转让中另一个可能造成的失败要素,即错误的价格定位和策略。 我们知道每样商品都有其价值(Value)和价格(Price)之分,比如房地产市场中房屋的市场价格总是围绕其价值上下波动,供应量大,需求小时,价格自然下跌;反之,价格必然上涨。 不过在实际中,地产市场价格的波动远比这种简单的供求关系论复杂得多。 这里我们必须首先明白商品的价值(Value)和价格(Price)之分。 当小生意业主在市场上转让其经营多年的生意时,生意本身成为了一件”商品”。 在商业地产中,年盈利额小于50万的生意都是小生意,其估价方法和中等或大型生意的方法是截然不同的。 小生意的转让更多采用经验法:即所谓的回本利。 这种方法本身具有许多主观性,几个月前一家加盟店业主让我转让他经营了近两年的著名品牌复印店,他开口要价是19万,但他的税前收入仅6万。 而我根据销售状况和品牌价格,我给他的定价是14万。 他坚持少了19万他不卖,我也就无意和他签定任何协议,浪费双方的时间。 一星期后他找到另一个经纪在MLS出售,叫价21万,代理期为三个月。 三个月中此店少有人问津,有人下过一个13万的Offer,此人没有接受,三月后此店仍然没有出手掉。 错误的价格定位不但影响生意转让的周期,也影响生意自身的价值。 生意的价值是由其营利力来支持,通俗来说就如一只”下蛋的母鸡”,总有衰老的时候,一个在市场频繁转手的生意是其”衰老”的象征。 曾经丰盛一时的Cafe Time,今天在市场上到处可见其低价抛售的影子。 过去曾是加拿大零售巨子的伊顿百货最终难逃破产的命运。 一般说来,一个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5-30年,除非它已经发展演变为中大型企业,否则老字号小店难逃衰残的命运。 道理很简单,地价年年涨,租金越来越高,经营成本增加,利润越来越少。 生意转让不同于房屋转让,再破的房子降了价总有人要,因为地价还在那!而生意降到几处反遭人怀疑,租金成了一个致命制约。 因此,一开始卖方的合理定价至关重要,三个月还接不到任何Offer的生意,出手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小。 =============================若引用本文,需经过本人同意,违者必究!!www.1888-business.com

华人老年节活动已取消记者扑个空

原定昨日在位于 Matty Eckler社区中心体育厅举行的“第四届华人老年节和国际儿童节”,世界日报事前未获活动已被取消通知。 但当该报记者昨日中午12时抵达活动地点却不见一人,门口工作人员表示,他一早就在这里值班,至现在未见有任何举办活动迹象。 世界日报曾接到以普通话公益服务联合会名义发出的通知,称该会将同华谘处等社区服务机构、团体共同于昨日举办“第四届华人老年节和国际儿童节”,通知同时表示,活动还包括喜庆该会建会四周年,表彰210名创会义工。 号称已获得市政府资助的“第四届华人老年节和国际儿童节”在事先没有通知媒体取消活动的情况下取消,对此,接受电话询问的活动筹办人矫海涛表示:“他们已经以普通话联合会的名义搞了一个老年节,我们再搞,将给社区带来混乱。 所以今年就不再折腾了、不搞了。 ” 矫海涛说:“取消活动已经在内部通知了,没有通知媒体是没想到要通知媒体,对此表示非常歉意。 ” 华谘处行政总监梅伟思接到记者询问电话时对此解释说,他大约一周前接到取消活动通知的。 梅伟思说,对此本次活动华谘处表示支持,但不是协办单位,也没有参与筹备工作。

文摘:我在温哥华的五年心路历程

我在温哥华第一年的心路历程 登陆了,兴奋啊。 趁驾照能用,开了8000公里,玩遍了。 吃遍了。 这才是人间天堂。 白天逛MAIL,晚上看戏,听音乐会。 还真忙啊。 看到周围的朋友,象勤劳的蚂蚁,便偷偷笑人家不懂生活,不够小资,而且来了4年,哪也没去过,还在租房子。 开着破得不能再破的车。 BBQ时,带的全是SUPERSTORE的东西。 我在温哥华第二年的心路历程 随着存款的减少,以及和朋友共同语言的减少,觉得应该去找个工作,否则太寂寞。 4个月,居然连义工的机会都没有找到。 半年后,荣幸的成为了一名DISH WASHER,后又被光荣的提拔为BUSBOY,后来凭着过硬的英文水平,成功的进入世界知名企业麦当劳,不久又走上了领导岗位,(小组长) 。 激动啊。 再坚持一年,护照到手,回国的简历就可以写,曾在世界百强跨国企业中担任管理工作,能为国内三资企业的管理模式与国际接轨提供经验。 年薪30万人民币算低的,偶可是在外国老板的再三挽留下(没给人家提前通知得行啊,得干满那半个月) 抛弃了国外优厚的工资(时薪13块) 。 才热爱家乡回来的啊。 我在温哥华第三年的心路历程 第三年事实上是我移民生活中最痛苦的一年,估计大家也是如此,第一年,新鲜劲还没过去,再说资金也充裕,无忧无虑,几乎是有生以来最幸福的一年。 第二年,虽然找工辛苦,但抱着体验生活的态度,也觉得没什么,可转眼又一年过去了,自己一事无成,而当初还笑话人家4年没买房,眼看自己的4年也快到了,自己又干得怎么样呢。 心中惭愧啊。 一天到晚只要是上班的时候,就得站着,手,脚,口眼鼻脑没有闲着的零件,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为外国人民服务。 也没听谁说有人把偶干的这对中加友谊有重大贡献的事情载人史册。 而且似乎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得老这么过下去,前途没亮啊,这是最令人彻夜难眠的。 后来又注意到,在这里打工的确不低人一等,同事们个个信心十足,了解多了才知道,人家都在大学或学院里读书,不会一辈子这么样,可自己呢,自己原来是谁,想着读研时,本科生MM大抛媚眼的样子,现在就算把人家弄过来,不在机场跑没影也差不多,还得说放弃了读研的大好机会,为了来这里陪伴寂寞的我。 其实损失的不过是和大款们周旋的幸福生活而已。 偶不是那种功利心重的人,不过要是偶侄子知道我十多年寒窗苦读,门门成绩优异的我,现在是光荣的外国人民公仆,一定不肯再念书,为了让革命的下一代对理想前途有正确的认识,偶似乎得做点什么了。 终于,经过不懈的努力,偶终于在来加第4年的时候,曾经是工学硕士的我,成功的达到了入学条件,成为此学院的正式在校大专生。 当我背上书包,包里装着学生贷款的支票,心情无比激动,感谢。 。 。 使我一个穷孩子能有上学的机会。 我在温哥华第四年的心路历程 入学的兴奋劲没有持续很久,便消失了,申请的时候查资料学英文忙晕了,听了欢迎词才明白,学一年得CERTIFICATE,两年得DIPLOMA,然后再到大学去学两年,得BACHOLOR,偶曾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啊。 没办法,虎落平阳,学吧。…

冯志强:只有女人能救赖昌星

赖昌星是否能在加拿大留下来,这个问题几乎到了年年讲,月月讲的地步。 事实是,赖昌星的路如今已到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境地。 他能否在山穷水尽之中,踩出曲径通幽,穿过麦城,到达“又一村”,估计得看女人的眼色行事。 此话怎讲? 如若不是寡闻孤识,大家一定听说过,政治权谋如同街头神女,不讲正义道德,但讲利害冲突。 哪路人马财大气粗,那女子必然冲着那壁厢投怀送抱。 还有,司法公正是一尊手持天平,双眼蒙起的女神。 她凭着持平的良心,裁判是非曲直,不看别人眼色行事。 就此而说,赖昌星得讨这两个女人的眼色一点也不为过。 赖昌星亏就亏在他是华人社区新闻人物的身份上。 过往有难民申报个案,因案情被泄露于报章,或尊容被揭示于大庭广众,侵犯了申报人的私隐,触犯了难民申报案是私隐案的司法程序,结果,难民申报得直。 赖昌星本来是有理由留下来的,中国公安曾挟其胞兄越境说服赖昌星回国投案,赖不从,过后,其兄病逝在中国的牢狱,这显然为赖昌星提供了害怕回中国遭受迫害的害怕心理的事实依据。 现在的事实是,赖昌星上诉并不得直,这是结果。 时至今日,赖昌星还有哪条路可走呢?仍是女人。 眼前的路只有一条,女人大概可以救他脱困境。 假若某位加拿大未婚或离异女子,动了侧隐之心,与他结婚,这样,赖昌星则可以利用加拿大人配偶的身份达到移民加拿大的目的。 事实上,赖昌星早在数月前已经积极往这条路上奔,目前他已与妻子办妥了所有离婚的手续,即将回复单身的赖昌星,可以再结秦晋之好,梅开二度,这是赖昌星的聪明,因为他在黑暗中硬是凿出一线光来,至于这线“光”能否救赖昌星,只有时间才知道。 按加拿大移民法,假若赖昌星真的梅开二度,其加拿大移民或公民的新太太,可以担保赖昌星在境内提出移民申请。 不管以往难民个案结果如何,也不管移民局有意向加快遣返前风险评估进程,讨好他方面的势力,将赖昌星送回原处,一旦配偶担保的移民申请提出来,这项遣返前风险评估就得停摆,得让加拿大配偶担保的移民申请程序进行完毕,才可以重新启动。 如果申请被批准了,也就不存在什么“遣返之说”。 即使不成功,时间表上,赖昌星已获得两年上下的筹码。 如果,赖昌星真的移民加拿大,过后可以申请入籍,成为加拿大公民。 如此,能说不是女人救了他吗? 当然,赖昌星离异的太太,也可以有样学样,走一样的路。 而赖的孩子现已成年,可以分别提出人道考虑的理由,申请移民身份。 路途曲折,始于足下。 最后,尽管家庭四分五散,但是都在加拿大,逢年过节,原是一家人的几家聚在一起,躲过一劫,还有什么可抱憾呢?加拿大移民法案的全称可以译成“移民和难民保护法”。 (The Immigration and Refugee Protection Act of Canada) 在本文结尾时,读到一则消息。 中国某位研究加拿大法律的仁兄,在谈论赖昌星的加拿大命运时高谈阔论,说赖昌星此时属困兽犹斗,最终还被送回中国,难逃中国法律制裁。 他告诫赖昌星,要他明白中国政府不会放过他的。 其实,此君在此时出此言,不但吓不了赖昌星,一不留神,反可能帮了赖昌星一把,这赖不得加拿大政府。 (冯志强)

加国移民政策再次被舆论“摆上枱”

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再一次被舆论“摆上枱”,根据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 Canada)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加拿大妇女的生育率是平均每一名女性会生产1.5个子女,换言之,每一对夫妇,两个人,才换回1.5个人,真是亏大本。 统计局认为,据此趋势,不到二十年,加拿大将会出现死亡率超过出生率的现象,也就是说,人口数目的自然增长变成了自然收缩,这情况为加拿大人口发展的问题敲响了警钟。 9月30日《多伦多星报》(Toronto Star)社论大字标题:人口报告发出了紧急呼召(Population Report Urgent Wake Up Call)。 社论指出,事实清清楚楚是,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大有急切检讨的必要,因为在未来几年,移民政策对于加拿大人口数目增长所扮演的角色,愈来愈吃重,2025年之后,外国移民极有可能变成加拿大人口数目增长的唯一途径。 根据统计报告,加国人口的中位岁数至2020年,将会由目前的38.7岁增加至42.5岁,至2025年会增长至43.6岁。 除非联邦政府在未来二十年之内,在接纳外国移民的政策上作出大幅度的策略性转变,否则,加国移民人口老化的问题,将会对本国经济及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 社论又指出,总理马田对此了如指掌,所以于九月中宣布将于未来五年之内,提高加拿大接受新移民配额至每年接受32万,他较早前已经提及,本国劳动人口至2015年将会出现收缩,所以,加拿大极度需要新移民重新推动增长。 社论写道,总理马田已经了解到移民数目必须在未来几年大幅增加是一回事,可是,他如何彻底检讨及修正移民政策,在这方面发挥强而有力的领导角色,这是另一回事。 社论提到,加拿大的移民政策,一直令许许多多的新移民感到失望,对新移民在适应加国的生活及就业方面,并没有提供有效的支援,致使很多新移民到埠后,学非所用,专业资格得不到承认,因此得不到各式各样合理的对待。 不少满有专业技能,经验以及资格的新移民,不得不转业开计程车,或者依靠好些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维生,这些例子,比比皆是。 社论指出,总理马田终于承认了联邦政府在支援新移民方面的不足,强调要改善新移民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融入,包括加强语言训练的支援,专业资格的确认和培训等,这些是值得肯定的。 可是,社论认为,如果总理要确保言行一致,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安省每年在吸纳新移民的数目方面占全国五成以上,但安省从联邦政府得到的新移民安置拨款却只有魁省所得的四分之一,原因何在呢?《多伦多星报》的社论就指出,毫无疑问,加拿大统计局的报告是对渥太华政府的晨早急call,不要让它昏睡终日,日上三竿才睁开眼,那就太迟了。 我拣选这篇社论的目的是让大家看见主流社会,有存在具道德勇气的声音,为新移民如你我,仗义执言。 不少新移民移民加拿大之后出现适应的问题,这是不争的事实,在我们周遭的朋友中,听过多少有关专业经验和专业资格,因为得不到认同而变得学非所用的例子。 那天,我就遇见在香港有丰富经验的广告从业员,他说,到埠后一直找不到过往从事的专业工作,面试的广告公司都说他欠缺加拿大经验,我相信,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荒谬托词。 没有加拿大经验?如果每一家公司都因此而不聘请新移民的话,新移民又何来加拿大经验?那么,初到加拿大的新移民就一定无可避免要当茶楼楼面,电话传销等工作,才可以有加拿大经验?不过,应聘茶楼楼面,电话传销时也可能需要加拿大经验?这是新移民要面对的切实问题,值得负责检讨加拿大移民政策的诸公参详。 (本文内容为《多伦多第一台》〈头条社论〉作者:卢博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