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加拿大《环球邮报》11月18日报道,经过14年的艰苦谈判和抗争,加拿大政府已决定将赔偿上两个世纪受到不公待遇的中国移民的后代1250万加元,原因是加拿大政府迫使这些当年进入该国的移民缴纳高额的、带有明显歧视性质的人头税。 赔偿:支付上千万加元 报道称,加拿大政府已承认这笔税收具有明显的歧视性质,并决定支付1250万加元,建立一项“加拿大华人社区基金”,开展“表扬、纪念和教育”活动。 据悉,该协议是加拿大政府在与“加拿大华裔全国委员会”进行谈判后达成的。 加拿大多元文化部部长单·雷蒙德也表示,“加拿大内阁已批准了一系列的计划,其中包括承认中国移民所受的不公正待遇,对在加拿大作出贡献的中国移民表示纪念,并在国家教育中加入对中国移民过去的叙述,以确保加拿大人及其后代了解国家曾对华人群体所犯下的错误。 ” 背景:八万移民遭歧视 19世纪,一批中国劳工前往加拿大参加“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建设。 1885年,在工程完工之际,加拿大政府对这批打算定居下来的中国劳工征收每人50美元的移民人头税。 而这一数额在1903年增至500美元,相当于一名中国劳工当时两年的工资收入。 此外,加拿大于1923年颁布了《禁止输入劳工法案》,该法案禁止包括中国移民在内的所有移民进入该国。 由此,早期前往加拿大的劳工被迫与远在中国的亲人分隔数十年,直至1947年。 据悉,加拿大政府前后共向8万中国移民征收了约2300万美元的人头税,目前在世的中国移民仅有数十上百人。 声音:要求一对一赔偿 尽管“加拿大华裔全国委员会”表示,愿意就赔偿基金的发放听取各方面的建议,但当年缴纳人头税的一些移民及他们的家人对协议仍表达了不满,多个华人组织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代表4000名中国移民的“安大略省人头税缴纳者及家人联盟”表示,加拿大政府应当对缴税劳工进行个人赔偿。 我们认为,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前,草率地赔偿是不合适的。 ”该联盟的恩格·苏珊说,“华人社区对这种赔偿方式的不满非常普遍。 ”该组织目前正计划起诉加拿大政府,以停止该协议的实施。 另一华人组织“加拿大华裔全国理事会”则要求加拿大政府发布一份正式的道歉声明,并向每位劳工及家属提供赔偿。 (娟子)
我是2005年4月登陆的新移民。 怀着对加拿大的好奇与憧憬,携妻带女,来到了这片新奇却又神秘的土地。 六个月内,我只经历了三次面试,却拿到了两个Offer,现在一家软件公司担任J2ee Senior Developer。 在我登陆2个月的一天,我获得第一次面试。 是一家大公司。 面试那天,6个技术人员轮番轰炸,从上午9点一直到12:30,最后HR Manager同我谈了有关福利待遇的事,每小时18$,6个月Contract,被我拒绝。 原因很简单:Pay的太少。 在我登陆4个月的一天,我获得第二次面试。 公司在Missisauga。 好家伙,更玄,从10:00一直到12:30,而后Director告诉我下午从13:00开始笔试、上机。 经过2个小时的笔试,1个小时的上机,我通过了技术面试。 Director让我等一下。 他走进了一间屋子。 随后,我听到了一阵激烈的辩论声,我知道小组内有分歧。 事后才知道,原来小组由5位成员:2个中国人做SeniorDeveloper,一位本地人作ApplicationSpecialist(她同我联系的,而且非常Nice),另一位就是Director,是位印度白人,如果再请一位中国人加入小组,你想想看,谁的位子最难受?虽然我的上机全部通过,笔试至少应该在90分以上,但Director通知我已经将我的Resume存入数据库,将来如果有职位再来通知我。 这是我失败的一次面试,但有时成功的,因为,我将我的技术与面试技巧发挥的淋漓尽致。 在我登陆六个月的一天,我获得第三次面试。 这次面试极其简单,老板直接打电话给我,问我是否对Coop工作感兴趣,我说没兴趣,谢谢。 就在要挂电话的瞬间,老板说,年轻人,你想想要多少,我说年薪60000$,他说,上午11:00在公司等你,咱们谈谈。 我按时到达,两个技术人员通过一番面试后,非常满意。 最后我说,先生,我希望上机一试,那样更能证明我的水平,他们很高兴,让我做了一下Spring+Struts的一个小模块。 20分钟完成,他们看了非常高兴。 接下来,同老板谈工资,一切如愿。 正在找工的移民朋友们,其实,找到软件开发的工作比较简单,语言、面试技巧,专业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专业技术,这是你的饭碗啊!我总结了J2ee Senior Developer的36个Packages,你要将每个Package全都做出来,而且要非常熟练的做出来,那你就可以游刃有余了。 我的联系方式:[email protected] 北美老民(不是说我资格老,而是指劳动人民的意思)
卑诗省市级选举的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再过24小时,选民就要前往各个投票站投出“神圣的一票”。 本次选举将从参选的众多候选人中,选出市长、市议员、学务委员和公园局委员,其中27位华裔候选人的出现,体现了华人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对加国主流社会的影响和参与。 不过,在近30位华裔参选人中,没有一位来自中国大陆的华裔。 记者就这一问题走访了温哥华侨界、商界、媒介的一些知名人士,请他们发表各自的看法。 应克服从政障碍 加拿大中国商会会长练子乔认为,中国大陆背景新移民候选人之所以没有出现,主要是因为一些有意参选的人士觉得没有把握。 他也曾游说一些热心人士出来参选,但他们普遍认为时机仍未成熟,主要是对票源市场不了解,尤其是白人社区、政党和其他族裔社区不熟悉。 练子乔说,当日后大陆新移民了解这些政治运作时,将会有一批热心人士参与市政选举。 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行政总监陈一元表示,华裔参政首先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明了社会的架构,第二是英语流利,可以清晰地表达自己。 他认为,如果不了解本地的社区情况,根本不可能从政;而语言不好,也是从政的障碍,不能够很好地为市民服务,反映社区的声音和争取权益。 陈一元不认为在选举中华人一定要选华人,而应该是选贤能,选出一些能够代表自己的候选人,不管他们的肤色和种族。 他说,假以时日,大陆新移民也会出现在市政层面的。 只是时间问题 身为本届温哥华市选的华裔候选人周炯华认为,大陆新移民的参政只是时间的问题,三、五年内应该会有所突破。 他说,不少新移民到加拿大之后,首要任务是安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他们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安定下来,慢慢投入政治。 而一些投资移民虽然不愁生活,但他们都在忙于生意,也是无暇顾及参政,有些更是加中两地奔跑,令他们对本地的了解更加少了。 即使是一些在本地做生意的成功人士,他们和西人一样,也只会在后面支持自己属意的候选人,不会出面参选。 长期活跃于本地侨社的周炯华表示,从这几年来大陆新移民逐渐加入传统的华人社团活动的势头看来,大陆新移民参政的情况不会太久了。 优势不会一蹴而就 时事评论员丁果认为,这次有27位华裔候选人出来参加市选,体现了华人整体对社会事物的关注和参与。 他分析了大陆背景人士“缺席”的三点原因。 一是因为大陆移民大量进入加拿大还是近年出现的状况,很多人还没有选举权,参选人能锁定的“铁票”不多,胜选的几率很低。 其次,港台背景参选人经验比较丰富,可依靠力量大,其生活模式和大陆背景人士差别较大。 第三大陆移民在和港台社区的联络和沟通上存在一定障碍,搞起组织战来明显略逊一筹。 毕竟香港人士在这边经营了几十年,台湾人也奋斗了十几年,积累了很多经验,这些都是优势。 丁果说,其实谁出来参选不很重要,关键是我们每个华裔选民都要出来投票。 做“傻瓜”要有天份 《世界日报》前总编辑徐新汉认为,移民的背景和观念是决定是否参选的关键。 他认为,做一个公众人物需要有很多的个人牺牲,也需要人脉,这些都不是很多大陆背景的人士所具备的,很多人更多地会顾及到自身的安身立命问题,即便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因为根基还不牢固,一般不会出来参选。 那些在温哥华住了10年以上的大陆人士,在和港台背景的参选人相比,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 另外,徐新汉指出,要出来参选,去做这样的“傻瓜”,服务千家万户,在观念上很多大陆人士还没有充分的准备,因此,在可预见的将来,大陆人士参选的几率不会太高,还有努力的空间。 时事评论员李国政强调:一个参选人能够胜选除了个人特质之外,关键要看他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能力,这两点目前来看是大陆人士的弱项。 很多人连基本的交流能力都比较弱,更不用奢谈参与和主流有关的政治了。 其次,从文化背景上来考量,港台社会离西方的文化和民主制度比较近一些,这样就比较容易进入角色。 大陆人被政治搞怕了 退休高级工程师梁澄宇对大陆背景人士不愿出来参选不以为然。 他说,根据自己在大陆大半辈子的经验,中国人被政治搞怕了,一说到“搞政治”,都有点毛骨耸然的味道,主要是建国以后几十年的运动,加上之后又发生的许多事情。 现在人们的心态是远离政治,不要倘这个浑水。 这种“政治恐惧症”也一道带到了加拿大。 不少人虽然生活在加拿大民主的社会中,思想意识还停留在极权的社会里,因此,你要他对社会事务给与更多的关注,甚至站起来为大家服务,这有点困难。…
无论是在温哥华还是多伦多,此间教育界人士称,由少数来自大陆非商即官家庭的小留学生组成的团体,以其庞大的花销和虚无的价值观令新老移民叹为观止。 一位温哥华西区开设快餐店的刘姓店主告诉记者,他们的店因为临近一家大学的城中校区,经常有中国留学生开着宝马和奔驰前来就餐。 居住在附近一座公寓里的管理员马可说,楼里有一位来自广西的读大学一年级的小女孩,一年中就换了3辆车,而且越换越好,现在开的是最新款的奥迪。 温东一位汽车经销商陈先生说,他最喜欢做这些“阔少”的生意,付钱爽快,而且不还价。 温哥华西门菲沙大学一位华裔老师非常无奈地说,光买车购楼还不算什么,有的学生在找不到更好的消费方式后,便出入各大赌场。 这些学生的一个共同点是,从不热衷于和自身利益无关的事情,喜欢按自己的方式生活。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秘书长马建立说,加拿大的“阔少”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之间。 目前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总数约为46万人,绝大多数是自费。 这些留学生每年的花费至少在500亿美元以上。 有消息说,中国驻温哥华总领馆教育组夏建辉领事表示,使馆对极少数留学生的奢华生活习惯也非常关注。 他们正在加强正确的疏导。
2005年10月1日一早,在Pepper的守望中,我们离开踢马河畔的小木屋,再次踏上东行的旅程。 连续数日的阴雨似乎将到尽头,原本乌云压顶的天空有了一丝松动的迹象。 摄影团的成员们自然按耐不住,强烈要求停车,我则坚守阵地目不斜视,直到Golden以东的一个转弯处,云层闪开一条小路,任阳光倾斜而下。 再转过两个山弯,雨又不期而至。 进入Banff国家公园后,对面不少来车披裹着银装,山上下雪了。 Banff明珠Luise湖也在飘雪。 10多公里外的另一个高山湖Moraine则有一番雪霁景象。 当阳光透过迅速移动的云朵空隙照耀湖面时,湖水便成大洋一般深邃的蓝色。 莫测湖光扯人后腿,因为在国家公园盘桓过久,我们无暇再细细走访加拿大最有名的小镇Banff镇,直奔卡尔加里。 后视镜中,洛基山上空仍浓云密布。 以加拿大之大,我们日程之紧,Banff之后的下一个目的地,是4000公里外的尼亚加拉瀑布了。 而这中间是广袤的加拿大内陆,萨斯喀彻温、马尼托巴湖两省以及安大略省中西部,就只能行注目礼通过了。 好在天公“作美”,一直沉着面孔,让我们没什么理由停下来。 10月5日上午,天在不知不觉中晴朗起来。 红彤彤的枫树叶见到太阳,也多了几分明艳妩媚。 眼看大瀑布只有三四百公里了,我们在一处枫树林中找到了很好的位置,几天来第一次打尖。 两天后小蕾就将结束假期回国,这顿还算丰盛的午餐,权做送行宴了。 加拿大的尼亚加拉镇,仿佛缩小版的拉斯维加斯,很容易让人产生身在美国的错觉。 这样的城镇,在加拿大恐怕绝无仅有。 向往已久的大瀑布就在小镇的尽头。 然而与伊古拉苏瀑布相比,尼亚加拉更像是一处城市景观而非自然奇迹。 我和小妹都有些许失望,毕竟赶了8000里路,全为瀑布而来。 10月6日整装退房,准备前往多伦多。 饭店的一位华人员工上来搭话,问我们是否就是北京开车来此环球旅行的。 我们非常诧异,一问才知他是在网上———多伦多在线上看到报导的。 还是在阿根廷时,听说《汽车博览》的赵一路老师不久将前往加拿大多伦多,我便和他约好七八月份多伦多见面。 哪知旅途再三耽搁,我在Golden和赵老师联系时,他以为我早过境了呢。 赵老师和朋友瑞邦集团的廖子蔚老总以及多伦多在线的彭良键老师说起我们将到时,他们两位便决定出面组织一个欢迎会。 离我们预订的饭店还有30公里时,赵老师来电话说大家到了。 此时我们已在401高速上裹足不前1小时,只得抱歉,请大家稍候。 大多伦多地区是加拿大经济最繁荣的地区,以汽车工业为例,这里已经成为北美产量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 401高速连接底特律和纽约,是北美最繁忙的高速之一,其拥堵,也名列前茅,并且丝毫不逊色于北京环路。 我们让多伦多的朋友们久候了。 大家寒暄过后,廖子蔚廖大姐告诉我欢迎会在第二天下午,并让我这两天有任何困难尽管提出来。 看来7日注定是繁忙的一天了,欢迎会前,我先要去丰田店检查刹车,在尼亚加拉时已经预约。 此外我在多伦多还有约会———我非常要好的朋友燕2001年移民多伦多,我们至少3年没有见面了。 小蕾是7日一早7点半的航班飞温哥华。 去机场要走401高速,已经堵怕了的我们不到5点就出发了。 1小时后回到饭店,我又倒头睡了过去。 10点钟和约好的丰田店确认预约时,被告知查无此约。…
近来,法国巴黎市郊发生了举世瞩目的骚乱。 起因据说是两位北非族裔的青少年在警察执法时,不幸触电身亡。 该事件引爆了持续了近两周的少数族裔青年的过激暴 力行为,并逐步升级为种族、移民的暴乱。 暴民”们声称此举是能引起政府的关注,与政府对话的唯一方式。 法国号称是当今世界的开放、民主、自由、宽容的乐 土,怎么竟在一夜之间被指责为不能体察下情、倾听民意的“野蛮、无赖”之邦而引发暴乱的呢?事出有因,让我们向来回顾一下法国历史及其现今的移民政策。 历史上,法国大革命的惨烈、血腥程度,非欧洲其它各国所能比拟,原因在于崇尚“流血为解决矛盾和冲突的不二法门”的真理,笃信肉体上消灭对手的你死我活的 “革命”方式的原则。 哪怕株连九族,殃祸子孙也在所不惜。 由此公私恩怨,大小矛盾,祖辈相传,世代铭记,最后积攒到社会矛盾的总爆发,以致引起社会的大动 乱,造成空前浩劫。 这种解决矛盾和冲突的方式,没有英国人化解矛盾、缓和冲突的灵活与技巧,更没有视妥协及让利为政治的第一要义的智慧。 反观现代的法国移民政策又走向了放任、无视的另一极端。 鱼目混珠的“包容”,是非不分的“人道”使很多技能低下、素质低劣的人通过各种方式涌进了法国。 在 法国政府根本不具备接纳并解决此类居民就业等社会条件的情况下,此类“二等公民”及其下一代没有成为,或被政府培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他们长期得不 到政府的关怀和重视及主流社会的认同,最后终于走上了“破罐破摔”的不归路,以原居地的“绿林”思想及文化意识出发,加上居住国对少数族裔群体无条件的怜 悯及无原则的保护等“现代先进文明”“好汉”意识的纵容,向政府大肆开战,烧车辆,焚房屋,以此来得到“关注”。 藉着上述“命案”的“时候一到”,便“什 么都报”了。 再观加国也是一个移民大国,有关移民政策也同法国如出一辙,有类似的现状。 如何既招贤,又摒劣,绝对是加国政府和民众深思、拿捏的重大课题。 但就目前政府 采取的“扩招”政策以及移民抵埠后的生存、就业,融入当地文化,跻身于主流社会的一系列后续安顿措施来看,加国不容乐观。 政府并没有为移民制定相应的配套 措施,即使有也是政客们出于无奈的“做秀”,或九牛一毛的政策,真正有多少实效,大家有目共睹。 本人不想轻易地比较加国和法国的移民来源国与移民素质,但一个守法良民在长期被压抑、遗弃的状态下,能忍耐多久,是值得怀疑的。 至于何时,以何种对话方 式,向政府“讨个说法”,让主流社会关注“我们的声音与存在”,只是个时间的问题。 本人呼吁加国政府及有关部门抓紧时间研究相关对策,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 安置移民并为移民解决好在加生存的具体问题,最关键的还是要落实到实处,摈弃以往“雷声大雨点小”的虚浮做法,开渠、分流蓄势的洪水,多借鉴英国人的”妥 协为政治第一要义”的精髓理念,把矛盾、冲突消灭在萌芽状态,将其化解为最小化,消灭要不然,加国完全有可能成为法国第二。 ( 吴省)
51网注:此文为网友“落矶山人”发表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的原创文章,原文标题为:加拿大,乐园或是危邦? 二 教育篇。 ~~~~~~~~~~~~~~~~ 加拿大有儿童乐园之称。 很多移民为了给孩子们有一个好前途而不惜牺牲事业来此。 实际上,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未必象所宣传的那样先进。 在数学和科学领域,其教学总体质量落后于亚洲和东北欧。 在尖端科学上,近十年来更是越见落后。 上一次加拿大人获诺贝尔奖是1999年,Robert Mundell,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更是问题多多。 当安省从十三年转为十二年制后,辍学率有百分之三十强,更奇怪的是安省教育部为了压低辍学率,决定改动教材降低难度。 本来加拿大学生的数学和科学的训练就较亚洲国家为弱,这一改差距就更大了。 在对孩子们的价值观的教育上,加拿大的制度也让人担忧。 政府和学校可以以保护儿童的名义将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 因此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也是小心翼翼。 其结果是父母,特别是父亲只可以挣钱养家。 而对孩子的教育由学校说了算。 在一切讲政治正确的加拿大社会中,学校也不例外。 学校因怕被告,只好多讲宽容,即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学校中毒品,暴力都不鲜见。 在加拿大社会中,法定性交年龄是十四岁。 而一个十四岁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的发育上都不成熟。 在交友中易为色狼所趋。 所以多数国家从保护儿童出发将法定性交年龄定为十六岁以上。 在不久前就保守党议员就提高法定性交年龄到十六岁的提案表决中,自由党,NDP和魁人党联手封杀。 有的NDP议员公开说他投反对票的原因是法案歧视同性恋者,没有把法定同性恋性交年龄从十八岁降下来。 可以预见,在平等的名义下,法定同性恋性交年龄改成十四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更严重的是如果一个十四岁的女孩子自愿或被迫去买春,由于法定性交年龄是十四岁,家长们就束手无策。 而嫖客们则可无事。 几年前,卡加利市为了解决童妓的问题,通过了一个安全屋的规定,即警察可以将童妓带到政府的安全屋中三天,让她们有机会可以跳出圈子。 就这个规定也被”进步人士”指责为侵犯童妓的自由。 十年以前,加拿大就宣称要消灭儿童贫困。 十年后,儿童和新移民并列为社会经济状况恶化的群体。 由此,青少年对社会态度冷漠。 对父母更无中国传统的尊敬。 作为少数民族的孩子,在学校中更要面对文化差异和种族冲突的挑战。 而和父母又因中英文的差异不能理想沟通,所承担的压力就更大了。 其一例就有的在幼稚园时,学校就宣传同性恋是正当的。…
初识Jason张说来也是偶然,因工作需要想买部车代步时,自然先上网查资料或向朋友打听,出人意料的是他们不约而同地推荐了Jason张的名字,并讲述了他们各自买车的故事等等,我不由得从心里佩服起他的口碑来了。 从电话里,毫无疑问他对汽车十分专业,尤其在二手车交易方面。 出于公私两方面原因(最近落实到任务,对汽车行业华人销售员市场前景作一调查),我约见了他,竟引发了故事后面的许多深思和启迪… … [对于很多人来说,找到一份稳定的专业工作是梦萦以求的事情,Jason张也许就是幸运儿之一,然而他却并不这样认为。 ] 所有大陆来的技术移民都很聪明、能干、勤奋,但最大的障碍是语言,如果有条件在国内就把英语学好再来加拿大,对工作生活会大有帮助。 我们见过很多中国人,只要在西人公司里坚持下来的,都做得非常出色,即使是最难的销售行业,中国的TOP销售员也大有人在,如奔驰车行的杨朝辉,全加拿大都排得上名次。 对于新移民来说,要有计划,要沉得住气,不能希望一步登天,这很关键。 我刚来头2个月也很痛苦,找不到北,不知道做什么,但我有计划地把托福和驾照考完以后,我就顺着目标走了下去,从FORD车行到CHRYSLER车行的TOP SALES,再到现在的丰田Toyota on Front车行TOP SALES,一步步的跳,先入门再积累经验、锻炼语言,再往要求更高、收入更高的台阶上走;其次语言上,我们总认为这里有语言环境,比国内更容易学好语言。 其实正好相反,由于技术移民有限的经济承受能力,拖不起持久战,而语言从基础开始是一个长时间的积累和锻练过程需要时间,因此很多人坚持不住而一头扎进了LABOR里头,累了一天,再想去挤时间学习谈何容易,恶性循环,从此有的人也就自暴自弃了。 [最近,有地方公开“汽车销售,年薪五万”,您对此有何看法?或者从事汽车销售这一行业有什么建议] 对新移民,汽车销售行业是个超好的行业,因为你只要想做,永远都不会失业。 但与其他行业比,这又是一个十分艰苦的行业,需要付出时间、智慧、真诚和良好的专业服务。 记得有人说过“如果上帝仅给您智慧或双手,您还不足以智勇双全,只有当上帝给全您的智慧和勤奋时,您的最好的职业才是销售”。 一点也不错,现在的销售已远不象以前的推销,如果我没说错的话,销售应该是一种服务,一种几乎苛求的服务。 每时每刻您得拿出真诚,每分每秒您得设身处地为您的客户着想。 我有一李姓客户,大老远从密市赶来,他从朋友那里听来说先租后买比分期付款要贵很多,因此来后就提出要分期付款。 但根据他自己正着手开公司,当时先租后买利息比分期付款的利率低的情况,我化了整整大半个小时分析、比较,告诉他先租后买对他既省钱,又能抵税,交通事故,差额保险等都有利时,他很感谢地接受了。 反过来,我也完全可以顺着他的思路做完一单,但这不符合专业的服务精神,您说是吗? 除了专业服务外,还有很重要的售后服务,车是机器,人还生病呢,更何况车呢。 新车还好些,有保修,二手车往往涉及费用。 我也曾为在CHRYSLER车行时因没有完全解释而没有处理好一位大陆年轻的北京客户而深深内疚过,但至少从那件事后,我会时时设身处地站在对方角度,我告诉自己,即使责任不在我,但只要客户不满意,就是我的错。 可以自豪的说,在我们的车行,我的客户满意率是最好的。 至于收入,应人而异,没有绝对的5万收入,但只要付出劳动,总会有收获,在这一行业,10万年薪的也大有人在。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对汽车销售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不要以不信任的眼光去看我们,应给予尊重,尊重我们的时间,劳动和服务。 无可否认,这么多销售员中肯定有鱼木混珠,素质不高,急功近利的,我前几天还接到姓陈的客户抱怨说在其它车行交了定金,但又如何不满那位销售员的言行等等。 请您们相信,绝大部分销售员是优秀的,整体素质也在提高,这也是我们安省华人汽车协会成立的基本目的。 我们会经常组织交流、学习,提高整体水平,更好地为华人社区服务。 [很多新移民,考虑到经济能力,保险等原因会先买二手车作为过渡,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具体购买时,要注意什么?] 千万不要去拣便宜,记着“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尽可能到正宗的大车行去买,把价格谈下来就可以。 尤其是私人手里交易,我碰到好多次上当受骗的,今年上半年,一位老兄从Hamilton赶到多伦多,看上一辆2000年的美国车,6500加币,叫朋友开了一圈后匆匆交了500元定金,结果等我帮他检查时,发动机和传动箱都有很大的问题,可想而之500元安全就丢在河里了。 还有一个李姓仁兄,车已经过户了才发现该车是个Salvage车,幸运的是我的传授下,我们巧妙的把大部分的钱要了回来。 新移民都不容易,摊上这种事就要雪上加霜了。 所以,不懂车性或是对北美买卖车辆的朋友千万不要自作主张,买车前一定要向专业人士多咨询一下。
不久前,我看到网上一篇中国移民写的关于加拿大医疗的文章。 作者的丈夫患肝癌,但加拿大医生误诊,病人得不到及时治疗。 幸好他们回了中国,在中国作了肝移植。 作者的丈夫才得以幸存。 看完后,不禁让我想到包括自己在内的多数大陆移民都还是青壮年,作者丈夫所遭的不幸对我们来说可能是十到三十年后的事, 而到那时, 加拿大医疗系统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医生误诊在所难免。 如果仅是那一篇文章,我也许也不会有太多的感慨。 但在同时, 渥太华的CFRA的Lowell Green整好有一天的Call-in节目是关于加拿大医疗的。 在节目中,听众打来电话讲述亲身经历。 有的人在摘除胆囊或双乳切除手术后的几个小时就让拿止痛药回家,其中有人伤口感染后不得不回医院,多受痛苦。 但最让人吃惊的是一个老妇人打的电话。 和别人不同的是她的语气中除了不满和气愤外,更多的是恐慌。 和那位新移民类似的是她的医生也是掉以轻心,直到有一天化验结果出来后,她的医生让她到别的医生那里去。 而她一时也找不到别的医生。 这位老妇人可能一直认为加拿大的全民医疗能让她免除对疾病的恐惧。 而当疾病来临时,才发现全民医疗却是靠不住的。 几乎在同时, 网上流传者一部关于加拿大医疗弊端的视频”DEAD MEAT” : http://www.onthefencefilms.com/video/deadmeat/ 影片中很多加拿大人在诊断出病后得不到及时治疗。 有的人在等待中就去世了。 一个男子讲述了他妈妈在两次手术被去消后,终于心脏病发作不治。 更多的人在等待中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 由于加拿大禁止私营医疗。 忍不住的人不得不花大钱到其它国家去接受治疗。 而最为让人担忧的是,不管多少钱投进去,加拿大的医疗依然在走下坡路。 安省在收完医疗税后, 解决等待时间过长的办法却是让手术后的病人当天出院。 当初,我们移民到加拿大来,不能不说,这里的免费医疗体系是一个巨大的诱因。 然而,在目睹了这里医疗系统的种种问题之后,我不禁要在此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加拿大的医疗体系,究竟是乐园还是危邦?我们该怎么办? ~~~~~~~~~~~~~~~~ 51编辑注:此文为网友“落矶山人”发表在本网时事新闻论坛的原创文章,原文标题为:加拿大, 乐园或是危邦? 一…
51编辑注:今晚将举办邹至蕙与您并肩二十年纪念晚宴,以庆贺邹至蕙从政二十年,为此特转摘世界日报此篇介绍邹至蕙女士的文章。 ~~~~~~~~~~~~~~~~~~ 邹至蕙,这位七次被Now杂志评选为最佳市议员的华裔女性,五次连任市议员。 任内她为平反人头税大声疾呼、在SARS期间为华裔社区遭受的歧视和压力挺身呛声、为贫困儿童争取免费看牙权益和增加营养项目、向公车局施加影响使公车改道,方便耆老交通,建树良多。 不过,邹至蕙也有与“强人”不同的另一面。 13岁随家人从香港移民多伦多,在贵湖大学艺术系毕业后,到多伦多大学进修哲学。 在生活中,她是一位受过专业训练的画家和雕塑家、喜欢旅行、热中园艺和户外运动的乐观主义者、和继子女相处融洽的好妈妈。 邹至蕙是唯一骑自行车上班的多伦多议员。 邹至蕙还是一位坚强的癌症斗士,坚韧和达观的性格令邹至蕙能够笑对病魔。 她说,去年11月查出甲状腺有肿瘤,做完手术只休息了三天又投入了工作。 没想到之后的病理切片发现了癌细胞,今年2月,她再进行放射性碘治疗,将剩余的癌细胞彻底清除。 邹至蕙说,这次患病对生活和工作并无太大影响,也是得益于多年来自己坚持不断做运动。 因为经常运动,她没有多余的脂肪,所以能够较早查出肿瘤,加上体质好,术后恢复非常快。 尽管工作繁忙,她每周都坚持游泳一到两次,每次坚持游一个小时。 此外她还喜欢打乒乓球和举重等,预防骨质疏松症。 而骑自行车既环保又锻炼身体,对此她乐此不疲。 邹至蕙说,甲状腺疾病很容易医治,只要发现及时,绝大部分都可以根治,只有5%会恶化成甲状腺癌。 她将自己成功对抗癌魔的经历公开,是希望引起公众对癌症的关注,并希望有更多研究及宣传工作惠及他人。 邹至蕙平时喜欢读张爱玲的小说、余秋雨的散文和李敖的政治评论。 1988年,她与林顿结婚,现与先生、母亲居住在中区圣三一士巴丹拿的一处普通民居中,还养了一只名叫 Maue 的猫。 她与林顿的子女Sarah 和 Michael相处融洽,在接收专访当天看到一位巴基斯坦艺术家做的陶器,还特地买下来作为 Sarah乔迁之喜的礼物。 邹至蕙说,如果家庭里有一个政治家,这个家庭会与众不同,更何况自己家里出了两个政治家:自己是市议员,而丈夫林顿是联邦新民主党党魁。 两个人工作都非常忙碌,丈夫还时常要到渥太华开会。 她说自己已经习惯了这种繁忙的生活,两人还会忙里偷闲一起健身和出席活动。 像许多普通的妻子,邹至蕙也是林顿背后的女人。 她透露与丈夫和谐相处的秘诀就是为丈夫购买衣物、领带。 林顿穿上唐装特别精神,还会说一些广东话,这都是她的功劳。 邹至蕙说,1985年至今,她共赢得了七次选举,只败过两次,“也算不错的战绩了”。 她认为,妇女在很多社会组织中表现出色,完成很多重要工作,但由于不够自信或者拘于传统,鲜有出头担任领袖者,这非常遗憾,所以呼吁有更多女性挺身而出,为社会的非正义现实鸣不平。 (马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