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买房之前,我们曾在一栋公寓楼里住了近三年,那是一个很大的公寓楼,离地铁不近也不太远,周围的环境很好。 楼里大约有一百多户人家,住户主要是退休老人及少数象我们这样的上班族。 那时我们刚到加拿大,举目无亲,虽然有朋友,可惜却不在一个城市,所以几乎没有得到任何有效的帮助,更糟糕的事,这是一个以法语为主的城市,对我们这些丝毫没有法语基础的人来说,生活的困境可想而知。 所幸在公司的帮助下,顺利地找到了房子,把家安了下来。 当务之急就是学法语,可怎么学呢?一点头绪都没有。 于是我想起了我的邻居们,土生土长的他们应该知道一些这方面的信息吧。 于是我就坐在一楼门厅的长凳上,等邻居经过,不一会就进来了一位身材瘦高,年约六旬的女士,她看见我之后,微笑地打了一声招呼,我不知从哪来的勇气,走上去,开始用英语向她解释我的处境,谁知一聊之下,发现她居然就是一位法语教师,不过已退休好多年了。 当她得知我想学法语时,表现得非常高兴,然后又歉意地说可惜年纪大了,不然她倒是很乐意教我法语。 随后又让我跟她一起到她的公寓,从报纸上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广告,结果一无所获。 末了,她把电话号码抄在一个纸条上,交给我,并告诉我只要有不懂的问题就可以问她。 这号码其实只打过一次,因为后来我很快就找到了学校,而且老师们都很认真负责,所以倒没有必要麻烦她。 另外,平时在电梯里经常可以遇见她,有什么问题顺便也就问了。 上面讲的是奥宽夫人,一个热心又风趣的老太太。 后来得知她的一个儿媳就中国人,难怪她对我这么友好。 我发现凡是有中国亲友的,或者曾去过中国的老外,往往对中国人没有什么歧视,而那些从未去过中国,对中国的了解,仅限于电影,电视,报纸的人,对中国人有一种很明显的歧视,原因是他们对真正的中国太不了解了,以为中国人,中国的城市,都象张艺谋电影里拍得那样穷,那样落后,以为中国人是因为穷才去吃那些果子狸。 在他们的眼里,中国就是一个贫穷,落后,不文明,没修养,不尊重民主和法制的国家。 中国人到了他们的国家,就是来抢他们的饭碗,来占他们的便宜,来淘金的。 在不少人心中,中国人的地位还抵不上越南人,柬埔寨人。 真是一个泱泱大国的悲哀呀! 有几个邻居就是没见过世面的这种人,其中一个意大利老头就是这方面的代表,傲慢无礼,目中无人,在电梯里遇见我就象没看见我这个人一样,我主动和他打招呼,谁知他一脸得无动于衷,我还以为他有听力障碍,谁知后来进来另一个本地人,他很热情地招呼那个人,我才反应过来原来他是装的。 从此我就再也没和他打过招呼,如果在电梯里遇见了他,也把他当成空气。 象他这样的邻居还不止一个,还有一个老太太,每回看见我都是一脸冰霜,我知道她是歧视我,但因为有法律的约束,她并不敢怎么样。 而且我发现我所遇到的所有歧视都是象这样的,没有任何歧视性的语言,也没有任何挑衅性的动作。 他们只是用眼神告诉你他们不欢迎你,他们不信任你。 幸好这样无礼的人并不多,大多数邻居都亲切有礼,乐于助人。 和马克比夫人认识是在等车的时候,那天我象平常一样去等车,一眼就看见候车亭坐着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体态稍胖,笑容可拘,让人有一种很亲切的感觉。 我试着用刚学到的法语和她打招呼,她显得很惊呀,我们就半英语,半法语的攀谈起来,一聊天才发现,原来我们住在同一个公寓楼里,她告诉了我她的门牌号和电话号码,并一再叮嘱我只要有困难就找她,千万别客气。 后来我也就老实不客气的麻烦了她无数次。 小到看病找医生,大到家庭矛盾,我都会找她聊一聊,谈谈心。 事实上她就象妈妈一样给了我无数的帮助。 帮我打电话找医生,教我做地道的三明治,陪我去逛街,还有听我倾诉烦恼忧伤,她即象妈妈又象朋友那样始终陪在我的身边。 不断地鼓励我,不断地安慰我,使我在这个陌生的国度里,不那么寂寞和孤独。 当我写到这时,好像有一股暖流温暖了我的全身。 我永远都忘不了当我告诉她我们要搬家时,她眼中涌起的朦朦泪水,在分别时,她那紧紧地拥抱,和发自内心的祝福。 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是朋友,虽然离得远了,见面不那么方便了,我们还是常常电话联系,她也到我的新家来作过客。 她总是说我是她的中国女儿,她是我的加拿大妈妈。 她真的就象守护天使一样保佑着我,谢谢你,我的路易斯妈妈。 还有我们的大楼管理员,彼通先生,他也是帮助我们最多的人。 彼通先生心地特别善良,当他得知我们是第一次在国外生活时,对我们非常照顾。 他的女儿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大,他对待我们有时就象父亲一样。…
加拿大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道远处的风景,听起来诱人,而真到此地,却不如想象的那么优美。 很多人后悔,可有没有人想过,造成这种局面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读书的时候,每每听到人家说起桂林山水,向往不已,后来看了录像片,真的很美,但依然觉得自己亲自去体验一下才能满足,对曾经去过的朋友,羡慕不已。 后来终于有机会,亲自去体验山水之间的美丽,却远不如想象中的美,也不如影片中看到的美,别忘了,拍电影的人是有进入某个角度拍摄的特权的。 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常年住在这里的人们,每天都有人间美景来陶冶情操,是不是就真的很幸福呢,还是他们身在福中不知福呢?回到家里,生活依然继续,自己并没有因为此次桂林之行而使平淡的生活有任何改观。 很多年来,我的很多朋友和亲戚,由于听了很多从外国回来的朋友的介绍,就产生了一个梦想,就是要走出国门,到那一片乐土去尝试一份新的更好的生活。 而这其中,有很多误区,如果你不能透过现象看到实质,往往会对移民生活大失所望。 误区一、只要能够努力出国,就自然能过上在电影里看到的外国水平的生活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有一个外籍英语教师,来自加拿大,给我们看了他们冬天住在滑雪度假屋,夏天到佛罗里达度假的照片,于是天真的以为,这是外国的生活方式,换言之,这是所有外国人的生活。 如果自己能够到那个遥远的国度,自然也能过上这种生活,偏偏忘了,过这种生活是需要银子的,而人家是全家几十年在加国的积累。 而且那是中等收入的加拿大人过的生活,而不是每一个加拿大人都能够过得了的。 而你自己即使到了加拿大,并不等于一定能马上过上中等生活。 到了加拿大才发现这里有很多白人,每天过着喝咖啡晒太阳的生活(SIT BACK COFFEE DRINKER),几乎连自己所在的省都没有出过,更不用说出国。 每个月都要通过透支下个月的钱来付房租和食品。 原来听说的是片面性的,只有亲自体验,才能全面了解,就象桂林山水,影片里不会拍到那里街角的垃圾不太雅的卫生间。 而我们自己出国的初衷也不是来追求那种喝咖啡晒太阳的平淡生活,否则在自己的国家,同样可以喝咖啡晒太阳而饿不着。 误区二、只要能够拿到外国护照,就可以自由的去很多国家 曾经有个国际学术会议在香港召开,我体验到了自己手中的护照的尴尬,移民官问了那么多不友好的问题,又打了若干个电话,终于允许我进入。 当时便偷偷的想,如果有可能,拿一本西方国家的护照,出国也会方便得多啊。 当自己真正拿到这本珍贵的护照时,才猛然发现,不再有国际会议可参加了,也没有那么多的富裕经常到世界各国旅游了,反而还得经常花钱回国探望父母。 那本原来觉得可以带来方便的护照,反而成了负担,因为回国还得签证。 误区三、只看到出国的人风光的一个方面 记得小时候读过一篇颂扬拾金不昧的课文,里面有一段说,在海外饱经风霜,受尽欺侮的老华侨,在祖国受到亲人温暖的问候。 到今天从很多朋友在餐馆和制衣厂打工的经历,才真正明白这句话的真实含义,这的确是句实话。 当时背课文的时候却只是觉得老华侨在中国的地位挺高,自己也得向着能当华侨的方向努力,没想过他在海外地位低的痛苦,和自己将来当了华侨在海外自己的地位也不高这件事。 误区四、生活毕竟和电影不同 有一段时间,比较流行的MTV是歌曲配外国风光,其经典镜头是一名女士带着2,3 个小朋友在草地上幸福的玩耍,那份怡然自得,那份亲情,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和动听的歌声,令人感动和向往。 而多年后,自己真正带了2个孩子,在草地上晒太阳的时候,这个要喝水,那个要喂奶,换了DIAPER,又要把摔倒的那个扶起来。 那一份忙乱,早已把看MTV时的感受弄到九霄云外去了,真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啊。 难道这就是曾经向往过的生活吗? 误区五、别人生活的表面现象 出国前曾经千万次的听说某邻居家当孩子在国外几年打工就带回多少美元,我们的思想从来都是只看结果的,但从没想过他在打工时的艰辛。 一句流行的话是,想挣钱还怕辛苦。 而自己真正置身于温度为0度的冷库中,每天站着手脚不停的干8个小时的时候,需不需要反思一下,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这种生活还得要过多长时间。 误区六、描述工作性质的模糊名词:专业工作 很多朋友都自豪的告诉我,他现在在洋人公司做专业工作。…
一、新旧托福听力部分的比较 10月22号改题后的新托福听力部分较现行机考听力部分和笔考听力部分有较大的变化。 从语速和内容来看,新托福听力部分没有较大的变化,仍然是标准的语速,并且保留科普学术类的特点。 然而,听力文章的绝对长度长于现行的托福机考和笔考。 从题目类型来看,新托福听力部分增加了对长对话和长文章的考察比例。 从题型的变化方面比较,新托福听力部分有较大的变化,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题型:有多选题、排序题、主旨题等。 因此,考生需要对新托福听力的题型有一定的了解。 此外,在新托福的写作和口语中都考察了考生英语听力的能力。 鉴于新托福听力的难度和考察方式要比现行机考听力难度有所增加,所以考生在复习新托福的过程中更要提高自身的听力技巧和实际英文听力能力。 一、新托福听力变化: 1.取消小对话,加长长段子。 旧托福中的一个回合的短对话将会全部取消,取而代之的是3分钟的长对话和3-5分钟的lecture. 2.对话、演讲中会有两个或更多的人参加。 内容更多,干扰信息增加。 3.考生可边听边做记录;某些考题允许考生听两遍。 4.题型增加:新增多项选择题及主观题。 5.新托福在口语及写作部分中也融入了对听力能力的测试。 要求考生不仅需要听懂整段对话或课堂演讲,而且需要在此基础上理解、归纳整段对话或课堂演讲的中心思想和论证思路,并与所阅读的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论证思路融会贯通后再回答问题。 6.新托福听力的篇幅都不同程度增长,细节较多,容易遗忘,这意味着新托福对考生在耐力、理解力和反应速度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新托福听力应试分析 针对10月22号以后的新托福听力部分,考生应该系统提高听力能力并且熟悉新托福听力部分的题型和思路,通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应该可以取得满意的成绩。 1.熟悉题型及出题方式,总结听力中常见的场景。 把托福的听力场景分类,然后按照总结的规律选择答案。 2.强化听力技巧。 听力备考多年的”四结合”以及”听力十大黄金原则”等技巧考生应该熟烂于心,不管托福考试如何变化,这些听力技巧考生一定要牢牢掌握。 3.练习做笔记的能力:练习速记关键词、关键句。 新托福听力部分的新颖之处在于允许考生在听材料的过程中记录重要的信息点。 根据这一条最新要求,考生就要在平时的准备中做适当的练习,提高记录的效率,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速记下重要的信息点,包括名词、动词和其他重要的表达法。 4.练习听力中抗干扰的能力。 在新托福的听力测试中,有许多文章材料有较多的插入语和连接词,这样就给考生抓关键词、关键句的方面带来很大障碍。 有许多章节信息量过于集中,不易于考生在有效时间内完成题目。 因此,考生在听力的过程中,应该集中精力抓住文章的主要脉络,对于其他的细节或偏题的段落应该大胆略过,确保自己的思路是按照文章的主要内容而发展,这样在回答考生最畏惧的主旨题时才能不被字面的意思所干扰。 5.强化托福听力词汇。 在平时的学习积累中,考生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词汇量,针对新托福听力部分的出题形式,考生要以掌握单词的标准读音作为主要目的,通过反复的练习达到强化的目的。 新托福听力的语速与现行托福听力的语速相似,无较大变化,而且发音非常清晰标准,所以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要练习并纠正自己的语音语调,尽量模仿标准的语音,这样既可以达到练习听力的目的,又可以达到提高口语的目的。 6.对于新托福的听力部分,有一个lecture会考察考生对非北美英语口音的理解。 因此,考生在平时练习中应有意识地听一些BBC等英国口音来熟悉英式英语的发音方式。 新托福听力部分虽然有较大的变化,并且难度增加了一些,但是我们相信,只要考生平时不懈努力,多多练习并总结新托福的题型和规律,熟悉新托福听力的解题技巧,这样,在未来的考试中,考生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成绩。 为帮助准备托福新题考试的学员攻克对新题的畏惧心理, 掌握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满意的成绩,…
一、题目样式 今年10月22号新托福的测试中增加了口语的测试,从题目形式来看,新托福的口语测试部分还包括对考生阅读和听力能力的测试。 考生需要根据阅读和听力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新托福口语测试的难度程度是四项中较高的一项。 在阅读和听力的过程中,考生可以记录重要的信息点和关键词,然后根据已经记录下来的信息点和关键词回答相关的问题。 二、新托福与机考笔考托福的比较 在目前仍然适用的笔考托福和机考托福的项目中,没有对于口语的测试,所以从题目形式上来分析,新托福口语部分是全新的,但是以前的托福机考复习材料中的听力和阅读部分作为训练用还是很有帮助的。 从新托福考察的方面分析,新托福口语部分主要考察考生能否看懂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考察考生能否有效纪录并选择主要信息点和关键词。 另外考察考生能否听懂文章的改写内容,能否在听的过程中抓住关键词和重要信息点。 基于这两个方面,新托福还考察考生能否将读到的内容和听到的内容相结合,根据问题有效地做出回答。 另外,在考察考生的阅读能力,听力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的同时,新托福口语的测试还同时考察考生的词汇基础和语法基础,检查考生能否准确运用已经掌握的词汇和已经学到的语法知识。 通过以上方面的分析,不难看出,新托福口语部分能比较客观地检查出考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 从这点出发,新托福考试对于广大考生来说也未尝不是件好事。 三、新托福口语难度 根据ETS提供的考生真实回答录音及评分, 我们可以看出, 在新托福考试口语部分里,考生获得3分以上, 即换算成总分22分以上(这也是一般大学要求的最低口语分数)还是不难的. 即使考生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完问题, 只要有清晰的结构和连接词, 相对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即使有不少的停顿, 迟疑或是语法错误, ETS还是会给出一个超过预计的分数. 因此, 考生不要太过紧张, 要充满自信, 熟练运用老师教授的技巧包括模板, 再加上基本功训练, 在口语部分中取得一个满意的绝非遥不可及的事情. 四、新托福口语部分的应对策略 鉴于以上分析的新托福口语部分的命题形式和命题特点,10月22号改题之后的托福考生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熟悉新托福口语测试的出题形式。 对于新托福的口语部分,考生一定要在考前熟悉其出题样式。 对于所提问的题目,考生需要正确使用语法知识,熟练掌握常用词汇,除此之外,考生还要用简洁的语句说出答案,其中又包含着较强的概括能力。 2.训练如何选材,组织语言,建立对6道口语问题的模版,在短时间内进行有效的描述和论证。 只有这样真正在考场上考生才能胸有成竹,充满自信. 3.记笔记的能力. 在新托福口语考试里, 作笔记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学会如何辨认哪些是有用信息,提炼观点和最直接的佐证;如何同意转述,整合信息(将听力和阅读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能力);以及有针对性地发表个人意见.此外,…
调查联邦政府赞助丑闻的法官戈梅里,11月1日发表了第一份报告,一一指出谁应负起过失责任,上自前总理克里田,下至自由党魁省分部的干部,还有串谋的诸广告公司负责人,无一幸免。 徐疾没有看过这份长达1,600页的报告,但从媒体的报导,知道报告没有使用艰深的法律用语,而是直接了当的指出丑闻发生的原因,和应该负责的人员。 从媒体的报导看出,报告没有发掘出什么新的丑闻,但报告向加拿大人证实了先前聆讯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贪污腐败,弄虚作假,以公帑自肥,营私舞弊等不法勾当。 戈梅里法官把执政自由党内的贪渎网络的面貌,翔实地描绘出来,不法手段的精妙,金钱往来输送的诀窍,和政客的颟顸,使加拿大人叹观止矣。 更重要的是,戈梅里指出这个网络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对广告赞助的开支,缺乏监察,整个赞助计划没有透明度,而执行这个计划的政客,被权利文化(Culture of entitlement) 侵蚀,公务员则被恐惧文化(Culture of fear) ,所压倒。 加人本来对丑闻的注意,已经逐渐消退,自由党的民望,也已从低谷回升到领先各党,戈梅里报告重新唤起他们的注意,尤其是反对党保守党和魁人政团,都在摩拳擦掌,声称要迫使自由党政府提前大选,如今只盼新民主党也和他们结盟,在国会中凑够必须的票数,推倒少数议席政府。 从目前的形势看来,如若举行大选,魁人政团很可能在魁省全面奏捷,新民主党就算声势不俗,也只能增加议席,没有上台的能力,唯一有本钱执政的保守党,近来民望落后自由党,如果大选,最乐观的估计是又以少数席位上场,加拿大人愿意国家政局再一次处于不稳定状态,百废不举,诸事停顿,只有吵吵嚷嚷的局面吗? 无论哪一个政党上台,其实都逃不过戈梅里所说的权利文化和恐惧文化。 这两种文化是人性弱点所造成的。 就像我们中国人所熟悉的,有风驶尽帆,一旦有权有势,权必用尽,利必括尽。 自由党的贪渎网络中人,把这种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至。 不久前,多伦多市政府牌照局一个女主管,用人唯亲,破格提升她同单位的情人,又安插她认识的朋友进入市政府,终于被开除。 三级政府发生滥权的事例,所在多有,公务员害怕上级,上级害怕政客,就如前联邦工务部一位副部长,被戈梅里责备对赞助计划内藏的违规事宜,隐瞒不报,为的是恐怕得罪政客,他的上司部长卡格利安奴。 揭发者往往遭到报复,联邦政府高级官员卡特来揭发违规事件,却被调职降职。 在多伦多牌照局,揭发主管的人员也被解雇,恐惧文化与权利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也是全世界各国政府无可避免的现象,绝对清廉的政府万中无一。 总理马田上任后主动废除赞助计划,革除卡格利安奴的驻丹麦大使职务,检控一些违法之人,委派戈梅里调查。 报告发表后,他马上把报告交给骑警,调查此中有无需要起诉的人物,下令自由党交回在丑闻中以回谢形式获取的违法捐款,开除十名与案人的党籍,提出民事诉讼,向广告商追讨5400万元。 再加上戈梅里法官开释了他,指他无须负任何过失,加拿大人是否可以原谅他,就成了自由党政府能否挨到二月以后才进行大选的重要因素了。 反对党以自由党腐败为号召,自由党以马田的主动清理门户,及党内分成贪污的克里田班底与马田的清廉班底为辩护,选民们怎么去分别,有待观察,但他们都知道,无论那一党上台,以权谋私的现象都不会消失的。 (徐疾)
尊敬的加国移民部长: 很荣幸能给你写信,也不清楚你能否看到这信,但我还是提起了笔,向你述说一位普通华人移民的心声。 来加拿大之前,我从心里对这个美丽的国家充满了敬意和幻想,这里的风光秀丽,这里的人民友善,在这里我们将找到幸福,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和理想。 于是,我们来了,带着自己的妻子女儿。 我相信,绝大多数的华人新移民都是怀着与我同样的心情踏上了这块土地。 可是,说实话,这些年来我们很失望,生活和工作远不是想象的那个样子。 当然,幻想代替不了现实,加拿大和中国的社会制度不同,出现反差是正常的。 可我曾在 德国留过学,游历过欧洲,也曾在美国工作生活过,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有着较深的了解。 即使如此,也认为新移民在加拿大所遭遇的一切的确不尽人意。 首先,新移民的多数都是作为“技术移民”而被批准入境的,也就是说他们都符合加国政府所规定的“技术移民”的专业标准,具有加国政府及移民部所认定的技术 和能力,语言和身体诸方面也符合移民的条件。 然而,我们新移民来到加国后,几乎无一例外地被加国的企业认为不符合“专业条件”或没有“北美经验”。 这真是 滑稽了,就象购买了入场票的观众被验票员允许进入剧场之后才发现,剧场里面却找不到场券上所标明的座位。 我们都不明白,究竟是政府的“移民标准”错了?企 业的“用人标准”出了问题?还是我们理解错了?或者我们根本就不该来? 说到“北美经验”纯属无稽之谈。 新移民初来乍到,还没有工作,何经验之有?究竟是工作在先还是经验在先?再说,一个技术人员所受到的教育和工作经历皆使他 具有强大的适应性和可塑性,为什么非要强调他必须有“北美”的经验不可呢?如果加国企业都将这一条放在录取专业人员的首位,加国政府从国外大量技术移民岂 不是愚蠢之举吗? 总之,新移民的苦衷很多,我认为大家最不满意的当属这两条。 为此,我愿对此提出自己的建议: 1. 实际上加国真正缺少的不是具有高学历的技术人员,而是大量有文化并掌握了一定操作技能的熟练工人和服务人员。 因此,政府部门应当在对社会就业和经济发展作 出详细的调查及规划之后,制定较为详细的“分类移民计划”。 不仅要引进高学历高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更要大量地引进较低层次的熟练工人,服务人 员甚至农业工人。 不要简单地“一刀切”,将为移民按一个标准考核。 这样一来,既不会造成高技术部门和职位的拥挤,不浪费人才,也兼顾了社会各个领域不同阶 层的实际需要。 让各类移民人士各得其所,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2.建议政府制定相关法规,限制和禁止一些部门和企业,行业工会用人标准上事实上存在的对新移民的歧视和不信任。 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和环境及某些区域内,采用法律和税收调节等手段,如同对待少数族裔,残障人士那样地鼓励社会各个部门帮助和保障新移民顺利就业。 3. 政府应当针对目前社会上对新移民的学历普遍不承认的现状有所作为,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指导加国的企业部门和社会团体及行业工会,技术组织等对新移民的学历 进行合理的评估和认证,纠正目前某些部门壁垒森严的行业垄断行为和对新移民学历一概不予承认及根本排斥的错误做法,比如医疗和护理行业,工程技术行业,教 师行业等等。 4.政府要为新移民的专业进修和技术培训提供政策上的保障和资金上的资助,使他们能尽快适应加国的社会环境,熟悉相应专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和行业法律法规。…
2000年我在国内的时候曾给一个朋友的孩子翻译过留学资料。 当时,他的儿子读初中二年级。 这位朋友想把儿子办到加拿大。 他说他儿子上的是普通中学,在班上成绩只是中等。 现在国内考学竞争激烈,他担忧将来儿子考大学,甚至考高中都是问题。 把孩子送出去读几年书,拿个洋学历,英语肯定也比在国内学得好。 将来再回国,比国内的大学毕业生有优势。 他说他能给孩子提供一年的生活费和学费,以后就靠他自己打工了。 他还说,国外的孩子不都这样吗? 在加拿大大学里学习工作的五年,我见到无数的小留学生。 我曾跟其中一些人很熟悉,但后来他们渐渐都消失在我的生活圈子,因为他们大多数回了国。 基于我对小留学生们的了解,再回想这件事,觉得事情远比这位朋友想象得复杂得多。 国外学外语的环境肯定比在国内好;西方的高等教育也确实有很多可取的地方,比如它的学科体系比较严谨。 但对具体人而言,并不是每个到国外读书的人就真的比在国内学到的东西多。 很多小留学生出国是因为在国内的时候成绩不太好,家长把他们送出来为的是给他们找个出路。 可是苹果换一个地方种植是变不成桔子的。 一些英语,专业技术背景都很好的人到加拿大因为种种原因不像在国内发展得那么好是可能的。 但是在国内各方面条件都不好的人到加拿大会成人才好像是不可能的。 在国内基础没打好的孩子在国外如果好好学习,也许真能有很大收获。 但事实是我接触的小留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把上学读书当正业。 这些未成年的孩子道德观和价值观都还没有定型,再加上他们这个年龄的人本来就爱玩,到了国外,没有了家长的教育和约束,根本很难专心读书。 谈恋爱的有之,讲吃讲穿讲打扮的有之。 我认识一个女孩子,在国内读了两年本科中途放弃来加拿大读本科。 因为在国外生活单调,感到寂寞,就左一个右一个地交男朋友,出国四年连个学士学位都没有读下来。 他们交的是高额的国际学生学费,为了供她读书家里什么都舍不得买,她的父母总是催她快点毕业。 她也着急,但就是约束不住自己。 还有的小留学生家境非常好,到了加拿大以后买豪华车,住讲究的公寓楼,到处吃喝玩乐,根本就不上课。 还有一个孩子到加拿大以后和当地不好的白人孩子混在一起,学了很多坏习惯,还在社会上滋事,被警察抓起来。 白人孩子把责任推到他身上,而他英语不过关,不会为自己申辩,最后被潜送回国。 诸如此类的情况,不一而足。 洋学历一样可以混。 一些小留学生在国内英语语法底子没有打好,写封几十字的电子邮件到处都是语法错误和拼错了的单词。 到了加拿大,特别是多伦多这种华人比较多的地方,小留学生在这里大多还是和中国人在一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把英语练出来。 大学里的布告栏有很多代人写论文的,好多有钱的孩子自己写不出论文就花钱让人代笔。 作业做不出来可以抄别人的,还可以请人代做。 有的找来往年旧题让人做好来应付考试。 学历是混下来了,含金量有多高呢? 虽说客观上讲出国的经历应当能开阔眼界了解很多东西。 对于这些小留学生却并不一定如此。 他们年龄小,世界观没有形成,根本没有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昨天,笔者撰写的《多伦多警察太不讲理了》一文,用到了“闹事”两个字眼。 为此,这引起了不少网友的争议:怎么能称之为“闹事”呢?警察的游行示威行动也是合法的呀?尤其是一位名叫“无所谓”的网友,对笔者的“用词不当”,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其实,笔者之所以用 “闹事”两个字眼,是有所考虑的:因为在这次警察的游行示威行动中,居然有150余人是穿着警服甚至拿着枪参加游行的,这当然是公然地执法犯法,严重地违反了警察条例,称之为“闹事”并不为过。 只是这篇草草而就的短文,没有特别强调“闹事”是专门针对这一行为而言的,所以产生了误解,特此致歉。 然而,今天各大媒体的进一步消息,更使笔者大跌眼镜:我要说,多伦多的警察不仅仅是在闹事,这简直是胡闹、无理取闹了! 昨天,经过长达30小时的马拉松式谈判,多伦多市的警察委员会与警察工会终于达成了薪酬协议,为期一个月的警察怠工行动终于可以结束了。 这原本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情。 多伦多的市民们终于松了一口气:要知道,这一个月以来,对于一些小型治安问题,市民给警方反映,警方不理不睬,已经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 然而,达成了薪酬协议以后,多伦多警察工会还是不干,扬言警察怠工行动还要继续,原因何在?原因就在于,多伦多警察总长布莱尔坚持,对于在游行示威中穿着警服甚至拿着枪的警官要按章处理。 而工会方面则认为,这件事情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只要警察总长坚持按章处理,怠工行动就还要继续下去…….也就是说,警察工会是在无原则地、无条件地保护警察的利益,警察的执法犯法是理所应当的?!他们要以这150余名违法的警官的私利来要挟公众利益?! 呜呼!在此,我要套用电影《功夫》里开场白的那两句经典台词:(在加拿大),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多伦多警察工会难道不是在滥用职权,无理取闹吗? (赵平波)
加国移民部长日前宣布加拿大在未来数年将大幅增加移民数量,从目前每年大约22万增至30万左右。 而这个30万大致相当于加拿大每年可增加总人口的大约百分之一。 尽管英文主流媒体批评这个计划“既无细节,也无新意,还缺乏任何资金方面的承诺”,但在以移民为基本国策的加拿大,这一举措还是引起了加国各个社会层面的不同反应。 笔者供职的公司不大,职员们却来自四面八方,有的自己本人就是移民,有的则是移民后裔:美国、西班牙、波兰、俄罗斯、意大利、乌克兰,还有个黄皮肤的中国人。 前天与祖籍意大利的同事共进午餐(不是那种宴会式或公司提供之工作餐,而是他拿出一个自制的三明治和一大包蔬菜,我拿出自家的鸡蛋青豆炒米饭,所谓共进不过是恰好同一时间在同一地点而已),随便聊聊政府最新的移民计划。 想不到一向温文尔雅的白人朋友竟然一下子激动起来,大声指责移民部长是白痴,移民部官员全是一帮浪费纳税人钱财且养尊处优的混蛋。 他的观点说来也简单,移民来得太多,不仅抢了本地人的饭碗,抬高了房价和物价,还到处打黑枪,弄得大伙提心吊胆;八九成的恶性案件基本都是移民所为,他强调说,“你们那个可爱中国小姑娘的失踪案件就是如此”;更令人担忧的是,按他的说法,不少恐怖分子借移民名义来到加拿大,埋下了巨大的社会隐患。 他的慷慨激昂与用词刻薄使我这个头上还戴着新移民帽子的中国人颇为难堪。 但这就是老外的可爱之处,怎么想的就怎么讲,该讲的就讲,不管你听了是否受用。 无从知道他的观点在当地人中有多大的代表性,但就笔者所知,无论是加拿大还是美国,对国际移民的利与弊已经争论了好多年了,两国的移民政策也是反反复复,不断改变与调整。 这里面最大的一个核心问题是民主国家所奉行的自由理念与实际利益之间的冲突。 而美加之间的区别在于:美国利用世界上运作最为有效的人才吸纳机制和最为优厚的福利待遇在过去整整一个世纪中将全球最优秀的人才网罗到新大陆,同时移民政策的不断改变诱使发展中国家(尤其亚洲和拉美)合法与非法移民大量涌入,加上后者正处旺盛生殖阶段,美国不仅没有劳动力缺乏之虞,而且还逐渐形成了高中低科技人才兼备、熟练半熟练技术工人与非熟练一般劳动力皆有的合理结构。 反观加拿大,地盘比南面邻居还大(固然可利用国土面积不如后者),但总人口仅及美国(今年7月估算为2.95亿)十分之一。 尽管全球范围内加拿大是接受移民的模范,把国门打得大开,对难民也是最宽容大度的一个,但据官方说法本国仍有百万劳力缺口。 不仅本地加人,尤其身怀一技之长者如工程师、医生、教师、护士等不断“雁南飞”,连不少的技术移民也借移民加国之名乃行“暗渡陈仓”之实 -抓住机会就往更富有、更温暖据说也更开放的山姆大叔家里跑。 另一方面,加国移民在生育方面的表现与移民接受国的期望相去甚远,也让自以为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与人口专家大跌眼镜:原指望引进的不仅是年轻力壮的劳力,而且还寄希望于移民所具有的生殖潜力。 但今年加拿大统计局有份资料显示,移民并不比当地人生更多的孩子,也没有更强的生育意愿。 原因其实简单不过:找工难、学习忙、打工累、生存已属不易,不想再添个新的麻烦。 等到语言说顺溜了,工作有点安稳感了,房子车子都弄齐整了,无奈生儿育女的黄金季节已经错过 - 用咱们中国人的说法,“牙齿好的时候没有豌豆吃,有豌豆的时候牙齿已经不行了”。 再套用毛主席一分为二的观点,世间很多事情的发生都会产生得益者和失利者:股市起伏、利率变化、房价涨落,一项政策的变化或计划的实施也会牵动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 更多移民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私下揣摩身为移民的我们可能也是各有各的想法:如果已经安稳了,也许会无所谓;要是还过得去,也不想多关心;比较极端点的两种情况可以说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谁在那儿暗地高兴呢?其直接受益者包括政府有关部门、航空公司、新闻媒体、房地产商及中介经纪、金融机构、移民律师与公证、车行与汽车教练、职业培训与中介机构、还有房屋出租户等等;间接受益者更是一个长长的名单,涉及一系列商业与服务业部门,即使一家小餐馆、一个华人超市、一家理发店或者录像DVD出租屋都或多或少从中受益;还有隐性的,比如增加某一种族的声音,一不小心多了一个可以交往的朋友,诸如此类。 谁在那儿暗地发愁呢?如果你还没有稳定工作,生怕大批新来者构成了职场上的威胁;特别是新来者具有和你相似的背景(比如语言和专业)但比你更为年轻更为勤奋;也许你还没有安家置业,担心不断涌来的新移民不知不觉中抬高了房价,让你辛苦打拼、来之不易的加元无形中缩水;可能你的孩子正在念书,担忧子女在未来求职路上增添了竞争对手;虽然你衣食无忧,但害怕移民太多使得购物要排长队、坐地铁象在北京一样拥挤不堪、或者冷不丁从暗处冒出个歹徒欲行不轨 .... 我们有理由高兴,也有理由发愁,但是我们应该为新来的移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想当初我们自己作出个移民决定多不容易!中断蒸蒸日上的事业,不顾可望又可及的辉煌前程,告别朝夕相处的亲朋好友,离开生于斯养于斯的熟悉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睡梦中正与要好的朋友谈笑风生,醒来时却是窗外的落叶与呼啸的北风,无边的寂寞与孤独不请自来、挥之不去;一切都要重新开始,而对前途却是一片迷茫。 尽管技术的发达与媒体的高效率使得人们对加拿大的移民生活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不少人对枫叶之国完全不是遍地黄金心知肚明但仍然照来不误。 人们由于各种各样的动机与五花八门的原因还是要走出去,还是要迁移。 或许是“人以出为贵”的传统在作怪;或许是“树挪死,人挪活”的观念还有残余影响,人们怀着一个又一个梦想,怀着追求美好生活-更好生活的愿望,虽然背井离乡,两眼茫茫,但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 我劝高兴者别光顾自己高兴,我们要想方设法、力尽所能去帮帮他们,为他们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而不是漠不关心只顾自己挣钱,更不能唯利是图而以哄骗手段欺负新来者,以便让他们顺利成为这个移民大家庭之一员;我也奉劝忧愁者莫太发愁,我们有责任告诉他们各人所经历的坎坷与曲折,让他们别重蹈复辙,再去重演以前发生过的人生悲剧或重犯我们已经犯过的大小错误,我们要和他们一起增强少数族裔的声音,让政府议员们更为善待我们,也让本地人不要小瞧了我们,只把我看作麻烦与噪音的来源。 俗话说,“在家时时好,出门处处难”,也有流行歌词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我劝大家都帮衬一点,多理解一点,大伙儿出门在外均不容易。 再说,加拿大不只是你的,我的,或者我那位白人同事的,加拿大是大家的,既然来了,我们是一家人。 (李慕蓝)
最近一段时间,多伦多发生的重大事件,就是警察怠工和游行了。 由于除了拨打911能叫得动警察以外,其他常规事件,如乱泊车问题,警察一概不管,这已经给多伦多的社会治安和稳定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后果。 对此,人们也纳闷:不是说在北美当警察待遇不错吗?难道偏偏多伦多警察的收入却很低,以至于低到了不合理的地步,非要闹事不可了吗? 事实究竟如何?今天,看到明报的一则消息,我们才恍然大悟:多伦多警察的收入不仅不低,反倒是高得出奇:过半警官的年薪超过了7.5万元,1成以上的人还超过了8.5万,以上还只是工资收入,没有包括加班费及各种补贴!数据显示,这绝对值不仅很高,而且在全省警察同行中,多伦多警察的收入雄踞首位,乃安省第一!同时,工作时间的统计表明,多伦多警察的工作时间与安省其他地区警察相比,又是偏少的。 更近一步的数据还显示,过去3年,市政府给警察的拨款超过了17%,而这当中90%用来发工资! 想想看,多伦多警察的待遇真是不错了:不仅是现在绝对值的水平,还是与全省其他同行相比较的水平,还是这几年工资的增幅程度,都是相当不错的了。 他们还有什么理由闹事?!真是太不讲理了吧! (赵平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