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方式的改变,许多写字楼里的白领,办公室里的工作人员以及整天工作在电脑前的人员,无暇锻炼身体,加班加点更是常事.忙碌了一天,常常觉得 “脖子发僵”, “发硬”,肩背部沉重,甚至有头疼头晕,视力减退等异常感觉,这是颈椎长时期受 “压迫”的抗议,如不及时治疗,颈椎病就会找上您.那么,对颈椎病应该 采取何种预防和治疗措施呢? 首先谈一下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 是最早期的颈椎病, 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 以颈部症状为主,故称为局部型. 由于症状较轻, 往往重视不够, 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是颈椎病的初级阶段,也是治疗的有利时机. 本病缘于颈椎病变的开始,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且直接刺激分布在后纵韧带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临床症状 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居多,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感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较为剧烈,不敢触摸颈肩部,触压则痛,约有半数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与躯干一起转动,颈项部肌肉可有痉挛,有明显压痛.急性期过后常常感到颈肩部和上背部酸痛,颈部易疲劳,不能持久看书,看电视等,有时可有头疼后枕部疼痛,或晨起后 “ 脖子发紧” “发僵”活动不灵或活动时颈部出现响声,严重时出现短暂的发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胀麻. 临床检查 颈部自然伸直时,生理曲度减弱或消失,有的表现出颈部偏歪,活动受限,颈部触诊检查有散在压疼. X-线检查除颈椎生理曲度变直或消失外,可见相邻钩椎关节间隙不等寛,有的可见椎体边缘增生和项韧带钙化等. 治 疗 治疗颈椎病最佳方式是:把病因查清楚,再对症治疗, 此类病症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预后良好 [作者 ] 胜利中医诊所 杨胜利教授电话: 416-768-0898 905-947-1053地址: 67 Halstead Dr (highway7/warden)
51编辑注:尽管这篇文章文笔不算华丽,内容也毫无惊异之处,但它很真实,真实地记录了一家人移民加拿大五年来,每一年的生活。 我们十分欣赏作者的最后一句:一年比一年好,明年会更美好。 这不正是我们移民生活的实际状况和对未来的期盼吗? ~~~~~~~~~~~~~~~~~~ 每次读到网友发表的有关移民生活的文章,都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的故事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怎奈,一是没时间,二是自己没什么写作水平,怕写出来大家见笑。 但回想近五年的移民生活,真是有太多的感慨,写的欲望还是很强烈。 记得小时候, 外祖父跟妈妈说:“三年一个小运, 五年一个大运”。 当时他是安慰生活在艰难时期的妈妈。 没想到这句话在我的移民生活中得到了应验。 2001年初一家三口来到加拿大 由于我们夫妻在国内的收入还可以,用早年来的朋友的话说, 我们是带着“一只大烧鸡”来的 —- 尽管不愁吃, 但吃一个腿少一个腿, 比不上他的下金蛋的鸡。 起初的一年半, 由于生活在小城,花销少,刚来英语不好,不急于找专业工作,心态很好,学点英语、打点工、享受一下加拿大的自然风光。 很怀念那段日子。 2002年中搬家到了多伦多 现代化的大都市,繁忙的车流、烦躁的人们、高昂的房租,使我们一下子涌进了艰苦挣扎的新移民行列。 朋友说:“你的英语好点, 考个托福读个学位吧。 ”英语虽然比老公的好,但离考托福还差的远呢。 上个托福复习班吧。 可第一次课就让我取消了考研的念头。 一位看上去也不年轻的“小伙子”对我说:“您这么大年龄了还这么用功,真是精神可嘉啊。 ”算了,不考什么托福了,上个短平快的培训班吧。 做了一番调查研究之后,决定上TIPT去学制药。 于是准备申请上学资料、贷款资料, 一切都办理妥当,就等转年开学上学了。 这半年由于老公一周上七天的打工,我又从政府那蹭了几个月的EI,再加上做二房东,经济上还撑得过去。 2003年是我们最艰难的一年 考虑到去学制药要用10个月,花上上万元加币,学成之后又要花上不知多少个月去找工作,而且我又没有任何制药背景,于是就在开学的当天退掉了上学申请,退掉了已经批下来的贷款。 听从老公的建议去参加CO-OP。 CO-OP 做完也没留下,半年过去了,几次工作面试也没有成功,没办法,…
买房,是人生的重大决策。 买房不像买衣服和家具,用钱不多,不合适还可以退。 一所房子,少则十几万,多则上百万,要一下子花出这么多银子,很多人都要好好掂量掂量。 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是买房好,还是租房好?是现在买好,还是等一等?买多少钱的房?十几二十万的还是三十五十万的?买什么样的房?独立的,半独立的,连屋,还是买个Condo?买什么地方的房?万锦的还是北约克的?城里的,还是近郊的?要不要考虑社区,学区?买房付多少首付款合适,固定利率好还是浮动利率好?现在是不是买房投资的好时机? 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会对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 决策正确,省钱又高兴;决策错误,少则蒙受经济损失,影响心情,严重的甚至还会产生家庭纠纷,牵连法律诉讼等问题。 那么,怎样才能决策正确的呢? 很显然,每个买房人的决策都离不开房产市场的大环境。 无论是确定价位、按揭方案,还是买房时机,都要综合考虑房产市场的因素。 考虑了市场大环境,在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才能作出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那么,今明两年房产市场的大环境如何呢?这样的大环境又会怎样影响我们的买房决策? 房价涨,涨,涨,购房要趁早? 本报上期“特别报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大多地区05年房市总结及06年展望》一文中认为,涨,涨,涨,仍将是房产市场的主旋律,而涨幅的大小是影响买房决策的重要因素。 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预计,2005年加拿大经多重放盘系统(MLS)成交的重售房均价将达256,200元,连续第七年创历史纪录。 该价格比2004年的重售房均价上涨13.2%,是1989年至今最高的年度涨幅。 而明年房价的涨幅将较为温和,据加拿大皇家地产公司(Royal LePage Real Estate Services)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2006年加拿大全国房屋价格仍会适度增长6%,平均房价为1,800,但总交易量将比今年早期预测的降低3%,约为467,540套。 这样看来,2005年至2006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房价增幅达到高峰,而后脚步逐渐放缓的过程。 总的来说,对于以买房投资为目的购房者来说,现在将2005年之前购买的房产放盘应该是一个好时机,如果现在购入,则可能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当然,这只是针对房市的整体情况而言,那些长于地产投资的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低于市价且颇具增值潜力的房屋,因此可以免于房价涨幅放缓的影响。 而对于买方自住者来说,在房价涨幅创新高的2005年买房,无疑意味着他们承受了比较高的房价。 不过,2006年房价增幅虽然放缓,但上升趋势不变,如果现在不买,明年买房则意味着更高的支出。 对于那些买房还需要贷款的人来说,增长的还不只是房价,还有他们要为贷款按揭所付出的利息。 目前,利率也正在温和上调过程当中。 因此,买房自住,从目前的情况分析,还是越早越好。 我采访了刚刚买房的严小姐,11月25日她刚刚在Highway 7和Yonge街买了一套Townhouse。 她说,选择这个时机买房是因为不想再租房了。 租来的房子不能随心所欲地装修和布置,住着不舒服。 喜爱家居生活的她特别想在这个大都市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 她说,“我知道目前的房价比较贵,但也要考虑到利率还会继续上涨这个因素。 我算了笔账,按我选择的贷款计划(首付30%,五年固定利率4.3%,20年)来算,如果利率上涨到6%的水平,20年下来,我要多付给银行的利息数字很大,差不多够我买房款的1/5了。 ”严小姐认为,对于像她一样的买房自住的人来说,一定要利用目前低水平的贷款利率,长远来看,较高的房价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利率调,调,调,买低不买高?…
题图:本网网友“幽忧 ”转贴的昨晚悼念活动中摆放的照片。 两名留学生葬礼将于明早9:00举行 最新消息:两名留学生葬礼将在12月13日星期二早上9:00举行 ,地点在Mcgarry funeral,地址是315 mcleod Rd. 葬礼9:00开始举行,9:30开放给公众悼念及遗体告别届时双方家长,大使馆官员,校方代表,各华人团体代表将会到场。 受害者家属已经抵达渥太华 昨天,一名中国大使馆的官员表示,田林海和刘太郎的家长已经在周五晚上从中国飞抵渥太华。 刘的家人从内蒙古,田的家人从深圳赶到渥太华。 抵达加拿大的遇害者亲属目前在使馆工作人员和留学生代表的陪同下,正按照计划逐步办理各项善后事宜。 在正式丧礼仪式前,将会安排他们休息。 渥太华警方已经安排一名警员来陪着他们。 昨晚在Fullhouse卡拉OK门口举办了悼念活动 昨天晚上8点,在Fullhouse卡拉OK门口聚集并举办了“和平,肃静,默哀,安静地送别朋友”烛光纪念活动,按照中国的丧礼传统,悼念者都带着白色的花和蜡烛,以纪念两位遇害留学生。 华社区主席:望尽快破案.应聘更多华语警员 尽管现在疑犯还没有落网,警方已经找到了很多的证人。 但华人社区主席向警察当局施压,希望警方可以有更多可以说中国话的工作人员。 黄行中,渥太华中华会馆主席,明天早晨8点,将会在长城饭店与渥太华市长Bob Chiarelli和警察总长Vince Bevan见面。 会议主要是强调和表达华人社区对枪杀事件的关切,但是黄主席也将表达希望当局雇佣更多可以说中国话的官员以方便查案。 黄主席说”对于中国社区,我们必须增加能说中国话的警察(广东话或国语)的数目。 现在,渥太华有1200名警察。 根据一名警员告诉我的消息,里面只有三名能说中国话。 “黄主席也希望此次事件不要让华人社区和越南人之间产生不必要的仇恨。 渥太华卡拉OK老板救学生一命 据星岛日报报道,发生枪击案的Fullhouse卡拉OK酒吧及茶室由数位廿来岁的华人合资开办。 其中一名老板向该报透露,事件的起因的确是由洗手间引起,但后来事件升级,两位在场的老板立刻尝试制止涉事的人打架,期间凶手突然拔出手枪。 其中一名老板因为制止打斗而身体多处受伤,另一名老板则推倒一名试图协助死者的学生在地,阻止他走近争执处,否则会出第3条人命。 酒吧老板说,该店今年9月才开业,开业以来一直很平静,9成客人是中国学生。 两名死者是酒吧的常客,而凶手则很少见到。 Fullhouse老板:暂时歇业,警员透露此案将破 倍受留学生青睐的Fullhouse卡拉OK的老板向警方提供线索时表示,枪杀留学生的疑犯看起来象是越南人,他在与学生起了争议之后便开枪。 但他不觉得开枪的人和黑社会有关系。 该卡拉OK的一名老板表示等此枪杀事件案情明朗化后,他将会重新开放生意。 目前休业是因为害怕疑犯再返回这里并且伤害他的员工和相关人员。 这名不愿透漏姓名的人士表示,警察先前告诉他,此案件已经有了眉目并将很快破案。…
安省皮里岛(Pelee Island)上的一支八人野鸡狩猎队,去年1月17日乘坐一架小型飞机返家时,那架飞机突然俯冲一头栽进冰冻的伊利湖中。 机上包括捕猎者、飞机驾驶员和他的女朋友全部遇难。 后来的事故调查发现了一个很不寻常的事实:机上8个人的重量–包括他们的体重和随身行李为平均为240磅,超出了标准30%,使飞机难以负荷,才造成了这起惨重的空难。 事实是现在的加拿大人10个中就有6个超重,不断增大的腰围,给安全规范带来了新的挑战。 但对一些私人公司来说,这却意味着一些新的商机。 全加第二大办公家具制造商、位于密西沙加市的夜莺公司执行副总裁布瑞恩(Ed Breen)说:“加拿大的人口比例中,体重超过250磅的大大地增加了。 我们所畅销的家具的尺寸,老实说,不是缩小了,而是增大了。 ” 夜莺公司两种最大尺寸的椅子,在过去的3年中销售量增加了124%。 虽然这种型号目前还不是他们的主打产品,但他们对大号家具的市场前景非常看好。 在飞机、公共汽车、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中,座位的尺寸也渐渐不能适应加国人不断加宽的臀部了。 以多伦多伟岸的市议员、TTC主席霍华德·莫斯考(Howard Moscoe)为例,地铁里43公分宽的座位实在太窄了。 身高180公分,体重275磅的莫斯考,购物也要比别人多花点钱,包括订做套装。 他刚买了一辆簇新的克莱斯勒300型轿车,花的钱是多了点,但也不算吃亏,因为里边的空间、座位的尺寸都比别的车大了一号。 实际上汽车制造商们在努力适应那些年龄既长、体型庞大的人群。 福特汽车公司的资深技术专家派克(Jeffrey Pike)说:“我们主导思想是,让驾驶简单容易–总得有人替这些大人物着想呀。 ” 加拿大安全协会总裁席瑞(Emile Therien)说:“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对付大号病人,特别是用担架抬他们,实在是个很大的安全问题。 ”今年,渥太华在出了几起救护人员受伤的事件后,决定将原先的担架更换为特大号的,可以承受292公斤的重量。 其他的医用设备他们也在考虑购买一些大号的。 但他们也申明医院其实并没有这笔资金。 密西沙加市的一个超大号医用设备租售公司从2000年成立以来,每年的营业额都增长近1倍。 该公司的副总克拉克说:“你喜欢也罢,不喜欢也罢,反正这些词现在都是一语双关的:大生意、增大的生意、 增大的机会。 ” 根据加拿大统计局的资料,加拿大人的平均体重比25年前增加了10%,身高却只增加了一点点。 其中男人的平均体重是183磅(82公斤), 女人为153磅(69公斤)。 2004年的统计资料表明,23%的人属于肥胖一类,另有36%的人属于超重。 抛开经济上的问题不说,医生们也为公众对肥胖问题的漠然感到非常担忧,因为肥胖是引发糖尿病、心脏病和短寿的罪魁。
你有没有想过要更改你自己的名字,以及更改小孩的名字。 一般来说,你可以选用任何你想用的名字。 只要你不是有不良企图,如为了避债而改名字,那么你要选用什么名字都是可以的。 但当你需要申领护照或驾驶执照这类文件时,如果没有正式文件显示你选用的名字,便可能有麻烦。 结婚是人们可能会更改名字的一个情形。 许多女性会开始沿用丈夫的姓氏。 事实上你在结婚时可以有五个选择来选用姓氏: 1 你可以保留婚前所使用的姓氏,例如,如果你之前曾结婚,你可以保留上一段婚姻所用的姓氏。 2 你可以沿用你准备下嫁的人之姓氏。 3 你可以沿用你出生时或被收养时所用的姓氏。 4 你和你的新配偶可以申请沿用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姓氏。 例如,黄小玲和陈大文可以合法地更名为李小玲和李大文。 5 你可以把你配偶和你自己的姓氏联合起来或用分隔符合连起来。 你如何证明你是因为结婚而更改姓氏 以卑诗省为例。 根据卑诗省的《姓名法》,改用你配偶的姓氏并不等于合法地更改了名字。 因此如果你选择继续沿用上一段婚姻所用的姓氏,那么你的结婚证书会用作证明文件。 如果你选择沿用你出生时的姓氏,你的出生证书便会用作证明文件。 但是如果你要采用一个截然不同的新姓氏或用分隔符号连接的姓氏,你就必须申请合法地更改姓名。 如何申请合法地更改姓名 你必须至少年满19岁,而且在提出申请前必须已在卑诗省住满了三个月或把卑诗省作为法定居住地。 另外,你必须能够提供特定的支持文件,如: ――如果你在加拿大出生,你要提供出生证书原件; ――如果你不是在加拿大出生,你要提供移民和公民证明文件的公证件; ――如果你在加拿大结婚,你要提供结婚证书原件,以及 ――如果你不是在加拿大结婚,你要提供结婚证书的复印件。 你可能还要出示居住地的证明文件。 另外,如果你是替未满19岁的子女申请更改名字,你可能要提供同意书。 要知道,你连同申请书递交的所有支持文件原件,在完成更改名字手续后都不会被退还。 第一步是索取一套更改名字申请表格。 你可以亲身前往向任何一个人口统计处办事处或政府机构办事处索取这些表格,或者通过致电、传真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向人口统计处索取。 由于必须使用特别为申请处理程序设计的特殊信封,所以这些表格并不能从网上下载。 下一步是套指模和刑事纪录调查。 一旦填妥更改名字的申请表,你就可以带备申请表、申请费以及支持文件前往区内的警察局或皇家骑警分局。 自2002…
又下雪啦,照例是被刺眼的阳光蜇醒。 来多伦多的第60个日子,就着雀巢咖啡的香气,拉开一天的帷幕。 想起出国前,好似前赴后继打仗般的忙碌,此时的闲暇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享受,而是煎熬!每天发着找工作的简历,像是完成班主任布置的作业。 省略了这步,便一天不舒服。 其实,自己也知道,百分之八十是耽误时间。 刚开始,还以自己的条件和能力,去网上挑挑拣拣。 而过了一个月,只要看着稍微顺眼的工作,便扔过去一份简历。 想象那边人事总监,也是喝着咖啡,揉着惺忪睡眼,弹指一挥间,把我呕心沥血之作,就着布丁消化了! 电话叫!是辉,我死党,一个月前到这,问候我昨天的睡眠,我哑然一笑,何止是一级睡眠,简直是不省人事。 他打趣道:“你从原来中国的外企精英,变成如今加拿大第一懒猪。 ” 我俩同时哈哈狂笑,但我知道这笑里,尽含着无奈。 是呀,想起临走时,一顿又一顿告别宴,同事朋友们递上的酒杯里,也透过他们无比羡慕的眼神:移民,以后做外国人了!我也尽情享受这眼神,想想自己在美国公司里打拼十年,终于又踏上北美的土地,不是出差,不是休假,是生活!可谁能想到,这里就业的环境,如这场大雪般彻骨寒冷。 挂上电话,迅速披上外套。 我开始每天的例行散步,喜欢去多伦多最热闹的大街-Yonge,即使找不到工作,我也愿意在这繁忙的商务区及高级购物区内溜达,感受街头人们匆匆的脚步,此起彼伏的手机叫声,抬头看看两边高耸入云的办公楼,遐想着某一天自己在其中一幢里出入上班。 任何时候,人,都不能放弃希望!这话谁说的,不知道,但这条真理我牢牢记着!今天也许因为下雪,街上行人的脚步都格外谨慎。 街角有一群年轻学生站在一起,大声唱着歌,行人边走边听,有的老太太停下来掏钱;昨天蜷缩在鞋店门口的那个年轻男孩,今天还在,破旧的单衣根本抵御不住刺骨的寒风,我递过去一个两元的硬币。 他哆嗦着,但声音很大的祝我圣诞快乐!哦!圣诞节快到了。 我再仔细留意各个商店门脸,已挂起各色圣诞装饰及减价标语,里面的售货员明显比往日忙碌。 过节啦!我怎末一点不激动。 也许,在内心深处,并不承认这个节日。 是呀,我们最爱的是春节,听说今年北京禁放爆竹的条令要解除,可惜我却跑到这鬼地方来啦!我推门进入一家音像店,琳琅的各种唱片按种类排放着,我逐一浏览着。 喜欢音乐,走到哪里都是直奔音像店,有一次去东京出差,居然买了几盘小田和正的CD,其实我不通日文,但爱看“东京爱情故事”,听着里边的主题曲,会对那个日本女孩执著的感情钦佩不已。 我终于找到最想听的- Michael Buble的歌。 这个帅气的加拿大小伙,却演绎着如泣如诉的爵士乐,沧桑低沉的嗓音,饱含他对生活的理解。 我付过钱,迫不及待的打开,听着那首歌:You’ll never find another love like mine…… 雪花还在飘着,我慢慢走向地铁,下班的人流从各方汇聚而来,有的满脸疲惫,有的一脸轻松,还有的四顾茫然,但每个人的脚步都愈来愈快,愈来愈坚定。 生活的主旋律,对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来说,其实是明确的 – 要继续自己的节奏,或许慢或许快,只要能和上节拍。 唯一不能做的,是停下来。 走,不停的走,前边一定是希望!…
我认识的一位从台湾来的女人H,她是个虔诚的基督徒。 第一次见她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她的善良,彬彬有礼的举止,与众不同的气质,人长得也不错。 只是觉得她好象有一丝忧郁。 不过她给我们说起圣经的时候,眼里的光芒放射,让我觉得我的直觉也许是不对的。 她说她在这个世界上最爱的就是上帝了。 上帝是她的情人。 虽然她已经近四十了,可是从来没有结过婚,据说年轻的时候曾经恋爱过一次,爱上一个比她大的很多的有家的男人,分手后,H有三年的时间是每天以泪洗面。 那一次恋爱经历伤得她很深。 当时她还不是基督徒。 我曾经问她今后想找个什么样的人,她说首先必须是基督徒,必须爱上帝胜过爱生命。 其次,必须是个有教养的绅士。 我当时觉得她的要求挺神圣的,不像有些女人那样,非要找个有钱人等等。 她说她是三年前才开始信教的,所以只能算是个刚入门的人,好多圣经里的东西还不能够深刻体会。 在她移民加拿大前,她在美国读书,学的是会计,还在一家公司里干过三年会计。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她辞掉了工作,自己和弟弟一起开了一间小店铺。 从银行贷的款,每天辛勤工作,那时候觉得自己挺了不起的。 没想到一年后,小店铺不能够赢利,只好关张大吉,欠了银行一屁股的债。 从此一蹶不振,经济上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有相当一段时间很是痛苦,就是在那个时候,她找到了上帝。 是上帝在她最需要精神帮助的时候,拯救了她的灵魂。 我问她为什么要移民加拿大,她的回答很是让我吃惊,她说是上帝让她来的。 所以她就来了。 她是开车从美国过来的,到了加拿大以后,说是汽车保险要比在美国的时候高出了许多。 一路上都在找工作也没有着落,手里的余款所剩无已,必须找工作不行了。 我连忙告诉了她几个介绍工作的地方,让她去试试。 我说你英语那么好,又懂会计还有经验,应该找个普通的工作没什么问题的。 她果然穿着打扮了一番,就去应聘了。 不知道为什么,一个月下来了,她也没找到工作,只是看她每天在房间里祷告,渐渐的也不出去找工作了。 和别人谈话的内容也无异于圣经。 我便问她怎么不找工作了,她的回答又让我吃了一惊。 她说是上帝让先不要找了,让她先等一等。 然后她就天天去教会,还出钱参加教会里的演讲课,每天很晚才回来。 我问她,你认识那么多教会里的人,也许他们可以帮一帮你吧?她说她经常帮教会做一些义务的工作,没有钱的。 我说那你的生活怎么办呀?她说上帝会替她安排好的,只要她每天祈祷就好了。 还让我也祈祷。 我开始怀疑,难道祈祷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吗?我觉得她有些痴迷。 二个月过后,她离开了,说是上帝让她离开的。 我问她到哪里去, 她也只是说上帝会给她安排好的。 我记下了她的手机号码,由于担心她,希望和她保持联系。…
2003年8月18日,对许多人来说这也许是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日子,可是对我来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是在这一天,我告别了家人与好友,背着重重的行囊,登上了飞往加拿大的飞机,从此便踏上了我的留学征程。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漫长飞行,飞机降落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稍做停留,我换乘飞往东海岸的航班,飞跃北美大陆,终于在傍晚时分到达了目的地——蒙特利尔。 旅途劳顿丝毫没有减少我的兴奋之情,我央告前来接站的朋友马上带我驱车来到了位于市中心的“皇家山”,据说在这里可以俯瞰城市全景。 绕过一段盘山公路,我眼前突然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我再也无法将视线移开,并且情不自禁地张大了嘴巴。 灯火阑珊的蒙特利尔岛城在圣劳伦斯洞的波光中摇曳,像空中的繁星降落到了地面。 点点灯光像是在招呼我,”欢迎你,远方来的客人!”这就是美丽的蒙特利尔,想到我将在这里度过4年的求学生活,我真的兴奋不已: 可初来的兴奋很快就被生活的不适应、学习的压力所取代。 蒙特利尔属于法语区,我这个“法盲”全然不知路边店铺的标识。 连个英语招牌都没有,我分不清哪里是超市,哪里是车站,总之是分不清东西南北,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但热情好客的蒙特利尔人很快就打消了我的顾虑,他们操着并不太流利的英语给我指路,耐心地给我讲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美食文化。 我很快结交了一些老外朋友。 我们交换各自国度传统的工艺品,有空时会坐在一起,聊聊各自家乡的逸闻趣事,,我欣赏他们的开朗活泼,他们则深深地折服于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我教给他们中国书法,他们则教我学法语。 蒙特利尔对我不再陌生,我渐渐地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生活中的困难还是比较容易解决,可是学习难题着实让我费了一番功夫!因为这里的大学从来没有教学大纲的限制,教授们讲课也都是按照自己拟订的教学重点进行,课程内容多半涉及教授们在各自领域的专长,加之用法语教学.每次课后我都如坠云里雾里一般厂一位不太和气的教授见状,断言:照此下去,你考试肯定不会及格;我倔强的性格使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了这位教授:我不一定是最出色的,但绝不会比其他同学差。 于是,我一头扎进了图书馆,一有空便泡在专业网站上,搜寻各位教授最近发表在专业期刊的文章,细细研究。 我很感谢我的同窗学友,一位来自法国的女孩。 她每次都会:阵课程内容用英语给我作简要说明,我的各种问题也可以在她那里找到答案。 我很有信心地参加了第一次期中考试,毫不犹豫地挥笔答卷,我想像着肯定能得高分。 没想到几周之后成绩揭晓,一瓢凉水从头顶浇到脚跟,刚刚过关的成绩在班上属于中等偏下。 我简直难以相信,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 为人和蔼的导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他把我叫到了他的办公室,耐心地给我分析问题,理清思路。 原来国外的考试并不设置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就可以得高分。 所以,教授们特别注重营造课堂上的讨论气氛,甚至希望同学们对他们的观点给予反驳。 而我因为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机械地按照课本回答问题,考试成绩不好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抓住了问题的症结之后,我调整学习方法,课堂上无法参与讨论的课题,我就在课后和学友们探讨。 这比在国内上研究生时讨论问题的难度要大得多。 因为各位学友来自不同的国度,贝宁的、法国的、加拿大的……大家操着不算流利的英语,争论异常激烈,时不时还会冒出些“方言”来。 尽管如此,我仍然感到受益匪浅。 讨论与阅读相结合,我对问题的领悟逐渐深入。 期末考试来临的时候,我完全换了一套答题思路;,成功了!我拿到了第一个优秀。 从此,我的信心倍增。 一年下来,所有的课程都顺利过关,几乎门门都是优! 思乡是每个留学生最难过的一关,我也不例外。 刚来蒙特利尔那阵儿,在学校忙碌了一天之后,我回到自己的住处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远在北京的家人打电话。 即便电话卡已经堆积成了“小山”,思乡之情仍丝毫不减。 对家人的思念几乎无时无刻不在纠缠着我,忙起来的时候可能还好一点儿,只要一闲下来,我便想家。 平时如此,到了中国的传统节日更是如此。 记得2003年的除夕夜,国内正是大家围坐在电视机前等待零点钟声敲响的时候,我却还在实验室里努力地工作着。…
两留学生遇害案在加拿大各大论坛引发了网友们的不少争议,现特转发在卑诗华人社区论坛的两位网友发布的不同观点的争论。 phil的评论 我来说两句,我本人这几年一直住在渥太华。 第一、首先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同情死者、谴责凶手,因为无论如何杀人都是没有道理 的,即使死者有再多的问题。 第二、在加拿大上过学的人都知道,那里绝不比国内,学业繁重的很。 我老婆上学天天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在周一晚去卡拉OK唱歌到临晨她连想都不敢想,除非自己不在乎能不能在班上名列前茅、毕业后找份过得去的工作……因此如果某些大陆留学生习惯经常在酒吧玩到凌晨(有房东回忆一名死者经常喝酒很晚回家),那么至少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态度是不够严肃的 。 第三、作为没有任何收入的留学生来说,能自己开奔驰跑车(奔驰跑车新车肯定要六位数加币,二手车也很贵,还没算昂贵的保险),平时又拥有漂亮的手提电脑、手机、照相器材等在本地人看来很惹眼的高科技玩具……其背后家庭的经济实力一定相当可观:因为在加拿大这里留学生上学学费一年都要上万加币,基本吃住怎么也得再要一万,这样算来光基本生活费和学费(还没算买书的钱和基本娱乐需要)一年就需要人民币十五六万……这样的净负担连本地家庭都吃不消(我们上学都要贷款,但留学生没资格),更别谈买豪华车、豪华电器了(本地人也没几个开奔驰跑车)……我在这里不想多说留学生的父母经济来源究竟有没有问题,我只想提醒这些留学生的父母:你们让自己毫无任何收入的孩子在这里过比北美发达社会还要富裕豪华的生活,你们自己不觉得有点太“那个”了么?这对你们的 孩子会有任何好处么? 第四、渥太华这个地方社会治安很好,今年一共才发生10起凶杀案,这则是第二次有超过一人同时被杀……即使牵涉到黑帮人员,恐怕他们也未必会动辄因一件小事就大开杀戒,更不至于换弹夹连开数枪,否则当地凶杀案早就不止这么多了。 显然当时双方发生冲突虽属偶然,但杀人方一定在心理上受了极大的刺激……那么反过来被杀的死者在当时就显然没有很好地控制自己,或者说根本没有学会象北美这里普通人一样控制自己:要知道在这里平时可绝不敢和人有肢体冲撞、或者出言威胁的,否则别人一报警,你就可能吃官司,有了案底自己的前途就全毁了……反过来说,自己被人欺负,第一时间想到的也应该是报警而不是反击。 因自己年 轻气盛而丢了性命,这在大陆尚有可能,但在北美这里却实在大不应 该。 第五、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两位留学生在酒吧因和人口角斗气而惨死,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大大地不值,大大辜负了其父母家庭的希望,真是死得轻于鸿毛啊!但从他们父母角度看,则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如果他们不那么惯坏自己的小孩,让自己的孩子在海外平时不得不少点时间去娱乐场所、多用点时间提高成绩……那么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概率其实就几乎等于零。 反过来说,自己孩子经常开着豪华跑车在酒吧喝酒到凌晨……这不大不小的事情恐怕总会沾上的吧,最起码学业不会好,毕业找不到好工作,在北美留不下来,只好回国做低档海龟……那样岂不白来一趟?所以,这起惨案的发生,足以为天下留学生父母鉴。 (Phil) “也是华人”对以上文章的反驳 我也来说两句,我本人这六年也一直住在渥太华。 是个“老”移民。 小留学生的某些生活态度,理财方法,我这个“老”移民也不喜欢。 可是作者这篇文章,对两个孩子的死及生活方式的有关陈述,道听途说得多,事实少得可怜。 挖苦讽刺的态度跃然纸上。 看过之后令人觉得作者是在说“死得活该”。 这跟女人被强奸了,众人说她穿得风骚、活该听上去很象。 在一个文明社会,无辜的生命被这样的暴力侵害,是一件令人发指、值得全社会谴责的事。 作者同情死者、谴责凶手只寥寥数语。 长篇大论,用捕风捉影的“事实”,加上主观臆断的“推理”,来指责两个无辜受害,无法为自己辩白的死者,来“教育”四位中年丧子的父母,不是男人。 第一、首先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同情死者、谴责凶手,因为无论如何杀人都是没有道理 的,即使死者有再多的问题。 同意。 可惜原作者同情表达得太少。 给人感觉是为了让自己教训人的话看起来更“好看”。 我们说的,是两个活生生的人,是我们的同族人,有血脉相连。 民工、高官、留学生,生命都是同样值得痛惜,不该幸灾乐祸!本周日晚八时在凶案现场有追思活动,原作者会去点支蜡烛么? 第二、在加拿大上过学的人都知道,那里绝不比国内,学业繁重的很。 我老婆上学天天连做饭的时间都没有,在周一晚去卡拉OK唱歌到临晨她连想都不敢想,除非自己不在乎能不能在班上名列前茅、毕业后找份过得去的工作……因此如果某些大陆留学生习惯经常在酒吧玩到凌晨(有房东回忆一名死者经常喝酒很晚回家),那么至少他们对自己的学业态度是不够严肃的 。 每个人学业轻重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