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赵平波:网络的大众性影响了本地社区

作为51网站的管理员,笔者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两家商户的电话,要求把工商稿作为新闻在本多咨处网站上发表。 如某某人物获大奖了,其服务很成功,特别受广大移民朋友的欢迎呢。 或者,某某学校又扩大招生了,毕业的学员95%的都找到了工作!要求职,找XX学校……但所有诸如此类的消息作为新闻稿发表的要求,都被本人婉拒了。 为何本网站不适合刊登工商稿呢?这篇文章除了回答这个问题之外,笔者不妨将话题稍微扯远一点:进一步分析一下网络媒体的特点,以及它对多伦多华人社区所产生的影响。 笔者将要阐述的一个观点是,网络媒体是一个弱势的平台,它并不具有任何权威性而言,不过它却具有相当的大众性,它是通过普通网友或民众的情绪表达,来影响我们所在社区的。 事实上,作为媒体,如果说电视是强势的平台,报纸是中势的平台,那么,网络就是一个弱势的平台。 对此,笔者作进一步的解释如下: 作为一个普通人,您想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有机会到一家电视台去发表电视讲话吗?电视讲话大概只是政界要人或名人的特权,普通人若想发表电视讲话,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其机会都几乎为零。 这么说,电视是强势的媒体,是由社会的强者主宰的,这一方面说明其权威性非常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大众性却又非常低,因为普通百姓很难在电视节目中高谈阔论。 即便电视中出现了普通民众的镜头或讲话,那也是节目制作人为表现某个主题而刻意的安排,并非一个普通人随心所欲的后果。 相对而言,报纸媒体就是中势的平台,普通人向报纸投稿自己的观点,虽然也要经过编辑的审稿,但被采纳的可能性却会比在电视中作个节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 所以,与电视比较而言,报纸的权威性就低了些,但大众性却要强一些,毕竟普通人的投稿还是可能被报纸采纳的。 而网络呢,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在网络上发帖子,在网上什么观点都可以存在——这样,网络上的文字就可谓最具有大众性,人人都可以参与。 但也正因为人人都可以参与,其权威性自然也就最低了:网络上的言论是不需要负责任的。 有了以上的分析,就不难理解,我们作为网络,为何要如此拒绝刊登那些多少带有某种吹捧性的工商稿了。 设想一下,一家商户要自吹自擂,到我们多咨处发了一份吹捧稿,有什么好处?既然是表扬,就需要得到权威性的表扬,进而,权威性越高的表扬,才越具有意义。 如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份记者岗位得分标准:记者写的稿子若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可得20分,若得到省部级领导的表扬,则可得5分,若是省部级以下的领导表扬,就没有权威性而得不到分了。 虽然这个得分标准具有某种讽刺的含义,但还是说明了一点,表扬的内涵不在于表扬本身的力度,而是要看是谁在表扬,其是否具有权威性? 我们51网站可有什么权威性?可以说是一点也没有。 无论是我们51网站这个品牌,还是我们这几个管理员,可谓任何奖励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头衔也都没有捞到过:多伦多的华人协会据说有300余家,您可曾在任何一家协会里看到过我赵平波担任过哪怕是一个理事的职务?我们51网站又何曾得到过哪怕是一个小小协会颁发的奖励?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们实在是太没有任何权威性可言的。 那么,表扬稿发在多咨处网站上,怎么会使您脸上有光呢?这当中的好处自然是没有,更何况,新闻稿只能在首页显示一天的时间,很难说它又有太多的持续广告效果。 相反,可以设想得到的坏处,倒可能会立马涌现出来。 以下情况的发生将是必然的——某某网友发表跟帖评论了:这样的滥商家,还好意思吹牛?甚至,帖文会把笔者本人也连同一起骂开了:老赵怕是拿了人家的银子,才发这样的误导的有偿新闻稿吧……最终结局只能是,这个商家和我们网站,都惹了一身臊。 所以,商户自我吹捧的工商稿,我们网站是一概不作为新闻稿发的:我们这一权威性太低而大众性又太强的网站,的确消受不起。 那么,权威性低、大众性强的网络平台,其媒体作用难道就没有吗?那也不见得。 事实上,有许多反映广大民众的批评性、建议性的意见,可能难以在电视台上播出,也难以在报纸上展开讨论,而网络恰恰能提供一个快速发表的平台,这一快速传播的平台又能引发网友的共鸣,这种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可能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正是网络与电视和报纸媒体相比之优势所在。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去年发生在多伦多的、抗议父母团聚移民拖延太久的“3.11”示威活动。 这一跨族裔的示威活动的发起人并不是华裔人士,并且该示威在举办之前,电视和报纸媒体也基本并没有报道,但当天的示威却吸引了500余人参加(其中绝大部分为华人),并在加拿大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 显然,在这一事件上,网络媒体功不可没。 正是当时Rolia论坛和本多咨处网站在事件之前的广泛报道宣传以及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才导致了当天参加“3.11”示威活动的人气。 这是网络媒体的广泛大众性所导致的后果。 另一个例证则是最近《同一首歌》在多伦多演出的节目安排。 该节目在其最初的宣传上,似乎根本就没有谈到要与多伦多本地艺术家合作的意思,这难免使多伦多本地艺术家多少感觉到有些不满和遗憾。 为此,本网网友“红蚂蚁”在本网站以及其他网站发表了一篇及时的评论:“《同一首歌》与谁唱?”在此文中,作者严厉地谈到:“岂不知,如果缺少了当地华人的参与和配合,真难想象他们能搞出一台什么不同凡响的节目来。 ”虽然笔者无法考证这篇文章是否产生了某种影响力,但毕竟其后果是,本月15日的《同一首歌》演唱会的演员阵容中,终于出现了多位本地艺术家的身影,如李小沪、高飞等等。 可见,网络媒体虽然不具权威性,但却有广泛的大众性,它从网友和普通百姓的视角,已经对多伦多本地的华人社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但愿在新的一年里,这种影响力能够在加拿大的自由社会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日益发扬光大。 (赵平波)

看自由党“华人与狗”事件:世事无绝对

政局如棋,“人头税”问题本以为就此草草了结,谁料总理马田突然觉今是而昨非,事情的发展也顿变。 华裔候选人邹至蕙被人比作狗,反令她曝光率大增,也非某些人始料所及。 根据《全国邮报》报导,自由党的“人头税”政策和邹至蕙被辱事件,都足以削弱多伦多中区华埠华裔选民对区内自由党候选人Tony Ianno(余欣龙)的支持,令同选区的邹至蕙胜望更浓,有能力击败祖裔意大利的余欣龙。 这 则新闻本无什么可谈之资,但它的电子版标题“Chinatown may say ‘chow’to Ianno”却令人击节赞赏,与它的印刷版标题“Liberals Test Chinatown’s Loyalty”(自由党测试华埠的忠诚度)相比,真有天渊之别。 电子版标题的重点在chow字之上,原文加了括号,示意读者留心此字。 大写“C”的Chow是邹至蕙的拼音姓氏,是粤语。 小写“C”的chow则是英文俚语,解作“吃”,但又解作“再见”,是美国校园英语,源于它的读音近似意大利文的ciao(再见)。 编辑利用邹至蕙的拼音姓氏Chow、英文的chow、意大利文的ciao和Ianno的意大利裔身份,制造了一个一语三关的pun。 因此,这则新闻的电子版 标题可以有三种理解:“华埠或会舍余取邹”、“华埠或会对余说再见”和“华埠或会对余说要吃掉他”。 不管作哪个理解,都对余欣龙不利。 “周”与“邹”的粤语读音相同,也拼作Chow,从此联想到已故中国总理周恩来和“吃”有关的趣事。 根据美国记者韦特(Theodore H. White)亲笔所述,他在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被《时代周刊》派驻中国,因而结识了微时的周恩来。 有一次,韦特应周总理之邀赴宴,席间宾主谈笑甚欢。 酒过三巡之后,侍应端上一盘乳猪,香气四溢。 周总理对韦特连声说“请”,示意客人先下箸。 但韦特没有立即下筷,还面露难色。 韦特说,他在心底里挣扎了一会后,终于放下筷子,告诉主人他恕难下筷,因为他是犹太人。 基于犹太人的习俗,他从不吃猪肉。 围坐的陪客闻言,不知如何是好,气氛也凝住了。 但见周总理不慌不忙地拾起筷子,仍然连声说“请”,并对韦特说:“这儿是中国。 请你细看,在你来说,这可能是猪。 但在中国,这不是猪,是填鸭。 ”韦特听了,不禁哈哈大笑,连声表示同意,随即起筷。 韦特坦言这是他生平第一次吃猪肉,自此再没有戒吃。 (罗祥就)

网络文摘:加国打工遭遇多元阿Q文化

加拿大工作难找,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并能坚持做下去就更不易。 这种“合适”和“不易”并非是世俗眼中的所谓高薪或待遇不错的“铁饭碗”(加国对移民来说好像也没有什么铁饭碗),而是良好的工作环境,文明的公司文化,即周围无论职位高低,都能拥有一群能彼此尊重的同事。 除此之外,在“大家拿”的国度里,也无挣大钱,发大财的渴求心理。 可就这起码的企盼在我第一次加国打工的经历中,也没有得到满足。 文化一词,往大的说,可以使人联想到一个国家,民族的习俗,文学,艺术等,往小里看,就是社会中每一个体细胞的日常举止行为,谈吐方式,思维模式,教养程度,道德意识等等。 笔者就曾经历过这样一段“不易”,遭遇了另类多元文化的侵袭,深深地感到中华国宝“阿Q”文化精神也无处不在。 以下就是我的亲身经历: 香港出生的老板 AQ君是一家小私企的老板,少数族裔人士,据说此君出生在香港,很小的时候就随父母移民加国,一个SFU什么博士,之后便是成功人士所常有的一段个人打拼,奋斗的传奇经历,熬到目前可以雇上几人规模的公司老板。 此君天生一副“泰森”相,笑的时候很少,在其会见其白人客户或伙伴时,偶尔可露“真容”,但看起来还是不那么自然,有时甚至是为了讨好对方,做出的皮笑肉不笑的样子,真令人啼笑皆非。 AQ君脾气火爆,有时甚至达到了蛮横,粗鲁的地步,平时大声训斥,无理辱骂员工,电话里与客户争吵,出言不逊,满嘴的脏话,更有甚者,当女员工的面儿,黄话连篇,骚扰不断。 至此,人们不禁要问:这副德性,还有谁会给他干呢?别急,看看下面“载”他的“水”,就不难发现只能载鸟,而不能载舟的水是种什么样的水了。 来自中东的CFO BQ君是一位来自中东某国的移民,中年男士。 自诩为公司的二把手和CFO, 实仅为公司的一小会计,老板不在时,看摊儿的办公室经理。 此君是顶级的“鞠躬尽瘁”式的宰相人物,公司内外唯老板命是从,马前马后,“好人”和“好事”做尽。 平时经常加班加点,周末还要尽“忠”,从无怨言,更没听说索要加班费的事儿。 此君甚至还是“顾全大局”的仁人义士,经常在员工面前传经布道,动辄“与公司共存亡”的豪言壮语,或者“我换过很多公司,最后终于找到了我下半生为之奋斗的……”的人生感慨云云。 土生土长的CQ小姐 CQ小姐是位当地出生的第二代,老板同族的“自己人”。 主要负责前台接待和客服业务。 要说老板在其私人领地内,能绝对地肆无忌惮,为所欲为的话,也非属实,此女就是有时让他头疼的克星,不知老板因何惧她三分,反正凡事只要此女破骂张飞,骄横跋扈地撒一通泼,老板立马就有“好男不跟女斗”的收敛,是恶男怕蛮女,还是所谓的“一物降一物”呢,还是另有什么别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别看仅此几人,绯闻不断,内斗不止。 据以下要提到的DQ女士提供的“线索”,老板以前因“惹草”的丑事,使其妻愠怒之下,到公司全天候“坐班,上岗”不算,还频传出了其在公司内“沾花”,吃窝边草的美谈。 公司上下都能看出CQ姐才是实际的二掌柜。 太平洋岛国的DQ 女士 DQ 女士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太平洋岛国移民。 该女士自称以前有为美国著名的金融机构加西分支工作的人生辉煌,待遇好,工资高,自己也说不清中了哪门子邪了,鬼使神差地“辞”了大工,来打小工,不务正工,务副工。 且不止一次地当人炫耀其老公如何能耐,承包滑雪胜地威斯勒区冬奥酒店的什么门窗安装生意,赚进大把钞票等等。 可就是在老板背后,当众人的面儿,大放黄段子的“夸奖”,因业务琐事,当众漫骂其无能,脏话连篇的情况下,还能任劳任怨,服服帖帖地坚守岗位,且更要谄媚,取悦于老板之能事,乍一看,让人接受不了,但细想想,也没所谓,在这样一个自由国度,被吃了一口“豆腐”,而又是口头上说吃的,实际上根本没吃着什么,老娘心里早已“吃”你多口了,日后还说不定谁真的吃谁一口呢!算了吧,不跟他一般见识了,吃饭可比吃豆腐重要,随它去,没听见。 可见该女士的雅量,个人修行,忍功也可见一斑。 而私下里也有吐真言的时候,“咳,要不是哪两个宝贝儿,一个上高中,另一个在上大学,都在用钱阶段,谁会……”我用惊诧的目光反复打量着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相处数月的同事,半晌没说出话来,一句“咦,你不是说你老公……?”差点儿没脱口而出! 以上就是我加国第一份工,此工尽管没累得我精疲力尽,腰酸腿疼,但却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心灵上的刺痛,如何也想不通,这简直不跟国内的某些私企,民企的工作氛围差不多吗,阿Q式的人物只是我中华特色的文化,怎么又远销到北美大陆来了呢? 看来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也无论它如何文明,发达,一部分族群,一部分人的文化习俗绝对是相通的,无不散发着阿Q精神的特质与气味。 融入一种文化,首先需要的就是认同感,如果不能认同,谈何接受呢? 人虽生来平等,但后天所处文化教育及成长环境是有美与丑,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之别的。 若先天不足,后天又不能受教从良,改过自新,被人家嘲笑,歧视是很正常的!…

加拿大联邦大选:我们华人选择什么?

加拿大联邦大选临近,举国热腾,但可惜而惊讶的是,至今很多华人选民不明就理,不知票投何方。 这一方面是华人社会一向冷漠主流政治、不谙民主体制运作的遗习;另一方面,也是社区政治环境不成熟,造成误导性的恶果。 归结之所在:大选,我们华人选择什么? 不妨看一下最近华人社区大选热点争论问题,可以发现与主流所关心议题的焦点错位,社区内讨论的议题多局限于人头税、移民政策等族裔性问题,试问联邦大选难道是人头税道歉或是赔偿问题的公投吗?抑或是移民政策的大论战?自然不是!看看党魁电视辩论会就可一目了然加国社会的大选议题是什么。 加拿大人民是在抉择国家的前途,从政治、经济发展,至国际关系等等,在大纲之下会涉及各项事务,包括华人社区关心的议题,乃至如同性恋婚姻等敏感性,但主旨仍是国家重大决策问题,加拿大人民通过大选机会来检试各政党的往绩及未来的发展大计,从中挑选出最有诚信及有作为的政党,带领加拿大人民走向未来。 这不是一项议案的抉择,或是对仅仅是对候选人的个人选择,更不是与己无关的一群政客玩的游戏,这是加拿大人民在选择一个执政党,选择未来。 但我们看一下华人社区,有多少争执议案是落实在这些国家大事之上,落实在全民福祉之上。 这并不是说华人不能在大选中提出我们关心的政治诉求,但提出的目的也是促使未来执政党将来更重视华人社区的利益,华人并不能也不可能将族裔关心的问题无限扩大化,延伸至主流社会必须最关心的议案。 就以人头税问题而言,本报记者曾经询问过数位华人聚居区的主要候选人,他们一致的答案是“这不是全加全民性的问题”,更甚的是他们在上门拜票之中,鲜有人会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即使是华人,关心的议题都是相同而简单的,“你们政党能否带给我将来更好的生活?”这就是联邦大选的真正目的。 自然民主政治的价值就在于尊重、容纳不同的政治诉求,就如政治学的常识,不可能要求一个资本家与一个工人消除政治歧见,但问题是现在华人社区的政治格局过于族裔化、单一化,华人社区与主流社区举行的政论会呈现太大的议题差别,这如何能使华人社区真正融入主流政治之中? 这种情况也导致许多华人在投票时不知所措,往往听信一些传闻,会因一项华人社区争执议题或是一个候选人的简单个人感观而做出决断,虽然这无可厚非,但却离大选宗旨相去太远。 大选是人民在选择执政党(可能是少数政府),他们的政策决定了国家的前途,但没有一个政党是十全十美,没有一个政党可以完全满足不同族裔、阶层的诉求,也没有一个政党的政策是全部华人都赞成或反对的,这就向华人提出一个现实的问题,能否因一项族裔议题决定国家的前途?华人社区有这个能力做到吗? 华人社会有识之士一直在呼吁华人参政议政,投入主流政治之中,但主导社区政治的社团或领袖,仅仅将议题局限于华人社区之内的问题,能否将华人带向更高政治层面?这肯定是不可能的。 不妨问一下自己的左邻右舍,他们如何去选择投票,就可知道华人走出自己空间的迫切性。 环顾一下最近各主流社区频繁举行的候选人辩论会,少见华人参与或是提问的情况,是我们无需关心这些问题吗?减税政策、政党诚信、魁独问题、与美国关系等等议题,相信都与我们生活工作的环境分不开,如果我们华人不能明智去选择未来真正有为于加国利益的执政党,那即使这个党能答允华人社区一些诉求,却无益于加国社会,华人最后又会真正得益吗? 更可悲的是,华人社会内部在许多涉及本身利益问题上,根本没有求同存异过,只是将争执再投诸于政客们选择,让他们做一个简单的“YES”或“NO”的填充题。 我们赞成及支持华人在大选时机提出华人社区权益的议题,但不主张将大选议题局限孤立化,甚至黑白分明的绝对化,应当开放视野及心胸,提高政治智慧,真正融入加拿大的政治生活之中。 既然我们选择加拿大作为我们及后代子孙安身立命的新家园,我们就有责任更有义务从一个加拿大公民的宏观视野(请注意,不是仅仅过客移民式的狭隘思考),检视现在,前瞻未来,选出一个能够带给加拿大自由平等、富国利民、健康安全的的执政党,这才是我们行使这得来不易的公民权的最大意义。

高档次住宅小区之一

对于经济基础较好,想选择一些比较宽敞,比较新, 周围环境成熟,但又不失优雅,室内格调高尚的独立房,应该去哪里找? 位于北约克北面的烈治文山市,是一个安静, 以民居为主的地方。 在该市的南部,Bayview以东,Leslie以西,Major Mackenzie以南,16街以北,有 一片叫“Bayview Hill” 的小区,中文习惯称为“富豪山庄”。 这个小区相对独立,从周围的大街进去,都有一个设计别致的入口,区内的房子大多在3000平方英尺以上。 占地也比通常的50英尺(宽) x 120英尺(深)的地段大,整体这么整齐, 占地面积,房屋面积都很大的小区,在整个多伦多及周围地区不是太多,现在市场上的叫价在70万到90多万,面积也从3500尺到5800尺不等。 可想而知,这个小区的居民,每家经济条件都应该不错,那么整体环境也该不错。 是的,大多数房子的前庭后院, 多是专业化设计的园艺绿化,而不会是,除了买房子,就没钱装饰了。 而且,每家的室内装修,用料也比较讲究,由于面积较大,容易形成一种气势,这是一般的小户性的“小资”格调无法比拟的。 住这样房子的家庭,也应该比较有条件,投资在教育上吧,区内的小学,中学如何?区内的小学是:Bayview Hill 公立小学, 中学是:Bayview公立中学。 其成绩,大家可以到约克区教育局的网站上查阅,都是相当不错的学校。 大家知道,烈治文山中国人不少,富豪山庄也就在16街上,所以,中国人的生活所需的设施也不少。 黄金商场,时代广场等等就在附近。 404, 407高速公路,城市铁路“Go火车”也较易到达,交通很方便。 如果想买大一点的房子,对房子用料比较讲究,对整个小区也有要求的朋友,这个小区应该纳入考虑的范围,有的房子还有4-5个套间,方便实用。 如有垂询, 请电:地产经纪:李丁Li DingCell No. 416-648 3678 e-mail: [email protected]或公司电话:905-415 3800 (HomeLife/Gold Trade)

金球奖李安获最佳导演章子怡无缘封后

第六十三届金球奖颁奖典礼热闹登场,李安执导的同性恋牛仔剧情片“断背山”共获七项提名,是今年的全场瞩目焦点,最后更是成功抱走了剧情类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最佳电影歌曲等奖,大出风头。 好莱坞外籍记者协会主办的金球奖,今天晚间在比佛利山庄希尔顿饭店隆重举行。 李安执导的剧情片“断背山”,这次在金球奖入围名单上总共拿下七项提名,成为表现最佳的影片。 入围项目包括:剧情类最佳影片、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最佳剧本、最佳配乐以及最佳电影歌曲。 在最佳导演奖项中,李安与“晚安,祝你好运”乔治克鲁尼、“爱情决胜点”伍迪艾伦、“金刚”彼得杰克森、“疑云杀机”佛南度梅瑞尔斯、“慕尼黑”史蒂芬史匹柏等重量级导演争夺奖项,竞争相当激烈。 挟着七项入围的优势,李安最后果然以“断背山”顺利胜出,他感谢电影圈的同僚让他加强了对电影的信念。 剧情类最佳影片项目中,“断背山”面临“疑云杀机”、“晚安,祝你好运”、“爱情决胜点”、“暴力前科”等片的挑战。 乔治克鲁尼执导的“晚安,祝你好运”以及伍迪艾伦执导的“爱情决胜点”,这次都各自获得四项提名,但今晚得奖手气最优的“断背山”最后还是略胜一筹抱走奖项。 在剧情类最佳男主角项目中,入围的有“断背山”希斯莱杰、“最后一击”罗素克洛、“柯波帝:冷血告白”菲利普赛摩霍夫曼、“晚安,祝你好运”大卫史翠森、「Hustle & Flow」泰伦斯霍华,先前在众多影评奖项中频频抱奖的菲利普赛摩霍夫曼,最后击败了劲敌“断背山”希斯莱杰而得奖。 剧情类最佳女主角入围的有“艺妓回忆录”章子怡、“证明我爱你”葛妮丝派特洛、“北国性骚扰”莎莉赛隆、“窈窕老爸”费莉希蒂霍夫曼、“暴力前科”玛丽亚贝罗。 在“窈窕老爸”中饰演变性人的费莉希蒂霍夫曼,一如外界预期成功胜出。 今年音乐或喜剧类最佳影片入围的有“傲慢与偏见”、“金牌制作人”、“Mrs. Henderson Presents”、“乌贼与鲸”、“为你钟情”,其中描述已故乡村资深歌手强尼凯许的传记片“为你钟情”,被看好是角逐今年奥斯卡的实力强片之一,今晚更是顺利获奖。 音乐或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入围有:“The Matador”皮尔斯布洛斯南、“乌贼与鲸”杰夫丹尼尔、“巧克力冒险工厂”强尼戴普、“金牌制作人”纳森连恩、“在冥王星早餐”西利安墨菲、“为你钟情”华昆费尼克斯。 在“为你钟情”片中亲自演唱强尼凯许歌曲的华昆费尼克斯,在热烈掌声当中上台领奖。 音乐或喜剧类最佳女主角入围的则包括了:“Mrs.Henderson Presents”茱蒂丹契、“傲慢与偏见”绮拉奈特莉、“乌贼与鲸”萝拉琳妮、“婆家就是你家”莎拉洁西卡派克、“为你钟情”芮丝薇斯朋。 原本就被外界看好的芮丝薇斯朋果然顺利抱奖。 她在上台领奖时说,这部影片对她而言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强尼凯许的乡村音乐就是陪伴她从小到大成长过程中所聆听的音乐。 最佳男、女配角得主由“谍对谍”乔治克鲁尼与“疑云杀机”瑞秋怀兹分别赢得。

人头税牵动大选华人要用一个声音说话

年初以来,华裔历史问题成了加拿大全国大选中非常热门的竞选议题,路透社等国际性媒体也对此进行了专门报道。 在西方选举史上,华人利益集团能够扮演如此重要角色是极为鲜见的。 为了争取到近百万华裔的支持,最近参加加拿大大选的政党都忙着就过去的“排华”行为向华人道歉,道歉的焦点集中在“人头税”问题上。 为选票:前执政党台下松口 在距1月23日大选还有不到两周的时候,加拿大第一大党自由党在“人头税”问题上“不表示道歉”的立场出现了显著变化。 首先是该党领袖马丁以“个人名义”就此歧视政策向华人表示“道歉”;接着,在马丁政府担任工业部长的艾默森也表示,在此问题上,加政府应该向华人进行“正式道歉”;随后,华裔多元文化部长陈卓瑜讲得更加明确:如自由党再次执政,它同华人社团已经达成的解决“人头税”一揽子解决方案将继续有效,并将包括“政府的正式道歉”。 去年11月底马丁政府下台前夕,陈卓瑜代表政府同全加华人团体联合会(华联会)签署了一项平反“人头税”的原则性协议,但自由党政府当时因担心“会引发无休止的赔偿诉讼”,拒绝向华人做出“正式道歉”。 此间舆论认为,在短短5个星期内,自由党的态度出现180度大转变,显然是为了拉动选情朝有利本党的方向发展。 近年来加拿大华人总人口已过百万,而且集中居住在多伦多和温哥华等大城市,已经成为各政党大选时极力争取的票源之一。 有统计显示,本次大选中有20多个选区的选民,包括艾默森等自由党候选人的选区,都是华人占多数,各党若想在这些选区取胜,必须要得到华人选民的支持。 其他参选政党不甘落后 因为自由党主张实行较为宽松的移民政策,华人传统上往往都是该党支持者。 马丁政府在竞选开始前夕宣布同华人社团达成解决“人头税”问题一揽子协议,显然也是意在大选。 但自由党政府当初“不道歉”的立场在华人社区引发巨大争议。 一段时间以来,主张“政府道歉并要对受害者进行个人赔偿”的另一个华人团体 — 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组织抗议示威,反对该协议的签订和落实。 华人社区的这种争议态势无疑使保守党、新民党和魁北克集团等党派看到了同自由党党抢夺华人选票的机会。 保守党主席哈珀在华人集中聚居的多伦多和温哥华多次表示,执政后将就“人头税”问题向华人进行“正式道歉”,新民党主席林顿亦表达了类似立场。 同意平权会立场的不少华人纷纷表示将弃自由党而转投保守党和新民主党。 自由党候选人在华人为主的选区受到很大的压力。 到1月初,各种民调结果出现重大变化,保守党支持率超过了原来一直处于领先的自由党,差距一度扩大到9个百分点。 考虑到加近年来投票率屡创新低的态势,自由党要想在余下的有限竞选时间内扭转颓势,必须一张票一张票地进行“血拼”。 在此情况下,自由党改变对“人头税”问题的政策立场就显得尤为迫切了。 华人内部争议阻碍利益集团化 不少华人认为,“人头税”成为加竞选重要议题,一方面为加拿大华人最终摆脱被歧视的历史之痛提供了良好契机,另一方面也凸显了华人力量已今非昔比的现实。 而华人社区围绕解决“人头税”问题所产生的争议,也反映出尽管近年来华人参政意识有所加强,但距离成为一支成熟的参政力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位华裔报人指出,为平反“人头税”,“华联会”和“平权会”都做了不少的工作,大家的分歧在于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同。 如果双方为了维护华人权益的共同目标,事先能有一个良好的沟通和磋商,用一个声音说话,这个问题恐怕会解决得更加圆满,也会更快一些。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讲,西方民主政治的运作实际是大大小小利益集团为维护本集团权益的力量角逐,而要最大限度地维护本集团利益,不能只把希望寄托于其他集团的大选允诺,重要的是,要以一个团结紧密的集团提出要求,参与角逐。 按加拿大10万人分配一个联邦议员席位的规定,应该至少有10名华裔议员代表百余万华人的利益,而近年来出现的华裔议员不过两三位,其中讲华语的只有陈卓瑜一个人。 (杨士龙)

3位华裔同事的移民故事:理想与现实

我是一个悲观主义者,这注定我只能与你分享令人伤感的故事。 其实我很幸运。 移民加拿大后,我没费多少力气就在温哥华的一家高科技公司找到一份程序员的工作。 那是IT业最风光的时候,我碰巧搭上了顺风车,心里也十分感谢那位当年毁灭我诺贝尔梦想的老师。 要不是他劝我学计算机,恐怕我那时正在乡村中学教物理,而不是坐在温哥华市中心豪华办公大楼的第十八层,累了便看看碧蓝的海。 公司完全靠风险投资,员工人数最多时有三十多人,华人有九个,一个CBC(CANADIAN BORN CHINESE),四个是在加拿大取得博士、硕士学位的大陆学子,一位曾经留美的台湾同胞,一位港澳同胞,新海外侨胞有两个。 其它的多是西人,其中两位新移民,一位来自乌克兰,另一位来自美国。 接下来的事我不说,你也知道。 公司关门,大家各奔东西。 你不知道的是,几年下来,华人中两位朋友定居美国,虽然每次打电话他们都说等老了还要回温哥华养老。 两位去了多伦多,两位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位下落不明,剩下的发誓饿死也不离开温哥华。 西人中我只知道两人目前的方位。 一位在不能忍受新公司一天十二小时的工作强度之后,辞职去日本当英语教头了。 第二位在温哥华另一家公司呆了一年多后被解雇,据说是公司领导蛮横无理,他顶了几句。 这位老兄回到了老家MANITOBA,他留了一手,十年前八万加元买的豪宅一直没卖。 你在想,很平凡的故事吗,一点也不伤感。 让我把故事讲完。 A君是北大数学系研究生毕业,在国内一所大学教了几年书之后,到加拿大东部的一所大学花五年时间先后获得硕士、博士学位,被公司招进来作底层的算法研究。 来之前刚刚完成一所大学的合同教学任务,谁知一家五口高兴没几个月,又断粮了。 失业之后,A君觉得自己的学问太理论,申请当教授的博士如过江之鲫,成功概率百分之一,应该边申请,边学点有用的。 于是,又去大学读电机工程硕士。 因为找工作困难,延期了几次才毕业。 我不说,你又知道了。 对,A君第三个硕士毕业之后的工作维持了八个月。 他现在人在哪呢?人在美国,攻读电机工程博士。 B兄在国内也是读书高手,八十年代末期当多数人还不知移民这档子事的时候,便远渡重洋,在萨斯卡通的一所大学得到理学博士。 然后就满世界的当博士后,美国,英国,德国。 被公司聘用前在修读大学计算机本科。 前几个月有朋友看见他在一家杂货店上菜。 C君不是我公司的战友,是和我同时登陆加拿大的校友。 他很谦虚,或者有更大的野心,登陆之后直奔大学杀去,希望提高英语水平和获得本地学位。 两年之后,IT业高潮退落,他实习了几个月的公司成为IT泡沫最后的牺牲品。 IT人才市场上已到处是身经百战的年轻杀手,一个七老八十的职场新兵如何抵挡? 这就是普通移民找工作的故事,是上帝捉弄人的故事。 当我们说机遇只垂青有准备的人时,我们常常忽略了一个定语:机遇只垂青部分有准备的人,而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属于哪部分。 当我们说淡然面对现实的时候,现实残酷得令人窒息,每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者,脚下必然踩着或多或少的失败者,你得不到终极意义上的快乐。 我们羡慕理想主义的鸟儿等到了展翅高飞的一天;我们祝福现实主义的鸟儿沉浸在 攀上枝头的喜悦。…

网友:《同一首歌》背后的真情故事

本网注:这是网友“cctv2006cctv”在本网论坛所发,讲述的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这种“失而复得”的“奇迹”确实让人感觉亲切,于是摘登如下,希望在加拿大华人社区见到更多这样的真情故事。 ~~~~~~~~~~~~~~ 《同一首歌》背后的真情故事 我昨天在演出后台不慎丢失一本重要的签名画册,当晚在“多咨处”上登出寻物帖子。 令人倍觉亲切和感动的是:刚才打开信箱,竟然真有一份更加珍贵的礼物,现在是午夜1:05分,真诚地请您和我一起见证同胞的真情,来信内容如下: 亲爱的“丢三落四”: 你既然有了一次“感人至深的失而复得经历”,为什么不能吸取教训。 我是一位为李谷一伴唱的合唱队演员。 在准备上舞台前,从地上拣起一本精美画册,由于要上场,没有太经心。 演出结束,曲终人散,聚集亲朋匆匆回家。 晚上打开画册细看,才发现有不少重要人物和歌星的签名。 我立即想象到失者是多么精心地筹备了这次签名活动,他(她)此刻定是沮丧不已,彻夜不能眠…… 看来你真是一位幸运儿,“失而复得”的“奇迹”又要发生。 我只希望我能把失物亲自交还失者,见见他(她)的尊容。 联系电话 你的同胞——“同一棵心” (由于正是午夜,未征得好心人同意,恕不公开好心人的电话和姓名) 再过几个小时,清晨就要前往机场回国,可能只有在机场给好心同胞通电话了,又一次粗心大意,但是收获的却是真情,心中很多话一时表达不出来,就在我阅读来信的第一时间,请多伦多的所有同胞和我一起见证真心。 谢谢! ~~~~~~~~~~~~~~~~ 以下为作者早先在论坛发布的寻物帖 《同一首歌》演出现场的后台不慎丢失一本重要纪念图片册 今天(2006年1月15号下午)本人在 ROGERS CENTER 《同一首歌》演出现场的后台不慎丢失一本重要纪念图片册,图片册含20张左右的多伦多主要风光图片配英文说明,象贺年卡尺寸的大小。 册内部分图片上有孟欣、陈小玲、市长苗大卫、梁永斌、柯兰、斯琴格日勒、甄妮、高红、李华华、朱江等嘉宾的亲笔签名。 晚会结束后,大家帮忙在后台寻找未得,然后在失物招领处等候也未得。 现求助网络,希望拾得图片册的好心同胞能够有缘分留意此信息,万分感谢。 由于在温哥华有过一次感人至深的失而复得经历,所以盼望奇迹再次发生。 希望好心同胞能够及时通知我,邮箱是:[email protected] 如果您已经交到失物招领处,请告诉我,因为我已经得到了他们的办公电话。 如果有缘分的同胞希望保留这份珍贵的纪念册,也请告知我一句话即可,好吗?我仅仅希冀这份图片册只要在您手中妥善保管就好,彼此珍存,缘分永驻! 万分感谢好心同胞并恭祝新春愉快、阖家幸福平安! 网友“cctv2006cctv” ____________________ 论坛原帖: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94964http://www.51.ca/bbs/showthread.php?s=&threadid=94869

沙省打开移民之门欢迎家属来团聚

沙省移民厅长艾娟纯 (Pat Atkinson) 于上周一(十二月五日)宣布,即日起《沙省移民候选人计划》 (The Saskatchewan Immigrant Nominee Program –SINP) 开始欢迎移民将其家眷申请到该省团聚天伦。 依据这项新实施之移民计划中之“家庭成员”一分类里,将会准许沙省居民支援在海外的家成中员欲到该省居留。 艾娟纯厅长称,久已殖根在沙省居民,当然有附近的亲人来互相照顾,然而在移民方面来说,他们亦需要有亲属同在一起生活。 就是这个理由,沙省政府便将这项移民计划扩阔其空间。 好让他们能早日与亲人团聚共亨天伦之乐。 在新的移民政策下,沙省公民或在过去一年居留在沙省之永久居民,其经济是独立(绝不能在过去半年内曾向沙省政府申请“沙省援助计划”)。 失业保障金” 或 “迁徙援助计划” 而在原来地居住的家庭成员,也希望来沙省定居与工作者都可以申请。 然而当“支援家庭成员”呈递申请表时一定要承诺能提供家庭成员及家人来到沙省后们一切安顿援助,包括在经济上的支持。 有资格申请家庭成员的条件如下: 有资格申请的家庭成员是包括母亲,父亲,姊妹,兄弟,女儿,儿子,姑妈,姨母,妗母,叔伯,舅父,侄女,外甥女,姨生女,侄儿,外甥,姨甥,孙(内与外),头位兄弟姊妹或表兄弟姊妹,继亲 (继父,继母,继子,继女,继兄弟或姊妹) 关系或者与之相类同标准的合资格关系之一类;年龄在十八岁至四十九之间,至少完成一年的高中毕业后的教育工业训练课程或学徒训练班;至少要在所修读该行业有一年工作经验,需要雇主的证明或经教育与语言程度测试,以证明申请人有足够之语言能力在沙省寻找工作。 在申请移民时应要在该省内己有一份由雇主证明的长工,或抵达沙省后有意找工作,而有足够的生属“支援家庭成员”的申请人或“家庭成员”以持有。 艾娟纯厅长续称,因沙省不断在发展中,正是工人短缺时侯除了在教育与就业方面培养该省的年青一代及不停在成长中的土著少年之外,这项新移民措施,亦是可以提供人材需求之另一途径。 预料经这项新移民计划而被批准进入沙省定居之新移民,去到二零零八年至零九年间,将会按年递增至五千名左右。 若有意想申请‘沙省移民侯选人’计划 (SINP)中之‘家庭成员’类到沙省团聚者。 请到该局之网站上浏览有关申请资格详情资料及所需之表格,亦可以寄信,传真,电邮及来电等方式向该办事处询问有关详细资料及索取申请表格沙省移民局地址: Saskatchewan Immigration2nd Floor, 1919 Saskatchewan DriveRegina, SaskatchewanCanada S4P 4H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