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几天突如其来的2006大选就要投票了,参加竞选的四大政党为了爬上总理的宝座打的头破血流,报纸媒体的各种评论和拉票广告更是满天飞。 本次大选举到底鹿死谁手,在元月23日投票结束之前谁也不好妄加评论。 在众多的评论和预测中,《多伦多星报》的占星家菲尔•布斯(Phil Booth)根据星相,对参加选举的四位候选人进行了预测,他的预测是否准确,读者相信与否,投票结果时将是最好的试金石。 笔者将布斯的推测简单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自由党主席马丁的星座为宫女座(Virgo),这个星座位于狮子座和天秤座之间赤道区。 根据星相,在投票日前10天马丁的星座将出现吉兆,此时他将遭到结盟挑战,很多难题和强烈的对抗将接踵而至。 但是马丁知道如何应对,各位看官届时瞧好吧。 的确,自从去年底反对党联手推翻了自由党的执政地位后,迫使加拿大提前进入大选,马丁的时运似乎很差。 首先他不得不接受被在野党推翻的事实,放弃尚未暖热总理宝座;在选战打响后,起先来势汹汹的自由党由于腐败丑闻,在选情调查中始终没有占到优势;随后开始的电视实况转播辩论中,马丁的表现更显得不如头号竞争对手保守党的斯蒂芬•哈勃。 在选战的白热化角逐中,马丁能否杀出一条血路,重新爬上总理的宝座,人们拭目以待。 保守党党魁斯蒂芬•哈勃星座为金牛座(Taurus),位于北半球靠近猎户座和白羊座。 约束人们前程的土星在哈勃通向权利顶峰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除非出现无法避免可能性的奇迹,哈勃才可能绕过障碍。 但无论选举结果如何,在选战结束后他都会很满足。 这个预测似乎不无道理,虽然现在保守党的选情调查数据比较好看,但是这个党有他们不可逾越的障碍,即平民化色彩不够,过分贵族化。 到投票时,一旦平时不甚关心政治的广大市民走出家门,涌向投票站,选前的调查数据和辩论优势都可能被布衣阶层的选票一风吹。 好在哈勃尚且年轻,经过这次历练,他有足够的时间在从政的道路上卷土重来。 新民主党领袖杰克•林顿的星座为巨蟹座(Cancer),北半球狮子座和双子座附近。 可带来好运的木星正处在天蝎座之中,这对给出生于螃蟹符号下的人来说是好消息。 这个星座将给林顿力量,换取那些希望推翻政府的不确定选票支持,亦或给他带来选前的幕后交易。 魁人党首领杜塞普同样是巨蟹座,这个星座预示着他在这次选举中将获得长足进步。 来自木星的壮观排列还表示他的个人声望在魁北克将继续攀升,这些都是巨大事件可能发生的征兆。 上述预测说明占星家菲尔•布斯对后边两位政治家在这次选举中的前景并不乐观。 确实如此,截止目前无论媒体还是选民一致认为加拿大的新总理将出自自由党和保守党。 新民主党的一些纲领虽然比较得人心,但是由于这个党太年轻,党员人数有限,加之缺少资金雄厚的财阀支持,广告宣传的费用明显达不到大选的要求,所以胜出的希望很渺茫。 但是在选举之后,林顿的新民主党和其他政党结盟重新形成对少数政府的威胁是必然的。 而魁人党在大选中夺魁的希望几乎是零。 因为在加拿大人民心目中早已形成了魁人党就是代表分裂的概念。 在国家统一的问题上,不用任何政治动员,老百姓心里这杆秤是最公平的。 作为政治家杜塞普如果不代表魁人党,或许会有更大的作为,但是代表有分裂倾向的政治团体参选,任何尝试将一事无成。 占星术是研究天体位置以及外观的学术,认为星座会影响地球上出现的自然现象及人类事务的发展进程。 占星家菲尔•布斯先生预测的准确与否,元月23日的投票结果将做出最好的验证,届时所有预测将大白于天下。 (马惠明)
如果时光是一条流动的河,不知道今天的我会不会从那里看到三年前那个自己的影子,在某个艳阳的八月的某一天日子,独自一人走出多伦多的机场,心中装满了身在异乡且一无所知的迷茫。 刚从上海移民出来的我,口袋里揣着移民纸,和一张约克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就这样放弃了在外企的高薪工作和熟悉的一切,只身一人来到加拿大。 拖着行李箱在机场瞎转的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父亲在送我出海关时脸上难掩的忧心和他鬓角的白发。 记得以前听过Beyond有一首歌唱到,“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 ”我想,这会是我对父亲唯一的忏悔吧。 约克大学要九月初才开学,我在移民公司安排的临时旅馆住了两三天,就开始看报纸找地方住。 密密麻麻的租屋广告,一个个迷你型的小方块里写满了具有多伦多特色的“术语”,- “光猛大房”、“全新地库”、“分门出入”、“厨厕齐包”、“近学校地铁”、“即可入住”、“无烟宠请电”之类。 不知道和陌生人在一个屋檐下生活是什么样的感觉。 埋头看租房广告的时候,想起上海自己独住的那套宽敞的一室一厅公寓,每天由钟点工打扫干净了,煮好了两菜一汤搁在厨房里。 离开不用付房租的家,飞了十万八千里去花钱租人家的屋子,乍一想来连自己也觉得有点莫名其妙。 我在多伦多的第一个房东,是一家上海人。 他们在一栋半新不旧的高层apartment 里租了两室一厅,他们夫妇住一间卧室,十三岁的儿子在客厅的一角搭个小床睡觉,另外一个房间就租出去。 我在多伦多的第一个月就住那儿。 即使在加拿大,这家人也象百分之九十的上海家庭一样,女人当家。 女主人Wendy是个四十出头的能干女人,矮矮圆圆的身材,可性格就象个正方型,四条边整整齐齐扣住,中间没有缝隙,她不占别人便宜,别人也休想占她一点便宜。 典型的上海人。 她的丈夫小刘,也就象很多的上海丈夫那样,一切听从妻便。 Wendy出国前是一家中型公司的财务副总经理,如今在多伦多,她只能在一家小公司做会计。 我想她一定有过非常失落的时候,不过她在人前控制得很好,并没有让人觉得她不开心。 可在闲谈之间,Wendy还是喜欢提及她以前的“辉煌”,比如,她以前每天坐司机开的车上班,过年时客户送她的挂历有成百上千。 我问她,是否想过再回上海。 想也没用啊,老公和儿子在这里,没有我烧菜给他们吃,叫他们怎么办?再说,这一步已经踏出来了,就没有回头了。 ” Wendy不仅管烧饭做菜,赚钱养家也是她的任务。 因为丈夫小刘是个全职学生,每天尽忙着在电脑上做作业。 他和百分之九十九的中国人一样,读的是Accounting专业。 小刘看上去十足书生模样,瘦瘦的个子,戴一副眼镜。 不过就算再象书生,近四十岁的男人,再拾书本,当然是累了一点。 常常看到小刘把头紧紧地凑在电脑屏幕前,就差没和电脑接吻了。 本来上海男人身上的阳刚之气就天生比较弱一点,小刘更是上海男人“妻管严”的典范。 整个人没点脾气,说话轻轻的,对太太惟命是从。 当初我第一次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一听是来问租房子的,小刘马上把电话交给太太来谈。 我后来知道,为了孩子能进这边社区的一个好学校,他们才搬来这个apartment。 一个月房租一千两百多加币,并不算很贵。 但一家三口都靠Wendy的一份收入,对他们来说,凡事都得节省。 在中国,没人会把自己住的地方和别人分租,不过在加拿大,很多华人都是这样做二房东,这样一来可以补贴一点房钱。 还常有人买了房子,自己一家住地下室,把楼上房间租出去,用收来的租金付每月按揭。 一家三口在异国重新开始生活,好象并不容易。…
加拿大政府近日宣布,将拨款近500万元加币设立中国民工权益保障项目,帮助中国的几亿民工了解并维护自己的基本权益。 一方面,我由衷地感谢加国政府对中国人权的关注与巨大帮助;另一方面,也为中国民工生存状态的严重恶化而心忧。 民工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一个庞大的阶层,他们是由农村进入城市,从事最危险最劳累工作,而收入又严重低于城市职工的群体。 可以说,中国改革开放与民工的巨大贡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改革开放制造了民工群体,民工群体又极大地推进了改革开放事业。 在这二十多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民工担当了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但今日他们的命运是什么呢?农村已没有了他们的家园,城市里也没有他们的生存空间,一幢幢大楼拔地而起,而他们依然住在简陋的工棚里,没有医疗保险,没有基本的生活设施,即使冬天在寒冷的北方,许多人仍住在帐篷里,他们已成了不受社会保护的一群,正如梅尧臣诗中所描写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磷居大厦”。 改革开放的建设者,最终成了经济发展中的弱势群体。 依我看,解决不好民工问题,从社会公正、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几个方面都是不利于执政者的。 首先从社会公正的角度讲,广大民工权益得不到保障是中国人权状况落后的表现之一。 同在一片蓝天下,城里人享受着相对而言良好的社会保障,而民工却连基本生活标准都达不到,工资常常领不到,更遑论生产安全、子女教育及医疗服务。 在贪官污吏和奸商恶贾勾结下,有些人因长年领不到工资,被逼上绝路而铤而走险,相反,法律的天平却常常偏向另一边,从根本上讲,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就是当今中国人分九等的户口制度。 为政者应首先从制度层面杜绝歧视,从根本上保护他们的利益,不然,任何的个别“过问”都是作秀。 如果一个国家所谓的发展,只是某一部分人利益的快速膨胀,这无论如何都算不上一种健康的发展,充其量只是经济的发展,而不能算作社会的发展。 其次,保护民工,就是保护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 随着中国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外资引进和中资输出在发展中国家都占有优先地位,资金和技术的充分利用和劳动力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为了充分调动民工的积极性,提高民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仅要对民工进行系统的技术、法制教育,关键在于充分维护他们的权益,使他们应有的社会和经济地位得到充分保障。 还有,民工问题已成为中国社会稳定的最大隐患。 我们知道,中国历史上许多王朝的灭亡都是由流民引起的。 民工既是国家的建设者,也有可能是这个社会的破坏者,如果他们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分享的成果不能与他们的贡献相符,将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 由于生存状态的持续恶化,上亿流动人口一旦走向社会的对立面,将是政府很难控制的。 中国历来治国者就有“不患贫而患不均”的警示,专家提出,中国目前社会分配的差距已经达到危险区,解决好民工的问题实为当务之急。 我们也衷心希望中国政府拿出积极措施配合加拿大政府的援助,以使这一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目前,国际国内社会的多种反应显示,社会公正、公平已成为中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严重问题,从中国政府提出“社会和谐”这一口号,可以看出高层已意识到这一点,现在关键是要付诸实施,如果基本的社会公正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和社会稳定将有可能因此而严重受损,这就要求主政者必须从制度上进行更深入更全面的考量。 (万沐)
跌宕起伏的大选风云变幻,不过除了各政党党魁之争的大戏外,另一场火爆热剧对华人而言,更不容错失。 不论看热闹或是看门道,都能发现连场戏码。 而其舞台位於加国金融中心,一个多元而多变的社区,一个齐集各种政治议题的繁华区,更有宿敌争斗的表演,那就是华裔政坛女将邹至蕙第三度在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挑战国会山庄老将余欣龙(Tony Ianno),胜负只是一个结局,但其间经过才令人回味。 环顾整个加拿大选区,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是个很特别的政治舞台,也就容纳了更多的政治议题。 选区包括多伦多最繁华商业区、金融区,就有经济发展的议题;其容纳了小意大利城、中区华埠、葡萄牙村、犹太市场等多元化的社区,就有少数族裔关心的议题,如人头税及移民问题;其中又包含大学校园区,存在专上教育的议题;面对未来发展,又有湖滨发展、中央岛机场计划等问题……。 在加拿大很少有这样能容纳如此多与民众息息相关议题的选区,而且这一选区居民层面繁杂多变,容有大量高收入阶层人物,也充塞着大量流浪者及边缘社区人士,而且区内居民租房比例很高,加之移民流动频繁,导致选民的流动性很大,不确定的因素众多,所以难怪主流传媒除了大肆报导党魁之争外,都会深入追踪这一选区竞选的盛况,将之视作最经典选战之舞台。 不过所有的精彩还是要靠主角来演唱,今次两名主角是第三度较量,令戏味更足,而且在加拿大也很难见到长久“结怨”令两方支持选民非常情绪化对峙的情况,阵营间支持者水火难容的叫骂,比党魁电视辩论还精彩。 出场的主角人物都是政坛“名角”,一方是成长於意大利社区的已连任四届国会议员的余欣龙,另一方是在市政服务颇多佳誉的原多伦多市议员、新民党党魁林顿之妻邹至蕙,单是看两人背景已是来头不小,不过开戏前还是先看一场序幕。 圣三一士巴丹拿选区长期以来是新民主党的根据地,草根阶层及社会边缘团体的势力很强,当年国会议席就是一直被新民主党元老邓协所占,他也提携了如吴温温、邹至蕙等一批华裔後进参政者。 然而在邓协退出後,自由党声势大旺,余欣龙就由1993年开始占据这块重要的政治舞台,而且都将新民主党的攻势打退。 前两次大选邹至蕙挑战余欣龙,最终皆锻羽而返,一次输了不到2千票,再一次输了8百多票,可说是余欣龙胜得险,邹至蕙输得不服气。 正戏开场,余欣龙与邹至蕙都摆出必胜姿态。 余欣龙坚信有自己多年政绩以及联邦自由党治国有方的事实,他可以得到最多的支持,而且投票率越高,他的胜算也越高。 即使票数接近,领先一票都是胜。 邹至蕙则以破釜沉舟之姿,辞去市议员职位投入竞选,问起她如果再输将如何打算未来之路,她一口回答,“从没有假设过这个问题。 ”足见其与夫婿林顿合打宣传攻势,相携入国会山庄之决心。 两人还有一个共通点是,比以往更积极上门拉票,在长时间的竞选期中,都马不停蹄亲自出外拜票,更绝的是两人都拒绝对获票数情况作预测。 两人正戏不离其宗,都大量铺陈政绩,摆出一堆数据,情节稍闷,虽对一般选民而言有些繁琐,但只求各取所需。 担任联邦家庭护理部长的余欣龙强调,他曾带领一个特别小组建议为耆老增加了每年433元之收入,直接让加拿大160万名低收入耆老增加共120亿元的收入。 推动全国耆老福利计划,包括为低收入耆老大量增加收入保证补助、为低收入耆老扩大租金补助、设立独立家居计划等。 於SARS爆发期间协助复兴华埠生意,邀请总理马田到访华埠,并向联邦政府要求拨款。 担任联邦游民专案小组代表,在2005年协助自由党政府拨款6亿200万元给安省增盖廉价房屋,直接使圣三一士巴丹拿区许多游民及低收入户受惠。 他代表联邦政府拨款1500万兴建世界级水道,使华人社区及多伦多市能顺利在2006年举行第五届世界龙舟赛艇会锦标赛。 推动文化事业,使超过70个区内组织或团体获益。 包括皇家安省博物馆、安省美术馆、皇家音乐学院、国家芭蕾舞蹈团、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多伦多交响乐团等等。 邹至蕙则联合新民主党的资源也高唱自己的政绩,包括为专上院校学生取得1亿1500万元学费及生活费资助,为多伦多公共交通系统争取到7千万元拨款以购买新巴士、街车及地下铁列车,推行房屋维修计划以减少房屋水电费用。 为多伦多居民争取2亿元拨款用於资助房屋及耆老大厦,为失业人士争取到更好的培训计划,为破产公司的员工争取到更好的欠薪保障等等。 在这场政治舞台的对垒赛中,邹至蕙明显更具攻击性,她称,民众对自由党不守承诺已失去信心,自由党长期执政以来,利益输送、赞助丑闻频传,医疗服务轮候时间倍增,专上教育学费飙升,父母移民团聚轮候时间长达十年,环境及空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漠视人头税苦主及家属对平反的诉求,这是一个需要变革的时候。 而余欣龙则以稳守应战,他以自由党政府的经济成就作为利器,抵挡政敌的攻击。 他指出,他出访美国及欧洲时都感受到其他工业国对加国经济成就的赞扬及羡慕,在自由党12年的领导下,加拿大直接增加了超过350万个新工作,比1993年多25%的加拿大人获得工作。 失业率6.4%为30年来最低的失业率。 加拿大是G8中唯一达到预算平衡的国家,已连续8年达到平衡联邦预算。 政府已偿还600亿国债,每年省下40亿的利息可继续投资在加拿大人民身上,自由党政府减轻了加拿大人超过1千亿的税赋以及300万低收入户加拿大居民无需支付联邦税。 如果两人对垒就拿些数字来说话,这场戏就太平常了。 事实上面对复杂的选民族群及不同诉求,他们必须面对不同社区说不同的话题,完全不同於其他选区议题较为单纯。 比如湖滨高档住宅区居民与市内共公屋低收入家庭、同性恋社区的诉求就完全不同,而且他们涉及的很多问题并非是一般的联邦议题,往往涉及市政发展计划,比如最近一次对於中央岛机场发展计划,湖滨区居民就组织了一场候选人辩论会,场面火爆。 候选人稍有不慎之语,即可能失去该社区选民的支持。 选区内人流复杂而变动快,也对两人带来很大的困挠,可能一幢出租大楼一半的居民与上次大选时不一样,选情预测难度较大。 由於邹至蕙有20馀年的市政服务经验,在涉及地区性的议题上较为有利,包括公共交通、社会福利等,而余欣龙有联邦政府的经验及成绩,会得益于自由党整体的经济成就,但同样也会受制于自由党民调升降的影响,相对党团的约束性更大。…
看了坛中的文章“移民是我今生最错误的决定”之后,很有感慨,也对作者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想法,现把自己在加拿大3年半的经历写出来给大家共享。 本人2002年来加前背景:男,年方29岁,上海人,工作于超大型跨国公司任中层管理,月收入1万以上。 来加3个月,和大家一样,陷入极度迷茫,无所适从,压力之大无以伦比,这些压力大家都经过,我就不一一描述了。 然后回国反思3个月,抽烟无数,然后决定再闯加国!如果说第一次登陆是盲目的,那么第二次登陆是经过反复衡量思考的,无论成功与否,无怨无悔。 记得我第二次下机进入温哥华机场安全检查,一个金发小美女工作人员看到我的移民身份,问我温哥华的居住地址,然后甜甜一笑说:欢迎回家!当时我的心里感觉是复杂的:这里是我的家吗? 第二次登陆已经完全思考清楚,把困难考虑得很多,也做好吃苦准备,所以一切按部就班。 我和老婆立马开始干几件事。 一是先买房,不大,但位置不错,很新,高层,房价还没开始涨,买房可以有一种安定的感觉,尤其是对已婚女孩子来说,我老婆小我3岁,那年26岁,给她安定的感觉才可以保证家庭的长治久安和她的全心全力支持我在外面闯。 二是买车,很便宜,3000块的破车,能开就行,这里有些新移民为了省钱不愿买车,宁肯花很多时间精力用在等公交车,走路上面,这是极其短视的行为,人的时间精力有限,要用在更多重要的地方。 有了车办事效率提高几倍,朋友圈子从20公里扩大到200公里,所以劝各位新移民朋友千万不要因为眼前的压力做出错误的判断! 第三件事最重要:我选择自己的专业,开始攻读CGA,同时fulltime打工,打工的地方换了好几个,都是labor,自然很辛苦,有时侯心里想法也有反复,但最终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CGA读了大半年,打工labor也干了大半年,突然机会来了,朋友推荐我到一个小公司做财务,虽然这个工作在现在我的眼里可以说不值一提,但当时的我是非常兴奋的,因为这是积累本地经验的好办法,对我这是质的变化。 我一击而中,我在那个公司工作了两年多。 说说现在,时间过去了3年半,过了年我33岁,老了… 在这段最艰难的时间里,我和老婆又换了新的房子,原来公寓升值,这次换新房一分钱没花。 换了新车,虽然很普通,但我要求不高,已经很满意了。 我现在刚换了工作,在一家比较大的西人公司任财务主管,财务部20多个人,我的职位属于中上,比controller低些,目前来说,我是满意的,另外CGA已经全部读完,运气好得话,今年之内可以拿到执牌会计师资格。 老婆也在一家公司有稳定的文员工作。 现在和老婆生活,工作,感情都非常好,朋友也越来越多,接触的社会层次也在慢慢提高,接下来几年,除了努力工作,也有更多时间享受生活了。 相对一些很厉害很牛的朋友来说,我的经历不值一提,但做为我一个没有背景,没有多少存款的普通人来说,我觉得这3年多在加拿大我可以打75分了吧,再高要求也超过了我的能力,我笨。 对于新移民朋友我倒真是有些肺腑之言: 要有坚定的信念,说说容易,做起来很难,很多人不断留恋国内的所谓舒适,那很简单,买张机票回去就好了,现在国内机会也很多,如果你真行,也能做出成绩来,只是,回去了就不要再想加拿大,不要一碰到困难就又想移民过来; 如果下定决心留下来,就不要想国内,国内和你无关了,也不要一有挫折就想溜回国内。 两头留恋,两头都落空! 真心接受加拿大文化,习惯,社会规则,主动去学习,特别是语言。 同时做好吃苦准备,别忘了你在加拿大没有任何积累,要一下子和国内多年积累的结果相比那是愚蠢的。 制定一个3年计划和目标,不要每天昏昏沌沌,打工要打,不要迷失了方向,变得麻木不仁,每天用15分钟静心想想自己的目标,自己的人生道路。 福特说:思考是最艰苦的工作,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去做。 正确对待金钱,懂得利用金钱为自己创造最大的机会和获得最大的资源,不要因为手头拮据而做出错误判断,忽略朋友的交往,老是关注打折商品,人穷,志不能短!如果你老是认为自己是个穷人,你真得最后就变成一个穷人了。 建议老是研究打折商品的朋友多转移些时间和心思到如何发展自己,如何多赚些钱的问题上去。 (didi)
本期主人公:芬妮,女,34岁,银行职员。 登陆时间:2005年1月 芬妮是我听说过的新移民里面独自买房并供房的女人。 远远就看到了她的房子,墨绿色的外墙,象牙色的屋顶,有种说不出的优雅。 房子里面则无疑是一切小资们的梦想,布置得十分温馨,米色的基调,配上绚烂的灯具和地毯,效果好极了。 她笑吟吟地加了一句:“这里很多东西都是我自己动手做的。 像这台灯,这些小饰物,抱枕。 ”看着这些精致的手工艺品,我不由得心生感慨:多少新移民在生存的压力下苦苦挣扎,忧心忡忡,前路未明,能够坐下来做这种小玩意的人不多罢。 她听了我的问题,认真地作了以下的回应。 享受生活是种习惯 享受生活是种生活习惯,并不是一定要等有钱了才能有的奢侈品,当然如果有钱,可能会有更宽泛的选择吧。 其实我认识不少有钱人,他们有空的时候也不过是上上好餐馆,看看大电视,也不见得比我们穷人的精神生活丰富到哪里去。 这都是因为人是有不同习惯的,就好像有人喜欢把钱多花在吃上,有人则把钱花在打扮自己上,只是爱好与习惯的问题。 习惯也是培养出来的,我外婆和妈妈都喜欢做小手工,所以我也喜欢。 目前我们还没有决定要孩子,估计没有女儿来继承我的小爱好了。 年轻的时候,人们好像比较有激情,跳舞啦,弹吉他啦,写诗啦,总是有不少热衷的活动和兴趣,工作成家,一系列的事情忙完后,那些旧习好像一下子消失个无影无踪了。 连过去常混在一起痴人说梦的几个好朋友冷落了。 自己运行的轴心就是小家,是另一半,有孩子的毫无疑问,除了孩子,旁若无人了。 我算是个比较斗志昂扬的人,一直刻意地与这些“自然规律”作斗争。 所以有了这所房子。 尽管在国内的时候,我们也有小康的生活,但我没有后悔过移民来加拿大。 因为,多伦多有相对丰富的消遣娱乐项目。 比如说,遍布各区的图书馆,博物馆,四季分明的大街小巷,都给我很多探索的乐趣。 另外,也由于一个人的关系,我有空去认识许多新朋友,他们给我提供好些新移民需要的信息,也带我游遍多伦多。 跟先生分开的日子,我倒觉得生活质量上升了。 回到未嫁时 你不是头一个问我为什么一个女人独力承担买房这种大开销的了。 我的先生也在多伦多,我们拍拖四年,结婚六年,感觉比七年之痒更甚,也没想好我们是否应该生个孩子。 像我们的父母,生我们有什么意思呢,到头来跑到天涯海角去,一样面都见不着,所谓儿孙自有儿孙福嘛,而且据统计,这种两代人住在不同城市的比率越来越高。 我先生上班的地方离我挺远的,我们不在一起住,他公司提供廉租的公寓。 不过我们早就有“分居”的想法,幸好先生与我有足够默契,当我决定要买自己的房子的时候,他没有反对,反而挺高兴地在想象:那将来我约你,就像当年一样,穿得整整齐齐,带上一块你喜欢的巧克力,来敲你家的门。 是啊,那样的美妙感觉能够通过新的方式获得,人生像电影一样可以重新上映,多好啊。 所以像现在这样也不错。 我买的是二手房,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比新房便宜些,二是二手房周围的绿化环境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完备,不像新房子一样,几年都看不到树荫,三是正好是朋友回国,出让的房子,大家清楚底细,所以过程比较顺利。 我在打labor工,时薪十几块,在银行里值夜班数钞票清算帐目。 这是个鸡肋工作,将来薪水也不会多到哪儿去了,不过我以前在国内从事银行工作,来这里几个月后,尽管口语不太好,但还是挺有运气地找到这份别人羡慕的工作。 买房首期用的基本上是我过去的积蓄,先生是多伦多众多IT从业人员中的一员,在西人公司上班,薪水和假期都比较稳定,他要给我的房子“赞助”一些,我收下了,但表示将来要还给他的,因为我觉得说好了是我的房子就应该我来买单。 现在我和先生是周末夫妻,周末二人都不用上班,可以他到我这里来,或者我到他家去。 多数还是他到我这里来,因为有女主人的房子终归是要整洁些,气味也好些(笑)。 我下夜班后也不用再担心吵醒熟睡中的他,也不用再看他工作疲惫回家后冷淡无话的表情。…
前段时间,很多媒体评出了这一年影响人们生活的十大事件,十大人物,抑或其他什么十大,缥缥缈缈的和我们这群生活在加拿大的中国移民有些关联吧。 2005年渐行渐远,慢慢成为人们的回忆。 时间的坐标铭刻着我们的成功与失败,欢乐与忧伤。 如果你是刚刚到阜一年半载,你是在满怀信心扎根北美,还是在为去留踯躅?如果你是来了二三年,你是在身心疲惫辗转迁徙,还是在为安居筑巢烦忧?如果你抵加五六年,你是在为小康生活乐不思蜀,还是在为远离故土思乡泪流?回顾过去的一年,那些普通人们的鲜活影像,依然历历在目。 就让我们听听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如果你也有着相似的经历,也许你会会心的一笑。 如果你不曾经历,就当看个热闹。 故事的题目之所以叫“五次战役”,其实是我们五次代客抢Offer的过程,因为这一年房地产市场火爆,每每如同打仗一样。 这五次战役全部发生在“渔人村”内一块狭小的地域之内,北起十六街(16th Ave.),南到七号路(Highway 7), 西起沃顿(Warden Ave.)东至渔人村主街(Main St. Unionville)。 这片被当地西人评级为一流社区(Top Gun Area)的小区,不但有西人喜欢的欧洲情调小街(Main St. Unionville),还有华人中意的中小学名校(Unionville High School, William Berczy P.S.),加之街道整齐,树木葱郁,自然环境优美,可以说在大多市并不多见,所以这里的战斗也是异常的激烈。 第一战:无心插柳 时间:2005年5月5日地点:Fitzgerald Ave.叫价:$519,000成交价:$541,000 起初,客户的看房方向在康山(Thornhill)和列支文山(Richmond Hill),价位在50至60万之间。 两次看房之后,我们已经非常明确客户的要求。 包括小区环境,校区要求,房屋年龄,结构,朝向和其他喜好。 非常满意的暂时还没看到,等待之中,渔人村有一间房屋上市,叫价40余万,虽然价格和地点都不在预想当中,但想到客户的关键需求仍能满足,不妨一试,然而客户看过之后并不满意。 既来之,碰巧此房附近位于Fitzgerald 街上有一间房第一天上市,那就一并看了吧。 这一看,才引出一场激战。 先说这间房屋,坐西朝东,浅红全砖,独特的深红色砖瓦顶,双开门独立两层双车库,50尺的前脸儿,宽大气派,树木葱郁,绿草茵茵。 进得屋内,硬木地板,旋转楼梯,结构合理,装修典雅并且完成了地库。 再看后院,栅栏,晒台保养良好,更不用说一览无余的开阔视野。 客户上上下下,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严肃地对我说:“这房我们喜欢。 ”…
据路透社1月13日报道,最近,加拿大多伦多一名勇敢的女子使用自己的汽车,挡住了一辆飞驰的失控汽车,阻止该车撞上其他公路上车辆,从而避免了一场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据报道,42岁教师切瑞丽·吉尔驾驶着自己的小型货车,行驶在当地最繁忙的401高速公路上。 但是,一脸谨慎的她在透过后视镜,查看她身后车辆的行驶情况时,惊讶地发现,一辆飞速跟随在她身后的汽车忽然失控,该车车主也消失在驾驶座前,似乎已经由于某种原因,昏迷过去了。 吉尔发现,由于汽车无人操纵和控制,导致车速逐渐缓慢下来,汽车的行驶方向也发生了变化,最后脱离了飞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整齐车队,消失在她的视线中。 几秒钟后,吉尔突然发现,这辆失控的汽车不知何故,忽然疯狂地向前冲,并且突转车头,飞速向左行驶。 随着“轰”一声巨响,吉尔发现,这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径直撞上了公路边的水泥栏杆,并且被快速弹回,冲向繁忙的公路。 看到眼前可怕的情景后,吉尔震惊地意识到,一旦这辆汽车冲入飞驰在公路上的车群内,一起血腥的连环交通事故将发生在她眼前。 为了阻止失控汽车冲入车流,为了避免特大车祸的发生,勇敢的吉尔毫不犹豫地调转车头,将车驶向失控汽车,在它面前停了下来。 随着“砰”一声巨响,吉尔小型货车的尾端被失控汽车撞上,并且被快速向前推行了数米。 最后,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尾端被撞地稀烂的货车和面目全非的失控汽车车速逐渐减缓,最后抵在水泥中心防护栏上,停了下来。 而当货车遭到猛烈撞击后,坐在车内的吉尔紧闭着双眼,捂着头部,毫无畏惧地等待着这场车祸导致的严重后果的到来。 但是,幸运的是,尽管被撞击地眼冒金星、胃部剧烈翻滚,但是,她竟然未受任何伤。 吉尔描述说:“当我发现这辆汽车已经无人驾驶后,我的第一反应就是,阻止它前进,阻止它撞上车流。 当时,我已经没有时间去思考恐惧和惊慌,我只是将车挡在失控汽车面前,并且已经作好最坏打算,接受最残酷事实的来临。 ” 由于吉尔只身挡住这辆失控的汽车,从而避免了一场特大连环交通事故的发生,也避免了任何人员伤亡。 车祸之后,勇敢的吉尔受到了警方的表扬和嘉奖,成为轰动各个地区的女英雄。 而她还收到安大略湖地区教育部长的电话祝贺和表扬。 (天籁)
联合早报消息,据卡尔加里美联社电,随着环球传统石油资源面临耗尽之虞,加拿大油砂可能在2010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新石油供应来源。 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世界市场(CIBC World Markets)首席经济师鲁宾指出,开采油砂矿藏是其中一个仍有机会取得增长的投资领域。 他说:“今年石油产量的净增长预料将来自非传统来源。 尽管深海石油如今还是主要的石油产量来源,我们估计,到了2010年,加拿大油砂资源将成为全球石油供应量增长的单一最大贡献者。 ” 加拿大石油行业人士透露,加拿大西部可开采的油砂资源大约有1750亿桶,在石油资源蕴藏量方面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加拿大石油生产商协会预测,加拿大西部的油砂产量目前占加拿大原油总产量的大约四成,今后将增加到75%。 CIBC的报告指出,一项针对全球164个新油田和开采项目的研究显示,如果环球对石油的需求没有减弱,石油价格在未来三年仍将继续上升。 鲁宾指出,今年的石油价格将超越去年每桶70.85美元(约115新元)的历史新高。 他也预测,石油价格可能在明年飙升到每桶100美元的高价,这是因为能源公司将需要大笔现金来投资在昂贵的大型工程如油砂开采。 虽然有分析师不认同鲁宾的预测,不过大家的共识是环球对石油的需求仍然强劲,而在传统石油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石油公司唯有寻找新的非传统能源资源。 报告说:“石油资源的减少不仅显著,速度也在加快,这迫使石油公司得更多地依赖非传统的能源来源,例如加拿大的大量尚未开采的油砂。 ” 报告指出,若是把石油蕴藏量减少的因素考虑在内,环球传统能源供应量“似乎已在去年达到顶点”。 报告说,今年大约有360万桶的石油日产量是来自新的石油来源,不过由于北海和科威特的一些现有油田已耗尽,超过六成的新增产量只能用来抵销减少的产量。 据估计,新增日产量在未来两年将增长少于150万桶,到了2008年更减少到少于100万桶。 因此,拿大西部艾伯塔省的油砂矿,目前已成为开发新能源供应的聚焦点,未来20年进行的开采工程,估计将高达1000亿美元。
正当有统计报告指华裔选民投票率低于平均水平,人们质疑华裔选举热情之际,温哥华基拉尼中学(Killarney Secondary School)一名华裔学生牵头组织了一场温哥华南区国会议员候选人辩论会,令不少有投票权的华裔成年人为之汗颜。 昨天(12日)中午,温哥华南区的基拉尼中学,能够容纳1000人的学校大礼堂座无虚席,这里正在举行温哥华南区国会议员候选人辩论大会,该区的自由党候选人杜新志(Ujjal Dosanjh)、新民主党候选人马斯露(Bev Meslo)、绿党候选人佩里(Doug Perry)和保守党候选人沙巴洛克(Torlok Sablok)十分认真地聆听着在场人士的提问,并小心作答。 而他们的听众却是还没有投票资格的10至12年级的学生,而组织这场辩论会的是年仅16岁来自西安的新移民学生折稚子(Jim Zhe)。 虽然面对的只是学生,但4位候选人丝毫不敢大意,主持人折稚子也丝毫不给这些重量级政治人物面子,严格按规则办事。 可能是处于弱势的缘故,绿党候选人佩里分秒必争,每每超出发言所限时间,主持人毫不客气加以打断,还幽上一默说:“时间也是能源。 ”暗指一向强调环保的绿党在辩论会上却未能“言行一致”,引起在场人士的哄堂大笑。 辩论会与其他的候选人论坛一样,先由各位候选人作3分钟自我陈述;接著由大会发问3条问题,候选人各有2分钟作答时间;随后,是在场的学生发问时间,排队争取提问的同学一个接一个,问题也一个比一个尖锐;最后由每位候选人作总结发言。 学生的问题主要集中在教育、医疗等方面,也有涉及毒品、枪械问题的,充分反映出下一代所关心的问题。 在该区角逐连任的联邦卫生部长杜新志对这些年轻人的问题十分重视,他对记者表示,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到该校参加选举活动了,早在竞选卑诗省议员的时候,他也曾到过基拉尼中学。 据校方介绍,此次辩论会完全是学生们自发组织的,而组织的机构是该校的“少年领导才能俱乐部”(Junior State Club)。 辩论会后,记者采访了活动的主持人及少年领导才能俱乐部的创办人折稚子。 这位11年级的学生透露,他是在去年暑假赴美参加普林斯顿大学“少年国会班”后萌发成立这个俱乐部的想法的。 开始筹备时,学校还有些不同意,经折稚子争取后,这个鼓励学生参政议政的团体才得以成立。 目前,该俱乐部已有会员50多人,每周一小会一大活动。 在记者问到为什么会想起举行这样一个辩论大会时,折稚子说,虽然他们还没有投票权,但他希望从小培养大家的参政议政意识和主人翁精神,以便日后走出社会后能够更快地融入社会。 据悉,这次辩论会,10至12年级的同学全部到场,占学生总数的一半,他们每人还要就此议题完成一份社会学的作业。 他表示,活动令他们更加了解各政党的政纲,有一些想法经过辩论会后已经有些变化了。 辩论会的成功给折稚子很大的鼓舞,他说今后会继续将俱乐部办好,与同学们一起参与国家大事。 看着一个新移民华裔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投入,那些始终不愿意出来行使自己神圣权力的人们,会不会感到汗颜呢?(记者黄运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