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17岁女学生倡义举救助中国贫困学童

17岁的女孩陈天悦最近发起的“学生帮助学生”活动,在本地高中生中间开展,为中国大陆贫困地区孩子筹集上学费用,目前已经得到百余名同龄人的响应。 陈天悦目前在Mary Ward天主教高中就读12年级,她从来自北京的父母那里了解到,中国大陆仍有众多的孩子因为贫困而上不起学后,就决心帮助在中国的同龄人。 陈天悦以往曾经参与或组织本地的多项慈善筹款活动,而且这些活动筹集的钱不少也是用以支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 不过,当参与这类慈善活动多了,她也常常思考究竟如何才能真正帮助发展中国家的人民摆脱贫困这样的问题。 昨天她说,贫困国家需要发达国家支援,但光是捐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她认为,只有让那些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使下一代掌握知识,进而才会达到摆脱贫困的目标。 陈天悦并说,一个大陆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一年所需的费用仅30加元,这笔钱对很多本地的高中生来说是一个很小的数字 。 在学校里,不少同学都有手机,而一个月的手机费往往还不止30元。 所以,她决定发起一项“学生帮U学生”的活动,即在动员高中生为中国的贫苦学童筹集上学费用。 具体的方案是,让每位参与的学生一个月内不用“多余的科技”,比如游戏机、手机、MP3等,改为打球等其他的活动,把相关的费用省下来捐给大陆学童。 陈天悦的想法得到港加联青年领袖培训计划、香港大学、北京协会等机构的支持,并且很快得到六位同龄人的响应,七名高中生很快组建了一个活动的班子,制定相关的行动计划,并且分头发动自己的伙伴。 到目前为止 ,已有百余名高中学生响应。 而且令陈天悦感到高兴的是,这些参与的学生除了自己捐款外,并且还在动员家人及朋友一起来参加。 有关“学生帮助学生”的活动将于 本月31日截止,详情可致电647 297-0220 或电邮[email protected]

加拿大永久居民的软肋

现在不少机构在向新移民介绍加拿大社会生活时,差不多都会告诉新移民,移民和公民没有什么不同的。 公民所能享受的待遇,我们新移民都有资格享有,除了公民可以参加选举或竞选。 大多数新移民听了以后,一笑了之,很宽慰。 这是事实。 但是,这不是完全的事实。 奉公守法的人士,那倒不必多去思考了。 若是警察局的熟悉人士,而身份还是永久居民的话,以下的内容却不要掉以轻心。 移民不是加拿大的公民。 移民若触犯了刑事条例,除了接受在刑法范围内有针对的处罚以外,还会失去加拿大永久居民的身份。 移民一旦服刑完毕,下一步就是遣返原居住国。 移民法范畴内的遣返前风险评估计划也轮不到他/她。 有人说,这是罪有应得,没有什么好抱怨的。 这话也许有理。 其实,刑事诉讼是很讲究技术性的程序。 被警察逮捕,遭检察官起诉,未必在法官面前检控成立,即未必会定罪而接受司法处罚。 很多的案例,在审理过程中会被撤下来,通过其它的榘道处理。 不过,被逮捕的人士,因为永久居民的身份缘故,警察局在将此人逮捕之后,即刻用电邮通知移民当局。 移民当局也就在此人的移民档案中记下这项事故。 然而,当案例进入法庭审理过程,就像以上所说,很多案例不见得一定判决定罪,或者一定在刑法范围内处理。 往往,被逮捕的人士,就会作无罪结论,控罪撤销。 很庆幸吧?且慢。 警察局从来没有义务将这类的法庭决定通知移民当局的,尽管当初是警察局送出该人士被逮捕的信息。 因此,移民当局的资料库中,一直存有这位永久居民被逮捕的档案记录。 因而移民局一直等待这位永久居民被逮捕以后的结论。 你以为逃过一劫。 可是厄运一直追随你。 你离开加拿大或许无妨。 但是,回来时,过海关入境处,你必然会受到特别关照,要求留在一旁,等待高级移民官的盘问。 他们不会开门见山,问你有没有过刑事纠葛。 你会被问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糊里糊涂被作弄了一通,费时间,败坏了情绪,才怏怏地回到加拿大。 差不多,每次入境都会被留难。 这样的经历还不够。 当你申请公民时,或者是需要担保家人或父母移民探亲时,申请个案会作另类处理,通知申请人/担保人等待处理结果。 若自己不去跟踪,到了牛年马月都不会有消息。 只有当你待哪天突然省悟到以前的刑事纠葛,赶快处理善后,事情才有转机。 这里所提到的内容同刑事洗底,不是一码事。 因为当事人没有被判定罪,没有刑事记录可洗脱。 这里提到的内容纯粹是政府部门之间资讯交流的程序,也暴露出永久居民的软肋部位。 (本文由冯志强法律事务所提供)

有关商铺物业的若干问答

问:好的商铺物业有哪些特性? 答:1. 首先要考虑到交通便利,人流易达, 人气鼎盛,所以,位于黄金地段的低层商铺(底铺)是最佳的商铺。 一楼商铺当然要明显好于二楼的铺位。 2. 人流量大,而且档次高。 如休闲购物人流的商业价值要远远高于交通人流。 3. 周边商业已经或者预期成势,周边经商环境可以汇聚重要的客源等。 4. 商铺平面结构好,格局方正以便于店堂布置。 最好是corner 的有两面玻璃墙的铺位,有较宽的门面以便于接触顾客。 5. 首先应该选择临街或者尽量靠近出入口或大堂的铺位,即铺位的曝光率要高。 6. 商铺经营的换手率低。 7. 商城的管理好。 8. 商城的整体设计合理,有利于聚集人气和吸引客流,等。 问:买商铺期房好,还是买现成的商铺好? 答:难说,各有利弊。 关键是看所在的地段和位置,还要看个人需求。 一般说来,现成商铺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市场培育已经成型,买来就能用,可以观察到其客流量和经营状况,可以知道其租金水平或其它有关的财经资料,容易估计其回报率,风险较小,但一般价昂。 而同样地段的商铺期房则需要一段时间以待其建成,风险相对较大,但价格会相对便宜,增值空间当然也比较大。 问:多伦多的商铺产权是怎样的? 答:是永久性拥有的。 商城本身是一个大的商用共管物业(Commercial Condominium)。 所以,商铺的买家拥有所买商铺单位(unit)内的100%的产权,此外还与其它买家共同拥有商城的所有公共部分(如大门,华表,外墙,大堂,过道,停车场等)。 而且,每个单位拥有的公共部分的份额(share)或权益是各有固定比例的(例如为0.16556% )。 而权益和责任往往是均等的,这也正是缴纳管理费的主要依据。 问:为什么一栋1500平方英尺的镇屋才价值20几万,而一个150平方英尺的商铺就可能需要20几万? 答:商城和商铺一般建在交通要道的好地段,地价高昂,建造成本昂贵,以“寸土寸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而且,商城的大门,华表,外墙,大堂,过道,停车场内大量的车位等等的巨型成本和费用,当然都是由各个商铺来分摊的。 商铺的净回报一般高于相同价格的民宅。 商铺的价值更会随着客户人气的积聚逐步攀升。…

多伦多华人商铺投资市场的基本分析

随着多伦多‘锦绣中华’商城第二期商铺的正式上市热卖,商铺投资再次成为热门话题。 笔者再接再厉,在此就大多伦多华人商铺投资市场进行基本分析,希望同行们和读者参与讨论。 1. 购买商铺者可分为自用经营者(end users)和商铺投资者(investors)和投资与经营兼顾者. 其中,许多商铺投资者正是目前的商铺租客。 对于一个新的商城项目来说,成熟的有经验的自用经营者越多,整个商城‘热’起来的速度越快。 过多的商铺炒家则会增加投资风险。 2. 商铺投资的方式:1. 购买商铺期房,即商铺投资者从商铺的开发商手里购买尚未兴建的期房或尽管已经投入运营,但产权依然在开发商手里的商铺。 相当于买类似于”原始股”的”原始商铺”。 2. 购买商铺现房(二手购买):指商铺投资者从别的商铺投资者手里购买商铺。 3. 商铺租赁再转租:指商铺投资者从商铺产权方直接以比较低的租金将商铺租下来,再转租或分租。 3. 谁在开发华人商城?本地西人以及香港人组建的发展商。 在多伦多,开发大型商城一般是投资集团的投资行为或资本运作行为,涉及到征地,重新规划,开通道路,销售,贷款,融资,拿到建筑许可,等等。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可能会不得不延期;也有可能不得不对于商铺的布局和大小做调整,这都增加了开发难度,因此,具有加拿大本地的开发经验非常重要。 所以,在短期内大陆移民的经验和财力尚不足以在加拿大参与开发大型商城。 4. 谁在投资商铺?由于较早地接受了商铺投资的理念以及具有较多的投资实践和成功经验,来自香港的华人对投资商铺的热情比较高,也比较果断,他们是商铺期房和现房的主要买家或投资者。 可喜可贺的是,来自大陆的华人开始一展身手。 其中,来自福建的华人体现了比较强劲的集团购买力。 可以预料,随着投资理念的日趋成熟,商铺会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 5. 多伦多华人商城和西人(主流)商城的比较:主流商城(如Fairview mall等等)是只出租不卖型,即由大型开发商开发后,出租给经营者去做生意。 所以,在主流商场中,一般只会有生意的买卖,而不会涉及到物业的买卖。 主流商城里的店铺面积大,往往有大型或巨型商店,如Bay或Wal-Mart. 而由于华人偏爱拥有物业,华人商城里的商铺是以卖为主的。 又由于商铺的价格昂贵,华人商城内部往往是小商铺密集型,不利于招徕巨型商店。 所以,商铺密集而没有巨型商店是目前大多伦多华人商城的鲜明特色。 6. 在华人商城中,购买食铺的最为踊跃。 如在‘锦绣中华’商城中,最为抢手的就是food court 中的铺位,反映了华人‘民以食为天’的理念。 7.…

“加国移民纪实摄影大赛”截稿延至8月

纪实生活短暂的瞬间 记录征程新设的起点记载移民特殊的年代纪念历史永恒的昨天…… “新起点•新征程 加国移民纪实摄影大赛”开始向社会征稿以来,得到了本地政府、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以及华人社区的大力支持,大家一致认为,这次摄影大赛的主题鲜明,表现了加拿大华人移民生活创业的历史和现实、记录了他们移民之路的艰辛与欢乐。 国会议员詹嘉礼(Jim Karygiannis)先生评价说,它对移民的历史是一个记载,对现实生活是一种激励,它能唤起移民对新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省议员托尼(Tony Ruprecht )表示他对这个活动很有兴趣,认为这个创意很不错。 他说他正在写一本关于多伦多少数族裔的专著,名字叫《多伦多的面孔》,他打算从这次摄影大赛中选出10幅精品编入此书。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也对这此摄影大赛表示关注。 总领馆李副总希望有更多的反映中国移民在加拿大的生活创业方面的照片,并表示将为这个活动提供一定数额的精致奖品,以示对此活动的支持。 从中国移民来加拿大十几年的徐女士看到这个消息后,打电话给大赛组委会,她说她是一个摄影爱好者。 10多年来一直用照相机记录自己的家庭来加移民的生活。 从刚来时打苦工住地下室到现在有了房子有了车,孩子也大学毕业有了理想的工作,这一个一个新的起点这些都记录在她的摄影集里边。 她大大小小的影集有一百多本,足有一万多张照片。 她说这次要好好整理一下,选出自己喜爱的照片去参赛。 刘先生是一个专业摄影师,有自己的影楼。 他说他将拿出自己的得意之作参加这次摄影大赛,一方面与大家分享,另一方面也是参与。 他希望更多的专业摄影师参加这个活动。 简先生在中国是一位军人的后代,到加拿大后他找到了他喜爱的军人职业。 他说,加拿大的军队很少被我们中国的新移民了解。 军队虽然有他们的特殊性,但是军人仍然有普通人的苦与乐。 他要拿出军旅生活的照片来参加比赛,得奖不得奖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参与。 目前,大赛各项工作都在顺利展开,受欢迎程度超出主办方的预料。 为了将大赛更广泛更深入的发展,主办方决定扩大大赛的规模,并将截稿时间延至8月15日。 大赛将于9月30日起在大多伦多地区三个地点展出三周,展出地点分别是士嘉堡市政厅、北约克市政厅和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 然后,将陆续在加拿大其他城市展出,最后在中国北京展出。 为了配合大赛的展览,专门为大赛编辑印刷的影集《新起点•新征程 加国移民纪实摄影大赛作品集》也一同发行。 若要查询有关信息请登陆网站:www.toart.ca

加国风景:想留者不能留能留者又想走

无风不起浪 加拿大拟大规模驱逐非法移民或“黑工”的消息不胫而走,已经在加拿大尤其多伦多闹得沸沸扬扬。 有话说,“无风不起浪”,这阵“浪”,不管是风浪还是声浪其实都有来头,都有“风”在作怪。 其一是从南方从美国刮起来的反移民风。 华府最近为严厉对付非法移民的法案所进行的一系列辩论,使移民尤其非法移民的担忧与恐惧与日俱增,支持移民的团体及活跃人士于3月24日在洛杉矶、亚特兰大、凤凰城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次日仅在洛杉矶一地更有50万示威者,主要是墨西哥裔移民走上街头,抗议美国国会企图立法苛待非法移民,以及在美墨边境筑起更多高墙来阻止非法移民进入美国的计划。 美国一些团体正在筹划全国“无移民日”(Day Without an Immigrant)活动,号召移民罢工,使美国城市运作停摆,各种服务瘫痪,让社会各界看看没有移民将会成一个什么样子。 可以说,美国吹风,加拿大起浪。 其二是从新任联邦移民部长索伯格(Monte Solberg)在多伦多的一番讲话招惹起来的一阵“风”。 这风在非法劳工、移民顾问、工会与建筑业雇主们中间掀起一阵“浪”,再加上媒体的渲染与推波助澜,于是在上述群体中造成了极大恐慌。 这就是,移民部吹风,多伦多起浪。 但要说是保守党政府想要象隔壁邻居那样设法严厉对付非法移民似乎有些冤枉。 据《多伦多星报》的报道,其实加拿大每年都在驱逐非法劳工。 根据边境服务处提供的资料,2002-03财政年度,有 8,609 人遭遣返; 03-04年度为10,980人;04-05年度则为11,845人;而按照保守党政府的计划,05-06财政年度将有11,000 人会被遣返。 难怪《星报》文章的他标题就用了“No hike in deportations, Solberg says”。 这次之所以引人注目,一是因为人们十分关注新政府对非法移民究竟是何态度,想试一试哈珀移民政策的深浅;二是上届自由党政府的移民部长胡平藻(Joe Volpe)曾经许诺帮助非法移民取得合法公民身份。 虽然胡部长有心据说还拟出了具体方案,无奈自由党后来面临倒台危机,成了“泥菩萨过江”,此事自然不了了之。 想留者不能留 如果说正宗的移民总在那儿讨论“回流”的议题,或者为“走”还是“留”犹豫、彷徨乃至痛苦的话,非法的移民则只有一个念头,那就“留”。 不仅是想留、要留,而且是想方设法地、不遗余力地“留”。 他们最怕听到的是警车鸣喇叭,最怕见到人是巡警,最不想打交道的是移民局,最恐惧的一个词就是“走”。 如果说正宗的移民总在担心自己被边缘化,那么被我们蔑视为“黑工”的人们却连边缘化的资格都没有。 他们最大的麻烦说穿了是个“ID”问题,由于没有身份,他们也就没有相应的权利,无论政治、经济还是社会的。 他们所能得到的要么是政客的小小恩惠、社会的宽大慈悲、或者是当地人包括正宗移民的施舍与怜悯。 当正宗移民抱怨政策不公,抨击职场上受到歧视的时候,非法劳工们却是猫在那儿不敢发声;唯恐他们的声音被警察听到,他们的身份为移民局官员所识破。 他们同时也是被雇主和老板剥削得最为残酷、搜刮的最为彻底的一个群体。 也是因了他们“非”移民的身份,他们打工也是提心吊胆,而雇主恰恰抓住这一心态,故往死里头整他们。…

大陆移民王军突病逝华人社区伸援手

现年38岁的大陆移民王军上周四 (3月23日)在家中突然病逝,留下妻子与一双年幼的儿女。 而下周,原本王军要加入加拿大国籍,不料突然英年离世,令本地大陆移民社区震惊。 目前,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正在设法为王家伸出援手,以协助其家属安排后事,度过眼下的难关。 王军来自北京,生前任职建筑工程师,并且是中国专业人士协会的会员。 据专业人士协会负责人于首三说,上周四早上,王军送完孩子上学后,估计是准备上班去的,但当晚七时多他太太回家后发现,王军身穿上班的衬衫,躺在床上,早已没有生息。 据了解,正当壮年的王军生前身体状况良好,所以他的离去,令其家人备感突然与哀伤。 王军的太太也是北京人,目前在一家公司任职,他们有一个八岁的儿子与四岁的女儿。 原本王军已经收到移民部的通知,将在下周参加入籍宣誓仪式,但没有想到,他的成为加拿大公民的梦想,在离实现仅一步之时破碎。 于首三表示,事情发生后,王军的太太受到很大打击,两个年幼的孩子从警察口中知道爸爸已经去了“天堂”,但并不知道事情的真正涵意。 日前,王军太太的兄长已从美国旧金山飞抵多伦多,协助妹妹处理后事。 由于王军在国内的父母已年迈,所以现不敢告诉他们真相,只是说王军“生了重病”。 而王军的兄姐目前在中国专业人士协会、中国驻多伦多总领事馆的帮助下,正在办理来多伦多奔丧的相关手续。 于首三说,因事发太突然,王军的太太一时不知如何去面对,因此,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已经安排了一批义工,随时出手援助。 在得到王军去世的消息后 ,于首三与协会土木工程专业负责人柳中满立即前往王家,表示慰问。 于首三表示,王军太太目前不需要社会的捐款,更不希望外界打扰。 希望大家尊重她的意愿。 王军的死因在下周由有关专家确定。 于首三因此也呼吁新移民在新大陆安家立业,面对诸多压力,应关注自己的健康,一旦发现有身体不适,应立即求医,并且在平时定期做身体检查。

加拿大一成半中国移民一年內“回流”

彼岸华人排着长队等候移民来加,此岸华裔打点行装踏上“回流”之途。 这种潮起潮落的现象正在引起此间学者的关注,研究报告指出,近年愈来愈多的加国华裔移民回流中国。 一项有关中国移民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中国移民回流,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工作安全感和升职机会,其中百分之十五的人是在移民加国后一年内回流的,而且百分之六十五的人说不后悔回流,百分之四十五的人说回流后工作更称心。 前段,加统计局发布的官方调查也显示,大量移民并没有永久生活在加国的打算,许多正值工作黄金年龄的移民纷纷“回流”,这些人士中逾三分之一是二十年间到加国的年轻男子。 中国经济的崛起,是海外华裔回流的原动力,这是部分学者得出的共同结论。 他们认为,中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开辟高新技术开发区,积极吸引回流人士。 地方政府如同公司一般积极招募海外回归人才。 但也有学者分析说,回流给中国带来经济和技术受益的同时,也带来问题,如出现所谓的“海带”现象。 调查同时发现,在回流华裔中,有百分之四十八的人是在加国获得最高学历的,这些人以教师、教授、专业人士、商业和财经人士为主。 根据加拿大官方的统计标准,外来移民凡在登陆加国境后前五年内从未上交纳税申报单或虽在前五年内上交但以后四年或四年以上从未上交的,即被认为是“回流”(长期离境)。

泪洒多伦多机场:记非法劳工被驱逐

(Alacia Ferreira与男友Nuno机场离别。 图片来源:TORNTO SUN) Alacia Ferreira泪流满面,将脸深深的埋在男友胸前。 当这名17岁少女看到皮尔森国际机场3号站台的标志后,面部难掩失望之情,最终不得不接受被遣返葡萄牙的残酷现实。 她和家人在3月17日接到政府下达的驱逐令,限期一周退学。 实际上,Alacia再有3个月就能拿到毕业证了,她说:“我拿不到高中毕业证了,其实我已经考上大学了。 ” Alacia的加拿大男友Nuno深深的望着她,他说:“如果Alacia拿不到加拿大工作签证回不来,我就去葡萄牙和她结婚,我要把她带回来。 ” 在移民执法官的指引下,Alacia Ferreira和母亲Elisabete(38岁)、父亲Joao(39岁)以及哥哥Licinio(21岁)登上了飞往遣返回葡萄牙的班机,他们是本周被驱逐的第一个非法移民家庭。 今天,还将有更多工作在加国建筑业的熟练技术工人被遣返回国。 这次被驱逐的非法移民约10,000人,大多来自葡萄牙、波兰及其它欧洲国家,他们当初都是以游客的身份来到这里,呆在这儿申请合法移民,遭到拒绝后便一直呆了下来。 其中有些家庭的离开会引起加国劳动力短缺。 Joao,建筑工人,7年前借来加旅游之机定居在此,他说:“每个人在这里都有自己的生活,即使艰难也没人愿意离开。 ”多数家庭都有固定的职业,买了房子、汽车,却被强制两周内离开加拿大。 政府只允许他们带两个行李箱回国,事实上许多人也只能带些随身衣物。 Beatriz Martins默默将行李放上机场检验传送带,双眼无神目光呆滞。 17岁的Corrina Margarido告诉我们,她的表姐Beatriz Martins和丈夫,两个孩子走时什么也没带,“她把一切都留在加拿大了,她向来遵纪守法,只要能做的工作再苦再累都去做。 ” 后记:非法移民在加拿大工作、抚养子女,在这里消费,参与所属居民区的生活,也影响着周围社会与环境。 他们从事着社会上最苦最累,加拿大公民不屑去做的工作,大多数人为加国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贡献于加国经济文化的繁荣。 他们很多人已经长期和我们生活在一起,5年、8年甚至10年,但仍被排除在合法国籍之外。 之前,他们生活在整日担心遭驱逐出境的忧虑之中,没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受到不法老板的盘剥、黑心房东的欺压,却不得不默默忍受。 假如他们有了合法身份,就能够向政府缴税,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但是加拿大是法制社会,法不容情,这里只有合法与非法,守法与违法之分,没有人治社会的“人情之手”来帮助非法移民摆脱困境,因此他们只能接受现实不得不离开。 ( 麦子)

特稿:投机

本报就驾驶员考试中心是否有歧视中国移民的连续报导发表后,近一个多月来,编辑部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读者的来电,读者结合自己的经历,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就中国人考车牌问题、驾驶员考试中心考官的专业精神、投诉的方式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有相当一部分读者表示,不管驾驶员考试中心的考官是否抱有歧视的心态,作为考生,有很多问题,仍值得我们反思。 考官“歧视”你的技术 有着十多年教车经验的江先生是“新大陆”驾驶学校的校长,他对于杜先生在考G牌时的遭遇深表同情。 考官将杜先生的考试时间都写错显然是不对的,这是不专业的表现,考生因此质疑考官的权威性也是无可非议的。 不过,我们不能因考官工作上的出错,就给他戴顶歧视的帽子。 ” 据江校长介绍,以他多年的经验,驾驶员考试中心的考官,大部分都是公正的,从没听说过有歧视的事情发生。 江校长说:“其实有时候我们应该换个角度为他们想想,考官也是人,他们也有情绪,当考生开得不好,或者作出一些很危险的动作,他们被吓着了,情绪会发生变化,这时的态度不好,纯粹是心理问题,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考官有专业的指引,他们不会因为这种情绪而给考生打不及格。 “话说回来,在我接触的新移民考生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学车不是为了学好技术,不是为了培养自己有良好的安全意识,而是为考牌而学车,一次不通过,就约第二次考试,第二次没通过,就赶第三次,一次一次,在高密度的冲刺下,终于有一次考试会通过。 有些考生技术过不去,在考试时请来朋友故意压在旁边的线上,令考官无法指令他换线,致使考试过关,这就是最好的一个为考试而考试的例子。 “当然,考生没有掌握好过关的驾驶技术和具备良好的安全驾驶意识,这除了有考生急于求成的责任外,还有驾驶学校的责任,以及教练的责任。 ” 根据政府规定,考新牌必须先考笔试,八个月后才能考G2牌,取得G2牌一年后,才能考G牌,这个政策对本地的年青人来说是合适的,譬如刚到考试年龄的年青人,他们从笔试一步步去做,用20个月的时间去积累相当的经验是对的。 但这个政策对移民来说,则有些不“人性”。 因为很多新移民来到加拿大马上要面临找开展新生活,要找工作,假若规定他们近一年不能驾驶汽车,这对他们的影响相当大,所以有些人为了早日获得驾驶证,不惜缩短学习驾驶时间,以多考来搏通过,政府也明知道这种情况是一种不安全的因素,却没有拿出足够的办法来帮助他们。 举例来说,政府规定每位新牌考试者要参加驾驶安全证书的学习,但不少人不屑于这种纸上谈兵,也不愿将时间过多耗在这种一字一句的学习中。 所以,有人急于求考,有人就投其所好。 你想早日拿到证书吗?掏钱就有交易。 一项原本是强制性的学习,在金钱的利诱下,变得形存实亡,到头来谁是受害者?不是驾驶员考试中心的考官,也不是驾驶学校的老板教练,是急于求成的驾驶者。 近年来,随着大批新移民的到来,办驾驶学校的市场热了,大家都想吃这块蛋糕,结果造成恶性竞争O衷诮坛凳Ω得啃∈钡氖辗言荚?7元上下,在教车收入减少的前提下,师傅就要想办法增加收入。 教练最容易赚钱的路子,就是带考试,带考一次收费120元左右,显然,考试比教车要赚得多。 现在的状况是,教练利用考生急于求考的心理,不断鼓励考生参加考试,哪怕你的技术不行,反证及格不及格,他都照收钱,你不及格了,到头来还是找他,来回数次,他是最大得益者,何乐不为? 有经验的考官,从学生倒车出车场的几个动作,就能判断出你学了多少时间的车,是否具备安全驾驶意识,以及是否具备安全驾驶的经验与技术。 考官会不会因为你是少数族裔而歧视你不可知,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假如你的技术不好,令考官看出你完全未掌握技术就考试,他确实会“歧视”你,不是歧视你本人,而是歧视你急于求考下的驾驶技术。 他们怎样学习驾驶? 有位行家说,相对于西人,华人重复考试的比率要高很多,原因在于不同驾驶者,彼此的观念不同。 据江校长介绍:“西人家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是否掌握好驾驶技术比何时能考到驾驶执照要更重视。 他们不是怕自己的孩子考不到牌,是怕他们没有过硬的技术。 他们很重视选择一间好的学校,哪怕价钱贵点,都要让他们进去接受过硬的训练。 ” 据说在多伦多,有一间西人开设的驾驶学校叫“青年驾驶学校”(Young Driving School),成科每期学费为799元,还要打税,这个价钱与华人的驾校相比要贵很多,但很多西人的家长还是愿意将他们的孩子送进去,因为这个学校的学习质量是保证的,学生在这里能获得很好的培训,考试一次通过率在80%,另外20%不及格者重新回到学校学习,再参加考试,基本上都是一次通过。 同样是教车,为什么考生的及格率不同?因为教学目的不同,规范不同,教育者的责任不同。 在今日的多伦多,不少华裔教车师傅,将教车当着生意来做,目的是为了赚钱牟利。 但是,教车教车,教者,育人也。 教车者最大的责任,是培育出一个懂规矩,守规则,具备良好驾驶技术的驾驶员,这是第一位的。 西人驾驶学校的教练,在生意人与教师之间,大多会选择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