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斑、黑斑之形成是由于皮肤表皮基底层下的黑色素细胞形成的,它是由氨基酪酸透过数种酵素的作用而衍生出来的,而影响最大的有酪氨酸酶及多八酶。 如果这些酵素受阻或不见了,便无法形成黑色素。 为何黑色素会增加呢?因为皮肤受阳光照射时皮肤组织中的买拉宁黑色素会浮现于表皮以抵挡紫外线的强烈破坏,维护内部组织,过后这些黑色素会慢慢还原而消失,如果曝晒过度,黑色素组织受破坏即无法还原而停留于表皮上,这就是所谓的“斑点”。 年轻时皮肤所接受的紫外光线由于血液循环迅速、色素细胞分布均匀,曝晒之后,皮肤只是会变黑或感觉晒伤而已,到了年纪见长后,基于血液循环缓慢及黑色细胞份子积聚便会形成“雀斑”或“黑斑”,通常30岁以后,皮肤比较容易产生斑点,最好尽量避免曝晒。 黑、雀斑产生的原因,内在因素占70%,外在因素占30%。 内在因素 1 怀孕期间内分泌不正常。 怀孕期间体内卵细胞荷尔蒙分泌增多,造成黑色素细胞增加繁殖。 据专家调查,80%以上的孕妇会产生这种雀斑,然而这类性质的雀斑于分娩后经过适当的护理会渐渐消失。 2 避免吃刺激性食物。 刺激性食物亦使皮肤老化,尤其是咖啡、可乐、浓茶、香烟、酒等,吃得越多催化会更快,引致黑色素份子浮在皮肤表层,使黑斑扩大及变黑。 3 注意营养摄取。 如摄取量不足而引发了营养缺乏会导致肝脏功能不佳,使黑斑更加明显严重。 4 情绪因素:心情紧张、焦虑、脾气暴躁、失眠疲劳,都会加重黑斑的产生及扩大,由于体内荷尔蒙失调,引致黑色素细胞份子分布不均匀,造成聚积而成。 5 子宫、卵巢发生障碍。 长期服用避孕丸、装置乐普、子宫环而造成。 6 先天性遗传体质。 其斑点产生的多寡,则依年龄和季节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雀斑大多于5至6岁即开始显现,至青春期则更为明显,夏季阳光的紫外线加强,雀斑则会有浓化的倾向。 外在因素 1 常在太阳光或人造灯下曝晒。 有许多人还不知道强烈的人工光线和太阳一样对皮肤也会有不好的影响,如室内装有水银灯、日光灯及彩色电视机应预防直接面对它们。 因为40w的日光灯在一公尺内以及彩色电视机在三公尺内,其紫外线的放射强度都于盛夏的太阳光一样强烈。 2 化妆品原因:由于有些化妆品内含化学类色素及矿物油过多对于吸收紫外线特别敏感,因而刺激黑色素细胞繁殖来抵抗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
想买房时,已经在Brampton住了三年Condo,具体位置在407以北,Steeles以南,Hwy10以西,Mclaughlin以东。 刚开始没注意到这是印巴区,因为附近的商店里都是白人,楼里住的也多是白人。 直到半年后,偶尔在街上走,发现都是包头的,才意识到是锡克族人的地盘。 不过住起来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后来因为学校安排孩子去Gifted Program,我们也不得不开始考虑买房搬家的事儿了。 Gifted Program所在的学校在Peel Village。 这个区大体范围是Hwy10以东,Kennedy以西,Steeles以北, Queen以南。 这个区是Brampton老城区,好处是有历史和小资情调。 城中心的公园在冬天灌了冰道,华灯初放时,在宁静的冰挂中悠然滑行,很是浪漫。 但这个区的房子又老又小又破。 我们当时挨条街巡视,想找个看得上眼的房子,最后不得不放弃。 我有Golf情结,经常梦想家里的后院可以看到Golf球场。 为了这个梦,我搜寻了附近的Golf区住宅。 这个区位于Steeles以南,407以北,Hwy10以东,Kennedy以西。 区内的房子比较大结构好,差不多10-18年。 看过几个3000尺以上的房子,各方面都不错,要价在40-45万左右,跟密西沙加价格差不多了,那又何必呢? 所以,我又开始琢磨新房子了,不是说升值的潜力大么! 在密西沙加以东,Crediview以西,Steeles以南,407以北,有个Golf 区的房子,三年前兴建的,房子地段都很大,族裔均匀,大部分职业高尚。 今年过去一看,全都涨到五六十万了,俺心都碎了。 只好往东一个街区继续找,就是到了Mavis/Steeles以南,一两年的新房,人群也不错,2800尺的房子要40万左右,在盖新小学和中学。 觉得象鸡肋,放弃了。 再往东一个街区到了Mclaughlin/Steeles以南,也是新房, 80%印巴人吧。 只是 新房子的地下室他们也Share,到了晚上,街上那些车啊!真服了他们了! 不甘心,就到Steeles以北/Mississauge去看新盘,刚放出来,听说有一块是自然保护区,于是房价就忽悠上去了。 当时我看的2200尺的期房,居然要到43万。 太贵了! 一口气杀到Heart Lake,那里有个什么New Home Store,开始看Model Home, 不看不知道,一看呀,这结构装修可是旧房子比不了的。 当时就喜欢上了,这个区位于Bovarid以南/410以西,Williams…
4月26日,哈帕政府发布媒体禁令,禁止媒体接近并采访将四个士兵扶灵回来的场面,同时打破传统,拒绝为牺牲的士兵降下半旗致哀,声称这并不是政府一贯的政策,此事刚刚引起人们的争议和愤怒。 4月27日,《国家邮报》又声称持有加美两国关于软木纠纷已达成协议的副本,并说加拿大统一的协议中大大伤害了加拿大软木商的利益,也让加国在这个问题上几十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 接踵而至的困扰哈帕的问题在哈帕执政80天来还是首次出现,而引起人们愤怒情绪,以及导致保守党内部出现异见更是鲜见。 哈帕政府到底怎么了?如果从2月初哈帕正式执政开始观察,可以说,这种现象只是“迟来的结局”。 媒体借禁令“泄恨” 4月26日,哈帕禁止传媒进入军事基地采访4名在阿富汗牺牲的士兵遗体运返加国的仪式,并明确表示不会在国会山庄降下半旗,但此举遭到很多人的不满。 新民主党领袖Jack layton说:“政府在国旗问题的做法是明显错误”,他说,“加拿大完全希望政府改变他的政策。 这是对哈帕领导地位的一个测试。 ”这是这么多天来,基本上没有反对意见新民主党发出的最坚决的反对声。 哈帕的这一政策也给保守党议员造成分裂,议员Garth Turner就说,“我认为媒体对所想采访的事情,他们应该有良好的接近通路。 ”但是明尼托巴省的华人议员麦鼎鸿(INKY MARK)却不这么看。 最近,因为哈帕对内阁发布禁嘴令,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有保守党的议员呛声反对,这种党内的反对意见在如今可是很少见的。 结果,即使哈帕不让半旗在国会山庄出现,但是在安省,在多伦多,即使在保守党力量最为壮大的阿尔贝塔省,执政时间最长的保守党省长也为这四位士兵降下半旗。 媒体早就对哈帕的内阁禁嘴令有腹诽,这次更是借机大肆“泄恨”。 主流媒体《多伦多星报》也连续刊登两篇评论员文章,表达了他们的不满之情,文章引用哈帕在1个多月前在视察阿富汗的时候信誓旦旦地表示,“我支持你们,你们地政府支持你们,而更重要地是,加拿大人民支持你们。 ”暗讽哈帕违背承诺。 星报甚至不无讥讽的表示“下一步是什么?渥太华想禁止记者报道战地部队的消息吗?”评论还说哈帕的禁令和布什政府的禁止媒体刊登士兵灵柩的照片如出一辙,但是布什媒体政策的赞成比率是低的。 哈帕的媒体禁令让人看到一个依然模糊的外交政策,正像媒体所评论的,这并非是在战时,而阿富汗也不是伊朗和伊拉克是个国际关注的大战场。 在阿富汗问题上执行一个和战区相适应的对外政策,显示哈帕的反应有点过头,更暗示哈帕并没有一个非常严谨、可靠的外交政策纲要。 而哈帕早前重估对巴勒斯坦的援助问题,也显示哈帕执行带有保守党色彩的强硬外交政策,是“大棒”主义的思路。 然而,加拿大传统上是个和平使者peace keeper的国家形象,如今要番然改变,在国际上试图发出强声,展示加拿大的大国地位,显示哈帕政治强人的形象,但是,这样一来,一个地广人稀的“大国”加拿大必将经受痛苦,这既无益于加国的当前经济,也无益于加国的未来发展,跟加拿大的国家利益并不能带来多少利益。 而且,如果加拿大欲以大国新形象示人,一个对外依赖美国产业链条,对内有着魁北克分离主义危险的加拿大,一个对外属于资源型出口,对内严重依赖移民人口的移民国家,做起来也是难度不小的。 邻居关系难处理 在大国和世界主要国家的关系上,哈帕政府也有自己明显不同于自由党的痕迹。 比如针对美国,哈帕一方面宣示对北冰洋水域的主权,与美国拉开距离;一方面在阿富汗政策上与美国接近,并声称“美国是加拿大最亲密的朋友”,要与美国发展新的关系。 但是在本周发生的加美软木问题可能达成协议的危机上,又跟自由党不同,向各省推销美国的修正方案,急于达成一个普遍反对的方案。 截止记者截稿时候止,尽管保守党说政府并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最后协议,但主流媒体《THE GLOBE AND MAIL国家邮报》在周四也就是4月27日得到了这个协议的副本,新民党领袖林顿在接受《国家邮报》采访时已表示说这个协议无异于“犯罪”,而自由党看守领袖Bill Graham也斥责保守党政府“把枪顶住软木行业人的脑袋”。 各省也在早前谴责这个方案,威胁说将不接受这个协议。 如何和美国保持“最亲密”的关系的同时又能守住加拿大的利益,是一个摆在哈帕面前的难题,相信哈帕已经感受到,和美国这样一个超级大国打交道,并不是说说“最亲密”就能变成最亲密的。 大国关系暗淡不清 在和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市场打交道中,哈帕也显示自己的特征,一方面,他赞扬华人的成就,4月8日晚,他亲自来到万锦,参加华社的晚宴,承诺解决人头税平凡问题,用标准的普通话道出“你好”两字,向在场的近800名嘉宾问候,并在演讲后以“谢谢”作为结束语。 哈帕在致辞时对在19世纪来到加拿大修建铁路的华工,和当前来自两岸三地华裔移民为加拿大经济繁荣所作出的成就和贡献,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华人社区最近都在忙“人头税”平反的事情,其他事情好像变得都不重要。 譬如总理说“加国有1000名中国间谍”问题。 我不知道大家的价值观念是如何定位的,我当然知道平反“人头税”与“排华法”是华社的一件大事情,因为在过去近百年来,这是压在加拿大华裔头上的“两座大山”,最终应该搬去的。 但哈帕政府的“间谍说”何尝不是一座大山呢? 加拿大有100万华人,现在政府说,1000个中国人里最少有1个是中国间谍,大家怎么想? 大概有很多人都如我所想的,好在我不是间谍,关我什么事呢?政府说有1000个中国间谍,那是政府与间谍们的事情,用不着我着急。 这是我昨天的想法,但今天我不这样想了。 因为有位朋友对我说,假如1000个中国间谍在加拿大这个说法被大家默认或接受了,你说主流社会会怎样看我们这些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加拿大人或者中国移民呢?假如你凭你的学历以及技术找到一个高科技的职位,但因为你可能是那1000个中国间谍,你的求职被拒绝,又或 者你的行踪被跟踪,你的电话会被窃听,还有因为你无法证明你不是间谍而进入漫长的审查,这是不是一种不公平的对待? 哈帕政府说,有 1000名中国间谍在加拿大从事间谍活动,这数字怎么来的,没有人质疑;政府说有足够的文件证明这些间谍的存在,没有人呼吁政府抓几个间谍出来给我们看 看,大家都在沉默中,华人社区大多数的沉默,似乎是在证明我中华民族的子孙后代真的是刻苦耐“压”,即自1885年来,“人头税”作为第一座大山压下来, 我们扛住了;自1923年以来,“排华法”作为第二座大山再压下来,我们仍旧扛住了;现在是1000名中国间谍被政府特别提了出来(记住,哈帕政府只提中国间谍,没有提X国Y国间谍),我们难道真的可以这样扛住吗? 华人社区那么多社团,现在都在忙什么呢?喊着要政府就“人头税”“排华法”道歉的口号,眼睛盯着政府掏钱的手,这是什么样的觉悟? 或者我真的是太过认真了。 不过,这样的事情不认真,我们还能做什么呢?(老夫子)
如今开车的女性朋友越来越多,开车带给女性朋友的,不仅是出行的便利和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可能还有驾驭的自由和快乐。 不过开车也是把“双刃剑”,在享受这现代交通方式带来的方便快捷与自由的同时,一些健康隐患也可能找上如花似玉的女人们。 颈椎病最常见 对于包括女性在内的驾车族来说,颈椎病是最常见的。 许多女性开车时尤其是驾龄比较短、刚开始开车时,由于经验不足往往精神上比较紧张,因此开车时姿势也比较紧张,经常是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这样颈部肌肉很容易僵硬甚至发生痉挛,手也会出现发麻、发凉或发胀等情况,时间长了还会出现椎体不稳、错位甚至压迫神经等情况,甚至会患上神经根炎。 此外,本身女性腰部疼痛的发生率就相对比较高,而长期开车更容易导致颈椎病和腰椎病的并发。 心脏病更容易找上女司机 女性本身在更年期前后就容易发作心绞痛等心脏疾病。 而开车的女性更加容易被心脏病所扰,对一些喜欢开快车的女性来说,她们的心脏要承受的更多:有研究发现,开车时如果时速超过80公里,心率就会增加到100-110次/分钟。 而如果长时间让心脏处于这种紧张状态下,由于思想集中、神经紧张、血液流通缓慢,就可能诱发心脏病,而原本就有冠心病的患者就更容易发作了。 建议女性朋友开车不要太快,每开车到1小时最好休息一会。 长时间驾车难免视力疲劳 视力疲劳对于开车族来说也很常见,不过在女司机身上更突出,这可能和女性开车时更加紧张有关。 开车时间长了,因为长时间紧张地盯着道路,人很容易出现视力疲劳。 此外长时间户外强烈的光线刺激,眼睛也更容易感到疲劳。 而且对于女性来说,如果是在月经期或更年期更容易受到视力问题困扰,如视力疲劳还会引发头晕、视物模糊、眼睛发酸发涩或发胀等问题。 少运动带来“救生圈” 如今一种兴起的时尚就是以步当车,不过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里,还是以车代步比较现实些。 然而,由于开车时人长期采取单一的坐姿,而且运动少,因此很容易由此引发一系列身体问题,如双下肢疲软,因活动受限导致关节僵硬,加重骨关节病。 另外,对女性朋友来说,运动少还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 此外,长期开车对爱美的朋友来说对体型也会有影响,在长期开车而没有适量运动的情况下,女性朋友的腹部会逐渐堆起“救生圈”,而大腿或上臂也会由于脂肪堆积而变粗。 肠胃疾病跟来捣乱 都市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使许多女性朋友往往吃饭后就匆匆开车出门,这对人的消化道系统是非常不利的。 另外,许多开车的女性朋友同时还在减肥,而且很多是通过吃减肥药来减肥,要知道某些减肥药对人的中枢神经有影响,会带来头晕、恶心等问题,影响开车,而且还容易引发内分泌紊乱。 开车一族保健操 颈部旋转:向左、向右转头、向后扬头各45度,每天二到三次,每次20分钟左右。 腰部锻炼:两腿分开差不多与肩同宽,两手叉腰,左右旋转腰部大约45度;之后身体前屈、后伸,重复几次。 时间大约在10到20分钟。 如果有条件最好能适量做俯卧撑。 健康建议 女性首要的是要减少驾车时间,如果要长时间开车外出,那每隔一两个小时一定要下车活动活动,不仅要做一些四肢和腰部的伸展运动,而且还要放松紧张的神经,并通过远眺或眼保健操来缓解视力疲劳。 有些新车里甲醛、丙酮浓度较高,对女性的皮肤影响比较大,皮肤会出现干燥、发暗甚至出现斑点,因此购买新车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如果开新车一定要注意通风。 不要开快车,不要开斗气车,开车时尽量保持心平气和,尤其在月经期、更年期更要注意保持情绪的稳定。 可以通过听音乐等方式来放松情绪。 但要注意开车时音乐声不要太大,车内音乐要以和谐轻松为基调。 为保护眼睛、减少开车对眼睛的损害,女性朋友可以选择太阳镜来保护眼睛,但一定要选择质量好的太阳镜。 开车的女性朋友在饮食上也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平时车里要储备好水,随时补充。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适当通过运动来储存健康,并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隐患。
我很赞成《多伦多都市报》的记者木然先生首先写出了一篇对长城平台要否落户加拿大的文章,并呼吁喜欢看长城平台电视节目的观众都来表态。 木然先生显然了解华人移民的意向,说出了我们的观点,真该好好谢谢他了。 加拿大国家是一个突出民主和谐的国家。 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要求精神文明的发展和进步,正反两方面的观念都应让其充分发挥,畅所欲言,我们没有理由不让不同意见去发表。 因为人民大众自有辨别真伪的本领,所谓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 政府也会采纳有益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措施的,绝不会破坏民主和谐的团结的社会。 现在有人反对长城平台落户加国,提出了异议,我认为这也很好。 使我们提高了警觉,加强了免疫力,更用心地去识别香花或毒草。 中国有句老话:“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反对平台落户的那些人,也是一片好心,希望别人不要看了中毒,他们的爱国爱民之心是值得称赞的。 他们生怕加拿大国无形中变成红色,害怕华人移民再受共产主义的侵蚀。 其实,这是“杞人忧天”,完全是多余的。 加拿大国再一万年也变不了色,加拿大国永远是华人移民最最热爱的、拥戴的资本主义民主、自由的国家。 有人对16家媒体、网站发起对长城平台签名活动,指责为大错特错。 我认为这位先生言之好像过严了。 我不认为这个壮举有什么大错!先生引出加拿大记者协会的守则,说16家都违背了媒体的职业道德:不公正、不公平。 这就使人弄糊涂了,试想如果没有多伦多都市报和木然先生带头提出长城平台的签字活动,也没有刊登某些反对意见,我们这些平民百姓还蒙在鼓里呢?16家媒体不是起到了唤醒大家注意这一事态了吗?! 至于华人社区还有底牌吗?以我愚见,不表态不能说是反对。 以我所居住的周围邻居反映,这些家庭两岸三地都有,他们不反对长城平台落户,认为这也是加拿大多元文化之一。 但他们因子女还小,每天只允许孩子看半小时或一小时童话片之类的卡通电视,为了不影响孩子学习,他们也没有申请任何其他频道,一是经济关系,二是他们可以从电脑中了解各种讯息,看各种想看的内容,因此他们对签字之类的事并不热心,有些“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之态度。 而我就不同了,我既不懂英语,也不会电脑,唯有每天看永远也看不完的各种免费报纸和华语电视节目。 我一直心存感激,有那么多华人中文报纸免费给我们这些老人阅读,使我们这些老人才能安心生活下去,免费报纸功不可抹呀! 在这里我对红枫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最后一句话很有感触,说:“如果这些团体不肯写文章反驳,那是他们自己的损失”。 看来红枫先生喜欢打笔头战,唯恐社会不乱?我认为这很不厚道。 况且人家认为该写的也不必由你去鼓动、刺激,人家也是有理性的团体或个人。 言论自由是谈不上损失不损失的。 可对?(老人BAO)
新移民就业与收入情况普遍不如土生加国民众,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认为除语言能力及学经历不被认可外,加国引进过多无法融入社会的新移民也是主要原因。 加拿大统计局(Statistics Canada)首席统计师费利奇(Ivan Fellegi)昨日应温市商会(Vancouver Board of Trade)之邀,就相关统计数据分析温哥华及卑诗省经济、就业与人口成长,并对新移民融入加国社会概况发表演讲。 他说,温市人口成长在九○年代中期趋缓,但幅度仍高于全国,主要是由于海外新移民选择定居此地,这些新移民主要来自亚洲国家,特别是中港台三地,比率高达45%,目前大温地区少数族裔有近半数是华人。 但统计资料也显示,新移民就业情况愈来愈不乐观,以温哥华25至54岁就业人口为例,1981年新移民与土生加拿大人就业率均接近八成,双方差距不到1%,但1991年土生人士就业率达81%,新移民就业率则降为69%,情况在2001年更形恶化,土生加拿大人就业率高达83%,但新移民只有63%,双方差距达到20%。 且新移民就算找到工作,也只有38%能学以致用,薪资更远不如土生人士。 费利奇表示,近年来新移民学历虽普遍提升,但失业与学非所用情况仍未有改善,特别是美国与西欧以外国家的新移民最为严重。 究其原因,他认为可能是新移民海外学经历不被认可、雇主不愿任用职场新鲜人及语言能力不足等。 他说1970年代只有30%新移民表示自己不懂英语或法语,但到了九○年代,这个比率已高达45%。 他指加拿大引进过多无法融入本地社会的新移民,这些人士又与先前无法找到工作的新移民相互竞争,使得移民社区就业情况更加恶化。 可喜的是统计资料显示,移民第二代无论在职场或学业表现普遍优于土生人士,他们的平均薪资较土生加拿大人高出16%,拥有大学学位者也较土生人士高出1.5倍,特别是华裔与韩裔比率更高。 (阮耀毅)
《大中报》近日发表了红枫先生的《中文媒体组织长城平台支持签名大错特错》的文章,文中若干观点,于我来看是失之偏颇。 红枫先生根据加拿大记者协会“要求公正,要求记者对事件做出全面、公平和准确的报道”以及“要求多样化,要尽量涵盖各种不同的观点、价值观和不同社区人们的生活” 的工作准则,推断此次由16家媒体“出面牵头代行社团的角色,造成多伦多十几家中文媒体一边倒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长城平台,坚决和反对者对着干”有问题,“表现出多伦多新兴的中文媒体的不成熟”,缺乏“公信度”,对此我不敢苟同。 因为16家媒体以及记者对“长城平台”落地事件的报导,是全面、公平和准确的,也是多样化,涵盖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价值观的。 先生假如真的是持中立与理性的思维,应该看到“多咨处”网站与《多伦多都市报》,都发表了反对者的意见。 《多伦多都市报》为了使观点平衡,还特别从一些论坛里摘取了反对者的意见予以刊登,何来不全面不公平不准确? 红枫先生认为16家媒体“一边倒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支持长城平台,坚决和反对者对着干”也是先入为主的观点。 这个观点体现了红枫先生不中立不公正的认识观,这才是不成熟的。 因为16家媒体只是根据许多读者要求设立一个平台,供大家表达支持意见的意愿而为,从来没有与反对者对着干,相反还鼓励反对者也积极去表达自己的意见,红枫先生以为16家媒体为支持者服务就一定是反对者的敌人,这种观点是中国式的,不是加拿大式的。 令我惊讶的,是红枫先生用加拿大的媒体准则来表达中国式的非红即白的思想,实在是偷梁换柱,哗众取宠。 华文媒体以为华人社区服务先。 长城平台落地,反对者写了信,也上街游行了,但有相当大部分的支持者说希望能有个平台充分表达,媒体为维护民众表达舆论的愿望而服务,本身也是公道的,只不过媒体不是拿出版面,而是设立一个网站。 还有,“长城平台”落地,不只是民众的事情,更是我们媒体的事情。 因为这九家电视台都是中文媒体,作为同行,我们有理由协助政府厘清这些媒体存在的合理或不合理性。 媒体应不应该有自己的观点?他们是中立的吗?联邦大选时《星报》与《太阳报》抱守怎样的观点,相信红枫先生比我清楚。 退一步来说,早于其他报降生于华人社区,相对处于相当成熟状态的《大中报》,在南亚海啸时,该报主编也曾撰文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抱怨他的员工不捐款,这何尝不也是一种偏见呢? 我当然赞成华人媒体应该有向加入加拿大记者协会那个方向努力的志向,这种志向的树立应该先正己,而不是只正人。 譬如,我们应该学会不要为了广告客户为了求生存去刊登这样或那样的商业文章,能走好这一步已经很不容易了。 当然,走不好也不要紧张,因为现在在加拿大记者协会里的那些报纸以及那些家伙也这么做着呢。 还有,最近美国反对遣返黑工和非法移民的大游行,也是一些媒体组织的,这公正的世界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怎么办? 至于说红枫先生认为我(木然)呼吁“平权会”“华联会”表态不恰当,因为这两会不是大陆社团,他们看电视首选广东话节目,他希望我应该呼吁“像专业人士协会、北京协会、普通话协会、各省同乡会这样的社团”表态,这个观念更是大错特错。 原因是谁敢说“平权会”“华联会”不包括大陆团体呢?专业人士协会、北京协会、普通话协会、各省同乡会这样的社团本身就在“华联会”内,而九家电视台也有广东话的节目,加上华人社团本来就应该为华人服务,这些道理显而易见。 红枫先生连情况都未了解清楚,就急急表态,是不是太草率些呢?(林枫)
4月26日周三晚,近20个华人社团联合举行记者会,联合发起支持长城平台落地加拿大的活动。 在新闻发布会上,20多个社团代表和个人发表了真实的心声,迫切地表达了“支持长城平台落地加拿大”的强烈愿望和要求,场面热烈而感人。 与会者普遍认为,长城平台落地是单纯文化商业行为,不应政治化,民众应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这次活动是针对加拿大电台电视广播局(CRTC)2006年3月31日发出的官方通知而进行的。 该通知指出,在对长城平台落地加拿大咨询期间,收到近400份支持和反对意见的回馈及大量签名。 随后一些团体及国会议员Bill Siksay提出反对意见。 CRTC就此宣布,从即日起至5月3日,再次公开征求公众意见。 CRTC上述通告在媒体公布后,相当一部分华裔移民通过华文媒体和网站,对长城平台落地加拿大的审批之事表达出强烈的关心,认为在前次咨询时CRTC收到意见回馈仅400多份,这与加拿大现有华裔的实际数目相比是极不相称的。 为此他们希望更多华人,出面向CRTC表达自己的意见。 4月中旬,由16个中文媒体和网站联合发起的支持“长城平台”在加拿大落地签名活动正式启动。 签名活动仅一周时间,有效的签名支持人数即超过3,000人。 主办单位认为,即使3,000多签名者与加拿大100多万、安省40多万华裔华人相比,不能说很好地反映了多数华人的心愿。 现在距5月3日截止期仅剩一周时间,支持长城平台落户加拿大活动发起和支持单位希望取得更多华人支持,呼吁华人社区通过写信和签名方式,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个人意愿。 为此,发起和支持单位决定于本周日在中区华埠和士嘉堡等华人聚居区举行全面签名活动。 时间:4月30日(本周日)下午2时 签名地点1:中区唐人街龙城门口,联系电话416 302-1018 (Mr Huang),416 406-1650(Miss Yang)。 签名地点2:Warden/Steeles西北角 大统华 门口,联系电话647 898-5566( Mr Ma),416 894-3163 (Miss Sun)。 请感兴趣的个人和团体于周日前往上述签名点。 主办方再三呼吁:请支持长城平台落地的朋友们广而告之,带上家人积极踊跃地参加周日签名活动这关键一举,我们希望支持的人能够以更有效的方式表达我们的愿望,我们希望我们的声音能够被听到,维护我们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我们的老人不再寂寞,让我们的孩子更好地学习母语! 本次活动发起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 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 北美华人语言与文化交流协会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协会 加拿大华人青年联合会等社团等 支持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芳邻”这个看似很POSITIVE的词儿,这里却是另外一种含义。 读过三毛小说的人都记得苦中作乐的撒哈拉生活中提到的让人哭笑不得的“芳邻”们;如今同在国外,让自己来切身感受原来在书中遥不可及的生活,实在是感慨万千。 在外漂泊的日子久了,最经常的事情就是搬家,时常刚刚摸清附近菜市场是哪里邻居是中国人还是老外,就又要搬到另一个新鲜区域了。 搬家最大的收获除了不得不强迫性的定期大整理,还有的就是形形色色的芳邻们。 虽说房子的种类很多,但是碍于囊中的几个米,还是得经常和几个人一起SHARE一套公寓。 每人一间,一个圈子转下来,每次都能认识不少芳邻。 离开十几二十年耳鬓厮磨的亲人,“芳邻”们就成了同一屋檐下跟你分享方寸天地的临时家人了;可是,此“家人”非彼“家人”,苦乐酸甜,很多时候只能自己默默承受,遇上好的算是幸运,大部分的“芳邻”,相处到最后,只有“走”一个字来说再见。 春暖花开,眼看着又到了搬家时节,夕子特地请了几位朋友一起,坐在洒满阳光的湖边,喝喝下午茶,聊聊这些我们最熟悉的陌生人——形形色色的“芳邻”们。 我的“纯真芳邻”:Rebecca 26 网络作家 生活在多伦多3年 和初来多伦多相比,我已经很适应隔三岔五搬家的生活了。 由于写作的关系,我时常要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静下心好好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对居住环境的要求最重要的就是“安静”。 刚搬家不到3个月,没想到,前一周隔壁的ROOMATE搬走,新住进的芳邻,让我苦不堪言;唉,下个月又要看房子,准备搬家喽! 新芳邻年方36左右,心智也就是实际年龄的一半,纯真是件好事儿,可这个词儿月亮的另一面,藏着不懂事儿三个字儿。 一个人不懂事儿不是错,可是一家三口全都不懂事儿,换句话说,三个人都纯真只能用可怕来形容了。 昨天晚上好不容易在2点入睡,结果2点半被嘶心裂肺的哭声惊醒,芳邻4岁的儿子吵着要喝奶,结果芳邻不肯给(可以理解, 4岁了嘛);结果俩人展开拉锯战,芳邻老妈站在我的房间门口大声训斥女儿,护着小孙子,一切都无可厚非,关键是此时此刻凌晨2点半,而且拉锯战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想着算了,早上晚一点起来吧,结果6点半,又是新一轮折腾,我的黑眼圈啊! 芳邻老妈的纯真让人哭笑不得,见到我的第一面问的第一句便是“你多大”;我愣了一下,报上岁数给她,她马上说,不像不像,你可比这个岁数老多了,我当时昏倒。 再次打照面,老太太穷追不舍,第二个问题随之而来,“ 你是几几年的?”我转过头,阿姨看来你对我的年龄很感兴趣啊;芳邻老妈并无退却,一直把我逼问成功为止;甚至逼问到我正在通话的人是男是女,有够厉害;正当她摩拳擦掌准备对我进行新一轮的大调查的时候,芳邻儿子又大闹天宫起来,我趁此机会迅速消失在我的小屋里,准备晚上不再出来了。 人在北美,最大的好处就是自主自在和自觉;得此芳邻,犹如催化剂;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新一轮的自主搬家历程。 希望在接下来的一个半月里,能够睡饱,是我最大的梦想了。 “大闹学校”我的恐怖恶房东:英格 19岁 留学生 生活在多伦多10个月 和大家相比,我应该还算个“NEW COMER”,初来乍到,很多事情都不太懂。 在国内一直都和爸爸妈妈一起住,临出国前,老爸老妈一顿叮嘱,出门在外一切以“谦虚忍让”为准,凡是能忍则忍,不能轻易招惹是非。 上飞机前,老妈居然隔着登机口大声又对我喊了一遍,看来不记住也难;谁知道,这个“忍”,心上一把刀,刀刃向内,把自己割得遍体鳞伤。 我租的是HOUSE,入住的时候正好是盛夏,芳邻也就是房东;隔着一面完全不隔音薄薄的墙,我甚至连房东打呼噜的声音都能听见,更别说房东总是深更半夜跟国内打网络电话了,声音清楚得好像就坐在我旁边一样。 有好几次我都想冲出去让他小点声,可是想想妈妈千叮咛万嘱咐,生生把抱怨得话压下去了。 没过几天,多伦多遭遇很多年没有的酷热天气,我的房间温度每天都保持在37度左右。 这么热的天气,朋友们租的房子都已经开始打空调了,可是房东一直心疼钱不肯打,热得我浑身都是痱子,一日实在受不了,举着胳膊上的痱子给房东看;她居然胳膊一伸,这有什么,我身上的比你还多。 没想到兵书上还有这么一招,又一想,法律没有条文规定房间的热度,当时哑口无言,又忍了下来。 一而再,再而三的忍,一直忍到搬家。 没想到我准备交房的时候,房东竟然反咬一口,她说我往墙上贴东西有印记,把墙损坏了,我只是贴了一张照片而且她当时出出进进我房间,从来也没提过,况且,事实上就是指甲那么大的一小块印记而已;房东仗着自己是房主,噼里啪啦跟我大吵一气,还堵在门口不让我开门离开;当时我朋友等在门外的车里,我就给朋友打电话,房东就不让我朋友进门,形势越来越紧张。 我试图拨打911,结果被房东强硬阻拦;后来我好不容易让朋友进门,跟房东周旋了半个小时,她才决定放手,但是恨恨地说,要到我上学的地方去找我,还要全多伦多追踪我,我提出赔偿她也不同意,一定咬我把全部房间都粉刷一遍,而且还要让我请专业工人来做;这个要求实在很荒谬,我拒绝,她死活不罢休,还号称等她老公明天下班回来,再跟我算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