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房地产买卖中的缘份因素

Joseph Pang庞海福地产专栏 房地产买卖中的缘份因素 记得上大学时读三毛的书,书中记载了一段关于她卖房的故事。 故事中讲三毛卖房只卖给她喜欢的买主,宁可价格低些也没关系。 当时还有些不懂,但做了地产Broker之后才真正有所体会。 房屋买卖中买方和卖方走到一起是一种缘分,因此在谈判中要注意气氛和关系,气氛好买卖双方都容易让步,气氛不好则会给买卖换房的可喜可庆的事投上一层阴影。 多伦多有一位著名的歌唱家,听说他在买房时以一首《我的太阳》打动了意大利卖主的心,在多个offer的竞争中,卖主指明只想卖给他,即使他出的价低于竞争者。 我们刚刚卖掉一栋太古周围的房子,在四个offer中,我们的华人卖主决定没接最高价的offer,也是卖给了他们喜欢的第二高的买主,因为卖主都对房子有感情,也都希望新主人能善待曾经住过的若干年的房子。 我们更见过许多卖主在卖了房子以后握着买主的手掉眼泪的情形。 如果您买自住房,在买房时一定要注意与卖主的关系,这种顺利的交接会延续一个新家的顺利发展;如果您是卖主,您有权不卖给您不喜欢的买主。 (庞海福博士Joseph Pang, Re/Max Broker, 416-879-5008,1-866-866-6607, [email protected]

加中双方都认为人权对话缺乏实质效益

加拿大九年前开始与中国展开人权对话,一份最近出炉的报告却显示,加国官员对这项年度对话渐感不满,认为欠缺实质成效,甚至中国官员也认为,这一对话管道只是在“浪费时间。 加拿大《环球邮报》发自北京的一篇报导指出,加国政府原本把这项对话设定为敦促中国改善人权的政策基石,但加国外交部委托布洛克大学政治系教授伯顿所做的研究发现,加国官员间对这项对话普遍抱持“漠然”和“无力”态度。 报告中也指出,中国官员间同样也对这项对话愈益保留,认为缺乏效益,只是一项方便加国政府应付国内政治压力的宣传手段而已。 一九九七年,加拿大决定不参与连署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指责中国违反人权的M议案,另与中国达成协议,双方每年举行一次人权对话。 两国官员此後每年都利用一至两天时间,开会讨论人权议题。 伯顿在报告中指出,过去大部份对话中,中方都是由外交部官员宣读一篇事前准备的文稿。 中方在与其他国家举行的会谈中,也多会重覆同样内容,因此加方多半事前即已知悉文稿内容,双方出席人员对内容更不感兴趣。 让加国官员忧心的是,这些对谈与中国实际人权状况早已脱节,中国政府更缺乏诚意,会谈安排经常藉故拖延,或降低代表团层级,缩减人权部门人员编制。 伯顿出身加国外交系统,过去也曾多次参与这项人权对话。 在这次调查中,加国官员也向他表示,中国民族主义兴起,经济势力又持续增强,中国政府“已不再愿意在人权议题上受人责难”。 另一方面,中方会谈代表人选不当,也让加方感到不满。 中方代表团通常都由外交部主导,该部主要职责是在海外维护本国利益,对国内人权政策缺乏实质影响力,其他团员中,虽还有少数民族和宗教事务部门官员,但也只是政府的传声筒。 伯顿报告中也指,中方对这项人权对话并不重视。 加方历年来在对谈中虽曾陆续针对西藏、死刑、法轮功和新疆等议题表达关切,但迄今看不出中方与会代表曾把加方意见转达给高层的迹象。 这份报告指出,在中方官员心目中,这项对话基本上只是项“政治和外交”仪式,好让加拿大联邦政府应付国内政治压力,让加国民间以为联邦政府确实已在中国人权议题上尽力。 根据这份报告,中方官员对这项对谈同感不耐,指对话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意义”,并批评加国代表发言“如同说教”,而且翻译不佳、甚至毫无翻译,加方官员人事一再更迭,致使对话缺乏深度和连贯性。 除了年度对话外,双方官员也几无机会另做后续讨论。 伯顿在接受环球邮报访问时指出,中国官员对这项对话同感不满,委实出人意料。 他表示,这项对谈最重要目的在影响中国人权政策,如果连中方也认为他们收获不多,其间必然存有重大问题待检讨。

华报:中年女子移民来加两年半的生活

受访人:吴大姐,41岁,省份不详,2003年登陆多伦多 我认识吴大姐是在两年多以前了,我们在同一个LINC班学英语,平时交往得也不多,但是休息的时候也能在一起聊天。 其实说是在一起聊天,还不如说是她匆忙地和我们这一班同学打个招呼应个声,让我们知道她的存在,然后再一头扎进她那本英汉大词典中埋头苦学。 除此之外,就是她那瘦弱的身体,瘦弱得让人觉得二级风就能让她举步为艰,总之看见了就一个字——可怜。 这就是时隔两年多后,我唯一能从脑子里搜索到的对她的记忆。 也许多伦多真的很小,上周末里一个很晴朗却并不暖和还带着风的一天,我又碰到了她。 她带着儿子在超市里买菜,我和她正好目光相对,大家彼此都有点惊讶似乎也有点兴奋,但是毕竟时间太久了,大家都忘记了对方的名子。 我主动提出和她一起走,送他们回家,她很不好意思地接受了。 在路上的时候,她告诉我,如果今天不是我送她回去,她是不会买上这么多东西的,因为提回去是很累的。 把她送回去时,顺便在她那个面积不大却很整齐的家里坐了一会儿,聊起了以前,聊起了自己,然后我听到的是一个中年女人并不轻松的生活…… 初来时的不容易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来加拿大,总之我先生的一句话,全家就开始了准备移民,没有任何的异议,没有任何的争论,也没有考虑周全。 快登陆时,我辞去了轻松的办公室工作,被老公派来试探加拿大生活的先锋,一个人带着儿子就来了。 两年多来,我咬着牙坚持留了下来,就算是为了儿子吧,可是我老公,当初一声令下要来的人,却在呆了一年多后回国了,又只剩下了我和儿子。 我从来没想过在这边生活会那么难。 那时,我刚登陆没几天,就跑到职介中心去找工作,被人家问了情况后,我自己都灰心了,更别提人家的表情了。 我没技术,没专业,语言就更没优越,别说是英文或是广东话了,就连普通话说起来都是“Zi、Ci、Chi”不分的人能找到什么轻松的工作?再看我瘦弱的身体,似乎又那么弱不禁风,都不知道是Labor打我还是我打Labor。 回到那个租来的小公寓,我对着儿子叹气,我告诉他:“妈妈的情况很难找到工作,从今天起,我们不能随便乱买东西了,光靠爸爸一个人在国内的薪水是支付不起我们在这边换成加币后的庞大开支,也许再过段时间,我们连这个小公寓都住不起了,要找个便宜的房子。 ” 我儿子还是很懂事的,毕竟他也7岁了,那天谈完后,他很少再提出要吃什么什么零食,也不再提一些无理的要求(也许对于一般家庭来讲,那并不无理)。 但是两个月后,我们还是搬出了那个小公寓,租了间独厕所的地下室。 为了让自己能够更早地适应这里,也为了能和儿子学校的老师做基本的沟通,我去报了免费的英语班,然后就是你们那时候看到的我,整天都在苦读。 其实我也想休息,毕竟不年轻了,上一天的课很累,但是记忆力差,回到家再学习的时间不多也容易分心,时机不好,学什么都学不进去,只能利用一切时间在学校里听、读、学、记,遇到不懂的地方,还能去问问老师,一举两得。 这样的学习方式对我还是很管用的,进步很快,就是累了点。 老公登陆后,我更劳累 几个月后,老公决定来了,也就是他来加之后的两个星期,我就不能再去学英语了。 既然他来了,他就要去学英语,作为女人当然要在这个时候支持他,可是家里没有了他原来的收入,却又开始多一个人的开支,对于原来生活在南方小城市的我们,存款本来就没多到让我们过这种两个人都不工作的日子。 我们又要搬家了,在半年里我们搬了三次家,这次又是住公寓里搬,考虑了很久,决定租一个一室一厅便宜点的,没办法,儿子的床只能搭在客厅。 支出越来越多了,我终于坐不住了,然后我做出了很多人都听说过或是做过的找工情景——敲门。 也许所有有过敲门经历的人的情景都是一样的,我也是背着个双肩背的包,里面有我带的面包夹香肠,两瓶矿泉水。 我拿着月票坐着TTC,在往通向工厂区的路上颠簸着,下车后,马上调整情绪,拿出勇气向每个工厂大门前的玻璃门走去。 真是挺失望的,也许那里的老板或是Manager已经遇到过太多像我这样的人了吧,很多玻璃门上都清楚地写着“No Hiring”,每一次看到这样的字,我都挺伤心的。 不过还是被我遇到了一家包装厂,从9月份起,他们开始进入了繁忙期,要开一个晚班,那天准备请人,正好被我撞上了。 我记得那天算上我有8个人,其中有4个是中国人——一男三女,有两个是韩国女人,还有两个印巴女人。 Manager是个韩国人,他一开始看到我都皱眉头,也许是我太瘦弱了,我想他肯定在怀疑我能不能做。 之后,他要我们明天再来,晚班明天正式开始,下午4点以前来,晚上12点收工。 这份工作薪水很低,刚刚是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的标准,但是对我来说,这已经算是幸运的了,我已经没有时间去找什么工资高点的工厂。 不管怎么样,这家工厂会每两个礼拜发一次工资,这些钱都会存进我的账户里当我们家的开支,其实,也就能Cover住我们的房租。 我挺累的,为了省点钱,我不再买月票也不想Carpool,就是每天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白天还好,晚上就不行了,很黑也很冷,我常常很害怕。…

加拿大正式就“人头税”向华人道歉

加拿大总理斯蒂芬.哈珀当地时间6月22日下午3时(京港台时间23日凌晨3时)将发表声明,并且举行隆重的和解典礼,就百年来的种族歧视性“人头税”向加拿大华人道歉,并宣布加拿大政府的赔偿方案。 加通社报导,加拿大枢密院院长、政府间关系部部长和体育部长庄文浩(华裔)的新闻官盖瑞昨晚证实,道歉仪式定在22日下午3时举行,自由党国会议员、多元文化评论员文玛莉表示,在国会山庄前为庆祝加拿大国庆而搭起的临时舞台,将现场转播整个道歉仪式。 据悉,22日下午的道歉仪式将现场直播,届时会有英语、法语、汉语包括普通话、广州话、台山话共5种语言即时传译,总理哈珀将向出席仪式的人头税受害者道歉。 整个平反仪式结束后,总理还将与出席者一起参加招待会。 来自温哥华、爱民顿及多伦多的5名在世的人头税纳税人、两名人头税苦主配偶、12名遗孀、来自各地的人头税苦主后代、平权会、安省人头税受害人及家属联盟等团体的代表共逾百人到国会接受道歉,其中苦主或其遗孀将有机会在22日下午同总理哈珀见面,参加正式的平反仪式。 作为人头税苦主的第一代后裔,刘来增告诉记者,他为这个“历史遗留问题”终能解决“感到高兴”。 报导说,“平反之旅”专列21日下午2时许抵达渥太华。 见证加拿大国会为“人头税”所作的正式道歉。 这列6月16日驶自加拿大西部最大城市温哥华的列车,穿越了120多年前中国工人以血汗构筑连贯加拿大东西部的大动脉──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并在沿途汇集了各地的人头税苦主及后裔。 星岛日报报导,保守党联邦内阁平反人头税的推手之一、联邦国会议员肯尼亲往站台迎接这些风尘仆仆的老人。 肯尼在车站接受传媒查询时表示,有信心按预订的时间表在今天下午3时由总理宣读道歉声明。 他并表示,在宣布道歉的同时,也会宣布平反赔偿方案,虽然没有透露细节。 不过,目前有关平反的细节包括赔偿数额仍不清楚,赔偿方式也在争论中,一些人希望给苦主及其家人进行直接性赔偿,另一些人则希望政府投资教育和反种族主义项目。 此前有消息说,个人赔偿连同社区基金在内,整个赔偿计划的总额定在2600万加元(约合人民币1.8867亿元)左右。 联邦总理哈珀的国会秘书、国会议员肯尼(Jason Kenney)证实,总理哈珀22日在国会就人头税正式道歉的同时,将宣布赔偿方案。 他表示,赔偿方案不能让所有人“皆大欢喜”,但应该是有诚意的,也吸取了华人社区大部分人的意见。 他有信心赔偿方案将会令“大多数华人满意”。 环球电视台(Global TV)称得到独家消息,总理哈珀的赔偿方案是每位人头税支付者及其遗属,将会得到2万加元的赔偿。 肯尼表示,赔偿方案将是“有意义的”(meaningful)、表彰性(honourable)的。 同时又是象徵性的,因再多的赔偿亦不能补偿人头税家庭所受到的种种折磨,这只能是政府表达善意的一种方式。 他表示,赔偿方案是在听取各地华人团体广泛意见的基础上制订的,他有信心可以令多数华人满意,但若说“皆大欢喜”就不一定做到。 至于赔偿方案的细节,特别是赔偿方案中是否包括人头税纳税人的子女,肯尼则不肯透露。 联邦自由党的多元文化评论员、国会议员文玛莉(Mary Minna)表示,自由党乐见总理哈珀在国会就人头税历史问题代表政府向华人道歉。 她表示,希望总理哈珀今天可以就加国其它族裔在历史上所受到的不公正而道歉,以免今后反覆为不同社区的个案单独道歉。 文玛莉表示,去年11月自由党政府就人头税问题与华人团体(指全加华联)签署原则协议,建立旨在纪念、表彰和教育的基金。 希望保守党政府继续尊重并执行这一协议,彰显华人在加拿大建国史上的贡献。 她并建议在渥京的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内,辟出“铁路专室”。 据了解,自由党临时党领葛利衡(Bill Graham)在总理宣读道歉声明之后,亦会代表自由党就人头税宣读一份声明。 报导说,在充满温情的平反之旅最后一程,争取人头税最终获得满意解决的较量行动仍在进行中。 平权会及安省人头税受害人及家属联盟仍在紧张进行沙盘推演。 由于政府口风甚紧,到目前为止平权会和联盟对总理哈珀到底会端出甚么“牛肉”招待这些远道而来、八九十岁甚至百岁高龄的老人家还不得而知。 平权会核心人士表示,到达渥太华之后,将会争取从各种渠道事先了解赔偿方案详情,并争取与政府交涉到方案宣布前的最后一分锺。 平权会也已经就哈珀可能宣布的数种方案,分别准备出回应的立场和所要采取行动的方案。 一些在火车上的人士表示,如果在宣布平反时,只有道歉,没有赔偿方案,可能会出现部分人士当即离场、甚至出声抗议的尴尬情况。 安省人头税联盟共同主席伍素屏则表示,她有信心总理会宣布赔偿方案,而且推出的方案将是有诚意的,有尊严的。 她表示,有信心当那些苦主及家属听到宣布方案时会感到满意和鼓舞。…

土生恐怖主义挑战加拿大多元价值体系

据《世界日报》报道,联合国世界城市论坛近日在温哥华开幕,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开幕式的演说中表示,大多伦多地区抓捕17名恐怖嫌疑分子的事件说明加拿大面临恐怖袭击,但不能把这归罪于加拿大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社会。 哈珀强调说,恰好相反,加拿大的多元化正是其最突出的优点,而加拿大的开放和多元文化社会,是抵御恐怖主义的最佳武器。 报道说,哈珀这番讲话立即引起全场约6000位各国代表的热烈鼓掌,云云。 没错,多元化是加拿大的特色,是加拿大的优势,甚至成了加拿大的品牌。 尤其对来自五湖四海具有不同族裔和文化背景的移民来说,他们的确是多元化政策的受益者。 勿庸置疑,迄今为止多元化在加拿大创造了经济成功与社会和谐,当美国发生一波接一波的移民大示威,当法国的骚乱从巴黎蔓延到郊区乃至小镇,当澳洲的白人至上主义让移民感到心神不安,当俄罗斯的光头党接连杀害移民和留学生的时候,加拿大还算平静;当西班牙火车被炸、伦敦地铁遭袭、澳大利亚人在巴厘丧生的时候,被基地组织列在黑名单上的加拿大也还安全,直到加国警方采取闪电式的抓捕行动。 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终于惊醒了自以为是的加拿大人,令人震惊的不是加拿大有恐怖分子,而是这些人是在加拿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就在你我身边;更使加拿大人不解的是,既然我们有如此宽宏大量令欧洲人羡慕不已的多元化政策,为何还是有人在那里集聚仇恨?为什么慷慨大方地给提供了世界上难得的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土地,仍然有人要对无辜民众下毒手?一连串疑问难免使人想到加拿大“农夫”是否遇到了恐怖的“蛇”。 其实加拿大人未免过于理想主义,包括总理哈珀在内。 多元化是个好东西,但它绝不是万能的,也不是治疗惧“恐”症的灵丹妙药。 如果哈珀真的以为开放和多元化是对付恐怖主义的武器,但任何武器都有自身的局限;多元化价值体系犹如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还会反过来伤了自己。 正如伦敦大爆炸引起人们对多元化政策的疑问,加拿大的土生恐怖组织更对以多元化为基本国策的加拿大提出挑战:多元化究竟是在整合还是在分离社会?移民及其他们的后代是该更多地保留本族裔的文化还是应该更多地放弃传统以融入主流社会?从以下分析我们既可以看出多元化在社会整合的作用,也不难观察到它事实上存在的局限及脆弱的一面: 其一,多元化是从加拿大历史经验和教训中总结出的发展模式。 尽管建国历史不长,加拿大却在处理族裔的问题上犯过不少的历史错误,如臭名昭著的《排华法案》及人头税,拒绝满满一船的印度难民在温哥华靠岸,二战期间对日裔和德裔公民的不公正对待等等。 而对这个国家造成更大威胁的则是魁北克旷日持久的独立倾向及其明目张胆的分裂活动。 即使在给予后者相当的宽容及自治权之后,魁北克人还是不满意,时不时闹出点事来给联邦政府难堪。 在不同文化语言的不断冲突之中,省区与联邦的明争暗斗之间,与其说多元化是个积极主动的制度设计,某种意义上倒不如说是无奈之下迫不得已的选择。 但多元化政策在加拿大的实施并不意味着种族歧视在我们的生活中完全消失殆尽,它仍然以显性和隐性的各种方式存在。 只要时机成熟,它便马上显露出来。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17个恐怖嫌疑逮捕之后,多伦多西部最大的清真寺就遭到恶意破坏,所有门窗的玻璃包括停车场汽车的窗玻璃均被砸得稀巴烂;过了几天,在满地可有人手持利刀追杀一位德高望重的穆斯林领袖,结果被警方逮住并判仇恨罪。 其二,多元化是各个族裔和文化的黏合剂。 如果把不同族裔和文化比作一块块马赛克的话,那么多元化就是它们之间的黏合剂。 而美国式的“熔炉”文化则要求把所有的马赛克统统倒进一个炉子里以完成被称为“同化”的过程。 多元化对待移民则宽容许多:人们可以保留自己的传统和文化特质。 在法国,政府曾经一度规定穆斯林不能戴头巾上学校,由此引来穆斯林社区的激烈反弹并引起轩然大波。 多元化这个黏合剂究竟有多大的粘合力,能够把这些马赛克粘得有多紧多牢也是大有疑问的。 如果有的马赛克发生变形,有的马赛克因天长日久而走样,有时候粘起来就比较费力费事,而一旦有的马赛克发生异变,整个社会的就会失衡从而出现不和谐。 移民及其后代之所以发生异变,要么与他们以前的背景有关,要么受到父母亲朋的影响,如果社会没有要求、他们也没有愿望来融入社会,他们很容易受到本族裔社区的影响。 在大多地区逮捕的17个恐怖嫌疑他们有的幼年随父母移民,有的则是本地出生的移民后代,但在他们接受了某种理念进而转变为狂热的时候,就会以整个社会为敌,也容易干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来。 难怪17个恐怖嫌犯被抓之后,穆斯林领袖马上出面划清“界线”,声称伊斯兰反对暴力与恐怖,这些人的活动与宗教无关,只是这帮小青年的政治观念在起作用;同时告诫穆斯林社区与家庭要管好自家的孩子。 这个时候美国式的“同化”就显出其功力,而多元化事实上对此无能为力。 其三,多元化为经济社会生活的多样化提供了环境,尤其在都市地区,移民可以轻而易举地找到自己所属的社区并逐渐建立自己社会资本与网络;而不同族裔之间相互尊重与接受,使得移民自己感觉不到与社会格格不入而成为另类。 与此同时,多元化也为恐怖分子的滋生提供了温床。 这就难怪南边的美国大哥总是对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尤其是难民申请制度颇有微辞;有些性急的议员高官甚至忍不住大声指责批评。 而实际上,加国官方在外交场合与美国人唇枪舌剑,绝不退让,但暗地里则将作恶多端的帮派分子一批批遣送原籍。 美国人财大气粗,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教训加拿大人是事实,但有时也不乏建设性的意见,提醒邻居扎紧自家的篱笆,以免“引狼入室”,或是“养虎为患”。 因此,加拿大在坚持多元化总政策的同时,不妨检讨一下自身的移民体制以及难民申请政策。 更重要的是,多元化毕竟属于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范畴,它在操作层面上不仅有难度,而且有风险。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多元化作为价值系统需要一系列法律和制度来保障,但恐怖分子及其活动是不按常规出牌,其目的通常是唯恐天下不乱。 中国俗话说,软的怕硬的,硬的怕狠的,狠的怕横的,横的则怕不要命的。 很少有恐怖分子是要命的,伊拉克、中东、阿富汗,进行恐怖袭击的往往均为亡命之徒,且多采取自杀式攻击来完成使命。…

西部移民生活:我对卡尔加里的热爱

只要是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就总会为自己留下些记忆的。 卡尔加里一定是我所不能忘记的一所城市。 我喜欢这座小城,也许在未来看得见的日子里,它还能腾飞,我梦想它能飞起来。 多年前决定移民加拿大的时候,并没有选择这所城市作为我们移民生活初期的一个归宿。 因为对它的了解很表面化,它经济单一,石油和畜牧是它的主要经济来源。 金融贸易文化都较弱,对于非石油专业背景的移民来说,就业机会很不广泛。 三年前落地卡城的理由是因为当时全加经济处在低潮,尚未抬头,谣传几大城市连洗碗这样的勒剥活都找不到,那时卡城房屋租金不算高,房价也便宜,更重要促成我们登陆卡城的原因是该城的城市人口不过百万,华人不过十万,经济再单一,可它的人口比率底,怎样发现机会,去试一试再说吧。 (如果当时加拿大的经济情况如同现在的样子,我想卡尔加里不是我的首选)。 我从小到大,生活过的地方全是大城市,对大城市的繁华喧嚣我好象有些疲倦了,举个例子如果让我在上海买房子,我一定买在浦东。 假如在上海和苏州之间作出一个生活目标的终极选择,我选择苏州。 苏州的经济文化环境远比不上上海,相对于上海它的经济也单一,苏州靠的是丝绸和旅游文明于世,有那么点悠悠的历史了,苏州城的范围也不大,繁华的市中心难以寻的着顷天的高楼大厦,但苏州却就有着自己的独特文化。 一些人爱拿上海和北方的二三级城市相比较,我觉得城市与城市之间有的时候没有一种可比拟性存在,在城市中生活寻的是感觉,比如拿上海和大庆来比,在它们之间比什么呢?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标志性的东西,也如同把多伦多与卡尔加里之间做比较一样,我觉得它们之间也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东西存在。 我们在城市之间喜欢做比较,我觉得都是基于个人原因,就业机会多不多,生存容易否,赚大钱机会大不大而已。 什么是环境什么是文化?卡尔加里其实自己的文化很具特色,典型的西部牛仔豪放淳朴的浪漫气息在加东能寻的见么?卡尔加里背靠巍巍落基山脉,怀抱于宽阔的大草原,这样的地理位置锻造了卡尔加里的人民纯朴奔 放原野的气息浓厚,让人有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情状再现。 不然李安不会把夺奥斯卡的选景目标定在卡尔加里。 我以为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觉和发现,如果我们活着的那颗心已经木然了,或者太狭隘了,即使在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生活,对所谓的文化环境也是抓不着摸不透的。 我觉得我是一个特别求稳,不追潮流的人,03年在卡城,因为不喜欢搬家,走在哪儿都懒得动一动,当房子租期到了,想想把钱交给资本家,不如留给自己,在买房的浪潮低谷时,拥有了自己的住房。 那时我们家还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是房价非常便宜。 我们从来没想过,要揽多少便宜,要挣多少高薪水,要买多豪华多大的屋子,多漂亮的车,一点点钱让生活能说的过去就知足了。 房价的高高低低对我的生活好像没什么影响,我特别自豪的是我没有吃加拿大政府的任何福利。 中餐馆,西餐馆我都做过,倒过垃圾, 洗过厕所,受过伤流过血,读过书,去学校的钱还是自费的,给老外也教过中文,这一切都是珍贵的财富。 生命力之旺盛,是卡尔加里给我的。 什么样的成功才叫成功,多大的成功才叫成功,虽然,我那么微不足道,可我骄傲我是成功者,我为自己喝彩。 我知道还有一群人也是成功的,那就是生活在卡城的无石油专业背景的自找就业出路的那群人,他们的精神比博士伟大。 他们心理承受力强,他们活得有耐力,活的很自强。 像牛仔一样洒脱,原野的风疯狂也温柔。 这个城市的文化魅力正一点点涌进我们西部移民的血液里。

联邦政府提供住房补助胜过兴建住屋

加拿大公寓协会联盟(CFAA)认为,政府要改善加国住屋问题,兴建更多住屋不是解决之道,政府应提供低收入人士住屋补助、依弱势人士需要建立社会住屋,并降低地产出租税务。 加拿大公寓协会联盟指出,住屋问题源自低收入国民无法负担房价或租金,而非平价住屋供不应求;数据显示,大部分加拿大人的住屋符合他们的经济条件及需要,但少数人由于经济能力不足,13%加国民众的住屋开支耗用其30%以上收入,3%国人居住环境匮乏。 虽然社会团体与政治人物普遍认为,增建社会住屋可改善住屋问题,但卑诗公寓业主与管理人协会(BCAOMA)行政总裁庞莎卡特(Lynda Pasacreta)指出,钗h政府出资建设的住屋落成几年后仍乏人问津,新建的住屋成本、价格皆高,使有需求的低收入人士无法负担。 庞莎卡特表示,建设住屋是私营机构的责任,但联邦应提供低收入户住屋补助,协助住户支付租金,弹性选择适合居住地点,而不是聚集在少数如同“贫民区”的平价社区。 加拿大公寓协会联盟指出,美国、英国、瑞典等国家都已实行住屋补助政策,加国是唯一尚未提供住屋补助的第一世界国家。 庞莎卡特说,市场规律可照顾低收入户的住屋需求,新建住屋租金较高,通常吸引经济能力较高的住户迁入,使原住的较老旧住屋空下来,吸引经济能力居次的住户搬入,形成连锁效应。 然而针对少数具特别需求的低收入户,包括心理、生理残障者,庞沙卡特指出,政府应设法提供社会住屋,提供他们私营机构未满足的多元需要。 另外,加拿大公寓协会联盟表示,联邦与省政府必须调降地产出租税额,减低租金成本,促地产商增建出租住屋,增加市场选择。

一个中国移民眼中的加拿大教育制度

没来加拿大之前,本人也是为数不少的痛恨国内教育制度的人士之一,因此在使馆面试时签证官循例问我“为什么要移民加拿大”时,也曾作义愤填膺状地表示“Chinese education system is terrible. I want to give my child a better education and better life.” 在我眼里,呆板、僵化、严苛的国内教育体系把原本活泼可爱天性各异的孩子们活活地用模子套成了单一的成品-厚厚的眼镜,呆板的表情,在家熬夜的作业和在外没完没了的补习班。 像我们这代移民,大多数都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时代杀出一条血路的人,然后又亲眼目睹自己的孩子或者身边的孩子开始没有选择地走进这个循环,从小学甚至从幼儿园开始背上重重的包袱,开始长达至少十五年的征途。 每每想到这些,作为家长的心理状态真是一言难尽。 为孩子而移民? 谁都想要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但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落于人后,谁都想要孩子将来可以前程似锦,被两种矛盾思维夹在当中的家长们只有顺应时代和社会的潮流把孩子早早地送进恶性循环和激烈竞争的圈子里去,谁又能脱俗呢?所以基于这个因素,承认也好,不承认也好,为了孩子的教育和未来,虽然不是移民人士漂洋过海的全部原因,却不可否认其在很多移民家庭的动机中所占的比例。 就以我们来说,移民过来时我们的女儿念到小学五年级,眼见着和她同级同龄的孩子们正在拼命地加班加点补习作文奥数英语,我们在踏上加拿大土地时不由得长出了一口气,都说加拿大是孩子的天堂,孩子呀,我们把你带到自由宽松的土地了。 到今天,我们的女儿已经上到九年级,作为家长经历了孩子学习的每个阶段,回过头来你再问我国内的教育制度和加拿大的教育制度哪个好?我却不能痛快地给你三年前一样的答案了。 个人的看法,加拿大的教育制度确实以注重发展孩子天性、鼓励创造性、主动性、多元文化的融合等等优点。 但是宽松之余,似乎欠缺了些严谨的管理。 孩子从过于严格的国内教育体系中脱身出来,马上掉进了一个过于宽松的环境,这是我们作为家长比较担心的地方。 一是作业 在国内都是从一年级就开始作业大战的,孩子有作业,家长跟着使劲,孩子做到几点,家长陪到几点,真是叫苦不堪。 这里可是彻底卸下了包袱。 小学,初中,甚至高中的前两年,作业量微乎其微。 有零星的需要回家完成的作业也大部分是涂涂画画做个POSTER之类的任务。 可是这包袱是否卸得太彻底了?让我们家长心里犯嘀咕,这白天学的东西也不复习,孩子对知识能记住多少呢?据说要到高中最后两年11、12年级,学生才会有相对较多的作业量。 和国内作业弦一直拉的紧的方式比较,这里看来要以十年轻松为主最后两年紧张为辅了。 二是课堂教学 国内的基础教育内容,以前不觉怎样,现在想来还真正全面覆盖,不管怎样,在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前,学文科的把全球的历史地理研究个遍,学理工的把物理化学知识收入囊中,更不用提语文、数学这些基础科目的知识涵盖程度(这也是在加的中国学生普遍数学成绩超强的原因)。 教育方式是老师在课堂上一顿灌输,辅之以大量的作业,不间断的大考小考强化记忆,学生是连主动带被动地把东西都收进脑袋了。 而在这里,美其名曰上课,大部分时间看起来是一个或两个老师领着一群学生在轻松地玩乐,嘻嘻哈哈地一堂课时间打发完毕,回家学生也就扑到电视电脑前,学的东西也不知掌握了多少。 学生连教科书都不必购买也不必带回家。 一年里三个学期,考试分期分批进行,成绩也是由平时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考试综合给出的。…

对欲定居多伦多的新移民的建议

一直以来, 客人当中除了二次置业的“老华侨”外, 有不少是刚刚抵埠的新移民。 在帮助这些客人置业安居的过程中,感到他们有不少共同的问题,这里总结一下,希望能对将要启程,或正在安家的新居民有所帮助。 最好在启程之前,约一个月左右,通过朋友,或者上网搜寻一下多伦多地区的介绍。 如果可能的话,最好能联络到一位地产经纪。 这样,地产经纪会帮你安排好接机,酒店(或新移民接待站),当然你也可以自己网上定好酒店,或者接待站。 但是常常发现,客人自己定的地点,条件往往不好,接机的也常常迟到,使新移民对多伦多的第一印象大打折扣。 地产经纪也会告诉你带好什么文件。 本来很多渠道会告诉新移民应该带好什么资料,但是不幸得很,经常发现新朋友资料带得不全,家庭条件好的还好,可以及时补办,否则,很耽误事。 地产经纪会帮你在最短时间内,顺利办好各种证件。 当然,你可以自己去办,也可以要求朋友帮你去办,但在实践中发现,其实很麻烦,不是朋友没时间,就是朋友也不太明白办理各种证件的要求,地点,本来半天就可以办好的事儿,要跑好几回,好几天。 地产经纪会帮你找到比较适合你的开户银行,帮你开好账户,告诉你支票账户,储蓄账户的区别,如何申请第一张信用卡,如何申请支票,如何使用支票。 还会介绍有关的金融知识,象如何贷款,多伦多常见的几种投资理财方式。 地产经纪还会帮你找好贷款经纪,把买房,或租房的款项安排好,使有限资金得到合理安排。 地产经纪还会介绍好的教车师傅,使你在最短的时间内一次顺利考到车牌,早日有自己的腿,而不是反反复复多次考牌,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心情。 地产经纪还会帮你买到合适的车。 地产经纪会帮你联系到教育局,安排好你子女的入校考核,使你的子女尽早入校,解除你的后顾之忧。 地产经纪还会介绍当地的社区资源,教育资源,使你和你的子女早日融入社会。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地产经纪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帮你找到适合你的居所。 其实,找房子的过程,也就是了解,接触加拿大生活的过程。 时间效益太重要了,地产经济的作用就是为你节省时间,少走弯路,这是最大的体会。 如有垂询, 请电:地产经纪:李丁Li DingCell No. 416-648 3678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专访赖昌星:决定写书拍电影披露内情

在加拿大法院裁决暂缓遣返赖昌星回中国 之后,赖昌星决定在加拿大写书,进一步披露中国政府官员借审理远华案而大肆贪污腐败的内幕,赖昌星并和一家电影公司签约让即将自己的故事拍成电影。 下面是《自由亚洲电台》驻加拿大特约记者锡红从加拿大发来的对赖昌星的专访报道。 记者:赖昌星先生您好,我们知道您现在已经得到了暂缓遣返的法庭裁决,请问您的法律程序现在到了哪一步? 赖昌星:现在是到司法覆核,估计完整的手续交上去应该要到八月份,然后由法官来排期,可能要排到明年三、四月份才能开庭。 记者:那就是还要等一段时间才能有进一步的决定? 赖昌星:对。 记者:我知道您打算自己出书介绍远华案和您自己的案子,您基于什么样的想法才决定自己出书呢? 赖昌星:我想很多中国老百姓都只听到单方面的报导,我觉得他们420里面是很黑的,很多不是事实的。 我也想让中国领导人,那些高官们知道真相,这些办案人员里面有很多个都是很肮脏的,我也接到很多人给我的证据,当时我也有提供给他们,但是我没看到结果。 记者:您的意思是说,这些来查腐败案的官员本身就腐败? 赖昌星:非常的腐败,中国老百姓都知道。 我好像是和官场勾结做生意赚钱的,不是这样的!我要讲出来,我其实不是这样的,大官也好小官也好,我真的没利用这个,虽然我跟他们有往来,这一点我承认。 不过,不管什么朝代,生意人喜欢和官员来往,官场也喜欢和生意人来往,但我不会去做那种对不起国家的事情,造成国家的损失。 我生意虽然做的很大,但也就是管理技术的问题,找很多空子让人家去赚,凭我的感觉去做的,但是我没收买任何一个人,来疏通一条路来走,我绝不会这样做,不管怎样我不承认这样的事情。 常人的报导让老百姓都以为说我是跟官场勾结起来,所以我就想写在书中,他们是怎么办案的,这个案子他们是怎么判断的?其实我是怎么做的?我要讲出来,完全是两回事啊! 记者:远华案这么多年以来,一直是个新闻焦点,很多人都认为这案子所以这么轰动,其中就包括您这种复杂的身份,包括您跟中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员的关系,包括跟公安、国安、军情的关系,那您在新书中会涉及这些敏感的内容吗? 赖昌星:不会。 记者:为什么? 赖昌星:我是介绍我的生意是怎么做起来的,我凭什么生意能做这么大,就讲出这些。 然后我就420办案这些人是怎么样黑的,要这些人来抓腐败?这些人比那些腐败更腐败! 记者:主要是想要揭露那…..。 赖昌星:就是要把事情让老百姓知道。 记者: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如果单纯讲您个人的成功的历史,说您从一个贫穷的农家孩子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又成了这么大名鼎鼎的人物,包括后来爆发了远华案,中央设立420专案组来查案。 如果只是涉及到这些内容的话,您这本书可能就不会有那么好的社会反响。 赖昌星:我没想那么多,我只是要把我个人的真相讲出去。 记者:有没有您所说的这些腐败的官员当初查案,现在他们仍然官居高位的?比如说什么人? 赖昌星:比较高的高官,420的负责人,应该也就是说底下这些联盟了,因为当时很多就是这些人一手打出来的。 记者:您是说被下面的人骗了,是不是? 赖昌星:对,这里面捞钱捞得很厉害。 记者:当初您也曾经披露过,这案子是涉及非常高层的权利斗争,在这一点上您会有什么新的内容披露吗? 赖昌星:官场的人自己心里都有数的,我不想再提起这些,谈这些了。 记者:那您这本书现在打算从什么时候开始撰写?到什么时候能够出版呢? 赖昌星:估计两三个月吧。 记者:两三个月的时间很决的,您是自己动手写还是请人代笔? 赖昌星:我只是叫朋友,他们也不是专业的,反正这本书就是很土啦! 记者:除了刚才您所讲的内容之外,还会写些什么其它内容吗?会不会对今天中国的政局,通过您自己的经验自己去分析或者…..? 赖昌星:我不会。 我只是认为你如果完全不讲,他们都以为是这样的,但完全不是这样的! 记者:我们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说,您这本书即使是出,也是在中国大陆以外出,但是在中国大陆以内一定会封锁的,您的目的是想让中国大陆的老姓知道您所说的真相,那他们可能不一定看得到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