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加拿大人以为,反恐是美国人的事情,加拿大充其量只是美国的同盟军,所以很多加拿大都知道美国联邦调查局,知道前苏联的克格勃(KGB),却鲜有人知道我们有个加拿大安全情报局(CSIS)。 近日随着皇家骑警反恐行动的公开化,令国人开始担忧起本土的安全。 对本土的恐怖活动予以最积极猛烈的打击,这个观点相信能获得大部分人的赞同。 现在的问题是,皇家骑警在捕获恐怖分子嫌疑人时,如何让每一位犯罪嫌疑人获得足够的法律保护,享受他们理应获得的法律利益。 就如本星期媒体所报导的,联邦政府根据安全令(security certificate)对5名据称与国际恐怖组织“基地”的关联人予以逮捕,联邦公共安全部长戴国卫随后表示,如果在外国出生的怀疑恐怖分子不想在加国坐牢的话,他们有一个简易方法,那就是同意返回原居地。 联邦政府此举立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应,虽然政府律师强调保障公众安全是维护《自由与人权宪章》的前提,但舆论似乎更倾向于国家安全不应该凌驾于个人自由之上。 按照安全令的条款,政府可基于闭门聆讯下的保密证据,向任何被指涉嫌与恐怖分子有联系因而对加国构成安全威胁的非加拿大公民予以羁押,最终更会递解他们返回原居地。 期间公众无法获知政府执行这个指令的法理依据,涉案嫌疑人亦无法在律师的协助下,挑战政府所持的证据,这是不是一个民主社会所应有的、遵从加拿大法理精神的制度呢? 一个人,假如他被控涉嫌犯罪,不等于他就是罪犯,他既有权就自己的行为进行辩解,也应获得相应的法律支持,享受充分的法理利益。 政府假若因为他们不是加拿大公民,藉着国家安全的名义将他们定罪,并且将他们逐走,这很难让我们相信这么做是符合《自由与人权宪章》。 国家安全与国家利益重要,还是人人(包括被告)享有充分的法理权利重要,这个问题如今被放到加拿大最高法院的裁判桌上,民主社会所推崇的人权精神将面临挑战。 法官勒贝尔(Louis LeBel)有句话说得好:“公众安全或许重要,但如果我们没有其他东西的话,我们就像生活在北韩。 ”(林枫)
据加拿大《星岛日报》报道,受加拿大祖裔部邀请,94岁的”人头税”苦主马振悦(James Mah)在3个女儿的陪同下,坐着轮椅高兴的踏上“人头税”“平反列车”, 前往首都渥太华,参加本月22日在国会举行的平反”人头税”仪式。 “人头税”“平反列车”在当地时间16日下午5时半抵达爱民顿火车站。 马振悦由3个女儿陪同前往渥太华。 他显得非常兴奋,但没有说话。 他的女儿马莉莉说,父亲马振悦1923年5月23日以“人头税”纸由温哥华进入加拿大,父亲现在行动不便,以轮椅代步,加上年事已高,平日在家中每日除了看电视之外就没有其它事做。 马莉莉介绍,在3个星期前,联邦祖裔部才与他们联络,表示已经知道父亲是“人头税”付款人。 两天前,他们才接得祖裔部到渥太华参加平反“人头税”仪式的邀请。 马莉莉表示,父亲知道被邀请到渥太华出席仪式一事时,表现得非常高兴。 15日从温哥华出发的85岁“人头税”付款人马林笑容,在爱民顿车站把具有特别意义的“最后一根钉”交给马振悦,由马振悦接力带到多伦多,再汇合其他的”人头税”付款人及家属带到渥太华。 亚伯达省华人纠正“人头税”及《排华法案》委员会主席朱勤达(Kenda Gee)指出,马林笑容从卡加利到温哥华,把“最后一根钉”带上“平反列车”,展开“平反之旅”,然后再在爱民顿把“最后一根钉”交给马振悦,就像接棒一样,别具意义。 另一方面,16日除了马振悦四父女之外,还有一个“人头税”付款人的后人余国信也在中途登上“平反列车”,前往渥太华。 余国信表示,他的父亲1924年以“人头税”纸到加拿大,当年只有13岁。 父亲一直在一个小镇从事园艺工作,直至1982年逝世,享年71岁。 余国信说,得知“人头税”获得平反感到非常高兴,原本她的母亲也想同行参与渥太华的仪式,但因要看医生,所以未能一道前往渥太华。
母亲一 她年轻时一定很漂亮,已年近四十,可依然亮丽。 你不会想象:这个在黄昏的夕阳里穿着兰色工作衣在院子里扫树叶的女人,是一个亿万富婆。 她出生在香港,虽然父母是开茶餐厅的小户人家,但一家人辛勤劳动,生活也过得殷实。 年轻漂亮的她成了这条街的西施。 她没有想到会嫁给一个偷渡的大陆仔,更没有想到几十年后,命运会让她跟随他,从大陆、温哥华到多伦多,并成为人们羡慕的富婆。 当初,她只是好奇,只是同情这个经常来茶餐厅吃饭的那个大陆仔,她觉得他和他们那条街的小伙子不同。 她看着他从开始去码头当搬运,后来做建筑工,做装修,做小工头,到后来自己做装修小老板。 有一天当他攒足了钱和勇气的时候,他来见她父母,求她嫁给他。 没有太多感情故事的她,也许命中就是属于这个男人的,他们结婚了。 婚后,她随他用在香港积攒的不太多的钱回到他的家乡发展,开办陶瓷厂,做房地产。 没想到几年后,他们不但拥有了不扉的财富还有了他们的两个孩子。 为了孩子能有更好的教育,他们移民来加拿大,先到温哥华,然后又到多伦多。 他们没有选择有钱人聚集的地区买房,而是在一个普通的居民区低调地住下,让两个孩子就读于普通的公立学校。 她每天的生活都是按部就班的——早晨,送两个孩子去上学,然后买菜,搞卫生,中午给其中一个儿子准备午餐,下午或者去高尔夫练习场打打球,或者忙一些家务。 三点多钟,接孩子回家,准备晚餐。 吃完饭看看中文电视,而后就休息。 每年的暑假和圣诞她会带上两个孩子回中国看她老公,他老公也会在春节或春假来看她和孩子。 相对她平静如水的生活,他老公在中国的生活可叫气派,拥有几千人的大企业,出门有保镖。 他的三部名牌靓车,像守侯他的小老婆,每天等待着他的光顾。 高尚住宅区的豪宅,因为是为女主人而设,所以永远是一片黑暗,那个发了达的男人也不知在何处打发他的漫漫长夜。 她原本来加拿大的想法是呆上三年陪孩子读书,等拿了公民以后就回国陪老公。 可现在5年过去了,她还在这里重复着她每天的生活,也许她不舍得两个孩子,也许是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也许……她就像很多在加拿大守候的富婆一样守着大屋,守着孩子,让她们美丽的年华渐渐消逝。 母亲二 她是一个非常有学识的女人,光高等教育她都读了11年,朋友们亲切地叫她“博士后”。 少女时代的她,娇小玲珑,聪明浪漫,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一个北京名牌的理工院校。 从此离开了她生活的小城市。 大学时代的她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她想象着玫瑰花的爱情,甜蜜的生活,充满挑战的事业……可是枯燥的理工科学习打碎了她的许多幻想,虽然在她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许多男子追求,但她总是觉得那不是她理想的爱情。 就这样她从硕士、博士、一直读到博士后。 八年前,在中科院读博士后的她经导师介绍认识了在加拿大读书的C君,希望改变生活的她来到加拿大继续她的博士后的研究,并开始了和C君的爱情,虽然已远非她的理想,但也带给她新生活的激情。 她的确是一个优秀的学者,在完成工程热力学博士后的研究同时,又攻读了一个计算机硕士。 拿她的话讲:“读博士后是为了挣生活费,读计算机是为了将来的工作。 ” 终于在来到加拿大4年的时候,她拥有了一个家——两夫妻在电脑公司工作,买了一个不错的房子,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了一个可爱的女儿。 而此时的她已近不惑之年,仿佛她少女时的梦在不经意间丢失了。 孩子出生后半岁她就开始工作,由于是Contract的工作,所以很不稳定,有时很忙,有时又很闲,终于在孩子3岁的时候她在多伦多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一间大银行的电脑部程序员,而她的C君在渥太华的北电有一份也很稳定的工作,于是她就开始了在多伦多和渥太华之间的奔波。 从周一到周五她在多伦多工作,周五就和一帮和她一样在多伦多工作,家在渥太华的朋友们一起回去,(这种搭车方式在这里很普遍叫Car Pool,你可以在这里的中文网站上放上你的信息,就会有人约你),然后周日又回到多伦多。 每趟路上就要花上4小时。 她喜欢渥太华的生活,平静而又安逸,但新的城市和新的工作给她带来的那种自信使她又难于再接受以前的生活。…
登陆多伦多已2年有余,对于加拿大的生活也渐渐适应,和国内的生活相比这里的日子少了几分娱乐和喧闹,多了一分压力和自由。 总是感觉日子过得非常快,因为每周生活都是简单地重复:天天为生计奔波,应付衣食住行等开销;周末打理后院、整理房间或和朋友聚会,倒也充实且自得其乐。 在这些平凡的幸福日子中,感触最深的是关于房子、车子和工作。 房子篇:购新房、做房主 我们两口子来加拿大后一直住在一室一厅的apartment里,租房子住图的是省事、省心 ― 不用扫雪、除草,不用担心每月的水电煤账单,大楼里更有保安、清洁工、健身设备等等,很是方便。 可是看着加国的楼市红红火火、听到的都是关于买房的利好消息,更重要的是租的公寓不能带给我们真正家的感觉,于是渐渐地动了买房的心思。 我们看房的地区从开始就定下了Richmond Hill和Markham的新区,靠近我老公的工作单位而且周围生活、交通都较为便利。 买房经纪是我们的朋友,每天晚上将他筛选好的房子资料Email给我,我从中挑出感兴趣的房子让经纪人为我们make an appointment。 那段时间我还没有上班,每天下午经纪人就开车带着我四处看房,到了周末我们两口子再集中去看我一周以来精选的房子。 另外我们还看了不少的售楼中心,期房的好处是选择性大,从房子外型到内部装修,还有具体的Location都可以选,价钱也比盖好的房子便宜。 缺点是期房可能要等上数个月或一年,甚至2年的,我们当时的打算是尽快搬家。 新盖的房子最大的麻烦是脏:到处都是泥土和灰尘,一般草皮要到第二年才铺,新的马路2年后才把道路和车道完全铺好。 如果碰到一条马路上同时有几个建筑商共同开发或者一个建筑商将房子分一期、二期、三期地盖,可能整条路要脏好几年,白天都能听到卡车跑来跑去的轰隆声。 但是我们依然喜欢新房子 — 新的设计、新的屋顶、锅炉,所有东西都是明亮整洁的。 虽然旧房子的Lot可能要大得多,Markham的新房都挤在一起,被人嘲笑为兵营(结果我们还是在Markham买了一栋‘兵营’)。 综上所述,我们最后挑的是1年新的从没有住过人的二手房(价钱比期房偏贵),小区已经成形,草地、绿化都已完工,很是干净、宜人。 我们看的房并不算多,几十栋左右,总结的经验是很难看到一个十全十美的房子,只能说是基本符合要求,关键是看大问题、大方向,不要太过追求细枝末节;周末下午2-4pm有很多的open house, 这段时间可以到目标小区里逛逛,就能了解该区域房屋出售的大致情况,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看到中意的房子;在下offer之前,最好能了解一下左邻右舍,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虽然这里和邻居打交道不是很多,但千万不要碰到一个恶邻,就是隔壁邻居不清理杂草都会让你以后够受的,而好的邻居呢会让你觉得生活更加美满。 买了房子当了房主后才发现维护房子是一忒累人的活,不管是男主人还是女主人都要成为多面手,handy man. 简单得如挂窗帘、补裂缝、刷墙等,冬要扫雪、夏要除草,时不时房子这儿那儿的还出点状况。 新房比较普遍的如地库有裂缝渗水之类的,我们房子大的问题包括补过两个地库裂缝,开一个排风口接管子(Builder竟然忘了将我们dryer排气孔接出户外,在我们发现问题之前我们的dryer一直将热气排在地下室里)。 小的问题诸如移门错位、地毯下木块凹陷等等,这些还是建筑商包修的,更多的小毛病得自己处理。 刚搬家那阵常常需要给Builder打电话,然后请假在家等着工程师检查以及施工队干活。 另外一栋房子的面积比以前的一室一厅大得多,经常需要打扫和清洁,同时还要考虑家居的布置、庭院的美化,所以平日里花在房子上的时间和金钱最多,但是日复一日看着房子渐渐美丽起来,那种自豪、自得、自在的感觉可是什么都比不了的。 车子篇:买车、考照和保险 聊完房子再说说车子,我们买车的过程比较简单,因为我们都不会挑选旧车,为了省麻烦就选了辆新车 ― 我老公喜欢的SUV。 刚开始我不喜欢SUV,我嫌它太大了,不如小巧的轿车来的漂亮,可是时间久了我开始慢慢的体会出SUV的好处来。 车身高:视野开阔;座位宽敞:人坐的舒服;四轮驱动:冬天不怕熄火;后箱大:可以放大量行李,去机场接人感觉特别方便。 只是拿这车考驾照不如小车来得方便。…
我在本栏跟大家谈论过很多税务策划,大部分都是与个人及公司有关。 其实税务策划不单可以为自己或公司合法地减低一些税项,也包括为将来要付的税钱作出准备及未雨绸缪安排妥当,让有事发生时不会手忙脚乱。 例如年纪老大,但还持有具增值力资产,如公司股份、物业投资等,便应要考虑怎样把在日后过世时之个人税项减低。 据加国税务法例,当一个人去世后,其所有资产都会以身故时的市值计算,被当作立即卖掉。 所以,若持有高增值力资产,在离世后被当作卖掉之税例,会为后人带来相当沉重的税务负担。 买寿保支付税钱 虽然,加国税例是容许身故后之资产可免税地转予配偶,但配偶可能也是年事已高,再在他/她过世时,要负担之最后税项可能会更高。 除非阁下是有一位比自己年青很多的配偶便可作别论。 但天有不测风云,什么事情都可以随时发生。 为自己将来税项作未雨绸缪的税务策划是相当重要。 如能有效地把自己持有之高增值资产、有效地转移至年青子女或亲人身上,便可预计当将来身故时,自己会欠税局的最后税项,这就是怎样把资产作有效税务冻结即“Estate Freeze”。 若知道可能要付之最终税项,便可以事先作出准备,例如购买适额之人寿保险等。 若没有适当税务策划,资产里便可能没有足够流动资金缴付高升之税款,那时后人便真的要变卖资产来缴税款了。 当阁下及配偶都是年事已高者,其他适当之税务策划也要注意。 最常见的及最重要的是授权书。 当阁下及/或配偶失去正常能力处理个人资产及照顾自己时,授权书可以让被授权之子女或亲人代为打理资产及照顾自己。 授权书另一好处是,若阁下远游又或者回流定居,授权之子女或亲人都可以继续为你在加国处理资产。 通常做法是自己与配偶互相授权,及其中一名子女或亲人作为另一授权人。 做授权书应谘询法律人士才进行,便比较妥当。 省遗嘱查验费用 另一要注意的税务策划是,省政府会向身故人士的资产征收遗嘱查验费(即Probate Fee)。 加国是没有遗产税的,但各个省份都设有遗嘱查验收费。 收费方法是根据身故人士逝世后遗下资产来收取一个百分比费用。 平均收费是资产值之1.5%作为遗嘱查验费。 若可以事前作出适当安排,也可以把这查验费减低。 最常见的是把个人保险指定为其他人受益,当身故时,这份保额便不算是遗产之一部分,这样可省却一些查验费。 还有,我在上文所讲之资产转移,也可以把查验费减低。 资产转移会牵涉复杂之税务及法律程序,最好是请教专业的税务会计师及律师。 把高增值力之资产在自己还在世时有效转移至亲人,不单可以降低日后的最终税项,更可以减轻一些遗嘱验证费用。 另一有效减低查验费的方法,是使用联名户口及联名住宅物业之处理方法。 联名的好处是当一人不在,另一联名者便全部拥有资产,即是不能有任何分割之意思。 弄清楚“联名”的含义 联名在法律上又有另一意思,所以要用联名时,最好弄清楚。 若不太清楚,宜请教一些法律意见。 因为联名的另一意思是包含可分割资产。 若是可分割性的话,税务上分别便可能会很大。 通常配偶之联名是会用不可分割之形式进行,即是我提议之联名种类。 遗嘱也是税务策划重要之部分。…
在设计庭院的时候,多数房主都会说,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天天侍候这些花草,我就想在维护上尽量省时省力和省钱,但是要美观实用。 其实,低成本维护是庭院设计的最基本条件。 当然, 不管如何低成本维护,依然有一定的工作量要完成,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景观花园或庭院可以自己照顾自己。 首先要考虑的是家庭成员对于这个花园有什么要求,然后根据需要来规划。 一个明智的规划者,会首先考虑家庭需要,以及将来几年的需要。 对于两三岁的小孩和十几岁的少年来说,他们所需要的东西是完全不一样的。 接下来要分析一下场地,哪一块是最适合做景观设计。 要考虑雨水径流和土壤的排水和渗水,如果一块坡地有很多水流经的话,那就要想办法减缓坡度来防止水土流失。 用土壤测量器分析一下土壤,然后再决定哪块地适合作为主要用途的场地, 像烧烤, 休闲等等。 找到阳光充足,视野好的地方,作为种植花草树木的空间。 再接下来,就可以开始创造您的低成本维护花园了,有些建议可以帮助您达到目的。 如不必铺过大面积的草坪,改种一些低成本的小树和灌木;或者修建一个patio,既增加消遣空间,又不需要太多维护。 另外,合理安排植物的分组能减少不少田间管理时间。 在植物的周围铺上覆盖物,或者软木屑,既可以防止杂草的生长,又能保存水分,既省水又省力。 如果您拥有一个非常大的庭院或花园,那么,最好是选择一小块面积来进行景观设计,让其他地方仍然保持自然的景观特色,千万别把每一个角落都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 如果一定要尝试着设计整个院落,那您一定要做好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来做维护的思想准备,否则,这个花园就会惨不忍睹。 最后,一个花园或庭院的整体效果好不好,其实还是取决于每个人付出了多大的辛苦和劳动。 希望每一个园艺爱好者都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去设计并维护自己的花园,在您有限的闲暇时间里得到最好的效果,并能够从园艺中得到愉悦。
卑诗沿海爆发多年来最大规模的“红潮”(red tide),联邦渔业部昨日宣布,禁止在卑诗大部分海岸捞捕贝类。 因应本地贝类短缺,餐馆被迫推出替代菜单。 所谓“红潮”,是指有毒性海藻因水温上升而大量孳生,引起海水变色。 贝类因摄食这些海藻而在体内累积毒素,人若食用遭污染的贝类,将引起麻痹性贝类中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简称PSP),严重者可致命。 这类毒素即使经过煮沸或冷冻处理,均无法摧毁。 虽然每年卑诗多少都会出现红潮,但今年规模特别大,影响范围从卑诗北部海岸直到美国华盛顿州,渔业界认为是70年来所仅见。 渔业部发言人表示,虽不敢说这是历来最大的一波红潮,但这么大的规模的确为历年少见。 受这波红潮袭击,以致禁止捞捕贝类的地区,遍及卑诗北部海岸、温哥华岛西岸、乔治亚海峡两岸多数地区和海湾群岛一带。 会遭污染而禁捕的贝类包括蚝(oysters)、贻贝(mussels)、蚌(clams)和扇贝(scallops)等双壳贝。 虾、蟹则不受这类毒素影响,不在禁止捕捞之列。 上述禁令预料将持续数周,违者将被起诉。 由于本地贝类主要来源中断,懦拨~被迫更改菜单,海产店得另寻供应源,贝类美食展也须改弦更张。 原订30日在维多利亚举行的第十二届“卑诗美酒与鲜蚝节庆”,如今将改为“海鲜节庆”,以卑诗鲑鱼、爱德华王子岛贻贝和东岸鲜蚝为号召。 (林清晖编译)
今夜无眠。 看看日历,马上就是父亲节了。 思绪也就随着对爸爸的思念一路飞扬起来。 爸爸去世已有七个年头了,可他做事做人的责任感及热爱生活的态度还一直在影响着我。 特别是他那出国看世界的梦想一路引着我来到加拿大。 我家祖籍山东。 我爷爷那一辈人里,本家有兄弟在天津开工厂做生意的,都做得不错。 可能是受了他们的影响,爷爷读了书之后,没有从文、不想从政,也到天津经商。 多年以后,爷爷把自己的所有资本带回老家,在山东开了一个大百货商场。 可货还没摆满货架,日本鬼子的大炮就将他所有的财产毁于一旦。 一家人的生计摆在面前。 思前想后,爷爷觉得自己已是江河日下的年龄了,身体又不顶事,重头再来,还不如培养儿子。 于是正在求学年龄的爸爸,少年的稚气还没有褪去,就被命运推到了生活的前沿,作为家里的独子,从此把养家糊口和成就家业的使命扛在肩上。 爸爸曾对我说,没有继续读书是他终生的无奈和遗憾。 自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子管技术的逐渐成熟,无线电半导体产业由“发明时代”进入了“商用时代”。 爷爷看好无线电技术及其商业市场的巨大潜力。 听从父命,爸爸去学无线电修理技术,做学徒,边学边干,有一份薪水,可以养家糊口。 那个时候,当学徒是很苦的差使,什么杂活都得干,在师傅心情好的时候才教你一点点技术。 爸爸经常是白天累了一天,晚上回来,还要自己琢磨学来的技术,反复钻研。 由于爸爸聪明,又肯用功,四处收集资料,补充理论知识,了解和掌握最新产品,很快学得一手好技术。 店老板看爸爸厚道,诚实,善良,又钻研技术,很是高兴,在教他技术的同时,也传授生意经。 爸爸在二十来岁的时候开设了自己的“德和无线电商行”,经营无线电半导体。 为了扩大经营范围,商行同时还兼营五金电料和其它电器商品,也接受修理业务。 另外,他还经常为买无线电元件试装收音机的顾客作技术指导,为无线电爱好者解答技术难题。 爸爸的很多客商和客户是外国人,有些慢慢成了朋友。 这种生活圈子使爸爸接触了许多西方文化习俗,并影响着他的生活理念。 这点从我家那中西合璧的家居陈设和生活方式中就可以略见一斑。 随着生意的发展和视野的开阔,爸爸梦想着走出国门,到无线电技术的发明地与半导体工业的故乡去学技术,同时想更深入地了解西方文明。 但是“仁义礼智信” 、“三纲五常”的儒家礼教在爸爸的头脑里根深蒂固,“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挡住了他的脚步。 在责任和梦想之间,爸爸选择了前者。 爷爷、奶奶去世后,面对两个年龄小,还没有出嫁的姑姑,固守中华礼教的爸爸担起了长兄代父的责任,又一次放弃了出国的机会,选择留下。 日子转眼到了1956年,爸爸积极响应新中国中央政府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号召,主动申请公私合营。 公司合营后的爸爸担任私方经理。 工作中,爸爸勤勤恳恳,守职尽责。 妈妈也跟着新中国的到来开始了新的生活,出去工作。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 爸爸因为是资本家被批斗,被抄家,一家人的城市户口也被注销了,日子异常的艰难。 但他依然执着于年轻时萌生的出国梦想,只是这个梦想已经随着个人的年龄,家事,国事,事事变迁,变得遥不可及,只得把原本的出国看世界的一个大目标变成了小情小调的“旅游”。 那时我还小,爸爸经常对我说:等你自立了,我就和你妈妈去世界各地旅游。…
加拿大总理哈珀16日宣布,加政府将在今后2年内拨款2.54亿加元,用于加强海陆空交通系统安全,以防止恐怖袭击。 哈珀当天在多伦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阐述了加强加国内安全警戒的重要性。 他说,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公共交通系统均遭受恐怖袭击,加拿大也存在这种危险。 为此,加政府正在采取行动,包括审核反恐法是否完备、加强边界地区安全警戒和改善交通系统安全等。 他还强调,加拿大应尽力预防恐怖活动发生,并确保一旦发生能做到有效应对。 据报道,加政府将在未来2年内投资约4000万加元,更新和改善机场安检设备及安全工作。 此外,铁路和海运部门也将得到拨款,改善安全状况。 今年2月开始执政的哈珀政府上个月在议会提出了新年度预算并已获得通过。 新预算计划投资14亿加元用于加强国内安全。 哈珀说,这次交通系统投资计划是新预算的一部分。 加拿大警方和情报部门上个月在多伦多郊区破获了一个企图在安大略省发动恐怖袭击的团伙,逮捕了包括5名未成年人在内的17名嫌犯。 这是加拿大有关部门近年来采取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反恐行动,警方指控这些人企图袭击包括多伦多股票交易所和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在内的重要目标。 据加安全情报局官员5月底在议会听证会上透露,加国内潜藏着接受过“基地”组织培训的恐怖分子,其中大部分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
(汤姆森对外展示他所收藏的一个象牙雕刻品,2004年。 资料图片) 有“加拿大的默多克”之称的加拿大首富、媒体大亨肯尼思•汤姆森,12日早晨因心脏病突发,在位于多伦多的办公室去世,享年83岁。 加拿大首富肯尼思•汤姆森在《福布斯》2006年富豪排行榜排行第九,个人净资产196亿美元。 汤姆森备受媒体关注,不仅仅是因为他掌握的巨大的财富,还因为这位富豪的谦逊、害羞、异常低调、超级“抠门”等性格特点。 热爱艺术品收藏、一掷8000多万美元买一幅名画的他生活上却出奇地节俭。 他穿的衣服都很便宜,出差坐飞机总是乘坐经济舱,理发也全由妻子代劳,甚至鞋子后跟磨损了也照样穿出街。 而他之所以如此节省,是因为他坚持这样的理念:“乱花钱是罪恶,创造财富才神圣。 ” “害羞者”的心声 “我非常痛恨公司每年的年会。 因为为了准备年会上的发言,我必须在开会前用很长时间充分做好心理与精神准备。 ” “我更乐意别人不要关注我。 通过默默的、安静的工作方式,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商人,但这不能说,我就成为了商业的奴隶。 ” 财富杂志《福布斯》2006年富豪榜的最新排名中,尽管比2005年的资产有所减少,但肯尼思•汤姆森依然占据世界第九大富豪的位置,个人净资产196亿美元,多年来也一直是加拿大首富。 据估计,汤姆森家族资产高达205亿美元,掌控汤姆森集团70%的股份,其家族还拥有贝尔环球传媒公司40%的股份,而后者拥有加拿大最有影响的《环球邮报》和加拿大电视新闻网。 剑桥大学的双学士 肯尼思•汤姆森1923年9月1日生于多伦多。 父亲罗伊本是理发匠之子,靠销售收音机起家。 整个20世纪60年代,罗伊•汤姆森在英美国购买了数百家报刊,其中包括《星期日泰晤士报》等出名报纸。 二战期间,汤姆森曾是加拿大空军的维修人员,后来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经济与法律学士学位。 1976年,父亲罗伊去世,汤姆森接管了“汤姆森媒体帝国”。 两年后,他出任汤姆森公司董事会主席。 随后,汤姆森大手笔买下当时加拿大唯一的全国性报纸《环球邮报》。 20世纪 80年代,汤姆森把连年亏损、劳资纠纷不断的《泰晤士报》卖给默多克。 20世纪90年代,汤姆森将经营重心逐渐转向全球法律和金融资讯及电子印刷业,进而建立起了电子资讯王国。 在业界,汤姆森也被称为加拿大版的“默多克”。 1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对汤姆森的去世公开表示哀悼,称赞他是加拿大最成功的商人之一,为加拿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拥有亿万身家,汤姆森却毫不张扬,反倒是一个害羞、不愿抛头露面的人。 据《加拿大谜一般的富豪》的传记作者帕森斯提到,汤姆森十几岁时,曾在父亲收购的第一家电台担任电台天气预报的播音员。 但由于害怕,播报前汤姆森全身都是汗津津的。 帕森斯还提到,汤姆森曾亲自提及:“我非常痛恨汤姆森公司每年的年会。 因为为了准备年会的发言,我必须在开会前用很长时间充分做好心理与精神准备。 ” 汤姆森曾对作家纽曼说:“我更乐意别人不要关注我。 通过默默的、安静的工作方式,我一直努力成为一个好的商人,但这不能说,我就成为了商业的奴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