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帮助新移民更快进入专业领域就业,了解安省政府帮助新移民成功的各项最新举措和资源,特别是省府最近推出的“平等进入受监管行业法”,并协助政府体察新移民专业人士就业道路上的各种曲折和需求,本地多个华人社团准备联手举办系列活动。 首先推出的是7月23日下午在北约克中心举行的新移民专业就业论坛,将邀请安省公民及移民厅长麦克•科莱作为主讲嘉宾。 同时还推出“新移民专业之路”征文活动。 为更好地让省移民厅长了解华人社区关注的问题及中国新移民的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主办社团邀请《多咨处》作为网络支持媒体,希望对此话题感兴趣的朋友到51网的“时事新闻”论坛上提出问题或进行讨论(在同名帖子上“回复主题”即可),中英文皆可,主办社团将搜集大家的评论,并负责转交给移民厅长解答。 截止时间是在本周日(23日)凌晨1点。 目前,安大略省每年吸纳14万新移民,大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国际性的工作经历。 但由于受到专业认证、加拿大经验或语言文化等障碍的限制,不能与其他族裔的人士在同一起点上公平竞争,有的不得不放弃原有的专业工作,有的或就职于专业技术级别较低的职位,中国移民中间也有 “累脖工”的戏称。 这一现象极大地阻碍了许多新移民的事业发展,造成加拿大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对华人社区的发展也是一个重大的损失。 近年来,安省麦坚迪政府采取系列举措,力图开展各种项目计划向新移民伸出援手,并从体制上打破壁垒,帮助新移民施展自己的才华,在专业事业上成功。 新设立的项目包括为专业移民首创省级实习计划;为专业医科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培训和评定机会;省政府还积极促成了第一个加拿大――安大略移民协议,使得联邦政府向安省新移民提供的语言和安置计划费用翻两番;并专门设立新移民信息网站Ontarioimmigration.ca,提供各行各业的职业信息。 今年6月,省政府率先在议会中引入“平等进入受监管行业法2006”,即124法案,要求安大略的34个受监管的行业保证其认证过程公平、清晰、公开,并以更快的速度进行学历认证评估。 新提出的法案也要求设立“公平注册事务专员”,专门评定受监管行业注册事务,并督查有关监管单位是否遵守该法案;并为海外受教育人员设立新的服务中心,帮助在安大略以外受训的人士获得在本行业工作所需的信息和推荐。 为使124法案在安省议会中得以顺利通过,使新移民得以早日平等地进入相关专业领域,该法案急切需要公众支持。 定于23日举办的“新移民专业就业论坛”,将邀请安大略省公民及移民厅长麦克•科莱(Mike Colle)与华人社区见面,并由厅长介绍安省政府为新移民专业人士提供的各项帮助计划及政府资源,着重讲解新的移民法案, 并回答华人移民提出的相关问题。 主办单位表示,这一活动不仅为华人新移民提供一个全面了解政府资源的极佳机会,也是向政府决策部门表达新移民心声的良机,更是凝聚华人对124法案的支持、积极促成该法案顺利通过的一次聚会。 为了新移民自身的专业发展,为了争取华人公平竞争的权利,为了华人社区的整体权益,希望公众积极参与和支持。 由安省移民厅长主讲的专业人士就业论坛将于7月23日(星期日)下午2时在北约克中心会议大厅(North York Civic Centre, 5100 Yonge St)举行,免费入场。 华人社团还将举办“新移民专业之路”有奖征文活动,征集新移民在加拿大的专业道路上的各种故事和酸甜苦辣,以利于相互交流,并让政府相关部门和主流社会更好地了解华人移民的所经历的坎坷。 日后将公布进一步详情。 “关注新移民专业就业”活动由华联会、专业人士协会、安省华人参政会、北京协会、齐鲁同乡会、普通话华人联合会、加华IT协会、专业妇女协会、企业家协会、多大联谊会、中国留学生协会、华咨处、创业协进会、多华会等社团共同合办。 查询电话416-298 7885 ex 106 或 416-302 1018。
一项新研究将可解答报纸发行人、编辑甚至读者长久已来的困惑:究竟新闻多久会变旧闻?根据刊登在美国物理学会期刊6月号物理评论的一篇研究《网络信息动态》指出,在网络时代,新闻经过36个小时之后,就会变成旧闻。 更精确地说,36小时是所有读者群中,一半的人读过一篇文章所需要的时间。 根据主持这项研究的圣母大学物理学家巴拉巴席指出,即使在新闻取得快速的年代,这项研究应该可以给记者希望:因为过去的想法是,网络会让新闻时限短上许多,比较可能的时限大约是2到4个小时。 巴拉巴席自己也对这个结果表示惊讶,因为他没想到还有36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 网络新闻编辑也说,这项研究符合他们自己的实际经验。 新闻入口网站MSNBC.com的总编辑塞日摩说:“没错,重要新闻总是很快就会传播,但有时候网页中次要或最不重要的新闻不会落后那麽多,有些专题报道甚至一个多星期後还有很多人阅读。 即使这些报道已经无法上头版或前面网页,在整个网站中还是有很高的点阅率。 ” Yahoo新闻总编辑巴迪也说,他的网站必须平衡许多竞争的利益,经常造访者很容易就因为一些旧新闻而厌烦,比较不常来的人则不会知道过去几小时或甚至几天内发生了什么事,以及编辑自己做了什么新闻判断。 巴迪说,理想的方案是跟踪你上次上网看新闻的时间是什麽时候,然後提供你和其他人不一样的新闻。 但他也说,他们网站的流量很大,因此很难根据巴拉巴席的研究进行详尽的分析;然而,他补充说,他们的确拥有首页头条新闻的实时统计,“然后就会发现,点阅率在几个小时后随之降低”。 巴拉巴席说,他的研究中主要的洞见是,网络用户不会整天都阅读新闻,相反地,他们是突然上网来阅读新闻。 因此当一条新闻对某些用户而言已经陈旧之际,对其他可能有一阵子没上网的人来说,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而阅读。 至於这种突然方式也都会出现在其他领域,不论是使用电话,或是像着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与达尔文,都有这种习惯。 这篇研究的结论是根据跟踪客户在着名的匈牙利新闻娱乐网站origo.hu.一个月的流量所得出。 巴拉巴席说,他们发现上网者上网的方式并不一致,但多半是在短时间内做了很多的点选,而在很长的时间内毫无动静。 这种方式也是为什麽某些特定的新闻不会在短时间内(几小时候)阅读率大幅降低的原因。 这项研究也对新闻网站的编辑做出具体建议,那就是即使某些文章失去了新闻价值,促销政策仍会决定他们的点阅率,因为单凭搜索功能,无法让不知道自己错失什么新闻的读者查找文章。
英国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长时间工作对女性造成的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男性,因为她们变得更爱抽烟、喝咖啡、吃不健康的食物。 来自英国里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193名男性和229名女性的日常工作、生活以及饮食习惯做了跟踪研究。 研究发现,长时间的工作压力让女性更渴望那些不健康的食物。 研究人员达里尔•科诺表示:“比起她们的男同事,长时间工作的女性会吃更多高脂肪、高糖分的食物,做更少的运动,喝更多的咖啡。 如果她们抽烟的话,也会抽得更凶。 ”而对于男性员工来说,加班对他们在运动、饮食和抽烟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不明显。 男女在长时间工作下形成的饮食差异只是里兹大学研究的一部分,这个研究还试图发现人们的压力来源,而人们又是如何应对的。 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们面临工作陈述、和老板会面、和友人发生争执、丢了钥匙等各种工作和生活压力时,他们就会在一日正常三餐之外吃更多的食物,但是却很少吃水果或蔬菜。 压力破坏了人们正常的饮食习惯。 ”达里尔表示。 这些在压力之下把注意力转向食物的人也被称为情绪化饮食者。 达里尔指出:这些人的生活习惯很容易受到压力的影响……当他们觉得焦虑或者情绪低落的时候,他们就会利用食物来转移注意力,逃避消极情绪。 有专家指出,造成男女在压力面前表现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男性不需要像女性那样承担多种工作,比如他们下班回家之后不需要像女性那样操持家务。
十几位来自加拿大的中学历史教师,今天走进位于南京江东门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实地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真相,倾听幸存者的讲述,以便回国后向学生讲授二战期间这段发生在东方世界的惨痛历史事件。 加拿大安大略省已将二战日军侵华历史包括南京大屠杀事件编进历史教科书,成为高中学生的必修课。 据悉,这是西方国家中第一本较为详细介绍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教科书。 由加拿大战争史实维护会共同主席王裕佳先生率领的加拿大教育界代表团,此番前来中国访问,就是希望能够实地了解日军侵华史实。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向加拿大教师们介绍了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的经过以及战后东京国际法庭和中国战区南京法庭审判日本战犯等情况,并列举了当年中外亲历人士留下的日记、照片、胶片、证言、报道等史料,以大量的证据让这些高鼻子、蓝眼珠的西方教师了解南京大屠杀真实的历史。 交流中,加拿大教师们不断提出问题,看得出来,他们对于日军在南京制造的惨无人道的暴行感到十分震惊。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倪翠萍、姜福根今天专门赶到纪念馆,向加拿大客人讲述了当年他们各自家庭遭遇的不幸,控诉了侵华日军的残暴以及给他们带来的无法弥补的巨大伤害。 两个幸存者的诉说,令加拿大教师们动容,对侵华日军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他们表示,回国后,将把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讲给学生们听。 随后,代表团一行参观了纪念馆。 明天,他们还将与南京高校的部分研究南京大屠杀史的专家学者交流,并参观南京城内几处侵华日军集中屠杀平民的场所。 在纪念馆,加拿大教师向该馆捐赠了安大略省编有南京大屠杀事件内容的历史教科书,纪念馆也回赠了由朱成山馆长主编的《南京大屠杀与国际大救援图集》。 加拿大战争史实维护会共同主席王裕佳先生当场表示,史维会从今年起每年向该纪念馆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各捐赠一万元人民币,五年共捐赠十万元。 (记者王国安)
暑假已过去了两周多,加拿大华裔孩子们的假期过得怎么样呢?记者经过调查发现,暑假中的大多数孩子选择了各种各样的暑期活动,孩子的暑假生活,基本可分为发奋型、自乐型、特长型、玩耍型等。 玩,仍然是孩子们在暑假里最期望的,而且他们更愿意和本族裔同伴在一起。 对许多孩子来说,这个最基本的愿望很难实现。 记者日前在列治文、素里和本纳比等几个华人比较集中的社区,对20名6年级以上孩子的暑假生活进行了当面或电话的随机交谈和调查。 对于“在温哥华的暑假生活是否开心”这个的问题,直接回答“不开心”的有4人,其中3人是小学生,1人是初中生,3人全是在温哥华不足一年的新移民。 另有10人表示“还行”或者“马马虎虎”,剩余的6人回答“很开心”。 为什么不开心?原因主要集中为:“没有同学在一起玩”、“一个人呆着很寂寞”、“语言交流困难”、“家长要求太高”等。 还有一些孩子竟然告诉记者,父母亲忙着在外面打工,一个人憋在家里实在太闷了,所以不愿意过暑假。 面对记者“你理想的假期生活究竟是怎样”的问题,这些孩子的期望与他们实际经历的暑期生活有很多的不同。 孩子们期望的暑假生活,用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多接触些社会”、“与同学一起玩”、“父母的要求少一些”、“回中国看看”。 其中“多接触社会”有12个孩子提到了,可见华裔孩子渴望尽快能够融入当地生活的迫切性。 从记者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在一部分移民子女中,这个暑期和以往的假期一样,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也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新奇。 在愿望和现实之间,家长有几多感慨,孩子们有很多无奈。 发奋型:成才不怕苦读难 13岁的阿花住在列治文公众市场附近,目前在一所小学上七年级。 记者见到她时,她刚上完1个半小时的“数学强化”课,额头上布满汗珠,T恤已被汗水浸湿。 可是,她顾不上擦汗,看了看腕子上的表说:“还可以歇3个小时。 暑假妈妈给我报了几个研习班,什么物理啦、中文写作啦、法语啦,除了星期五,几乎每天从早到晚都有,妈妈说自己来加拿大不久,要好好趁着暑假恶补一下,这里没有中国抓得紧,只能自己给自己找压力。 ”在和记者交谈中,阿花的头总是耷拉着,一双大眼睛瞇成了一条缝,显出很困倦。 后来记者从她口中得知,这孩子每天早上7点多种起床,就开始按照母亲订下的“淑女成才计划”进行操练,每天的内容从唐诗宋词背诵到仪容走步常识了解,每天的内容比学校里排的还满。 正说着,阿花的母亲从另一侧过来了,她告诉记者,先生在国内赚钱养家,她就整天陪着她“操练”。 因为还没有拿到驾照,光在公共汽车和走路上的花的时间,每天都在3个小时。 不过她认为,所有这些都是值得的。 记者注意到,阿花始终面无表情,她呆呆地看着母亲说话,撇着嘴。 过了会儿,她表态说,妈妈付出这么多,自己一定要好好发奋才对,相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加拿大华人情绪健康互助会负责人陈雅利认为,在经历了长期的申请排队轮候后踏上加国土地的中国移民们,大多已年过30,曾经拥有的种种梦想或设想在加国冰冷的就业市场面前化为乌有。 原先光芒四射的满腹才学和全身技能被语言的弱势大打折扣,人们将以往的宏图大志暂且收取,不得已屈就种种不如人意的职业和工种,在养家糊口,自娱自乐的同时,中年的移民朋友们把饱含期望的目光,不由而同地投向自己年幼的儿女,未酬的壮志看来只能在第二代去实现了。 多年潜移默化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心理影响,诸如所谓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等,在异国他乡的现实世界中令中年的移民朋友体会犹深。 而许多原来对西方教育寄予过高期望但又未真正了解其教育理念的家长们,对现实的加国中小学公立教育的过于简单宽松也颇感失望,他们认为,在这种教育体制下长大的孩子,上进心不够强,基础知识薄弱,难以应付大学及成人后激烈竞争的社会。 为弥补种种遗憾和不足,家长们费尽心思,想出种种招术去达成孩子在学业及爱好上的全面、多能、专深与卓异。 久而久之,在加国这块土地上,慢慢滋长了与以往英法传统迥然不同的华裔教育文化现象,构成了加国教育市场上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自乐型:小鬼当家 14岁的陈焕目前住在加拿大温东的一个地库里,父母原来都是大学的教师,现在一个在加拿大的大统华肉食柜,一个在加拿大的一家诊所打杂工,平时都是陈焕一个人在家。 每天父母都叮嘱他不能外出,最多只能在门口晃悠一下,他一般都是靠上网打发日子,现在他对于上网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 小陈每天上网达十多个小时,游荡在“飞飞”网络游戏中,偶然间遇上了位自称仅10岁的美女,便组成了团队,共同对付游戏中的怪兽,连连晋级十分过瘾。 令记者惊讶的是,他在玩游戏时竟称呼美女搭档为“爱人”。 曾在中国研究青少年教育方面的专家劳先生提醒家长,一般来说,如果孩子每天上网超过4小时,容易对网络产生依赖,脱网后会出现情绪烦躁、精神疲惫等症状,将影响孩子的身体健康,严重的会使孩子产生厌学的情绪。 另外,一些缺少自律和节制的孩子进入黄色网站,也会对孩子的心理造成危害。 家长不能因为自己工作把孩子放在家中,这对青少年的成长不利。 玩耍型:游学的快乐…
对新移民来讲,大多数人可能都有过打工生涯,我不知道其它的LABOUR工是怎么样的,我只感觉到我打的第一份工――帮厨,实在十分辛苦,因为帮厨并不只是做厨师的下手,它其实是厨房里的杂工。 除了切菜,其它如洗碗、扫地、洗冷库和擦油烟罩等等的活你都得做。 而且工作时间十分长,一般平均每天要工作10个小时,一周只有一天休息,没有任何福利。 我的帮厨生活,就是这样开始的…… 找工 我是去年2 月移民来的,在4月底的某一天,我无意中在房东买的一份中文报上看到一则某中餐馆招聘帮厨的广告,打电话过去,对方说老板不在,让我等等再打来,因为是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又感觉有些希望,我特别的兴奋,死缠着对方一个劲地问帮厨要做些什么,工资多少,一天要干几个小时,但对方似乎不太愿意回答,支支吾吾的,就挂了电话。 不久我又打电话过去,刚巧是老板接的电话,听我说是应聘的,就说让我第二天去他那里,见面再说。 第二天下午,我到了现在打工的地方,老板看上去像个厨师,围着饭裙从厨房里走出来,他让我坐着说话,老板讲普通话带着很重的广东话口音,有时还要夹着一些英语,让我听起来很费劲,他问我从那里来,来多久,以前有没有做过等等,我说我在国内是做厨师的,厨房的活我都能干,其实我在国内根本就没有做过一天厨师,只是在烹饪学校里用自己下班之后的时间学了八个月,拿到了厨师二级证书而已。 但他听我这样说,显然很高兴,笑着说,我在他们这里主要是做炒饭和煲汤之类的活,一个星期做6天,每天从下午2点做到收工(平时要到晚上12点,周末到1点),星期二休息,按8.5元/小时付薪水,每周结一次,休息天工作没有加班工资,我说没有问题,他说,晚上收工晚,他可以用车送我回去,我当时听了特别感动,心想这老板真nice,可以送员工到家里,不过当时我已经考过了 G2,只是还没有买车,所以我跟他说,没有关系,我已有这里的驾照,并打算这二天就去买车,到时就不用这么麻烦了。 他说那好,让我第二天正式上班。 临走老板让我带份menu回去看,我明白他的意思,让我先熟悉他们的菜肴。 第二天下午我比原先约好的时间早到了半个小时,老板很热情地把我带到厨房,介绍我认识里面的人,在这里做工的有三个人,二个年长的,一个年青的,二个年长者一个做炒饭,叫Tom,另一个做油炉,叫Jun,两人看起来都比较和蔼,他们都是从香港过来的。 而年轻的那个和我一样带着眼镜,他是从国内过来的留学生打工仔,叫Mark,是做帮厨的,我就由他带,先入山门为师,他便是我的启蒙师傅了。 磨练 Mark和我基本上可以用国语交流,他让我先熟悉各种菜放的地方,然后和他一起切菜,从他这里我了解关于这家店的一些情况,这是家经营中式食物的快餐店,没有堂吃,只有pick up和送餐,已经开了有近三十年了。 由于是快餐,因此我们每天在开市前,都要准备好各种配料和半成品。 通常是不停地切菜,尤其是vegetable,似乎切不完,将各种各样的蔬菜按要求切成各种形状,有些要切成丁,有些则要切成片、丝和块状,通常是一切就好几箱(每箱都有20磅),而到了周末则要切五、六箱,切的葱每天都有几十扎,还有要切各种肉品,如叉烧、牛肉等,在每天工作的10个小时里,只有在吃饭的时候可以稍坐一会,其它时间则都得站着干活。 这里做活有自己的规矩,稍有不同便会有人说你,有时老板也会说,主要是嫌你做得太慢,其实手脚是可以随着熟练度的提高而变快的,只是要一些时间而已,但这里的人似乎没有这个耐心,他们说话的口气总是让人感觉到你好像是存心不把事做好,因此每次被他们说了后感觉就特别差,心情也会非常差。 真正做不好的事情是在记忆和听力方面,因为这里主要是讲英语和广东话,我大都听不懂,Mark每次跟我都说得很快,如果我多问他,他就会觉得太麻烦,因为大家都很忙,而且可能他在怀疑我的能力,所以,为了不让人轻视自己,每次问我记住吗,我都说OK,但其实我并没有完全记住,因此,他们让我放或拿东西,我不是找不到,就是拿错,这样,招来了不少骂声和白眼。 在第二个星期时,Mark对我说因为炒饭师傅要回老家2个月,老板要他下个星期做炒饭,原来我和他两个人干的活就由我一个人做了,我心想我才刚来又什么都听不懂,要让我一个人做肯定不行,但他说这是老板的意思。 我本来想跟老板解释一下,但每次看到老板走来走去对你并不在意的样子,我只能把话留在心里了。 为了能尽快熟悉和适应这里的工作,我把压力化做动力,每天趁不是很忙碌的时候拿着menu请教Mark,我把一些最常用的菜名用普通话标注出来,然后对照英语广东语进行记忆,我还带着有录音功能的MP3到店里,录下他们报的菜单,回家以后听着录音学习,这样还真见效,很快一般的order我就能做好了,尤其在第三个周末我一个人居然能应付了,虽然还不是很熟练且差错也不少,但已得到老板和其它人的表扬。 这样我已不用再担心被“炒鱿鱼”了。 (Jian kang)
毫不夸张地说,睡眠是健康的巨大源泉。 男性如何才能睡得好呢?专家为他们支招。 按时入睡按时起床 要养成按时入睡和起床的良好习惯,遵循睡眠与觉醒相交替的客观规律。 这样,就能稳定睡眠,避免引起大脑皮层细胞的过度疲劳。 大家知道,严格的作息制度不仅是创造性劳动的保证,而且对于睡眠和觉醒这类生理过程来说意义也是很大的。 严格遵守作息时间能使我们的睡眠和觉醒过程甚至有可能像条件反射那样来得更自然,进行得更为深刻。 睡前避免剧烈运动 睡前不要进行紧张的脑力劳动,避免剧烈的运动或体力劳动。 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在户外散步,尽量减少主观上的刺激。 性格易于兴奋的男人,睡前不宜进行激动人心的谈话,不宜看动人心弦的书刊,不宜观看使人久久不能忘怀的电影或戏剧。 晚饭不要过晚、过饱。 应该吃些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注意多食蔬菜和一定比例的杂粮,保持大便通畅。 调料不宜用得过重。 晚上不宜吸烟、不宜饮用浓茶或咖啡等刺激性饮料,也不要喝过多的饮料或流汁。 烟、茶和咖啡等会刺激大脑,使大脑不易进入抑制状态,而饮服过多流汁会导致小便次数增加,不利于再次入睡。 众所周知,睡前刷牙、洗脸是必要的。 但还要养成用温水洗脚的习惯,这能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有利于很快入眠。 每天用温水洗浴 睡前要脱去外衣,内衣要适时换洗,有条件的话,可以穿用宽松的睡衣,被褥要保持干净,经常晾晒,以保持干燥和杀灭细菌。 注意细节获得好睡眠 此外,男子要想晚间获得良好的睡眠,还需注意以下细节:营造好的睡眠环境,是改善睡眠质量的第一步。 睡前最好先让房间通风,卧房内的温度控制在18摄氏度到20摄氏度间,为免睡时喉咙或鼻子过于干燥,冬天可以在暖气上方放盆水。 房间的主色调看似无关紧要,其实对睡眠影响不小。 如果房内充斥红色、橘红或鲜黄色等令人兴奋的颜色,会使人不易入睡,而紫色、黄褐色或海军蓝等深暗的色调,可能造成心情沉重,最好选择淡蓝、淡绿或略带其他色彩的白色,作为卧房的主色。 房内维持适度的阴暗与安静,有助于达到深沉休息的目的。 选用双层窗帘或隔音窗帘,不仅可以防止光线太早“溜”进来,还有隔音效果。 另外,侧睡、控制房内湿度及稍为垫高枕头,都可促进呼吸顺畅,防止吵人的打呼声产生。 选择枕头不可马虎 枕头高度不对,可能造成颈部僵硬,不用枕头,睡起来又不舒服。 最好选择支持颈椎、并能使头部重量平均分散的枕头。 至于枕头的硬度,应视个人喜好及睡姿而定。 专家指出,习惯侧睡的人,适合用质地较硬的枕头。 仰睡者适用中等硬度的睡枕,如果你喜欢趴着睡,软枕是较佳的选择。 专家提醒:花的香味可能扰乱睡眠,绿色植物夜里又会消耗氧气,两者都不适合放在卧房。
打开Toronto地图,你会看到一条南北朝向的绿色绸带。 这就是有名的 East Don River Valley 绿化保护区。 24 Ballyconnor Court 就位于此保护区中的C15区。 该房占地面积超过一万尺,独家设计,高档品味装修,庭园开阔,花团锦绣,背靠峡谷,小桥流水,闹中居静,曲径通幽。 周围有 Ay Jackson 等一流名校,有公共网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社区活动中心,及应有尽有的生活设施。 周边居民为高级阶层人士,都市大亨,教育程度高。 是我们中国人梦中的理想居所。 该房5年新,二层楼,双车房,石灰砖外墙,图案设计石砖车道,4+3卧房,5浴室卫生间,2个厨房。 室内装璜采用大量纯木及线条雕刻装饰,精工细琢,美轮美奂,将高雅,时尚及舒适溶为一体。 9英尺高大厅,纯质橡木旋转楼梯,典雅的会客厅,餐厅,温馨的家庭室及厨房,处处设计周密,布局流畅,赏心悦目。 厨房用材讲究,设备齐全。 仿古纯木厨柜,中央工作台,大理石台面,进口意大利名家设计玻璃餐桌,直落式门窗,将开阔的后花园及多伦多峡谷绿化保护带的美丽风景尽收眼底。 初秋时节,看满山红遍,层林尽染。 除了主层的西式厨房外,主人在 Basement 建了一个让太太们称心如意的中式大厨房。 中西佳肴,尽君品尝。 二楼华美的天窗在夜晚将整层柚木地板撒满星光。 鸟瞰峡谷的主人卧房令人静宜,祥和,心情宽畅。 大理石地面的主人房室内卫生间设有旋转按摩浴缸,独立淋浴间等五件配套设施。 俯视庭园,华美异常。 全完成平面走出地下室,与后花园成为一体,是家庭娱乐休闲之地。 石砖修成地面的后庭园,与茵茵草地,团团花簇相辉映。 夏日亲朋在此相聚,漫步观花,谈天说地,成人烧烤,儿童嬉戏。 春,夏,秋季还可在绿茵场上练习高尔夫球,足球,羽毛球。 实为高尚享受。 这栋房子的主人是来自中国地产金融界的成功人士,酷爱油画,喜种各类名花异草。 此房让人处处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相交融的人文气息。 叫价:$1,260,000.00…
到2020年,多伦多的公共保健系统将不复存在,中产阶级家长们不会再送孩子上公立学校。 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将不可忍受。 多伦多作为世界上最好的居住城市的美名将成为历史。 这就是加拿大最大城市的未来。 由于政府坚持让多伦多每年接受差不多10万名的新移民,多伦多已经承受不起。 以这种数字的人口增长,任何一个城市都不可能保持经济和城市基本构架。 按这个速度,到2020年多伦多将有大约至少7百万人口。 每年Mercer Human Resource Consulting统计世界上最可居住的城市排名,温哥华总是居于前列,其它一些加国城市则居于前30名。 居于榜首的一些城市通常不是大城市。 像圣保罗,东京那种城市人口超过一千万的是不可能被评上的。 加拿大大城市的特点就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带来的新能量和多元文化。 但是危害也不小。 比如,401公路现在已经是北美最繁忙的公路,公立学校没钱扩建以接受新移民学生。 多伦多每年接受的新移民是全国移民的一半,温哥华是18%,满地可为12%。 一些到其它城市定居的移民不久也会搬到这三大城市。 加拿大的移民率为5.85%, 而澳大利亚是3.85%。 加拿大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移民。 加拿大现有的人口平均年龄低于其它发达国家,工作年龄的人口高于退休人口。 如果加拿大减少移民,还可以继续一方面享受移民的好处,一方面使大城市不至于无法管理。 这样对移民也有好处,让他们有更多的工作机会。 现在新移民的贫困状况比以前更糟糕,照这样发展下去,到2020年多伦多和温哥华的很多地方会变成穷人的贫民窟。 除了增加贫困外,移民数量还影响着公共健康系统和教育系统,延长看病的等待时间。 而且,加拿大在允许移民担保父母,祖父母方面一直很宽松,这也加重了医疗系统的负担。 (Toronto Star, Daniel Stoffman;编译:唯一)
受访人:吴先生(42岁,南昌人),吴太太(40岁,上海人),2000年登陆多伦多 当新婚的甜蜜已经成为往事,而今天的琐碎占据了大部分时间,俩个人坐在一起的时候,除了孩子和钱,似乎也只是看看彼此那已经不再年轻的脸,却没有任何的感触。 悲哀吗?也许吧,只是时间久了,什么都不在意了。 这也是我第一次听到夫妻两个人的心声,也许面对面地谈很是尴尬,那就分开来聆听一下对方的内心,或许能够找回那失去已久的感动…… 妻子的美好回忆VS无奈 14年前,1992年的夏天,我26岁,嫁给了他——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英俊男人。 结婚那天,我幸福地流下了眼泪,而那时的他,也是激动得热泪盈眶,然后还动作傻傻地为我抹干泪水。 我知道,我们的结合不容易。 在我父母的强烈反对下,你没有退缩,我也没有。 我们把爱情看得如此神圣,家庭条件,地域条件等等的一切都被我们抛在了脑后。 我 还记得你第一次去见我父母的时候,我爸对你冷着脸,而我妈连看都懒得看你一眼,独自把我叫到卧室里谈话,你就站在客厅里,没有座位没有水,等了两个小时, 最后被我爸请走。 两个小时里,我妈一再和我谈到“条件”,而你,除了是在上海读的书,没有任何优势。 那是个以出国为人生理想目标的年代,我妈一直希望我能找个各方面条件都非常好的,或是干脆嫁个大鼻子或是日本人。 举着各种例子告诉我,某某家的孩子从长相到学历都比我差,也能嫁给谁谁,为什么我想嫁给个“乡下人”,脑子是彻头彻尾地拎不清了。 你走后,我大哭,我想你可能是听到我妈的话了,我以为你会放弃我了。 但是没有,你很努力地奋斗着,努力地想在上海立足,然后用你的真诚感动着我们家里的每一个人,直到他们愿意认可你。 那个美丽炎热的夏天,我们结婚了。 两年后,我们有了孩子,女儿很可爱很漂亮,你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我也觉得我们的生活很美满。 你同样是每天用心地工作,升职是你最开心的时候,因为这 意味着你的工资又上了一层楼。 和我还有女儿在一起的时候,是你一天最轻松和快乐的,再累,你都会把女儿抱在肩上围着家里跑两圈。 去我父母家是你最不自在的 时候,我妈每回都会说某某家又有人出国了,我想你是有压力的。 日子一天天地过,我们像是勤劳的蜜蜂,为了生活,为了挣钱,为了存钱。 相比我们结婚头两年,每个周末都去看电影的次数,现在基本为零。 你的职位和在公司的 地位越来越高,我们全家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少。 孩子放在外婆家看着,你忙你的,我忙我的。 女儿在长大,为了她的教育,为了换一个我们都觉得优秀的环境, 也为了堵住我家里人的嘴,我们终于决定移民加拿大。 千禧年的冬天,我们一家来到了这个陌生的城市——多伦多。 我们住在了Downtown一栋已经很老的House里,主人一家去了美国发展,老房子里住满了房客,多数都是中国人,突然让我想起了《七十二家房客》的情节。 为了不坐吃山空,你去了一家餐馆里做帮厨,那是我们一个从福建来的Roommate介绍 的,至今他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因为是新手,不熟练而且工资底,你受到了讲广东话人的欺负,从此你又是很努力地奋斗。 终于努力没白费,你找到了份薪水不错的工作,可也就在那个时候,你的热情消失了。 你不喜欢那份工作,你一直都叫它“高薪Labour”。 你说你每天很累,而且每天都是一样的工作,重复再重复之后还是重复同样的事情,这种日子磨灭了你所有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