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家庭理财的误区:不可不理

1.留着大笔的钱在低利息的帐户里以防万一。 一个家庭应该保留大约3到6个月的支出做为家庭紧急资金,这是正确的。 但这笔钱也应该将它放置于Money market fund,即赚取一定的利息收入,又可以随时提取以备不时之需。 误区:将大笔远超过6个月支出的钱放置于流动的帐号(支票帐号),表面上看,您是预防了这所谓的”万一”。 但实际上,您放弃了获得正常回报的机会(6%~8%年回报率)例子,如果有$50,000的家庭紧急资金(或用于购房资产),应适当投资一部分于Money market fund,而另一些部分于正常的 Mutual funds。 将大笔钱存于支票户口是有机会成本的,这就是所放弃的利率收入。 $50,000的6%利息,将是$3000一年被放弃。 2.将保险误认为是投资工具。 一个家庭(有dependents)确实需要保险(人寿,伤残,重病等)。 那样,在意外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家庭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他们现有的生活水平,如同样有钱还房屋贷款,孩子同样有钱上大学,她/他同样有生活来源,父母同样得到应有的保障。 这个意义上说,保险绝对是一个消费品,像有车保险一样,交多少保费,保多久。 如果有一天,孩子独立了,自己也没有赚钱能力了(如退休),保险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误区:过分注重于”有钱拿回来”保险。 如果有钱拿回来,这就意义着您在交远大于您应交的保费,多余的部分被用于投资以产生回报导致”有钱拿回来”。 例子,一个可能出现的情况,一个付$100/月的保费(终生保险)人,但同时没有钱购买RRSP,这是一个简单的提高方式:将100/月作为RRSP供款,您就会有最低21%的退税(只要年收入超过$8500),即$21块钱,这$ 21块钱足够您购买一个两倍于终生保险保额的限期人寿保险。 这意味着100/月从来都在您的RRSP帐户里,根本不需要之后”有钱拿回来”,同时,政府退税资助您一个人寿保险!!!您这100/月在RRSP帐户里为您赚取利息(承担一般水平的风险就会有8%左右的年回报),同时,所赚取的利息在将帐户一直延税。 对一般收入水平的家庭,这种延税功能将比保险所谓的避税功能有效得多。 3.完全同意GIC是没有风险的。 很多人认为GIC是没风险的,但我们要说,它的风险其实很大,这种风险在于保本不保值,为了所谓的Guarantee,放弃了获得合理回报的机会。 长久来说,它(3% Return)的价值是正常所应有价值(8% return)的1/3,而且,切记,如果通货膨胀率为3%(加拿大40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大约为4%,现在大约为2.5%)的话,40年后的$3262只能买到现在$1000能买到的东西,。 让情况更糟的是,我们还要按自己的边际税率交税,这可能是另外的30%从我们的口袋里取走。 这将意味着投资在GIC的钱名义上赚取了3%的利息,实际上都赶不上货币贬值的速度。 4.房子贷款需要尽快付完。 其实,我很同意这个观点,如果房子不用来出租,mortgage利息是不可以减税的,早日付掉mortgage就是省了利息。 误区:如果因为付mortgage原因,您没有多余的钱投资RRSP或RESP的话,那将意味着您放弃了21%~46.41%的退税(RRSP)或是20%~25%的政府教育资助(RESP)和额外的5%~8%左右的投资回报的机会,来节省5%左右的mortgage利息。 例子:房屋贷款$200,000,价值400,000,5-20年供完,但却没有钱投资RSP或RESP,只要轻松改变一样房屋贷款,就很容易解决这个小问题,却省下大笔钱。 却省下大笔的税,同时有钱投资RRSP以储蓄退休资金。 5.退休后有福利金,无须为老年资金来源担心。 加拿大政府确定为老人提供了极大的资金资助,其中有CPP,OAS& GIS等,误区:但有一点要记在心里,政府设计这些收入以维持老人的近于最低的生活水平。 问问自己,您是否愿意生活在那种的生活水平上。…

约克之窗疑难杂症(二)

约克之窗 疑难杂症(二) 加拿大是提倡多元文化的国家,而多伦多也许是族裔最多样化的城市。 不少客户买房之初最关心的是我该选择哪个区,其实稍稍留意就能发现有些地区带有鲜明的族裔特色。 这些年一些同胞陆续买了房子,关于“好区”,“坏区”的评价也就不胫而走。 例如这个区出了个大麻屋,那条街出了枪杀案。 这些消息透过媒体,或是口耳相传,经常闹得是沸沸扬扬,满城风雨。 案例二:捕风捉影时间:2006年五月地点:Finch/Birchmount叫价:$293,000 接到客户来电,就感受到了一种挑战。 客户想要出售房子的街道我们比较熟悉,因为不久前刚卖过相邻一条小街上的另一处房子。 真正来到房前,发现这是一处“角位房”,正好卡在丁字路口的右内角上,半独立两层结构,单车库四卧房,房子一侧有长长的栅栏和大块的草地。 住过“角位房”的都知道,每到夏天剪草,浇水,工作量可谓不小。 不过这还不算什么,传言这里的治安不是很好,有些政府的福利房。 又有说这个街口刚刚出了枪案。 虽然都是些捕风捉影的消息,不过看来并非是空穴来风。 客户在比较了一些人选后,和我们签订了售房协议。 考虑到环境的不利因素,我们达成了共识,商议在价格上作一些让步,这样会相应增加该房上市后的吸引力,接下来认真做了室内布置。 这样做道理很简单,这叫堤外损失堤内补。 您想啊,人家买你的房,总得有一图吧。 是地点好,还是房子漂亮,你总得让人看上一样吧。 要不然,买主花上那么一大笔钱,没一样满意的,他能干吗? 好在客户当初买的相对便宜,对周围的环境也有认识,准备充分后,房子就上市了。 没想到上市当日整日大雨,更没想到这么大的雨也没挡住买家递Offer,经过艰苦谈判,最终房子以 $285,000的价格在上市第一天售出。 房产交易,只有当买卖双方达成一致时,才有成交。 有时候,换位思考很重要,单方的一厢情愿往往事与愿违。 虽然有些东西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真实存在的,比如。 。 。

永久居民五年内不住满两年将失去身份

联邦难民局在网上重申,海外的签证官员如发现永久居民未有符合在5年内住满2年的要求,有关的永久居民会失去移民身分。 据《星岛日报》报道,有律师提醒那些没有枫叶卡的人士,向加拿大申请一次性的旅游文件,较申请枫叶卡难,甚至有机会失去身分。 申请者在加国未住满年期申请枫叶卡,极其量是不及格,被要求再住够日子;但如果人在海外、又不合居住年限要求而冒险申请枫叶卡,不单没法获枫叶卡,更会连移民身分也一并失去。 律师表示,5年住满2年的条件,也计算陪伴已入籍配偶到海外生活,及当事人到海外公干的日子。 如果当事人在加拿大境外,只要审核前的一年内在加国境内,移民部必须发出旅行证件,让当事人到加拿大。 在其他情况下,当事人要向难民局申请,难民局会决定是否发出指令,让申请者亲自在加拿大的上诉中作供,如果难民局未有批准,当事人就要透过电话作证。

40个妻子60个孩子卑诗教主美国被捕

卑诗省主张一夫多妻制的教派教主杰夫斯(Warren Steed Jeffs)已为世人所熟知,据悉日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Las Vegas)附近被捕。 卑诗多妻制教派是摩门教的分支,教主杰夫斯已经上了美国中央情报局的通缉要犯名单。 日前他被捕后,将面临性犯罪指控,因为他唆使未成年女孩与成年男人成婚。 现年50岁的杰夫斯与另外两个人正在路上时,被高速公路上的巡警捉获,此处临近拉斯维加斯。 杰夫斯在美国犹他州和伊利诺斯州就犯有前科。 他的父亲鲁洛(Rulon Jeffs)过去是这个所谓原始教义派的教主,生前就与多名妇女有染,共有65个孩子。 鲁洛98岁高龄过世后,杰夫斯声称继任教主,几乎将他父亲所有的女人都据为己有。 据了解,杰夫斯拥有至少40个妻子,将近60个孩子。 自从今年5月以来,杰夫斯列入美国中央情报局十大通缉要犯的名单,悬赏金额高达10万美元。 杰夫斯被捕时在同一辆车内的有他的一个妻子,即32岁的娜奥米(Naomi Jeffs);另一位是杰夫斯的弟弟伊萨克( Isaac Steed Jeffs),也是32岁。 在中央情报局官员审问后,这两个人随即释放。 杰夫斯目前正在拘留之中,准备出庭接受听证。

加国政府拨款两年内解决专业资历认证

加拿大联邦劳工部长布莱克本(Jean-Pierre Blackburn)8月28日说,加拿大联邦政府将拨款1800万加元,在两年之内找出解决外国专业资历认证之道。 温哥华市议员黎拔佳则说,两年时间太长,这问题要尽快解决。 据加拿大《明报》报道,今年是《就业平等法》(Employment Equity Act)施行20周年,布莱克本目前正在巡回访问全加各大城市,会晤政府、企业及劳工代表。 他28日拜访温市政府,与市长苏利文及市府的移民工作小组开会。 布莱克本指出,今年将增加聘用9名工作人员,在全加各大城市进行监督《就业平等法》的执行情况,另外,《就业平等法》已施行20周年,联邦政府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工作环境。 温哥华市议员,同时也是温市政府移民工作小组共同主席的黎拔佳表示,在与布莱克本开会时,市政府提出许多建议,包括联邦政府重视各地市政府对于移民问题的提议,以温哥华为例,市内有49%的人口是少数族裔,其中46%是移民和移民的后裔,但移民政策属于联邦及省政府的权力范围,市府没有提出政策和计划的权力,但联邦及省政府至少要重视市政府的意见。 他认为,布莱克本和联邦政府是有诚意希望解决外国专业资历认证的问题,但两年的时间表太长了,要尽快解决才行。

赖昌星加国入穷途:越想越觉得不对头

有人开玩笑说,在加拿大媒体上,曝光最多的中国人恐怕非赖昌星莫属。 这不仅因为赖昌星身负要案而备受关注,还因为赖昌星本人为“赖着不走”而上演了一幕幕“丑角戏”,大大满足了媒体自娱和娱乐读者的需要。 自今年5月加移民部完成对其风险评估以来,“前景不妙”的赖昌星,表演得尤其拙劣而滑稽。 镜头一:以头撞柱假装昏迷 背景:5月16日,加拿大移民部通知赖昌星,已经完成对其遣返前的风险评估,认为他被遣返中国后无生命危险。 当天,加拿大边境服务局重新将一直被软禁在家的赖昌星拘捕入狱。 演出:6月16日,加边境服务局人员先将赖昌星从其居所重新拘捕至温哥华市一家监狱。 几年来已习惯了“捉放曹”程序的赖昌星当时还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晚上11时,外边来了许多辆警车,不仅有移民部的两辆汽车,还有一批荷枪实弹的紧急应变部队士兵。 赖昌星见状“越想越觉得不大对头”,竟一头朝旁边的钢柱撞去。 赖后来向记者自述,他当时认为自己是要被立即送往机场。 看到这个样子,我就撞柱了!” 加边境服务局的证供显示,赖昌星当场昏倒,并被立即送上急救车救治,但经检查并无大碍。 服务局官员怀疑赖当时是故意假装昏迷不醒。 在现场采访过的记者描述说,没有发觉他头部有明显的撞击痕迹。 镜头二:摆茶宴欲显“清贫本色” 背景:6月25日,加拿大联邦法庭宣布将于当月31日审理赖昌星申请暂缓遣返一案,这意味着赖不会在原定的26日被强制遣返。 演出:6月25日中午,赖昌星主动邀请这段时间追访他的传媒记者到一家中餐馆吃早茶。 赖昌星刚坐下就叫服务生把多款点心奉上,并叮嘱记者尽情享用。 他那种“大老板”作风,在举手投足之间暴露无遗,一点没有他自称的所谓“自己清贫”,所谓“自己经济压力大于精神压力”的样子。 尽管喝了“赖大佬”的茶,不少记者还是狐疑满腹。 还有记者注意到,赖昌星手里拿的手机还是摩托罗拉最新款。 此外,加拿大移民局的资料显示,赖昌星每月仅房租开销就有2400加元(1加元约合人民币6.9元)。 镜头三:与追债女子当街对骂 背景:6月1日,加联邦法庭裁定暂缓遣返赖昌星。 喜形于色的赖昌星兴冲冲地跑到大街上接受记者采访,企图继续烘托媒体对自己的炒作,以期制造一定的舆论支持假象,不曾想却被一位前来追债的女子搅了局。 演出:6月1日中午,一位自称因患感冒而戴着大口罩的中年华裔女子来到候在赖昌星居所楼下的记者堆里,称她曾和赖合伙做过贸易,赖的前妻曾明娜至今仍欠她10万加元。 她希望记者将一封索债信交给曾或赖,并出示了一张有赖昌星“亲笔签字”的10万加元支票为证。 当赖昌星接受完采访时,该女子拦下赖索债。 两人在这条位于温哥华市中心的大街上当着中英文传媒的面互相指骂。 赖昌星多次质问这位被他称为“李萍”的女子,自己到底欠她多少钱?这位女子则反问赖昌星与某明星家人做生意是真是假,并指责赖昌星还致使一朋友的太太一度自杀。 镜头四:开网站却遭网友痛骂 背景:6月22日,赖昌星委托一公司为自己开通了个人网站,内容包括新闻、论文、收费短片和论坛等栏目,结果遭到网友炮轰。 演出:赖昌星网站负责人说,由于网站讨论区所发表的文章,多是谩骂赖昌星的话,赖昌星认为不太妥当,所以希望暂停。 以后要重开,谁想进入讨论区,也像看短片一样要收钱。 或许是受了网友炮轰的启示,赖昌星已再次搬家,并表示不会公开新的地址。 有报道说,他仍住在温哥华市中心,只是房租比以前的还要贵。 赖昌星暂时隐于闹市,倒是已有人开始筹拍关于他的电影。 该制片人表示,赖被遣返与否都不会影响拍摄计划,因为故事是现成的。 只是不知道,除了赖昌星本人外,谁可以演好这个丑角?…

他乡有歌也有泪:用心说出生活的真味

一个温热潮湿的日子,2006年8月27日,在多伦多的49B Lesmill Rd,我见证了加拿大中国同学会主办的“生活在加拿大”演讲交流会。 给人的感觉特别清新,像雨后的露珠,回肠荡气般沁入心脾;这可是多伦多的秋天啊,仿佛我的心还在春天里漂浮。 演讲者们用“你的故事我的歌”这种柔声倾诉的话语表达形式实践着自己在异国他乡的梦想和期待,奋斗与追求。 大家都有这样的感觉:人是需要倾诉的。 中国语言自古就有着强烈的表意功能,能抒发最真挚的情怀;也能让人走出狭隘封闭的自我,面向世界,与自然和人群同呼吸、共命运。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需要说出我们自己来;想出来不是你的,干出来不是你的,说出来才是你的。 做人的力量都在说话中。 演讲会上,选手们不断用美丽而贴切的语言彼此沟通着、交流着、互动着、感受着乃至支撑着。 他乡有歌也有泪,用心说出来最真切的生活体味,使人有共鸣、有激动、有思索、有回味。 参赛的选手最小的只有13岁,但她人小话不小,以一个学生的视角审视着世界和自我的成长;还有一位男孩儿,在演讲会最后的慷慨激昂,滔滔不绝;令人感到后生可畏。 这次演讲会给人的印象是,年轻一代的崛起和释放,身居海外,真的没有想到他们的国语竟那么的地道纯正;而且敢于表现,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和心理素质。 参赛的一些中年人也都有感而发,到不尽人生况味,数不完苦尽甘来。 他们用声也用情,宣泄着自己人生的巨变和心路的里程,把我们的思维带到了一首首跌宕起伏的生命之歌中。 最后,年轻小伙子刘贵阳以“坚定的信念,无悔的选择”为题征服了与会的全场观众和评委而获得一等奖。 他道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说出了自己的风采。 中国是个崇尚谦逊的民族,自古有就“虚怀若谷”之说,中国文化更多的宣扬内敛的妙处,以慎言为警示,为人生的戒律和处世之道。 少说多做,也一直为世人所倡导和自居,以此来打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然而,时代不管这些,它只管往前发展;如今,中国社会空前的开放使很多人走出国门,漂洋过海,在世界的各个国家和地区奋斗、生存和繁衍。 在“不表达毋宁死”的西方发达社会,只有勇敢地表达出自己的饿所思所想,才能获得机会和他人的理解与合作;西方教育也十分倡导人们大胆地说,无畏地做。 出色的口语表达能力始终为人们和社会所推崇和厚爱。 说出自己意味着自身价值的呈现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行为方式,同时也带动他人正确表达自我相互沟通以形成良性的社会氛围和健康气候。 中国第一代移民由于语言障碍,一直都处在社会的边缘,要想立足西方社会,进入主流意识形态和社会,就要学好语言,用好语言;使之产生能量和威力,更好地作用于社会和人群。 这次演讲会上,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第二代甚至第三代移民的崛起,他们不仅精通英文,也不忘母语;而且将瑰丽的中国语言传播到西方,在加拿大用母语表述着自己种种情感和思想。 在多伦多这个大都市,说中国话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也希望把中国话说好的人也越来越多。 (叶枫)

中国驻外记者批加拿大网民指其不公正

中国知名IT社区DONEWS今天发表一篇文章,指中国驻加拿大一位记者对加拿大的评论不公。 这位作者认为,《环球时报》刊载的一篇文章,题为《加拿大没有想像中好》(驻外记者话国外)对加拿大的认识有非常大的偏颇。 以下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原作者观点1: “首先,加拿大的城市交通不如我们。 在加拿大,出租车少得可怜,贵得出奇。 如果你去了一趟某地,回来时却傻眼了,因为你根本找不到出租车。 出租车起价为3 加元,之后每公里约2加元,坐一趟出租车,跳字跳得你心惊肉跳,几分钟内,相当于人民币一百元,甚至二三百元的出租车费就出去了,让你再也不敢轻易打车。 所以,连加拿大人自己也不敢打车,出租车行业在加拿大近乎绝迹”。 我的评论: 首先,不仅仅在加拿大,在绝大多数西方多发达国家,都很难在大街上发现出租车。 其原因是因为汽车和公共交通在加拿大非常普及:私家车即使不是人手一车也至少是一个家庭一辆;公共交通路线周围300米的距离覆盖了任何一个城市绝大多数的人口。 因此,除了游客,赶飞机的,喝醉的,被吊销驾照的,很少有人会去打的。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没有足够的客源),国外的出租车很少在道路上面空驰以觅客;相应的,除了在机场和码头这样的长途旅行交通枢纽,也很少看到有人在路边召唤出租车。 因此,无论对于出租车公司还是乘车人,电话预约是在国外普遍的召唤出租车的方式。 作为一名驻外记者,居然连这么一个简单的生活现象都不明白,实在难说是一个称职的记者。 此外,加拿大的出租车行业当然没有绝迹。 以我所在的温哥华市来说,这里上规模的出租车公司约有4~5家,车型以新款的福特车居多。 因为出租车司机是一个辛苦但是赚钱不高的工作,因此很少有本地人在从事这份工作,而是由大量移民来从事。 而出租车司机的工资,包括小费在内,大约在每个月3000加元左右。 原作者观点2: “吃喝就更别提了。 和中国比,这里的饮食简直是贫穷与落后。 货架子看上去琳琅满目,可实际上种类很少。 以蘑菇为例,全国不超过三四种,就是那种小圆盖的白菇和大一点的平菇;鱼除了三文鱼、鳕鱼,几乎再没有其他品种了;虾类一两种,龙虾为主;贝类只有扇贝柱、海红,其他的你就去翻书看吧,因为商场没有。 超市单一、固定、毫无特色,且全国统一,中国式的农贸市场、土特产市场,在这里均属天方夜谭,绝对没有。 记者曾多次驱车,试图到远一点的乡下买一点便宜的土特产,结果一无所获。 你问加拿大人,你们这个地方有什么特产,他会一脸茫然,不知你在说什么。 所以,如果能让我回国饱餐一顿,那_是梦寐以求啊。 ” 评论: 首先,一个人出国,当然面对的是异国的环境,这其中包括饮食环境。 如果到了一个新的国家,各种环境都和原居住地相同,就很容易让人迷惑,感觉似乎根本未曾出国。 其次,我不清楚原作者去的是加拿大哪家超市。 如果他去的是针对本地人的大型连锁超市例如Safeway, WalMart, SafeOnFood,那么蘑菇的种类的确如原文所声称的只有几种。 究其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只吃这几种蘑菇。 无论是加拿大的农民还是加拿大的超市,自然不会生产也不会销售那些顾客不吃的产品。…

生命原本脆弱: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经历

不经意间就和死神擦肩而过了一回,真是想不到的事情。 这些天天热,从公司下班后都和同事到附近的一个湖里练习游泳。 那是一个积水湖,中间有一条带浮标的绳子把游泳区和划船区隔开。 湖水清澈,边游边看湖底游来游去的小鱼,甚是有趣,湖心则不知道有多深。 那天下班去游泳时,湖滩已经有很多人,都聚在靠近停车场一侧的湖面。 我一开始也在人多的地方游,渐渐地觉得有些拥挤,游了不知多久开始绕着湖向人少的地方游去。 湖岸平缓,没有旋涡或暗坑,水清见底,暖暖的阳光中孩子的笑声与跳水声交织在一起,路过的野鸭偶尔也来凑一下热闹,令人感觉平和而慵懒。 上完一天班,松驰一直紧绷的神经,在水中轻松自在,全然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顺着湖边绕了大半个圈到对岸去了。 在湖岸那边休息了一会,感到有些累,但衣服和鞋却在湖的另一端。 想想如果绕湖走回去要很久的时间,决定顺湖中央返回——两点间最短的距离是直线嘛。 于是顺着湖心旁边的那条标志绳开始回游。 游出十几米时发现有些气喘,不象是好兆头,但对岸看上去距离不远,觉得还是省时间为上,就没管那种疲劳的感觉,继续向前游。 快到湖心时才发现不对劲,感到一阵阵胸闷,游泳的动作也不协调了。 对岸的人声若远若近地传来,仿佛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可自已却非常清楚地感觉到浮出水面的时候越来越少,换气也越来越乱。 虽然手脚并没有失掉控制,却明显感觉到没有力气把自已再托出水面或前行,心里闪过一个念头,自已可能游脱力了。 突然间没有力气,在深不见底的湖心是很可怕的事情,赶紧转向游到旁边的标志绳,抓住了绳子。 这根绳子是由小浮标系留在湖面上的,并不能提供足够的浮力,只起到辅助的作用,我人仍然是往下沉,腿使劲一蹬才能露出水面一小会。 那时心里还在一个劲告诫自已不能慌,一旦慌张失措失了换气的机会会很可怕。 但人是越来越向下沉了。 眼睁睁地看到湖水没过头顶、绳子也被自已拉到水下去时,心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今天是真的溺水了。 清楚地知道自已处于怎样危险的境地,于是赶紧抓住绳子一动不动,湖水果然慢慢把自已托起,在肺都要憋炸了的那一瞬间使劲划水,头抬出了水面,喘了一口气,随即又沉了下去——手脚实在是太软了。 勉强换了几口气,身体还是越来越沉,挣扎着头抬出水面,忍不出向对岸喊了出声,“HELP!”接着几口水就灌了进来。 虽然还在努力地控制神志、保证下一次头还能探出水面,但动作是越来越慌乱,胸口也是越来越憋闷,心头袭来无法控制的恐惧。 喊了三四声“HELP”后便不能再喊了,因为实在无法兼顾求救和换气,但是,不求救时气也是越换越少。 渐渐地人开始不能控制了,但也就在此时,听到身后有人游泳接近的声音:非常庆幸,有人听到求救声后赶来了,心里也稳了一点。 勉强控制自已又探出了头,看到一个人已经到了自已身边,但并不靠近,只是盯着自已,心里也稳了一下。 那个人便问我,“YOU NEED HELP?” 我点了点头,人又开始往下沉。 他看到我的样子,慢慢地靠近我,然后伸手托住了我。 借着这一点托力,我努力浮出水面,终于能尽性地换几口气,此时又有几个人游了过来,我心里才定了下来。 那人隔了一会,放开我,也游到一边扶住绳索。 “你能自已游回去吗?”那人用英语问我。 我看着他,苦笑了一下,也用英语回答他。 我很累,我需要帮助。 ”他耸耸肩膀,“这里没人能帮你,你必须自已回去,我们都没有救生圈。 我建议你拉着这条绳索回去,不行了就不要动,我会托住你。 ” 他又对我身后的人说,“不要让他抓住你,如果他要拉你,你就游开。…

约克之窗疑难杂症(四)

约克之窗 疑难杂症(四) 最近媒体有关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新闻不断,给人突出的印象是市场开始走下坡路,人们担心“良辰美景”不再,更担心美国的房势变化会对加拿大产生负面影响。 要说影响市场的因素很多,比如:市场过去的累积增幅,比如人们的可负担能力,好像可以想到的相关因素无穷无尽。 以笔者愚见,供需关系应该是最重要的,况且房地产市场有着独特的地域特性,美国市场上“蝴蝶”拍动翅膀的能量不太可能给加拿大市场带来飓风感应。 还是言归正传,看看这一次我们又遇到了什么疑难杂症。 案例四:三座大山时间:2006年六月地点:Finch/404 Highway叫价:$389,000 曾几何时,房屋出租是流行的生财之道。 打算一边做房东,一边数钞票的同胞买房的时候,总是先看看地下室,因为那里是生财的“金窝窝”。 我们的客户当时也是这个想法,所以特别看重出租条件,在房型选择上就看中了最适合出租的五复式结构。 首先三个分门适合租客进出,再把能隔的地方一隔,又因为地点离着Seneca学院挺近,马上就开始了房东生涯。 时光荏苒,几年过去,发现做房东也是件满辛苦的差事。 其实来这里时间长一点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在加拿大干什么都不容易,看看各种工作场合,干得最起劲儿的,往往是小老板。 话说房主辛苦也花了,房租也挣了,想想如果能卖个好价钱,不如卖了省心,最终房主决定委托我们卖掉这间房子。 房子地点,结构很适合出租,但是销售却遇到了难题,因为这间房子有三处大的问题,犹如三座大山压在头上。 第一离高速公路较近,打开窗户,可以听见隆隆的车流声。 第二离高压线较近,站在前院,可以看到高压线塔。 第三房子位于三岔路口,也就是人们说的路冲。 头痛啊,怎样才能找到合适的买家呢?房屋应该怎样布置才能更吸引人呢? 房子上市后,紧接着Open House,来看的人还真不少,其中一位同胞坦率地说,“我在国内也是做房屋销售的,这间房子一看就知道你们经纪作了精心的布置,要不然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只可惜是路冲。 ”这人说的没错,这间房我们真的花了很大力气做了上市前的包装,好在付出最终也得到了回报,一位中东买家给出了$388,000,只比叫价少了一千元,也许中东人不讲风水吧。 应该说,做地产经纪挺有压力的,很多工作去做了,运气好时候,努力,付出得到回报,当然运气不好的时候,很多工作也会白做。 不过我们还是相信那句老话:“天道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