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哭,是小孩的天性,更是幼孩表达对外界不适或饥饿或病痛的一种本能。 最近,国内有报道称,正在研究小儿七种哭声的内涵解读。 我和太太来加国前就有耳闻,加拿大生养的小孩不爱哭,个个天生白白胖胖,人见人爱。 换言之,在加国生产,父母可省不少烦恼和精力。 我们当然是半信半疑,在中国小儿啼哭是常事,在医院的注射室里到处可见排满了打吊滴的小孩,“哇哇”的哭声不绝于耳。 难道我们的小宝宝在异国降生后,真的是好吃好睡不爱哭? 事实胜于雄辩,踏入加国女儿家门以来,看到楼群内外的襁褓幼童,一个个天生丽质,浓眉大眼,没有哭声,讨人喜欢。 心想,这次女儿在加国分娩,宝宝肯定也能随乡入俗——是个不爱哭的乖小孩。 有一天,女婿的华人朋友邀我们吃早茶,他们不满周岁的宝宝,一不吵,二不闹,还能乖乖入座,三个多小时没有一点哭声,孩子的妈妈说:“我们的宝宝自落地至今,很少啼哭,很会吃,更爱睡,所以养得胖呼呼的,整个哺乳期,我们都很轻松”,爷爷奶奶怕小孩难养,特意从广州赶来,却一直无所事事,帮不上什么忙,也早已回国。 我们羡慕的不得了,也心存奢望:女儿未来的宝宝也像他们一样多好,要知道孩子的爸妈还得工作,还得学习啊! 俗语说,凡事起头难。 早在医院的产房里,我们的新生儿“黄疸”指数较高,医生破例让母女俩在产房里多住了几天,儿科医师那悉心的关照、高科技的日光处理和护士们耐心细致的科学护理,我们全看在眼里,倍感亲切。 心想:坏事倒变成了好事,在国内,这点“黄疸”司空见惯,在这儿却小题大做,有“黄疸”的小天使有如此待遇,这就是差距啊!短短的六天,令我们对“加国是生孩子、养孩子好地方”的传言心服口服——身在福中要知福呀! 然而,事与愿违。 我们的小宝贝出院回家后,却没有随大流,月子里,只有在妈妈怀抱里吃奶的片刻和睡着的时候稍为安静,从早到晚啼哭不止,而且每次喂奶时间要一个半小时之久,这可真苦了我们全家,四口人轮番哄抱才能促其勉强入睡。 都说小孩日日变,越变越新鲜,可我们的宝宝身上不长肉,一个月下来,只重60克,有病?不可能!体温正常,大小便正常。 真倒霉!我们大概是例外中的“夜啼郎”吧! 此时,孩子的姥姥心中有了俗:自己在年轻时,老家的大街小巷经常可以看到贴在墙门上的红纸条,上面用毛笔写着:“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个夜啼郎,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要是在这儿也能贴上几张,可能也有效吧?但现在是在外国呀,况且这是迷信色彩,当今得尊重科学。 于是,她很快也自我否定了,又回想起当年自己生育两个儿女时,小孩啼哭不停、吵夜不休的情景,加上闷热的夏季,蚊叮虫咬,疖痱满身,常跑医院挂滴打针的苦日子,比比现在,也该知足了。 既来之,则安之,慢慢来吧。 不过,令人担忧的是小孩瘦啊,为此,全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整天围着小公主不得安宁,以后我们回国,女儿一人可怎么办呀? 事情终于有了转机。 满月”前夕,孩子爸爸的表嫂来家贺喜,她一看小孩状况,就直言不违:“妈妈的奶水不足,小孩肯定要哭,一个月还是这么大,瘦得不正常,要加喂人工奶。 ”表嫂的启发有道理,但我们还是将信将疑,因为一切得听医生的。 出生儿常规体测在满月之日进行,儿科医师在秤测婴儿体重并观察其体态后,很快得出结论:啼哭的主因是小孩营养不足,母乳量缺少,一个多小时的喂奶,其实是小儿在空吸妈妈的奶,造成小孩饥饿烦燥不安。 真相大白,一个月来,我们悬着的心终于落地了。 只怪我们不懂婴儿营养学,也怨我女儿奶水不足却又没感觉!姥姥的老黄历更是过时了。 自小儿加哺人工合成奶后,宝贝真是随乡入俗了:吃饱了睡,睡足了吃,一夜睡到大天亮,全天几乎没有一点哭声,体重一下子加了800克(已超过每天重30克的标准)我们的小天使被加国的人文环境同化了。 我想,这大概就是北美加国生小孩、养小孩的福祉所在,究其原因,不外乎是“天时、地利、人和”。 北美最富有的干净空气,舒坦的绿色地气,加上产房医师护士那热情高超的技能传授,让新妈妈也能熟悉喂奶、洗澡、洗头。 科技方面在医疗设备和人工合成奶配方上得到了体现;室内四季优雅如春,绝无蚊蝇虫害之的侵扰。 我们感恩北美的空气,感恩加国的大地,感恩北美的人气。 今天,随着“加国的小孩不爱哭”这句传说的应验,笑口常开该真正轮到了我们这一家子了! (舟峰)
最早知道DIY 这个词还是十几年前,那时国人引进洋玩意的劲头十足,报章杂志时不时出现些新名词,用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更有时尚男女跟风,当时的年轻人大概除了吃饭睡觉外,还多了一份担心,生怕一不留神就被排斥在流行大潮之外成了土老冒。 对于我这种懒人,DIY 再时髦,也不予理会,典型的心痒手不痒。 来到加拿大,叫你不得不学会DIY,从被逼无奈到同流合污,再到得心应手,最后还能让你发挥到淋漓尽致,进而乐此不疲呢! 记得才来那会儿,房东提供的床垫子大概是捡的,足有三个,大小不一地罗列着,躺在上面,翻身时波涛汹涌犹如一叶小舟漂浮在茫茫大海,搞得每天早起后顿腰捶背。 为避免造成革命未成身先去的局面,痛下决心:买床。 原则是:不买旧的,但也决不买贵的。 有了这个前提,直奔IKEA 。 等到了IKEA 店,这DIY的厉害才显现出来,转来转去,好不容易定好了要买的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售货员了,看看周围的顾客,都手拿一个小铅笔头和一张纸片,一边弯腰看家具上的标签,一边在小纸片上记着什么,好奇的我上去看个究竟,终于看出了倪端:原来是叫你自己DIY 呢,一个家具的标签上会被分成几部分,比如一张床,会给你列出床垫子,床头,床帮,床架子,顾客看好哪样,按标签抄下来,上边还有什么行,列的内容,也看不太明白,这个过程就让用去了我们近一个小时。 拿了单子,本以为可以交钱取货了,没那么简单,自己到楼下仓库找去吧,此刻才明白那些行、列的用处,我和老公每人一辆大推车,按图索骥,找到所列货品的位置,搬上推车(有些大件还得借助工人的铲车),由于我们买的相对比较多,每个推车上还装了个床垫子,看上去摇摇欲坠,把车艰难地推到收款台,收款员也大多捋胳膊挽袖子拿着扫描器,对准价签一阵扫射,并负责核实你选的是否齐全,否则到家发现缺胳膊短腿,大家都麻烦。 终于把家具推出了仓库。 接下来预定了送货车,(又花了一笔),这才松口气,打道回府! 家具按约定时间准时运到,几个工人七上八下把一堆纸盒子摊在地上扬长而去,为了省下200多块的组装费,硬着头皮DIY吧。 从早上10点钟一直干到傍晚,肚子咕咕叫了,才算大功告成,不但家具组装好了,老公手掌还收获了三个水泡。 美中不足,单人床架的腿是歪的,属于不影响使用,但影响美观的那类问题,看看商标:MADE IN CHINA。 想想实在不甘心,决定明天去换。 儿子兴冲冲的回家,看到只有自己的床没有搞定,老大不乐意,早就忽略了他爹娘的辛苦,一个劲儿说:家具太简单了,比原来的差远了……。 我说:知足吧,没让你外边捡去…… 第二天一大早,小雪花飘着,我和老公已经整装待发了,没有车,只能两人抬着去TTC,走两步,感到两人力道不一致,干脆老公把个大纸箱像朝鲜妇女头顶水罐似的顶在头上,还叫我在前后左右给他拍照,后来我们给其中一张命名为:“无车人的背影”。 说可作为将来成功发达后忆苦思甜时的背景照片,否则没有说服力 。 接下来的日子里,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让你碰上DIY 个案,还好,大部分房东就给解决了。 房东是个女单身,也巾帼不让须眉,冬天铲雪,夏天除草,换保险丝,修炉头……样样拿得起。 说起来,主要原因还是经济不宽余。 那种只凭借兴趣爱好,显摆自己手艺的毕竟是少数。 最近完成的DIY工程算是难度较大的:组建家庭网络,这在IT 人士可能是小菜一碟,可对我们这种半瓶子醋还真心虚,笔记本电脑,台式机,路由器,网络线,打印机,扫描仪,传真机,分头采买齐,看着这堆东西——头大。 先是路由器搞了半天也不通,特地打电话把朋友叫来,还是不行,朋友又约他的搞电脑的朋友,我心理就开始犯嘀咕了:人约人,太麻烦了,再说即使人家免费教你,欠的人情也不舒服啊。 老公开始发倔,非要自己整,还暗示我当初不好好学习技术(鄙人曾在电脑公司干过管理),没办法,只能一边上网查资料,一边调试,只见他一会把网线插上,一会儿又拔下,插头在桌子底下,这么做了几十次下蹲,起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竟然给调通了,不过已经是第二天早上的事了。 老公颇为得意的说:“快打电话,别让朋友过来了”。 接下来,他是信心十足,要建立家庭局域网,平时在单位大伙全用,可谁知道那玩意是如何搭建的?还是老办法,网上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关于局域网的帖子林林总总看着就头晕。 赶紧搬救兵,又找到朋友,答几天后才有空,郁闷之极。 忙打电话给卖电脑的那家店,店主的态度和售前简直是判若两人,先说现在是下班时间,不应该接电话,又说他明天休息,后天再打电话,两天前的承诺仿佛不存在似的,再联想起卖路由器的说什么回家直接插到电脑上就能用,才发现原来这里做生意的,吝啬到仿佛多给客户介绍一句话就PAY给工资一样增加了成本……。…
九月,秋上树梢。 今年的秋风来的有些迟,那些五彩的树叶依然得以繁茂地挂在枝丫上。 阳光穿过树林,总能落下一地的斑驳,很耀眼。 Vancouver:Granville Island 从Vancouver的Pacific Railway Station北进山区,乘搭Grey Hound的班车要一夜,终点Jasper城。 时间很早,并不用急着出发。 闲散下来,正好可以亲密接触一下Vancouver。 真是一座让我心仪的城市!每次经过,我总有些留恋。 最近两年,不知为什么,我总冲动地想搬到那里居住,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未能成行。 如同街头迎面走来一位曼妙的女子,身材、模样都没得说,但和我又没什么关系,擦肩而过,只好对她笑笑,想必那笑容,应当是十分的不纯洁。 Granville Island是距离Pacific Railway Station几公里的一个去处,从车站前的码头坐渡轮过去只要给船家2块钱。 等车不宜走得很远,所以很自然地就想去那里。 船上只有我和船家。 船家很年轻,彬彬有礼。 他看我在船头静静看风景,并不缠着跟我说话。 每次我举起相机,他都很适时地停下引擎,让船更稳定。 我想他一定是一个喜欢摄影的人。 河面开始很宽阔,偶尔有雪白的海鸟悠闲地站在空荡荡的码头上。 越往前行,河面变窄,两岸多了无数的游艇。 那些游艇身姿优雅,颜色绚丽,看到它们,让我忘记许久的抢银行的冲动又在心头激荡。 居住在Vancouver的人是很幸福的。 每次我坐在Granville Island岸边的长椅上我都有这样的感觉。 阳光、海鸟、黄屋顶的房子、广场上纷纷扬扬的鸽子、技艺娴熟的街头艺人用排箫演奏着幽远的New Age Music……,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需要多有钱才能享受高质量的生活。 我终于又不再去想关于抢银行的事情。 背起背包,静静穿过迷人的小岛。 在它的对岸,我找到一个很棒的视点。 在那儿,我期盼时间停滞。 但终于,夕阳斜去。 Jasper:Magline Lake…
51岁仍是单身的美国国务卿赖斯又缠上了绯闻!这一回她的“传说恋人”是小她11岁、英俊潇洒的加拿大外长彼得·麦凯。 对于绯闻传言,赖斯的反应是哈哈大笑,麦凯则保持沉默,不过媒体却是炒翻了天。 连《纽约时报》、加拿大电视新闻台这样严肃的主流媒体都掺和进来,而且在一向谈论国际大事的美国国务院记者会上,也有记者就赖斯的绯闻进行提问。 这恐怕是赖斯近些年闹的绯闻中最轰动、也是“证据最多”的一次。 它是真是假,对赖斯又有何影响,耐人寻味。 本周一,赖斯搭机飞往加拿大访问,抵达新斯科舍省省会哈利法克斯市。 从那一刻起,她便与素有加拿大“最性感国会议员”之称的外长麦凯联系在一些。 同样单身的麦凯此次专程接待赖斯,两人的关系自然引起飞短流长。 先是加拿大的小报乐此不疲,大爆赖斯与麦凯的种种亲密举动,《多伦多星报》、《环球邮报》等媒体上出现了“赖斯陷入爱河”、“赖斯如在云端”、“赖斯麦凯共进烛光晚餐”、“火热,麦凯与赖斯”之类的大新闻标题,接着美加的主流媒体加入其中。 加拿大电视新闻台13日发表了题为“赖斯听麦凯讲故事:开心微笑”的文章,而当天的《纽约时报》也使用“外交舞蹈”的标题,介绍赖斯与麦凯的罗曼史。 该报还在显着位置刊登了一张两人亲密握手、温情相视的特写照片。 归纳起来,这次赖斯与麦凯的绯闻传言主要有以下几个“证据”:第一,两人曾于11日晚在麦凯家乡的一处度假村共进晚餐,有媒体报道称这是两人的“烛光晚餐”,并称这一举动不同寻常。 第二,赖斯到达的第二天,也就是12日上午,与麦凯肩并肩地在街上闲逛,谈笑举止犹如一对情侣。 有媒体报道说,两人逛街时,麦凯显得很兴奋,一会儿用很差劲的法文引述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一会儿又大谈新斯科舍省的黑人历史。 一个外长如此拼命显露自己的“博学”,不能不让记者们浮想联翩。 第三,也最有意味的是,麦凯在招待会上大爆赖斯的“睡觉秘闻”。 他说:“我从国务卿赖斯那里知道的是,她爱上了新斯科舍夏天的凉爽大西洋微风,因为她一个晚上都没有关窗子。 ”在场人士一阵窃笑。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赖斯不但不否认,还亲昵地直称麦凯的小名“彼得”,并证实“晚上睡觉确实没关窗户”。 赖斯还说,麦凯已经在前一天晚上把她介绍给他的家人。 家人很重要,”赖斯微笑着说,“因为这让你想起5岁时会做的事情。 ”听到这席话,一旁的麦凯红着脸笑了。 赖斯与麦凯的亲密举动以及两人在招待会上的应答,给媒体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好事的记者们接着爆料:自打2005年麦凯首次去华盛顿见到赖斯时,两人就互生好感,当时有媒体还刊出一张赖斯的大照片,标题为“彼得迷上赖斯”,副标题是,“他们俩毕竟都是单身”。 今年4月麦凯曾公开称自己是赖斯的“fans”。 7月份,赖斯则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会议后,“顺道”邀请麦凯同机前往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参加东盟的会议,引起不少猜测。 麦凯与赖斯擦出火花似乎并非没有可能。 留着满头金发、一身古铜肌肤、身材高大的麦凯是许多加拿大女性的“梦中情人”。 他的前女友──39岁的国会议员贝琳达·施特罗娜是位亿万富婆,不久前因政治立场改变而与麦凯分手。 加拿大《环球邮报》指出,今年只40岁的麦凯,政治上春风得意,现在又是个“钻石王老五”,这对于一直没有结婚的赖斯确实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作为加拿大“外交圈第一帅哥”,麦凯与贵为国务卿的赖斯倒也般配。 许多人认为,如果两人真的能发展出一段感情,这也许不是件坏事。 他们两人的亲密关系象征了美加关系,”《华盛顿邮报》撰稿人库茨称,“两人的私交对于美国对加政策能产生无形的影响。 ” 美国也有官员为绯闻添加“作料”,称赖斯这次接受邀请访问麦凯的家乡,一待就是23个小时,是很少见的。 这位官员说,赖斯一贯以工作繁忙着称,连英国女王想留她几小时都不可能。 这次面对麦凯的邀访,赖斯“能待这么久,确实有点不寻常”。 加拿大的反战示威者也拿两人的绯闻做起文章,一名加拿大示威者就高举着一个标语牌,号召两位陷入绯闻漩涡的主人公“去谈恋爱,别去打仗!” 眼看情形难以得到控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迅速出来泼冷水。 他在回答记者有关提问时表示,赖斯和麦凯会面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蜡烛,只有亮得晃眼的电灯,除此之外,还有6个特工和14名助手在场盯着。…
近期,有关美国房市的各种坏消息不绝于耳,销售量下跌,价格下降,开发商信心降至最低点。 而美加经济唇亡齿寒,美国房市的低迷难免使加拿大颇感兔死狐悲。 美国的房市为何骤冷,究竟会不会影响到加拿大,成为最近最具争议的话题。 5年之痒入低谷 5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涨幅一浪高过一浪,高达60%的房价增长,让很多经济学家都大跌眼镜。 而目前,形势急转。 美国地产经纪人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近期地产市场状况不佳,现有房屋7月份的销售额下降了4.1%,跌至2004年1月以来的历史最低点,第二季度美国仅售出房屋633万套;7月份新房出售比去年同期下跌了22%,目前美国未出售的新房数量更是达到10年来最高。 仅过去几个月,美国房价已下跌了5%。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最近5年中住房市场最火爆的地区,如今成为房屋销售下跌幅度最大的地区。 根据美国商务部近期公布的最新数据,今年7月份,美国的建筑开支比前一个月下降了1.2%,是5年以来的最大降幅。 私人建筑开支总额比前一个月下降1.3%,其中私人住宅建筑开支下降了2%。 Merrill Lynch经济学家David Rosenberg认为美国的房地产将会以40%-80%的降幅进行“硬着陆”,这远远超出了公认的27%的降幅。 分析师们预测,美国房市下滑可能会再延续一到两年。 市场中一直流传着房地产18年一个循环的说法—1990年时美国的房市曾经大跌,很多人怀疑在2008年房地产也有可能滑入低谷。 高利率是罪魁祸首 全美房地产经纪人协会经济学家劳伦斯认为,抵押贷款利率走高是房屋销售整体水平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业界认为,近几年来美国房地产市场繁荣的根本原因在于2001年底开始的低利率环境。 2001年,“9•11”恐怖袭击之后,为刺激经济复苏,美联储前主席格林斯潘开始急速减息─短短一年间由6.5%减至1.75%,使美国的短期利率降至40年来最低水平。 因此,美国用于购房的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也随之下降,成为推动房地产市场“发烧”的最主要原因。 就买房者而言,低利率环境直接使其贷款成本降低。 为吸引购房者,美国经营房贷的一些银行还推出了各种各样的新模式,让购房者可以几乎不付首期,或者在一定年限只付利息不付本金。 借贷成本的降低使很多人开始买得起房子,买者增多,房价自然上涨。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美国的利率政策催生了房地产市场大牛市,也正导致了其目前的降温甚至未来的“冷却”。 美国联邦基金利率目前为5.25%。 在此之前的短短两年时间里,为控制节节走高的通货膨胀,美联储已经连续17次调升短期利率。 分析人士认为,目前美国利率已经处于“中性区间”的上限,并且可能在年底之前还会有两次加息。 水涨船高,美国的30年期房屋抵押贷款利率到8月上升到6.6%,比去年同期高出3个百分点。 人们在购买房产时不得不对高不可攀的贷款利率斟酌再三,房产市场销量锐减是必然的结果。 降温刺激多条神经 美国资本经济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保罗•阿什沃思称,自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复苏以来,新创造就业岗位中有30%(140万)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有关。 按此推理,由于房地产市场迅速降温,未来一年美国企业可能每个月要削减7.3万个工作岗位,而且房地产泡沫破裂对世界经济的打击将远远超过几年前网络泡沫的破裂。 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则预测,房地产市场降温将使美国明年的GDP减少两个百分点,使美国经济接近衰退的边缘。 美国房市风暴不仅对房主、建房商和美国经济构成严重危险,世界经济也会连锁反应。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几个月来一直警告美国房地产降温可能带来的经济危险,例如甚至可能出现的由降价潮引发的经济萧条。 不过,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性不是很大。 唇亡齿寒 加人心惶惶…
加拿大的公营医疗保健制度,曾被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赞誉为“世界上最好的社会医疗制度”。 据说,这位在任内曾经把建立全民医疗保健体系作为最重要目标之一的前总统之所以会这样赞扬,是因为加拿大从1994年至1999年曾连续6年被评为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排名第一;加拿大的平均期望寿命已从1960年的71.4岁提高到1997年的78.9岁,活产婴儿死亡率从1960年的千分之28.4下降到1994年的千分之7.2;加拿大的全民医疗保险的支出在7大工业国中是第二低的,但利用率却高达88%,只有12%的支出被浪费……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虽然,加拿大去年的医疗健保支出达1420亿加元,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4%,创下历史新高。 平均每人花费4411元,是1975年的三倍。 卑诗省政府的收入有六成以上是用于医疗投入。 然而,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40%的加拿大人表示,在过去3个月中均有未获得及时医疗服务的经历;81%的家庭觉得,轮候时间不合理…… 近日,有报道指在温哥华圣保罗医院等候核磁共振检查的时间长达9个月。 但如果愿意付出千把块,几天内便可由私营机构安排在同一家公立医院内进行检查。 据说,这种“公器私用”的现象不仅存在于圣保罗医院一家。 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公、私营医疗体系孰优孰劣的争议。 不过,不同角度的人士,对加拿大医疗制度改革何去何从仍有很大的分歧。 一、公私营医疗的界定 “我就是冲著公营医疗才移民加拿大的,如果不是这里看病不用钱,我才不会来这个鬼地方呢!”来自中国北京的新移民陈先生听说又有人建议引入私营医疗服务时显得有些激动。 不过,他的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世界上没有免费午餐,”今年初才从深圳移民温哥华的刘小姐反驳说,“我们一家两口每个月都要交96元的MSP保费,另外,听说政府每年在我们的税中还要抽取2000多元用于医疗服务上。 这些都是我们的血汗钱。 ”她说,在医疗上自己一年当中绝对不会用到这么多钱。 其实,国民需要自掏腰包的医疗费用还何止刘小姐所提及的这些。 根据《2006年加拿大卫生保健》(Health Care in Canada 2006)报告资料,去年全加医疗健保支出的1420亿元当中,政府的全民医疗保健计划只占了988亿元;余下的432亿元均为私营医疗体系支付。 虽然人们对什么是加拿大的公营医疗各有不同解读,但一般认为,公营医疗保健(public health care)即全民医疗保障系统,是指在《加拿大卫生法》(Canada Health Act)管理下,为符合条件国民提供必要医疗服务的全国统一制度,人们无需在看病时直接交钱给提供服务的医生或医院。 私营医疗保健(private health care)则指全民医疗保障系统不包括的部分。 包括打911叫救护车的费用、在住院期间要求安排单人房的费用,以及私人营运的医院及诊所等。 二、全民医保制度的由来 1947年以前,加拿大也是以私营医疗保险体制为主,病人能否得到医疗服务取决于其经济承受能力。 1947年,萨斯喀彻温省率先建立了用于医院医疗服务的公共保险计划,并成为目前加拿大全民医疗保障体系的里程碑。 1956年,为了鼓励全国所有的省实行医院医疗服务的公共保险计划,联邦政府提出了对实行公共医院医疗服务保险计划的地区实行平均分摊医院的医疗和诊疗服务费用的财政资助政策。 大约按照50%的比例,由联邦和地区政府共同承担医院的医疗费用。 这项政策促进了全国公共医院医疗服务保险计划的实行,到1972年,加拿大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 1977年,联邦政府修改了有关与省、自治区之间平摊医疗费用的协议。…
玻璃是易碎的,所以在玻璃器皿的包装上都清楚地写着“小心轻放”,但其实易碎的还有婚姻,有时候甚至更脆弱。 恋爱时似乎透支了所有的温柔和宽容,一旦结婚就发现对方都变了模样,于是“婚姻像围城,城里的鸟想飞出去,城外的鸟想飞进来”才会被奉为经典。 如果因此觉得婚姻就是围城,那不妨去读读《我们仨》,平淡含蓄的文字会告诉你,钱老先生和妻子、女儿是如何幸福的生活在现实里,所以婚姻不是围城,结了婚的人也不是笼中鸟,也许我们需要的只是在婚姻上贴个提示:小心易碎。 移民海外最难的是什么?问一百个移民就会出现一百种答案,但似乎很少人认为自己的丈夫或妻子会有什么变数,居高不下的离婚率是最好的证明,移民后最难的是:你身边的那个人能一直和你在一起。 曾经在一个朋友的婚礼现场被感动得不能自已,只因为宣誓时那句“无论贫穷、疾病、痛苦、灾难都和你在一起”,因着教堂的神圣庄严和新人的深情脉脉,那个场景永远地铭刻在了我的记忆中。 当时就下定决心以后要在教堂里结婚,虽然后来被老公改成在月亮下拉着手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他认为中国还是月老在婚姻上比较权威),但好歹也算对天有过誓言了。 美美把她的婚姻危机就归结在了没有完美的开始,她说婚姻若开始得无声无息,就必定消散得无痕无迹。 当年两个心中溢满爱情的人,信心十足地踏上加拿大的土地,但移民5年后的现实与生存压力已经让婚姻像干涸的土壤再开不出美丽的花儿。 美美的老公姓于,我们叫他老于,其实并不老,三十六七岁左右,但一脸沧桑,谁能想到他曾是中山大学风靡一时的男生领袖,正是他的意气风发轻松俘获了美美这个小了两级的学妹。 大学的恋爱故事就像校园里那棵榕树上郁郁葱葱的叶子,春盛秋落。 不过四度寒暑,绝大多数的爱情都灰飞湮灭了,硕果仅存的也难以为继到洞房花烛的那一天,而美美和老于做到了。 婚后的日子平淡而幸福,一切看起来都那么完美无瑕。 美美是个天性浪漫的人,一直对没有隆重的结婚仪式耿耿于怀,而老于每次都只能搪塞,一想到当初租的那件旧婚纱,美美就一脑门子的火。 而老于也有自己的苦衷,他和美美都不是深圳人,美美的家在宁夏,老于家在重庆,想把天南海北的两家人和亲戚都凑在一起谈何容易!如果说婚纱和举行仪式是他们生活中出现的第一个不和谐的音符,那关于是否移民的争吵简直就是一场暴风雨,老于比较安于现实,而美美希望看看更广阔的世界,在不移民就离婚的威胁下,老于最终妥协并在次年登上了加拿大这块土地。 美美说如果把移民前的生活比作晴天,那移民后的生活就只能用阴天来形容。 登陆的第一天,挫折就迎面而来,两个人在机场拖着大大小小五六个行李等了两个多小时,事先预订好接机的人都没出现,长途飞行的疲劳加上焦急,让老于的牙龈立刻就肿了起来,在机场大厅里两个人守着一堆行李面面相觑。 就在两个人手足无措的时候,有一个来接机的移民之家的人发现了他们的异常,在那人的帮助下,两个人这才有了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容身之所。 美美说第一天晚上躺在床上,闻着老房子常有的怪味,再加上十几个小时的时差,两个人都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也许是开始的种种不顺利加剧了老于对移民这个决定的怀疑和反对,也许是后来找工作的艰难严重打击了老于的自信心,总之移民后他们之间的争吵愈发频繁和激烈,老于变得偏执而暴躁,美美觉得自己越来越不认识眼前这个一起生活了好几年的男人。 老于的工作经常换来换去,而美美却逐渐喜欢上了衣厂的工作,很快老板就发现了美美的勤快和细心,把她从车间调到了质检,又在无意的交谈中发现美美的英语居然不差,而且还有办公室工作的经历,于是又把她提升到了衣厂的办公室,并允许她利用一些工作时间去上财务的专业培训,培训结束后,衣厂和她签了正式的工作合同,美美终于结束了打labour的日子。 而老于却失业了,他怀疑美美的工作是用龌龊的手段换来的,虽然明知道衣厂的老板和美美有着20多岁的差距,但还是会常常指桑骂槐地侮辱她,美美开始还会竭力地为自己辩解,后来麻木了就随他去说。 老于在家整整赋闲了一年,期间他们经历了搬家、买车,生活好像朝着好的方面在前进,但中国男人骨子里的那种大男子主义却像烙印刻在老于的身体里,时不时蹦出来发作一下,每次看到美美委屈的泪水,老于也后悔,然后就会出现短暂的和谐,而再次遭遇失败后那烙印就又发红发烫,被灼伤的老于就再把痛苦转嫁给美美,周而复始,老于成了一个彻底失去自信的男人,整日喝酒抽烟,而美美也从活泼外向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不爱说话,把自己武装到牙齿的女人。 如果说之前婚姻的维系是因为两个人都不愿意放弃曾经的美好,那之后的改变就是彼此解除束缚的契机。 事情要从他们的一个老同学说起,那个同学在广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因为业务的需要想让老于回国入股,一直抑郁不得志的老于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但他知道美美不会回去,于是自己毅然回国,还带走了美美几年的积蓄,回国是美美默许的,但钱是在老于走后才发现被提走的。 恢复了单身状态的美美觉得生活突然间变得轻松而欢快,钱的损失也不再重要了。 而远在广州的老于入股后公司的业务蒸蒸日上,生活忙碌却充实,一度丧失信心的他在新公司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就还上了从美美那里拿走的几万加币,而且还多给了几万加币,说这是几年来他应该负担的生活费用,拿到钱的美美一点都高兴不起来,当一对夫妻开始用钱来衡量过去与现在,那他们多半也没有了未来。 我也加了老于的MSN,事务繁忙的他只有深夜才偶尔出现在网络上,他说不知道美美是怎么描述他们的关系和生活的,但移民后的生活对他来说像是噩梦,幸好现在守得云开见月明了,在最近一次的聊天中,他说忘不了当年校园里那个有着一脸羞涩的美美,也忘不了她在加拿大时用嬴弱双肩扛起家庭的重担,但有的东西被打破了很难复原,而美美也有着同样的想法。 有的人有的事曾经拥有过就是永远,又何必一定拘泥于时间的长短或某种关系的存续。 昨天美美打电话告诉我,她和老于开始办理离婚手续了,我没有说让她再考虑之类的话,因为知道这一定是他们深思熟虑后的决定,有的时候破镜重圆未必好过重新开始。 一段婚姻结束了,像一个绝症的患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如果说天下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甜蜜,那破碎的家庭就各有各的悲哀,但有一点共通:曾带给彼此伤害。 生活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是一句老话,但要真正领悟并坦然接受却不是那么容易,即使接受了挫折和失败,要如何化解并转移悲愤又是个难题,于是我们转嫁给了最亲近的那个人,倔强地认为他(她)会消化吸收,却没有想过对方的感受。 婚姻中的另一半没有钢铸铁打的身体和意志,他(她)和自己一样会哭会笑会悲伤,而且身为爱人的你是他(她)身体中最柔软脆弱的地方,那里跳动着一颗爱你的心脏。 如果爱就要善待婚姻、善待对方;如果爱就要把他(她)放在心上;如果爱就要一起面对人生的起落;如果爱就和他(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心欣)
牛奶是许多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营养佳品,但普通人对于营养尚存许多误区,使本该被吸收的营养白白流失,甚至产生反效果,对身体造成伤害!如果你也是这其中一员,则非常有必要了解一下下面的内容! 一、牛奶越浓越好 有人认为,牛奶越浓,身体得到的营养就越多,这是不科学的。 所谓过浓牛奶,是指在牛奶中多加奶粉少加水,使牛奶的浓度超出正常的比例标准。 也有人惟恐新鲜牛奶太淡,便在其中加奶粉。 而如果是婴幼儿常吃过浓牛奶,会引起腹泻、便秘、食欲不振,甚至拒食,还会引起急性出血性小肠炎。 这是因为婴幼儿脏器娇嫩,受不起过重的负担与压力。 二、加糖越多越好 不加糖的牛奶不好消化,是许多人的“共识”。 加糖是为了增加碳水化合物所供给的热量,但必须定量,一般是每100毫升牛奶加5~8克糖。 牛奶里加什么糖好呢?最好是蔗糖。 蔗糖进入消化道被消化液分解后,变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 葡萄糖甜度低,用多了又容易超过规定范围。 还有一个何时加糖的问题。 把糖与牛奶加在一起加热,这样牛奶中的赖氨酸就会与糖在高温下(80℃~100℃)产生反应,生成有害物质糖基赖氨酸。 这种物质不仅不会被人体吸收,还会危害健康。 因此,应先把煮开的牛奶晾到温热(40℃~50℃)时,再将糖放入牛奶中溶解。 三、牛奶加巧克力 有人以为,既然牛奶属高蛋白食品,巧克力又是能源食品,二者同时吃一定大有益处。 事实并非如此。 液体的牛奶加上巧克力会使牛奶中的钙与巧克力中的草酸产生化学反应,生成“草酸钙”。 于是,本来具有营养价值的钙,变成了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从而导致缺钙、腹泻、少年儿童发育推迟、毛发干枯、易骨折以及增加尿路结石的发病率等。 四、牛奶服药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用有营养的东西送服药物肯定有好处,其实这是极端错误的。 牛奶能够明显地影响人体对药物的吸收速度,使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较相同的时间内非牛奶服药者明显偏低。 用牛奶服药还容易使药物表明形成覆盖膜,使牛奶中的钙与镁等矿物质离子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非水溶性物质,这不仅降低了药效,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危害。 所以,在服药前后各1~2小时内最好不要喝牛奶。 五、用酸奶喂养婴儿 酸奶是一种有助于消化的健康饮料,有的家长常用酸奶喂食婴儿。 然而,酸奶中的乳酸菌生成的抗生素,虽然能抑制很多病原菌的生长,但同时也破坏了对人体有益的正常菌群的生长条件,还会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尤其是患胃肠炎的婴幼儿及早产儿,如果喂食他们酸奶,可能会引起呕吐和坏疽性肠炎。 六、在牛奶中添加橘汁或柠檬汁以增加风味 在牛奶中加点橘汁或柠檬汁,看上去是个好办法,但实际上,橘汁和柠檬均属于高果酸果品,而果酸遇到牛奶中的蛋白质,就会使蛋白质变性,从而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 七、在牛奶中添加米汤、稀饭 有人认为,这样做可以使营养互补。 其实这种做法很不科学。 牛奶中含有维生素A,而米汤和稀饭主要以淀粉为主,它们中含有脂肪氧化酶,会破坏维生素A。 孩子特别是婴幼儿,如果摄取维生素A不足,会使婴幼儿发育迟缓,体弱多病。 所以,即便是为了补充营养,也要将两者分开食用。 八、牛奶必须煮沸 通常,牛奶消毒的温度要求并不高,70℃时用3分钟,60℃时用6分钟即可。…
保本基金:一种具有保险功能的投资工具 1、什么是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Segregated Funds) 是加拿大金融市场上一种独特的投资产品,其服务对象为加拿大居民。 非加拿大居民不能够投资保本基金。 保本基金具有一些与互惠基金(Mutual Fund)相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1) 同互惠基金一样,保本基金也是将投资者的资金筹集在一起,投资在某一证券(股票、债券)或证券组合上,投资者由此而持有该基金的份额(Unit)。 (2) 同互惠基金一样,作为保本基金投资份额基础的证券的价值会随市场状况而发生变化。 (3) 同互惠基金一样,保本基金的投资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买卖所持有的份额。 如果投保人在合同到期之前卖出基金,则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为基础。 由于这些特点,保本基金有时被看作互惠基金的一种。 不过,保本基金与互惠基金相比也有一些重要的差别: 第一,保本基金在加拿大是由保险公司来运作的,因而只有持有人寿保险执照的理财顾问才可以代理保本基金。 第二,保险公司所设立的保本基金与保险公司自身的其他资产是分离的。 假如保险公司遇到财务困难而不能履行对其他保险合同的保证金,其债务人也不能对保本基金有任何索偿。 保本基金的英文Segregated Funds即来源于此。 第三,保本基金的投资人实际上持有一份保险合同。 在合同中涉及三方面的人:一是合同持有人(Contract holder),即投资保本基金的人。 二是年金受益人(Annuitant),即保险合同中的受保人。 三是合同指定的受益人(Beneficiary),即在合同到期或受保人意外死亡时保本基金的继承人。 如果保本基金不在注册计划比如RRSP之内做,则合同持有人不必同时是年金受益人。 但是,如果保本基金以注册投资计划的形式做,则合同持有人与年金受益人必须是同一个人。 第四,保本基金规定有合同的期限,通常为10年。 在合同到期时,指定受益人将获得投资的本金及收益。 2、保本基金有哪些优点? 与一般互惠基金相比,保本基金具有如下一些优点: 第一,保本基金可以保证投资者的投资本金。 各省的金融监管机构规定,保险公司所设立的保本基金必须保证投资者在合同到期时,至少获得75%的投资本金,大部分保本基金还给予100%的本金保证。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通常我们将Segregated Fund翻译成“保本基金”,而不是简单地直译为“分离基金”。 一般的互惠基金则没有这样的本金保证,换句话说,投资互惠基金可能会有“亏本”的情况发生。 第二,保本基金具有保险的功能。 除了保证投资的本金以外,保本基金还有一个保证的死亡赔偿(Death Benefits)。…
政府弱视及盲人福利计划,华人知多少 ? 加拿大是西方七大工业强国之一,其税项之多税率之高全世界闻名。 但是加拿大政府给予加国人民的社会福利保障也是世界闻名和多种多样的,加国政府经费的大部分都应用到社会福利上,这也使得加国在联合国组织“发展计划”公布的全球福利报告中,在一百七十四个国家和地区排名中成为世界第一的福利制度国家。 移居加拿大的华人,多数都居住在BC省和安省。 在安省,通过政府、华人社团、协会和服务中心都会了解一些政府福利计划,诸如家庭子女津贴、配偶津贴、高龄退休津贴、失业救济金、医疗健康、社会保险等,但是还有许多特殊的福利项目却鲜为人知,其中一项就是“Assistive Devices Program”(简称ADP)的Visual Aids福利计划。 这项计划是针对在安省居住、持有健康卡、并长期弱视或全盲(无论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的居民,经过政府特许机构视力评估后,根据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资助。 资助的形式是由政府特许的服务商为弱视或全盲人士配备他们所需要的设备,让他们免费或最多支付25%的费用,即可获得这些设备以及相关培训等服务。 这些设备包括: 1. 高科技设备Ø 电脑设备和显示器Ø 扫描仪和打印机,盲文打字机Ø 文件扫描和阅读软件Ø 屏幕阅读和放大软件2. 光学设备(诸如放大镜、望远镜和特殊眼镜)3. 导盲设备(诸如导盲拐杖和电子导盲设备) ADP福利计划的宗旨是帮助弱视或全盲人士尽可能的获得正常人的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使他们通过高科技设备有效的进行电脑操作。 通过文字识别和互联网系统,弱视或全盲人士不仅可以方便地阅读书本报刊,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看”到外面的世界,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为日常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也增添了不少乐趣。 之所以了解到这些情况,是由于笔者近期走访了KL Computers的有关人员,从那里获取了以上信息。 KL Computers在安省从事计算机销售及服务业务多年,以其技术实力和良好的信誉,成为安省健康部为数不多的ADP特许服务商之一,为弱视或全盲人士提供从免费咨询,协助申请ADP福利计划,到提供全套设备及培训的一条龙服务。 过去,由于语言和环境的限制,知道和申请ADP福利计划的华人很少,KL Computers的职责就是协助政府在华人群体中推广该计划,为弱视和全盲人士享受ADP福利计划开辟一条绿色通道。 KL Computers 除了提供日常免费咨询和服务外,还定期举办一些免费讲座活动,旨在为弱视和全盲人士提供及时的信息和服务,同时也是一个相互交流的好机会。 若想了解更多详情,请致电KL Computers或政府有关机构,联系方式如下: 安省健康部ADP计划 (英语/法语服务):电话:1-800-268-6021或 416-327-8804地址:7-5700 Yonge St., North Y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