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中国技术移民申请锐减轮候时间缩短

北京申请技术移民人数急剧减少,而移民轮候时间估计缩减至只需2至3年。 据了解,申请配偶移民的轮候时间已缩短到少过半年﹔但父母或祖父母的担保移民个案,就仍然要轮候7至8年。 联邦移民部今年处理在北京入纸的技术移民申请个案,可以说是在全球众多地区之中,效率最高的一个,原因是申请个案比对上一年大幅减少,因此加快了审批程序。 他估计,今年入纸申请的这类个案,可能只需两三年,就可以完成审批程序。 根据移民律师库兰从移民部取得的数字显示,2005年4月在北京有29,817个技术移民申请个案﹔但在2006年3月,北京的技术移民申请个案下跌至17,625,减幅达41%。 库兰认为,这可能是因为北京的轮候时间太长,令许多有意移民的人“打退堂鼓”。 但如此一来,北京的办事处就可以更快地审批旧申请个案,缩短申请者的轮候时间。 此外,他又指出,移民部目前处理申请配偶移民的速度理想,但父母担保申请就有待改善。 政府在申请配偶方面的表现卓越,大部分个案只需少于6个月(去处理)。 但父母和祖父母等个案,他们(政府)不告诉人家需时多久,以现在的统计数字显示,可能需要7至8年。 ” 据库兰所知,目前父母担保移民个案仍在增加,但手头上暂时未有最新的实质个案数字。 他认为,如果政府真的需要这么长时间审批这类个案,理应公布详情,好让希望申请父母移民本国的人,可以从长计议。

蒙特利尔发生针对华人的死亡威胁事件

加拿大东部蒙特利尔市发生针对华人的死亡威胁事件。 当地华文媒体《七天》向本网提供了该报记者胡宪今天采写的报道。 据悉,昨天(4日)下午3:47分,记者接到消息,在蒙特利尔NDG区某公寓大楼发生针对华人的死亡威胁事件。 当天晚上9点钟,记者在第一个采取报警行动的关女士(化名)家中对她与同楼居住的叶女士进行了采访。 关女士说:上周三(9月27日)晚上7点钟左右,来访的朋友提醒她出入要多加小心,她问为什么,朋友说看到电梯里写着要杀死所有华人的标语。 关女士跑去一看,在二号电梯墙壁上果然有人用英文写道“是杀死所有华人的时候了”,字体很大,几乎占了一面墙。 关女士很害怕也很气愤,她立即回家拿相机照了像并拨打了“911”。 大约30分钟以后警察来了,关女士带他们去了现场。 警察看过之后问关女士想干什么,关女士感到奇怪,她认为大楼里居住的十几户华人的人身安全受到了威胁,应该是警察告诉她以及所有受到威胁的人应该怎么办,而不是相反。 后来警察说她应该先去找房主或大楼管理员,警方只有在接到他们的报案后才会采取行动,没有做笔录,没有采集证据,也没有留下名片就离开了。 刚来到加拿大两年多的关女士,给同楼居住的华人打了电话,大家都感到事态严重,有的人不敢走出家门,有的人想马上搬家,做家长的更是担心孩子的安全。 在口头通知了大楼管理员之后,电梯里的字迹被擦掉了,但留在大家心中的字迹难以抹去,特别是在刚发生了道森学院枪杀学生事件之后,人们的神经本来就很紧张,谁也没有想到死亡威胁已经近在眼前。 大家不甘心生活在恐惧之中而无所作为,于是在本周一(10月2日),由关女士等人起草了一封要求房东立即报案并在电梯和走廊上安装监视仪的正式信件,22名华人签了名(见图)。 关女士最后对记者说:“我们不光希望通过努力争取自身的安全保障,我们还希望通过媒体,提醒每一个华人注意人身安全,并告诉人们在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之后要立即报警。 ” 今天(5日)上午10点钟,该大楼管理部门刚上班,记者去采访,正好看到叶女士代表全体华人住户向经理递交信件。 接待我们的大楼经理特瑞西雅介绍说,该大楼共有181个单位,全部住满,各种肤色的住户都有。 当记者问道她对华人住客的看法以及有否发生过华人住客与其他民族住客纠纷时,她十分肯定地说:华人都非常友好、安静,按时交纳房租,也没有听说过任何针对华人住客的指责和抱怨。 当时在场的一名来自伊朗,已在这个大楼住了九年的阿曼(化名)接受采访时说:他本人对此非常气愤,他有两三个华人朋友,他的邻居也是华人,他认为这事件的发生很严重,他坚决支持华人的做法,并从经理手中拿过信件,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记者又问道,管理方下一步将会如何行动时,经理说已经向中层管理部门汇报,并等待指示,估计要到下午才能有消息。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一名华人住客正好走过。 他说太太本来胆子就小,经此一吓,更是提心吊胆,已经准备马上搬家。 接着,记者又去了该区警察局,当被问到为什么当时的办案警官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时,接待警官用电脑查出了当天的“911”报警编号,办案警官的姓名、警号,表示不能替他们回答问题。 记者又问道:按照规定程序,当公民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而报案,警察应当采取什么举措时,该警官回答得十分谨慎,要求记者联系专门面对媒体的部门。 记者按指定号码拨打了电话,但只有录音。 到5日下午1:30分截稿时,记者依然无法联系到警署的公共媒体部门。 该大楼的管理人员也在电话中表示仍然没有接到上层主管部门的指示。

多市推出代理人投票办法

多伦多市政府于今年的市选中,首次推出选民代理人制度,允许符合资格的代理人为无法参加投票的选民投下一票,代理人投票办法于10月3日起开始实施。 今年的市选定于 11 月 13 日举行,市府昨天宣布,如果选民于当日无法参加投票,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投票。 身为代理人者,必须自身是合资格的多伦多市选选民,而且当其代理投票时,必须遵照其委托人的意愿,投下委托人所支持的候选人一票。 担任选民的投票代理人必须事先获得”代理人证(proxycertificate)。 可以通过邮寄或致电给市选热线 (416 338-1111 或416 338- 0889)预约,然后在市府工作时间前往市府接待处 (Clerk Of-fice) 办理申请。 代理人证明上必须有代理人的亲笔签名,且必须经市府接待处职员的身份确定,并指定代理人行事代理投票的特定投票地点。 市府强调,不接受以电话录音或传真方式申请投票代理人。 另外,考虑到有选民无法在市选当日参加投票,市府于 10 月 23 日(周一 )及 11 月 1 日 (周三 )上午 10 时至下午 6 时在 CityHall 、East York、Etobicoke、North York、Scar-borough 的Civic…

弱势权益受损多个民间团体起呛声

多个援助弱势的团体昨日在平权会中区华埠会址联合召开记者会,抨击哈珀政府在上月底停止对“挑战法庭援助计划”(Court Challenges Program)的所有经费。 他们计划举办联名签署活动,将抗议书传给哈珀,以表不满。 与会的团体代表来自服务华人及东南亚社区法律援助中心、ARCH弱势者法律中心(Disability Law Centre)、收入保障行动中心(Income Security Action Centre)及全加华人协进会(平权会)等。 他们异口同声的批评哈珀政府删除这项计划的经费,让社会上的弱势者更为无助,寻求公平权利更加艰难。 服务华人及东南亚社区法律援助中心行政主任吴瑶瑶表示,“挑战法庭援助计划”于1978年设立,目的是帮助弱势者,包括新移民、难民、妇女、残障人士等,以法律途径争取加拿大人权自由宪章所赋予的权利。 每年联邦政府拨款250万元支持此项计划,原本计划在2009年3月才结束,然而却在无预警下提前两年执行。 她提到,今年联邦政府有140亿盈余,然而却删除此只剩两年的500万元计划经费,让人无法理解,更让接受此项福利的弱势人士无法接受。 她指出,删除此项经费首遭波及的为少数族裔及妇女等弱势团体,因为此经费是协助弱势团体在受到不平等待遇权利下,唯一有机会可告政府的经费来源。 她举人头税为例,当时使用此计划经费告政府,使得人头税得以平反,此外还有目前的失业金及产假补贴金等都是当时有心人士以此经费告政府而争取的来的。 她表示,此项经费删除,让无财力的多数弱势者,在受不平等待遇下,无以得到人权自由宪章所给予人人平等的权利。 平权会会长斐振森(Cynthia Pay)在会中表示,此项经费让平权会有经费在平反人头税议题上做许多的推广,使得人头税能在今年顺利平反,且促使加拿大政府对此做出正式的道歉。 此外,该会更运用此项经费推广未来传统中医立法后,其医药费能够抵销所得税。 她指出,政府在上月25日删除此项计划的经费补助后,该会在促进中医药费抵销所得税的计划,将可能停止。 反对妇女儿童暴力城市行动委员会(Metropolitan Action Committee on Violence Against Women and Children)法律执行长何咏诗(Clare Ho)表示,在现有的司法系统,许多受暴妇女及儿童因语言障碍及其他因素下,无法得到应有的平等待遇,而取消此经费将使提供此司法咨询服务的机构将无法继续帮助他们争取应得的平等权利。 与会者表示将举办联名签属活动,将反对的声音传给联邦政府。

多元文化政策下不同教派通婚日益普遍

据加通社消息,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加拿大社会愈趋多元文化,不同宗教教派和信仰人士结为连理的情况亦日益普遍。 加拿大统计局周二发表的报告指出,1981年时,只有15%的夫妇或同居伴侣是信奉不同宗教,到2001年,这类婚姻已增至 19%。 该项研究是以人口统计数据为基础,在1,410万对加国夫妇中,接近270万对夫妇的其中一方是来自不同的宗教教派。 然而,大部分夫妇仍然是信奉同一宗教,至于不同宗教教派的夫妇中,超过半数是天主教与新教信徒的结合,那是加国人数最多的两大宗教团体。 研究发现,不同宗教人士结为夫妇跟个人居住地区、社区中宗教多元化程度,个人宗教信仰程度,宗教教条的传统程度以及在加国居住时间长短等因素有密切关系。 研究又显示,个人所居社区中,居民多数信奉同一宗教,又或个人的宗教信仰程度极深,则跟不同宗教人士结婚的机会极低。 渥太华的温尼亚家庭学会(Vanier Institute of the Family)研究员帖珀(Jennifer Tipper)指出,不同宗教人士通婚情况日见普遍,可能因为加拿大人现时已经更能接受这种结合。 但同时表示,当中亦存在其他因素。 她表示,30年前跟同一宗教圈子人士通婚,可能具有文化的必要性,时至今日,却未必有那么多机会这样做,数十年前加国的宗教较单一化,但时至今日,社会里已存在著不同的宗教。

多伦多第一报:送子女去补习为什么?

每年的九月,随着悠长假期的结束,新学期的到来将是学生紧张的开始,亦是家长忙碌的季节。 廿多年前,每逢新学期开始,家长们会忙于为子女准备文具,买(练习)簿和包书本。 如今上了四十岁的人,相信都曾有过到处找好的牛皮纸,或挂历纸包书本的经过。 后来社会进步了,包书改用透明胶纸,再后来,商家推出现成的书套,功夫少了,开学前的准备工作简单了,那种“开学”的气氛反而减弱了。 这些年,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加上商家将盈利点押在学生身上,手机、MP3、iPod乃至最新型的iKaraoke,成为新学期家长鼓励子女学习的奖品。 不过,尽管时代在进步,少年人的新宠儿不断改变,但为子女选一间好的补习社这个习惯,却是数十年不变。 这种风气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盛行度可谓不分伯仲。 而在北美,长长的车队守候在一间间补习社外面,更是黄昏和周末的一道风景线。 家长究竟应不应该送子女到补习社去?通过补习给子女增加学习压力,是不是“填鸭式”教育的继续?学生应该如何合理调配学校与补习社之间的关系呢? 误人子弟的香港式补习 中国移民,无论来自中国大陆、或香港、或台湾,都习以为常地将补习看着是子女教育的一部份。 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数据显示,香港学生补习花费增长惊人,整体补习开支5年内增加了25%,去年的数字为每月约3亿港元,以1年上课10个月计算,由小学至高中,全香港学生每年补习费用高达30亿。 而在今年暑假,补习社竞争格外激烈,除出动大量“明星导师”宣传抢学生,各间大型补习社也爆发“补习天皇、天后”跳槽、挖角潮,掀起连串有关追讨补习费用分红的诉讼。 而连串的诉讼揭出香港“星级”补习教师收入比想象中的还要丰厚,例如英文科补习教师范卡诺(K.Oten),每月佣金高达170万元。 香港炒红补习社,与整个社会不正确的补习观念有关。 一般的补习社着重教授知识,并帮助学生处理家课上的难题,在这些补习社里任教的老师,薪酬基本与任职学校的老师相持平衡。 香港以补习天王著名的的补习社有现代教育、英皇教育、遵理学校等。 享有“天文数字”薪酬的补习天王,很多仅是中学毕业,按理很难为人师,但由于他们并不着重教授课本知识,而是将精力放在分析过去十多年香港中学会考和香港高级程度会考的试题和评分标准上,然后告诉学生哪些重点需要温习,哪些不需要,鼓励学生选择性温习。 此外,他们会提供大量模拟试卷让学生操练,并分析答题技巧等。 所以他们的教学结果完全是实战型的,自然,学生在补习社里所学到的本领,不是知识,只是考试技巧。 笔者之所以在这里提出“香港式的补习”,是因为这种方式不独香港所有。 在中国大陆或者台湾,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补习学校,都以追求考试分数为目的。 这种不健康的补习教育方式,正理直气壮地侵蚀和颠覆我们原有的教育观念。 结论是,当社会上仍未普及补习的时候,假如你的孩子选择补习,结果必然是较他人容易取得高分;但当大家都在补习时,平均分数拉高了,假若你的子女不补习,分数自然就会落后于人。 今天中、港、台的状况就是这样。 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安排了一条漫长的补习路,父母们的眼睛都盯着高分,商人抓住为人父母望子成龙的心理,将实现考试高分作为招揽生源的手段,令整个社会都为孩子取得高分而疯狂,进而导致我们一直引而为豪的教书育人观念走向崩溃,积弊难返。 加拿大的补习天空 新移民一踏入加拿大,最大的感慨是,这里山青水秀空气好。 与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相比,加拿大的天空不但止格外篮,加拿大的补习风气,亦正道很多。 蔡先生原在香港从事教书和编写教材,1988年移民加拿大后,曾在天主教教育局属下的学校教书。 据蔡先生介绍,当初也没有想过在多伦多办补习社,当时班上有几个学生,他们的家长请蔡先生帮助他们的孩子补习,结果这些孩子的学习成绩进步很快,都上了名牌大学,一传十,十传八,蔡先生成了多伦多的“补习天王”。 说蔡先生是多伦多的“补习天王”一点也不为过。 他自1992年开办“成功教育培训中心”以来,培养了大批的学生。 今日“成功”在士嘉堡和烈治文山各设一所校舍,开设数学、英语、科学、法文四个科目,目前学生人数达1,500名,教师有65名。 据蔡先生介绍,目前有些学生,是第一代“成功”学生的子女,由此可见“成功”持之以恒教书育人的方式深入民心。 贵为多伦多“补习天王”的蔡先生,其教育理念与教育品格,与香港的“补习天王”有着截然的不同。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加拿大的教育模式,体现相当自由的个性选择,学生在学校没有压力,而学校也缺乏一套完整的考核机制,用以考核教师的水平,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 Amy现在万锦市一所公立中学读11年班。 据Amy的父母介绍,女儿读8年级那年,他们发现她的成绩有所下降,就到学校去了解女儿成绩下降的原因,岂知学校并不认为Amy的平均成绩下跌10多分是件不好的事情。 为此他们觉得不能完全依赖学校,马上联络了补习学校,将女儿送去补习。…

月儿还是那么圆:特殊的中秋节礼物

中秋节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之一,而月饼仿佛是中秋节的专利。 在国内的时候,不管是穷日子还是富日子,年年家人都会尽量地在这一天欢聚一堂,即使买不起月饼也要做块甜饼代替。 在圆月高悬之时,窗前月下,把一块月饼按家人成员数分成几份,每人一份,象征着团圆;即使有人缺席,也会有一份为之分发,然后让“自愿者”替之分享,那份温馨,那份快乐仿佛就在昨天。 刚来加拿大的头几年,因为没有阴阳对照的挂历,一般农历的年节啊,都是从中国留学生会通知举办晚会得知,每年中秋节和国庆节都是在一起办, 所以晚会通常都是在两者之间的日子里。 为了让儿子能够记住中国的节庆和习俗,我总是特别关注准确的日期,然后想方设法地做些应节的食品全家品尝。 而双方父母那里只能写信遥祝他们节日快乐了。 前二年就这么过了,第三年因为老公毕业找到了工作上班了,学校的事也就不大了解了。 最主要的是那年,我与第二个宝宝有了约,整整大半年,我心中只有一个日子,那就是宝宝的预产期十月五日。 可谁知,做了B 超后,医生说宝宝太小,大约要晚半个月左右出生。 啊?我真是半信半疑, 宝宝怎么会失约这么久? 毫不紧张地走近了约定的那一天,阵痛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看看表,才清晨五点,我又躺下计算着两次疼痛相隔的时间,从十几分慢慢地到只有六,七分,不好,赶紧推醒身边熟睡的老公,起来准备去医院;当一切准备就绪,那疼痛相隔的时间又拉长了,从六,七分钟又变成了十几分,二十多分,这个调皮的宝宝,还没出世就开始折腾爸爸妈妈了;因为医生说过只有下面几种情况才可以住院:要么破水;要么阵痛五,六分钟一次;当时我们自己还没有车,所以不想太麻烦朋友;于是我决定留在家里继续自我观察;而老公工作时间不长,假期有限,所以一定要用在刀刃上,老公只好按时去上班了。 接送儿子上学,放学,做中饭,晚饭,晚饭后,那折腾了我一天的疼痛终于变成了五,六分钟一次,老公赶紧给事先约好的一位教会弟兄打电话;接着把儿子送到朋友家,然后去了医院,这时已是晚上七点多了。 经过一番艰苦的“拼搏”,差五分钟就十点了,腹部突然轻松,我知道,在我腹中孕育了十个月的小生命终于面世了。 随即“哇……”的一声响亮的宣告“我来了”,我突然意识到,我还不知道孩子的性别呢,于是我问: “老公,是儿子还是女儿?” 老公仿佛没听见,依然专注地望着护士给孩子收拾。 “喂,老公,是儿子还是女儿?”我加大了嗓音又问。 “哦,你不是不想知道吗?” 老公以调侃的口气微笑地望着我说。 “哎!拜托了,你现在是在报复我吗?”我哭笑不得地说。 因为我太希望有个女儿了,所以怀孕做B 超时,我怕医生告诉我的结果与我的希望相反,压根没有勇气去问。 倒是同去的儿子好奇地问:“医生,能告诉我是个男孩还是个女孩吗?” 医生笑着反问儿子:“你喜欢男孩还是女孩?”儿子毫不犹豫地答道:“女孩。 ”“哦,我不能告诉你,因为你妈妈不关心这个问题。 这个胎儿可能是男孩,也可能是女孩。 ”医生狡猾地回答道。 令满怀希望的儿子大失所望,回家就向爸爸告了状。 “好好,告诉你是个女儿,满意了吗?”老公说“真的?!别骗我。 ”我惊喜的有点不敢相信, 尽管我似乎早有预感。 “当然了,不骗你。 ”老公的嘴也有点乐的合不住了。 十点多我们终于在病房安顿好了,老公赶紧先给寄放儿子的朋友家打电话一是报喜,二是问一下儿子的情况,这毕竟是他第一次独自在别人家过夜;朋友高兴地向我们道喜,并说我们的儿子很乖,他们刚吃了月饼,“月饼?”老公惊讶地问。 啊,原来今天是中秋节!我们竟忙昏了头,早已忘的干干净净,我望着身边的女儿,轻轻地问:“哦,我的宝贝女儿,你一定没有忘记吧,否则你怎么会没有听从医生的‘意见’ 再晚半个月出生;呵,你一定早就知道,你与妈妈的约定日子是中秋节,是中国人团圆的日子,所以你按时赶来同爸爸妈妈和哥哥团圆来了, 对嘛?!我聪明,可爱的女儿。…

巴黎车展日韩欢乐美国愁

正在举办的两年一度的巴黎国际汽车展上,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以欣赏到世界282家汽车品牌参展的数百款车型:从单厢车到概念车,从越野车到环保车。 在汽车展的背后,是汽车行业如火如荼的群雄竞争。 法国《论坛报》日前报道说,面对销售危机以及技术和环保提出的挑战,各大汽车厂商的处境不尽相同。 日本汽车业成绩辉煌。 今年上半年,日本汽车出口增幅达16%。 丰田汽车公司将超过通用汽车公司成为全球行业老大。 本田汽车公司在美国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利润大增。 铃木和马自达汽车也都业绩不错,只有日产汽车的销量停滞不前,但也好于外国竞争对手。 日元疲软固然对日本车的销售有很大帮助,但并非成功的关键。 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日本汽车厂商都非常重视开发多种档次的新车型,使其在技术上更具竞争力,同时努力适应当地消费者的口味。 另外,日本企业还在世界各地大规模投资建厂,争取离顾客更近。 调查显示,它们的汽车生产线开工率是最高的。 韩国汽车厂商的努力也正在取得成效。 他们不断推出先进的汽车,技术性能明显改善,正在赶超欧美对手。 韩国汽车企业不断把工厂迁往国外,现代集团在美国和欧洲都开设了汽车生产线。 如果说日本人大笑、韩国人微笑,那美国人就是在哭泣了。 通用汽车公司亏损巨大;福特汽车公司处境艰难,它准备在美国减少4万个就业岗位;克莱斯勒汽车公司也不景气,它在经历了长达10年的亏损之后尚处于恢复期,目前又出现了经营形势重新恶化的迹象。 美国汽车厂商认为,目前的窘境是美国企业在医疗和养老保险方面负担过重造成的。 而且,美国消费者越来越不喜欢美国车,认为它们技术更新慢、性能差、做工粗糙、耗油量大,非但不如日本车,甚至不如韩国车。 另一个不利因素是,人们不再喜欢费油的越野车和小货车,而这两种车型正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强项和创收主力。 相比日本车的得意和美国车的失意,欧洲汽车业的处境居于两者之间,算是不好不坏。 宝马和保时捷等豪华车凭借卓越的质量和品牌魅力继续保持盈利,其他德国汽车公司还在继续进行调整。 德国汽车销路还都不错,法国汽车则是今不如昔,雷诺和标致两大汽车公司在西欧的销量大幅下降,幸好它们在欧洲之外取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美国北疆一日游

2006年8月26日。 我和老伴随女儿一家4口,女儿、女婿、外孙女、外孙,驱车由早晨8点出发,直奔加拿大和美国边疆地区的和平桥,10点钟到达。 和平桥办理入境卡 据传和平桥建于1914年,是加、美两国边疆连结4座大桥的第一座桥,也是伊利湖高水位通过尼亚加拉河向低水位沿河直下的进入区─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形成区。 汽车越过大桥,面对11个入口。 上有巨幅标语:WELCOME TO NEW YORK,这标志两国长期和平友好的气氛。 汽车由入口排长队缓缓而入,我们的汽车到入口处交验了证件,我和老伴是中国护照(在美国驻多伦多领事馆办了有效期10年入美签证),按规定到和平桥监督管理处去排队办入境卡。 一位中年女警官对我们进行了面试,问了几个问题,并照相,留手印,发给我们6个月的入境卡。 因排队时间很长,前后用了1个半小时。 先游海军公园 入境后先到MARINE PARK,这个河边公园有大片草地和小树林。 河中有2 艘军舰,1艘潜艇,1个鱼雷组成海军博物馆,全方位对游客开放。 儿孙们爬上舰艇参观,我和老伴在公园漫步游览,园中见到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阵亡将领纪念碑。 我们找个桌子和板凳,全家简单用餐,一边吃,一边欣赏这开阔秀丽的河边公园自然风光。 再游水牛城市中心 驱车到达美国水牛城。 水牛城Buffalo位于纽约州的西北方,是纽约州第二都市、也是典型的美国大学城。 水牛城素有「City of Good Neighbors」的美称,原因就是水牛城的居民非常欢迎外来的居民及学生,喜欢接受不同的文化理念。 城市整洁安静,来往行人稀少。 我们在市中心建筑楼前摄影留念。 然后找了一个大商场转一下,商品很多,但与多伦多大同小异,没有发现有特别兴趣的东西。 再游美国尼亚加拉 美国境内观光尼亚加拉大瀑布,没有加国境内观察看得直观,广泛,但是,也有引人入胜的特色,那就是大瀑布形成的前驱:三个瀑布姐妹岛(THREE SISTER ISLANDS OF FALLS)。 依次命名为ASENATH,ANGELINE,和CELINDA-ELIZA。 3个姐妹岛都分布在密林深处,水流特别急,像万马奔腾,发出“哗哗”的巨响,震耳欲聋,令人胆战心惊。 从伊利湖高水位通过尼亚加拉河向安大略湖低水位沿河直下,到这里位能转为动能,水流速度达到尼亚加拉河的最高水平,进入尼亚加拉瀑布区的弧形大峡谷,水流像强弓之箭离弦,于是形成世界最宽大瀑布的“举世奇观”。 因此,3个姐妹岛是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前驱,与之形成“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不可不看。 我们还看到了尼亚加拉河中看台上,很多美国游客身穿雨衣“河中回头观看大瀑布”情景。…

加华裔前总督批评英王室成员礼仪欠佳

加拿大华裔前总督伍冰枝在她刚出版的新书中,批评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餐桌礼仪欠佳,但英国和北美的礼仪专家则予以反驳。 新闻记者出身的伍冰枝在一九九九年至二零零五年之间,担任加国总督,是英国女王在加国名义上的正式代表。 据“中央社”报道,伍冰枝在她新书“ Heart Matters”中指出,总督任内曾与英王室共同进餐,但王室成员一些违反餐桌礼仪的小动作,让她颇感吃惊。 伍冰枝表示,她曾见到女王本人在一项正式宴会上,公然在鼻上补粉添妆,已去世的皇太后也曾在正式晚宴中,用错餐具。 不过,伍冰枝这些批评也立即召来反击,英国方面有人批评她是“狂妄自大”,也有人指她根本不懂礼仪精髓。 英国礼仪专家布洛尔接受电讯报访问时表示,所谓礼仪的目的,是要让人更舒服,而不是让人浑身不对劲,也不是光让人自我沉醉、却引来其他人皱眉头。 布洛尔指责伍冰枝不知变通。 她在接受加国 CTV电视网访问时也指英国很少有人知道伍冰枝,伍氏这次在书中公然批评“老长官”,反让人觉得她没礼貌。 布洛尔表示,有建设性的批评是好事,但伍冰枝的批评毫无根据,纯然只是让人看笑话。 北美当地的礼仪专家也都纷纷为英国王室辩护。 礼仪指导专家史达尔也建议,如果只是无伤大雅的小过失,伍冰枝大可放女王一马,无须从中硬挑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