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引进了大批医生,他们来此遭受的恶劣待遇简直令人吃惊。 前些日子,我碰到了另一位移民医生,他刚登录加拿大,正满怀信心的期待着美好生活。 出于礼貌,我问他:“为什么选择加拿大?”他回答:“之前加拿大使馆工作人员告诉我这里急缺医护人员,因此我想这是一个理想的移民国家。 ” 那些代表加拿大的游说队伍为什么不将实情和盘托出呢?医生的确是加国的高收入行业,我们也紧需医务人员,而登录后迎接他们的却是没完没了的医师资格考试,即使侥幸通过了相关考试,要成为一名真正的医生还要面临新一轮更严峻的挑战,要与加国医学院毕业生竞争实习医师的职位。 通常移民医生必须等所有加国医学毕业生的实习职位安排妥当后,才予以考虑。 2003年,625名移民医生竞争实习医生职位,最终只有67人如愿以偿。 移民医生入行之路漫漫而修远兮 电影制片人Jiyar Gol正准备拍摄一部名为《移民医生之困境》(Health Care 911: The Plight of Immigrant Medical Doctors)的记录片,希望从中找到答案。 影片讲述了很多移民医生来加后不得不放弃专业,从事保安、出租司机等边缘职业。 卑诗省国际职业培训部门协调人Patrick Coady表示,移民若想成为一名实习医生通常需3~5年时间,而能够取得实习医生资格的移民医生只占5%,95%的移民医生不得不转向其它不景气的行业谋生。 在加拿大,政府只承认英国、澳大利亚、南非及新西兰的医学学位,而来自上述国家的医生还不到移民医生总数的10%。 过去几年,加国医护行业一直存在着医生与病人无法用语言沟通的障碍,特别是年龄较大的移民根本学不会英语,住院期间无法与医生进行交流。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为什么还要排斥大量来自中国、印度、伊朗以及其它中东国家的移民医生入行呢? 是出于种族偏见?John Corey医生在之前的一篇论文中曾提到了这一话题。 加国移民医生之现状 另外一份由卑诗省国际医生协会发布的名为“解决省内医生短缺问题”的报告指出:截止2006年7月1日,卑诗省的实习移民医生只有16名,安省200名,亚省(Alberta)42名。 2003年,安省至少有600名海外受训医生通过了省府设定的医师资格考试却无法就业,数千人为了准备笔试无法接受实地培训。 卑诗省每年有10%的移民医生,在完成了国家规定的标准医师资格考试后要么转投美国,要么返回自己的国家。 这其中,加拿大公民及移民签证处又扮演了一个什么角色?他们本应将国内移民的真实就业情况告知所有人,采取公正、透明的信息提供机制,而不仅仅是“贩卖”移民签证。 (麦子 )
打造一个完美的市长(Toronto Sun, Sue-Anna Levy) 多伦多又要选市长了,我们希望选出一个能做事但是又不会花钱超过政府预算的市长,我们希望选出一个能够拿自己开玩笑,在压力面前也能保持优雅风度的市长。 当然,我们也知道这样的完美侯选人是不存在的,但是也不妨碍我们有一个美好的梦想。 以下是对完美市长的要求: 有一头漂亮的头发:虽然一张漂亮面孔不是必须的,但是至少有帮助。 现任市长苗大伟的笑容不错,还有一头金发,很符合要求。 问题是他肚子里没什么货; 有牙齿:我们希望选出来的市长能够武装到牙齿,能够坚持正义。 从这点来看,竞选人Jane Pitfiled比较合适; 有脊梁骨:一个好市长必须能够在压力下保持优雅,越战越勇。 密西沙加的85的老市长比大多数政客都更有脊梁骨; 掌握政府的预算:多伦多的财政预算比加国一些省份的都大。 所以做市长的一定要眼睛盯得紧,手里管得严。 这一点上,负责预算的David Soknacki最合格; 两条美腿:2000年参选市长的模特Enza Supermodel有漂亮的腿,穿高跟鞋时很漂亮; 有理想:前纽约市长Rudy Guiliani有理想,而且能够坚持去实现理想。 我们这里的领导人一直是鼠目寸光,希望新市长能够象他学习; 不自私的心:多伦多很多议员只关心一件事──重新获选。 而前伊桃碧谷市长的心里是装着广大纳税人的; 效率高:这样一个大都市的市长应该时刻掌握着在这个城市和人民中间发生的每一件大事; 有幽默感:市长要能让大家开心。 比如前市长Mel Lastman(赖士民)为了扩大多伦多市的名气,推出一系列Mel钱币,Mel鹿等滑稽的方法,笑得大家肚子痛; 脚踏实地:作为多伦多的市长,仅仅脑子快是不够的,还要能脚踏实地地去行动。 挂满黄丝带的村庄(Toronto Sun, Joe Warmington) Holstein是一个小城,但是这里却体现了加拿大精神,大约有200名士兵是来自这里,被派到阿富汗前线以及其它十几个地方。 这个只有90户人家的小村,至少75家门前飘扬着黄丝带。 这个村子已经有100年的历史了。 每天早上,大家会聚集在Holstein General…
加拿大移民部的文件显示,申请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明显减少,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分析人士指出,这个趋势将影响到加拿大的房地产及金融服务等市场 加拿大环球邮报披露的加拿大移民部一份内部文件显示,今年截止到6月,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收到的移民申请为19826份,而2004年前7个月的申请数字为37124份;加拿大驻香港总领事馆收到的移民申请也从2004年7月的47260份下跌到今年6月的32752份。 与此同时,加拿大驻印度新德里大使馆收到的移民申请个案就从2004年7月的88383份上升到今年6月的132693份。 按照这个趋势,印度很快将取代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 语言要求高等待时间长 自1998年直到去年,中国一直是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去年移民加拿大的中国人为42291人。 多伦多的移民律师沃尔德曼认为,对新移民英语或法语要求的提高,是造成中国移民申请人减少的原因之一;另一个原因就是,申请人等候时间过长,例如,2001年在北京提出移民申请的人,最多的要等10年。 加拿大总理哈珀把等候时间过长归咎于前自由党政府造成的申请案大量积压。 哈珀说:“我们显然积压了大量移民申请案,我们(今年1月上台时)接管了约75万份积压的各类申请案。 这是主要的问题,不可能在一夜之间解决。 ” 中国生活改善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张康青认为,中国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改善,使得加拿大对中国人的吸引力降低,也是移民申请人减少的原因。 张康青说:“中国近10至20年经济的飞速发展确实给当地创造了很多经济发展的机会,包括工作机会。 很自然,他们在作出申请选择的时候,就会比较两方面的利和弊。 ” 温哥华移民律师科兰德认为,中国移民的减少将使联邦政府节省大笔英语培训资金,因为印度移民多数都讲英语,不需要培训。 他还认为,加拿大的房地产及金融、消费等市场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加拿大Re/Max房地产公司预测,过去4年在移民大量涌入之下每年以两位数字上涨的房地产价格,明年将放缓到只有5%左右的上涨幅度。 金融机构以中国移民为对象的各种金融服务项目也将会作出调整。
在我的印象中,卡尔加里是一个矿井林立、卡车施工繁忙、工地沙尘滚滚;冬天极度寒冷、满天飞雪的能源小城,就如同国内的大庆油田一样遍布铁人“王进喜”的地方。 如果不是因为在卡尔加里得了来加拿大以来的第一份专业工作,我是不会离开久居的大城市多伦多,去这样的地方的。 就象叫上海人离开上海去大庆油田工作一样的打死也不情愿。 飞机即将到达卡尔加里前,我却被窗下的景象惊呆了:那是一幅巨大的、五颜六色的地毯!绿色、黄色、红色等各色混合其中,许许多多大小几乎一样的小“方块”连成一遍,构成了一幅天然的、无与伦比的“地毯”。 小“方块“被东西南北向、直直细细的线条所分开。 我虽然在国内曾利用腐败机会坐过无数次飞机游览国内外,却第一次看见这样的风景。 我正沉醉在这美丽的天然景色,纳闷着那些小“方块”为什么会几乎一样大小,那些“线条”会不会是公路时,一片沙石堆挤进“地毯”来。 我恼怒这沙石堆破坏了我的兴致,却发现沙石堆越来越大,美丽的“地毯”越来越少。 广播员此时通知我们系好安全带,说马上要降落卡尔加里了。 原来这“沙石堆”,就是我将要生活的城市-卡尔加里! 汽车向市区驶去,我没有看到想象中大庆油田的景象,却发现这城市的很多建筑建在小山间、小河旁、甚至山顶上。 好象飞机在丘陵播种,在山脚播得密一些,山腰少播一些,山头再撒上几颗,只是这些种子长出的不是小树,而是房子。 卡尔加里就是由这些房子堆砌起来的城市。 这令我想起小山村的房子,只是这里没有山村的鸡鸣狗叫,没有吹烟袅袅。 房东告诉我前租客刚从国内移民过来不到半个月,找到了专业工作,搬走了,并且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我仿佛是在听神话。 要知道现在有多少人在多伦多,连LABOUR都难找,更不用说专业工作了。 而这里却马上找到工作了!而且是时差还没有倒过来!房东说是真的,许多人在登陆3个月内找到专业工作,7-10万年薪都有,并且立马买了自己的房子。 那些不能马上找到工作的,参加一个三、四个月的CO-OP班,也留在了实习的单位做专业工作。 他的话后来在我和同事的交谈中得到了证实。 我深深为自己在多伦多煎熬了那么多年而痛惜,为什么不早点来到这一遍热土? 卡尔加里的东西贵。 即使只有7%(现在是6%)的税,总价格也比多伦多15%税后的贵,但是这并不能吓倒这些有专业工作的卡尔加里人民。 人们照样在$5/lbs的五花猪腩前(多伦多是$2多)排起长龙,每次买菜刷上$200多(多伦多$80多就够同样一大车了)连眼也不眨一眨。 用“钱多,人傻”来形容,真的一点不假。 搞不懂为什么那些多伦多商家不来这里,而要非呆在那里拼命撕杀。 有几个来过卡尔加里的朋友,告诉我这里的房子又破又小,不是人住的地方。 我觉得有点夸张。 不过,绝大多数旧房子没有车库、没有drive way,又小又破,却是事实。 随处可看见车子停在马路上,冬天堆满雪,夏天铺满尘。 倒是那些疼爱汽车比疼爱老婆还要紧、宁愿借老婆不愿借汽车的丈夫的妻子们,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自己终于被扶正了。 也许是卡城人口爆长的缘故,公交系统显得非常落后。 C-TRAIN竟然在地上运行,10分钟才来一趟,还要等红灯!那些坐惯了多伦多3分钟来一趟的地铁系统的人,一定会不习惯。 冬天的周末要坐BUS才要命,一般要等30分钟,偏僻地段要一小时。 据说一老兄,西装革履大冬天等了45分钟的BUS去面试,在面试官面前连打了几个喷嚏,把OFFER给喷跑了。 所以如果没有自己的汽车,最好住在没有草地的DOWNTOWN。 而且建议那些孕妇在夏天不要乘C-TRAIN,因为车温可能超过35度,而C-TRAIN没有冷气系统。 曾经有个孕妇在夏天上班,因为受不了车内高温、还有刺鼻的汗味、饭味、香水味、还有许多说不清楚的的气味而突然晕倒。 上下班高峰时段,C-TRAIN里挤满了人,即使在首站上车,也可能没有座位,仿佛又回到了中国。 也许是因为有了专业工作的缘故,人们的生活很安逸。…
大家都说加拿大身份是一块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我个人认为加拿大身份还是可以做成佳肴的,当然,关键要看你是否继续留在加拿大还是离开加拿大。 来自五湖四海的移民们为了不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有移民兼上学的;有全家彻底来扎根的;有为了节省孩子海外留学费用兼照顾孩子拿不拿身份无所谓的;有为了“人权,自由”义无反顾的;有来混养老金或牛奶金的;有来住医院免费养病的;有夫唱妇随(或妇唱夫随)的;有专门来吸新鲜空气的;有下了飞机就发誓效忠加拿大的;有不知道为什么糊里糊涂就过来的;还有就是像我这样目标异常明确的:拿个身份任我世界逍遥游的。 移民监期间,大家似乎做着同样的事:做累伯求生存,或读书逃避劳动改造(少数找到专业工作的幸运儿除外)。 但是出狱之后,由于每个人身上无不落下移民志愿的烙印,所以每个人的去向也是很不同的。 这里主要关注想拿加拿大身份的移民。 如果你希望继续长期呆在加拿大,这加拿大身份确实是块鸡肋,甚至我认为不入籍比入籍还要有利:短期回国还是中国公民,方便,也是以北美为根据地,两边跑贸易人士的较佳选择。 但是如果你要长期离开加拿大,把“加拿大经验”踢到历史的粪坑里去,你只有两个选择:入籍或是彻底放弃,因为如果你犹犹豫豫未入籍就回国待上三年,然后为了保住移民身份又犹犹豫豫回到加拿大重新面对二年移民监和劳动改造,我想很少有移民愿意吃二遍苦,受二茬罪吧。 如果彻底放弃加拿大身份一去不返,那么这几年花费的时间金钱精力向谁要去?难道你人生的这段履历就是“白白打了三年苦工”?我还是倾向于拿加拿大身份的,这是北美生存学校的毕业证书,是通向世界的桥梁,也是对于这段艰苦人生的一个纪念和慰籍。 我的口号是:为了更好地离开加拿大,就要入籍加拿大。 有人说:海龟回去之后有着种种不便。 我承认这个事实,但是也要看到,这种不便换来的是中国周边区域乃至整个世界的大大方便(托加拿大护照的福),就像一个围棋选手以局部棋子劣势的代价换来更大范围的优势一样。 这样,你不仅可以做海龟,还可以做海流(海外盲流)。 你可以自由进入香港,日韩新加坡,欧洲和美国,从而提高在这些区域亲自面试而获得工作的可能性。 同时,如果你在出国之前就是一位小有能力的人,那么海外经历和加拿大身份反而会成为一种帮助。 国内的大公司会由于你身份的灵活性而优先雇用你。 前几天我就看到一个美国公司招聘驻北京代表,条件一:拥有西方国家的护照,条件二:会说英语和国语…。 就是在国内演艺界,红红火火的张铁林不也是英国籍,斯琴高娃瑞士籍吗?当然,如果你有志要进入人大常委会,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即使你因为感情和方便程度等因素要保持中国身份,也是有许多办法的。 比如你可以和你的另一半商量,一个入加拿大籍,一个保持中国国籍,来个一家两籍(单身的朋友要回国结婚,可在婚前协议上写明对方不能加入外籍),从而获得绿卡;在香港呆满可以拿香港身份证的年数;以海外合伙人的身份在国内朋友公司占有董事之位或自己开个公司。 当然,最稳妥的方法还是老老实实在外企占有一席之地。 最后实在不行还可以申请恢复中国国籍嘛(请参考相关中国法律)。 有句话说得好:移民是一条不归路。 我们既然注定要走上这条路,上了这条贼船(或豪华游轮),就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了,没有什么可犹豫或害怕的。 美国诗人弗罗斯特说过:前方小路分成了两条,他选择了没什么人走的那一条,结果是多么的不同。 人生短短几十年,在入土为安之前,如果你能笑着说:“虽然有许多坎坷和危险,我一生还是做了一些我想做的事”,也就不枉来人世一遭了。
白手起家,如今拥有一家乡间渡假村及一家安老院,在许多人眼中是一个成功的中国移民创业者。 但她,Grace,并没有视己为成功人士,甚至连真实姓名也不愿曝光。 不过她艰苦创业历程及奋斗乐观的精神,应是感染海外华人之所在。 Grace与夫婿,在中国是典型的知识份子家庭,一个是教师,另一个是工程师,然而当年他们想出国深造,连最起码的机票都买不起,激发了他们下海创业的信念。 他们成为东北第一批知识份子下海经商的精英,利用知识及智慧,终在上海建立起自己的贸易天地。 金钱的增长,并没有偿还Grace夫妇的宿愿,他们还是想着当年出国自我增值的愿望,终在1998年踏上了加拿大移民之路。 然而,他们仍将上海商业之根留着,想着在坐完「移民监」,闯荡一下北美後,重回国内经商。 却不料这一步踏出,再难回头,因为「这个国家太好了,有这麽好的人及商业政策,为何还要回头。 」这就是Grace8年多移民生活的感受。 当Grace踏足多伦多後,因仍顾念着国内生意,所以所带的钱在买了一幢3千?大屋後就所剩无几,为了生存只有出外打工,「刚来时什麽都做过,自己餐馆打工,先生送信、外卖都做,有时受人欺负,眼泪和面,想想以前国内自己包下的工厂都有两间,现在出国反成了劳动改造。 但我心态很好,想想有国内大医院主任医生都在扫地、洗厕所,自己一开始也就一切从零开始。 」谈及经历,Grace一贯嘻笑人生,轻笔而过。 一次一个西人朋友的一句话点拨了Grace,「你是为养房活着,还是房子为你而存在。 」Grace悟性大开,与其养着大屋,还不如租房出去,或利用房屋做自己生意,虽当时大陆移民还不多,但喜结朋友的Grace得到了朋友及教会教友的热心支持,不仅租房就可供其生活所需,而且还在家中开设了家庭幼儿院,马上收入大增,夫妇俩根本不用出外打工已可富足,这时就有更多时间考虑做回生意本行。 时日的流逝,积下了对加拿大社会更多的认识,Grace与丈夫越来越爱上这片土地和热情的人,逐渐打消了回流国内的念头,国内生意也转让给亲朋好友打理。 他们足足考察了两年时间,终在西人的渡假村协会找到了门路,由於他们是其中唯一的华人面孔,受到非常热情的礼遇,促成了他们在加拿大的第一次投资,买下了离多伦多两小时车程的一家有100多户家庭的渡假村。 但他们几年积攒下来的钱,远不足买下这宗大生意,除了银行贷款外,只有向朋友亲友东凑西借,生性爽朗的Grace笑称,「我可说借遍了全城的朋友,不过我有信心做好这个生意,生意机会不能犹豫。 」 话虽如此,但从帮人打工到帮自己打工实在不容易,头两年Grace所遇的经济压力很大,加之SARS的波及,这是她最辛苦的日子。 「第一年只能雇2个工人,我与先生什麽都要自己做,倒垃圾、排下水,还要融入这里的生意环境及做事规矩,虽然很辛苦,但学到很多东西,感到这里的环境很美,人也很热情善良,越来越舍不得离开了。 」 渡假村生意稳定後,因冬季空闲期很长,闲不住的Grace盘算起下一个生意,恰好看到报纸广告有家温莎老人院待售,Grace又起了新念头。 在考察及谘询朋友後,Grace接下了这宗对华人而言很冷僻的生意。 老人院住着40多位老人,最长的106岁,没有一个华裔,需要24小时的护理,对一个完全没有这方面经验的移民来讲,从专业及爱心都是极高的挑战。 半夜三更,Grace总是被护士的急电吵醒,不是老人不见了,就是电器坏了,或是消防警报响了,加之有些护士经常夜间偷懒睡大觉的情况,Grace最後只有痛苦决定,搬出自己大屋,全家住进老人院地下室,与老人日夜相守,不仅照顾好生意,也使老人获得更多关心。 几年过後,Grace一家与老人们亲如一家,甚至连其老母亲也照料起这些言语不通的洋老人们,只是其间笑话不断。 Grace教母亲,有老人上门,就请他坐「Please sit down」,不过母亲语词不清,一次将「Please」说成「Sleep」,吓得老人夺门而出。 语言不通就用身体语言交流,一位老人找不到废物回收筒,老母亲又听不懂「Recycle」,老人就将废物先扔在地下,再捡起,这麽一做大家都领会了,现在老母亲已能自如与老人们沟通,成为大家的好朋友。 Grace一家打理着生意非常辛劳,但Grace丝毫没有怯意,而且她非常热心公益,经常为慈善事业捐钱出力,也使她在温莎市名声渐起。 但她不以成功创业者自居,可是她艰辛奋斗经历,实际上已成为许许多多新移民的典?。 问起她这麽多年来创业的心得,她就畅谈难止,非常愿意将经验与所有新移民分享。 她称,「加拿大是多麽好的地方,我们华人来了後要懂得欣赏别人的优点,懂得风土人情,加拿大有很好的经商政策,无论大小生意都可以得到很多支持,创业比中国的环境更好,但必须按加拿大人的游戏规则来做事,交税、检测、劳工保障等等都做足,实际上就不会那麽困难了。 」 「做生意更重要的是懂得做人,在老人院看到一个个老人的离去,刚开始时我都会非常伤感流泪,现在想得更通了,人生短暂,人要懂得珍惜,最终是对得起自己,走的时候什麽都带不走。 人不能消极叹气,而且人的信仰很重要,无论你信什麽,在困难的时候都能帮助自己有信心去面对。 」 Grace刚来加拿大时,最羡慕的是看到别人家灯火通明,高朋满座,特爱热闹的她,想不到多年後她会与一群互不相识的老人聚在一起,将欢乐带给他们。 生活可能依旧比不上当年的国内,但她的爽劲不减当年;开朗放眼前程,她更是乐观,因为这里的一山一水都让她充满着信心,也希望将这种信心带给每个新移民。…
10月12日,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中南海会见了加拿大农业和粮食部长查克·斯特拉尔(Chuck Strahl)一行。 本来斯特拉尔此次中国之行是一次很正常的外交活动,但对于加拿大保守党政府来说,它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因为这是哈珀上台8个月后,第一次派出内阁部长访问中国,有媒体甚至将其称为“破冰之旅”,言外之意,加中关系此前曾经历过一段时间的冰冻期,现在开始有回暖迹象。 也正因为此,斯特拉尔访华被加中双方及密切关注加中外交发展的各界人士给予格外关注。 哈珀上台为何频向华社抛送橄榄枝 2006年1月,哈珀带领保守党在大选中击败连续执政12年的自由党,从而当选加拿大第22任总理,并于2月6日正式就职。 很快人们就发现,保守党政府在对华外交政策上采取了冷处理的方式,并故意作出一些让中国政府头疼的事情,似乎只有如此才可以区别于前自由党政府的亲华外交政策。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保守党政府一边招惹中国,一边却对加拿大华人社区频频示好。 哈珀上台后, 第一件大事就是兑现竞选时对华社的承诺,宣布平反人头税。 6月22日哈珀在众议院就人头税问题向全加华人作出正式道歉,并承诺向人头税苦主作出赔偿。 哈珀此举,在华人社区和全加社会中产生何等的影响可想而知。 要知道华人社区为平反人头税和排华法案奔走多年,人头税可以说是加拿大华人的一块心病。 哈珀通过正式道歉的方式来纠正这一历史性的错误博得了华人社区的理解和支持,也使他自己在华人社区的形象瞬间提升许多。 不久前在多伦多召开的第十六届世界艾滋病大会,哈珀因为去北极视察而缺席。 有媒体发表评论称其态度不端正。 有趣的是,哈珀宁愿挨骂也不肯出席这样一个全球瞩目的抛头露脸的机会,却不辞辛苦跑到多伦多亲自主持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二期工程竣工典礼,这好像不太好理解。 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工程历时18年、耗资1550万元,是华人社区的一个标志性建筑,哈珀祝贺之余,高度赞扬华人社区对加拿大富裕以及社区的贡献,感谢华人社区对加拿大多元化带来的积极作用。 哈珀1959年出生于多伦多,在多伦多长大,自然对多伦多有很深厚的感情,这点不用怀疑,但他更在乎的可能是多伦多地区几十万华人的实力。 除了多伦多,另一个华人聚居地温哥华也成为哈珀的关注焦点。 10月10日,在温哥华举办的“华人社区与哈珀总理挚诚对话”的晚宴上,哈珀动情地为到场嘉宾讲述了他自己的家庭与华人的故事。 哈珀说,当年一位来自中国的叶先生来到阿尔伯塔省后,孤身一人,面对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几乎无法生存。 是他的岳父收留了叶先生,雇佣他到家里做工。 叶先生的吃苦耐劳和勤奋努力赢得了哈珀岳父一家的友谊,并且成为家庭的一个成员,哈珀的妻子更是把叶先生当成自己的第二个父亲一样尊重。 哈珀甚至说,“没有华裔社区的努力,就没有今天的加拿大。 ” 应该说,哈珀上台后与华裔社区的交流令华裔社区普遍表示满意,我们不怀疑哈珀的诚意。 同时也应该看到,华裔社区人数的迅速增长以及经济实力的日益提升是任何一个执政者都不能小觑的力量。 与过去的自由党相比,保守党政府毕竟是一个少数党政府,他的执政并不稳定。 而今年又是大选年,像多伦多和温哥华这样的大城市的华裔历史上比较倾向于自由党政府,如何争取华裔选民手中的选票就成为摆在保守党政府面前的一件大事,这恐怕也是保守党政府频频向华社抛送橄榄枝的主要原因之一。 “招惹”中国并非“抵制”中国 自2月6日保守党正式执政以来,哈珀政府已经就多个话题对中国进行了指责,有意识地冷淡处理贸易问题。 人们开始注意到,保守党的对华政策似乎完全改变了93年自由党执政以来,加拿大不理会人权等问题、以经济为主线的外交政策。 中国人权等问题似乎已经成为该届政府主要的关注点。 今年4月,加拿大外长麦凯在电视上公开指责中国在工业和科技方面有“偷盗行为”,很快加各大媒体的头条就成了《加拿大担心中国剽窃商业情报》、《中国有1000名商业间谍潜伏在加拿大》,一时间闹得满城风雨。 其实工业间谍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哪个国家也不会承认有,但事实上哪个国家也无法拍胸脯说没有。 一位分析家指出,麦凯将在很多国家司空见怪的工业间谍一事挑出来大规模炒作,完全没有必要,只能说他想在外交领域标新立异,或者想搞点什么动静出来以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6月22日,加拿大议会通过了批准授予达赖喇嘛加拿大荣誉公民身份的决议。 达赖喇嘛在47年的流亡生涯中,先后4次访问加拿大,可以说加拿大是达赖的一块福地。 加拿大议会作出这样的决定本无可厚非,尽管中国驻加拿大大使馆就此事向加拿大外交部提出异议,但这不足以直接伤害两国的关系。…
约克之窗 加国地产协会之市场预期 根据加拿大房地产协会最新修订的预测,认为全国房地产市场经过连续五年销售增长, 2006年二手房屋总销量预期会达到483,265套,使得2006年的销售数量将略微超过2005年,(实际上比2005年略增0.1%),并创造出新的纪录。 尔后的2007年销售恢复到正常水平,销售总量将比2006年减少4.8% 。 经过2005年10.2%的平均房价涨幅,协会预计2006年全国居民住房平均价格将进一步增长11.4%,而2007年涨幅依然会达到6%。 当中西部省份的涨幅会是其他各省的两倍。 进入2007年由于销量逐渐回落,待售存量增加,全国的市场变得更加平衡,这也使得房价增长更加驯服。 即使在西部市场,房价的大幅攀升也将减弱,虽然这将需要时间逐渐消化。 房屋挂牌上市至售出的周期将会加大,买房人面临更广泛的选择。 其实当加行九月决定隔夜拆借利率保持稳定的时候,就已经看到美国经济因消费减弱而放缓,这势必给加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风险。 但是疲弱的美国经济对加国金融市场利率似乎是个好消息,经济成长放缓,将使得贷款利率趋于低位,房地产市场会因此稳定。 一旦加行今后减低利率水平以刺激经济增长,房屋销售和家庭消费还将会受益。 总之,高就业率,乐观的消费信心指数,升高的收入依然会保持房市趋势,地区间经济强弱差异(如东西部省份)将会在下一年度持续。 MLS® residential average price forecast
约克之窗 万锦新区(一) 万锦市的版图不断向东北部延展,有的地方几年之间由荒野变成住房街区,如此大面积的规划建设,这在整个大多市也是不多见的。 这次介绍的小区地理边界西起肯尼迪路,东至麦考文路,南起16街,北至麦肯奇大道。 俯瞰整个街区,除去西南角的农田尚未开发,其余全部建成了新房,房龄大约在5年左右,小区中间由北而南一条不知名的小溪蜿蜒而下,发展商因地制宜沿着小溪规划建成了两个占地巨大的公园,若是沿着公园走上一圈怕是要花上个把小时。 区内有两间小学Castlemore P.S.和Stonebridge P.S.,一间以加拿大前总理的名字命名的高中Pierre Elliott Trudeau,这也是万锦地区的法语强化学校。 由于是新小区,校龄短,很难根据这两年的EQAO成绩作评判,据说几间学校的成绩都还不错。 这里的房屋房型多样,从独立房,半独立,到无管理费镇屋,门类齐全。 结构上多为两层,其中有些是独立车库可从后院进出,有些是内嵌式车库。 因为房子新,价格适中,成为很多年轻移民家庭喜爱的社区。 从区内的人口构成来看,以华人为主,兼有其他族裔,当中新移民占有相当的比例。 从九月的该区成交情况看,总共成交20套,其中独立房11间,成交价格在36万1千至52万3千。 半独立房成交两间,价格为31万至34万4千。 镇屋成交7间,成交价格为26万至35万8千之间。 这样的成交情况也是和整个大多市的地产市况相一致的,应该说九月的多伦多地产市场在经历了上半年的交投畅旺之后,变得相对淡静,总成交量减少为6622套,价格反弹至$349,142,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5%。 从成交量分析,市场确实正在冷下来。 经过五年的发展,小区内的绿化逐渐形成,工地式的新区环境渐渐被整齐划一的街区所取代。 由于新移民普遍重视教育,相信区内的学校依然会保持良好的向上姿态。 在生活方面,街角的小型商场挤满了新开张的店铺,记得有间华人超市也挂起了牌子。 如果从未来的发展看,小区内没有铁路,高速,高压线等不良影响,也没有公寓楼房增加人口密度,将会是个适合家庭生活并拥有价值增长潜力的社区。
约克之窗 Newmarket 管窥 从地图上看, 小镇Newmarket显得方方正正,从左边Bathurst向右横跨Yonge街, Bayview大道, Leslie大街三大街区与404高速公路比邻,从南边的St John’s辅路向北依次是Mulock大道,Davis大道和 Green Lane同样也是三个街区。 因为地理位置距多伦多45公里正好在多伦多和柏汭(Barrie)之间,所以既有小镇的魅力,又有近邻大城市的方便,成为许多年轻专业人士喜爱安居的地方。 应该说Newmarket有着悠久的历史,18世纪这里是皮货交易的据点,后来陆续有了些定居者,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当今零售业巨头辛普森家族,从1858年在Newmarket的主街(Main St.)合伙建立起第一间百货店起,其生意不断发展,现在成为加拿大最大的零售企业。 而现在的Newmarket已经演化成为汽车部件的生产基地,同时也是约克地区的政府首脑所在地。 Newmarket目前有近八万人口,两万四千多户居民。 有时候加拿大的小镇看起来很相似,那些主要的大零售店像Walmart,Home Deport等等都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而这些店围在一起就是一个Mall或是个 Plaza。 Newmarke也不例外,尤其Yonge 街两侧大多是商业零售店铺,居民生活还是很方便的,没有国内城乡之间明显的视觉差别和生活水准上的两极分化。 由于小镇拥有大量的绿化带,公园,小溪,高尔夫球场,加上仙女湖坐落在小镇的中央,使得小镇的自然环境典雅优美。 居民以传统加拿大人为主,也有在附近上班的华人就近置业。 404高速直通多伦多市,约半个小时车程。 如果乘坐Go Train 可以直达Union 站。 小镇的房屋类型以独立房为主,这类房子的平均价格在38万到45万之间。 就拿我们代理的这间来做个事例吧,这是一间四卧房双车库独立房,面积三千多尺。 位置紧邻Yonge街,由于地势的关系,地库已经完成并可直接走出后院。 业主不但精心保养,而且作了很多更新,包括新换的房顶,全新的地库,从里到外全部油漆。 这条小街上的房子有十几年新,树木已经长成,看上去整齐漂亮。 业主的叫价是四十二万五千。 特别要说的是房子占地很大,60尺乘110尺,要是在列支文山市,这样的房子应该在60万以上吧。 差点忘了,Newmarke有四间高中,尤其是Newmarket H.S.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