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不应该只是将加拿大当成避风港!”这句出自加联邦移民部长索尔伯格的言辞,不仅在国会而且在全加上下引发了双重国籍问题的激烈争论。 这位移民部长证实,联邦保守党政府这几天正在召开专门会议,检讨加国实行“双重国籍”政策的负面影响,希望找到处理一些极为棘手问题的良方。 据悉,加政府虽然不会取消双重国籍,但正在考虑修改的方案中,包括可能向长居海外的双重国籍人士开征新税、制定新规例,并决定双重国籍人士返国时是否合资格享受社会福利。 此间媒体今天的消息认为,加联邦政府这次检讨双重国籍政策,缘起于今年九月以黎冲突,近一万五千名长年生活在黎巴嫩,持加拿大护照的侨民自黎撤离,花费了纳税人6300万加元。 此次事件,终使持有加拿大护照,却长年不住在加拿大境內的加拿大非税务公民,是否该享有加国社会福利及保障体系的问题伏出水面。 索尔伯格说,“如果有些人从不承担义务,却只享受作为加国公民的权利,让他们和那些兢兢业业工作、纳税的加国人一起享受社会福利体系是极不公平的。 ” 加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有四百万以上的加拿大公民拥有双重国籍,但只有五十万人住在加拿大。 拥有两个国家国籍的加拿大公民数目在2001年前的十年间增加了三倍。 记者注意到,执政党想修改双重国籍政策的言论一出即引来批评声浪。 加国会最大反对党自由党国会议员詹嘉礼说,保守党向双重国籍加人打注意,无非想讨好保守阵营里的反移民声浪,“完全一派胡言。 ” 在社会各界看来,加国是否取消双重国籍政策直接关系一大批人的切身利益。 很多原居地为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华裔移民,原本一直享受“来去自由、方便”,现在也备受此问题困扰,因为这些人可能也要决定自己未来的去、留走向。 有华裔律师指出,加拿大政府只是为了不愿意花钱来撤回海外受难的侨民,就出此下策实在说不过去。 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欧洲多数国家在內的九十多个国家承认双重国籍。 加拿大是在30年前修宪准许公民拥有双重国籍的。
17岁的华裔少女何绮华(Yee Wah Ho,译音,英文名Eva Ho或Eve Ho)自今年8月14日于士嘉堡地区失踪后,一直没有音讯。 据了解,她是与两名男孩子一起失踪的。 警方在其失踪两个月后发出寻人公告,并且日前再次呼吁民众协助寻找。 何绮华失踪至今已经两个多月。 不久前、一名自称是她好朋友的人透过一个简称叫“S. J.”的博客(Blog,亦译布落格)写手向外界透露说,何绮华当日是和另两名男孩一起失踪的,而且警察发布的寻人公告上,对她的描述也有不符实际之处。 根据多伦多警察52分局于10月16日发出的寻人公告,何绮华经常出入万锦太古广场,也经常去不同的聊天室和登陆MSN。 不过,博客写手S. J.在网上公布消息说,情况不是如此。 据了解,S.J.并不认识何绮华。 他是在看到警方发出何绮华的失踪公告后,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出呼吁,请知情者与之联络,之后他就收到了一位名叫Steven的“何绮华好朋友”发来的一封邮件。 Steven在邮件中说,他是何绮华的好朋友之一,也在何绮华上12年级的多伦多Harbord Collegiate Institute就读。 邮件中还说,何绮华有一个姐妹,今年8月14日,她与她姐妹的男朋友以及这个男孩子的一个男性朋友三人一起外出,就此音讯全无。 Steven还说,据他所知,何绮华从来不去聊天室。 她喜欢把她的MSN24小时一直挂著。 他并且认为,这个案件和互联网犯罪完全无关,但因为何绮华是和另外两名男生一起消失的,所以有可能与黑帮团夥作案有关。 对于何绮华失踪的第二日,警察就接到了报告,但为何没有立即发出寻人公告,却在何绮华失踪两个月之后公布其失踪的消息,Steven认为,这是因为“警察懒得管这件事,事实上他们在几个星期前才开始调查何绮华失踪的事。 警察想等到开学之后,证明她确实不会回来了,才着手调查”。 但52分局负责此案的探员莱昂(Mike Leone)表示,事实上不是每次接到失踪报告后警察都会立即发布寻人公告,有时也会先做一些调查,再向公众寻求帮助。 对于何绮华与两名男生一起失踪,但寻人公告上仅何绮华一人,警察不愿多说。 事实上,警方至今从未向外界透露过是三人一起失踪的消息。 莱昂说,“现在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已经精疲力竭,所以希望民众能给予协助”。 此外,莱昂透露,自从何绮华失踪的那天起,她的手机和银行帐户就再也没有动过。 他并说,警方曾就此事到外省做过调查,但只得到负面的回应。 但他又强调,警方在调查中,没有发现失踪者有任何违法的行为。 何绮华就读的Harbord Collegiate Institute校长Mary Jane McNamara在回答记者讯问时表示,上次她跟警察通话时此案还在调查之中,因此她不能透露更多详情。 这所学校的的学生大多表示不认识何绮华,而是在她失踪之后才听说了她的名字。 在学校里,警方发出的寻找何绮华的中英文公告贴满了学校的墙壁。 根据此公告的描述,何绮华身高五尺八寸,体重155磅。…
刚来加拿大的时候经常和台湾的,香港的,新加坡的华人同学们一起聊天。 尽管他们成长背景与我们不相同,但在祖裔文化的传承方面他们比大陆学生要小心翼翼得多。 首先,他们写的中国字都是繁体,而从大陆来的学生学者中大部分人仅仅只是读读而已。 其次是孔孟读的比大陆来的同学们要多(我们当时用老三篇代替了),用词造句也是毕恭毕敬决不越雷池半步。 大陆学生们则不同,在一起的时候侃起来山南海北,海阔天空。 用词也大胆啊,什么“活学活用”,“拨乱反正”,“斗私批修”…。 颠过来倒过去都是对的,反正我们哪儿就是这么用的,十亿人都这么用,谁都没脾气,那真是叫打哪指哪。 我曾想在大陆外的华人那时一定很郁闷,辛辛苦苦守了那么久的文化精髓,在始源地却忽然变得有点面目全非了。 不过近年来这种事好象也轮到我头上来了。 大陆的主体文化在这二十年来前所未有的变化让人感到眼花缭乱。 尤其是近几年,稍微一不留心连老江湖们都不知道国内现在在说什么了。 大陆文化是个正在加速旋转的大转盘,你人在加拿大要想在待在它的中心恐怕力气要费大了去了,时过境迁后很快也就没感觉了。 那么如果你心平气和地站在边上,你会有什么的感觉呢? 站在文化边缘上可以看见许多在转盘中央的人看不见的东西,正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大陆现在的媒体在给人一浪高过一浪的惊喜与刺激的同时,也给人乱轰轰的,虚火正旺的感觉。 比如大陆许多人关注诗坛的眼球正被媒体从诗歌的内容带到了诗人的裸颂。 而诗歌已经开始写得让诗人脱光了到台上去念也提不起读者多少兴趣的地步。 今天的信息技术已经足以让你远离这个中心同时又不妨碍你去欣赏那些流传得久远和积淀得厚重东西。 比如最近博客们多次谈论的《血色浪漫》,它显然是在国内已经“火”过了的东西。 但它不是同样地激动人心吗? 远离了中心就远离了利害,人也就清静了。 不急躁了以后,你会注意到你周围的故事也是同样精彩,有更多的质朴,真感实情,脱离了世俗追捧的油腻浸渍,也没有高深的说教。 而在另一个灯火栏栅之出,你会发现北美文化也是同样绚丽。 尽管我们在国内就读过很多的英文小说,看过很多英文电影,但只有设身处地,进入了北美文化之后才能真正体会到其中之妙。 这种文化的熏陶只能在她的原生地才能更真切地得到,而且她又恰恰与我们的母体文化同样珍贵。 看过《You’ve Got Mail》, 《Notting Hill》,《Erin Brockovich》等电影的博客们都知道,这些以精彩的语言对白为主的影片给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感是无以名状的。 而《断背山》是李安在用中华文化的含蓄与深沉去解释北美文化的粗犷内涵,并且最恰到好处地把两者结合了起来,让老美们着实喝了一锅情感的“鸡汤”。 李安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使他能够把她们升华到迭加。 这同时使得我们经历了这两种文化的人产生了独特的感觉,我以为这是一种只有我们才有的欣赏角度。 我庆幸我们所处的独特的文化位置,命运并没有让我们无端的失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馈赠。 走在两种文化边缘的小路上,骑着时光老牛,你是否也听见那牧归的短笛在吹响? (都市沙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文摘自无忧博客之《都市沙漠》
心绞痛系指心脏冠状动脉痉挛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症状。 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心前区压榨样,窒息样疼痛。 多见于40岁以上的冠心病患者,亦可见于青壮年肥胖者,或隐性冠心病病人。 发作时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救治,极易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 通常在病人发作时立即给予硝酸甘油舌下含化,或者活血化瘀通脉开窍之中成药。 但在临床上有许多病人由于突然发作,身边无药, 加之救治延缓,而丧失了抢救的机会。 笔者从事手诊诊断及手针,指压研究20余年。 10年前,在给一位患严重冠心病的人做完了左手小指成型手术后,意外地发现这个病人术前频繁发作的心绞痛不见了,这使我异常兴奋,我开始认真地探找消除心绞痛的有效点,经过3年多对200余病人的探索实践,终于发现了有效救治心绞痛的敏感点,现介绍如下: 在小指腹侧远端末节外三分之一处,可探及一明显的压痛点,用随身携带的钥匙等硬尖物点压在痛点上,缓慢的向小指方向滑压,至痛点消失后返回重复。 一般如此滑压3-4次后,心绞痛即可消失。 注意事项: 1 ,出现心绞痛后,要立即停在原地依托站立,或半卧位,并立即采取上述自我救治措施。 2 ,滑压必须向指尖方向,万万不可向内,否则将起反作用。 3 ,滑压速度要缓慢适中,当在左手反复操作10次而症状不缓解时,可换右手继续治疗。 如仍无效时,要及时呼叫911紧急处理,万万不可拖延。 治疗机理:取小指敏感点治疗心绞痛,属于全息疗法的范畴,现代医学称之为内脏体壁反射。 根据中医经络循行学说;“手少阴心经之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手少阳小肠经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心与小肠互为表里,且经脉在小指尖端相互吻接,这是经脉之间互为贯通的关系,经脉不通则痛,当发生心绞痛时,冠状动脉不通畅的信号在小指的敏感点上表现出来,通过滑压动作这一反射性的刺激,使冠状动脉解除痉挛,心绞痛得以消失。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可在任何情况下灵活使用。 但是这种方法不能包治冠心病,对重症病人应及时去医院救治,万不可放松警惕。 咨询电话 ;647-885-3367 416—977-8858多伦多大中华药材行 副主任中医师 郎勇地址;405 Dundas ST,W Toronto
为了向中国宣传加拿大丰富的旅游资源,加拿大政府可以说是“不惜血本”。 即将于下周四(16日)在上海开幕的2006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上,加拿大旅游局的展台是所有参展商中最大的展台之一。 同时,卑诗省长、加拿大旅游局总裁,甚至是皇家骑警都将出现在展会上。 据中国媒体报道,亚洲地区规模最大,影响力最深的旅游交易会——2006 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将于11月16日至11月19日在上海召开。 已连续三次参加此次交易会的加拿大旅游局将率领加拿大主要四省旅游局,及四十多家旅游相关单位共同参加此次旅游交易会,规模为往年之最。 此次加拿大旅游局的展台是所有参展商中最大的展台之一,六百多平方米的展台包括一层的展示区及二楼的商务洽谈区。 届时,加拿大旅游局将率领九十多名代表出席展会。 他们包括了卑诗省旅游局、艾伯塔省旅游局、 安大略省旅游局、魁北克省旅游局的代表,以及一些重要旅游贸易合作伙伴如温哥华旅游局、卡尔加里旅游局,费尔蒙特酒店及加拿大国铁、加拿大航空、国龙航空等。 同时,还特别邀请了卑诗省长金宝尔(Gordon Campbell)先生,以及加拿大旅游局总裁兼首席执行官Michele McKenzie女士莅临现场。 “我们很高兴能够以这样一支庞大且具有很高影响力的团队参加今年的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 ”加拿大旅游局的主席兼首席执行官Michele McKenzie女士表示: “作为国际旅游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的地位已经得到更多业内人士的认同,其影响力也在不断扩大。 而作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迅速的国家之一,中国已经成为我们不可忽视的市场,能够在类似的展会中充分展现自己将是赢得市场的首要条件。 ” 为了让中国旅游业同行以及中国公众亲身体验加拿大“枫”情,代表团带来的Le-La-La原著民舞蹈团,安大略省的皇家骑警以及魁北克省的形象大使雪人Bonhomme等表演团队与参展商们进行“亲密接触”,展示多姿多彩的加拿大多元文化。 据了解,这次皇家骑警代表团的代表John Yee先生,父母生于中国南方,并于1953年移民加拿大。 但Yee先生却是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从没来到过中国。 他表示:“我十分向往这次寻根之旅。 ” 不仅如此,针对中国的会展和奖励旅游市场,加拿大旅游局及各地旅游局还为中国的旅行同业人员举办了各种培训课程和系列活动,并打算在本次展会上推出全新的会展与奖励旅游手册。 带着完善的产品和丰富的活动,加拿大旅游局希望能够借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之机,让更多中国旅游业界人士、媒体和参观者切身体会加拿大的独特魅力所在,成为2006年本次旅交会最璀璨的目的地国家之一。
在阿富汗驻扎的加国士兵写的诗(Toronto Sun, Michelle Mandel) 上星期新民主党的林顿组织了一场反战示威游行,他说:“这个捉迷藏式的战争并没有削弱穆斯林极端分子,而是使其更壮大了。 ”他呼吁政府要采取3项措施,即放下武器,以外交方式处理阿富汗事务。 那么,我们在前线的士兵是怎么想的呢?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从事的事业,却被国内政治家批评,被示威者称为侵略,他们会有什么感想呢? 有人写了一首诗“致林顿――一个士兵的想法” ,诗中说:“我在这里,你在那里 / 装得仿佛你最了解我 / Jack,请仔细听 / 我发自内心的感想。 ” “问一问阿富汗的人民 / 他们希望我们离开还是留下 / 妇女和儿童都需要我们的帮助/ 你却说我们应该离开吗?” “我们很好,正在赢得这场战争 / 但是国内的你们不相信 / 因为我们在这里 / 你们在那里。 ” “这里的妇女终于能工作 / 孩子得以重返校园 / 我们帮他们建立了政府 / 打破了塔利班的统治” 有记者问Jack是否看过这首诗,他说没有。 参加他组织的游行的人数很少,与抗议美军在伊拉克的游行人数没法相比。 虽然加拿大人对于这场阿富汗战争有疑问,不过他们不会参加林顿组织的示威。…
昨天,本网发表了木然先生的评论《天真的赵平波,你在想什么?》,它把一年多以前的旧事翻了出来:去年年初,由本人起头,给富豪李嘉诚发出了一封公开签名信,建议成立加拿大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 但是,却没有得到李先生积极的回应,这件事,在今天看来,是不是做得太傻,太天真了……. 看了网上网友们的各种评论以后,笔者觉得,作为当事人,我有必要在此作些解释和说明。 首先,笔者承认,当初给富豪李嘉诚发公开信的确有些太天真了——误以为富豪李嘉诚是要把加拿大挣来的这笔钱,完全转换成为慈善基金,以直接的方式帮助世界上不幸的人们。 事实上,当初的媒体是这么报道的:李嘉诚先生要把这笔出售其CIBC股票的资产拿出一部分钱用于建立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 他在阐述这个基金会的原委时说,多年来,加拿大对他和他旗下各家公司的热情使他颇为感动,建立这个基金会就是为了回馈加拿大社会,帮助不幸的人们。 当时这样的报道促使了笔者如下的想法:既然李老先生有意在加拿大做慈善事业,我们为何不可以给他提个建议,让他老人家把这笔慈善基金中划出极小的一部分,来成立一个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呢?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从现在的操作看来,李嘉诚的这个加拿大基金会实际上更像是一个发展基金,或者研究基金,其拨款的方式不是直接拨款,而是要相应的机构提出申请;其资助的对象也并非直接针对不幸的人们,而是象香港大学、加州大学贝克利分校这样的高等院校,另外还包括捐款给了多伦多的一家医院做医学研究…… 这样一来,我们一年多以前给李嘉诚先生的建议,希望他老人家把这笔慈善基金中划出极小的一部分,来成立一个新移民紧急援助基金,当然显得很天真、很离谱了:这根本就与其操作程序不符。 不过,天真归天真,这当中并不涉及品行问题。 笔者一直坚持认为,这封致李嘉诚先生的公开信无论如何不能被认为是在“讨钱”——因为李老先生有意在加拿大做慈善事业为先,我们只是接下来就他老人家就这笔慈善金的用途,提个建议而已。 不管这个建议的内容是否荒唐,它能否被采纳,但公开提出这个建议的本身不应当被认为有何不良的动机。 其次,笔者要想说明的是,虽然这封集体签名的公开信没有得到李嘉诚先生的积极回应,但它依然间接地促成了《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的成立,该基金为目前在加拿大的华人,已经作了不少有益的事情。 就在当初我们筹办给李嘉诚先生公开信的签名活动之际,本地的袁惠松先生给本人打来电话,认为移民紧急援助基金这个设想很好,但不一定要与李嘉诚先生的基金联系在一起,我们加国华人自己也可以搞一个这样的基金会,他并希望我们共同发起成立这样的一个基金会。 笔者当即表示,虽然本人作为媒体人,从不参加任何组织机构,这是自己的处事原则,但本人非常支持袁惠松先生的想法,若有这样的基金会,笔者肯定会鼎力宣传,并常年定期捐款。 几个月以后,在袁惠松先生和其他几位热心人士的努力下,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于去年5月成立了。 一年多以来,这个基金借助于在华人社区的捐款,为许多不幸的加国移民和留学生的家人提供了资金上的帮助,如钟道昌的家属、冯波的父母、蒋国兵的家属等。 最近,除了资金上的援助以外,该基金会还举办了多次讲座,为新移民提供心理上的咨询。 其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最后,笔者想借此文,再进而提出一个天真的想法:直到今天,笔者依然固执地认为,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理应会惠顾我们旅加的华人移民及留学生同胞。 尽管迄今为止,这个基金会成立一年来还没有援助过本地的华人机构——但这绝不表示它会排斥华人机构的申请。 这只能说明,目前尚无一家本地华人机构提出过具有竞争力的申请(包括笔者起头的这次天真的尝试)? 为此,本地的媒体或侨领是否能与嘉诚(加拿大)基金会的负责人取得联系,让他们给出该基金会的详细介绍和说明,以便加拿大的华人机构来申请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以上天真的想法,我们可否可再努力一次? (赵平波)
地点:教室时间:中午,课间 几个学生正围着老里问问题。 雷达丙挤向前来抢着问道:“老师,我的车最近常冒黑烟是怎么回事?尾气能过吗?” “一个个问好不好,抢什么劲,没文化没素养,整个一土帽。 ”左小姐激愤地说。 “说话客气点好不?就你们这些只顾自己的愤青好!” 左小姐:“你知道什么是愤青?” 雷达乙:“愤青就是青色的粪便,与普通的颜色不一样,属另类,就像当年的造反派,看什么都不顺眼。 所不同的是当年动手打,今天动嘴骂。 算是游戏规则不同。 ” 雷达甲:“是啊。 最近大陆网上,有个愤青头与世界冠军PK, 互相攻击对方没文化。 老师,你说他们到底谁没文化?” 老里:“我是教修车,又不是教社会学,哪能评价这些。 不过我想他们相互对攻,也是一种文化,就像我们在乡村看到老娘们对骂一样,只不过用的词语不同。 正如国骂是一种文化一样。 ” 左小姐:“你这观点不咋样,骂人也算文化?你说到底什么是文化?” 老里:“狭义的文化就是识文断字、知书达礼。 ” “那还有广义的文化了?” 老里:“广义的就是吃喝拉撒睡,人间万象皆为文化。 ” 雷达甲:“吃文化,烟、酒文化。 ” 雷达乙:“这厕所文化是不是在厕所里读书、看报?” 雷达甲:“所谓厕所文化,是通过厕所卫生程度来评定文明程度。 ” 雷达丙:“我们老家没厕所,是在河滩上方便,是不是零文化?” “那不是零文化,是负文化,所以出来你这么个猿人。 ”左小姐接茬。 “我就是猿人,咬你!“雷达丙一边说着一边张牙舞爪。 左小姐:“我看你敢。 有一点我还是不懂,这睡也能算文化?莫非打鼾、睡相、唧嘴有所不同?” 老里:“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这个睡字,在中文里大有讲究。 你说的固然是一种睡。 还有一种睡是指同居了,性爱了,求爱了。 如张三睡了王姓的女人;又如《阿Q正传》里的阿Q向吴妈求爱时说“我们困觉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在刚刚结束的10月21日美国质量协会认证六西格玛黑带证书考试中,肯尼迪学院参加考试的学员全部一次通过。 特别值得一提的两位学员是刚到多伦多不到一年的新移民。 美国质量协会的六西格玛黑带证书 (CSSBB)是现下就业市场抢手的高级质量工程证书,素以难考著称,其全球通过率仅有30%。 这次成绩,可喜可贺! 更为可喜的是,肯尼迪学院自2004年开办六西格玛培训课程以来,通过培训考取六西格玛黑带证书的学员,已全部陆续找到专业工作。 这些学员来加拿大的时间从半年到七年不等,有学士有硕士,专业横跨理,工,文,管理,“尽弃所学而学焉”,加入到六西格玛的职业。 他们大多进入多伦多及周边地区的著名公司,包括GE(通用电器)、Magna(汽车零件)、RIM(通讯设备)、CGI(网络服务)、CIBC(投资银行) ,Bodycote(金属材料)、PDC(质量咨询)。 职位则从供应商质量工程师(SQE),精益生产专员(Lean Manufacturing Coordinator),生产统计专员(SPC Coordinator), 第三方质量审核员(3PVA)到中国采购项目经理(PM China Sourcing) ,六西格玛商务分析师(Business Analyst, Six Sigma) 等不同部门和层级。 也有部分学员,海归上海、深圳,在跨国公司的物流管理、精益生产、人事培训部门就职。 同时,培训之后,师生之间,亦师亦友;同窗之间,互帮互学,长期保持密切的联络,蔚然形成宝贵的个人职业网络。 肯尼迪学院自2004年一直聘请在著名跨国公司就职的梁先生主讲六西格玛课程。 梁先生来自中国大陆,多伦多大学毕业,六西格玛黑带,加拿大最大的汽车零件制造公司的高级质量工程师。 已在加/中/港三地发表研究论文三十余篇。 去年曾作为通用汽车质量专家组成员到上海工作半年, 并在工作之余应邀到海归学员就职的三家跨国公司作 “六西格玛新工具” 的大型演讲。 肯尼迪学院开设的60学时六西格玛课程, 100%覆盖认证考试要求(BODY OF KNOWLEDGE) ,提供1000道模拟题,并结合本地的真实企业及项目案例。 课程分为统计工具和质量理论两大块,下面细分为概率基础和应用,统计实验设计,统计过程控制,企业组织和项目管理,精益生产和六西格玛设计。 通过培训,让学员不仅掌握知识,更能了解实际应用,使学员在面试及工作中应付自如,或北美,或海归,走上一条成功之路。 11月11日下午2:00肯尼迪学院将举办大型的“六西格玛经验交流会”,届时,特别邀请我们的资深讲师梁先生以及我们的老学员参加,免费饮料招待,欢迎新老朋友参加。…
昨天本网发表征文“加拿大的教育从内容到形式比中国先进”之后,引起网友关注并引来一阵热评。 在这个问题上,显然几乎所有的网友都有深刻体会并有话可说,要么网友自己在国内受过教育,要么经历了加中两国的教育并拿过中文英文的文凭,要么家中有孩子正在念书或将要上学,要么为后代应不应该学好中文或上不上培训班而伤脑筋,因而此一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实在情理之中。 以下编辑试将网友评论略作整理,摘其要者供大家讨论。 ~~~~~~~~~~~~~~~ 共识:国内基础教育优于加国 从目前发出的31个帖子来看,达成共识的至少有一点:国内基础教育优于加国。 网友“lionhoho”的观点颇具代表性:“个人觉得以国内教育为主,结合加拿大的教育内容以及方式才是比较好的办法。 国内教育虽然死板,枯燥,苦了学生,不过基础教育的培养却远超国外。 但是国外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又是国内教育赶不上的。 ” 网友“Frank_zq”从学习能力与工作能力的比较上支持上面说法,充分肯定国内基础教育的长处,虽然在这里将其戏称为“落后教育”:“大家难道没有看见,从国内接受了那些落后教育的人,无论学习能力,工作能力,都比加拿大本地人都要强得多。 我承认这里教育出来的人自我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都比较强。 其他方面就一塌糊涂了,即使teamwork的精神也没好到哪儿去。 ” 网友“laoding” 则是现身说法:“曾经到college里考过数学,那不叫数学,叫算术….如果基础差,特别是数学,将来做什么都很难。 中国孩子的数理化基础真的是太强了,这是不真的事实。 ” “tian.com”和“本命年”两位网友则干脆举出例子说明加拿大的基础教育何等薄弱:前者说房东的孩子不会分苹果,后者借欧洲移民同事的教育经历指出,在欧洲读书有家庭作业,还要背乘法口诀,“而在这里他的孩子什么作业也没有,也不背乘法口诀……其实,加拿大和中国的教育是在两个极端上。 一个只强调了动手,动嘴的能力,而忽视了一些必须的基础教育; 一个只重视了书面的东西,而忘记开放孩子自己思维,动手的能力。 ” 网友“pleasant”则从加拿大本地人的视角来说明本地基础教育实在不敢恭维,即使白人自己也不认同:“我的朋友在成人高中上11年级英语, 老师是纯白人当地高级教师,问:为什么接受加拿大教育? 朋友答:加拿大教育比中国先进。 老师大笑:你知道什么, 什么是加拿大教育? ”该教师并不推崇本地教育,给学生们出的作文题为“回归基础教育”。 “本命年”网友进一步指出,由于基础教育不够扎实,本地人连个东西也切割不好:“我是干制造业的,对其他行业不太了解, 举个在workshop简单的例子, 切个棒料,一根12feet长的料,锯成1’3/4”的段料. 这里都不会手工切,是用机器.但你的标定好尺寸。 这个这么简单的事,我见一白人,不是切长,就是切短……现在的很多行业对蓝领工人要求越来越高,没有基本的知识什么都做不好。 ” 网友“sunny2008”也承认国内基础教育更扎实,但发问:“必要的基础教育很重要吗?记得以前小学学到五年级的数学,后来一按计算器全能搞定。 国家不需要人人都做发明家,人人搞理论研究,我想国家需要更多的能够动手使用工具和软件的人。 ” 分歧:谁的教育更管用? 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固然重要,但教育的成败是以教育的结果、即受教育者自身的成功来衡量的。 网友“红蚂蚁”认为“一个学生受教育的内容其实是综合的,其结果可以进行简单比较”,于是将加中教育的比较引入到教育的结果及教育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实际应用效果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