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民潮由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人数由最初的一年1万7千余人,逐渐升至去年的4万2千余人,然而10年的兴旺期,在种种现实条件的制约之下如今也出现了阻滞,如同处於一个瓶颈位,在潮涨潮落的关键期,加拿大未来的移民政策将是左右变异的最大因素。 虽然近年来中国抵加的移民人数还维持於每年3至4万人水平,但根据本报获取的移民部内部资料显示,中国移民近年来申请数量正在大幅减少,以加拿大驻北京大使馆的情况为例,在2004年7月正在审核的移民申请人有3万7千多人,2005年4月也有3万2千多人,但到今年6月已大幅减少至1万9千多人,同样情况 也出现在香港等中国移民较集中申请案的移民办事处。 近年所见顺利获得签证的新移民大多都已等候多年审批期,许多是陈年积压案,并非是新近提交的申请案。 移民服务界普遍反映,2002年新移民法出台是转折的关键,由於语言、教育程度要求的提高,造成了中国移民兴趣的下降,曾经有移民专家分析称,不适时宜的加拿大移民法例如不加以改变,中国移民申请案数量可能会下滑至数千,甚至千馀水平,尽管这种“衰景”并未出现,但以技术移民为高比例的中国移民申请人数下滑已是不争的事实。 自然,很多分析认为是中国本身国力强盛,造成国人移民兴趣的降低,但对於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潜在移民资源仍足以达到加拿大移民吸纳容量,问题还是在加拿大移民政策能否吸引中国移民。 最近华人参政联盟向联邦移民部长提出建议书,其中揭示的问题恰是中国移民最关注的问题。 建议书针对技术移民政策提及,现今移民审核标准过高的语言、学历要求,与实际加拿大劳工市场形成脱节,一方面造成高学历者移民後找不到合适工作,另一方面加拿大急需的劳工找不到人手。 而对於已抵加的新移民在就业、居住方面的资助仍需加强。 建议书提出的主要建议还包括,允许能有足够应付工作 英语能力、在加拿大已找到就业职位的蓝领工人移民加国;雇用更多移民官清理移民申请积压案;认可海外学历资格;允许海外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後可在境内申请移 民资格;对商业移民降低资产来源证明的要求,并减短审核时间;将父母、祖父母列为与配偶及子女同等家庭团聚首要地位;增加新移民定居就业资助等。 联邦移民部长索伯格在回函中,虽然只是原则性阐述既有的政策及说明,并未提及政策改变的具体意见,但已应允将这些意见未来提交国会讨论,并就移民法例改革举行更广泛的谘询活动。 中国现今拥有加拿大所需的劳工资源,包括蓝领劳工、保姆、农业技术人员等等,但依照现今移民法例,这类人才移民却是困难重重,而高层次技术人才在国内经济高 速成长的环境下,出国的意愿已大幅下降,这就形成一种悖背现象,中国移民走势也卡在瓶颈之中。 从另一层面来看,这也是加拿大近年政局不稳定形成的困境,喊了多年改移民法例,始终未见大动作。 通常加国移民法例的大幅修改需要由在一个强势政府来推动,如九十年代自由党政府就曾推出过一些新移民政策,但最近几年联邦自由党不稳,保守党脚跟未定,只是一个少数政府执政,估计明年大选很快再临,所以即使移民政策专家都意识到移民法例必须修改的现实,但在政界仍没有推动力,僵局在短期内并不会有大改变。 中国商业移民潜力强大 未来人数可望大增 吴先生是湖南一家大型国企分公司的总经理,年过40,企业已开始由下至上的裁员,自己下海经商在经验、资金上都有顾忌,儿子正值高二,考上国内名牌大学希望不大,考虑送子出国留学。 而加拿大良好的社会环境、医疗体系等吸引着吴先生一家,算计一下,送儿子出国留学,几年至少也要花10多万加币,不如同样花差不多的钱,全家申请加拿大投资移民,不仅儿子学费可大减,自己也可重新创业,即使打一份工也能平安生活。 经过2年多的申请程序,吴先生全家终於以投资移民身份顺利抵加,而且吴先生还利用国内关系,成为国内一名牌商品的北美代理商,现在生意越来越兴旺。 黄先生在广东一侨乡做服装生意10多年,由於国内业内竞争越来越大,加之地方 政府的管制新政策,成本翻升两倍,这两年生意连年亏本,而且两个孩子都快临高考,黄先生考虑让他们出国深造,在种种困境及子女前途考量下,他决定申请加拿 大企业移民,希望在自己仍是精力旺盛之时再创一番事业,同样也可节省孩子留学费用,给家庭安置一个出路。 李先生在南京从事餐馆业,近年生意本想扩张,但遇事不顺,他一直有想海外发展的念头,今年也在考虑以投资移民方式在海外立个脚根,只是目前还在权衡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不同的移民要求及环境。 …… 以上这些情景,目前在大陆越来越普遍,经济的富裕,各自未来出路考量,都使他们将投资海外移民作为一大考量。 而且目前在中国家庭至少有百万美金且具商业背景 的人才不断增涨,加拿大也成为他们商业移民的一条良途。 近年来中国商业移民在总体移民中的比例正在这种大环境之下不断增长。 那是否在中国技术移民潮出现瓶颈之时,另一波中国商业移民潮更强兴起? 近年广泛接触中国商业移民个案的加华移民中心总裁官国荣就持这种看法,他认为,中国商业移民的趋势将会越来越强,这是与中国经济成长有必然关联的,参照港 台、新加坡等商业移民的惯例,华人经济区发展越强,有钱人越多,申请美加商业移民的人数也会越多。 现在在长三角、珠三角、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中,家庭资产达到加拿大商业移民标准的5、6百万人民币的家庭非常多,他们是潜在的加拿大商业移民资源,如果加拿大能更放开政策,中国商业移民潮完全可形成。 对於其中的原因,官国荣表示,加国吸纳商业移民的优势在於:加国教育质量高、医疗体系完善、法制严密。 作为中国有钱人面临分散财务的风险,他们担心国内的财富累积过程的不规范化引起的后患,同样担心国内私有财产保护法律的不完善,加之顾忌政治风险的不稳定。 有些商人也有海外发展的急需,他们希望有外国身份, 再回国投资可以有更佳的税务等政策优惠。 但目前全球发达国家都在竞争吸纳中国商业移民,加拿大有何更佳的吸引力?官国荣以其所见表示,从大环境而言,加国政治稳定,法制健全,拥有多元文化政策,较少种族歧视,具有优质教育及居住环境,同时紧靠美国强大市场。…
加拿大联邦财政部长弗莱蒂(Jim Flaherty)12月19日宣布一项鼓励儿童健康的一系列退税规定,该措施将于明年1月1日起实施。 此项政策经过儿童健康专家组成的委员会讨论后,由财长正式确定所有符合条件的项目。 这些项目将支持及鼓励儿童保持良好身材。 财长同时指出,将推出一系列辅助措施帮助残疾儿童达到减税标准,以此鼓励他们更积极的心态。 弗莱蒂表示,研究显示正常的体育运动对儿童非常有益,包括正常的发育及保持身材。 这个措施将帮助家长弥补在儿童运动上的开销,使儿童有更多的机会保持健康积极的生活。 ” 联邦枢密院主席范龙(Peter Van Loa)表示,“我们知道所有家庭的预算都有限,儿童健康退税计划将帮助更多的加国儿童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我很高兴我们能公布这项对家庭及纳税人重要的政策。 ” 此项规定中体育活动的定义为适应儿童的、有监督管理的、正在进行的项目,包括可以增加孩子心肺功能,及肌肉力度、肌肉耐力、柔软度和平衡度的活动。 适应这个体育活动定义的的包括许多运动,以及儿童的休闲项目,如舞蹈课等。 根据加拿大公共卫生局(Public Health Agency of Canada)印制的《少年儿童体育活动指引》的精神,这些可以领取退税优惠的指定体育项目,是鼓励10岁以下的孩子每堂坚持至少30分钟的持续适度运动,而10岁及以上的则为60分钟。 根据合资格项目的类别规定,如果孩子们连续8星期参加至少每周一堂的体育课,他们的父母便可以获得这项税务优惠。 另外,如参加儿童夏令营,并有超过一半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 儿童俱乐部中的会员,或与其它机构联合超过二个月的组织都将享受此项措施。 但所有体育活动项目必须要超过整个活动的50%。 参加活动的会员及注册费也可做为退税项目之一。 同时,由学校组织的课余活动的费用也可用于退税,但是学校内的体育课则不包括在内。 由家庭成员支付的儿童活动费用也将凭活动机构出具的税单而享受退税。 考虑到身体患有残障儿童所面对的困境,《入息法》将提高残障儿童税务优惠的年龄上限。 获取儿童健身税务优惠残障儿童年龄上限从16岁提高至18岁。 另外,法例还增加了一项500元额度的退税优惠,如符合残障儿童税务优惠的孩子,参加政府认可的体育项目,需要缴交100元以上注册费的,便可以获得这500元的税务优惠。 这一措施主要是鼓励身体患有残障的小孩参与体育活动时需要增加的额外费用,如特别的设备,交通及相关照顾。 (记者宋娜)
受访人:Tommy,男,38岁,珠江人,2003年春登陆多伦多 婚姻不是一盘棋,可却有着相同的特征。 一白一黑,一人一步,每个人都遵守它应有的规则。 家也不是棋盘,但也同样需要方方正正一格一点的和谐组合。 人更不是棋子,因为我们有自己的思考,可是有时,却是不能走错一步。 也许生活才是一盘棋,有输有赢,有急有险,如何把握也全在自己。 我是打先锋的人 在收到移民纸的那一天,一家人兴奋了一阵子,尤其是我5岁的儿子,以为一来到加拿大,就是天天拿麦当劳当干粮的过日子了。 可是小孩子不知道,我和他妈妈早就商量好了,让我先做个先锋队,在这边打一下基础再把他们母子接过去。 出于这个考虑也不是没有必要的,我太太在国内的工作很好,工资也高,在还不知道移民后的生活时,不能两眼一抹黑举家就迁往一个陌生,甚至语言都不怎么通的 国家,这样太冒险了。 以前,有朋友劝我们,他说移民就是个人生冒险,一但踏上了这条路,可能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了。 应该是从那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想这件事 情了吧,与其让全家冒险,还不如让我先做个打前阵的人。 我在公司里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我走的时候,我的老板都说会把原来的职位给我留半年。 我当时非常感 谢他,因为对我来说,这是再好不过的结果了,我前面有可以走的路,后面还有退路,真可以说是一身轻松地登陆加拿大这片土地上的。 不过,这份轻松感也仅仅维持了一个月。 我很快就意识到,像我这种两面都有路的人反而走不通。 应该是心态有问题,什么事情都做不下去,因为总想着退路就很难 前进。 可能当初高兴过头了,脑子也想不清楚,人家说把职位留给你,可是谁又能保证人家不用比你更好的人材呢。 真是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就要死在沙 滩上,可像我这种已经主动跳出长江的人,可能连前浪都不算了。 我主动打电话给我原来的老板,正式把自己的后路断掉了,这件事情我没和我太太商量就做了,于 是安安心心地开始在这边找工作和学习。 我的第一份工作还是我第一个房东帮我介绍的。 他把我介绍到他打工的地方,一个环境不是很好的工厂,房东已经在那里做了很长时间了,知道厂里现在缺人。 我去 那就是卖体力的,第一天把我累坏了,心情很差。 房东人很好,他带我回家时还安慰我,说他原来的身板还不如我,如今不也是身强力壮的,还告诉我要先站住脚, 以后路就在自己脚下。 从那之后,我真的很努力地提高自己,平时上班,周末又去上part-time的课,期间又换过几次工作,虽然还是打labour,但是自己都觉得越换越好。 经过这两年的折腾,我也终于稳定下来,对现在这份工作也非常满意了。 与此同时,我太太在国内的那份工作又涨薪水了,本来他们打算国庆节休息的时候来看我,顺便请假多陪我几天的,可是我太太又反悔了,因为工资和工作是成正比 的,她要加班。 我那个时候很理解她,我知道她希望多挣点钱,她那时候常说,她要是决定过来了,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房子,然后我们一家人安心地生活在这里,所 以她要努力工作和挣钱。 一场艳遇,还是一颗毒果 我和我太太还有儿子,在我们分开的前半年里,只能靠打电话来解相思之渴。…
临时夫妻已是公开的秘密 董先生来加拿大做生意已经4年了,太太和5岁的儿子都留在国内。 然而他在加拿大的朋友都知道他有两个“老婆”,一个是在国内的正式的,另一个则是现在身边“临时的”,这已成了公开的“秘密”。 据了解,像董先生这样有临时夫妻关系的海外华人并不在少数,所谓临时夫妻就是同居双方或其中一方已结婚,但配偶因故不能前来团圆而组成的“临时家庭”。 董先生对记者说:“临时夫妻在海外华人圈里根本算不上什么新鲜事,大家相互间也都心照不宣。 ” 出国一年的董先生在一次朋友聚会上认识了正在读书的吴女士,不久俩人就住在了一起。 董先生说,他俩的配偶都在国内,他想要有个人相互间有个照应,另外他想学习英语,需要有个老师,而吴女士正具备这两个条件。 吴女士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马上就要毕业了,想找份工作,正准备离开学校,而董先生能提供住处;另一个方面是当时她丈夫的留学签证又被拒签了,她感到自己“不得不从梦想中回到现实”,便选择了能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临时夫妻生活。 物质精神双重困难是主要原因 造成临时夫妻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温哥华当地电视里的一段广告说,移民是新的开始,一切都要重新适应,从头再来。 对于新移民来说,初到陌生社会,孤寂甚至恐惧是难免的。 由于移民手续复杂,过程漫长,中间变数很多,配偶双方仅一人出国,另一人仍长期滞留国内的情况常常发生,一个人在国外打拼,所面对的困难和压力都很大,人生地不熟,受挫甚至被骗都是常有的,加上社交范围狭窄,缺乏必要的沟通、倾诉对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处于相似境遇的男女在相遇后走到一起,也就变得十分正常了。 记者所知道的几对临时夫妻结识都非常偶然,有一对儿原本是房东与房客的关系,另两对儿曾在同一个地方打工,还有一对儿是在上门修理厕所时结识的。 和生理上的需要相比,一个人在海外谋生所面对的物质、精神双重困难,才是许多人选择临时夫妻生活的主要原因。 随着时代的变化,另一种造成临时夫妻现象的原因渐渐后来居上,那就是“短登”(短暂登陆的简称)的泛滥。 由于海外找工作不容易,专业对口更难,相对而言女移民因“不挑剔”,一般更容易很快上岗,而男移民常常登陆不久便打道回府重操旧业,让老婆孩子在海外“挺住”。 如果说一个人海外生存不易的话,带了孩子的单身妇女就难上加难。 其他移民都有的困难一样不少,边找工作边带孩子就更让人头疼。 像在加拿大,就有规定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得脱离家长监护超过12小时,这常常让她们左右为难。 国外许多习惯、规定和国内不同,大到报税、办保险,小到银行开户、找家庭医生,都需要他人指点,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短登太太”往往会“挺不住”,走上临时夫妻的道路。 经济上实行AA制 正因为“临时夫妻”的动机几乎都非常现实:互相扶持,熬过难关,因此这些临时家庭从伴侣选择到居家过日子的方式,都同样显得非常“务实”。 比如,“短登太太”通常会寻找移民年限较长的“地头蛇”为伴,而工作较忙碌但收入较高者,则喜欢找那些空闲较多也会操持家务的伴侣,外语较差的人都喜欢找语言好的,而两个同样为房屋租金所困的男女有时会为了节约一半房租走到一起……一句话,只找有用的,不找“有型”的。 临时家庭内实行AA制,各种费用双方分摊,有的甚至连饭都各吃各的。 但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临时夫妻一方有工作,另一方却没有,这显然不可能一切均摊,这时无工作一方就会主动承担大多数家务,作为自己应付的一份“家庭支出”,这实际上只不过是AA制的一个变体。 记者认识的一对儿临时夫妻,男方是驾驶教练,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女方不但负责家务,还负责登记新报名的学生,因为“临时丈夫”把她的手机设为“招生热线”,因为在路上教学时接手机是危险且违法的。 临时夫妻并不刻意隐瞒自己另有家庭。 对外他们虽出双入对,但并不以夫妻互称,稍熟悉的朋友也都知道他们的实际情况;对内他们通常仍维系着与原配偶的联系,定期打电话、发邮件、寄钱,有时临时夫妻的一方忘了给自己家里通话,另一方还会主动提醒。 既然是“临时”,就注定难有天长地久。 一般而言这种临时夫妻关系只能维系一两年,双方中任何一方配偶到来后自动中止。 有的双方还签了书面合同,但不少都是不成文的“君子协定”。 引发社会问题不容忽视 一位曾在海外居住过多年的社会学专家林博士表示,平心而论,这种现象虽有些违背道德准绳,但对于在海外艰难谋生的新移民而言,“临时另一半”的确在物质、精神两方面给自己的生存提供了很大帮助。 但他也指出,这种关系毕竟是不正常的,长期的“临时夫妻”生活,让双方面对各自原有家庭时都产生了巨大心理负担。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纸终究包不住火,一旦事情败露,往往造成原有家庭破裂,即使没有,也会造成很深的心理裂痕。 林博士同时指出,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朝夕相处,虽然有合同的约束,但“临时夫妻”间也会迸发真情,如果双方感情付出不对等,一方有意,一方无心,则往往会引发诸多社会问题。 如今年加拿大就发生过一对儿临时夫妻中的一方要求对方离婚不成,转而绑架对方女儿进行要挟,结果导致女孩死亡的案例。 如今,由于离婚率的提高和两地分居现象的增多,海外华人临时夫妻“转正”的现象近来也有增加趋势,有时留在国内工作的一方会“率先变心”,这种情形下海外的一对儿临时转正式的概率更高。…
一个专为新移民提供专业资讯及求职信息的一站式资源中心,昨日在怀雅逊大学(Ryerson Univer-sity)正式成立。 继“公平进入受管制行业法案”(Bill 124)通过之后,该中心成为省府首项兑现的海外受训专业人士援助计划。 包括安省移民厅长考莱(Mike Colle)和省卫生厅长斯密瑟曼(George Smitherman)出席了中心的启动仪式。 以“Global Experience Ontario”命名的资源中心不但为新移民提供申领专业牌照的登记服务及相关信息外,亦建立了一个专门吸引医疗专业人才在安省就业的资讯平台“Health Force Ontario”,帮助那些具有医护专业知识的新移民,尽快在本地找到相同领域的工作。 该中心位于央街(Yonge)和登打士街(Dundas)东北角的Victoria街285号7层。 考莱在中心启动仪式上表示,为了帮助新移民成功就业,政府已提出了多项相关的措施,包括刚于上周二通过的124法案。 在该项法案之下,包括医生、护士、会计师、工程师、社工等34个行业自身的监管机构,必须统一发放牌照标准,发牌过程亦须公开、公正,以此加快对申领人的专业评估,而该中心的建立,正是帮助新移民专业人士,了解如何申领某专业牌照的有效途径。 考莱称,新移民在落户安省后,首先面对的困难便是无法在本地找到与原专业对口的工作,而“Global Experience Ontario”中心将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困难,例如有专业人员手把手的帮助他们申领某专业牌照,或是通过热线电话和网上服务,协调各社区服务机构,帮助他们找寻工作机会,实习机会,让他们能够尽早在本地找到相同专业的工作,尽快融入加国社会。 此外,该中心还提供另外一项辅助计划“Health Force Ontario Strategy”,专门负责医护专业人士的招聘工作,中心设立的网站Http://www.HealthForceOntario.ca提供有超过1000个省内医生或是护士的职位,供新移民医护专业人士应聘。 另外,该中心还负责召回超过3000名在省外工作的安省注册医师或护士,返回安省工作;加强与社区机构的合作,增加医护专业人才的征募等工作。 两位厅长昨日还宣布了一连串旨在帮助新移民及医护专业人士的就业配套计划,包括:与联邦政府协商签订“加国-安省移民协议”(Canada-Ontario Immigration Agreement),要求联邦政府在5年内拨款9.2亿元,加强对新移民的培训及安顿服务;成立全省首个国际专业训练实习计划,让拥有3年工作经验的专业移民,有机会到公营机构作为期半年的有薪实习;开设移民网页,让海外的准移民及本地新移民获取有用资讯;投放超过3400万元,推行60个搭桥训练计划,涵盖范围遍及过百个行业;由明年初开始,投放更多资源在公民教育上,让新移民了解加国文化;成立海外专业训练借贷计划,每人最高可以借取5000元,缴付评估、训练或考试费用;每年投放1.3亿元来改善新移民语言能力、生活安顿及寻找工作;拨款2040万元用于建立医生、护士等医护工作者之间的搭桥计划;保证护士专业的毕业生在省内找到全职工作;将海外受训医护人员在省内接受培训,及提供给他们的工作岗位数量翻一翻。
安省愈来愈多穷人依赖Food Bank(Toronto Star) 按理说孩子、残疾人和勤劳的工作者不应该需要担心下一顿饭的来源。 可是最近根据安省Food Bank的统计数字,这三类人越来越多地依赖Food Bank。 每个月至少有33万安省人(其中包括十万儿童) 不能不使用Food Bank。 在过去五年里这个人数增长了20%。 其中八万人次在多伦多地区。 现在,安省的每个城市和村镇都有Food Bank,可见需求量是多么大。 而且其中有1/4的Food Bank的食物供不应求。 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很多。 有些人有工作,但是赚到的钱不够养家糊口。 不少儿童都是生活在这种家庭或者单亲家庭,靠政府救济生存。 很多时候,单身母亲们即使有工作,薪水也仅够交房租。 依赖Food Bank的人中有20%是残疾人。 一名没有工作能力的残疾人只能从政府得到959元的救济金,靠这笔钱他只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联邦政府,省级和市级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让这些残疾人,儿童以及穷困劳动者有足够的钱吃饭,而不是让他们依赖Food Bank。 首先,省政府应该先把最低工资由每小时8元升到10元。 其次,市政府不应该抽回联邦政府给单身母亲的部分补助。 第三,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应该建立新的儿童福利金制度。 安省还应该增加残疾人救济。 只有这样,加拿大依赖Food Bank的人数才会减少。 加国也应成立阿富汗研究组织(Toronto Star, Rudyard Griffiths) 以美国前国务卿James Baker为首的伊拉克研究组织,最近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改变现行的伊拉克政策,其中一条就是用经济刺激/压力的手段,让伊朗和叙利亚加入谈判,以外交方式解决伊拉克的问题。 我们的总理哈珀也应该听取一下伊拉克研究组织的建议。 目前我们的部队在阿富汗的危险越来越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与巴基斯坦和伊朗之间的外交联络。 如果吸取伊拉克研究组织的建议,加拿大也应该用经济手段拉巴基斯坦和伊朗参加外交谈判,从而稳定阿富汗南方的形势。…
环球地产集团于12月15日在世纪皇宫大酒楼举办首届环球地产欢聚宴,三百多名嘉宾一起庆祝圣诞节和新年的来临。 在嘉宾中有刚刚从上海卸任的前加拿大驻华领事大陆背景的宋毅军博士和夫人,大陆公司在多伦多的代表,加拿大华人企业家,各协会团体负责人。 在300多名的嘉宾中有的刚刚搬入新居,有的刚刚买了生意,有的刚刚买了投资房, 有的刚刚买下PLAZA和APT BUILDING。 到会的环球地产的客户代表中有各行各业的优秀专业人才,有做生意的老板,有成功的地产投资人,有地产百万富翁,也有一桌高尔夫球选手。 环球地产集团BROKER/OWNER 庞海福博士在讲话中首先感谢各位朋友的光临,他说,丰硕的2006就要过去了,充满希望的2007就要到来,今天是我们欢乐的一天,今年是我们丰收的一年。 庞海福博士在讲话中感谢社会各界的厚爱,感谢大家委托的生意。 他说:我们知道大家对我们信任的份量,客户的成功才有我们的成功。 他说, 环球地产集团有四位地产学院院士,六位BROKER,有一支精兵强将的经纪队伍,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大家安居乐业,投资地产与生意,尽早获得财务自由,尽早拥有几百万资产,享受自由人生。 环球地产欢聚宴安排了现场乐队伴奏,请到专业歌唱演员和舞蹈演员为大家助兴, 庞海福博士的合伙人CYNTHIA LAI,GRACE LAU 和DUNDAS各个能唱能讲,地产经纪李聪(SIMON LI) 的西洋男高音和庞海福博士的岳母张岳英女士的茉莉花将晚宴推向高潮。 公司全体员工的合唱将大家带到了美好的2007年。 环球地产欢聚宴气魄宏伟,环球地产集团包下所有宴会大厅,灯光布置一流,演讲表演笑声掌声不断,长达五个小时的晚宴似瞬息而过。 当庞海福博士率领西装笔挺的经纪们逐桌祝酒时,您会感觉到这是一支精干讲究效率和信誉的团队,一支拥有未来的团队。
由中国西部电影集团与加拿大罗查士OMNI电视公司协手推出20集电视连续剧《相遇多伦多》明年春节期间将在多伦多开机拍摄。 记者了解到,该剧已定下名导杨亚洲亲自执导,邀请潘虹、“我型我秀”走红的薛之谦出演。 《相遇多伦多》以一家四代生活在加拿大多伦多的华人为主题,讲述了他们到海外,在海外生活的经历,为观众展现了一幅典型的加拿大多伦多华人群像写照,东西文化的碰撞引起的不只是疼痛、无助与彷徨,在家庭的分解与重组中,在感情的发生与发展中,在移民子女的教育及两代人的观念冲突中,这些实践着移民梦的华人群体,事业与爱情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剧邀请刚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上获评委会特别奖的著名“平民导演”杨亚洲亲自执导,潘虹、“我型我秀”走红的薛之谦出演,其他的演员都将选择中英文优秀的实力派演员,全程在多伦多实景拍摄,该剧也被称为是2007的电视荧屏中又一个特殊的题材,被央视看好。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大鹏地产公司圣诞及颁奖晚会 (2006 HomeLife/Landmark Christmas Party & Award Wining Event) 繁忙充实的2006年即将过去,崭新而又充满活力的2007年即将到来。 在此辞旧迎新之际,大鹏地产公司于12月10日在东方广场世纪皇宫酒店举办”大鹏地产庆祝圣诞及颁奖晚会”, 大鹏地产公司同仁, Homelife总公司要员,多位知名律师,银行界人士和客户嘉宾们约200 多人共聚一堂, 畅叙友情, 欢度佳节。 晚会气氛热烈, 节目紧凑,内容丰富。 具专业水准的歌唱表演,专业舞蹈队的超水平发挥,脑筋急转弯,游戏,卡拉OK,丰富的抽奖活动等,在多位主持人的齐心协力下, 加上公司同事们的积极配合和来宾们的踊跃参与,晚会高潮迭起,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和掌声。 与会者不仅感受到节日的喜庆气氛,同时又感受到大鹏地产公司人才鼎盛,团队精神十足。 晚会还同时举行了颁奖仪式, 16名取得优异成绩的大鹏地产公司经纪获得 “ Top Producer Award” 和 “Higher Achievement Award”。 大鹏地产公司总裁Tony Ma和Homelife总公司Joseph Lo亲自为获奖经纪颁奖。 获得最高成就奖(Top Producer) 的经纪有于来(Larry Yu),李菲(Li…
长年为重症病患服务,生命的意义现实又无情地面对。 学者陈酌认为:追求成功和快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作为第一代远离故乡的新移民,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语言、技术问题、不是文化差异和机遇问题,而是心理上对生活逆境承受能力的心态问题,即不能“战胜自我”的问题。 首次见到陈酌,正是在“新移民心态”座谈会上。 听他讲解“战胜自我是人生最大挑战”的观点,留下深刻印象。 面对新移民中大量存在的对环境不适应和工作不满的抱怨,陈酌特别强调,其实“荣誉并不一定能带给你快乐。 ” 陈酌说,世间“荣誉并不一定能带来快乐”的实例同样随处可见。 他举例说,著名美国摄影家凯文卡特以一幅“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新闻特写照片赢得1994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 卡特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 但是,这张让他赢得了一生最高荣誉的照片,同样带给他不能解脱的自责,在他获奖两个月之后自杀身亡。 生活中陈酌并没有遇到过很大的逆境。 陈酌1982年毕业于苏州大学医学院,后成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内科专科医生,并于1987年取得心血管硕士学位,1997年取得英国利兹大学医学生物学博士,移民加拿大的9年来,一直在多伦多安大略省癌症研究所(Ontario Cancer Institute)从事癌症基因研究,可谓学有所用、衣食无忧。 但他在工作中需要接触大量癌症病患,生命的意义就那么现实地时刻需要面对。 陈酌说,自己花了大量时间帮助很多由于严重疾病造成心态沮丧的朋友,特别是帮助那些晚期癌症患者,让他们在心理上树立起勇于面对癌症挑战的精神,在行动上表现出势在必得的霸气。 每当看到一位癌症患者透过心态调整后改变了生活质量,都会让陈酌深深地体会到:只要具有积极的心态,什么困难都显得不那么可怕;能够战胜自我,其他问题就变得渺小了。 对生命的认识更加深了对生活、事业和成功的理解,陈酌业余时间经常去华人社团和社区举行讲座,内容多围绕身心健康方面,如新移民心态探讨、老人心态的重新定位、移民家庭中家长和孩子的沟通、心脏病及中风的预防、癌症患者的心态调整等,希望帮助更多人提升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让更多的人快乐生活。 陈酌强调,在生活中如果把成功最后目标锁定为战胜他人,那就意味著选择了不快乐的人生。 因为没有人可以永远比他人优秀,于是不断被别人超越的痛苦将会永远伴随。 何来快乐?”。 成功其实也无绝对定义,这取决于人们不同的目标。 目标不同,定义也不同。 但多数人都可以接受这样的说法:即“精神上获得快乐”就是“成功”。 这就是陈酌希望更多人明白的道理:战胜自我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让人生奋斗过程快乐起来,而奋斗过程在人生旅途中占据了绝大部分时间。 也就是说,只要奋斗的过程快乐,人生就是快乐的,成功就是实实在在的。 带给别人快乐的前提是自己首先是个快乐的人,陈酌正是这样一位在生活不断提高生活情趣来获得快乐者。 他说,在国内几乎不会自己动手做装修,来到加拿大后几乎什么装修都做过了:粉刷墙壁、贴壁砖和地砖,做Deck和Patio…等,自己动手装饰家园,乐在其中。 (记者戴伊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