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中国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的背后原因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发言人倪寿明今天做客新华网,与网友在线交流。 在访谈中,倪寿明说,对于遣返赖昌星作出不判处死刑的承诺,是国际合作途径缉捕赖昌星的必要条件,这种做法与司法是否公平没有任何关系。 倪寿明表示,赖昌星这个问题是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引起了方方面面的议论。 关于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是否存在司法不公平的问题,应该这么看:包括加拿大在内,世界上有许多国家废除了死刑,在这些国家看来,死刑这一刑罚过于残酷了。 如果一个嫌疑犯被遣返到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并且被判处死刑,对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来说是难以接受的。 因此从这些国家遣返嫌疑犯可能导致最终对被遣返人员判处死刑时,这些国家就会要求对方作出不判处死刑的承诺。 如果对方国不承诺,那么遣返要求一般就会被拒绝了。 倪寿明指出,因此,没有废除死刑的国家从已经废除死刑的国家遣返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两种选择,要么作出承诺,实行遣返;要么拒绝承诺,放弃遣返。 中国从加拿大遣返赖昌星,正是面临着这样一种情况。 中方作出承诺,是惩治犯罪、维护国家利益唯一正确的选择,也是世界上遣返嫌疑犯最好的做法。 倪寿明指出,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是权衡利弊以后作出的正确选择。 这种案件不能与没有国际因素的案件简单进行比较,承诺不判处赖昌星死刑与司法是否公平应该说没有关系。 另外,关于案件未经审判就作出不判处死刑这样一种承诺,是不是超越了司法程序之嫌的问题,应该从两方面看:第一,遣返活动当然发生在审判之前,因此不能以案件未经审判来质疑遣返中量刑承诺的合法性。 第二,包括量刑承诺在内的遣返活动,法律上也规定了必要的程序。 包括量刑承诺可以由外交部代表国家对外表达,但是,也要先由最高人民法院作出决定。 应该说,国家遣返赖昌星的一切活动,都是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的。 因此,对于遣返赖昌星作出量刑承诺,并不存在超越法律程序的问题。

移民加拿大照样有口福:酸菜的追求

提起酸菜,东北人马上就会咽咽口水,然后再跟你眉飞色舞地侃。 酸菜可是东北十大怪之一,好听的说法是:东北有一怪,大缸小缸腌酸菜。 上海知青则皱着眉头说:东北人就是怪,冬天爱吃烂白菜。 酸菜始于何朝何代?没人考证,估计也没有人稀罕在酸菜上作学问。 为啥吃酸菜?好吃呗!还用问?当然了,也是因为没有啥吃的了。 在我爷爷那辈之前,还没有塑料大棚技术,主要交通工具是两只脚。 由于东北的冬季寒冷漫长,无法耕种收割,冬季的蔬菜来源十分困难。 所以人们在秋季末期,上冻之前,要买秋菜。 如白菜、罗卜、大葱等等。 一部分放在菜窖中储存,一部分以腌制的形式储存。 酸菜就是把白菜放在缸里腌出来的。 在冬季,酸菜是东北百姓人家中最最普通的菜肴之一。 在交通、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东北人民可以四季都吃上新鲜蔬菜,可冬季吃酸菜的习俗保留至今,甚至夏天都要饱饱口福。 酸菜有多种吃法:首先可炖吃,如排骨炖酸菜,白肉血肠酸菜,蛎蝗酸菜等等;炖时最好用砂锅儿,关键是要有老汤,并以小火入味,就餐时不必要盛出来食用,而是砂锅直接上桌,要的就是热乎劲,直接捞。 食用时,因人而异,可以蘸酱油蒜泥,辣椒油,韭菜花等佐料。 数九隆冬,奉上一道砂锅儿酸菜,包你尽驱严寒,大通七窍,再配上二两老白干,让你越吃越爱。 酸菜还可以包馅,如酸菜馅饺子,那可是大年三十必不可少的!谁家过年不吃顿饺子? 在加拿大已经过了七、八个除夕了,说起来不禁让人唏嘘:大过年的,就吃不上正宗的酸菜馅饺子!那位说了:那不有卖的吗?玻璃瓶装的,都切好的了,多省事儿呀?谢了,我试过了,那哪儿是酸菜呀?整个儿楞儿醋泡大头菜,用水投了八遍还拉不开大“酸”。 那位又说了:不对呀,我看到中国酸菜了,还是你们东北生产的呢。 再谢了,我也品尝了,不是那个味儿,闻着都不对,甭提吃了。 这不好,那不对,咋办?自己动手呗。 腌酸菜首先要解决缸的问题。 真不知道温尼泊谁家卖缸,好不容易在ChinaTown的一家店里看到了说缸不象缸,说花盆还没有眼儿的容器,就把它当缸了,爱咋地就咋地。 白菜也好解决,到Whole Sale批发一大纸箱,有十多棵呢,看来够我吃一冬了。 还需要一块大石头,这倒是信手拈来,从家里后院随便拿一块就是了;石头是用来压在白菜上,使白菜下沉并没在水面下,否则白菜会腐烂。 腌制方法?傻眼了。 从小吃到大,可从来没有腌过酸菜。 只好引进“外国”先进经验了。 于是,国际长途把老爸的真传从中国送到了加拿大:白菜可以直接装缸,也可以用沸水烫一下再装缸,后者好的快,但是不脆;腌时可加或不加盐,加盐则白菜出汁快,但酸菜不青鲜。 那好,为了出精品,我就直接装缸,不加盐。 一装缸我的心马上揪到一块儿了:可怜的小缸只能容下五棵白菜。 按这个产量,我如同在生产金酸菜。 于是乎,对这小缸酸菜倍加珍惜,如同宝贝儿一般。 每天上班走看一次,下班到家看一回,倒也方便,因为缸就在车库里。 两周后,白菜还楞楞地立在那儿,根本就没有煞汤出汁。 老爸外教”认为可能是天太冷的缘故,建议可加些粗盐加快进程。 盐放进去后,果然奏效,汤很快就煞出来了。 可十一月底的突然降温,把我的小缸给冻上了!心急火燎地向“老爸外教”求救,老人家颇有大将风度:“一般来讲,问题不大。 把缸搬到屋里就行了。…

人口普查显示移民成加人口增长主力军

五年一度的加拿大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周二起正式公布。 加拿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结果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平均每年抵加的移民人数约24万人,五年超过120万人。 而同期加拿大新增人口总计160万人,其中四分之三为外来移民。 这表明新移民已成为加人口增长的主力军。 普查结果还预计,到2030年,加本国人口将出现零增长,届时外来移民将成为加人口增长的唯一来源。 根据普查结果,过去五年中,加拿大人口从3000万增至3161万,增长率达5.4%,居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八大工业国之首。 尽管加拿大国土面积在世界上仅次于俄罗斯,但人口总数在世界排名为第35位。 这次普查结果还显示,2006年三分之二的加拿大人住在南部加美边境沿线,80%的人口居住在33个主要城市及其周围,乡村及小城镇人口比率不到20%。 同时城市化进程 仍在继续,90%以上的新增人口居住在33个主要城市。 另外,人口在100万以上的六个城市为:多伦多、蒙特利尔、温哥华、渥太华、卡尔加里和埃德蒙顿, 温哥华是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每平方公里超过5000人。 记者注意到,加拿大统计局今天公布的普查结果只是系列报告中的第一部分,报告并未细列移民来源地。 舆论分析说,来自中国的移民人数已持续多年位居榜首。 这次人口普查共花费近六亿加元。 调查首次允许加拿大人通过网络填表,问卷回收率为97%。 据悉,本次人口普查结果将会影响加各级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 前加拿大统计局高级官员诺里斯表示,在人口统计数据陆续出炉的十四个月里,移民会成为首要关注问题。

妈妈,加拿大真的让我们越来越生分了?

我和妈妈曾经非常亲近。 我上大学之前我们从没分离过。 我们俩像是两只栖息在同一支花上的蝴蝶,虽然各自忙碌,但色相近,习相近,惺惺相惜!然后我去外地上学,接着就是忙着进京,就业,成家,移民。 掐指一算,时光蹉跎中,转眼移民也有八年了。 可能是时间距离的原因,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和妈妈之间有了隔阂,说不太清楚,只是隐约能感觉到。 我生完孩子后,请求妈妈来帮忙,从十月到现在,妈妈来加拿大好几个月了,我们之间的隔阂说不清是浅了还是深了。 雪总是不停的下,隔几天还会来场雪暴,真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地区能超过这里的下雪量,漫长的冬天没有趣味也少有鲜亮,每日的蜗居真的让人窒息!我想妈妈她一定很闷很闷,何况还带着一个孩子。 每天当我抬着沉重的双腿踏进门口,妈妈她也是沉默的,她总是小心翼翼的,好像生怕说错了什么。 她说的话总遭到我无心的驳斥,因为彼此的话题不是那么对路,自从她来以后,我们之间的交流一直不太通畅。 我总是试图找到共同话题来聊天,但这些话题只限于过去,只有从共同的记忆中,我们才能找到和谐的韵律。 而一谈到现在,妈妈的话题就会令我感到压抑和烦躁,让我对本来还算不错的生活产生悲观绝望的瞬时失智。 她不停地在加币和人民币之间兑换的生活方式以及捡回来一些垃圾电器之类的做法让我冬日烦闷的心态更加焦躁!家里的不和谐音时常高分贝地响起。 妈妈很“会”过日子 不管家里买回来什么,妈妈都要问清楚价格,然后认真地在那里换算成人民币,然后就是埋怨我不会过日子,不知道节省。 我想老人是吃尽了苦的,挨饿受穷咬牙度日的生活影响了一生,也可以说断送了一生,真的应该过些舒心踏实快活的好日子了。 但有些事我实在看不过去:妈妈总是要喝光不论是煮面条、炒菜、还是涮火锅剩下的汤;妈妈坚持不让我倒掉剩菜,为此我和她多次口角,当然最后我不得不让步。 可是妈妈吃掉本该倒掉的菜并不是我的初衷和本意,所以我很惭愧很矛盾也很烦躁。 每每上超市购物,妈妈总在那儿比较价钱,把我挑好的贵一些的菜放回货架,尽买些便宜但不合口味的货品,跟妈妈一起出去买菜最后也成了我的心病;我们俩口子信佛,经常做一些义务工作并捐一些善款,妈妈一旦知道后会不停埋怨我们,尤其是埋怨我,生活怎么困难了,日子怎么难了,有钱干点什么好不好了………直到我上楼关上门休战为止。 妈妈很“会”捡东西 中国老人来到加拿大,大多抵御不了垃圾的诱惑。 东西都是好的呀”妈妈会常说,“他们真的扔了?”她总是不太相信,并在我不在家的时候把她认为是“新”地毯,“新”灯具,“新”桌子…….给捡回来。 我们已经有几次不太愉快的谈话了,因为家里有孩子的原因,我对妈妈的做法非常反感。 可是不管好说歹说,妈妈就是不听,家里有一阵子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破烂。 有一个周末,我和先生花了整整两天用来扔妈妈捡回来的“宝贝”:把她铺在家里的“新”地毯,“新”的不工作的微波炉,“新”的需要修理的电视请出去;把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运回来的桌子写字台之类再花九牛二虎之力运出去。 说实在的,家里微波炉电视都有,纯毛地毯我更是重金买的,我的原则是宁缺勿滥,每样东东都价格不菲。 但妈妈说自己的可以留着慢慢用,不如先用拣来的,真是让我哭笑不得,气的我先生鼻子都歪了,不停摇着头叹气“真是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尽管大动干戈,妈妈仍然借机遛弯,每次多多少少还会捡回点破烂,我就算说破嘴皮也无济于事。 让事情戏剧化的是,有一天妈妈捡回来一只小萨克斯,可能是拿开水烫烫,就吹给孩子玩,我先生终于按耐不住了,“妈,您吹完了,就别给孩子嚼吃的东西了,从此都不用您嚼了!”。 我看到妈妈的脸由红转绿,由绿转青,由青复而转红,她掉过脸去,我知道她哭了。 我的心也随即抽搐起来。 妈妈,我知道您是伤心了,我知道您是把所有的爱和热情都赋予了我们这个家,在这个寒冷孤独的异国他乡,有什么能比家人的理解和关心更重要的呢?我不知道说什么,愣愣地站在那里,孩子是我的,妈妈也是我的,我又能说什么呢?我只能恨自己不能挣更多的钱,让妈妈过更好的生活,恨自己对这种现状无能为力! 妈妈很“会”说话 妈妈总说我小时候很听话,家里条件不好也从来不跟别人攀比,学习上进刻苦节俭,是个省心懂事的好孩子。 我想,妈妈其实是想说,我变了。 我变得不听话不懂事不省心了:我会攀比,会抱怨,会把她的话当耳旁风,会有时候无动于衷地在她说话时候看报纸,会扔掉她存的垃圾,会干预她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不知道怎样向妈妈证明:我还是那个原来的我,不用这么拐弯抹角地说话。 妈妈会时不时羡慕地说起同事张三李四的孩子,夸他们有出息,挣钱多,生活好。 我想,妈妈其实是想说,我过得不好,挣钱不多,没有什么出息。 我不知道怎样向妈妈证明:我一直在努力,活着本身已经精彩。 可是妈妈,你真的让我感觉很累。…

中国家长身上藏着十把“刀”

中国家长的身上藏着十把刀,家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使用这十把刀,使孩子天生纯真的品性一步步受到伤害。 第一刀:砍去民主 种下家长专制的种子 在传统的中国式家庭里,家长说一不二,强行决定孩子应该怎么样,不能怎么样。 现在的孩子不用下跪了,但在家庭生活中我们有没有做到最基本的民主呢?比方说涉及孩子利益的事情,家长有没有征求过孩子的意见?当家庭内部出现争执的时候,无论有没有道理,家长总是习惯于用简单粗暴的办法,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来代替孩子做出决定。 而这种行为就是一刀砍去了孩子脑子里的民主意识,而让他觉得强权就能战胜一切。 第二刀:砍去爱心 种下自私的种子 当你为如何抚养年迈的父母而与你的兄弟撕破脸皮,为分父母的那点遗产与你的姐妹大打出手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有一双惶恐的眼睛正疑惑地看着你的表演? 当你看到小偷在撬邻居家的门,而你拉着儿子匆忙离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儿子的另一只手握成了拳头?当女儿告诉你小区花园的水龙头坏了,你是提上工具去修理或者立即给物业打电话,还是告诉她别多管闲事?你假装没有看见公共汽车上站不稳的老人,当孩子想起身让座的时候,你却用眼神去制止他。 你的这些表现是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家庭教育的一部分,你的每一个行为都在一刀刀砍去孩子的爱心,而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自私的种子。 第三刀:砍去诚实 种下说谎的种子 孩子一旦明白说谎就可以不挨揍、不挨骂,或者可以让皮肉之痛迟一些来临的时候,他就可能慢慢变成说谎专家。 小孩子说谎都是被逼出来的。 如果我们说实话可以得到实惠,那谁还愿意冒险去说谎呢?很多的孩子都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大人可以说谎,而小孩就不能呢?小孩在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发觉了大人是经常说谎的。 我们给孩子的解释往往在辩解说我们的谎言是“善意”的。 但对孩子来讲,善意的也好,恶意的也罢,那都是谎言! 第四刀:砍去冒险 种下平庸的种子 孩子要下河游泳,成人不是教会他怎样在水中保护自己,而是简单地拒绝——理由当然是危险。 孩子要登高也不被允许,当然也是由于安全的原因。 孩子都十多岁了,还不敢一个人到门口去买东西,因为大街上是危险的。 不会自己削苹果,因为刀子是危险的。 二十岁的孩子还不会开火做饭,因为煤气是危险的。 是啊!现在的社会有些乱,出门有危险,在家也不安全。 但就这样一直抱着,他们又如何能长大呢?一点点危险都不能经历的孩子肯定是平庸的。 危险处处存在,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教会孩子识别危险,处理危机。 第五刀:砍去守纪 种下违法的种子 孩子自己过马路很少会去闯红灯。 孩子骑车也会规规矩矩地在自行车道里行驶。 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背“红灯停,绿灯行”的口诀。 可是当他们跟父母一起上街的时候,总是被大人拉扯着不走人行横道,不走地下通道,也不走人行天桥,而是翻栏杆、横穿马路。 大人的借口是我忙,赶时间。 殊不知这一刀让孩子体会到:规则是可以不遵守的,自己的利益大于规则的严肃性。 很多人开车时带着孩子,脑子里没有交通规则,眼睛里没有交通标志,在街上横冲直撞,非得看到警察叔叔才收敛一些。 这就教会了孩子:人治大于法制。 在法规的执行者看不见的情况下,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肆意践踏法规。 第六刀:砍去善良…

越来越多美国夫妻分房而睡

美国越来越多人要求建筑师设计房子时,要有分开的主寝室、或另辟厢房、或特设睡觉角落。 美国住宅建筑商协会于2月展开一项调查,受访的一些建筑商就表示,在他们的新房地产项目中,已有四分之一的单位设有两个主卧房。 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到了2015年,美国60%的订造房屋会有“双核结构”。 据《纽约时报》报道,该调查显示,美国夫妻要求分房,这同性生活不协调无关,主要的原因是睡眠质量受到干扰。 美国睡眠协会的数据就显示,大约75%的美国成年人经常在半夜醒来或有打鼾的毛病,由于睡眠质量受到伴侣的影响,所以很多夫妇做了分房睡的安排。 该协会展开的调查显示,一半受访的妇女表示,一星期只有几晚好睡;43%的人表示,由于睡眠质量下降,所以隔天的工作表现受到影响。 近年来,这种互相干扰的问题愈加明显,比如,好些丈夫很晚回家,还要收发电子邮件,准备明天的会议资料;其中一方天未亮就起身,5点半出门跑步健身。 分房而睡就不会影响伴侣的休息,于是越来越多夫妻决定,各自占据自己的睡眠空间。 《纽约时报》报道,美国这种所谓“在家独睡症候群”并非只发生在有钱人家里,中产阶级夫妻也有一人搬到另一房间、休闲室或书房去睡。 在美国社会学家眼中,美国这些分房的夫妇正在重新界定共同生活的内涵。 分开的主卧反映着美国家庭生活节奏变快,夫妻两人都需要额外的空间来消除摩擦,因此“分房”并不一定是婚姻不和谐的象征。 美国专家在仔细研究后发现,大多数“分房夫妻”是在孩子长大后发现,分房睡对双方都有好处。 大多数夫妇的感情非但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比以前更加牢固。

杀价应该杀多少?

选好地区,看好房子之后,紧接着就是要谈价格。 (下Offer要及时,几次买到好的物业,都是比别人要快一步的结果)。 对于成交价究竟会是多少,买的合算不合算,或者是卖的价格好不好,常常困扰着我们。 理论上讲,每栋房子的价格, 应该是其市场价值的反映。 但是其市场价值究竟应该值多少呢?怎样去判断其市场价值? 市场价值是一个房子,在一个公开的市场上,公开了足够长的时间而形成的。 成交价格有可能高于市场价值,有可能低于市场价值。 那么在实践中,叫价是怎样形成的? 1. 同一区域,相近时间内,和同一类房子相比,而得出的价格。 2. 如果是没有参照物,通常采用成本法;建房子,或者卖房子花了多少钱,再加上合理的升幅,或银行贷款利息,买卖费用,而得出的价格。 买家也是通过同样的方法得出的比较价,那么双方应该顺理成章的同意该价格吧? 其实不然,看看历史成交纪录,不难发现,一部分成交价和叫价相差无几,一部分高于叫价,一部分低于叫价。 作为买方经纪,如何为买家争取到好的价格呢? 了解该地区,了解该类型物业是基础,对该地区,该类型物业如果很熟悉,在对价格的把握上,会很有信心。 那么在对买方指导时,会使买方信心倍增,试想,如果经纪都无成竹在胸, 又怎么能帮到客人?客人又如何信赖您? 要敢于“杀价”。 这一点也是建立在对该物业了解的基础上。 有的物业卖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见得是物业本身有问题,而是经纪或者买家经验不够老到。 明明喜欢,有时会被价格吓退。 成熟的经纪应该告诉客人可能的成交价,以便客人在预期的价位买到更好的物业。 这一点在购买高价位物业时尤为重要。 一个刚刚建好的独立屋,叫价1百70万,而客户的预算只有1百50万,经过核查该物业的资料,得知已经从2百30万减到现在的价位。 客人喜欢该物业,只是担心价格差距较大,而犹豫不前。 经过核算建筑成本,银行贷款利息,我们认为在150万以下应该可以拿到。 通过几轮的谈判回合,如愿以偿。 我们也遇到过300多万叫价的房子,最后成交在200万。 叫价在199万的,成交在170万。 关键是对资料的分析,对对方背景的判断。 谈判,谈判,一个是“谈”, 一个是“断”。 谈时以情感人,断时客观冷静。 算好成本,抓住对方的弱点,重锤出击,让对方卖的心痛, 无奈。 在新建的百万独立屋当中,建筑成本在120-160/平方英尺, 买地在50万-100万,成本不难得出,加上对对方财务压力的分析,应该可以知道对方的底线。 对于50万左右的独立屋,2万-3万的空间,也不是没有。…

专家介绍小招数让你远离春困

春回大地,阳光明媚。 在这鸟语花香的季节里,许多人会有困倦疲乏的感觉,俗称春困。 为什么会发生春困呢?人体生理机能随着春暖发生变化,皮肤毛细血管舒张使血量供应增多,而大脑所供给的血与氧则相对减少,从而影响大脑的兴奋性,产生了困倦疲乏的感觉,这就是春困。 补睡眠≠解春困 有人认为,只要春天多睡就不会发困了,其实成年人每天睡眠8小时左右就可以了,再增加睡眠反而会越睡越困。 可以从以下三点预防春困: 生活节奏要规律 要克服春困,首先要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并对冬日里养成的生活习惯作适当调整,使机体逐渐适应春季气温上升的气候。 多运动 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适量的健身活动,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强,提高大脑的供氧量,缓解春困。 饮食调理 春困与人体蛋白质缺少、机体处于偏酸环境和维生素摄入不足有关,因此春困时饮食应注意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适当增加鱼类、鸡蛋、牛奶、豆制品等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小招数赶走春困 当春困袭来,以下是颇为实用的赶走春困的方法: 触觉刺激 用具有芳香气味的牙膏刷牙漱口,并用冷水洗脸,提高机体神经系统的兴奋度,从而达到消解春困的目的。 视觉刺激 走出室外,举目眺望。 也可在室内添置一些色彩艳丽的饰物和花草,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有利于消除春困。 嗅觉刺激 闻闻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可驱除困意,振作精神。 在居室放一些有芳香味的时令花草,对缓解困意也有益处。 听觉刺激 听些音乐或者欣赏一些相声、小品、笑话及喜剧影视,以驱除困意。 活动肢体 活动活动肢体,可舒筋活血,使大脑兴奋起来。

变革中的加拿大按揭市场

过去的一年是较为不平凡的一年。 加拿大按揭市场沿袭过去几年的发展势头,在市场结构、产品市场多样化、从业人员及产品等方面,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加拿大是一个较为传统的国家,虽然按揭市场发展与美国息息相关,但其发展速度和开放程度都较美国缓慢。 美国按揭市场产品繁多,利率多样化。 顾客群体从单一走向多元化。 无论是自雇或受雇人员,他们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和利率。 加拿大近些年无论从产品的开发、按揭服务公司的大量出现还是美、英等国金融公司的介入,都在力求缩短这方面的差距。 首先我们来看看市场结构方面的变化。 一、市场结构: 加拿大按揭市场上的顾客群体是按传统型和非传统型来划分的。 传统型顾客群体主要是受雇人员,贷款机构对他们的贷款要求基本是:信用记录+工资+首付。 而非传统型顾客群体则是由自雇人士和其他相关人员组成。 贷款机构对这类人士的贷款要求相对不同些。 这部分人士现今虽然只占按揭市场消费群体的5%,但其比例却正在迅速增长。 单就2006年前半年,这类人士申请房屋按揭的比例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了50%,使加拿大按揭市场发生急剧的变化。 这种现象导致加拿大在过去的一年中增加了85,000个房主。 从某种角度上看,这些贷款人是不太符合传统贷款条例要求的。 但从长远观点看,这类人士在未来5年中将会以每年20%的速度继续增长,并将大大冲击未来的按揭传统主流市场。 为什么这部分按揭市场的增长速度会如此迅猛? 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美国和相关国家操盘手进入加拿大按揭市场。 其次是美国商业模式在加拿大按揭市场上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两点仅仅是一个开头。 第三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贷款自雇人士数量的大幅增长,从而加速加拿大按揭市场结构的快速变化。 二、产品市场的多样化: 拿大按揭市场多以传统产品,即固定利率产品和浮动利率产品在市场行销。 而现今由于美国和其它国家操盘手的进入,加拿大按揭产品也在发生变化。 比如:只付利息的按揭产品和延长还款周期的产品等相继出现。 只付利息按揭产品可将付款周期从25年延长至35年,甚至40年。 这些产品的出现,使加拿大按揭市场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有人说这类产品的变化将会对加拿大按揭市场带来负面影响,我不这样认为。 其实,这是加拿大按揭市场走向成熟的表现。 因为加拿大按揭市场在过去15年间并未发生重大的变化,时至今日,我们看到那些早在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成熟的产品和经营模式刚刚进入加拿大。 实践表明加拿大按揭市场需要变革和加速变革,可以预见在未来5到10年中,按揭市场改革的步伐将会越来越快。 未来的按揭标准和市场运作模式将会与现今大有不同,银行和贷款机构将会因不断的竞争和高风险货款的出现,而不断调整他们的策略,以适应市场和货款人的需要。 货款人也将会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和更多的途径,使自己更容易地成为房主。 三、按揭市场的变化对按揭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拿大自雇按揭经纪与银行机构的雇用按揭人员所作按揭业务量之比大至为25%和75%,十年前这个比例仅占3 %,但与美国相比仍相距甚远。 当今美国按揭自雇经纪所完成的业务量已占据美国市场大半壁江山,达到75%以上。 加拿大市场新出现的只付息和延长还款期的产品,正好反应出加拿大按揭市场处于变革的关键时期,从而对按揭经纪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加拿大自雇人士的增加是劳动力市场变化的一种反应。…

安刚事件:JENNY女士和八人委托小组

题图:3月12日《现代日报》登出的委托书及八人委托小组中的两人的照片。 日前,华人移民卡车司机安钢惨死车祸,他身前身后的故事,在加拿大多伦多华人社区引起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风暴。 前日,华人律师文武终于接受安家国内亲戚委托小组的委托,全权代理安钢的儿子在加拿大的合法权益,使安钢事件终于走上了大家所期盼的加拿大司法程序。 事后,安钢在国内的姐姐安娜来信对安家国内亲戚委托小组的主要发起人,ACE—J华人卡车公司的老板JENNY女士和全体八人小组写来感谢信:“虽然我们失去了亲人安钢,但是我们却赢得了这么多朋友,你们的正义行为让我们对人生充满着信心和期待。 如今有了你们的关心和帮助,安钢应该走得安心、了无牵挂了。 他泉下有知的话,一定会非常开心的。 ” 安刚事件回放 今年春节前的2月8日,从中国大陆技术移民到加拿大,以开长途大货车为生的安钢在美国堪萨斯市因车祸不幸身亡。 安钢系避让一辆乘坐有两名老人的“别克”轿车导致卡车倾覆,由于车门变形无法逃脱,在驾驶室内被活活烧死。 他的惨死引起很多华人的关注和同情,随着安钢的身世、家庭背景和车祸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故事被披露,竟引发了加拿大东部华人移民群体前所未有的热烈争议和深深思索。 为何一个普通华人移民的惨死竟引起如此关注和讨论?因为他的悲剧折射出技术移民难为外人道的酸甜苦辣。 安钢,48岁,安徽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曾是上海浦东机场电脑系统安装的技术骨干,2000年以技术移民身份来加,先在辛力加学院读书,随后曾在比萨饼店打工,2006年初成为长途大货车司机。 他曾有过两次婚姻,前妻在移民前夕与他离异,15岁的儿子也留在母亲身边,第二任妻子张某比他小15岁,2006年初经人介绍认识,随即安钢回国,两人闪电结婚,当年5月张某来加团聚,两人感情很快冷却并于9月分居。 安钢死后,警察只找到了安钢留下地址的同学黄先生,黄先生却需要通过报纸和网络来寻找安钢在多伦多的亲人。 车祸发生数日后,和安钢同开大货车的网名“风压差”的卡车司机朋友便在多伦多一个华人论坛发出贴子,指责安钢那需要寻找的亲人其分居妻子张某,据他介绍,张在团聚前对安钢百依百顺,温柔有加,来到多伦多后就开始变冷,9月初,安钢在出车途中接到张来电,表示要离家出走并让安钢“不要找她”,安钢回家后发现张某已不知去向,报警后,被警察告知“妻子已不再爱他”。 两人再没有见过一面。 十二月,安钢开始在网上寻找女友和他共度生日,该贴被称为他在网上的最后伤心一贴。 据说,安钢所在公司为他办理了“WISB”保险。 安钢未另立遗嘱,因此分居未满半年的张某就可能成了这笔遗产的受益人。 安钢远在国内的母亲,长期卧病床上,他国内的儿子已经买好了去北京移民体检的长途汽车票,却在春节后被告知,要接他来圆加拿大梦想的父亲已经突然悲惨离去。 此时,也有其他网民发文为安钢分居太太张女士辩护,据和安钢一起租住房子的女邻居介绍,张女士抵加后态度变冷是因为发现“安钢家境困难,不但没有买一房一厅的房子的打算,连家具都全部是捡的,并且让她穿前女友留下的拖鞋,还不吃她包的饺子”,感到希望破灭。 另一自称是安刚好友的女士MEEMEE则称安钢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是安钢过于怀念数年前相恋的一个美貌女友。 还指出安钢出事前,正好传来前女友怀孕的消息。 一时间,多伦多华人社区,关于安钢保险的归属,安钢婚姻和移民生涯的内幕的争议,席卷了整个多伦多华人网络世界。 一度使其中安钢发贴征友的华人论坛,需要用封ID大量删贴的手法来封锁其中一方如潮的言论。 八人小组的成立 三月五日,多咨处网站登出一则来自安家国内亲戚委托小组的寻找社区支持的一文,进一步引起了华人社区的强烈关注和疑惑。 这些人到底是一些怎样的的人,怀着怎样的目的,他们是否得到了合法委托身份? 其实,最早得知安钢去世消息的人之一,就有他的前华人女雇主JENNY女士。 当警察的联系电话打给了JENNY,她怎么也不会想到出车前还打电话向她告别的前雇员安钢就这么离去了。 当时,她顿时痛哭了起来。 联想起安钢不幸的婚姻,觉得他的离去,真的是一个华人移民艰苦奋都过程中的最悲惨结果。 以后的几天,她的脑子里全是安钢以前的音容笑貌,还有他那因为新婚妻子离去后的绝望哭声。 安钢国内家人,因为各种缘故,都不能前来加拿大料理安钢后事。 还有,网上爆发了安钢保险金的分配的道德和法律的大混战。 为保障安钢国内亲属的合法权益,JENNY依然带领安钢的前卡车司机朋友和安徽同乡会的代表成员,在安钢国内家属的合法委托后,成立了一个七人小组(原来只有七人,后来又增添一人,成为八人小组),在这里全权代替安家国内亲属,开始为一个死者的权益的合法公平分配而无偿奔波。 JENNY本人,其实也不过是一个移民不满三年的新移民。 以前,作为弱女子,她居然也有过正宗职业卡车司机的传奇经历。 每当运输圈子里的老外们看见她小小个子,毅然能驯服着庞然大物般的大卡车,无不向这位东方女性树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