痒之妙,不在于搔之后的痛快,而在于搔之前的惦记;还在于,忍住不挠,其实不痒;更在于,不挠不痒,越挠越痒。 真正手起爪落,皮破血流之后,不痒,也不见得让你好受多少。 其实在多伦多呆了不止七年了,先生的回国之痒,每每在有认识的人又回去之后发作,有时大作,有时小作;或者在生活又有了新变动之后痒起,多半忍住,有时劝住。 从来都没动过真格的,没挠上去过,这里不妨说说。 早期痒症:其实不痒,盲目型 早期是指落地三年之内。 那时候我们经常谈起回国,主要的原因是怀念国内的舒适和安逸,怀念那时候的好日子。 俩人的主要工作是累脖和学习,不管是没黑没白的打工还是没头没脑的学习,那时候的日子都离不开“痛苦”二字。 周围朋友很少有车,买菜,娱乐都是负担,没腿!有稳定好工作的不多。 唯一的乐趣恐怕就是“吃”了,呼朋唤友之后,煎炒烹炸,直闹到烟雾警报大作,酣畅淋漓之间,“双扣”到深夜为止。 没有吃,牌不痛快,没有牌,吃的没劲!吃的时候,牌的时候,聊什么呢?中国!自己在国内怎么,怎么了?原来如何风光了,生意娱乐舒心呀,工作提干美好呀之类的,回国的话题一般都是象征性的结尾:如果回国应该不错。 那时候回国的朋友不多,没有人有具体的打算,大家都很明白:没有学位,没有本事,没有身份,回去没用! 中期痒症:不挠不痒,理智型 陆陆续续,周围的人都毕业了,朋友们该入籍的,该结婚的,该找工作的,该还贷款的,都开始忙起来了。 毕业了入籍了,没有工作要还贷款的一批人首先踏上了回国的征途。 在和这批人联系的过程中,我先生听到人说痛快,就痒痒;听到人说痛苦,就不痒。 痒与不痒之间,一晃就是三年,我们先后找到不错的工作,成为有职人士,开始存钱买车买房,开始做生儿育女的长远打算。 因为怕落后,朋友们都在业余的补习,补会计,补报税,补房屋经济,补理财保险,总之,五花八门,不所不补!大家见面互相打招呼都问:最近学什么呢?我先生也在周末去Seneca报了会计课,有模有样地开始平常上班,周末上课的好生活;而且,翻出来当年的GMAT成绩,准备搞个业余MBA玩。 回国的话题显然埋没在了生活的话题之下,怎样更好更如意更稳定的生活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 近期痒症:真的很痒,转换型 自从工作稳定,我们又添了一个朝思暮想的宝贝孩子之后,生活开始朝着有目标,有计划的轨道正常运转了。 周围的朋友也都渐渐进入了稳定发展的佳境;有些去了美国的,一联系,动不动都收入超过十万;一直嚷嚷要回去的朋友们都积蓄了充分的资粮,无论是职务还是技术,无论是学历还是想法,听起来都有点像是高科技人才了。 我先生一直不动声色,工作学习也很有规律,偶然抱怨抱怨单位工作同事之类的,很有节制。 我以为我们会按照自己正常的轨道这样一直运转下去,直到我生孩子,他想用产假为止。 一天,我先生很和蔼地跟我商量,能不能让他用点父母假,上学去。 我心里一惊,原来完成MBA,回中国去的想法一直痒着,只是长久以来没有腾出功夫去搔。 他说早厌倦了自己的工作,我正好给他提供了一个机会;还说,xxx2006年回去时,就能挣$$$了,还说,反正父母假用完了,就回去上班……. 看着他欢天喜地的准备,然后就是入学搬家。 没想到他悄悄藏起了入学通知,一切都神不知鬼不觉地就绪了。 后来,父母假用完了,他就反复做我的工作,说现在的工作没有发展,我们还年轻,还要顾及自己的发展和前途,不能全为了孩子……. 没看到他经过多少思想斗争,就辞职了,好像本来就该如此似的。 现在我能做的,就是拭目以待他毕业回中国了,那一爪子下去,喜哉?忧哉?且听下回分解。 (晓芙)
今天看了网上一个孩子在论坛里写的文章, 极端了点, 但给我感触挺深的,发来大家看看。 正文: Teenager’s revolution 请您回答我的问题:您家里有个15、6岁的孩子吗? 您和孩子的关系好吗? 经常发生矛盾吗? 如果您的答案是否的话, 您不用再往下看, 因为这篇文章, 并非为您而写, 进入正题吧. 什么叫青春期的小孩难管, 不听话? 这种话谁总结的? 这种话是谁传开的?我们自己吗?——不是,是大人(排除个别)。 很多大人认为在管教孩子的时候自己永远是对的。 大人在抱怨我们青春期不服从管教的时候是否也意识到了其实自己也正在更年期?——或者不只是更年期, 是40多岁的年龄, 和各方面对他们造成的压力。 对于种种的压迫和叫嚣,凭什么要我们忍受? 因为他们是父母我们是孩子——这理由是否过于牵强? 好多大人只怪孩子不服管教, 却从没有剖析过自己管教孩子的方式. 为什么? 因为是大人主导着这个社会. 家长是大人, 老师是大人, 他们都是大人。 他们自以为是, 因为他们是主人……他们有权利训斥,他们有权力干预一切,他们可以狂妄地下我们必须服从的命令.他们自以为然的把少年青春期的通病传扬得绘声绘色, 沸沸扬扬,却不只他们自己的样子又好得了多少? 这权力谁给的?大人自封的, 跟孩子吵架的话, 他们会把所有的责任强加到孩子身上, 是不是人家孩子先大喊大叫的, 他们自己也并不晓得, 只是自信肯定不是自己先情绪失控而已。…
鸡蛋含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与人体蛋白质组成相近,是一种理想的天然“补品”。 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却将鸡蛋视作引起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元凶,原因就是其中含有较高的胆固醇,使原本就有上述疾病的患者觉得,再吃鸡蛋,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不少人开始对鸡蛋敬而远之,甚至“谈蛋色变”。 蛋黄其实可保护心血管 但实际上近几年来,许多营养学家开始推荐用鸡蛋来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美国营养学家从鸡蛋中提取卵磷脂,每天给心血管病人吃4—6汤匙,3个月后,患者血清胆固醇显著降低了。 这一研究成果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各国相继将此法用于临床,均获得满意效果: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一个严格模仿人体生理学的试验发现,卵磷脂能干扰胆固醇的吸收,明显减少小肠对胆固醇的吸收量;波士顿内科医生伯曼为400多名体重超重的警察拟订了一种减肥食谱,其中每天必吃的就有鸡蛋。 8年后,这400多名警察中并没有发现有人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增高,也没有发生过一起心脏病病例;还有研究证实,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乳化成悬浮于血液中的细微粒子,而不沉积于血管壁上,并能顺利通过血管壁被细胞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吃鸡蛋不但无害,反而对心血管系统有特殊的保护作用。 最近,土耳其国立地中海大学医学院心脏病学系主任艾赛的最新研究表明,鸡蛋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可以降低胆固醇,因此高胆固醇病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有助于降低胆固醇。 发达国家为鸡蛋解禁 此外,总胆固醇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反映罹患心脏病的几率,因此胆固醇又分为“好胆固醇”(HD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坏胆固醇”(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一个鸡蛋(大约50—60克)约含234毫克胆固醇,这些胆固醇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脂蛋白,其中就有大量的“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它具有清除血管壁上胆固醇的作用。 因此近年来,许多发达国家的医学界取消了心脑血管患者忌吃鸡蛋的“禁令”。 每天1个鸡蛋最合适 那么,每人每天吃几个鸡蛋合适呢?从营养学的观点来看,为了保证膳食平衡、满足机体需要,又不会营养过剩,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每天吃1个鸡蛋为宜。 中青年人,每天吃2个鸡蛋也无妨,但超过两个就稍显多了。 为保证营养,鸡蛋以煮、蒸、炒为好。 有试验证实,人体对煮熟的鸡蛋吸收率可达100%,炒鸡蛋97%,炸鸡蛋81.1%。 煎、炸虽然好吃,但不容易消化。 煮鸡蛋则以水沸后5分钟为宜,炒鸡蛋宜“嫩”不宜“老”,油煎荷包蛋火不能太旺、温度不能过高。
昨日(3月26日)是笔者一个客人Closing的日子, 当他们欢喜地从律师手里接过钥匙, 表明他们的房子全部正常地Closing了, 接下来就是计划何时搬入这座百万豪宅了. 虽然最终客人十分满意该笔交易, 并要请我吃上一年的大餐, 可是该交易的艰难过程及得失令自己难以平静下来, 考虑了许久终于决定将次笔交易的经验与教训写出来, 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一下, 希望将来买房者与他们的经纪们合作好,避免一些不该发生的损失!! 在讲述我们的故事之前, 为方便大家更能清晰地了解我们交易的经验与教训, 笔者这里先解释一下买房的基本过程: 当买方在经纪的带领下看到满意的房子后, 递交Offer, 经过艰苦的谈判, 双方同意后签约(一般为有条件接受), 我们称之为有条件成交(Conditional Sold), 正常情况下的两个条件为 “贷款及验房”, 买方要在5天内完成贷款及验房, 然后买方给出Waiver 或 Amendment来撤销以上条件使Offer生效, 最后交由律师完成产权交易. 我们的故事就从第一步开始吧, 该房子叫价为110万, 在经过两周的艰苦谈判后, 我们以99万与卖方签署了有条件的Offer (我们去掉了贷款条件, 留下验房条件), 要知道该区相似类型的房子当时的成交价在105-108万之间, 而我本人及我的Partner对该房的市场估价也为105万左右, 当时我客人他们的接受底线(Bottom Line)为104万,可见我们买方已占到了大便宜! 卖方知道自己的房子卖亏了, 但因该房空置, 并在市场上卖了一段时间,卖主心态已十分焦急, 但仍不太甘心,…
很久没有写文章了, 一是的确忙, 二是很多琐碎的东西, 不知从何说起. 但觉得有些东西是应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的, 例如如何扎根加拿大. 这个话题有点广, 我今天主要谈谈个人的职业道路. 我想有不少移民和我有相同的经历: 国内学的专业在国内没用过, 过来后要另寻出路. 我过来时正赶上IT的泡沫高峰期, 于是义无反顾地进入学校学习IT. 然而泡沫的破裂让我不得不从新审核我的职业道路: 继续走IT道路? 还是另寻出路? IT固然好, 坐在明亮干净的OFFICE, 拿高工资. 但却有一样是致命的, 经验不能积累. 例如: 现在用.NET, 不幸被LAYOFF了, 再找工作, 另一家公司在招ORACLE, 也只能看着别人去应聘了. 随着时间推移, 原来的知识越来越陈旧, 越来越难找到对应的工作. 所以苦苦寻找中, 我发现了CNC. 这在以前是不会看上眼的. 然而环境的改变促使人必须改变去适应. CNC 对于我们大陆移民来说, 是一个易上手, 初级阶段对语言要求不高, 而且将来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专业. CNC:…
人体水的来源与平衡 人体需要的水可以通过三方面得到供给:饮水、固体食物、细胞氧化。 正常环境温度条件下,人们一般通过饮水摄入约1400毫升,固体食物产生约700毫升,细胞氧化约20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 水通过尿、粪便、汗液、皮肤及消化道挥发的方式排出体外,排泄量分别为尿约1400毫升,粪便约100毫升,出汗约100毫升,皮肤挥发约350毫升,呼吸道挥发约350毫升,总计约2300毫升。 高温环境人体的水分排出量可达到约3300毫升,长久锻炼时体内排出水分则高达约6600毫升。 因此,要达到体内的水平衡,就要根据排泄量调整饮水量。 人体所需水分最容易通过直接饮用白开水或含水90%的饮料而得到有效补充。 水也可以通过含水高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得到补充。 人体水缺乏与水中毒 与食欲相反,人们喝水的欲望不太强烈。 只有丢失2%体重的水分才会感到口渴,只有轻度脱水时才会产生口渴的机制,常常会导致大多数人饮水不足。 口渴机制不良、对水的味道不满意、经常摄取利尿的咖啡和酒精、参加锻炼、环境状况不佳等因素增加了慢性、轻度脱水的可能性。 脱水易感人群是婴儿、老人和运动员,这些人不能充分表达渴感,或者不能感觉到口渴。 适宜气候下的室外工作,每小时通过出汗损失0.9~1.8公斤的水,这意味着一个73公斤重的人每小时很容易损失掉体重的2%左右。 如果活动剧烈或高温环境,液体的损失会更大。 人们会感到疲劳、劳动能力降低、口干舌燥。 身体脱水的早期症状有疲劳、食欲不佳、皮肤潮红、胃部发热、轻微头痛、口干、嗓子干、热耐受不良、尿色加深。 损失体重10%的水分就会损害工作能力,出现恶心、虚弱、谵妄、高热等临床症状。 严重脱水的症状表现为吞咽困难、身体摇摆、笨拙、皮肤起皱、眼睛下沉和视力模糊、排尿疼痛、皮肤麻木、肌肉痉挛、谵妄。 损失水分超过体重20%时就会危及生命。 在损失水分和电解质的情况下,如手术、外伤等,给病人大量补充水分会产生水中毒,特别是合并发生肾功能不全和激素不平衡时,中毒状况更为严重。 随后出现的细胞内液增加会引起大脑组织水肿,伴随头疼、恶心、呕吐、抽搐甚至死亡。 水与疾病 人们当前的饮水习惯将决定10年后的健康状况。 WHO调查发现,人类疾病的80%与饮水有关。 发展中国家80%的疾病和1/3的死亡是由饮水不洁造成的,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达2500万。 新的研究表明,慢性、轻度脱水和液体摄入差影响身体健康和机能,具体表现为身体功能、精神机能减退,罹患多种疾病,如肾结石、尿道癌、结肠癌、乳腺癌、儿童肥胖和二尖瓣膜脱垂等。 以色列、英国和美国开展的研究发现,液体的摄入与一些癌症的发生有直接关系。 如果摄入的水分充足,发生膀胱、前列腺、肾脏、睾丸、输尿管、肾盂、结肠和乳腺等癌症的风险会降低。 美国西雅图和华盛顿等地的研究发现,一天喝水多于5杯的妇女比一天喝2杯或更少的水的妇女患结肠癌的风险降低45%;男性一天喝水多于4杯比喝1杯或更少的水的男性患癌症的风险降低32%。 英国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饮水充分的妇女患乳腺癌的风险降低79%。 另一项对14名心脏功能正常的健康妇女开展的试验表明,轻度脱水会引起二尖瓣脱垂,补充水可以使其得到恢复。 保持人体水分充足的正确措施 1.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 应该养成口渴前就饮水的习惯。 2.经常少量多次饮水,而不是一次大量饮水。 3.活动后称体重,每损失体重0.45公斤体重补充2~3杯水。 4.注意尿液的颜色和气味。 量少色深表示已经处于脱水状态。 5.不要用咖啡、茶、苏打水或酒精饮料代替水。…
由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和天恩音乐家团契联合主办,加拿大中国专业人士协会,华人普通话协会,多咨处,多伦多在线,华人电视台协办的 “携手献爱心-2007 慈善音乐会”于3月24 日晚在多伦多亚美尼亚青年中心剧场成功举行。 近五百名观众参加了晚会。 晚会共募集善款七千七百八十元。 晚会在观众熟悉的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中开始,在圣诗《耶稣赐你平安》中结束,本地多名华人艺术家真情奉献,参加演出的有着名的指挥家赖德梧,小 提琴家黄安理先生、林义,指挥家、钢琴家刘志培,笛子演奏家王春杰,女高音歌唱家周建霞,京剧艺术家张莉莉,男中音歌唱家李小护,新移民歌唱家王东,天恩合唱团和密城华人基督教联合诗班、多伦多中华联合教会诗班等,晚会司仪黄政,节目主持谢秀贞、金东。 艺术家们用爱心为观众呈上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晚会上,远在中国上海,曾经接受过基金援助的冯波的母亲在现场的电话中向多伦多所有关心过和捐助过他们的华人朋友致谢,感谢大家在他们承受老年丧子之痛的时候对他们的支持和关爱,场面感人。 天恩艺术家团契的李仲伦牧师以他二十五年的移民经历和《圣经》的教导分享了爱心的重要,并呼吁华人移民互相关爱,热心捐助。 许多观众现场慷慨解囊,气氛真挚感人。 晚会上,基金的干事回顾了两年来的关爱路程,为长期慷慨捐赠和帮助基金会的个人和机构(丁洁、赵平波、黄政、一对不愿公开姓名的基督徒夫妇、Standard Life Mutual Funds) 颁发了 “爱心大使奖状”,并特别感谢了全程参与晚会筹备的史毅敏先生。 本次慈善晚会在演员阵容,节目安排,现场气氛和观众参与上都非常成功。 中国移民紧急援助基金的全体干事在此再次衷心感谢参加晚会的全体观众、全体演职员和义工,及各家主办、协办机构和华人媒体。
与家人失去联系近三年的来自大陆的留学生宋冰已经找到。 宋冰父亲宋志昌致电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表示,宋冰已与家人联系,他人仍在多伦多,一切平安。 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副总领事李正明昨日致电本报“报喜”,2002年自辽宁来多上学、2004年8月与家人失去联系近三年的宋冰,在看到世界日报刊登的家人寻找他的消息后,已经与生活在辽宁的父母联系,通过电话、报上了平安。 李正明在电话中说,宋冰父亲宋志昌在电话中对总领馆的帮助表示由衷感谢,并特别请总领馆转达他们家人对世界日报的感激之情。 宋志昌强调,正是世界日报及时发布消息、并使宋冰看到家人对他的担忧而很快与家人取得了联系。 本报于22日在头版刊登了一条标题为“辽宁留学生宋冰失踪2年半 – 家人忧急”内容的寻人消息,报导了辽宁市民宋志昌希望通过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的帮助,寻找其与家人失去联系近三年的留学生儿子宋冰。 (戴伊玛)
初衷:“说不定就给孩子找了个对象”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歌手张明敏浑厚深沉的声音在回荡。 60个出国留学生家长坐在一起,思念着他们远在国外的孩子。 “等了一个多月,我们一直都期待着这次聚会。 ”留学生家长徐女士说,孩子出国几年了,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念孩子。 他们就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认识更多的留学生家长。 当然,认识了家长,就等于给国外的孩子找到一个河南老乡,让他们在国外互相照顾。 如果可能,说不定还能成就一段姻缘。 聚会正式开始后家长们热情很高,介绍自己的情况时总不忘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 一位姓周的母亲在发言时,说到动情处已是泣不成声。 她说,孩子29岁了,只会研究学问,自己的终身大事从不考虑。 她不想让女儿成为人们说的“灭绝师太”,想给女儿在郑州的留学生中,物色一个年龄相仿的如意郎君。 自豪: 孩子出国后学会了“单飞” “以前,孩子去一趟郑州的二七广场摸不回家,还报警求助警察”。 任女士女儿在韩国留学,说起变化,她脸上立刻有了灿烂笑容。 之所以要送孩子出国,任女士就是想让孩子放下依赖心理,增强自理、自立能力。 自从女儿出国后,租房要靠自己,学习结束后还要打工。 两年之后,女儿已经自立自强。 任女士认为,孩子大了,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单飞,千万不要担心孩子不行,其实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很大,关键要看父母会不会开发。 担忧: 女儿都28岁了,还没男朋友 “每次通越洋电话,我俩都为这个话题闹得不欢而散。 ” 郭女士的女儿去美国5年了,一提到女儿,郭女士自豪得很。 孩子是从清华大学出的国,现在在国外读生物学博士。 ” 郭女士是位中学老师,但是一提到女儿的终身大事,愁云马上笼罩了她。 女儿28岁了,连个男朋友也没有。 每次国际长途,这个话题是母女两人通话的重要内容。 最近,这个话题常常让母女俩不欢而散。 上次打电话,郭女士让女儿抓紧时间找朋友,问女儿:“你也不找男朋友,万一哪天妈妈死了怎么办?”她说,女儿一听就着急了,说:“现在你又唠叨这个事情了,以前我上学的时候,你眼里只有你自己的学生,那个时候你怎么不管我?”郭女士哭了,自己当了30年的班主任,退休前,学生一直是她生活的重心。 那个时候的确对女儿关注太少,孩子也懂事,各方面都没有让她操过心。 自己一直以为孩子理解自己的工作,可……“我是个合格的教师,但不是个合格的母亲。 ” “她不出嫁我愁上愁”。 在场的许多父母都和郭女士一样,希望借这次聚会,认识一些留学孩子的家长,“说不定,这里面有适合我女儿的人。 ” 争论:究竟是孩子回来,还是我们出去?…
26日举行的加拿大魁北克省选格外引人关注。 今晚刚刚公布的结果显示,以主张独立为党纲的魁人党遭受重大失败,而自由党以微弱优势取得胜利,将组成魁省近130年来的第一个少数政府。 同时,争议不断的魁北克所谓“独立公投”将会被搁置。 魁北克省现有居民中超过八成讲法语,在加拿大联邦中地位特殊。 历史上,分离主义者试图让魁北克独立的努力从来没有停止过。 1980年和1995年,魁北克省曾为此两次举行全民公投,但独立企图均告失败。 政治分析家认为,今次选举是魁人党自1970年以来表现最差的一次。 和前两次大选相比,魁人党丢了60万张选票,这标志着这个党正在走向衰落,并很可能直接导致党领布瓦克莱尔辞职。 资料表明,他接任党领时,魁人党在全省民众中有50%的支持率,但今天的支持率已跌至28%。 另外,分析家还认为,这次省选结果“预示着”加拿大新一届联邦大选已箭在弦上。 此间主流媒体评论员们纷纷用“历史性的”来加以形容。 评论员欧莱福表示,主张在加联邦内自治而不独立的魁北克民主行动党迅速崛起,一举夺得41个席位,呼应了加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对魁北克采取的政策。 如果此时举行联邦大选,哈珀领导的保守党可以在魁北克省内获得足够多的席位,从而组成一个多数政府。 (尹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