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铁西区一座因为经济纠纷而长期空置的烂尾楼,因几个偶然事件而成就了一个“鬼楼”谣言…… 灵异事件 究竟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睡觉时从床上跑到了走廊里,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 “鬼楼”通常是指近年来出现在城市中的“问题楼”,因一些怪异传闻而得名,并在民间广为散播。 记者在网上查询发现,青岛、北京、天津等城市均有“鬼楼”。 然而很少有哪个地方的鬼楼像沈阳鬼楼这样知名。 打车到该地带时,只要说是“鬼楼”,出租车司机们便能心领神会,径直开过去。 位于沈辽中路31号、33号的那两栋9层连体楼,就外观而言极为普通。 31号楼一层有一家旅馆、一个浴池、一家门窗店,还有一间挂着“铁西区市容管理办公室”的牌子,从二层向上则是住宅,大概有三十多户人家。 33号楼通过二层的一通道与31号楼相连。 一层也是商用门面房,二层是旅馆。 与31号楼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三层以及以上的房子全都空着无人,阳台上的窗户甚至也已经被全部拆除。 一个长达十几年的谣言伴它至今,这里,便是沈阳著名的“鬼楼”。 与各地所谓鬼楼相比,沈阳“鬼楼”的经典之处,在于有一种所谓的“灵异”现象。 据说这座楼上的住户曾碰到这样的怪事:晚上明明睡在床上,第二天早晨却发现到了床底下。 其他诸如半夜能听到女人的哭声、窗户会自动打开等,多是所有“鬼楼”的共性,无甚特别之处。 沈阳鬼楼的传闻至少要追溯到十几年以前。 那时恰是“鬼故事”刚刚走红之际,敏锐发现这一动向的当地电台曾在午夜就此辟出“张震讲故事”栏目,结果一炮打响,擅讲鬼故事的主持人很快“红遍长江以北”。 十几年后,当南方周末记者来到沈阳调查鬼楼传闻时,一本名为《鬼吹灯》的书正在全国窜红,被各家书店摆在显著位置。 还有一本名为《西藏禁书》的也在网上流传,以各地的“灵异事件”为主要内容,其中有一章专门讲述沈阳鬼楼。 沈阳“鬼楼”的传闻,这些年来吸引了不少好奇的人前来探险 石立飞/图 7月23日,几名晚饭后散步的当地居民在谈论“鬼楼”。 石立飞/图 路官派出所的光学社区警务室就在“鬼楼”下面,这里的片警和社防队员几乎每个星期要劝走一些试图进入鬼楼探险的人。 石立飞/图 然而,对于沈阳鬼楼传说中的所谓“灵异”事件,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没有人能给出哪怕一点的确切根据。 蒋凡林在31号楼已经住了10年,他刚来的时候就听人说过“睡觉移位”的异事,可仔细打听,究竟是谁、什么时候、在哪里——睡觉时从床上跑到了走廊里,却没有一个人说得清楚。 鬼楼所处的永善里小区居民老孙听到得更早一些。 据他回忆,原永善里商店的经理最先给他讲了“睡觉移位”的异事,并得出33号楼闹鬼的结论。 作为一个“唯物主义者”,老孙并不相信。 我说你别胡扯了,世界上哪有鬼啊。 ” 老蒋、老孙,此地的几乎每一个居民,都曾接待四面八方的来访者,不厌其烦地向他们解释鬼楼的真相。 然而谁都没有料到,鬼楼的说法却还是源源不断地流传,并被演绎成更为离奇的版本。 “鬼楼”身世 “鬼楼里住的不是‘鬼’,而是‘黑户’。 ” 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得知, 31号楼和33号楼的开发单位是一家——原沈阳集体经济房屋开发公司。…
三联生活周刊记者李韦、朱文轶/生育控制政策的干预方向似乎由25年前的乡村转向了城市。 25年前,推进生育政策的同时如何处理乡土社会结构下的干群关系是计生官员们的思考重点;现在,“社会抚养费”还有多少事实上的约束力成了他们在城市进行工作的新忧虑。 经济补偿的干预效果越来越让人疑惑。 尽管7月以来,湖南和浙江两省分别对两名商人开出了130万和101万元的高额超生罚单,但这看起来,并不影响富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热情。 他们不介意为这样的“过错”买单。 湖南省为此加大了惩罚力度。 湖南省人大常委会7月23日审议的《湖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草案)规定。 该省打算成倍提高缴费标准遏止富人超生,将现行“按违法生育者年实际收入的2倍征收社会抚养费”改为“按违法生育行为发现时的上年总收入”征收:“违法多生育一个子女的,按照发现违法生育行为上年度总收入的2倍至6倍征收;重婚生育或与配偶之外的人生育的,按照6至8倍征收;每再多生育一个的,依次增加3至5倍征收。 ” 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末的经济改革开始之前,中国的人口转变已基本完成。 在“晚、稀、少”的生育政策下,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在20世纪70年代中从19.7岁上升到22.8岁,总和生育率从1970年的5.7下降到1979的2.8。 但对地方计生部门而言,人口反弹的可能性始终是悬在头顶的巨大压力。 现阶段中国‘低生育率’和‘高增长量’是历史的产物。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专家邬沧萍说,它意味着中国人口控制的历史任务仍是进行时。 从人口数量增长的阶段来看,中国已开始从‘人口转变增长’时期转向‘人口惯性增长’时期,中国人口今后仍将持续增长40年左右,到2035年前后,总人口将增加到15亿以上。 现有的人口基数过于庞大和育龄人群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过高,使得即使在现在的低生育率条件下,未来人口仍将有一个巨大的增量。 ” “我们要实现必然控制。 ”一名前计生委工作人员回忆说,“1980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而1995计划的目标是2000年达到1000美元,当时提出了几个测算方案:如果妇女总和生育率控制在1.0,上世纪末人口数为11亿多;如果控制在1.5,总人口为11.7~11.8亿;如果是2.0,则人口稍超过12亿。 ” 即使人口转变在20多年前已经迅速实现,生育政策并没有因此放松。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中国人口专家王丰分析说,在经济政策方面,国家放松了管制,将决策权下放到了家庭与个人。 而在人口政策方面,一度要求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 经过20多年对生育政策的不断调整,大多数农村地区实行‘二胎加间隔’政策,而城市,除特殊情况和人群,一直严格执行一胎政策。 ”王丰说,“政府一方面放开了对经济生活和人口迁移的控制,而另一方面又对生育控制紧抓不放,这就构成了中国过去25年人口变迁的重要制度环境。 ” 经济决策权下放和生育控制并存,客观上的确造成生育者生育意愿的分歧——“富人超生”的普遍化可以看做是这种分歧下的产物。 王丰说:“经济决策权下放使得家庭承担的子女抚养费用越来越多,这对卫生医疗、死亡、结婚、生育和居住方式等人口变迁的诸多方面都有深远影响。 农村集体合作社的解体和城市终身聘用制的消失,加重了成年人的经济负担,一部分人越来越担心能否养育好孩子,而受教育成本节节攀升,非义务教育已不再是‘免费的午餐’。 农村公共医疗体系的瓦解和城市免费医疗制度的废弃,大幅提升了家庭医疗支出的水平。 ”“在这种市场性的分化下,一些人在降低或放弃生育的意愿;另一些人,比如有足够经济能力的富人,生和超生的意愿则更强烈。 ” 另一方面,人口学家邵义夫也指出,政府撤销先前对人口流动严格控制的政策后,国内劳动力流动大大增加。 从乡村到城市、城市间、农村间的大规模劳动力流动不仅刺激了经济增长,也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人口问题。 他说:“移民在人口变迁进程中所起的作用绝非仅是增加夫妻分居、降低生育率。 年轻的未婚男女经常将高收入的工作机会看得比婚姻、生孩子更重要。 人口流动使许多人领略了城市的消费文化,以及低生育率的社会环境。 这都加剧了个体生育观的分歧,现在的生育控制政策很难针对制度环境变化对人口行为的独立影响做出准确估量。 ” “虽然生育控制考虑到了不同情况的多样化,根据现行政策,大约63.1%的中国夫妇只能生育一胎,35.6%的夫妇可以生育二胎,1.3%的夫妇可以生育三胎。…
乐在韩国”网站的报导说,汉南大学教授赵庸珍撰写的《美人》中,登载了韩国人心目中的媳妇(左)和儿媳的脸型。 这是综合50多岁女性们心目中的“儿媳”和年轻人心目中的“媳妇”的脸型分析出的电脑图样。 这是她们理想中的媳妇(左)和儿媳照片。
2007年8月2日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和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张纪南介绍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的有关情况。 以下为干以胜回答路透社记者提问实录。 [路透社记者]: 我想问一下有关陈良宇的最新情况,我们都知道陈良宇在上周被开除了党籍,他什么时候会被提交司法机关进行审判?他现在在哪里?是在监狱里吗?还是在家里被软禁?他现在的健康状况如何? [干以胜]: 关于陈良宇案件的处理情况大家都知道,7月26日已经发布了消息,中央决定开除他的党籍、开除他的公职,移交司法机关处理,现在已经移交给司法机关,至于说什么时候审判,这要由司法机关决定。 根据法律规定,不管什么人,一旦进入司法程序,都要放在监所里进行羁押,陈良宇当然也不能例外。 他的健康状况很好。
刘大妈的烦心事,其实也算不上什么大事。 但这反映了一个社会现象,还是值得说一说。 当然,下面所说的刘大妈,并不是具体说的是哪一位刘大妈,所以不需要对号入座,也不要向自己身上套,以免不必要的烦恼。 刘大妈是一位我们送孩子上学路上认识的新移民,虽说已年逾7旬,但是身体并没有发福,约1.65米的个头,挺直的腰板、白皙的皮肤、得体的衣着、清爽的打扮,一看就知道是一位十分干练的知识女性。 虽然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但脸上始终带着笑,充满了喜气与和善。 她十分健谈,是一位心里放不下话的人。 认真说起来,他也真是一个幸福的人。 她和丈夫育有2子,大儿子早年大学毕业,在国内已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并已结婚生子。 可有一年,他们在家人都不知道的情况下,办好了移民加拿大的手续,虽然刘大妈不太同意,但儿子一家还是来了多伦多。 刘大妈的大儿子其实是十分孝顺的,2年后,他们一安排好生活,就邀请刘大妈来多伦多探亲,本来可以多住几天,可是家中有事,就只好提前回去了。 然而这里的环境、生活条件深深地吸引了刘大妈,儿子一句不经意的话,“您要是喜欢这个地方,就帮您办个移民。 ”正中刘大妈下怀,也就答应了。 事隔3年,今年春节前,儿子再次邀请她来加拿大来探亲,实际上也是为了照顾小孙子,没想到探亲申请得到批准后,移民申请的批准也到了。 来多伦多一个多月后,小儿子寄来了办好的一切移民登陆材料,大儿子带着刘大妈去了一次尼亚加拉大瀑布的美加边境,十分顺利地办好了登陆手续。 因此,今年对于刘大妈来说,真是喜事不断、事事顺心,难怪刘大妈见人就说、见人就笑,好不开心。 然而没多久,发现刘大妈明显憔悴、消瘦了下来,虽然见人也笑,但带点勉强,也不如以前开朗了。 有一天,我们又碰到刘大妈,关心地问她最近身体如何?这一问打开了她的话匣子,她说,以前探亲时,儿子总是事事都迁就着他,生怕家务累坏了她,可这次一来,因为身份是移民过来了,刘大妈感觉儿子、儿媳妇对自己的态度有了转变。 过去很多事情他们都抢着干,现在看见事情明明放在那里,就是没有人干了,比如过去吃完饭,儿子常常抢着洗碗,虽然自己不会让儿子干,但至少儿子有这个态度,自己心里还是感到高兴的。 可现在,大家吃过饭,碗一推,看着一大桌子的锅碗瓢盆都像没有看到一样,非要刘大妈自己来收拾。 衣服更是每天都要洗一大盘。 特别是儿媳妇,有时看到刘大妈就象没有看到一样,而儿子也偏袒媳妇,刘大妈说着说着,泪水都要下来了。 听了她的诉说,我们十分理解她的心情,只能劝解一番,内容无非是老一套,孩子工作忙,双方要互相体谅、照顾、迁就之类的话。 刘大妈最后还是说出了心里话,最大的矛盾就是生活费的问题,在国内,她有自己的房子,有一份虽不高但保证吃喝无忧的退休金,只是换成加元就太微薄了,还有一大班老朋友在一起,现在没有了钱,就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性,处处跟孩子要钱就觉得很窘迫也很难受。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能劝她,子女已经将你移民都办下来了,这说明他们是很有孝心的,经济上的问题要多沟通,再难也是一家人,没有跨不过去的坎,更没有解不开的结。 其实,类似刘大妈这种情况,在加拿大很普遍,但凡是父母移民到这里后基本都会碰到这一问题。 能够为父母亲移民的子女其实是十分孝顺的,只是由于多年与父母不在一起生活,和老人在生活方面有点冲突或不同意见也十分正常。 毕竟两代人是会有代沟的,其实解决起来也没有那么难,孩子要本着尊敬老人的态度,而老人也不要倚老卖老,更不要一味的要求孩子改变,互相适应、理解才是问题的解决之道。 经过我们的劝解,几天后再遇到刘大妈,她情绪好多了,笑意满面像从前一样,从她的话中,可以知道家庭的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祝愿刘大妈晚年幸福,也希望所有的移民老人们都家庭和睦。
戴菲菲被誉为“体坛第一美女”,近日她从中国著名高等学府北京大学顺利毕业。 戴菲菲是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项目冠军,曾与易建联一起担任深圳申办大运会的形象大使。 戴菲菲近日从北京大学顺利毕业 被誉为“体坛第一美女”的戴菲菲
近来,“中国间谍威胁论”在美国甚嚣尘上,从普通媒体炒到了美国的政府高层——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局长穆勒日前在众议院听证时表示,中国间谍“实在太厉害”。 对于美国媒体和官方抛出的“中国间谍威胁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非常明确地表示:“我们反复重申,所谓偷窃美国军事机密的说法子虚乌有,所有的指责都别有目的。 ” 听证会上“不能细说” 7月25日,穆勒在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中国间谍活动“着实引人关注”,美国“正在采取措施”对付、说明中国间谍的威胁。 穆勒表示,由于听证会是非保密的,所以他不能提供“细节”。 穆勒表示:“我只能说中国的间谍活动着实引人关注。 为了不仅能在军事技术上,还在经济能力上领先我们,中国正在偷窃我们的机密。 我们现在正在逐步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一威胁,说明这一威胁。 ” 今年以来,“中国间谍威胁论”在美国逐步升温:先是由右翼小报借硅谷科技与学术官司炒作“中国间谍”窃密,接着便有主流媒体合伙“做大”,现在已经上升到美国执法和政界宣扬“中国间谍威胁论”的“高度”。 美国FBI局长穆勒 事实上,今年3月,美国国家反情报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乔埃尔·布鲁纳就说,在美国,中国间谍是“最活跃的外国间谍”,正在“非常积极”地窃取美国的军事机密。 对于美国媒体和官方抛出的“中国间谍威胁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非常明确地表示:“我们反复重申,所谓偷窃美国军事机密的说法子虚乌有,所有的指责都别有目的。 ” 目的是要拉经费 对“中国间谍威胁论”在美国逐步升温的原因,分析家认为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 方面是FBI急欲扩大自己的权势与影响力,提高自己在美国情报系统中的地位。 9·11”之后,美国情报系统进行了大规模调整,表现不力的美国中央情报局 (CIA)和FBI的权力有所削弱,而新组成的国家情报总局势力与影响力大增。 为了不被继续削弱,FBI不得不给自己找对手,并夸大这个“对手”的实力。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FBI准备大规模招募网民搜集情报。 这项总经费为2200万美元的行动颇受非议。 因此,如果FBI能找足“理由”,就能说服国会批准经费。 因此,恐怖威胁与“外国间谍威胁”便成了FBI的最好理由。 洗刷糟糕的形象 另一方面,FBI也想洗刷自己糟糕的形象。 因为,除了未能阻止“9·11”而备受责难外,接二连三的形象危机也让FBI蒙羞。 7 月26日,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命令美国政府向一起案件的原告支付1.01亿美元。 因为FBI隐匿了能证明4名男子无罪的证据,这4名男子为一起1965 年发生的谋杀案在狱中被关押了数十年。 彼得·利摩尼、约瑟夫·萨尔瓦提以及两名在狱中死去男子的家属,以恶意诉讼为由状告美国政府。 他们声称,FBI特工 知道有关指证4人杀害埃德华·迪加恩的证词是假的,而这样的证词是为了掩护FBI的线人弗利米。 美国联邦地区法院法官南西·格特纳7月26日说:“人们花了30年的时间才发现这一冤案,简单地说,政府的立场是荒诞的,因为自由是无法补偿的。 ” 在FBI有关这些男子遭陷害的备忘录于2001年被披露后,萨尔瓦提和利摩尼被无罪释放。 格特纳裁决,利摩尼、萨尔瓦提将分别获得2600万美元和2900万美元的赔偿,另外两位在狱中死去男子的遗产继承者将分别获得1300万美元和2800万美元的赔偿。…
肥肥沈殿霞去年接受通胆管及切除肝肿瘤手术后,沈殿霞一共动用了3位专家级医生诊治,每位医生每次的出诊费就要2250港币,而每天医生需要巡两次房。 若情况属实,那么根据玛丽医院的收费表计算,一个多月时间,她的医药费就超过100万港币。 该知情人说:“在玛丽医院治疗,肥姐可以节约不少钱,但依然可以算得到,在她接受治疗的一年多,医疗费高达上千万。 ” 加拿大房产卖700万 据估计,从艺多年的肥肥资产应该上千万,但据香港同行透露,近年来,肥肥为了培养女儿欣宜,除了耗尽了心力外,还送她学习舞蹈、唱歌,参加录制节目,花费了大笔银子。 该知情人还透露,为了医病,今年5月,肥肥已将加拿大的房产变卖套现,5月14日还先飞往台湾再转机到加拿大签卖楼契。 而记者搜索温哥华房屋交易网,也查到了肥肥所卖楼盘的详细资料,售价700万。 肥肥和欣宜母女情深 正在住的房也要卖 目前,肥肥还急于把在港居住的唯一一座房产剑桥花园变卖。 该房产是沈殿霞与朋友合组的公司城市晨光不动产,在1992年以1275万联名购入小区内一 幢楼高3层的,而沈殿霞入住该别墅的3楼连天台的套间。 该别墅目前市价约为5500万元,沈殿霞的套间则值1800万元。 据说为以防万一,肥肥一心想把该房产变卖,将现金留给女儿,但一直苦于产权复杂,无人购买。 为了女儿省吃俭用 据了解,目前肥肥的病情非常不乐观,但为了节省开支,她坚持不在医院长期住院,该知情人透露,相较于以前,肥肥如今真的很节约,“她就是担心自己万一 离开,欣宜得不到照顾,所以想尽一切办法为女儿铺好后路,当然,也想给女儿多留一些财产。 ”昨日,记者拨打了正在内地做节目的欣宜的经纪人的电话,但电话 却无法接通。 一周内被传七次死讯 肥肥出院辟谣 本报讯(记者许征实习生牟小容)香港媒体近一周内传出7次沈殿霞死讯,肥姐于前日下午在胞姊及弟弟搀扶走出玛丽医院,但身形明显较月中时瘦了一圈,健康情况实在令人担忧。 沈殿霞过去一年备受胆管病及肝肿瘤困扰,病情反复,早前她两度入院,日前更传出肥姐病危消息。 她的好友陈淑芬前日出面怒斥港媒,“一周内传她死了7次,真是太过分了。 ” 前日下午3时左右,肥姐在胞姊及弟弟搀扶下步出医院,但全程未见其女儿欣宜陪伴左右。 肥姐戴上太阳眼镜及身穿红色外套,刻意遮掩腹部,但记者看到,其 身形完全瘦了一圈,差点让人都不认识了,医院方面安排了数名保安开路,肥姐起初见有记者拍照时都面露微笑,但当现场十数名记者蜂拥而上时,她便黑了脸。 陈淑芬向记者表示,肥姐的主诊医生在玛丽医院,所以才要进出医院检查,她又指肥姐其实可以选择从秘密通道离去,不过她希望以行动粉碎种种传闻,以免朋友及母亲担心。 后据香港同行介绍,肥姐回到所居住的“剑桥花园”后,就大门紧闭,再也没有出门,而直到昨日下午,众多香港记者依然长时间守候门外。
登上从丹东开往朝鲜的火车时,邻座大叔的行李吓了我一跳:他带了方便面、水果、矿泉水、红肠、火腿肠、白酒……还有新鲜的大葱和酱,我甚至有点怀疑我们去的是不是同一个地方,但这趟列车只开往朝鲜的平壤。 这个男子身高1.70米左右,穿着蓝色的中山装,蓝色裤子,领口的扣子严丝合缝。 黑色皮鞋尽管质地一般,但显然很专心地上了油。 他有着这个民族典型的 方脸和高颧骨,平头打理得一丝不苟。 他的皮肤发亮,而且经常出汗,每到这时候他就会掏出装在裤子口袋里的手帕,是方格手帕,不是纸巾,然后一丝不苟地擦 拭。 “中国的朋友们,你们好,我姓洪,你们可以叫我洪导”,他开始用发音奇怪的汉语说话,显然他有点紧张,再次掏出手帕擦汗。 车上的中年中国人开始起哄,顽皮的孩子们也开始大声模仿他的发音,不过,他一点也没有恼火的意思。 洪导是我们第一个直接接触的朝鲜人,他和他那没有节奏感的蹩脚中文一直伴随着我们整个朝鲜之旅。 洪导与我们碰到的其他朝鲜人不同,他要活跃很多,他熟悉中国话里“小姐”的含义,他喜欢刘德华,他会在故作谦虚之后高歌一曲《萍聚》,他深深知道有些中国人爱赌博爱桑那爱洗澡爱购物的习性。 一个喜欢化妆的民族 漂亮的朝鲜女交警 平壤地铁据说是世上最深的地铁,最深处达地下110米,内里的灯饰炫目豪华 当然,和其他朝鲜人一样的是,他们的胸前都有那个闪闪发亮的徽章。 在朝鲜,涉外导游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一般毕业于金日成综合大学外语系或者平壤旅游学校,相比普通朝鲜人,他们的眼界不仅仅局限于平壤。 不仅仅是导游, 在所有涉外的宾馆、商店、饭店,服务员们对这一切都已经驾轻就熟,漂亮的女营业员对中国游客所开的玩笑始终不恼不火,依然执着地重复:“这个,5元;人民 币,可以……” 漂亮的女交警 平壤的道路很宽,车却很少,有轨电车缓慢地行驶在轨道上,间或传来叮当的铃声。 朝鲜人的步伐比电车的铃声更加干脆,行走在大街上的朝鲜人,保持着他们 全民特有的行进姿态和节奏,确切地说,这更像是战争时期的急行军。 没有左顾右盼和窃窃私语,没有游手好闲和勾肩搭背,步速快接近奔跑了。 与这种行走相互呼应的是空荡荡的街道,灰色、整齐划一的高层建筑,这里的道路几乎没有高大的行道树,没有满地都是的机票打折小广告,没有人间琐碎生活的气息。 宽阔的大街上,没有红绿灯,只有女交警。 按照我们的表述方法,这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个个面孔白皙,身材匀称的女交警,穿着白色的制服,蓝色的裙子,举着一根指挥棒,站在路中间一个白圈的中心。 左转,右转,直行,禁止通行……一遍又一 遍重复,虽然路上,只有稀稀拉拉的车辆。 一天下来,她们的动作似乎也绝对不会走样,没有丝毫的松散和懈怠。 好奇的游客冲着她们举起相机,她们也从不拒绝, 似乎很乐意展示自己。 据说女交警筛选的过程很残酷,个头基本都在1.55米左右。 据说她们享有政府特殊的福利待遇。 每天可以得到政府供应的八百克粮食,这要比常人多出三百克,但她们要从早上七点上班到夜里九点。 对于朝鲜男人来说,能娶到一个女交警做妻子是相当荣幸的事情。 这是一个喜欢化妆的民族,爱美的女人们通常都化了可爱的妆。 从小学女生到城里的中年妇女,几乎人人面白唇红,涂了厚厚一层。 当然,这种美还仅仅局限在雪花膏,面膜、美白、保湿、祛皱、SK2、雅丝兰黛……仿佛另外一个世界的名词了。…
轨交四号线一男子昨日跳轨自杀 8月1日约18点50分,新民网从有关方面获悉,在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火车站站,一男子在列车进站时跳入轨道,列车紧急刹车后立即实施救援,发现人还在颤动,随后男子被抬走。 8月2日,新民网致电上海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据上海地铁称,该男子系自杀。 至于自杀的原因以及男子的具体身份,上海地铁表示目前不便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