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演员归亚蕾在自己的博客上透露,自己前几天接受杂志的电话专访,聊了不少关于家庭的话题。 其中很自然说到她的两个女儿。 她还大方地把自己全家福的照片放在了博客上供网友欣赏。 其中,她的两个混血儿孙女长得像天使一般,非常可爱。 她表示自己对两个女儿的教育方式比较传统,而且身教多过言教。 之前拍《麻辣婆媳》,有很多记者问过我,生活中不能当婆婆是否遗憾?其实在这方面我看得非常开。 对于父母而言,儿女都是心头肉,没有厚薄之分。 况且直到现在,两个女儿和女婿每天仍是回到家里吃饭,这让我感觉非常幸福。 ” 归亚蕾全家福
有很多的明星都不是本国的国籍,比如胡兵是泰国籍,许晴是日本籍李连杰是美国籍。 其他明星我不敢说,因为我不了解,但李连杰为何放弃中国国籍而获得美国国籍,其原因是略知一二的,而且有不少朋友都是因为相同的原因,无奈放弃了中国国籍而加入他国国籍。 甚至是在下,也差一点走了同样的道路,只是由于“运气不好”,没有放弃成而已。 李连杰在哪里出生的我不清楚。 他是在北京长大的。 从小进入北京体校学习武术,其成就大家有目共睹。 但李连杰又不能算是真正的北京人,因为他没有北京户口,他的父母不是北京人。 尽管他夺得了全国武术冠军、尽管他因《少林寺》一炮走红成了武打明星,在户口制度面前,他还是一筹莫展、徒唤奈何。 由于没有北京户口,他在北京的单位却只是个临时工,不能享受一个普通人应有的待遇,更不用谈一个明星的待遇和他的事业。 在因户口及中国的人事待遇面前,他是个弱者。 在银幕上勇武无敌的他,只能选择逃避。 这时,美国好莱坞向他招手了。 在美国好莱坞,他找到了他的舞台。 凭着他的才能,他迅速获得了美国的国籍,获得了美国的户口。 李连杰的这个故事,在我们的祖国上演了何止一万遍。 因此,当我们在质疑他们的种种行为时,我们为什么不深刻的追究这背后的原因呢?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岚清先生,8日下午在上海大剧院作“音乐·艺术·人生”讲座时,透露了他退休后的生活情景。 退休四年多的李岚清坦诚地说:我的退休生活可以用八个字概括,就是“健身健脑,读书写作”。 坚持每周游泳两次 李岚清的健身方法主要是游泳和打网球。 他说,游泳是我年轻时的爱好,现在还可以每次不停地游上1,000米。 我坚持每周游两次。 打网球是最节约时间的运动之一。 李岚清对此解释道,由于运动量大,打网球三刻钟到一小时就可以满头大汗。 他风趣地说,晚年坚持体育锻炼、保持身体健康的好处是“自己不受罪,家人不受累,节省医药费,有益全社会”。 一席话,赢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 健脑两法宝:桥牌和篆刻 谈到健脑,李岚清说他的办法也有两种,打桥牌和学习篆刻。 他认为,桥牌有益于开发智力,对于保持大脑的活动,训练逻辑思维和创意思维等都有好处。 他说:“我打桥牌始于高中时代,牌龄很长但水平不高。 其他牌我一概不会,像扑克牌什么‘斗地主’、‘争上游’、‘拱牌’、‘拖拉机’、‘炒地皮’等,我都不会。 ” 李岚清学习篆刻,主要靠自学。 篆刻需要脑、眼、手同步配合。 他71岁开始学习篆刻,最早的篆刻作品是“科教兴国、振兴中华”,表达其对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认识。 有意思的是,李岚清所刻每一方印,都有一篇题记。 在今天的演讲前,他还向人们介绍了他的作品,并讲述了相关故事。 其中一件方印上刻著“用功的小尼姑”,那是1986年,李岚清在浙江温州途径雁荡山时,在那住了一夜。 早晨起来散步时,他发现路边有三个小尼姑在看书,走近一看,她们是在复习高中的数理化。 原来这三个女孩子当年没有考上大学,一合计干脆把头发一剪,到了尼姑庵,在此吃饭不要钱,环境也很幽静,她们准备在尼姑庵里复习一年,第二年再考大学。 李岚清目睹此情此景,一方面深为三个女孩子的精神所感动,同时感到“中国的大学太难考,国家以后应该多招一些大学生。 ”李岚清在回忆这段往事时说,这三个女孩子对我的印象很深,高校扩招,其实很早就已经印在我的脑海里了! 李岚清在任时为工作需要而读书,退休后是为兴趣而读书。 我过去在工作岗位上由于工作任务重,一些有兴趣读的书,没有多少时间读,现在终于可以读了。 ”他于2003年写了《教育访谈录》一书,后来又写了《音乐笔谈》,目前还在研究中国音乐史。 从2004年12月起,他以清华大学为开端,开始了“音乐.艺术.人生”的系列讲座,如今已在全国各地作了60余场报告。
印度一项以保守著称,但是近日印度国内某电视台为了提高收视率,连出怪招,为吸引观众。 当红的女主播特意穿着性感透视装主持节目,作风大胆让人惊讶。 不知道这样牺牲,观众是否买帐。
在西方人的眼中,太平洋沿岸的亚洲人,包括中国人,日本人,越南人,韩国人等长的都差不多,(就像我们看欧美各国的白人,也觉得他们的长相差别不大,其实我们亚洲人自己,或是他们欧美白人自己,还是可以分辨出彼此之间的一些差异的。 )由于中国人是大多数欧美国家中在亚裔人口里占最多比例的种族,所以很多西方人常常将所有的亚裔都统称为中国人。 我到过欧美的很多地方,接触了社会上各个族裔和各个阶层的人,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欧美的白人男子大都可以接受娶中国女子为妻,有些人还特别以娶到中国老婆为荣,却很少见到有白人女子嫁给中国男人的,她们会对中国男人客客气气,但如此而已,要进一步恋爱结婚,就避而远之了。 出于对东西方文化比较学的研究兴趣,我一直很想知道其原因何在? 经过长期的观察了解,我发现有五个因素,使得西方女人一般来说不大愿意嫁给中国男人,这其中有偏见,也有事实。 一)中国男人不够帅气。 首先是脸太平,不像西方男人那般高低起伏,有棱有角。 当然了,这让我大不以为然,简直就是种族歧视嘛!你们看惯了大鼻子,深眼眶,对非我族人之长相便怎么看着都不顺眼,问题不在别人,而是你们自己的心态有毛病啊!记得有一年世界接吻大赛,冠军由日本人获得,我对美国人说,看来还是脸平的好哦,感情上来了,两人的脸直接贴上去就可以亲吻了,不像你们白人,还得脖子转弯九十度,多累啊,鼻子太高了碍事呀! 二)中国男人不够性感。 怎么不够性感呢?据说首先就是胸前没毛,一马平川,细细嫩嫩,光光滑滑。 西方人认为,男人最性感就是身着只扣着下边两个扣子的短衬衣,露出被太阳晒成古铜色的皮肤和胸前的茸毛,再喷上些男用香水,足以迷倒众多女士了。 对此我的回应是我们亚洲人的祖先从树上下来的比较早,所以比你们欧洲人进化的快一些,早已经过了胸前有毛的年代了呀。 三)中国男人不够幽默。 这可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西方式的幽默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之上的,而中国人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就没有这种东西,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幽默方式,虽然我们常常并不使用幽默这两个字。 在中国某些具有迷信色彩的庆典活动中,便可以看到一些中国式的幽默,只是可惜你们西方人理解不了,所以也就一无所知了。 四)中国男人风度不够。 说来汗颜,因为这倒确实有几分道理。 在西方,女士优先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事情,为女士开门,让座,走路行在靠近马路可能会有危险一侧,这些还是小事,特别是到了生命攸关的时刻,作为男人,要把生存的机会留给女人。 记得去年美国纽奥良洪水决堤后,在电视画面中看到直升飞机抢救被围困在屋顶的灾民,只见所有的男人们都蹲在那里没有一个人动的,看着飞机将女人们一个个的救出去,那时天色已晚,飞机已不可能再回来了,没人知道夜里洪水会不会淹没了他们,但就是没有一个男人动一下。 事情过后从来没有人提到过,也没有传媒报道过这种事情,因为在西方人看来,女士优先,本来就应该如此,并无任何新闻价值,但作为一个中国人,却让我眼中噙满泪水,深受感动。 五)中国男人不够体贴。 这种说法让我觉得有些奇怪,那些西方女人怎么会对中国男人有如此的印象呢?她们的这种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有时甚至还觉得中国男人对女人比西方男人对女人更体贴呢。 在上海等地不就有对男人要“上得商场,下得厨房,里里外外一把手”的要求吗。 不过,一些年前,有关国际权威机构发表的一些关于世界各国男女性关系的调查报告,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难不成这些西方女人们是从那里得来的信息吗。 在那些报告中,专家们指出,女性对于性爱的满意度往往是与做爱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夫妻或情人做爱的时间越长,女性越容易得到性满足。 专家们发现,在参与调查的国家中,美国人每次做爱的时间最长,达到了二十九分钟,欧洲人则在十八至二十六分钟之间,亚洲人最短只有十来分钟,其中中国人殿后,平均九分钟。 报告中还说,许多欧美男人是将做爱的过程当做是在演奏美妙的交响乐,有前奏曲,进行曲和安慰曲,逐渐将对方带进那个美妙的境界。 我有些怀疑有多少西方男人可以真的做到那种水平,但我相信中国丈夫能有心去做,并可以做的很好的大概不会很多,(好在中国的妻子们也没有西方女人对丈夫有那么多的“苛求”,或是有也不能说出来,免得被讥为荡妇。 )因为除了技巧之外,那更需要有一颗将对方的性福至于自己性福之上的无私的爱心啊。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刊登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问卷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多方研究论证比较,目前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已基本形成。 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 1、国家法定节假日总天数增加1天,即由目前的10天增加到11天。 2、对国家法定节假日时间安排进行调整:元旦放假1天不变;春节放假3天不变,但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国际劳动节由3天调整为1天,减少2 天;“十一”国庆日放假3天不变;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各放假1天(农历节日如遇闰月,以第一个月为休假日)。 3、允许周末上移下错,与法定节假日形成连休。 据中新社报道,此次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调整方案的拟订体现了以下原则: 一是法定休假日天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 二是法定节假日安排要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三是节假日 制度安排要尽量减少对经济社会运行影响和冲击; 四是休假制度安排要体现社会公平,让全体公民共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 五是法定节假日调整和带薪休假制度安 排要充分考虑到国民旅游需求。
世界日报综合报导 加拿大国家广播电视公司(CBC)一度大张旗鼓播出广告说,将在CBC的《新闻世界》(News World)节目中首次播放由加拿大电影导演罗威(Peter Rowe)制作的纪录片《超越红墙》(Beyond the Red Wall)。 可是在最后一刻,因中国官方施压,不得不临时取消。 这部描述中国政府施压法轮功团体的纪录片,原定本周二晚上播出。 数天前,CBC即不断在节目之间插播广告,预告即将播放《超越红墙》。 法轮功组织拥有的《大纪元报》也在本月3日刊登报导,预告此事。 并介绍说,《超越红墙》说的是,曾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教授雕塑艺术的法轮功学员张昆仑教授,由于修练法轮功,在2002年回国探亲时,被拘捕、劳教中遭受严刑拷打、电击、洗脑等非人折磨的故事。 该报导说,影片记录了当时的加拿大自由党国会议员、后任的司法部长的考特勒,在人权律师和国际特赦组织配合下多方营救,使饱受酷刑折磨的张昆仑安全返回到加拿大的过程。 可是,CBC周二未能如期按照预告播出这部纪录片。 这家国营广播公司发言人基耶昨天解释,在播出前,中国驻渥太华大使馆官员、驻多伦多总领事馆的人,均致电CBC表示抗议,CBC出于慎重,决定再检查一遍全片,以确定其真实可靠,这才导致未如期播出。 事后,很多法轮功修练者以各种方式向CBC抗议。 现在基耶说,CBC打算尽快播出《超越红墙》。 该片制作者罗威说,他是在预定播出前数小时,才知道在中国政府压力下,CBC临时决定暂不播出。 他表示,如果这是美国政府施压不让播这部纪录片,难以想像会引起如何巨大的国际反响,不知为何CBC要这样对中国政府的压力另眼相待。
买千元以下自行车和单车头盔可免省税 英文网站最新消息,安省省长麦坚迪(Dalton McGuinty)周五宣布, 安省居民买千元以下自行车和单车头盔可免省税(PST),此项免税政策将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生效。 麦坚迪说,此举不仅是为了实践其减税的竞选承诺,更是为了鼓励更多省民买自行车而不是汽车,以骑车出行或上班,一方面锻炼身体,另一方面有利于环境。 有自行车车行老板对此项政策表示欢迎,认为这对他们的生意有利。 省长向总理要钱不果 财长表态不干预央行议息 安省省长麦坚迪昨天在多伦多与总理哈珀会晤,两人会谈近45分钟,麦坚迪要求联邦政府用财政盈余资助安省的大城市建设、并提议央行减息以帮助因加元升值而陷于困境的安省制造业,但总理哈珀似乎对一系列要求和提议没有兴趣,几乎没有对任何一项作出有利于地方的正面回答。 麦坚迪自己也不无沮丧地承认,他没有从哈珀那儿得到期望的反应。 对于安省制造业处于困境的现实,哈珀表示愿意与安省合作,寻求援助方案,但没有给出具体内容及时间表。 哈珀更说,城市在省府管辖之下,他不打算向另一级别政府转拨税款。 密西沙加市长麦考莲(Hazel McCallion)因此公开批评联邦政府,没有对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密市不得不增加5%的特别基建税。 安省省长麦坚迪和魁省省长庄社理均发出呼吁,要求联邦政府召开省长会议,商讨加元强劲对经济的影响。 但联邦财政部长Jim Flaherty 回应说,央行是独立于政府的机构,政府不便干预加拿大中央银行(Bank of Canada)的利率政策。 加元在周三首次升破1.10美元大关,周四回落到1.0684美元。 哈珀本周首次对加元高涨表示关注,但没有对央行的利率政策作出任何评论。 哈珀的发言人说,哈珀与省长的会议,可能在年底或2008年初进行。 中国移民申请积压下降 难民申请积压上升 据联邦移民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9月移民部共积压移民申请64万宗个案,其中印度最多,达16.7万宗,菲律宾其次,7.1万宗,中国6.2万宗,居第3位。 取得该项资料的移民律师Richard Kurland分析说,中国移民申请个案积压减少并非移民部处理速度加快,而是来自中国的移民申请大幅减少。 因此有理由相信,印度很快会取代中国,成为加拿大最大的移民来源国家。 温哥华的移民律师王仁铎甚至认为,菲律宾的移民人数也有可能超过中国,一个原因是菲律宾技术移民申请人在英文方面有优势,另外一个原因则是中国经济发展良好,很多中国人宁愿留在国内赚钱而不愿移民加拿大。 而难民申请个案则积压严重,今年几乎每月增加近1千宗,到9月底增加的个案已达12,414宗。 联邦移民及难民局(Immigration and Refugee Board)说,由于难民审裁员缺乏,加之每宗申请耗时较长,平均每宗申请需要14.3个月进行处理,因此导致难民申请个案大量积压。 移民及难民局表示,目前共接到32,414宗难民申请,且分别处于不同的处理阶段。 移民部长的发言人说,保守党上台时,适逢87名难民审裁员任满离职,政府随后已作出74项任命和重新任命,仅上月就任命22名审裁员。 但移民及难民局仍然抱怨说,尽管政府最近大量任命审裁员,应有127名成员的难民保护部门仍有43个职位空缺。 80%加拿大人支持保守党预算案 由加新社和Harris-Decima民调公司联合进行的一项民调显示,84%的加拿大人支持保守党提高个人入息税免税额的计划,83%的人支持降低个人入息税最低税率半个百分点,76%赞成削减货劳税1个百分点至5%。…
昨天上午9点左右,丰台长辛店东山坡一里15号院内发生火灾。 一5层住户家的火势蔓延至6层,致4人被困火场。 其中一名被困者为逃生沿外窗防护网爬下,另3人在半小时内陆续获救。 居民楼灭火遇水源不足 失火处是15号院3号楼501室。 目击者李先生说,事发时,他正从楼下经过,看见这户的窗户处冒出滚滚浓烟,很快有明火冒出,并向6层蔓延。 李先生报警。 很快,长辛店消防中队的3辆消防车赶到现场。 老远就能看到浓烟已高达10米多,现场围了近百名居民。 ”一名消防员说,由于水源不足,他们到达不久后向市指挥中心求援。 增援的水车迅速赶往现场,但小区的门太窄,“小型消防车凑合能进,其他车根本进不来”。 为此,现场的水车和外围的水车通过水带接力的方式供水。 男子沿外窗防盗网爬下 消防员在外围控制火势时,突然发现在601室窗户冒出一名中年男子,他正试图爬出窗外,“像是要跳楼逃生”。 消防员立即大声警告其“危险”,但该男子情绪激动,不听劝告。 消防员赶紧在楼下铺上安全设施。 很快,他们发现,该男子并未跳楼,而是沿着居民家窗外的防盗网向下爬。 当他爬到2层时,被爬上来的消防员救下。 该男子说,自己是一名暖气维修工。 起火时,他正和两名同事在601室修暖气,突然冒起的浓烟呛得他们无法呼吸,所以才爬窗逃生。 我当过兵,练过攀爬,所以才敢这么做”。 就在该男子刚被救下不久,又有一名男子准备从601室爬下,但试了几次都没敢下来。 消防员赶紧劝说此人,让他和房间内的另一人找块湿毛巾捂住口鼻,在一处烟少的地方趴下等待救援。 另3名被困者及时获救 随后,6名消防员冲入起火点———5层火场进行扑救,并发现起火房间的女户主被困在楼道内,赶紧将她搀扶出来,护送到楼下,“她的脸全被熏黑了,部分头发被烧”。 由于5层的烟特别大,消防员们几次强攻得以进入火场。 控制火势后,他们迅速赶往6层,将另两名受困的暖气维修工救下。 整个过程持续了30多分钟。 火因疑为电视机爆炸 居民王师傅听户主说,可能是电视机突然爆炸引发火灾。 这一说法,记者并未从消防部门得到确认。 获救的4人中,501室的女户主因受惊过度,到医院接受治疗。
记者过去被称为“无冕皇帝”,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 ,并称:女记者不可能根本改变这种状态,只能尝试自我善待。 ” 挺着大肚“抢新闻” 在某中央媒体做记者的小陈,因丈夫工作调动,她也“夫唱妇随”从北京来到上海分站工作,如今孩子刚满月,熟悉小陈的记者朋友又在许多新闻现场看到了她,连怀孕到生子,小陈在家“赋闲”的日子只有6周。 小陈说:“像我们这样的女记者,一旦‘消失’两个月,原本熟落的联系人立即会生疏。 ”在如今的记者圈中,像小陈这样的女记者不在少数,尤其是今年的金猪年,怀孕的妇女尤其多,女记者挺着大肚艰难地抢新闻的场面并不罕见。 “渐忘的”青春年华 同是某中央媒体驻沪办的女记者小盛,上世纪70年代初出生的她至今孤家寡人,不是乏人问津,而是实在没时间也没精力,她的电脑屏幕上写着:生活向左,工作向右。 小盛试图把两者分开,可还是做不到。 她说:“每天上下班都没时间,经人介绍也谈过几次恋爱,但多次都因为突发新闻耽误了约会,时间长了谁愿意受这份罪,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 今天的上海传媒界,女记者的数量已压倒性的超过了男记者,每次新闻活动现场都不乏青春靓丽的女记者,活动主办方经常会调侃说:我们被一群美女记者包围着。 女记者们对这些“恭维”早已没了反应,现实并没有因为她们是女记者,并且是靓丽的女记者,就获得比男记者更多的机会或者能比其他职业的女性生活得更好。 最近,上海一名采访教育新闻的美女记者辞职做起了全职太太,好多女记者得悉后满是羡慕。 但是,议论归议论,她们依旧想着今天稿子能发多大,明天还有什么新闻…… “职业妈妈”的无奈 上海《东方早报》的小韩最近很郁闷,连MSN的名字都改成“职业妈妈的悲哀”,原来,她才两岁半的儿子最近严重跌倒把牙床给摔坏了,可能还会有后遗症,小韩把这起事件归咎于自己出差造成的闪失。 小韩告诉记者:“我对不起儿子,他长这么大,我几乎没有一个双休日能够在家陪他玩,别的母亲都带着孩子参加社区或者幼儿园的亲子班,我却连每天按时回家陪他吃晚饭都做不到。 ” 据了解,上海的媒体统一规定:25岁以后生育的女记者可以享受4个月的产假,若是剖腹产,再追加半个月。 但据小韩了解,女记者群中真正用足这4个月的凤毛麟角。 很多做母亲的女记者介绍,她们现在基本都是用七分的精力工作,三分的精力放在家庭和孩子身上。 女记者要自我善待 尽管女记者多在抱怨工作的压力和光鲜背后的辛酸,但每年仍有大批新闻系和非科班出身的大学生积极投入媒体圈。 上海交通大学传播学专业三年级的小范说:“记者是一份让人容易有成就感的职业,也是对自己体力和脑力的考验。 也考虑过这份职业的辛苦程度,但是自己还年轻,尤其是现在社会男女平等,男人能做的女人也能做。 ” 上海有学者认为,女记者职业的艰辛,未能引起社会的关注。 著名社会学教授顾骏坦言:“整个社会在走中性化路线,性别模糊已经成为所有行业的共性,女记者与男记者在同一起跑线上,很难求得社会更多的关注,只能自己善待自己。 ” 顾骏把女记者比作穿上“红舞鞋”的职业人士,“社会竞争和生存法则逼迫着她们要没完没了的舞着,跳得快或慢全由自己掌控。 ”顾骏认为,女记者需要做好自我规划,想要有所作为,必定会有所牺牲、有所放弃,若只想宠辱不惊的生活,工作和个人生活不会有严重的摩擦,关键还看自己如何取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