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st in Translation》这部电影的中文名被翻译成《迷失东京》,其实倒能更加真切地描述剧情:两个本就迷失於生活的人,因为身处异地,激发了各自内心蠢蠢欲动的不满足,而走到了一起的故事。 结局似乎早就注定,两个人最终分开,又各自回到自己的生活轨道。 反观「lost in translation」似乎更适合用来描述上个月发生在温哥华国际机场的惨剧。 只是,现实版的主角波兰移民Robert Dziekanski惨死於皇家骑警的电击枪之下,无论回到过去,还是开始新生,都由不得他来选择…… 是的。 这是一个lost in translation的故事。 尽管事件发生后,尤其是观看了最后10分钟的录影带后,我们大多数人将矛头对准了皇家骑警,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 我知道这世上没有如果,如果并不能成立,但就让我们如果一下??如果这之前的10小时能够有一个机构,一个人,提供哪怕是只言片语的翻译,Robert 的死都可能会变成一个母子重聚的喜剧。 移民群体起共鸣 关於Robert 的最后时刻毋庸赘述了,凡是看过录影的人无不为一个生命以这样的方式殒落而感叹惋惜。 「他不该死的。 」很多人这样说。 太多人对Robert 的死和他的家人表示了同情和哀悼。 单只是《省报》一家报纸就已经有几百人在网上留言悼念Robert,并鼓励他母亲勇敢面对事故,拿出继续生活下去的勇气。 仔细阅读这些留言,你会发现,这里有很多人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 不难想像,这些曾经英文不好或者至今英文也还没有过关的人在这场事故中最能产生共鸣。 一位来自越南的移民说尽管自己没有遇到这样的悲剧,但对Robert的遭遇感同身受。 他早期移民加拿大的时候,英语也很糟糕,经常遇到语言不通,无法让别人明白,甚至造成误会的状况。 「那种感觉真的太无助了。 」由此,也有很多人提出了加强翻译服务的要求。 一位住在Campbell River的居民Lia Grundle表示,「所有加拿大的主要机场都应该有翻译服务。 我不明白,Robert Dziekanski什麽都不明白,机场员工为什麽不找人来翻译。 难道皇家骑警认为电击枪能够帮助他尽快学会英文吗?!」 内陆一名居民表示,他两名在智利的亲戚,在看过片段後,取消了前来加拿大探望她的计划,因为她们都不会说英语,担心抵埠後未能联络到本地亲戚,不知道会有甚麽後果。 这名居民表示,理解到亲戚恐惧的心情,他相信,可能有其他旅客也有相同的忧虑,应该有不少不说英文的旅客对来加拿大的想法都会有所保留。 无人翻译该怪谁 事实上,在温哥华国际机场,很多不同方面都提供翻译服务。…
51编辑注:本网日前发表网友“摩洛伊斯兰阵线”在新闻论坛的一个帖子“关于波兰移民丧命机场的几点不同看法”,引起读者广泛关注,评论达到133条。 以下是另外一位网友直接发在本网“加国要闻”栏目的文章,由于作者的身份是警察(很可能是华裔),对事件从一个专业技术的视角提出了不同解读,因此有助于网友对此作更加深入的了解。 必须申明的是,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的看法,与本网站的立场无关。 ~~~~~~~~~~~~~~~~~~ 最近关于温哥华机场波兰移民跟RCMP发生冲突后不幸死亡的事在被各个媒体转载后在不同的社区引起强烈的反映,不少文章用‘开枪’‘枪杀’等字眼,这虽然反映了不少人的情绪,但的确有点走的太远了! 根据我的判断,使用TASER是完全正确的选择! 前几天,OPP的COMMISONER JULIAN FANTINO 接受采访时说: 很多指责TASER的人‘HAVE NO IDEA WHAT THEY ARE TALKING ABOUT’。 我还是非常同意 FANTINO 的说法的。 加拿大的法律对警察使用武力有严格的要求。 在安大略省,有一个警察使用武力的模型。 其中规定,当被拘捕人被动反抗的话,例如警察让你把手放到背后以便带手铐,你还把手放在前面,这时警察就可以采用身体的武力,譬如用拳打脚踢来使对方就范;当被拘捕人积极反抗的话,警察就可以使用中级武力,如BATON, OC-SPRAY, TASER; 当被拘捕人的行为可能造成严重身体伤害的,警察可以使用致命武器,即开枪。 所以警察总是可以合法使用比被拘捕人更高一级的武力行为,这是执法的正常需要。 但法律又对警察使用武力有很多制约,在安省,如果发生了警察在执行公务的时候造成公民受重伤和死亡的事,都有一个SIU (SPECIAL INVESTIGATION UNIT)介入调查,该组织是完全独立于警察之外的。 另外在执行公务时,如果警察在公众面前拔枪的话,都要写报告解释问什么那样做。 TASER 是 ‘THOMAS A。 SWIFT’S ELECTIRC RIFLE’的第一个字母的组合,它是一种非致命武器,使用时2个探针发射出去,钉在人身上,它发射的电波取代了大脑控制人体肌肉的电波,所以一旦击中,人的肌肉就不受大脑控制了,它虽然有5万伏高压,但电流不大,不会直接致命。…
众所周知,自90年代开始,ERP系统成了企业界追逐的宠儿,企业的优化管理机制,提高生产力,控制成本等一系列的目标,在实施一套好的ERP系统后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但是,由于ERP系统的性质决定了它每天要处理大量事物性过程,即每天产生大量TRANSACTION数据,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将产生大量的事物性数据,IBM研究报告表明,只有7%的数据为企业在做战略决策时所采用,而如何将其中有用的数据经过提炼、加工成为、分析,帮助企业理者做出更好的商业决策,既数据仓库(Data Warehouse)及相关数据挖掘(Data Mining)、商业智能 (Business Intelligence)技术成为IT继ERP后的又一大产业,而这些技术都以 Data Warehouse 为核心。 目前数据仓库在中国刚刚起步,在北美已经日趋成熟,但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数据仓库是将企业的事物性数据经过提炼、加工和集成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是面向主题的、稳定的、随时间变化的,主要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系统。 既数据仓库是定期更新的,将会存放大量的有用数据,经由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加上决策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从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获取利润。 数据仓库的用途决定了其设计,实施都与传统的 OPERATIONALSYSTEM不同。 一个成功的数据仓库的创造和实施,不仅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和优化的实现技术,而且需要把众多相关的因素很好地进行集成和组织,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规则。 企业级数据仓库的设计通常会分多个阶段来实施,又称Phase to Phase Project, 总体设计方法为Spiral Methodology 的Iterative Model。 其中的每一个Phase或某一数据集市(Data Mart)的开发通常又采用WATERFALL模式。 数据仓库的设计通常都采Normalization 设计数据的 Hierarchy, 运用Denormalization, STAR SCHEMA 模型设计方法,设计Multi-Dimensional 的数据库。 如何有效地进行数据的采集、传送,装载(ETL)在开发过程中非常关键。 如何用BI工具(如Cognos Impromptu, Transformer / PowerPlay)挖掘、分析数据仓库中的信息,为决策者提供依据至关重要。 高效的数据仓库还少不了Partitioning data,…
(免费定位电话416-482 9988 / 416 482-9558) 新概念久负盛名的CSC讲师Monika对北美金融热潮的宠儿CSC证书及金融就业分析的精彩讲座。 内容涉及:CSC证书的广泛用途, 银行、证券和保险业通行。 获得互惠基金(MUTUAL,FUND)的销售执照, CSC证书是必备条件之一。 拥有CSC证书, 是否可以使您进军更高级的金融领域, 比如 PFPC (PERSONAL FINANCIAL PLANNER COURSE), 并向CFP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跃进?如何通过运用CSC的培训作为寻找工作的一个有利工具。 CSC证书是加拿大金融工作领域的一项重要学历凭证。 对于尚未跨入该行业的人士来说, 拥有CSC证书无疑是, 可以使您在同类竞争中迅速脱颖而出;对于已经工作在该行业初级岗位的人员来说, CSC课程更是可以使大家晋升和发展的基础。 www.newconceptc.com
12月02日(日)10:00-16:00 中文 软件测试领域是华人移民最容易学习和就业的方向。 但是,在软件测试日趋成熟,对求职者的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突破瓶颈的办法别无选择,掌握新技术才能令您脱颖而出;作为 Software Test 人员,除了要求具备良好的软件测试基础知识外,除了拥有软件测试证书和经验外,更要求掌握全面的、高深的测试工具,来摆脱简历的平淡无奇,来适应企业级应用开发。 特别是 Mercury Quality Centre和Mercury QuickTest Professional 等在许多大公司的广泛应用,各大公司对此方面的人才求贤若渴,这种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及广阔的发展前景,无疑是提高技术竞争力的利器,一旦掌握将不再是您苦苦追寻工作,而是工作Offer 纷纷而至。 主讲老师: Mr.Peng, 有着 17年丰富的北美IT大公司的工作经验,其中包括项目开发,项目系统测试,项目管理。 这些年来,他成为很多大型项目的参与和管理者,其中包括: Cara:建立系统给Swiss Chalet, Harvey, 2nd Cup和其他一些大型的北美酒店。 Sears: 建立了 customer-reward 系统和 AOL: photo-sharing 系统。 Mr.Peng亲自组织和参加了他的所有项目的测试。 座位有限请提前预约:416 482-9558 or 416 482-9988 www.newconceptc.com
美国之音吴心欣/今年4月,美国最大的慈善机构救世军解雇了两名专门做服装归类的拉美裔妇女,因为她们在工作时没有讲英语,而是讲西班牙语。 美国政府下属的联邦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把救世军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做服装归类没有必要一定要讲英语。 过去30年来,美国联邦政府总的来说不允许雇主要求员工在工作场所只讲英语。 如果雇主提出这样的要求或者以相关理由解雇员工,员工可以以语言歧视为由把雇主告上法庭。 根据联邦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的数据,1996年到2006年10年间,针对“只讲英语”这个规定的相关歧视案件数量增长了6倍多。 翰宇律师事务所专门从事工作场所诉讼案的律师比尔.诺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非常理解联邦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反对工作中的语言歧视问题,不过他认为,这个问题的执行并不是绝对的,要依工作性质来决定。 诺伦:“这确实应该看公司是做什么业务的,如果公司业务要面对消费者、或者公司的合作夥伴只讲英语,那么不管是公司还是员工本身都要考虑一下不讲英语的后果。 那些强调在工作场所必须讲英语的公司在制定这项政策前要好好想一想,这样做是否会带来法律后果。 ” *美国移民人数激增* 近年来美国移民人数激增。 根据人口普查局提供的数据,目前美国的居民中有大约1千1百万人不能流利地讲英语。 另外,截至到2003年,大约有3千4百万美国居民是在国外出生的。 苏.索伦森女士是宾夕法尼亚州一个女子寄宿学校的老师。 该学校的国际学生达到一半以上,英语不是母语的教职员工也为数不少。 索伦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这个素有“国际熔炉”之称的美国社会中,大家应该尊重每一种文化、每一种语言:“所有的文化都集中在美国,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都应该能够在美国工作,只要他们能够找到工作。 当然,他们得学会英语,这样所有人才能够用同一种语言来进行沟通。 ” 在移民问题日益成为2008年总统竞选热点话题的时候,工作场所是否只能讲英语也逐步演变成一个带有政治色彩的敏感话题。 国会中的共和、民主两党已经为此展开较量。 今年6月底,田纳西州共和党参议员拉马.亚历山大提出一个修正案,希望阻止联邦就业机会均等委员会继续提出此类诉讼。 该修正案以微弱优势在参议院通过。 不过7月份,众院成功通过一项决议,否决了亚历山大参议员的修正案。 *参众两院协商推迟* 众议院在11月中旬的一次非正式投票中决定,参众两院应该坐下来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众议院要尽可能接受亚历山大参议员的修正案。 这让国会中的拉美裔议员非常愤怒。 不过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对他们承诺说,亚历山大参议员的修正案一定不会在众院通过。 目前,参众两院的协商会议已经被无限期推迟。 在11月15号举行的一次参院会议上,亚历山大参议员对与会者说:“成为一个美国人并不是看你的种族背景、看你的祖父母是在哪里出生的、也不是看你的母语或者宗教背景。 成为一个美国人就是看你对这个国家的忠诚度。 你要学美国历史、要学我们共同的语言–英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交流沟通,才能够更容易地生活在一起。 ” 作为前教育部长的亚历山大参议员长期以来一直鼓励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并帮助即将成为美国公民的移民学习英语。 他强调说,在美国,要求在工作场所讲英语不是一种歧视,而是一种常识。
法国凡尔赛轻罪法庭近日对中国女留学生李李“涉嫌从事间谍”一案作出判决,判处一年徒刑,缓刑10个月。 由于她已被羁押约2个月,因此分析称,从检方的判刑与李李羁押期的“巧合”看,检方实际上已放弃了对李李的实际指控,只是以此保全“司法公正”面子而已。 北京《中国日报》25日消息,检察官博巴认为,“我们虽然面对的不是一个女间谍,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位出身富有家庭的年轻女子。 她有学历,她的知识水平使她完全能够理解一家企业的保密规定。 ” 现年24岁的李李最近从贡比涅科技大学毕业。 她被指涉嫌2005年在法国瓦雷奥汽车零配件公司从事工业间谍活动,但为期2年的预审工作和数项国际嘱托都没有发现任何向外国传送数据的行为。 李李的顾问曾要求法庭无罪开释,认为“该行为不属于刑事范畴。 ”
新华网上海11月26日电 26日,由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管局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事故联合调查组公布了“11·24”加油站爆炸事故的详细原因。 安监部门表示,要认真吸取事故教训,深入开展隐患排查和安全生产事故联合调查组和技术专家经过分析、鉴定,认为:在加油站停业检修过程中,现场施工人员违章作业,在未对与管道相通的2号储气罐进行有效安全隔离的情况下,用压缩空气对管道实施气密性试验,导致储气罐内未经清洗置换的液化石油气与压缩空气混合,引起化学性爆炸。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11月24日,发生爆炸的加油站附近的地面布满了由高楼上震落的玻璃碎片。 当日上午8时许,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昌里东路口一加油站发生爆炸,初步确定4人死亡。 途经此处的一辆公交车受巨大气浪冲击,导致车内多名乘客受伤。 新华社记者伍婧丹摄 11月24日7时50分,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一处正在施工的中石油公司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包括2名现场施工的工人和2名附近居民。 组织施工方是上海申能集团所属上海燃气(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太平洋燃气有限公司。 从今年11月11日起,太平洋燃气有限公司负责对这个加油站进行停业检修。 事故发生后,上海市有关部门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展抢险和善后工作,受伤人员得到妥善安置和治疗。 同时,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市公安局、市总工会、市监察委、市质监局、市市政局和市检察院等部门组成事故联合调查组,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上海市安全生产监管局表示,全市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单位要以这起事故为教训,认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加油(气)站改造施工、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及检修施工情况;严禁将易燃易爆危险场所检修施工任务发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认真落实检修施工安全管理规定;加大安全投入,推广阻隔防爆技术。 目前,上海安监部门已对所有加油(气)站进行安全检查,未取得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的将一律停止营业。 事故回放: 24日7时50分许,上海浦东新区浦三路909号的一家加油站发生爆炸,导致4人死亡。 其中,两名在现场施工的工人当场死亡,他们分别是30岁的安徽籍男性工人甘颜军和46岁的江苏籍男性工人朱云生。 事故伤亡人数: 据初步统计,爆炸造成2名加油站工人和2名路人死亡,另有40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 事故原因: 在检修作业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对位于地面下的储气罐进行加压,但储气罐内残留部分油气,加上施工人员加压过度,储气罐遂发生爆炸。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图为发生爆炸事故的加油站(11月24日摄)。 新华社记者 伍婧丹 摄 新华网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杨金志季明)这起重大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施工方违反操作流程。…
靖宇县居民孙龙酒后经常说自己是天上的神仙,其女儿孙丽是仙女下凡,并多次主动提出,他必须得和女儿成婚、圆房。 被逼无奈下,女儿只好独自外出打工。 2004年 11月 26日孙龙的妻子王凤、岳父王刚及儿子孙辉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将孙龙杀死。 今年 4月 20日,靖宇县人民检察院分别以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故意杀人罪对王凤、王刚正式提起公诉,孙辉因尚未成年,被无罪释放。 点 击 图 片 看 原 图 图:孙辉被无罪释放回家 居民发现:雪地惊现一具男尸 2004 年 11月 27日 7时许,靖宇县靖宇镇河北粮库附近居民刘卫在自家门口的雪地上发现一具男尸,立即向公安机关报了案。 靖宇县公安局刑警大队长许靖文接到报案后带领侦技人员赶到现场。 经现场勘察发现,死者右侧头骨明显塌陷,右耳周围有 3处不规则的伤口,深达 2至 3厘米。 根据现场勘察情况,警方断定死者系他杀,该处并非是案发的第一现场。 后经群众辨认,死者系居住在距案发现场不到 200米处的居民孙龙。 最初怀疑:可能与人结怨被害 为尽快破获此案,靖宇县公安局民警分成多个小组进行全面调查走访工作。 死者孙龙的妻子、岳父及儿子在接受警方调查时声称, 11月 26日晚 10点之前,孙龙酒后在家里大闹了一场,拿走家中仅有的 100元钱后一夜未归。 孙龙的妻子对警方称,孙龙平日以酒为伴,喝多了见谁都骂。 另外,孙龙平日里不务正业,经常酒后闹事骂人,在外面几乎没有朋友。 根据孙龙家人提供的情况,民警最初怀疑死者与人结怨被杀害。…
近日日本京都大学和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实验室分别在国际著名刊物《细胞》和《科学》上发表论文,宣布他们各自把人体皮肤细胞改造成了干细胞,被视为干细胞研究领域的一个突破。 因为发表在《科学》上的那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是中国留美学者俞君英,国内媒体对这一成果表现出很大的兴趣,出现了不少报道,俞君英本人也接受了国内多家媒体的采访。 关注有中国留学生参与的国外科研成果,本无可厚非,但是这些报道、采访却有夸大之嫌。 有的把这项成果说成“北大学子造出‘万能细胞’”,其实该成果与北大毫无关系,俞君英出国前虽曾经在北大读本科,也早不是北大学子。 有的说这项成果“可能会拿诺贝尔奖”,而这不过是俞君英本人这么说的,并无其他人给予如此高的评价—-一项成果能否得诺贝尔奖,最好还是由旁观专家来评价更合适。 国内的报道都把这一成果说成了属于俞君英一个人的,或说是她领导研究的。 有一篇报道甚至如此说:“虽然俞君英的论文署名有长长一串名字,但研究思路确立和主体实验都是她一个人完成。 有不少同事帮她做了数据分析等辅助工作,其中也包括另外两名中国学者。 尊敬师长的俞君英还不忘署上她的‘老板’、实验室主任汤姆森的名字。 ”似乎这篇论文的其他10名作者都是挂名,而其导师汤姆森教授还要靠俞君英开恩才沾了光。 如果有人把这个报道翻译成英文寄给汤姆森教授实验室,不知俞君英将如何向其上司和同事解释? 但是美国的《科学》、英国的《自然》在报道这项成果时,都把它归到汤姆森名下,说它是“汤姆森及其同事”、“汤姆森领导的团队”做出的,在报道中只采访了汤姆森,没有采访俞君英,甚至连俞君英的名字都没有提到。 科学报道较有水准的《纽约时报》详细报道了这一成果的前因后果,也只把它归功于汤姆森一人,而没有俞君英什么事。 这是为什么呢? 俞君英乃是汤姆森实验室的一名研究助理,并非独立研究人员,而要接受汤姆森的指导。 按照国际学术界的惯例,研究思路应该由汤姆森确立,而由俞君英完成主要实验,但是实验成果主要属于汤姆森,论文上当然必须有他的署名。 如果该成果真的能得诺贝尔奖,按惯例首先会考虑汤姆森。 其实该研究思路与日本团队的相同,而日本团队已在去年用小鼠细胞完成了类似的实验,这回两个团队都各自用人体细胞做了重复而已。 就这一技术而言,日本团队的贡献更大,比美国团队更该得诺贝尔奖,假如真是诺贝尔奖级的成果的话。 国外学术期刊的报道根据的是学术界惯例,并报道多方观点,而国内的报道则更多地出自同胞之情,过分依赖一个当事人的说法。 做科技报道的记者还是应该多了解一点学术界惯例,多报道局外专家的声音,才不至于把科技报道写成了个人的宣传。 对那些自称能得诺贝尔奖的成果,更不要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