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是美国一年里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美国本土节日。 相传,1620年,不堪忍受英国国内宗教迫害的100多名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航船到达北美大陆。 登陆后,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就在他们濒临绝境的时候,当地善良热情的印第安人给他们送来了生活必需品,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在以后的日子里,移民们逐步过上了安定、富裕的日子。 为了表达其感激之情,来年秋天,他们举行盛典以示庆祝,逐渐成为一种传统节日。 最初,感恩节没有固定日期。 1863年,美国总统林肯宣布每年11月的第4个星期四为感恩节,并从这一天起连续休假三天。 像中国的春节一样,不管多忙,人们都要在感恩节赶回家和亲人团聚。 在美国,感恩节也是一个“扶贫”的日子。 美国一些慈善机构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向一些穷人提供食物和衣物。 当天,记者应邀参加了由旅居美国马里兰州的湖南同乡会会长史济雄、黄雯雯夫妇举办的感恩节免费大餐。 史先生40多年前移民美国,经过多年的艰难创业,在当地开办了一家墨西哥餐馆和一家超市,现在是事业有成,生意兴隆。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史先生开办的墨西哥餐馆。 餐馆里已挤满了前来就餐的人。 只见史先生夫妇与其他的自愿者一样,忙前忙后,乐呵呵地招呼进来吃饭的“客人”。 他告诉记者,他已经连续6年举办感恩节免费大餐。 说起举办这样义举的初衷,史先生深有感触地说,当年他们初到美国,生活上、语言上遇到不少困难,但得到了当地居民的友好相待与帮助。 现在生活好了,但还会时常想起那段日子,为贫困的居民尽一点微薄之力,回赠社会,也是表达自己“感恩”的心愿。 另外,作为一个来自中国的移民,史先生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让周围的居民感觉中国人不仅吃苦勤奋,而且也热衷做善事。 年近70的史济雄今年被选为大华府地区湖南同乡会会长。 他主动号召捐款捐物,在当天的活动里,当地社区与教会组织也提供了大量的冬季生活用品,让穷人挑选拿走。 史先生告诉记者,为了准备今天的大餐,厨师们凌晨5点就开始准备食物。 火鸡是感恩节大餐的“主角”,自然少不了,他们共准备了42只火鸡。 另外,今天到餐馆帮忙的有120多名志愿者,他们当中有白人、黑人,也有来自拉美的移民,年龄最大的88岁,最小的只有8岁。 来就餐的人只要坐下来,志愿者就会把一盘盘“感恩节套餐”送到他们的面前。 免费大餐从中午12点开始,下午3点结束,自始至终人进人出,热闹非凡。 一位带着一家四口人来吃饭的墨西哥人对记者说:“虽然来吃一顿饭并不能解决我一家的生活困境,但我们此刻感到十分温暖。 感谢中国的查尔斯(史先生的英文名字),我们会记住他的。 ”由于来就餐的人大都是墨西哥移民,主办者还邀请了墨西哥歌手来现场表演。 现场处处洋溢着温馨亲切的气氛。 当记者2点离开时,就餐者已达836人,估计今年的人数将会接近1000人。
又有一位朋友从澳洲回国“投资”,非要我安排“有关方面”一起餐叙。 从名片上看,老兄的生意倒也做大了,原先夫妻作坊式的小电脑公司,现在变成了“集团”(Group),还设立了“总部”(Headoffice)。 “有关方面”兴尽而散后,两人独对,老兄便诉苦,澳洲生意实在难做,想到国内撞撞大运。 公司还是那个公司,员工还是自己一家三代五口,但公司的注册名称上加了“集团”二字。 澳洲对Group这个词汇的注册,没有任何限制,这个词因此成为华商们的至爱。 国内在乎这个”,他有点羞涩地解释说。 海外华商、尤其是大陆出去的,大凡有了自己商业上的一亩三分地后,公司取名多延续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豪迈情怀,颇有“宇宙牌香烟”遗风。 与老外们多用股东名字给公司命名的“原生态”相比,华商公司的雄伟名号即使不用中文也多能分辨出来。 如果把这仅仅看成是华商的虚荣,那便绝对是对华人特色的“政治经济学”的无知。 在各种资源的争夺,尤其是权力资源的争夺中,在先天“背景”恒定的前提下,名号的大小无疑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几乎全世界唐人街的商人们,都热衷于追逐、猎取和展示与华、洋领导人的大幅合影,即使这一合影来自批量接见的纯社交场合。 人们普遍相信这样的“门神像”在护佑自己的生意方面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每有领导人来访,华人社区内对接见和合影机会、排次的争斗,便常会演变成伤痕累累的肉搏,激烈程度远超老外们透明的“院外游说”。 只要主流资源的分配方式还是更多地取决于领导人的好恶,只要大家还相信某种投机行为能获得巨额的回报,只要某种合影还真能起到通行证的作用,则伟大祖国越伟大,海外华社(乃至所谓的西方大公司)中的此类争夺战便会越激烈。 席间,“有关方面”对我这位拥有“集团”的老兄果然肃然起敬,胸脯拍得砰砰响,随后便再三暗示自己的孩子在澳留学,希望毕业后在此集团中“随便”找个职位。 于是,我那老兄便王顾左右起来,我也一同为他着急……
北京时间11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很多人用过谷歌的搜索,但谷歌首页上的“I’m Feeling lucky(手气不错)”按钮也许你每天看到,却很少用到。 这个按钮到底是做什么的?谷歌寸土寸金的首页上为什么要放置这样一个冒似无用的东西呢?最近,谷歌联合创始人塞吉·布林(Sergey Brin)和美女副总裁玛丽莎·梅耶尔(Marissa Mayer)揭开了这个小小按钮的幕后故事。 布林解释称,这个按钮之所以取名“I’m Feeling lucky”是为了直接给用户提供一个搜索答案,而不是很多的搜索结果。 用户在谷歌首页输入关键字,再点击“I’m Feeling lucky”就会直接在浏览器中打开通过该关键字搜索排行第一的网站,“如果这个唯一的网站正是你要找的内容,那你真是太幸运了”。 当然,很多时候,用户可能被引入一个与自己的搜索目的毫无关系的网站。 玛丽莎透露,在谷歌搜索中,不足1%的搜索量是通过“I’m Feeling lucky”实现的,甚至布林也承认自己很少使用这个功能。 由于点击“I’m Feeling lucky”后,用户被直接引向第三方网站,而不会打开显示谷歌广告的页面,有业内人士据此计算,谷歌因为这一按钮每年损失的广告营收就高达1.1亿美元。
近日,网络流传一段视频,是日本某综艺节目举办“美女脱衣大赛”。 从节目内容来看,参赛女孩需在规定时间内脱掉衣服,如果时间过去,将去掉镜头前的遮板…… 这档节目让国内网友大呼“有病”,不过也有网友觉得很好玩,认为娱乐性十足,“无伤大雅嘛”。 女孩正在脱衣 时间到,表演失败,玉体暴露。
中国股市泡沫可能破裂,这很可能打击消费者的信心和消费以及商业投资。 而且跌得可能很惨,因为自从去年价格乘三倍后,上海股票现在的市盈率大约是55倍。 在上个熊市之末2005年,中国家庭有8.6%的金融资产在股市,如今则大约是22%。 一些最热的股票包括携程网、百度、中国移动和中海油。 因此这次的负面效果可能会大得多。 许多公司投资其他公司的股票,就像日本公司过去干的那样(当九十年代股市崩溃,公司就受拖累)。 研究表明,中国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三分之一的利润来自股价的收获和其他投资收入。 因此如果中国股市塌了,公司利润和投资可能受到严重伤害。 银行也可能受伤,因为投资者贷款购买股票(伪装成抵押以避开禁令),如果股价垮掉这些贷款也就变成了坏帐。 估计大约20%的银行贷款已经不良。 这比早期的50%高峰要低,但远远高于官方数字的7%。 精明的投资者巴菲特最近卸掉了中石油股票(他在2003年4月购入,利润超过600%),这表明至少有一个精明的长期投资者认为中国股市泡沫接近破裂。 中国多泡沫的IPO市场传达了同样的信息,让人想起九十年代末的美国科技股运气。 最近,中国证监会主席表示关切投资者风险意识的缺乏。 有人认为,任何来源的经济放缓都可以与财政刺激措施抵消,因为政府的财政赤字接近平衡。 但政府的支出已经接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0%,在一个财政保守的国家,这是大份额了。 而且和大多数政府一样,人们质疑北京会否及时采取行动防止严重的经济混乱。 我们的全球脱钩研究集中在中国,顾及印度。 但认为“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中另外两个出口主导型国家将在美国消费衰退的情况下继续强劲增长的想法也是有疑问的。 美国衰退毫无疑问会导致能源价格崩溃,对能源出口主导型的俄罗斯极端不利。 而且即使这些金砖国家继续快速增长,它们在经济上太小,不足以推动全球经济的球。 在2006年年末,它们的总GDP为5.6万亿美元,仅仅是美国的45%,欧元区 13国的56%。 此外,在第二季度,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实际GDP下降了1.2%,而且在欧洲,商业信心在下降。 因此我们认为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中国,其迅速增长仍然由向美国消费者的直接或间接出口推动。 当地中产阶级没有足够大,或者至少在十年内不大可能产生国内拉动的增长,更别说通过从美国大量进口推动美国的扩张了。 而且随着美国房市的崩溃,美国消费者可能结束他们25年来的借贷消费放纵,开始节俭,对美出口以及亚洲当地消费增长将严重受限。 这绝不会令中国的阳光未来变得悲观,特别是如果私营企业继续蓬勃发展的话。 在2006年,私营企业给中国的GDP贡献了40%。 如果不必要保留众多效率低下的、亏损的公共企业以避免大规模下岗和加重失业问题,那私营企业无疑将是GDP的最大贡献者。 从长期来看,中国拥有光明的未来,但在此期间,她的光芒可能会黯淡下来,就像日本八十年代的光辉在九十年代变成黑洞。 我们最近的深度研究强化了这一长期的观点。 (作者 A. Gary Shilling) 译文为摘译,英文原文:http://www.forbes.com/finance/2007/…oapbox_inl.html
中共在1964年开展了一场四清运动,在这次运动中,毛泽东与刘少奇的矛盾激化。 毛泽东曾对刘少奇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动一个小指头就可以把你打倒!” 刘少奇与四清运动 由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严重“左”倾错误,中共面临着建政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如何认识这一危局以及怎样化解?中共中央高层出现了意见分歧,导致了毛泽东在八届十中全会上大讲阶级斗争,决定在城乡发动四清运动。 中共中央1963年2月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重点讨论开展社会主义教育的问题。 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指出:“现在有的人三斤猪肉,几包纸烟,就被收买。 只有开展社会主义教育,才可以防止修正主义”。 会后全国范围内逐渐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内容包括在城市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等等的增产节约运动和农村开展的“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物”,后来统称为四清运动。 1964年8月5号,中共成立“四清”指挥部,刘少奇亲自挂帅,成为四清运动的第一线指挥。 四清运动一开始主要依靠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斗争对象是城市和农村的腐败分子,后来随著一线工作的刘少奇向农村派工作队,工作队干部代替基层组织,开始了由工作队干部领导大兵团运动,斗争对象转向“地富反右坏”,斗争中逐渐出现乱搞斗争、打人、乱搜查、重点集训、乱扣帽子、乱立罚规等现象。 四清运动逐渐从教育性质转向阶级斗争。 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公开化 1964年12月15日至196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社教运动的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和刘少奇的矛盾公开化。 会议本来是总结交流四清经验,12月20日下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在这次很小规模的常委扩大会上,毛泽东与刘少奇争论起来。 刘少奇提出,主要矛盾是“四清与四不清的矛盾”,性质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 林小波的《“四清”运动中的毛泽东与刘少奇》记载,毛泽东则认为:“地、富、反、坏是后台老板,‘四不清’干部是当权派。 你只搞地、富,贫下中农还是通不过的,迫切的是干部,地、富、反、坏还没有当权,过去又斗争过他们,群众对他们不怎么样。 农村的中心问题是这一批干部,主要是大队和生产队的干部,骑在他们头上,他们不好混,穷得要死。 地、富、反、坏那些人已经搞臭过一次了。 不是反封建吗?不是民主革命吗?不是分土地吗?至于这些当权派,从来没有搞臭过,他又是共产党,上面又听他的。 不要管下层,只管五大领袖,这是共产党,是当权的人,不当权也是跟着跑的人。 管你是挂名的共产党也算,过去是国民党的也算,过去是真共产党变了的也算,总而言之你是掌大权。 就是要发动群众去整我们这个党,整那个支部,那个公社党委。 中心问题是整党,不整党没希望。 ” 毛泽东讲的是抓敌我矛盾,重点是“整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这就意味着“四不清”干部都得成为敌人。 刘少奇仍坚持说:“‘四清’与‘四不清’,这是主要的,当然还有其他的。 ”矛盾的性质“就是人民内部矛盾跟敌我矛盾交织在一起。 ” 毛泽东道:“我们这个运动,叫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不是什么‘四清’‘四不清’运动,什么多种矛盾交叉的运动,哪有那么多交叉?所谓‘四清’、‘四不清’,什么社会里都能整;党内外矛盾交叉,什么党都能用。 没有说明矛盾的性质!不是别的什么主义的教育运动,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据刘源、何家栋的《你所不知道的刘少奇》记载,当时刘少奇问:“对这个‘派’,我总是理解不了。 走资本主义道路的人有,但是资产阶级都要消亡了,怎么可能有什么派?一讲到派,人就太多了,不是到处都有敌我矛盾。 煤炭部、冶金部,哪个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毛泽东脱口而出:“张霖之就是!”(1967年1月22日,张被造反派批斗殴打致死,是文革中最早被殴打至死的正部级官员。 ) 刘少奇不敢问了,因为在当时的情形下,毛泽东点谁的名,谁就倒了。 毛泽东生日宴:有人搞独立王国 应该说,12月20日的常委扩大会议,气氛还较为缓和,毛泽东只是对刘少奇坚持主要矛盾的提法表示不满。…
中国最大走私汽车案在广州中级法院宣判,首被告加拿大籍华人陈乃智被判死刑,缓期两年。 其馀22名被告,分别判入狱两年零3个月至15年不等。 法院查明,2004年2月到2005年9月期间,陈乃智与其兄陈乃强在香港购买新车或二手车,以修理或加工为名发到越南。 他们僱请多人将车偷运回广西,再运到佛山九江。 共偷运2043部车到大陆,案值近6亿元,逃税金额高达2.23亿元,交易中资金往来全部通过地下钱庄完成。
编者按: 11月21日22日,本网陆续发表了《我们加国华人,对此会不会问心有愧?》《呼吁民众联系国会议员敦促日本道歉》两篇文章,介绍了促使日本政府正式向“慰安妇”做出道歉及赔偿的291号动议,提出呼吁,希望网友给国会议员发E-mail支持。 王裕佳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也呼吁民众给国会议员打电话或发E-mail。 网友对此有所反应,有网友提出英文不好,不能写信,为此本网特地刊发两封英文信供参考,同时编发一篇网友来稿。 第一封是关键博士写给国会议员的信: Dear Mr. John MaCallum, I am Jian Guan, teaching at Ryerson University and residence in your administrative area. I am writing to request you to support Motion 291, which was tabled in the House of…
上个星期天,11月18日,是多伦多的圣诞老人游行(the santa claus parade)。 这个民间自发的乐队花车巡游,标志着圣诞元旦新年节日季节的正式开始。 也是一次全城大狂欢,多伦多的市民扶老携幼,倾城而动,尤其是生活在多伦多和周边城市的父母们,早早领着自己的小孩子们,非常耐心地,守候等待圣诞老人的降临。 我想,头上戴着驯鹿头角样子的可爱装饰,骑坐在父亲的肩头,观看圣诞老人大游行,一定是多伦多的孩子们成长记忆的一部分,甚至,很可能是,”必不可少的”那份童年欢乐童年记忆。 这样的民间狂欢,从1905年开始,至今2007年已经是第103届了。 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从英国法国四处零散的殖民部落;美国独立战争中保皇党的大本营;大英帝国的自治领(1867年);英联邦中的一个国家;到1982年当时的加拿大民选总理Pierre Elliot Trudeau从英国女王那儿,”领”回来加拿大自己制定宪法的权力,才算拥有加拿大自己的独立的国家宪法;甚至,你想象不到的是,迟到2005年,加拿大的民选总理Paul Martin,才对外宣布,他国使节到任后递交国书,不必再交给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而是直接交给加拿大政府。 多么短暂的建国历史,多么年轻的国家! 加拿大人在磕磕碰碰中,学到尊重原住民的历史和文化,来源于原住民语言的地名多伦多,就是从殖民色彩的约克镇,脱胎换骨而来,这样的学习,这样的尊重,至今还在继续;加拿大人在争争吵吵中,维系着英国女王的国家元首地位,如今流通的加拿大货币上,依旧是她老人家慈祥的面容。 但加拿大作为一个国家,加拿大人作为一种身份认同,既没有勉为其难地上溯,拿原住民灿烂辉煌的文化当动不动号称上下五千年的资本,也没有老子老家以前如何如何有钱一副阿Q样子地,拿日不落帝国的昔日光辉,往自己的国家颜面上贴金。 短暂就短暂罢,年轻就年轻罢,任你改朝换代是自由党政府,还是保守党政府,任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加入联合国军队在朝鲜在阿富汗,在这片土地上,加拿大的儿童,多伦多的孩子们,一年一度地迎来圣诞老人的欢乐吆喝HOHOHO,一年一度地聚集在一起,向认识不认识的身边人,伸手道贺,彼此互祝圣诞快乐,又是一个多么和平安详的国家啊! 另外两个延续绵延不断的实例,也同样显示民主改朝换代的加拿大,国泰民安,祥和安详。 一是大名鼎鼎的(THE HUDSON’S BAY COMPANY),公司成立于1670年,比加拿大的建国历史还要悠久久远,既无公私合营秋风扫落叶一般地轰隆隆收为国有,也没有落叶舞秋风似地出卖国有资产私有化股份化体制改革,眼看着以美国为大本营的资本,意图商业收购这家加拿大国土上最古老的公司,也没见到多少政府挽救行为参与。 另外一个实例,加拿大国家展览(The Canadian National Exhibition,CNE),延续不断,也是一年一度,战时都没中断,一路开办了128年。 和完全民间色彩的圣诞老人大游行不同,CNE的128年历史,自始至终其实都有政府在其中,一时间,我不知道要使用哪个汉语词汇来表达,加拿大三级政府在CNE当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导?经营?资助?参与?至少,无论是哪级政府,也无论哪个政党的政府,我无法使用”国营”这样的汉语词汇,CNE的独立性自主性,连”主办”这样的字眼都不确切。 也许,让我挑选一个加拿大的节日狂欢,来标榜加拿大的多元文化,选CNE,要比每年圣诞老人花车巡游要公平得多。 毕竟,年复一年的大游行,命名唱主角的,都是那个来自北极,赶着驯鹿,白着胡须老头儿的圣诞老人,最后出场压阵,高声吆喝HOHOHO,向在场各位,道贺道喜,祝福圣诞快乐。 一个朋友,是出生在多伦多的犹太后裔,我自以为是地以为,童年的他,会幸福地在我的上文当中,”头上戴着驯鹿头角样子的可爱装饰,骑坐在父亲的肩头,观看圣诞老人大游行”。 生活的真相是,从小到大,他一次圣诞老人大游行也没参与过,他告诉我”从不参与”的时候,他的那种神情,用地道汉语来说,连瞄一眼的兴趣都冇得。 无独有偶,还有一个朋友,从印度移民来多伦多不到一年,对他非常认同也非常喜爱的新国度加拿大,万事万物都满怀一种欣赏的新奇的好学眼光,每个周末都安排得满满地全多伦多四处逛,哪儿热闹哪儿就见得到他端着照相机的身影。 结果,多伦多全年大大小小的节庆街头巡游,规模仅次于六月夏天同志自豪大游行的圣诞老人大游行,他身影全无完全缺席。 更发人深省的是,这样的回避和缺席,完全是他独立自主的清醒而主动的自我决定。 这两个朋友的背后,其实有相当的多元文化民意。 去年圣诞节期间的新闻,政府的一栋建筑物进门入口处的圣诞节装饰,就以”与多元文化的国策冲突”之名,被移走。 倒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中国公民,和华裔加拿大人,好像很少有这样的”思想包袱”。 11月11日加拿大的国殇节庆,因为纪念的也包括加拿大参与的韩战(中国说法叫抗美援朝)烈士,为”戴,还是不戴”那朵小红花,本地中文网站上,年复一年地吵得不亦乐乎,可谁见过为是否参与圣诞老人大游行,说过半个不字?倒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法轮功乐队方阵,被组织者接纳,参与到圣诞老人的游行队伍当中,在本地中文网站的读者当中,惹起些许波澜。 哈哈,低级水平的提问又来了,我们来到加拿大,类似这样的”思想包袱”,多些好,还是少些好?
多维社记者纪军编译报导/三峡工程的安置工作从1997年开始,农民可以搬迁到新建成的城市或留在地势较高的农村。 但现在的研究表明,该地区的人口密度几乎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两倍。 在许多村庄,有太多的农民都聚集在陡峭的山坡上,分享着实丰有限的土地。 向上迁移,也破坏了环境。 农民为了种植庄稼或成排的桔子树,不得不修整土地。 山林遭到毁坏则土壤遭受侵蚀,使许多山坡遭到破坏。 现在,建筑工人正忙着用混凝土对水库上方摇摇欲坠的山岭进行加固。 纽约时报11月19日发表多达两万字的长篇报导,介绍了这个世界最大水利工程目前在中国国内所遭到的批评,尤其是人力成本的巨大浪费。 以下为文章的第四部分: 住在平高村(音译)的50岁的李书义(音译)走下山坡,指着地上的裂缝说,“每当下雨时,土壤开始随着洪水流走。 近几年,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了。 ” 今年夏天,平高村被震动得就象果冻一样,几户农舍都出现了裂痕。 李书义说,每当雨下得很大时,他的房子就会剧烈摇动,甚至“你可以听到屋顶上的瓦的断裂声。 ”他说,“村民们越来越非常担心了。 ” 三峡移民 纽约时报说,三峡沿岸的问题已经出现好几年了,早在2000年,中央政府就开始改变国家政策,强调环境的衰变。 长江沿岸可怕洪水一直是个暗示,1998年曾夺走数千人的性命。 长江上游地区的滥砍滥伐和土壤侵蚀,已经助长了自然灾难。 北京下令禁止滥砍滥伐,并开始在长江沿岸重新种植树木,其中包括在三峡地区。 许多已经迁居到上山的农民,现在也被要求在长江沿岸种植绿化带。 为了进一步减轻土地的压力,三峡地区官方也改变了搬迁政策,承诺向那些要迁移到其它省份的移民,提供免费的土地和财政帮助。 数千移民又返回原住地 但对许多农民来说,背井离乡并不是一个好的永久性的解决方案。 虽然10多万人离开这里,但现在已有数千人又回到了原住地,尽管他们不再持有当地的居留证。 在2002年,大桥村(音译)共有57个村民一起搬到了长江上游的江西省的一个村庄。 可现在,57人已经返回了原居住地。 51岁的林胜平(音译)说,“我们讨厌在江西种水稻,收成太少了,所以我们就返回来了。 我们没有钱,无论是在江西还是在这里。 ”林胜平已成年的孩子都住在大桥村,“但在家里,我可以照看我的孙子,这样我的儿子和儿媳可以出去工作。 ” 然而,现在官方却想再次让这些人再次迁移。 官方通讯社10月12日证实说,新的安置计划已获批准:重庆直辖市至少有400万人不得不在2020年之前搬走,其中包括居住在水库地区的至少200万居民。 三峡移民的新家 纽约时报指出,重庆官方很快就试图转移有关这项计划意味着新一轮安置的话题,他们说,此项计划代表着北京6月份批准的一项“国家实验”,就象80年初期中央政府批准深圳市成为“经济特区”一样,重庆将成为中国“改革试点城市”,重庆将成为一个旨在消除城乡收入差距的“实验室”。 协助监督三峡大坝移民安置规划的重庆市移民局负责人郞成(音译)表示,“我们谈论的是不同的问题,一个是三峡库区搬迁,一个是重庆未来的城市规划。 ” 对重庆市官方来说,目前的重点是在城市化方面。 农村居民将可以有选择地搬迁到市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