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千油画减价优惠,最高2折。 地址:60 Leek Cres
千纺艺一年一度2天冬季大酬宾:便装、晚装、婚纱…最高折扣90%。 地址:50 Silver Star Blvd Uint 223
Henry’s 照相器材圣诞优惠 更多信息可致电 1-800-461-7860 或上网查询:www.henrys.com
BOUCLAIR 圣诞礼品减价 详情见:www.bouclair.com
俄罗斯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将于12月20日至23日在圣劳伦斯艺术中心Bluma Appel剧院上演「冰上睡美人」。 票价$45起,购票请致电圣劳伦斯艺术中心(St. Lawrence Centre for the Arts) 售票处416-366-7723或Ticketmaster 416-872-1111,亦可浏览www.stlc.com或www.ticketmaster.ca于网上订购。 团体折扣优惠请致电Group Sales International 416-597-0965,部分盈利将捐献给病童基金会。 「睡美人」自1890年在圣彼得堡首次以芭蕾舞形式出演时便俘获了观械男摹T谡獬“爬傥杈缰校珹urora公主和Desire王子并非用脚尖起舞,而是以冰靴起舞,他们将在Bluma Appel 剧院的舞台上优雅地滑舞,剧院舞台因此将会换上新装,变成寒意凛凛的溜冰舞台。 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于40年前成立,秉承俄罗斯经典芭蕾舞的传统,开创了冰上芭蕾舞。 35位曾获奖的俄罗斯冰上巨星,将在Kirov乐团演奏的柴可夫斯基经典乐章中翩翩起舞。 冰上芭蕾舞者较传统芭蕾舞者少受地心吸力的束缚,因而可以轻鬆演绎炫目的旋转和转身。 无论舞台设计、服装以及灯光,「冰上睡美人」都流露著对古典芭蕾舞的敬意。 曾获双人溜冰冠军的圣彼得堡国家冰上芭蕾舞团总监Mikhail Kaminov于1967年加入芭蕾舞团成为台柱,其后更管理芭蕾舞团超过10年。 舞蹈指导Konstantin A. Rassadin是圣彼得堡Mariinsky Theatre of Opera and Ballet的前芭蕾舞明星。 自1980年起,他把传统芭蕾舞搬上溜冰舞台,并创作了冰上芭蕾舞。 这个假日,不妨与家人亲友齐来欣赏「冰上睡美人」这个值一百分的合家欢节目。
多维编者按:12月5日是林彪百年忌辰。 明镜出版社日前出版了《百年林彪》一书,辑录了多篇关于林彪的研究专文。 余汝信所撰《短暂的蜜月──1966年毛、林关系的几个问题》长文是其中的一篇。 多维社获得授权,独家连续刊出。 1966年8月14日,中共中央通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补选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候补委员,选举了政治局的常务委员会,补选了书记处书记。 现将上述选举结果通知你们。 此名单传达到县团级,不向党外传达。 (一)补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六人:陶铸、陈伯达、康生、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 (二)补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三人:李雪峰、宋任穷、谢富治。 (三)选举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十一人: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四)补选中央书记处书记二人:谢富治、刘宁一。 中央一九六六年八月十四日”。 该通知不仅标题与“516通知”一模一样——仅为“通知”二字,而且,其重要性与“516通知”亦可谓不相伯仲,如果说,后者奠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基础,那麽,前者不仿可以说是毛泽东心目中的文化大革命的组织保证。 1966年8月5日,毛泽东写了一通文字,加上《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的标题,於8月7日作为八届十一中全会文件,印发予与会者。 《炮打司令部》表明,毛泽东已经下定决心,当即要挪动刘少奇党内第二把手的位置。 8月6日,已请假在大连养病的林彪,被毛泽东下令用专机接回北京,出席会议。 同日,“毛泽东在小范围内初步商定了调整后中央领导成员名单和排列决序。 ”(1)8月12日,即八届十一中全会的最后一天,全会通过8月14日通知所列的补选、选举事项名单。 所谓名单是“毛泽东在小范围内初步商定”的,是怎麽样的一个“小范围”?王力有如下说法:“常委名单是毛主席亲自提的,经过林彪、周恩来、江青同意。 这次大会实际组织者是周恩来,名义上是陶铸。 周恩来把名单拿来徵求林彪、江青的意见。 毛主席原来安排的次序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邓小平、陈伯达、康生、刘少奇、朱德、陈云、李富春、陶铸。 江青说,邓小平犯了错误,怎麽还升了?原来是第七位,现在升到第四位,这怎麽行?要把陈伯达排在邓小平前面。 江青又说,陈伯达压不住邓小平,陶铸厉害,把陶铸调上来。 这样就成了陶铸第四,陈伯达第五,邓小平第六。 毛主席同意了。 这说明毛主席还是要用邓小平,剥笋政策还没有剥到邓小平。 不过这麽大的事不该江青参与。 江青那时连中央委员也不是”。 (2)事情经过到底是否如王力所言?难以考证,作为一家之言暂且听之吧。 但名单不啻是向全党宣布:中共第二把手已从刘少奇换成林彪,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一、“林上”前的一些铺垫动作 毛泽东从什麽时候开始酝酿“刘下林上”?研究者往往意见不一。 而毛泽东自己对“刘下”却有一个说法,见之於1970年12月18日毛答斯诺问: 为纪念建军80周年举办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成就展在北京军事博物馆举办,展出“十大元帅”的照片,其中包括林彪的照片。 “斯:我有一个问题想提出来,即你什么时候明显地感觉到必须把刘少奇这个人从政治上搞掉? 毛主席:那就早罗。 一九六五年一月,二十三条发表。 二十三条中间第一条就是说四清的目标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场刘少奇就反对。 在那以前,他出的书黑《修养》不触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
起这个标题,我自己都感觉有点吃惊。 事情起因是这样的:昨天接到一封邮件,是一个热心的单身朋友发过来的,他对晴天交友网的发展以及活动的举办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其中就有一句话,我看后至今一直未停止过思考,他建议我们活动当中要设计一些环节“break the ice”(中文翻译应该是打破僵局等)。 先不去回答怎样才能“break the ice”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的就在于为什么这么好的活动当中还需要有人来“break the ice”. 首先,我想到的是上世纪父辈们谈恋爱,那是肯定需要中间人介绍的,中间人也就是大家常说的“媒婆”,媒婆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每次见面中起到“break the ice”的作用,把两个羞答答的人喊到一起来,双方父母一撮合,当场就可以宣布答案,合适或是不合适,第一次见面甚至都能够把订婚的日期定下来。 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再往前受封建包办婚姻礼仪的影响越加严重,媒婆的作用甚至可以取代双方见面,两个未曾相识的人甚至都可直接入洞房等。 时代发展到我们这一辈70年代出生的人,谈婚论嫁时已是世纪之交,距改革开放伊始有近二十个年头,谈恋爱的礼仪距父辈已经大不相同,大部分青年男女们在学校或工作场合即可认识匹配的异性,而“媒婆”这种比较功能化的称呼,也越来越少被人提起。 青年男女们多是主动追求自己的爱情,双方见面时也不太需要第三者再去“break the ice”,充当“电灯泡”了。 当时间和地点切换到2007年的多伦多,按常理,横渡太平洋从东方传统文明古国来到西方发达国家加拿大的青年男女们,应该更加的勇敢,思维更加的开阔,追求爱情更加的直接明了、义无反顾。 然而事实却不尽相同。 笔者在创办网站前曾参加过一两次单身聚会活动,感触颇多,首先组织方感觉就是一群忙碌的老师,他们努力为到访者—我们的单身朋友们营造一个严谨的、甚至无可挑剔的氛围,音响很好,义工很多,一切井井有条,从程序上没有任何破绽;然后舞台搭建好了,但是我们的演员—单身朋友们却感到无比的拘谨,迟迟没有上场;本是一场很好的活动,但是不知道是主办方营造的气场过于严肃,还是会员们羞于表达自己,最后散场时大伙感觉就基本上没来过,什么人都没认识到。 等到晴天交友网创办后我们自己组织活动时,情况有所好转,因为相对而言,我们的活动是比较开放的,没有过多的条条框框,愿意打牌就打牌,愿意打球就打球;作为组织方,与其说我们无暇顾及到每个人,不如说我们在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自由的氛围,我们负责提供“场地”,搭台唱戏都交给我们的会员朋友。 我们努力为会员朋友们创造一个轻松的环境,我们期望会员在如此的环境下碰到自己满意的异性,能自如地上前认识,交换联系方式等。 毕竟幸福都是由我们自己去争取的,不是等来的,也不是靠别人给予的,不是吗?我们以为我们的做法是具有引导性的,也是正确的。 等到现在收到会员需要设计环节“break the ice”时,确实让我感觉有点吃惊。 ice”真的存在吗?我们大家都是成年人,我想就算存在的话,那么最好的“break the ice”的人也应该是我们会员朋友本人。 试想一下,一个让自己赏心悦目的人就在你的旁边,大家都是单身,又会有什么样的理由能够阻止我们上前打个招呼呢?招呼无所谓担心被拒绝与否,这是最基本的社交礼仪。 打个招呼表示尊重,回应招呼更是素质。 我们丝毫不怀疑当会员朋友驱车甚至搭乘公交车无论刮风下雪赶到我们活动现场时,他们的那一份诚意和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但是我们也应该考虑,生活更多的时候是平淡的,以后和爱人相处时更是需要比“打个招呼”要多得多的勇气和智慧。 如果我们连第一步“打个招呼”的勇气都没有的话,我们又怎么能经营好以后的婚姻生活。 基于此,我们也提倡在我们以后的活动当中,我们的会员朋友们相互之间认识就从“打个招呼”开始,如果投缘的话,留个联系方式或者留个网上的昵称,活动结束后一起出去喝喝咖啡。 现在让别人知道你是单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多年以后别人知道你依然是单身,如果你不是真正独身主义者的话。 所以,单身朋友们,活动主办方“Break the ice”固然重要,但是真正能够从心底做到“Break the ice”的人应该是你们自己。…
您是否有会计方面的背景? 您是否想知道如何成为一位注册出纳人员? 您过去在本行业的资历能否被承认? 您想知道出纳人员的前景如何? 越华社区中心特邀: Ms. Lina Uchinokura CPA 注册会计师 Director of Education, Canadian Institute of Bookkeeping 加拿大出纳人员协会教育部门主管 为您分享 如何成为出纳人员之课程 认证的详细内容 此次讲座内容以英语主讲,重点内容以普通话翻译 时间:2007年12月20日 下午2时至4时 地点:1364 Dundas Street West (East of Dufferin Street) 名额有限,请预先登记 本机构服务由移民部拨款,请按移民部有关规定出示枫叶卡或移民证件,以获取服务。 谢谢您的合作。
“为了孩子健康, 快乐, 成才, 有更好未来, 移民加拿大.” —-这几乎是所有第一代移民的共同愿望. 但具体能否实现, 如何实现却是千差万别. 在加拿大, 华人孩子的耀眼成就和失落困惑可谓同样突出, 这其实也是华人移民群体在加生存状态的一种深层折射. 作为父母, 你有同感吗? 你有困惑吗? 你想突破吗? 你需要交流和指引吗? 多伦多学校新移民学生/家长辅导员呼应家长需求, 结合案例和经验, 从本月开始, 举办每月一次的四期讲座, 第二期内容如下: 第二讲:移民孩子成功的机遇,挑战和误区 1, 成功不只是分数: 中加育才观纵横比 2, 移民孩子, 优势/困难在哪里? 3, ESL和Report-card的正确解读 4, 帮助孩子成功, 家长该/能做什么 5, 成功话题的交流与探讨 时间: 2007年12月15日, 星期六, 上午10:00-12:30; 地点:…
自从陈菊在拆铜像后中风,全台拆铜像的行动,就悄悄地暂停了。 环球时报-环球网消息:台湾中正纪念堂“大中至正”牌楼,将会被扁政府拆除。 台北市政府不甘示弱,提出释宪,与扁政府进行大斗法。 但耐人寻味的是,今年3月高雄市长陈菊拆除高雄中正文化中心巨型“蒋公铜像”,随即轻微中风,绿营上上下下,这次没人敢再说要拆中正纪念堂的“蒋公铜像”。 据中评社报道,今年3月14日高雄市政府拆除文化中心蒋介石铜像后,市政府下令,用电锯将铜像大卸八块,身首异位,让一些跟着蒋从大陆来台的老荣民,当场哭得泣不成声。 4月底,陈菊随即轻微中风,住院住了一个多月,起初连走路都有困难,直到现在都还有若干后遗症。 尽管高雄市政府事后极力强调,拆“蒋公铜像”与陈菊生病完全没有关连,要外界不要穿凿附会。 但政坛、民间还是传得沸沸扬扬,更有民众直指,一定是高雄市政府将“蒋公铜像”,大卸八块所惹的祸。 蒋公不高兴啦!” 在3月高雄市政府拆除“蒋公铜像”之前,台湾“国防部”经陈水扁下令,着手拆除全台各部队营区内的“蒋公铜像”,南北营区到处都在拆铜像。 蒋中正陵寝“慈湖”所在的桃园县大溪镇公所,从各地收容来的铜像,形形色色,都快把公园挤爆了。 说也奇怪,自从陈菊在拆铜像后中风,全台拆铜像的行动,就悄悄地暂停了。 陈水扁没再下令拆铜像,也没听到地方政府或部队继续拆“蒋公铜像”。 就连扁政府大张旗鼓地在今年3月初把建立于1980年的中正纪念堂,更名为“台湾民主纪念馆”之后,府院也不敢下令要把馆内巨型的“蒋公铜像”拆掉。 更好笑的是,当时,扁政府高层甚至有人出了一个馊点子,建议用布幔把铜像包起来,就等于把蒋中正关在里面,这样既不必拆铜像,也不必再看到“他”。 这次,扁政府在把中正纪念堂改名之后,进一步要将牌楼上的“大中至正”文字拆掉,改名为自由广场,彻底“去蒋化”,还是没人提到要拆铜像。 铜像为什么不能拆?大家心理有数,但也不敢讲出来。 绿营日前又传出一个最新说法,说保留铜像,是要让后代看到“那个坏人长什么样子”。 总之,就是没人愿意冒着风险,去碰那个铜像就是了。 (范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