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亿万富翁肯·亨德里克斯20日从威斯康星州伯洛伊特家中车库房顶上意外坠地,于次日不治身亡。 亨德里克斯是一家屋顶材料供应公司的老板,在《福布斯》全美富翁排行榜上列第91位。 检查房顶意外坠地 罗克县治安官办公室官员特洛伊·克努松说,66岁的亨德里克斯坠地时,正在检查家中的屋顶。 据当地媒体报道,亨德里克斯的夫人迪亚娜对到场的紧急情况部门官员说,他们夫妇俩当晚回家后,亨德里克斯说要到车库房顶看看。 过了一会儿,迪亚娜见丈夫没回来,就去车库察看,发现丈夫已昏迷。 迪亚娜赶紧报警,并给丈夫做心肺急救工作。 当地治安官员说,警方接到报警电话是在当地时间20日晚上10时18分。 急救人员赶到后,将亨德里克斯送到了当地一家医院,稍后不久又将他转送到另一家医院。 亨德里克斯因头部伤势过重,于当地时间21日凌晨4时48分左右去世。 调查人员说,这看起来是一起意外事故,亨德里克斯坠落时,头部先着地。 相关人员定于21日给亨德里克斯做尸检。 平易近人 亨德里克斯上高中时辍学,22岁时开始进入屋顶建筑材料行业,创建了自己的公司。 26岁时,公司的雇员已达500人,业务也开展到了全国。 打拼多年后,他和妻子于1982年一起创建了ABC供应公司。 ABC供应公司主要提供屋顶建筑材料,亨德里克斯是公司首席执行官。 这家公司是全美屋顶建筑材料公司中最大的,约有6000名雇员,在全国约有400个分支机构。 根据《福布斯》的资料,今年9月时,亨德里克斯名下的资产达35亿美元,在全美富翁排行榜上列第91位。 尽管是亿万富翁,但亨德里克斯还是保持着平易近人的性格。 他说自己喜欢开大切诺基吉普车,喜欢穿牛仔裤和牛仔靴。 他2006年接受采访时说:“钱并没带来什么变化,没什么用。 ” 伯洛伊特官员吉姆·范·德·博加特说,亨德里克斯愿意帮助别人,给当地带来了巨大影响。 他对亨德里克斯的评价是:“尽管有钱,但表现不像有钱人”。 当地商界人士称亨德里克斯没有架子,他名下公司的许多员工并不把他当作老板,而是当作朋友。 乐善好施的亨德里克斯让当地人非常怀念。 伯洛伊特校区主管劳威尔·霍尔茨说,亨德里克斯给当地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亨德里克斯给社区活动提供了大量赞助。 参议员朱迪·罗布松说:“当地几乎每个大型社区活动都得到了亨德里克斯的资助。 ”
刘明,男,26岁,大学毕业,去年12月底股指冲破2001年高点时进入股市,目前待业。 刘明是学IT的,23岁大学毕业后进入一家不大不小的企业,做网络维护工作。 在这家企业稳定地干了一年之后,最初的新鲜感消失,刘明倍感无聊。 后来经人介绍,2006年终于谈了个女朋友。 单身时,因为有老妈帮管钱,吃住都在家里,他又不嗜烟酒,基本上没什么多余开销,但耍起女朋友后,很快就感到工资不够用。 于是他开始琢磨赚钱的方法。 上篇 怀揣1.8万元只身闯股海 恰好此时沪深股市开始启动,家附近有一个証券公司营业部,眼看着那里的人从稀稀拉拉突然变得拥挤,刘明心动了。 然而,当他跟家里人说要炒股时,曾经被套牢多年的老爸坚决反对,磨破了嘴皮子也不松口。 直到2006年12月14日,沪指创出了历史新高2250点,无可辩驳地宣告新一轮牛市到来时,老爸才改变了观点。 这样,在2006年年底时,他带着自己的8000多元积蓄和家里支援的10000元,踏入了股市。 初试牛刀 买入深能源 一个朋友向他推荐深能源,说这只股票是一只基金看好的股票。 刘明在网上发帖问,有人回帖说,这只票公告要增发,购买集团资产,增发价7块6,现在才8块多点,涨不到20%,大机构们肯定不会满足这一点点利润,肯定好戏在后头。 有人回帖说,深能源技术走势不佳,又只是个地方企业,肯定不行,不如买其他的。 不过也有人说,现在闭着眼睛买股票都赚钱,随便买,没问题。 看赞成买的居多,刘明试探性地在去年12月26日以8.3元的成本价买入了800股深能源(现名深圳能源)。 第二天,这只票就涨到了8.42元,虽然扣去手续费后没赚多少,但第一次买票就赚钱让刘明非常开心,原来赚钱就是这么简单! 耐心持有 等待深能源翻倍 可第三天,这只票就跌到了8.26元,而且这还是在大盘上涨的情况下。 第四天是2006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在大盘暴涨4.2%的情况下,深能源涨幅不到1%,只涨了7分钱。 看着自己原先看好的其他股票一个劲地涨,深能源却如老牛拉破车,走得慢吞吞,刘明心中有些焦急。 好在节后深能源给了他惊喜,1月5日大盘下跌时,深能源逆势上涨7%以上。 1月8日又再接再厉,涨了5.67%,涨到了9.51元。 短短几天功夫,就赚了接近1000元,这比上班轻松多了。 刘明决定耐心持有到翻倍。 “那你持有到翻倍了吗?”记者听到这里,不由得问道。 刘明有些遗憾地点点头,说他后来在9元附近又追加了一部分深能源,但在春节前12元左右就卖掉了,最后一部分仓位持有到今年4月份,在15元卖掉的,但4月份深能源的最高价超过了17元。 “我后来总结出一个教训,像我们这种新手,要么你特别相信给你推股票的人,要么完全相信自己的判断,不受外界影响。 “这个教训,为他在第二只牛股上赚大钱起了很大作用。 中篇 坚持价值投资获丰厚回报 2007年1月初,刘明已积累了一些股市知识,准备自己选股操作了。 价值投资理念在几乎买票就涨的2007年初并不受人重视。 但深能源在12月底那天逆势上涨给刘明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刘明认为,既然主力机构看好的票这么强,那么自己遵循价值投资理念,也能得到丰厚的回报。 建仓云铜…
据英国《卫报》12月19日报道,真气人,他们不但在卡片上手写了临别赠言,说什么“警官,谢谢你提供的工具。 你真是我们的好朋友。 节日快乐!”,甚至还画了张笑脸作为签名。 在新泽西州一所戒备森严的监狱,两名囚犯15日成功越狱,而他们的工具只是一根粗金属丝和一个金属制的轮状水龙头。 从这一大胆的越狱事件中可以看出两人对好莱坞监狱电影非常熟悉,能像魔术师那样钻进很小的洞穴中,并且具有在高层建筑间飞檐走壁的天赋。 警方仍在搜查20岁的何塞·埃斯皮诺萨和32岁的奥蒂斯·布伦特的行踪。 与此同时,他们从尤宁县监狱越狱的细节也慢慢浮出水面。 第一步,他们用金属丝挖掉了B310和B311囚室——他们分别被关在这两间囚室——之间那绪墙上的一块混凝土砖周围的水泥,把这块砖取了下来。 然后,身高1.79米的布伦特硬是钻过这个长40厘米、宽20厘米的小洞,到了埃斯皮诺萨的囚室。 接着,埃斯皮诺萨和布伦特又如法炮制,钻过另一个类似的小洞,逃到室外。 调查人员发现,他们用一个金属制的轮状水龙头把砖头压碎,再把碎砖藏在储存个人物品的塑料盒内。 然后,他们模仿电影情节,将印有比基尼女郎的海报挂在洞上。 在逃离囚室后,这两名越狱犯纵身从10米高的屋顶跳下。 现场没有发现血迹,表明他们落地时安然无恙。 最后一项任务是翻越8米高的刀片刺网。 这似乎也没有难倒他们。 雪地上的痕迹显示,二人最后在铁路边分道扬镳,向着相反方向逃去。
普遍遇到的难题 近年来,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就业形成了热潮,其中在海外生活一段时间回国创业的占了很大一部分。 然而在这个特殊群体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或者到了一定的年龄再选择回国,或者独自一人回国创业。 通过走访发现造成这种局面的最大困扰就是他们子女受教育的问题。 据欧美同学会一项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89名海外留学人员中,有137位(占72%)认为回国发展会考虑孩子在国内的教育问题。 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小海归”(指海归的子女)随父母回国后往往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国内的学习生活,这给越来越多的海归在回国创业就业的过程中增加了“障碍”。 如何跨越这“障碍”呢?治标还要治本,小海归难以接受中国式教育的根本在于中外文化的冲突,海归家长此时要做的事情就是教育孩子在享用西方文化的同时要尝试学习理解中国文化,让他们认识到两种文化各自有特点和优势,要从小培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的辨别能力。 这是一张拍摄于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书法教室的照片。 小海归们写的毛笔字,虽然水平迥异,但无疑是他们人生中重要的一节课。 周程教授的女儿周缘,从日本回来4年了。 在卧室的墙上,贴满了学习中文的练习字帖。 她已经慢慢适应了在中国的学习节奏,每天按时上课、写作业;但是她还是喜欢穿日本牌子的衣服。 本土学校VS国际学校 结合自身条件择优选择 如今,海归安排子女入学接受教育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本土学校,另一种就是国际学校。 所谓本土学校,就是中国式教育,总体上是以高考这个指挥棒为坐标。 曾经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北京大学任教的周程教授为自己的女儿选择了本土学校,他解释说:“我让她回来就是为了学习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虽然在学习初期会觉得困难、还要摸索新的学习方法,但是只要坚持下来就是一种胜利。 ” 现在在全国各地国际学校也越来越时髦,与本土学校不同的是,国际学校采用西方式教育,甚至课本等都与国际接轨,总体上西方文化的学习占到了很大比例甚至全部。 曾经留学俄罗斯、回国后在清华大学任教的鲍教授为儿子选择了国际学校;在杭州接受采访的田伟利向笔者介绍说,他的很多亲戚回国后为自己的子女选择的也是国际学校。 选择了国际学校,他们就要支付高额的学费,那么他们选择国际学校的理由是什么呢?原来他们计划在孩子具有足够的自制力时仍要把他们送到国外读大学,如今他们花重金选择国际学校就是为了让孩子从小在文化熏陶、成长过程上与国外的孩子保持不脱节,缩短孩子再出国后与国外孩子们的距离。 海归家长对孩子学校的选择,北京四中国际部主任田家玲结合她的工作经历说:“海归家长一般都会做一番详细的考察。 ”同时她也建议,本土学校存在教学系统化、中国化的优势,国际学校作为教育的新生力量,在教学环境上更胜一筹,海归家长应该结合子女自身意愿与能力进行综合考量。 海归担心哪些子女教育难题? 中文学习环境VS英文学习环境 两者平分秋色,各有千秋 由于10岁左右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许多海归家长不想让孩子回来后把外语优势丢掉,这也是海归家长在追求文化氛围因素之外,选择国际学校的重要因素。 笔者为此走访了北京海嘉国际双语学校,据校长高薇介绍,他们的课程教学中文占到30%,英文却占了70%,为学生建立起了英文学习环境,这就有效防止了小海归对英文的淡忘,出国后能尽快赶上学习的步伐。 比较中文学习环境与英文学习环境,田家玲主任认为各有千秋。 她介绍说,北京四中国际部完全用中文教学,甚至在英语课上他们还鼓励小海归去其他班上语文课,这在学生中也有很好的反响,积极跳班去学习中文知识,提高了中文水平。 周程教授选择了本土学校,因为国际学校也不用日语教学,但是他自己平时在家经常用日语与孩子进行交流,还利用寒暑假带孩子回日本,确保孩子保持日语这一外语优势。 中国式思维VS西方式思维 兼顾中西文化 周程教授接受采访时告诉笔者,他的同事带着儿子回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孩子以前在美国读小学,学习成绩优异,鲜少让父母操心学习。 回国后转学到北京大学附属小学读书,但是孩子在学校的表现给这位同事和孩子的老师带来了一系列的烦恼。 在课堂上,这名小海归会在老师讲课的同时,提出他的疑问,有些问题甚至是跟老师课堂所讲内容无关的问题,使得老师的课堂思路不得不打断。 在考试时,由于受到60分及格分数线思想的影响,每次考试他选择做60分到70分的题目,只要能保证分数达到及格即可。 老师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将这一情况反馈给家长,而这名小海归的解释却是:“我达到要求就可以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经常要考试,我在国外就不是这样的。 ” “从中国的传统观点来看,这名小海归的学习态度是有问题的。…
留学之后是什么?简单的答案,就是带着多年所学走出校园,走入社会。 复杂点说,就是你真正意义上的青春期的结束和独立生活的开始。 换上一身正经行头,融入街上川流的人群—-—我是谁?终于要一个人去寻找答案了。 留学不就是为了这一天么?自由、独立、大权独揽地去决定自己如何生活,为自己选定的人生打拼。 留学,不就是为了在留学之后,有一个精彩、独特乃至辉煌的自我吗?所以,真正重要的,在“后”面。 留学之后的第一步,当然是就业。 在单位、人群、社会中碰撞、打磨,未来的“我”,在这里逐渐成形;未来的高度,在这里悄悄累积。 这一步是起点,确实重要。 我们关注留学之后,是因为一个好的工作就意味着漂亮的起跑,而这也正是大多数学子留学的目的。 关注留学之后,其实也是关注留学“之前”—-—“之后”只是打拼的开始,而打拼的方向已由“之前”决定。 之后”的表现,将验证“之前”的选择对不对、准不准—-—留学,真的是一件“前后不分”的事。 中国学子在美就业情况和现状如何呢? “无论是学习,还是找工作,压力都相当大。 ”几乎所有记者接触过的学生都明确地告诉记者,找一份工作很容易,找一份好工作很艰难,但只要你足够优秀,干一番事业是有可能的。 今天,我们通过对一些数据的分析和解读,给读者提供一个关于留学之后就业的参考视角。 4大特点 洞悉美国就业难易 目前在中国外交部下属文化中心工作、曾在中国驻美国芝加哥总领馆担任5年签证官的饶炜女士,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在美国就业的四大特点。 据饶女士介绍,美国对外国留学生的就业没有什么特别的限制,但在航天航空、核物理、武器研究、生化研究室等比较敏感的行业和部门,一般不会雇用中国学生。 在美国找工作要看经济的发展。 衰退时期,工作肯定难找。 正常条件下找工作的难易程度按地区、专业、学历的高低各不相同,大致呈现四大特点: 第一,经济发达地区,工作比较好找。 如美国的东海岸地区,新泽西州等地;中西部的大芝加哥地区;西海岸的加州地区,如硅谷,洛杉矶;及南部的弗罗里达地区。 大学的学费也是这些地区的最高,工资也最高。 第二,热门的专业好找工作。 商科、计算机、工程、生化、医学、药学、法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第三,学历对工作的影响呈倒增长态势。 本科找工作相对容易;其次是研究生(Q吧) ;最难是博士。 因为他们的起薪不一样,公司不能雇一个博士,却付给他硕士的薪水。 必须等博士的工作位置空缺了,才能雇新人。 “我可以给大家讲三个人的故事,当年都是北大、清华和社科院的高材生。 意气风发地去美国读完了高能物理博士、核物理博士,数学系博士,但就是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其中两人被迫放弃专业所学,一个干起汽车零件销售,一个回国开了激光雕刻机公司,另一个在美国转学计算机应用证书,到芝加哥证券公司当电脑维护员了。 ” 第四,名牌大学的毕业生,本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如果是社会需要的专业,工作不成问题,且工资会很高。 4万美元 在美工作起薪的平均线 一般中国学生留美就业最常见的专业有商科,工程(如电子工程,机械工程,生物工程),计算机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生物,化学等),教育以及部分社会学专业等,客观而言,如果不是名校或专业出名的大学,中国学生一毕业就想获得著名公司的高薪,是非常不易的。 想要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与留学生的院校专业、能力水平以及性格谈吐等都有关系;反过来说,中国留学生想在美国获得一份工作,则并非难事。…
2007年5月24日,克勒总统还在与胡锦涛干杯自从默克尔会晤达赖喇嘛、德中关系冷却以来,中国网民的议论雪片般飞来德国之声中文网。 观点多半是一边倒反对默克尔做法的。 德国老百姓又是怎么看的呢? “世界报”一篇名为“北京吹响了对安吉拉.默克尔进攻的号角”的文章下面,网民们展开了激烈的论战。 一些会德语的中国人也在这里发表了他们的看法。 这本身也是一件新鲜事。 德国之声记者把这场论战中的部分内容归纳如下。 这篇报导和这场讨论 世界报在线的这篇报导叫“北京吹响了对安吉拉.默克尔进攻的号角”。 这篇报导其实也就是归纳性地陈述了一个现象,中国不少官方媒体(如“了望”,“环球”, “世界动态”-World Affairs等)对默克尔总理大举讨伐。 比如,最近一期“环球”杂志的封面标题是“默克尔的‘亚洲平衡术’”。 文章的结论是,德中关系现在真的是进入严冬了。 网上,这篇文章下面,读者评论居然至少有30多页。 记者打开看了一下,实际上存在的只有6页左右。 据其中一些仍然存在的评论可以看出,许多评论被删除了。 可以想象,被删除的评论会是多么的激烈,甚至过激。 即使留下未被删除的评论,也足以反映出这场论战的激烈程度。 对默克尔会晤达赖的看法 一位叫Peter Holz的人说:“德国和默克尔必须独自地,只能是独自地对她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会晤什么人作出决定。 北京与伊朗总统会晤,没有任何人说什么。 ” 一位叫Corvus Albus的人说:“一个德国总理可以在德国土地上她的德国家里邀请任何她想邀请的人,不需要征求中国任何独裁者或政党的意见,不需要问谁是他们反对的。 德国至今还是一个主权国家。 ”“默克尔没有在中国的口哨声里起舞是做得对的。 施罗德就从来没有懂得,在国际政治扑克中,还必须要挺直腰杆。 ” 一位叫Bauer Gerhard的也说:“我们的政府邀请什么人,接见什么人,其它国家就要忍受,包括中国。 ” 一位叫Karl G.的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我们的总理是邀请她的客人到她这里来,而不是到中国共产党那里去。 而中国独裁政权的政治家们邀请他们喜欢的人去(比如施罗德,或者尼克松,或者后来的布什),对此,德国政府没什么可干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跟美国一样,也还有死刑,这完全是应该批评的,不是吗?但这必须由中华人民共和国自己来解决,不需要我们去插手。 ” 一位叫Fritz W.…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研讨班,21日在中央党校结业。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在结业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在总结研讨班的主要收获时指出,研讨班学员以胡锦涛总书记在开班时的重要讲话为指导,紧紧围绕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读书学习,深入进行研讨,相互切磋交流,增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习近平强调,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如饥似渴地学习,毫不懈怠地实践,与时俱进地提高,真正达到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目的。 研讨班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云山作了题为“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辅导报告,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作了题为“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的辅导报告。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主持了结业式。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网站消息,平壤又被称为“柳京”,以市内四处繁茂葱茏的柳树而得名。 走在平壤的街头,穿梭在青杨翠柳遍布的城市街道上,您会在绿色的重重包围中偶尔发现几支鲜红的“玫瑰”,他们就是平壤的女交警。 女交警是平壤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她们都是亭亭玉立、正值妙龄的未婚女青年,年龄从16岁到26岁不等,体貌端正、聪颖健康,身高不低于1.65米,是在众多高中毕业生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优秀人才。 她们站在十字路口中央,手拿交通指挥棒,眼睛注视着川流往来的车辆,迅速敏捷地指挥着交通,着实一幅巾帼不让须眉的飒爽英姿,不禁令人眼前一亮。 靓丽的交通哨所女所长。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网站图) 女交警的服装是十分吸引人们眼球的亮点,一年四季女交警们的制服有所不同。 夏装为白衣、蓝裙,春秋装为蓝衣、蓝裙,冬装为蓝衣、蓝裤。 天气最冷时则戴上皮帽,穿起皮衣、皮裤和皮靴。 每逢下雨,女交警们则会在外面套上一身透明的雨衣。 在晚间执勤,则会在身上挂上反光带,手中换上闪光指挥棒。 平壤女交警。 (中国驻朝鲜大使馆网站图) 平壤市大的路口都会有交通哨所,总共约有50多个,每个哨所由6位女交警和部分男交警组成。 女交警们负责路中间的交通指挥,每天从早上七点执勤到晚上十点,6个人分为两组轮流上岗。 平均每班岗执勤30分钟,每位女交警每天要在岗上指挥两到三个小时。 女交警基本没有休息日,即便在节假日时也要工作。 只不过节假日执勤时,可以不站在路口中心指挥交通,而仅在路边维持正常秩序。 这也得益于金日成主席发起的“周日步行”运动。 这一运动号召所有同志周日徒步出行,有利于增进户外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因此每逢周日,除了公共汽车和特殊车辆,路上一般很少看到车辆行驶。 女交警们也多少能够获得一些休息的机会,缓解一周积下的疲惫。 女交警工作十分辛苦,国家对他们的工作和生活十分关心,给予她们较好的待遇。 特别是在六至七年的服役期满后,可根据个人的意愿,或是求学深造,或是选择喜欢的工种。 其中,继续在警察队伍中工作是她们最普遍的愿望。 女交警在指挥交通。 (中国驻朝鲜使馆网站图) 交通哨所的职能不仅限于交通指挥,还负责对违反交通规则的驾驶员和行人进行教育。 每个哨所外间临街附近都会挂上一些交通标识图和安全常识宣传画,在下面摆上一两排长椅,一旦发现违规人员就把他们请进哨所做次“回炉”。 这时,女交警们的角色也由“指挥”转为“教员”。 位于平壤市中区的仓前交通哨所,东邻大同江上的玉流桥,西畔万寿台议事堂,北面是千里马铜像,南面是金日成广场,可谓“镇守”平壤交通要道。 这里也是中国大使馆车辆通往市中心的必经之地。 哨所女交警与中国使馆同志们相互熟识,经常会给使馆车辆尽快放行的“特殊待遇”。 每当使馆车辆通过这里时,中国同志都会在车中向执勤女交警挥手致意,女交警们则会报以令人神清气爽的会神一笑,或是将指挥棒横在胸前注目回礼。 中朝两国人民间的友好情谊在平壤街头相互传递,愈加深厚。 不久前,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晓明和夫人胡平华,在朝鲜人民保安省护安局局长韩南哲少将的陪同下,来到仓前交通哨所,慰问在这里工作的女交警,并与她们亲切交谈。 仓前哨所所长是一名二十多岁的女上尉,她声情并茂地介绍了哨所的历史。 她说,金日成主席曾于1965年10月18日视察过此哨所,对哨所工作十分满意。 金正日总书记对女交警们也很关心,曾亲自指示给每位女交警配发墨镜,在炎炎夏日保护他们的眼睛。 刘大使逐一询问了四位女交警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2007年12月21日,周末放假。 在回家的路上,我迎面看见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女孩埋头费劲的拉着一辆破旧的板车,车上坐着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婆婆,老婆婆伸着腿背靠着一个装着菜的背篓。 因为小女孩力气太小板车左右摇晃,身边不时有汽车呼啸而过,刮起夹杂着灰尘的寒风吹得人睁不开眼睛。 在与我擦身而过的时候,我立马停了下来,摘下手套,拿出手机准备拍下来,手慌脚乱自行车倒在了一边,全然不顾。 小女孩脸上满是汗水和灰尘,黑黑的,睁着一双大眼睛抬头看了我一眼,继续向前拉着。 我看呆了,心头说不出的酸,拍下了一张模糊的背影。 我扶起自行车,呆在那里,想去帮他们,小女孩已经拉着板车走出了十几米远,我飞奔着跑了过去,掏出手机拍下了一组照片,小孩和老人都没有理我,只是奇怪的看着我,我和老婆婆拉起了家常,得知他家里现在只有三个人,外婆、外公和外孙女,小女孩名叫卢荷(音译),是从广东惠阳淡水抱养过来的,生母是某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大学生,被台湾老板包养后遗弃,养父养母在淡水打工。 老婆婆脚受了伤从医院回家 ,家里很困难没钱雇车,只有让卢荷用板车拉回来。 前面有一个小坡,瘦小的卢荷,平下了身体一步一步的拉着车,我下车帮着卢荷推着板车上坡,她可爱的回头对我笑了一下,我问她几岁了?上学没有?她埋头拉车一句话也没说。 从老婆婆那里得知,她家就在我单位附近,家里很困难连电灯都没有用,小卢荷上了几个月的幼儿园,就没让她上学了。 我帮着推车又回到了我单位的门口,门口有个小卖部,我问卢荷饿不饿,她一句话也没有说。 我被同事叫住了,前面是平路我站在那里望着远去背影,想起了相依为命。 后面隔着一段距离走着路的那个老人是她的外公,不知道为什么,外公不上去帮忙。 命运就是 这样的残酷,圣诞节快到了,当同龄的小孩子们高兴的买礼物的时候,可怜的小卢荷已经在用自己瘦小的身躯承担起一个家的重担!
高蓉硕士研究生毕业后,被分配到某市一所大学当老师。 系领导对高蓉的教学质量和敬业精神很是欣赏,30岁就被提拔为教授,高蓉一下子红透了整个大学校园。 喜事总是成双,当年高蓉从众多的追求者中,将红绣球抛给了学识水平渊博的物理系教师陈明,两人在人们的羡慕和赞叹声中步入了婚礼的殿堂。 高蓉的收入比较高,再加上丈夫的工资,小两口日子越过越红火。 他们在武汉用银行按揭买了一套小别墅,还购买了一辆轿车,完全过上了高级白领的生活。 丈夫陈明也不甘落后,总是暗自追赶妻子。 后来由于表现出色,被学校派往法国留学攻读博士。 35岁的高蓉也正在往系主任宝座努力。 丈夫在国外,高蓉经常下班后,开着轿车去风景秀丽的湖畔兜风,她喜欢那种清风将长长的秀发吹着飘逸的感觉。 2004年4月8日,高蓉下班后驾车从环湖路回家,见路上行人很少,就将车子开得很快。 突然在湖畔的一个拐弯处出现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小伙子,情急中的高蓉紧急躲闪,但汽车还是将小伙子撞倒在地,腿上鲜血汩汩而出。 高蓉费劲地将小伙子弄上汽车,向医院飞驰而去。 经过医生的及时抢救,小伙子不但脱离了生命危险,腿也完全保住,高蓉这才长长舒了口气。 心情放松后的高蓉,仔细端详着小伙子,才发现他脸庞英俊,身材魁梧,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心头刹那间不禁泛起一丝涟漪。 小伙子是从郊区的一个县城到城里来打工的,刚满18岁,名叫李刚。 当天他从建筑工地下工后,独自一人来到湖边游玩。 自从将李刚撞伤后,高蓉内心很自责,她每天抽空到医院来看望和照顾他。 身体结实的李刚恢复得很快,很快就要出院了。 出院那天,高蓉为了补偿对李刚的歉意,给他买了一大堆营养品,并给了他500元钱,还将他接到她家的小别墅,亲自给他炖了个土鸡汤。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李刚,除了在电视上见过豪华宽大的住宅外,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华丽的家。 李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吸引着,他多么希望自己将来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 坐在别致的餐桌上喝着高贵的名酒,李刚显得格外的兴奋和满足。 喝到兴头上的李刚劝高蓉也喝一杯。 在李刚的再三劝说下,从不会饮酒的高蓉终于同意喝上一小杯。 两个人一边喝着一边聊着,当李刚问到怎么一个人住那么大的房子时,高蓉顿时眼眶一热,泪水顺着脸颊流了下来。 伤感的高蓉将酒杯中的酒一饮而尽,呛了半天,醉倒在椅子上。 酒也喝多的李刚踉踉跄跄将她扶到了床上。 高蓉被强壮而充满青春活力的李刚搂在怀里,顿时慌乱起来,心中好似有团火往上蹿,想拒绝,但全身软绵绵的没有一点力气。 一直被寂寞包围着的高蓉感情的闸门像爆发的洪水…… 醒来后,高蓉为不该发生的一切后悔不已,走进浴室,将身子洗了又洗,想洗刷掉身上的耻辱。 畸情难收埋下祸根 高蓉虽然还像往常一样教学,但她总是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自责,想尽一切办法忘却那与自己身份极为不相称的羞耻的一幕,然而记忆像一个魔鬼般在她面前闪现。 5月6日晚上6点半,正在做饭的高蓉接到了李刚打来的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她一下子紧张了起来。 她既担心李刚向她来敲诈,对她胡搅蛮缠,也担心自己经不起性爱的诱惑。 李刚只是告诉高蓉自己已经找了一份较稳定的工作,高蓉一直悬着的心才松懈了下来。 李刚后来又跟她联系了几回,都是告诉她工作上的一些情况和问候她,几次电话后,高蓉对他也就放了心。 5月21日,高蓉拿到了学校颁发的一笔奖金,心情特别高兴的她给李刚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在八月花大酒店吃饭。 按时赴约的李刚第一次来到这么高档的酒店,手足无措,高蓉点了一大桌子菜肴,看着桌上的菜和各色的复杂餐具,李刚不知道从何下手,高蓉引导他用餐,看着英俊的李刚,高蓉心驰神怡,寂寞的她还是放松了防线,来到一个酒店开了一个豪华套间。 强壮的李刚让高蓉感受到丈夫从来没有给过她的激情和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