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加拿大换房故事

按照加拿大人的说法,人生要换三次房: 当年轻人离开校园不久,有了工作以后,就开始琢磨着买一套小小的公寓,在那里,一边享受浪漫的单身贵族的生活,一边寻觅人生的另一半。 成家立业之后,就要考虑添丁了,这个时候,爱的小巢就会显得拥挤了,加上两个人工作,经济上宽裕了一些,有些人便会考虑换房,买一栋独立气派的小楼,享受美满的家庭生活了。 人老了,孩子们长大也离开家了,年轻时候很享受的剪草和铲雪渐渐开始变成了负担。这个时候,人们便又考虑换房了。将手里的大房子卖掉,换成小小的公寓,或者直接住到老人院去,这个时候,才发现—-哦,原来我这么富有! 换房,无论是以大换小,还是以小换大,都有一个顺序问题,究竟是应该先买、还是先卖,这里面技巧很多,也不是一语能尽的话题,就让我们的换房故事给您一些启示吧! 故事之一:Townhouse换成大House, 2003年10月,接受客户的委托,我们将其位于Warden/Finch一带的一栋Condo Townhouse挂牌上市,叫价$219,000。由于市道火热,三周内便被另外一位经纪带来的客人,以$220,100的价钱买走。一个星期内,我们又帮着这位客人在烈市Leslie/Major Mac一带,以$347,000的价格,购入一套全独立双车房约2400尺的独立屋。 有趣的是,事隔4年,前面的这栋Condo Townhouse在2007年8月再次上市,结果以$232,000的价钱成交。账面上,屋主多了一万多元,但是,如果扣除了买卖费用的花,赚钱肯定是不可能的了。 那么,这栋独立屋的当今市价如何呢?在买价的基础上,加25万吧,屋主可能会接受这个价钱! 故事之二:由城市换到了乡村 2005年春,将客人位于士嘉堡Midland/Danforth的2+1睡房Condo Apartment以$169,500的价钱挂牌,同时,带客人外出觅房。考虑到家中有老有小,为了“防止睡到街上”,客人坚持先买后卖。三周后,在Newmarket找到一栋非常漂亮的4睡房、双车房全砖独立屋,并以$350,000 的价格拿下! 人算不如天算,卖房的过程却非常不顺,新房买下后2个月,Condo仍无法出手。但苍天还是有眼,在最后关头,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出现一买家,以$162,000成交,并且,两间房的交割日非常接近! 再看看这两个房子的最近市价吧!由于管理费一路扬升,城里的Condo如果能够以原价卖出,都将是阿弥陀佛了,倒是这栋乡下的独立屋,保守估价,也要45万以上了! 换房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既要卖得好,也要买得好,尤其还要把握好买卖的时机、顺序。在这个时候,您一定需要一位眼光独到、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地产经纪。 (以上乃一家之言,欢迎读者指教、切磋,请致电416-318-7168或416-587-8381)

华东师范大学校友会2008迎春联欢会

我们从美丽的丽娃河走来,走到五大湖的北岸。时过境迁,却挥不去浓浓的华师大情节。茫茫人海中,我们时常撞见自己的校友,倍感亲切。 一班热心的校友发起成立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会,旨在有个交流联谊的平台,让校友们在加拿大欢聚在一起! 如有兴趣参加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会,请在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会网站:www.ecnu.ca,填妥【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注册表格】,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络。同时,欢迎大家积极参加校友会的工作,齐心协力让校友会的活动有声有色。 我们正在筹划首次校友联谊活动-2008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迎春联欢会,时间:2008年3月1日(周六)中午12:00,地点: Coffee, 250 Consumers Road。欢迎校友和家属参加。 华东师范大学加拿大校友会 www.ecnu.ca [email protected] 电话: 416-716-8728

报税知识讲座

本讲座将由加拿大税务局的专家详细介绍: —加拿大的税务制度和你在这方面的责任义务 —谁必需填税表和你需要做什么准备材料 —哪些收入需要申报和哪些项目可以用于减税 —你在哪儿可以找到免费帮你填税表 —你填完税表的好处是什么 —什么是T4 表和T5 表 —相关的问题与解答

加国富豪帕蒂森购下吉尼斯纪录所有权

据新华社电 加拿大亿万富翁吉姆·帕蒂森名下的公司15日说,帕蒂森已从英国HIT娱乐公司手中买下《吉尼斯世界纪录》。但公司没有透露交易的具体价格。 英国媒体估计,包括出版权、展览设施、评判机构等在内,这笔交易价值6000万英镑(约合1.17亿美元)。 吉姆·帕蒂森集团在一份声明中说:“《吉尼斯世界纪录》加上(帕蒂森)集团旗下里普利娱乐有限公司的《信不信由你》,将把全世界最主要的创纪录、破纪录以及不可思议事件历史性地集合在一起。” 目前全球有6个《吉尼斯世界纪录》博物馆,分别位于美国的好莱坞、圣安东尼奥、加特林堡,日本的东京,以及加拿大的尼亚加拉瀑布城和丹麦的哥本哈根。里普利娱乐有限公司的《信不信由你》则在全球范围内设有30个“稀奇展馆”。 《吉尼斯世界纪录》1955年首次出版,迄今已被翻译成37种文字,每年在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

女人常吃这些食物等于加速老了10年

只吃7成饱=心脏年轻10年 少吃常常能获得戏剧性效果。美国的一项实验表明,老鼠每天减少30%的食量所换来的结果居然是延长了30%的生命。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个瘦人的心脏可能比胖人年轻10到15年。其他相关资料显示,限制卡路里摄入者的胰岛素水平比常人得到明显改善,DNA被破坏的迹象也减少了。科学家相信,控制食量可以减少过高的血糖带给组织的破坏、降低炎症的发生率以及削减自由基(致衰老的罪魁)。 糖类最最催人老 高糖食品往往含有大量速溶糖类,能造成血糖在短时内迅速升高,长期下去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这种病会加速人的衰老进程,让身体的其他脏器更快地出现问题。所以,我们最好还是回到过去人们以素食为主的习惯上来。但是要注意少吃马铃薯,因为马铃薯能使人患糖尿病的危险增加30%。全麦和糙米,还有意大利通心粉和碾碎的干小麦都是较好的选择。 让嘴巴钟情蔬菜和鱼类 每天尽可能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原因不说你也该知道。另外,喜欢海鲜的人注意了,不要认为什么海鲜都好,我们需要的其实只是鱼肉中含有的丰富?脂肪酸,它能够防止在心脏病中猝死,减缓抑郁症、老年痴呆、骨质增生以及视力减退。脂肪酸在鲑鱼、沙丁鱼、鳟鱼中含量丰富。好的脂肪酸在一些坚果里如胡桃,还有玉米油蓖麻油以及橄榄油中也很丰富。少吃煎炸类食品、人造黄油及其他不健康脂肪酸。 多吃咖喱保年轻 姜黄素,一种包含于咖喱中使其带有黄色的辣素,也是一种潜在的化学抗衰老剂。在印度,这种物质常被用于包扎伤口。在东亚,人们普遍使用咖喱。这也是为什么东亚人患各种癌症、帕金森和老年痴呆症比较低. 双倍补充维生素D 如果说你非要补充一种维生素,那专家建议你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由皮肤受光产生,但是随着人的衰老,这一过程也渐渐减弱。目前大约一半人的维生素D是缺乏的。这一问题能导致骨质疏松、血管硬化和多种癌症。没有任何一种维生素能这么大范围地普遍缺乏,除非你能大量食用鱼肉来补充。 营养学家说你吃什么什么就是你保持年轻的金科玉律,一点不深奥,我们缺少的只是坚持!

科索沃总理证实科索沃于17日宣布独立

中新网2月16日电 综合报道,科索沃总理科西姆-塔奇今日证实,科索沃将于本周日(17日)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 此前外界已普遍预测科索沃会在本周日宣布独立,塔奇今天是首次证实了这一消息。 另据报道,欧盟已以“协助当地维持法纪”为名,批准向科索沃派遣警察部队和司法人员。这个为数2000人的使团将在从下周起陆续进驻。德国和意大利将是使团的主力,欧盟各国除马耳他外也将参与派员。 科索沃塞族领导人米兰-伊万诺维奇则指责欧盟向科索沃派遣警察部队和司法人员的举动是变相“占领”。 科索沃是原南斯拉夫联盟塞尔维亚共和国的自治省,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去年,联合国前谈判特使阿赫蒂萨里向安理会提交报告,建议科索沃在国际监督下独立,美国和欧盟对该建议表示支持,塞尔维亚和俄罗斯坚决反对。 塞尔维亚总统塔迪奇15日在宣誓就职后举行的议会会议上说,“我绝不会放弃捍卫我们的科索沃,同时也会尽全力为塞尔维亚加入欧盟而战”。塔迪奇说,塞尔维亚与那些承认科索沃独立的国家之间的关系将进入“冷对抗阶段”。但塞尔维亚不会断绝与那些国家的外交关系,因为这将损害塞尔维亚自身的利益。 近期与塔迪奇政见产生分歧的塞尔维亚总理科什图尼察当天发表措辞强硬的讲话,称塞尔维亚绝不会拿科索沃与欧盟做“有失尊严的交易”。他呼吁塞尔维亚各政党领导人和官员在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受到威胁时团结一致,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10万人挤爆北京春季人才大市场招聘会

2月16日,一年一度的北京最大规模的招聘盛会——2008年春季人才大市场招聘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 此次招聘大会由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和北京外企人力资源服务公司联合主办,提供职位2万余个,前来求职人员约10万人次。 招聘项目分为:奥运专区及知名企业、生物医药及广告传媒、IT、电子、通讯、外企、综合招聘、高新技术与自主创新等。 中新社发 邹宪 摄 中新社发 吴芒子 摄

方文山北大演讲:华人没有质感的民族

很高兴来到北京大学和各位同学进行这场文化上的交流与经验的分享。我今天所要演讲的题目是:“一个没有质感的民族。”我在这里所指的民族,不是别人,就是我们华人自己。而华人一词的称谓泛指包括内地、台湾、香港、星马、与东南亚一带的传统华侨,以及美加地区的华裔新移民等。 我想可能很多同学都已注意到,我写了很多所谓“中国风”的歌词作品,譬如《娘子》、《双截棍》、《爷爷泡的茶》、《东风破》,还有最近的《菊花台》、《千里之外》等。其实这些歌词中浓厚的古诗词韵味并不是偶然间产生的,作品是最能够反映一个人的价值观跟性格的。一直以来我就是一个民族意识很重的人,长期性的关注跟民族、传统、与文化相关联的议题。当我这种文化意识跟音乐相结合起来时,就自然而然的孕育出所谓“中国风”的歌词,这是首先跟大家解释为何我会创作出如此倾向的作品。 现在开始进入我们的主题。我长期以来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我认为我们华人并不是一个很有“质感”的民族。所谓的“质感”指的就是一个东西的材质、与它外观上的美学设计,及其整体的精致度。我们会喜欢买一些价钱偏高的名牌包,譬如LV、Gucci等,是因为直觉的就喜欢那些名牌所代表的价值与品味。一般人总是很自然的会去追求名牌衣饰的质感,但却忽略了买此类商品的人,其本身却往往没有什么质感。我对台湾比较熟,所以现主要以我在台湾所观察到的现象举例。像一些在北市闹区逛街的年轻女生,很多时候的穿着并不是很协调:她可能上身套一件优雅的洋装,下半身却穿着嘻哈风的牛仔裤,然后脚上硬生生的一双廉价的夹趾拖鞋。当然此类的造型,某些时候美其名为混搭,问题是,大部份的人都搭配的很没有风格。常常自己的穿着品味的调性并不具备一致性,没有基本的美学素养,但却盲目地去追求名牌,这是精神错乱式的荒谬。大部份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时,都懂得会去追求衣服、皮包、汽车等物品的质感。因为美的东西其价值是有共通性的,没有人不喜欢美的东西。但大家在拼命追求商品外在质感的同时,却常常忽略了自身对穿着打扮很基本的美学素养,变成需借助与依赖这些名牌的材质去衬托自己的行情。 举例来说,以台湾人对婚嫁与丧礼等此类人生大事的态度来看,台湾人对美的基本尊重,便已严重的不及格。那是个应该要很庄严的场合,但来参加的来宾中通常都一定会有人直接就穿夹趾拖鞋或是汗衫来。不管是尊重已往生的死者,或对婚礼上正沐浴喜悦中的男女双方而言,穿载整齐是合乎礼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但大多数的人却不这么严肃看待。我们再观看时下流行音乐的MTV,或是正在热门档期中的国片,如果你有心观察的话你会发现,明明就是华人的电影、华人的歌手,但只要有婚礼或葬礼出现的场景就一定是西式的,因为大家都觉得西式丧礼比较肃穆,而西式的婚礼的确也比较浪漫。要拍唯美的婚礼就一定上教堂,尽管男女主角并不是基督徒。难道是因为大家都觉得西式的婚丧形式比较有美,比较适合戏剧上的表现吗?台湾很多电影和MV的场景,都喜欢用西式的婚礼和葬礼去呈现。莫非因为华人的婚礼的形式比较吵杂、丧礼的仪式比较低俗?所以比较不适合表现在强调美学构图,与故事张力的戏剧上!? 现再以城市为例来说明,不禁要问为何大多数华人居住的地区都不是很有质感。城市建筑是国家形象最具体的象征。但在台北市,据我所知,大楼外观的建筑形式与色彩调性从来就没有被规范过。市区街上,每个店面的装潢都很有特色,看的出有某种美学的追求,都可以被独栋独店的欣赏。但你只要把镜头一拉开,一扩大,用较大的视野全方位的去看整条街、整个城市的轮廓,你就会发现根本就杂乱无章,城市基调混乱,房子盖的毫无章法。一个城市的建筑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质感。有质感的东西是可以深入骨髓的,那是文化底蕴浓稠度的一种展现。当你犹如追星族去追求昂贵的舶来品时,实际上正是以某种自卑的心态去追求你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一种心理上的反差与补偿心理。而台北就像个浓妆艳抹下的模特儿,急于讨好国际上的眼光,却根本就已模糊了自己原本的面貌,完全没有了自己的风格。 台湾的一些老旧建筑,比如传统的四合院、日据时期留下的官舍等。这些建筑如果屋瓦毁损了,一般就用很简单很便宜的铁片去搭盖。很少有人会按原先建筑的形式,用原来的建材、风格去修复,这其实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漠视,因为从没有人认为恢复古厝的外观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也几乎没人实际这么做。四年前当我初次来北京时,我发现北京很多胡同、四合院都在拆,因为要迎接奥运。那时候我和出版社的人去那些待拆的胡同捡拾门牌,比如刻有“某某胡同”的门牌,我喜欢那种带着旧时记忆象征性的小东西。虽然知道拆掉那些老旧胡同是为了整个城市建设的需要,可我心里还是觉得很可惜。因为“胡同”是北京的城市建筑的象征,也是一种有形的文化资产。当观光客来到上海、香港、台北,北京等华人聚集的城市闹区时,只要不把镜头对准那些具有象征性的地标,你根本就分不清楚你现在位于哪个城市,因为它门所有建筑结构都是西式的,所有的大楼都是玻璃帷幕,或钢骨结构,每个城市的景观都很像。上述那些城市都只有林立的建筑而没有城市文化。胡同是北京的一种象征,外地人来北京看到胡同会感受到一种文化的具体表现。当然,不拆这些胡同也无法大幅度地去建设或改进交通,这也是两难。其实刚开始我老觉得那些旧建筑拆了可惜,但后来发现如果不拆,它整体看起来也是破破旧旧的,散发一种家道中落破败的感觉,一个衰弱的王朝的象征,外观老旧斑驳,也并不是那么吸引人。那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是我们传统的建筑形式根本就不适合现代生活的需要吗? 我小时候看过一些欧洲小镇的风景明信片,当时以为那只是为了拍照印刷好看,而特地去找来很罕见的景致,目的也只是为了让画面更赏心悦目。一直到后来才知道风景明信片里的村庄是真的都有人居住,那不是欧洲版的中影文化城、他们是一整个村庄、一整个城市,甚至整个国家的风景都是如此的美。我以为明信片上美丽的风景只是在取景时回避掉某些角度,只单拍这个景(比如一座古堡、一段城墙),就像美编过的电影海报一样。后来看了一些在欧洲取景的电影,藉由镜头 360度的回转,发现他们是整座村庄、整个城市都是一种统一的色调与建筑风格。台湾的老建筑通常只是得到“点”的保留。所谓的“点”就是一栋独立的建筑物被评为三级古迹,但附近就只有它孤零零的一栋古迹而已,在它旁边很可能是一栋钢筋水泥的玻璃帷幕大楼。古迹旁边的景观视野通常并没有被重视与限建。所以对古迹的保护,很难形成一条线、一个面。当然还有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台湾根本也没有年代久远且数量庞大到能够让人连成一条街的古建筑群,更别说能够形成一个像村镇一样面积的古城区,这是做梦都不会发生的事。 欧洲有很多中世纪的古建筑,它数量庞大到轻易就能连成一条街,以及一个构成一个村庄。欧洲对于城市建筑的外在色调,很重视其一致性,在盖新的建筑时,会考虑到建物本身与周遭环境的配合,譬如建物外观的颜色、风格,不能太突兀。整个城市的规划和外形是一致的。像捷克首都布拉格的城市基本调性,就是红瓦、白墙,整齐的天际线,犹如童话世界一般。而同样都是老建筑,北京胡同的高度却都只有一楼高,就算不拆,外观上也很低矮,不会很新颖。北京胡同的基调就是灰色的,屋顶的瓦与墙上的砖都是同一种色调,一种保守而没有生气的“灰”。 一个民族美学的素养与人的质感是反映在各个方面的。在台湾,有些人就直接在路边摊上狼吞虎咽的吃起东西。你说这是风土人情也罢,说是生活习惯也行,但在路边摊翘起二郎腿来吃东西,而旁边就有人在洗碗筷。其实既不卫生也不美观。但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无所谓,也不觉得哪里不对劲。问题是,如此一来,街道就像是工寮,整个城市的景观就被破坏了。还有很多民众家里私人的装潢空间都很讲究设计感,布置的很漂亮,但只要一出了门,到了公有地,就不再会去关心周遭环境的景观。那种心态好像只要是公众的利益,大家就默不关心,自私的心态赤裸裸的显露无遗。这现象好像还不只有台北会发生,香港、上海,以及北京等地,居民的心态与状况也没有改善到哪里去。大部分人不会去在意城市整体景观的维护与协调,甚至花一点时间做环保义工都不愿意,但对于私人住宅,花再多钱装潢都毫不心软。 其实美学的鉴赏是需要从小到大一点一滴的教育,向下扎根,慢慢培养。这种公民意识的形成是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蕴酿,养成一整个民族的素质则更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对我而言,出国旅游是投资报酬率最高的行为,尤其是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的欧洲国家。因为他们整个民族花了几百年、甚至上千年时间建立起来的文明,你可能只需一、二万人民币就能浏览他们细心维护下的城市景观,那其实是很震摄人心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布拉格的捷克守军为了维护古城的完整,宁愿选择投降,也不忍先人所耗费心力所建立的城市文明成为瓦砾。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远在东方的中国,在抗战时期却做了完全不同的选择。当时湖南长沙聚集了许多战备物资,国民党为避免日军掠夺这些物资,但又不想浪费一兵一卒去守城,折损自己部队的战力。不待日军进攻,竟自行纵火焚烧整座长沙古城,引发中外著名的《文夕大火》。一个屹立数百年古色古香的长沙城就这样瞬间化为灰尘。当政者就为了保存自己的军力,还有所谓的面子,竟可毫不顾及历代祖先辛苦营建的心血。反观捷克的守军,宁愿当代的自己受辱投降,也不愿历代祖先的心血化为乌有。两相对比之下,不禁令人感概万分。完全不同文化背景所熏陶下的民族,对自身文化遗产的态度,及其所下的决定迥然不同, 当然命运也就不一样。 我们的城市规划主要还是以建设、商业为目的去进行。台湾的老旧建筑汰旧换新的速度很快,现举台湾特有的“眷村”为例。所谓“眷村”就是当初跟国民党部队撤退到台湾去的那些军人与眷属所住的地方,其村落设置的地点遍布台湾各地。但政府从来就不认为那些眷村有保留的价值,因为它实际上也就四、五十年的历史,因为要百年以上的建物才够资格被认定为古迹。但如果现在连这种四、五十年的建物都不设法保留而一律拆毁的话,那到底台湾要怎么累积百年以上的建物呢? “眷村”它代表的是一个族群(外省人)共同的生活记忆。台湾的政府就是如此的不尊重住民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可以用来衡量为政者到底有没有“文化质感”的一个指标。 有外国人说,台北是一个最没有自己风格与气质的城市。在台湾,任何人长大后回到十几二十年前的家乡,几乎都已找不到儿时的记忆空间,因为改建的速度很快。可能小时候看过的树、走过的桥、和邻居小孩玩耍的树林全部都因为改建而消失,几乎再也找不到共同记忆,因为共同记忆都被拆光了。建筑物本身所代表的历史记忆不被认为是有意义的。你能够想够想象你儿时生活过的地方,游戏过的公园、住过的小巷、吃过的小馆子,这些生活记忆十几二十年后都彻底的消失是个怎样的状况吗?而台湾每天都在重复一样的戏码,拆了又盖,盖了又拆。我想北京现阶段为了迎接奥运,老旧建筑拆得很快。 在台湾,传统节日时很多人会来参加庙会的活动,比如迎神赛会、舞龙舞狮,但他们的穿著却很奇怪:上面的传统服装可能是唐衫或道袍,下面却是牛仔裤甚至是拖鞋。他没有意识到一个小细节的维护就是对传统的尊重。但这也不是台湾独有的现象,我透过报章杂志、与网络信息的了解,也很少看到内地有哪个城市的居民会集体在那个传统节日穿着传统服装出来一起庆祝。国外比如西班牙、法国、意大利等国家的传统节庆,整个小镇的居民都会不约而同自发性的穿载起传统服装,那画面很令人感动。 现在大家拼命在讲全球化,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出国旅游什么最吸引你?就是那迥然不同的文化差异。去印度,看到印度教的僧侣在冥想;去西班牙,看到他们在斗牛;去南美洲感受桑巴舞;去日本看他们传统的樱花祭,就是那股异国的情调与神秘感在吸引着我们。如果全世界的建筑都盖一模一样,所有的人穿着打扮也都一个样,饮食、庆典、风土民情也不再有各自的特色,那其实已经没有观光的必要了,因为去到哪里都是一样的。所以就我的认知,全球化应该指的是经贸方面的交流,而绝对不应该是文化上的统一。 台湾很多歌手都喜欢去国外拍MV,比如意大利的罗马、日本的北海道,拍出来都很宏伟、精致与耐看。但我却没有发现过有外国歌手的MV来台湾取景。因为我们的市容不整齐,整个镜头一拉开,这边可能是钢筋水泥的建筑,那边可能是四合院,景观的调性很不一致。我去了好几趟日本,日本人对传统聚落的维持一直很用心保存的良好,去那取景所拍出来的MV也很耐看。最讽刺的就是,比如青岛的租界区、上海的十里洋场了。这些曾被殖民者占据过的地方,都反而留下了为数不少而且很有质感的西式建筑。青岛这城市的天际线、上海外滩上林立的大楼都很漂亮。这不免有些讽刺,怎么那些占领时期所留下的建筑都保存得这么好?甚至已变成这些城市建筑里最美的元素。那我们是否应该感谢曾被占领过呢?否则那里来这么好的建筑艺术。 前一阵子我去北京王府井闲逛时看到一个外国教堂,教会对教堂的建筑外观通常都很讲究的,那整个教堂就维持的就很好。因为王府井的整条街都是近代才兴建起的西式办公大楼,看不到任何一栋有传统风格的中式建筑。虽然王府井号称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街,但我所看到最古老的建筑,却是那座外国教堂。除非有人告诉我这是曾经是清朝的最热闹的商业街,否则我根本就完全看不出来那里曾是所谓的百年老街。台湾状况也是如此,日本占领时期留下了很多漂亮的巴洛克建筑,台湾的一些重要的政府机关都还一直沿用这些建筑。这问题跟上海外滩一样都很反讽,台北市最精致的建筑元素也都是当初的占领者所留下来的。大家有没有想过到底问题出在那呢?莫非中式的古建筑不大气,建筑的格局与形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 就我的认知,新加坡可能是一个特外,它是一个由移民的华人所成立的国家,国家本身的历史不长但他们却很重视自己的传统文化,有些旧式的建筑保存得很好,他们认为那是国家的象征,甚至是观光旅游的资源。而且新加坡人大概是所有的华人中最守法的,其国民的法治观念很强,整体而言,素质较高。 常常我们旅游到了欧洲国家,你会发现他们都很注重与维护自己传统建筑的外观,当地住民也很重视自己独特的节庆。常在传统节日穿戴起自己国家的民族服装,整条街道、整个村庄的人都盛装出席。这点是自诩为文明古国的我们所不及的。我很少,甚至可说没有见过在什么中秋或端午节等传统节日看见我们华人会整个村庄的人特地穿着传统服饰去庆祝。我今天所谈到的都是一些自己的观察和心得,并非严谨的学术调查,因为我想认真的调查起来或许问题更严重。这些发生在你我身边随时随地都在上演的文化现象,各位同学不妨偶尔静下心来观察,绝对会让你有完全不一样的体悟。我一向很关注这些文化现象,有自己所坚持的价值观。后来我的文字因缘际会的跟杰伦的音乐相结合,所以才创作出那么多“中国风”的歌曲来,并且很荣幸的得到了许多人的肯定与喜爱。 讲到质感的问题,在这里不得不提到日本这个国家。日本人很奇怪,他对中国人一直有种崇古蔑今的心态。他们极度崇拜古代的中国,像《西游记》、《封神榜》、《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典故,他们都很熟悉,甚至比中国内地的一些少数民族都还要熟悉。他们不仅崇拜而且还继承下了一些中华文化。比如日本的小学生到现在还有书道比赛,国家也很重视书法这项传统,也并不认为这是外国的东西。如果到东京街头,随便找个路人问他们关羽、张飞、孔子、孙悟空等,他们都知道是谁,甚至已经将他们吸收进自己文化里,并且消化成电动玩具、漫画等等。 我去过日本,发现他们对美学设计是很讲究的,整个城市里的居民穿着打扮都有很自己的风格,也就是有型。街道很干净,连一个排水沟的盖子都有城市的特有标志。整个街道的招牌、店面,都很素雅。他们很重视产品的包装;也很重视古建筑的维护。美学的观念很发达。如果说拿中国文化跟西方文明来强加比较,或许有人会说因为文化的源头不一样,思维本来就会不一样,因为一开始他们的建筑、绘画、音乐等文化的方向就跟我们不一样。如果你是这样认为的话。那么日本就是最好比较的对象了,一样受儒家学说影响并且在使用汉字的东方人,文化源头的同构型很高。但他们对传统文化却很用心去维系,举凡茶道、剑道、书道、能剧,以及成年礼等,还有相扑。相扑是一个国际运动项目,延续了几千年都不曾中断。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我们去观察、比较的。 一般而言,电影、MV中如有需要出现婚丧的场景,有需要唯美的画面时,通常剧组都会整队拉去教堂拍摄,或是到充满十字架的墓园取景。就算没有受过正统美学的教育和训练,一般我们人的眼睛都还是会凭直觉分辨出好跟不好,美与不美。每当我看到犹太人逃难的纪录片时,我就深感讶异,五、六十年前犹太人逃难时的穿著,甚至在市区被德军集体遣送时的服装都是很整齐,有一定的素质:男性都穿西装大衣,戴帽子;女性则都会拿个小皮夹,或拎个皮包之类的;也没看到任何一个犹太小孩是打赤脚的。此时他们的身份是难民,但其民族整体表现出来的教育水平,则很令人敬佩与感慨。犹太人是一个很优秀的民族,这个民族出了许许多多几乎与其人口数等量的科学家与艺术家,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很大。我个人觉得他们是个质感很高的民族。我以前在想为何关于二次大战跟犹太人相关的电影拍不完呢?原来因为他们之中很多人都是科学家、艺术家,每个人对美学的追求有基本的素养,整个民族文化的有一定层次的水平,所以这里面很多关于心理层面的故事可以发掘用来拍电影。但关于我们被日军侵略迫害的电影,至今我还没有看到一部很好看、拍的有质感的。我常在反思,到底是因为我们的电影工业不强,还是因为种族的心理层面很肤浅,没有东西可以发掘的?如果你个人不要求与累积身为人的质感,最后极可能就会影响到整体文化份量的累积。 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假设一百年前有颗陨石从外层空间掉到地球,刚好就落在中国的正中央,整个中华民族从此消失了,但旁边的国家都完全没有被波及。那么回过头来看百年后的今天,现阶段世界上各项的科技文明,与现代化的生活水平都还是会维持着,没有丝毫的影响。并没有因为我们消失了,整个人类文明倒退一百年。现代文明会不中断的持续,还是一样会发明手机、DV、电话、网络、飞机和汽车等,所有的物质文明一样都不会缺少。因为一百年前,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处于十分衰落的境地,对世界的文明进展并没有太大的贡献。简而言之,假设一百年前中华民族彻底绝灭了,我们来看现在的科技文明,也不会缺少了什么东西。还有受过大学教育的人都知道,当你学习晋升到某个阶段时都会直接读英文原文书,尤其是医学、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也就是摆明了说,近代的汉字文明有其严重的断层,读到某些高等教育时,汉字就完全无用武之地,再也无法提供学习所需的养份了。 教育是提升民族质感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如果一个民族不重视现代化的教育,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又缺少认同感,长期以往,教育的资源分配不均,造成本国人民的素质参疵不齐,你可能人口很多,但并没有等量的优秀。当然在座的各位同学无庸置疑的都很优秀,是金字塔顶层出类拔粹的北大学生,但若跟内地庞大的人口数相比,人数还是少的可怜。反观犹太人,犹太人大概是世界上种族质感最高的民族之一了。犹太人虽然颠沛流离,去很多国家都被歧视,受到很多限制,比如不得从事什么工作等,但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反而更努力地去维系与巩固自己的传统文化,对自身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很强。一个民族一定要对自己文化有很强的认同感,才会塑造出自己的风格,形成自己的美学观,这无形中也带动了国家创意产业的发展。我今天强调的是,如果个人不重视与提升自己的质感,不管是在教育训练、穿着打扮、以及美学设计等各个方面,那么你我这个没有质感的个体,将会像癌症般慢慢的影响它周遭的人事物。最后,影响到一个团体、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城市、一个社会,以及一整个民族。 我希望大家先从重视自己本身所谓“华人”的民族气质与质感开始。除了使用与欣赏国际名牌的质感外,同时也要了解那些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国际市场屹立不摇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对美学品味的追求从不懈怠。你不能只是为了暴发户式的证明你穿戴得起名牌,但却对自己服装上的褡配品味完全不会,或者根本不协调。名牌在你身上反而呈现出俗艳的质感。例假日时我自己常在台北郊区开车闲逛,眼睛每次总会停留在刚刚惊鸿一瞥路过的日式官舍、闽南式四合院,以及古厝周遭景色调性很一致的风景上。如果你可以在一百年前就展开环绕全球性的自助旅行,那你肯定是很幸福的,因为那时还没有全球化,所有国家的建筑都具备浓厚的本民族特色。譬如你到了越南的河内,看到的就是越式风情;到东京,看到的就是和式建筑;不论去到任何一个国家与民族,他们穿的衣服和城市的建筑都有着很鲜明的本民族特色。这时你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传承自身文化的国家,没有外来的文化杂质,整座城市,不论是传统建筑,人民身上的服饰,其文化的调性都很一致,可以想象那真是一种铺天盖地属于本民族极致美学的画面。 但现在因为全球化的缘故,所有民族的传统服饰、所有国家的建筑、所有的价值观、所有的美学几乎都被现代化了,也就是所谓的西化,大家都采取同一种标准在看事情。像工厂同一套模具的输出品一样,城市与城市间的建筑,人民与人民间的穿著,格局越来越像,打扮越来越一样。我觉得这真的很可惜,很多不同文化体系的美不见了,很多独特的思维也就会跟着消失了。我们会重视物种的灭绝,假如青蛙、蝴蝶消失了一两个品种,就觉得很可惜。可是对于自己的文化、语言、文字正在快速的消失,我们难道就没有查觉那里不对劲吗?没有任何警觉吗? 我一直都很喜欢汉字,尤其是传统的繁体字,是因为汉字是现今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其它所有的文字都是拼音文字。不论是从拉丁文衍生出的法文、英文、德文,或是中东世界通用的阿拉伯文,或是我们亚洲近邻的韩文、泰文、以及日本的假名等,这些全都是以字母为发音基楚的拼音文字,地球上现还在通用并且流传的活文字里,唯有汉字是唯一一种尚在使用的表意文字,这是一项何等骄傲的事情啊!在现今强调物种多元、文化多元的国际社会,相异于基督教文明与回教传统的东方文化,其地位显得很特别。维护中华文化中独一无二与无可被取代的特性,更显其有意义。最后恳请大家重视今天所讨论的议题,当一个有质感的华人,就从你我间的改变开始……谢谢大家!

华裔发明纳米发电衣走路心跳可发电

走路心跳都可发电,“绿色发电”零污染 2月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报道,美国华裔科学家王中林领导的科研小组最新研制出一种能产生电能的新型纳米纤维。这种比头发丝还细的纤维丝由于“生长”出极微小的纳米线,只要受到拉扯、摩擦或微风吹拂即可自行发电。 借助这种“纤维纳米发电机”,走路、心跳这样司空见惯的运动将来都能用来发电,机械能因此被巧妙地转化为电能。值得一提的是,这种新型“发电机”选用的是生物安全材料,整个过程无排放、无污染,堪称最具潜力的“绿色发电”。 上图:华裔教授王中林 上图:华裔教授王中林展示纤维纳米发电机 超细纤维丝变“发电机” 据报道,现年47岁的王中林(ZhongLinWang)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教授、著名材料学家。他领导的科研小组在纳米发电领域取得的这一突破性进展刊登在14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实验过程中,他们把凯夫拉合成纤维放入化学溶液中,在纤维丝上镀上氧化锌。镀在纤维丝上的氧化锌会径向生长, “长”出直径仅为头发一千八百分之一的纳米线。长满纳米线的纤维丝就像“女士卷发用的发卷”。将两个“发卷”平行放置,给其中一个镀金或其他金属,金属可以和氧化锌形成类似二极管的导电效应。然后在马达带动下,两个“发卷”相互错动摩擦,一拉一松。由于氧化锌的“压电效应”,纳米线的形变便可产生电能。穿上“发电衣”可听iPod 据了解,王中林等人的这项成果其最大吸引力在于,只要衣服穿上身无须做任何特别的动作,织物就可自行发电。王中林说:“这项研究的重点在于如果你被风吹、听到声波或者受到震动,你的衣服都会发电,你不必做特殊的运动。”简单地说,“只要你能动,就能发电”。 利用纤维成功进行纳米发电,意味着“发电衣”等柔性、可弯曲的发电体在不远的将来都会成为现实,甚至微风吹动的帐篷也能发电。王中林根据目前的原型估算,将来用这样的纤维制成的织物,每平方米的输出功率可达80毫瓦,足以驱动一部i鄄Pod随身听或者为一块手机电池充电。因此,它可以用于远足者或者士兵的野外活动,也可以为生物医学或环境监测中的微型传感器提供电能。 “绿色发电”零污染 与他们此前研发出的直流纳米发电机相比,纤维纳米发电机的突破在于:其一,生长纳米线的基片从硬质、昂贵的硅材料换成了柔软、便宜的纤维丝。以美国杜邦公司的凯夫拉纤维为例,几美元就可以买一大捆。其二,带动纳米线摩擦错动的机械运动由之前频率较高的超声波改为更容易获取的低频机械运动。 低频机械运动的成功利用更具有突破性意义。跑步、走路、心跳等产生的机械能从理论上讲都可以转化为电能,这些昔日被白白浪费掉的能量将来都可以被利用起来。另外,纤维纳米发电机的材料都是生物安全材料,整个过程无排放、无污染,堪称最具潜力的“绿色发电”。 最大难题 目前,王中林和同事们已经成功地制成了数百个这种纤维纳米发电机。不过,他们目前遇上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当外界环境变得潮湿时,氧化锌的导电能力就会退化。因此,王中林的研究小组正在研究一种方法,以便使这种“发电纤维”即使在潮湿的洗衣房中也可以正常工作。另外,王中林的科研小组接下来还将改进设计,重点提高输出功率。 应用前景 据悉,王中林的新成果为纳米发电机在生物技术、纳米器件、个人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国防技术等领域的应用开拓了更为广阔的空间。而这种新型纳米纤维织成的布料可用于制造利用人体运动来发电的衣服、鞋和生物植入物(如起搏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