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加国无忧每日新闻精要-2008年9月9日

401发生抛尸案 东行线慢车道封闭 据英文媒体最新报道,今天下午,401 高速在 Keele St 附近发生枪击和汽车抛尸案,1名男子被人射杀之后,其尸体被抛弃在高速公路上,为调查事件,警方封闭了401东行线的慢车道,引起附近路段交通混乱,积压的车辆从Keele St 一直向西排到427高速,警方奉劝驾车人士最好避开出事地段。 有消息说,尽管有不少急救人员赶到现场,但被枪击的男子已经没有生命迹象。警方正在追寻1名女子,她被人看见开车抛尸,而且手中有一把手枪。早些时候,401高速在Avenue Rd 附近也发生事故,1辆垃圾车失控后翻车,垃圾撒落到路上,目前Avenue Rd 到401西行线的坡道仍然关闭。 昨天升今天跌 多伦多股市急挫488点 美国政府宣布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之后,北美股市犹如打了一剂强心针,昨天纽约股市和多伦多股市随之上扬,多伦多综合指数S&P/TSX上升273.57点,或 2.13% 至13,089.99;纽约股市也有好消息,其上升幅度比多伦多还大,升 289.95 点或 2.58%,到 11,509.68 ;也是上周下跌2.8% 之后的回升;Nasdaq 也上升 19.51 点或 1.10% 至 1,787.19。 但北美股市的好转似乎只是“昙花一现”,到今天下午,多伦多股市又经历一番大跌,多伦多综合指数 S&P/TSX 早些时候一下子急挫 322.2点,收盘时跌487.88 点或 3.8%,破1.3万点关口,收报 12,147.06。专家分析说,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大量抛售原油股和金属股所致。今天,纽约期货市场的原油价格已经降至每桶100美元左右。这样,最近以来,多伦多股市已经下跌1,624…

男教授假期归来变身女人师生目瞪口呆

美国纽约耶什华大学47岁文学教授乔尔-拉丁两年前离开学校进行长期休假时还是一名男人,可他上个礼拜重返大学校园执教时,已经摇身变成了一名头烫卷发、唇涂口红、身穿女裙的女人。大学男教授变性成为女教授一事让这所历史悠久的大学的师生惊得目瞪口呆。

与毛泽东共度6年:机要秘书张玉凤的近照

9月9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对于中国人而言,这一天是中国共产党领袖毛主席辞世的日子。 我常常在思索,毛泽东对于中国的意义何在?他不是神,但他以独有的领袖气质征服了所有人。毛泽东不是救世主,他的愿望仅仅是做一个普普通通的教书先生,正是这个教书先生以自己独有的思考,带领中国人民赶走了侵略者,建立一个属于人民的新中国。 作为红色管理的探索者,我一直在对自己说,是毛主席给了我无穷的灵感,也是因为有了毛泽东思想,红色管理才有了灵魂。 因为工作原因,我结识了许多毛主席生前的身边工作人员。从他们讲述的毛泽东的生活点滴中,我看到一个领袖严以律己、艰苦朴素的一面,也看到了毛主席作为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他的这些品格影响着他的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很多老同志至今还记得主席对他们的亲切叮咛。 每次拜访一位老同志,我都感觉是一次灵魂的洗礼,每次我也将这些感动记录在我的博客里。特别是他们讲述的关于毛泽东的生活故事,看他们当时的神态,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主席的每一句话都言犹在耳。与这些老同志接触越多,越感觉应该将他们与主席共同经历的岁月真实记录下来,也将主席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保留下来。所以,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将我从这些老同志那里聆听到的毛泽东的故事与所有朋友分享。(2008年9月于北京) “贴心秘书”张玉凤 在毛泽东生命最后的几年时光中,身为机要秘书的张玉凤一直伴其左右。 张玉凤,1944年出生,黑龙江人。她曾是毛泽东专列的列车服务员,她正式调进中南海,是在1970年。1970年张玉凤接到通知去中南海,她没有想到自己将伴随着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老人——毛泽东一起度过他生命最后的时光,并且担任毛泽东的机要秘书。 1970 年,张玉凤来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时,他老人家已是七十七岁高龄了。从1970年到1976年,张玉凤在毛泽东身边工作了整整六个年头。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年事已高,每到入冬或开春,总免不了生病。没学过医,也没受过正规的护理训练的张玉凤,只好一边干一边学,直到毛泽东的身体一天天好起来。在这样的精心照料下,毛泽东感觉到了很多温暖。 毛泽东逝世后,张玉凤离开中南海,她先是被安排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工作,后来,在她自己的要求下,又调到铁道部,做一名普通干部直至退休。 如今的张玉凤已年逾花甲,看来依然精神奕奕,说起话来谦和而又大气,语调毫无做作。这样一位淡然的老人,却曾经是毛泽东晚年生活中重要的一个,她就像是一根拐杖,支撑着毛泽东晚年的时光。 张玉凤也在毛泽东身上学到了很多为人处世、读书学习的道理,特别是对子女的教育方面,她从主席那里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张玉凤的两个女儿非常出色,大女儿在北京读完大学之后去了美国,获博士学位;小女儿学医,是北京一家医院的妇产科大夫。 我们的“张阿姨”——张玉凤 “张阿姨”是我们对张玉凤的专称。由于张玉凤同志为人友善,多年来,我们都一直习惯这样称呼她。 张阿姨与《毛泽东藏书》有着八年的不解之缘。八年前,她作为主编与我们合作编纂了第一版《毛泽东藏书》,该套藏书共24卷,约5000万字。但是,由于当时时间仓促、经验不足,第一版《毛泽东藏书》留下了许多硬伤和遗憾,这便成为了她的一块心病。为了将一代伟人的智慧传承下来,也为了了却张阿姨的心愿,八年来,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毛泽东藏书》的进一步完善与修订的工作。在张阿姨和许许多多老同志的帮助和支持下,新版《毛泽东藏书》(即《毛泽东读书集成》)很快就要出版了,新版全书共238卷,约2.6亿字。内容丰富、史料翔实,堪称图书精品。 新版《毛泽东藏书》(即《毛泽东读书集成》)很快就要出版,所以张阿姨格外高兴,看着张阿姨开心的笑容,我不由地想起了初次见到张阿姨的情景——那是我第一次去她家拜访。 房门打开,出现在我面前的是一位优雅的老人,梳得整整齐齐的一头花白短发,一件粉红色的高领羊绒衫,配一条咖啡色的条绒长裤,一脸慈祥而又自然的微笑。“你们来了,快请进!”声音清脆,语速平稳,语调亲切有力,透出一种高雅和精干。 落座后细细打量,感觉眼前的确是一个平凡之中透着不平凡气质的女性。虽然岁月的沧桑已经嵌入了它的鬓角和面容,但是她的语气语调、谈话节奏、以及一举手、一投足却都透着自然和优雅,我不禁感叹,到底是主席身边工作过的,整个人的气质就是不一样。 我们聊着主席最爱读的书,聊着主席的读书习惯,聊着许多关于主席的往事。张阿姨的眼里不时闪动着一种幸福和激动,看得出,她对毛主席的崇敬和爱戴是根植在内心深处的。 张阿姨为人平和,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到她家汇报工作,每次她都亲自为我们倒水,还叮嘱我们一定要喝水,要保重身体。 在“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暨《毛泽东藏书》编辑联谊会”上,由于来宾太多,会场有些混乱,许多人都请求与张阿姨合影留念,张阿姨一边忙着接待到会的老首长、老战友,一边非常有耐心地与各位朋友合影,不论老少,都满足大家的心愿。 张阿姨的着装从来都是很精神,但是也很朴素。秋冬季节出席这类活动,穿的几乎都是那一件圆口无领红棕色的外套,里面配一件高领毛衣。虽然穿着很简单,但是搭配起来却很雅致且精神。 平时生活中的张阿姨也是非常简朴的,无论是饮食还是家居用品,都体现出简洁朴素的品格。这大概也是受了主席的影响。 张阿姨虽然对人和蔼可亲,但是工作起来却非常认真。主席生前曾经评价张阿姨是“张飞”的后代,说的就是在工作上的那股子劲。 八年前由于经验不足,第一版《毛泽东藏书》有不少错漏之处。她一直就坚持要进行认真的修订。这次重编的第二版,经过大家共同的努力,原来的遗憾都得到了很好的弥补,这才终于了却张阿姨八年的心愿。在这一版的编辑工作中,张阿姨对每个细节都把握得非常认真,不论是图书版本的甄别,还是文稿的撰写,甚至到资料的扫描,各个环节都一丝不苟,严格把关。 她常对我们说,我们要对历史负责,我们整理主席的藏书,应该是精品中的精品,这样才能对得起民族,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 有张阿姨的鼓励和严格把关,我相信,经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新版的《毛泽东藏书》(即《毛泽东读书集成》)一定能够成为中国图书界的一个经典。 与毛泽东共度的六年 毛泽东的时间抓的很紧,无论是平时还是视察工作,即使在火车上他都会抓紧一切时间学习、读书、开会,尽管他年事已高,60年代初已经是70多岁高龄了,但仍然这样,在火车上总是利用一切时间看书,批阅文件。由于年纪大眼睛花了,他就借助一个很重的放大镜来看书。有时张玉凤感觉到这么大年纪还端着这么一本书还用放大镜来看,加上火车上的摇晃很吃力,就劝他说,火车晃的厉害,是不是就不看了。毛泽东说那不行,我不看书日子就不好过。他真是学习一生,工作一生,奋斗一生。 毛泽东经常利用外出机会进行调查研究,坐火车就查看沿途的庄稼、长势、水土、雨雾对庄稼有多少影响,可以得到一部分的第一手材料。还请沿途省、市、地县的一些领导到火车上来谈话,这样加上自己已有的一部分材料,再听听他们的汇报,就能掌握很多的真实情况。 张玉凤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时候,毛泽东强调要年轻人学外语。1972年基辛格来时,毛泽东对他说,我给你们送一批人去学习,不仅有二十几岁的,也有十三、四岁的,每年派一批去,让你们来培养,过几年我们再收回来。你们敢不敢要?基辛格当时感到非常意外,这也令在座的中方人员感到十分震惊。可见,毛泽东当时就高瞻远瞩地预见到了学习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性,感到这将是一个大趋势。而现在,学外语、出国留学,都已成了一股风气了。 毛泽东晚年身体不好,他的腿走路很困难。1971年去参加陈毅的追悼会,上汽车时,毛泽东几次想踏着车门台阶上去,但就是上不去。后来还是张玉凤扶他上了汽车。 后来,毛泽东患了老年性白内障,两只眼睛程度不同地得了白内障。医生说,只有等到白内障长成熟的时候,才能动手术。在他双眼看不见外界期间,给他请来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老师芦荻来帮忙。芦荻在毛泽东身边呆了七、八个月,毛泽东要看古典文学作品和其它古文书籍时,由芦荻念给他听,现代文和一些文件,由张玉凤为他读。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毛泽东就是这样来读书和办公的。 1975年7月的一天,大夫给毛泽东做了白内障手术。那天天气很好,毛泽东也难得睡了个好觉,一共睡了六个小时。下午四点钟他醒来时,张玉凤问毛泽东:“你今天休息得怎么样?”他说:“我休息得很好,睡了一大觉。” 张玉凤接着说:“主席,既然你休息的很好,今天我们就把那件大事办了吧。”毛泽东问:“什么事呀?”她说:“不是动白内障手术的事吗?你不是已经答应过的吗?”那段时间,只说要做个手术,但没确定哪一天做。参加值班的唐由之大夫也说,根据毛泽东近几天的身体状况,可以实施手术。他点头表示同意,并说 “做!”于是,医生为他量了血压,听了心脏,又测了脉搏,一切正常。就在游泳池的一间休息厅里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做好了动手术的准备。 当时,有一个为毛泽东治疗的医疗小组,负责人有周恩来、邓小平、汪东兴和王洪文。手术由广安门中医研究院和同仁医院的医生参加,由唐由之大夫主刀。大家都担心手术有没有把握。事后,张玉凤也问过唐医生有多大把握,他说他有百分之九十五点多的把握。白内障手术实际上也不算什么大手术,赤脚医生就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做过多少次。现在是为毛泽东做,每个人都特别紧张,张玉凤看到过有的护士在给毛泽东打针时,手都直发抖,一连几次就是打不进去。毛泽东一生都未曾做过手术,所以他的心中也很不安。但他面对紧张的护士,还是很镇定,努力和护士谈点别的事情,以消除她们的紧张情绪。 手术开始,毛泽东让张玉凤放了一段昆曲演员蔡瑶诜唱的岳飞《满江红》的录音。“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陈词慷慨激昂,曲调摧人奋进。毛泽东就是在这样的气氛下,踩着昆曲的节拍走上手术台的。医生首先在他眼睛周围打了一针麻醉药。这个部位很敏感,也非常的疼。但第一针扎过后麻醉药不管用,毛泽东说他眼睛还有感觉。于是又打了第二针麻醉药,他的眼睛才失去了感觉。这时,张玉凤就关掉了录放机。手术时间不长,前后十五分钟,实际动手术时间只有八分钟。手术过后,周总理、邓小平、汪东兴、王洪文他们怕影响刚做完手术的主席,没有跟毛泽东道别。 手术后,毛泽东的情绪很稳定。一个星期后,医生给毛泽东眼睛上的绷带拆了。他的左眼终于重新看到了他所熟悉的房间,看到了他所熟悉的身边工作人员的面孔,并一一叫出了他们的名字。这时,毛泽东激动得流了泪,因为他一年多没有看到这个世界了。医生做手术时,只做了白内障长成熟的左眼,也没有切除白内障,而只是把白内障压到白眼球下面去了。主刀医生唐医生觉得切除的手术比较复杂,尤其对高龄老人不适宜,而把它压到白眼球下面也可以保证七、八年的视力。毛泽东左眼的视力刚恢复时,医生说每天只能看十五分钟的书。一开始,毛泽东还能做到这一点,但很快他就不干了。看书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因此,他又开始夜以继日地读书、看报、批阅文件了。…

山西发生泥石流34人遇难集市被夷为平地

据救援人员透露,截至星期二(9月9日)凌晨3时,山西省临汾市襄汾县发生的泥石流事故已造成34人遇难35人受伤,数百人失踪。 据称,目前山西省调配5名专家和150多名医务人员救治伤员。 另外,遇难者遗体辨认等善后事宜已经展开。 星期一早晨8时左右,位于山西临汾市襄汾县塔山矿区的新塔矿业有限公司的废弃尾矿库被暴雨冲垮,造成泥石流。 据媒体报道,泥石流宽600米,长三公里,将下游大约一公里处的一个集贸市场夷为平地,市场附近的云合村也有部分房屋受埙。 泥石流冲毁了一个集贸市场 目前被泥石流掩埋的具体人数仍不清楚,不过由于星期一恰逢赶集的日子,普遍估计死伤人数并不乐观。 据救援人员透露,当地一度投入1100多名武警、民兵、消防人员、公安人员等参与救援,还使用了19台大型机械。 尾矿是开采出的矿石经过拣选后的剩余物。通常储存在矿山的尾矿库内。 山西省繁峙县岩头乡去年5月18日曾发生尾矿库溃坝事故,造成的泥石流造成4500多万元经济损失,但没有人员伤亡。 辽宁省海城市甘泉镇鼎洋公司尾矿库去年11月25日发生溃堤事故,造成16人死亡或失踪。 英国也曾发生大规模的尾矿溃坝事故,威尔士阿布范小镇1966年10月21日发生尾矿溃坝造成的泥石流。 泥石流摧毁多座民居和当地的小学,造成144人死亡,其中116人是儿童。

建筑许可发放增加加国房市仍有潜力?

昨日(周一)联邦统计局最新出台的一份报告显示,尽管加拿大的房市进入“冷却期”,但7月份政府所发放的建筑许可却仍然呈增加的趋势。 据悉,7月份全国各级政府许可建造新屋的总价值达64亿,比上个月上升了1.8%,这一增加主要来自于加拿大中部地区“多户住宅房”(multi-family dwelling)以及萨省的工业建筑。值得注意的是,住宅类房屋是这次增加的亮点,其总价值达37亿,比上个月增加了2.7%;其主要来源是安省、魁省和曼省当地“多户住宅房”建造许可的发放。 按照道理来说,建筑许可发放量的增加表示全国依然有对房屋的需求,这对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来说是个好事。不过这个消息倒着实让业内专家大跌眼镜,因为几乎所有人都没能想到已经陷入低谷的房市居然还能出现这样的“反常”情况。 背景:房产市场屡现疲态 自进入下半年以来,加拿大的房产市场一直屡现疲态,不但销量出现大幅下滑,就连新建房屋的数量也跌至今年的最低谷。再加上更早一些时候联邦首季GDP出现负增长、全国平均房价在6月份出现近10年来的首次回落,于是关于房地产的负面预测屡现于报纸、网络等媒体。很多人都曾预测,加拿大在2008年下半年会面临如同90年代初期那样的房市萧条。 按照道理来说,人们的预测应该是很合乎常理的。可是现在加拿大的房市似乎偏偏就不能用常理来解释,把人弄得一头雾水。 那么,业内众专家们是怎么看的呢? 专家们的意见 道银(TD Bank)副首席经济分析员亚历山大(Craig Alexander)首先坦承业内(包括他自己)并没有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不过他随即表示建筑许可发放数量的增加并无法改变目前房地产市场正在冷却的现状。然而,这一现象倒可以增加人们的信心,因为这表示加国仍有对房屋的需要,而本国的房地产估计不会出现美国那样“从悬崖上跌下去”的情况。 满银(BMO)经济学家波特(Douglas Porter)也基本赞同亚历山大的观点,他表示加拿大的房地产已“很明显”(definitely)地进入缓慢期,这点从销量大幅下滑以及缓慢增长的房价就能看出来。 不过,他同时又表示,建筑许可发放数量的增加标志着目前联邦建筑业和房地产市场中可能还会有一些“潜力”(underlying strength)。然而,这些“潜力”是否能会成为托住加拿大房地产的动力,让它不至于出现大幅下滑呢?波特并没有就这做出评论。 其实,专家们的评论很模糊这一点也不奇怪。须知现在加国房地产现在形势怪异,怕早就超过了他们的预测能力范围。看着自己先前的推测一次次地没有应验,谁还敢妄自揣测房地产走势?还是保守点,静观其变吧。 不过令人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政府于7日正式宣布接管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这两家全国最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这一美国史上最大救市行动立刻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北美股市随即上扬。而如果这次美国政府可以成功地挽救当地房产市场,这对加拿大的经济和房产市场也会起到一个推动的作用。 报告中一些其他数据 虽然政府所发放的建筑许可的总体数量是呈上升趋势,但是并不是包括所有类型的建筑。统计局的报告显示,工业建筑的建造许可发放量在经历了6月份高达29.4%的下降后在7月份出现了26.3%的回升,总价值达5.03亿元。 单户住宅建造许可(single-family permits)的发放量减少了1.4%,其总价值下降到22亿元,而这一下降有一半左右是出现在安省。 此外,商业建筑的建造许可发放量则减少了3.7%,教学机构建筑的建造许可发放量则减少了4%。 从全国来看,7月里共有6个省份发放的建造许可增加,而魁省增加得最快,达13.2%。

女大学生宁捡废品不做二奶闹得沸沸扬扬

“农家女大学生宁当‘三奶’不嫁穷人”一事正闹得沸沸扬扬,近日,网上又出现了一名“宁收废品不做二奶”的“废品西施”。ID为“KV53103”的网友在网上发了一个名为《好一个收废品西施:宁收废品不做二奶》的帖子,盛赞这名外表甜美据称是西安某民办大专毕业的贫困女大学生,为了生活宁愿捡破烂都不愿意当二奶的故事。 帖子发出以后,很快就在网上引起激烈的反应,点击率超过了33万,近千名网友留言。不过,网友们并没有对这个“废品西施”表示同情或者赞赏,反而指责该帖的发帖者又是一个“网络推手”,只是想借助网络捧红照片中的女孩。 西安女被誉为“史上最美女孩” 昨日,天涯论坛中一个题为《好一个收废品西施:宁收废品不做二奶》的帖子引来了众多网友的关注。随后,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该帖子是在9月5日首发在网易新闻贴图论坛内的,截至到昨天晚上20点为止,该贴的点击率已经超过33万,另外有900多名网友留言。 网上流传的“废品西施”的照片,女孩还染着一头金发。 靠父母捡破烂读完大学 文中先以这名被称为“废品西施”的女孩本人的口吻,向大家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的西安女孩为生活所迫而不得不与父母一起收废品、捡破烂的故事。随后,作者又在文中对“废品西施”大肆赞扬,称其“宁收废品不做二奶”的精神非常可嘉。贴文后更附上了一张据称为“废品西施”本人的照片。照片中,一个皮肤白净,衣着靓丽的年轻女孩低着头,推着一辆前面挂着“收废品”字样牌子的单车。 “一个漂亮的女孩儿能够选择这样的决定真的不容易”,即使是生活窘迫,也并非每一位美女都能像她那样,愿意拉下颜面,去做收废品这种“丢人的行当”。文中更随后将“废品西施”与那些甘愿当别人二奶、三奶、情人,靠施舍度日的美女,以及那些上网发帖,公开喊价,“卖身救母”的女孩进行比较,称“废品西施”自食其力的精神“体现了一种最高的品质”,应该赢得大家的尊重,“废品西施”更应该被大家称为“史上最美的女孩”。 找不到工作只好收废品 帖中引用“废品西施”的话称,她大学3年的费用都是父母通过收废品和捡垃圾辛苦挣来的。父母辛苦赚钱供其上学,而她却因为没有好好读书,毕业后一直找不到工作。一想起父母每天去收废品和捡垃圾的艰辛,就觉得很对不起他们,更觉得生活真的是很不容易,因此才产生了和父母一起收废品的念头。帖中那张照片上的自行车,就是其父亲每天出去收废品的必备交通工具。由于租不起房子,她们一家三口只能在停车场旁的一个小地方上临时居住。“我在西安一所民办大专读了三年,在学校的时候学的专业不是很好,去收废品是迫不得已”、“真的希望这样的苦日子早点结束”,帖中引用“废品西施”的话说。 疑有幕后推手遭网友群起痛批 帖子在各大论坛上贴出后,由于网友认为该故事中明显有“制作”的痕迹和浓厚的炒作意味,不少人一看即觉得所谓的“废品西施”宁愿捡破烂,不愿做二奶,其实不过是网络推手的又一次虚假的“策划”。而故事的主人公“废品西施”非但没能如作者所想的那般,博得大家的同情和赞赏,反而引来了一众网友的攻击和质疑。 女孩衣着光鲜染发受质疑 照片中女孩光鲜靓丽的衣着打扮,干净整洁的外貌成为了网友们质疑和挑刺的中心。天涯网友“a_chinese”说,“她那身衣服,和染的那个头发,要多少钱?这是一个收破烂的女孩子打扮吗?”,“染个头发够她收多久的废品?皮肤那么白?纤细的胳膊,能抢到多少人在抢的废品?”网友“shanother”的回帖表达出了明显的质疑。“拍摄的是职业摄影师,照相机都是专业的,炒作过了吧”,“,“从光线处理和演员的表情等分析,这应该是一张97年至07年十年间都很流行的艺术处理照,就是模特的服装太失败。” 还有网友通过分析照片的效果,来指出事件的可疑之处。随后,更有细心的网友发现,帖中所称的需要靠收废品度日的女孩,左手中指上却戴着一只金戒指,这个可谓是事件中最大的疑点和漏洞。 网络推手低劣表演引反感 在现今这个网络信息真假难辨,“网络推手”大行其道,通过炒作假新闻来打造“网络红人”的年代,在见证了“兰董”,“天仙妹妹”等一系列“网络红人”凭着炒作迅速走红的经过后,网友们对于此类疑似有“网络推手”在背后进行操作的事件,可以说是已经有了相当强的“免疫力”。 相对于“废品西施”本人,令网友更为反感的是在幕后进行炒作的“网络推手”。天涯网友纷纷对事件幕后的推手进行攻击,“无耻的网络推手,别侮辱大家的智商好吗!”,“下次炒作请专业点,这点小把戏早就免疫了”。“热心”的网友“古月金帛”更用带讽刺意味的口吻,来给该推手“出谋划策”,“这个该怎么炒呢?叫天下最美拾荒者?” 名词解释 网络推手 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网络策划师,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把网络明星网络事件推出来的人。网络红人往往离不开网络推手,他们让现实中的普通人以极快的速度红遍网络。把普通人在网络上炒红,只是网络推手工作的一部分。 网络推手的特征是:通晓网络操作规则,熟谙大众接受心理,手握八方可用资源。 网络推手的操作方式往往是:将准备推红的主角包装成易得到大家同情的一类人,或通过一些出位的恶搞在短时间内引起最多的关注。

“魔鬼天才”小提琴家李传韵来多演出

(本网记者)去年四月份李传韵在多伦多的成功演出曾引起震撼,在本地刮起一阵小提琴旋风,应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民众的呼吁和要求,这位享有“魔鬼天才”美誉的小提琴家将再次来此地,展示他举世惊叹的技巧和感人肺腑的音乐,他与另一位著名青年钢琴家王犁将连手为大家献上一台《绝代双骄 炫技音乐会》,并为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筹款,中国著名作曲家王燕樵先生将应邀在音乐会现场进行作品的解说。 与李传韵交往深厚的郭善群先生在介绍李传韵在多伦多的演出时用了这样几句话:去年演出之前大家都问“李传韵是谁?”;演出之后大家都问“李传韵啥时候还来?”;今年消息一发布,大家直接问“到哪儿去买票?” 郭善群说这就是李传韵音乐的魅力。 李传韵 据悉李传韵出生于一个音乐世家,1980年出生于青岛,奶奶是留美的钢琴家,父母都是职业小提琴手。传韵这个名字来自家谱“忠厚传家久”,祖父是“忠”字辈,父亲是“厚”字辈(李厚义),他就是“传”字辈了,他的一盘CD就叫“名琴传韵”。说他是个神童一点都不夸张:他2岁就识2000多个汉字,3岁开始学拉小提琴,5岁时参加北京市少年儿童小提琴比赛,敢拉难度极大的《西班牙交响曲》,本来评委们都一致评他为第一,但我国著名的小提琴教育家林耀基怕他小小的年纪就骄傲,楞把他降为第二名(从此他被林耀基收为年龄最小的学生)。11岁时他参加维尼亚夫斯基国际青年小提琴比赛,20位评委全部给他最高分,一举夺得冠军。 李传韵与郎朗和迪蕾大师 13岁时,他一口气演奏了被公认为小提琴演奏试金石的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中央音乐学院的林耀基曾说:“李传韵是我所见过的少数天才之一,13岁的时候他已经解决了小提琴技术上所有的问题。”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说:“他的技巧已经超过帕尔曼。他有很多东西不是做出来的,是他内心深处流出来的,这是上帝给他的。”被称为“小提琴教母”的迪蕾教授(Dorothy Delay)也曾预言:李传韵正在成为继帕尔曼(Itzhak Perlman)之后最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 在主办机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旅居多伦多的许多音乐节人士纷纷前来捧场,除了熊猫眼文艺的高硕及王燕樵和王犁父子、加拿大国家艺术学院院长龚晓华、著名作曲家胡伟立、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董事简金鸿,还有刚刚从国内返多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周建霞、华人艺术家中心梁二黑、著名作曲家黄安伦、安省海外华人音乐协会会长谭全、长江艺术团团长赵桂萍、协群社区服务中心会长萧成振、副会长朱曼舒、多华会会长郑永麟等人。 本场音乐会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学院主办,熊猫眼文艺担任制作,紫爵金宴和UNIMAC GROUP Ltd.提供钻石赞助。据悉,本地一家琴行将赞助一把名贵小提琴,由李传韵本人在晚宴上为大家演奏。 定于九月二十一日(周日)晚七点在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何伯钊剧院(5183 Sheppard Avenue East)举行音乐会,九月十九日(周五)晚七点在紫爵金宴举行晚宴(8601 Warden Ave. Hwy 7 & Warden). 票价:$28(已售完), $38(所剩不多), $60,VIP $138(包括演出后晚宴) 售票地点: 熊猫眼文艺(Finch/Yonge)416-856-7270 /何伯钊剧院(Sheppard/Markham Rd)416-292-9293 EX232 /联合琴行(Finch/Kennedy)416-297-8997 /黄锺琴行(Highway7/Leslie)416-220-1982 /凯声琴行(Finch/Midland)416-754-2228 /菲夏蒙尼乐器(Steeles/Warden)905-784-2028 /东方文化艺术馆(城市广场Steeles/Kennedy)905-946-1489 /翰林公司(中区唐人街Dundas/Spadina)416-595-5050 /声达琴行(Kennedy/Steeles)…

中国软实力相对上升引发美国的焦虑

美国国会近日出台了一份厚达175页的长篇报告,详细比较美国和中国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同时也肯定了中国的双赢外交。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所副研究员樊吉社称,这反映出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相对上升的焦虑,美国开始警惕中国软实力的增长,正采取措施对其自身软实力的受损采取补救措施。 这份报告不主动对外公开,记者在专门刊登美国国会报道的网站上看到,该报告共175页,题为「比较全球影响力:中国和美国在发展中世界的外交、外援、贸易和投资」。美国国会信息服务部门外交、国防和贸易分部的1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写作,报告供国会议员决策时参考。 报告肯定北京双赢外交 报告共分3部分。第一部分阐述美国外交利益,中国增长的影响力,以及对美国的意义。第二部分比较中国和美国的全球公共形象,它们如何使用公共外交、国家政策和对外援助等软实力工具。同时考察了军事外交、全球贸易和投资以及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第三部分分析中国和美国在5个发展中地区的外交和经济活动,即南亚、中亚、非洲、中东和拉美。报告还附了39张图和17张数据表。 报告在第一部分中说,中国实行的务实外交赢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注意。冷战结束和中国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腾飞后,北京的双赢外交风格注重短期的共同经济利益。由中国自身快速发展带来的日益扩大的贸易、投资和符合需求的对外援助,都强调了互惠互利。中国获得了商品市场、原材料,通过不附加政治和经济条件的对外投资和援助项目赢得了国际声望。报告说,中国的外交风格和不干涉内政的外交原则看起来得到许多国家的欣赏。 报告同时认为,尽管中国的影响力上升,美国的优势仍显而易见,包括大量政府之外的软实力储备。美国在中东仍是主导性的外部政治和军事力量,在拉美的政治和经济影响力强于中国,在欧洲和亚洲拥有充满活力的正式盟友。美国在军费开支和军事能力方面远超中国。 美感软实力受到损害 樊吉社表示,美国关注并思考中国「软」、「硬」实力的增长及其对美国外交的影响并非始于今天,现在对中国「软实力」上升的关注主要归于伊拉克战争深度损害了美国软实力,美国对中国「软实力」相对上升的「焦虑」。樊吉社同时说:「不过,这两份报告没有太多强调中国的威胁,即使有,也是担心隐性的软威胁。换言之,担心中国可能和美国竞争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吸引力」。

洋教授看中国留学生:勤奋但乏挑战精神

谈到对中国留学生的印象,欧洲和大洋洲的大学校长和教授使用频率最高的形容词就是“勤奋”,但同时也指出,中国留学生比较缺乏挑战精神。 中国侨网报导,自从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出国深造的中国学生人数一直有增无减,目前欧洲、大洋洲各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人数持续上升。 有报导说,二十多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在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法国、澳洲、纽西兰等国家的校园里都可以看到中国留学生的身影。 法国国立高等技术学院院长迪克斯隆指出,现在中国留学生人数占这所大学留学生总数20%,与法国其他高等院校相比,这个比例并不算高。 瑞典皇家工学院院长弗罗德施特洛姆说,皇家工学院内共有三百名中国硕士、一百名中国博士和十位中国教授。他开玩笑地说,这所大学快成中国大学了。 瑞典皇家工学院特乌特教授说,中国留学生的勤奋精神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但美中不足的是,中国留学生更愿意单独学习,而不太适应小组讨论等形式的集体学习。 德国柏林自由大学的迈卡钦教授指出,中国留学生不但勤奋,而且聪明、礼貌,但他们似乎对教授、对权威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感,而这对培养创新思维是不利的。他说,中国留学生崇拜权威可能与中国传统的教育体制有关,为了消除他们这种意识,教授们努力让他们认识到,权威所讲的话并一定都是对的,鼓励他们用理性的态度挑战权威。 有专家认为,要打消中国留学生对权威的崇拜,培养勇于挑战的精神,首先要从培养独立的人格做起,只有具备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敢于怀疑、勇于挑战。

章子怡:未婚夫Vivi借其名气身价倍涨

章子怡接受《ELLE》(中文版)杂志专访,畅谈在好莱坞的奋斗,她表示好莱坞并不是“我们的世界”,没有几部好莱坞电影是为中国演员量身定做的。而另一方面,《名利场》杂志日前出炉的“年度百大权势榜”,她的未婚夫却依靠她的名气,比去年蹿升了17名。 [演艺事业] 好莱坞不是我们的世界 《梅兰芳》之后,章子怡远赴伦敦,拍摄她的又一部好莱坞电影。章子怡说自己推掉的好莱坞电影要比演了的多得多,在她看来,好莱坞并不是“我们的世界”,“这些年我推掉的好莱坞电影比我接的要多得多,因为我不想让人家认为我们只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的符号而已。我还是宁缺毋滥,所以我现在拍摄的数量不是很多,拍一部是一部。” 章子怡觉得自己最成功的角色就是《艺伎回忆录》,“它让好莱坞看到我们的演技。不过我还是认为,好莱坞没有几部电影是为中国演员量身定做的。”至于未来的发展是否会立足国内市场,章子怡直言:“要看是不是有好的剧本和角色,我不在乎是在哪里完成。” [爱情婚姻] 17岁就开始想结婚 当谈到自己对生活的想法时,章子怡笑言,自己一直都想结婚,“我从17岁就开始想。找个人嫁了,结婚生孩子,从来没有改变过。不过,这些都不是能计划来的。”她坦言,“我现阶段最大的梦想就是,有婚姻、有爱情、有家庭。这是一个正确的路,尤其是像我这么恋家的女人。” 那么,出道以来,让章子怡最开心的赞美是什么?她说,“前些日子我妈妈跟我说,她在公园晨练的时候,有两个妇女走过来对她说‘您培养了一个特别好的女儿’。那时地震刚过,在抗震救灾中我的一些举动让她们很感动。我觉得别人在赞扬我母亲的时候我最开心。” 章子怡谈自己在好莱坞的奋斗史时,表示好莱坞并不是“我们的世界”。 Vivi Nevo《名利场》排名因她上升 不少人都说章子怡钓了个金龟婿,靠未婚夫Vivi Nevo在好莱坞的势力,章子怡不仅要当国际巨星还要转型做制片人。不过在美国《名利场》杂志日前出炉的“年度百大权势榜”,Vivi Nevo的排名却依靠未婚妻的名气,比去年蹿升了17名,排到第42位。《名利场》撰文称,43岁的媒体业投资商Vivi Nevo今年名次上升,除了他本身的投资才能和社交能力外,他和中国女星章子怡的高调订婚,令他曝光度陡增,身价也随之倍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