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解读加拿大男人:田园社会的田园性格

(本网征文)我老公的一个朋友,有一次说起他为什么不喜欢出远门的原因:“加拿大是世界的中心,还有必要去别的地方吗?” 乍听起来,这句话很不中听——无论是给哪个国家的人听到,可还是有一点区别的:这句话要是出自一个美国男人之口,不难立马确定它的“真实性”——美国人的无知与自大是出了名的了。不过这句话出自一个加拿大男人之口,就让人不得不犯点儿犹豫、在下结论时往往也会比较“手下留情”:他恐怕是在开玩笑吧?或者是故意以危言耸听来博取别人的注意?…… 总之对于一个加拿大男人,仅仅凭其一句不中听的话就将“无知自大”的帽子扣其头上,善良的人们往往有些于心不忍。 因为加拿大男人,就算是笨,也像是那一类笨而憨直的小孩子一样,笨得有些可爱。 加拿大男人的憨笨,是像电影“The Pacifier”海报上宣传的那种膀大腰圆全副武装而手持婴孩的形象——给人一种用“牛刀杀鸡”、大材小用的感觉。 “种族主义”的观念也许或多或少还是左右人心的:这个世界的舆论无论开放或者是狭隘到怎样的一个地步了,白皮肤的优越性还是不得不承认的。正因为此,如果有这样一个白皮肤金头发碧蓝眼睛、高大英俊的“天之骄子”的存在,那么世人对他的期待值也就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即使他没有比尔. 盖茨那样的高智商,怎么也得具备“酷哥”布瑞特. 皮特的威猛潇洒吧……不然可就是白白可惜了上帝给他的那些优越——当然这只是一些像我这样的愚人的愚见。 可是无论别人怎么看,一个典型的加拿大帅哥的终极目标,却往往很单纯:房子车子票子,老婆孩子热炕头……虽然他们的房子的标准和我们中国人的不一样、虽然他们的“热炕头”也多半是用席梦思制成的。 我的这些看法可不是空穴来风。我老公的朋友,除了那个认定“加拿大是世界的中心”的Keith, 另还有一帮“青梅竹马”的“铁哥们”,混熟了,对每个人,我也有了些解: Thomas, 广告设计专业,原本在多伦多的一家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干了不到半年,就匆匆返回了本市,说是他的神经受不了广告公司那种经常要“定期交货”的压力。他现在是本市GM 公司汽配线上的一名工人,朝九晚五,每次见他都是吹着口哨,心情好得不得了。 Max, 人长得一表人才不说,其聪明机灵更是一个顶仨。大概是被自己的外表和脑瓜惯坏了的缘故,Max 为人一向性格不稳、脾气不定,让人很不放心。不过观察了很久,我发现他最严重的“暴力倾向”也就是看看恐怖片、或者在游戏机里和“超人”、“蝙蝠侠”等拼个你死我活而已。 Luke, 只有25岁,据说已经有了自己的电脑公司了,我每次和他谈话,都不得不留心自己的措词。可是上次在一个party上见到他,却胡子拉碴,身边拖着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女人,说是他的“未婚妻”。在聚会上,Luke向我老公打听他以前工作过的电脑公司,说是自己也要去申请就职,他自己的公司养不了家了,只得放弃——得,这唯一一个我觉得还有些“火气”的加拿大男人,也行将被这女人的“温柔乡”俘虏了去了。 加拿大男人的这一“风骨”,依我看是加拿大社会和平优越的产物。用“养尊处优”来形容加拿大男人一点也不过分。 如果把加拿大整个国家比作一个家庭的话,那么由于这个家庭的富足、自由、开明的环境,而培养出好脾性、爱和平、善解人意的子女的话,那么加拿大男人正是一群这样的子女。 这些子女的性格,像极“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因为出生豪门生活优越,从小养成了一种“富贵闲人”的脾气:四肢不勤五谷不分,瞧不起当官的、做文章又嫌劳神……唯一擅长的,就是在“富贵温柔乡”中厮混,直把个“岁月空添、时光虚度”…… 可是贾宝玉到底是惹人爱惹人疼的,因为他对中意的人的温柔体贴,也因为他对不中意的人的心底善良。 如果说美国男人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的都市男人的性格的话,那么加拿大男人则代表着二十一世纪田园风格的男人。不过这里你也别以为田园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乡下”,二者其实是有很大区别的。按照中国人的概念,“乡下”即是“无知”和“落伍”的代名词,可是田园就不同了——英国田园风格的宅子和生活方式几乎是任何一个有理想的中产阶级的梦想。 田园风格的男人,在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可不要想当然 (take it for granted)啊。 随便问几个小学在校男生:你将来打算做什么?十有八九都会告诉你:冰球。但凡是家有男丁的加拿大家庭,无不将其子送入冰球队列入其成长日程上。 要说加拿大男人为什么对冰球这么情有独钟?一自然是因为好玩——全世界的男人都以“玩”体育为己任;二,以我之见,大概是在加拿大这个息事宁人、微澜不惊的地方,除了派去阿富汗战场的将士,这种在冰球场上“寒光雪影”的“厮杀,恐怕是加拿大男人得以一展其“雄风”的唯一场所了。 话又说回来,如果这世界多一些眷恋在冰球场上厮杀的男人,那么热衷于去战场上厮杀的男人不是就会少一些吗?看来我们不得不对加拿大男人“息事宁人”和世界观多一些思索和尊敬啊。

纪实:柬埔寨金边夜总会里的中国小姐

金边夜总会每月赚四千美元 一分钟网吧在金边也算是一个知名的品牌了,至少很多的中国打工族挺认可这个品牌。 我就很认可,所以会经常去。 那天是2月25日。 因为下雨,所以这日子记得特清楚。 柬埔寨首都金边旱季里通常是不下雨的,几个月里一滴不落,只有太阳明晃晃的,很毒,很让皮肤受不了。忽然下雨了,说是受中国冷空气影响,哪跟哪啊,什么都与中国挂钩,全球能源紧张怨中国,美国次贷危机也怨中国。不管怎么着,反正下雨了。下雨是好事,吉祥,久旱逢雨吗,当然吉祥。 我已经从Google上搜获了需要的资料,正要准备走的时候就下雨了,还挺大,马路上一片空蒙。我没有伞,即便有伞也不想走了。 荧屏上忽然跳转了一个网页,是关于MP3的,随便点一下,就戴了耳机去听,居然是日本歌曲,音乐旋律悠扬婉转很是动听,只是不懂歌词。日本人真是不简单,把他们的歌曲原汁原味的弄进中国的网页上,这算不算侵略? 邻桌忽然有了一个女孩,挺文秀的,淡妆,鼻梁上还架一副灵巧的近视镜。 女孩坐下就开始大声讲话,好像那台机子早就为她预备妥当了。我瞥一眼她的荧屏,是Pyspace视频加音频,对方好像也是个女的。 “你告诉他们,这里的客人多是韩国人、日本人和欧洲人,出手很大方的,一个月保底4千美元。什么,有多少韩国人?说出来吓着你,有60万呢。” 2007年韩国到柬埔寨的游客的确有60多万,但这与4千美元的收入有什么关系?柬埔寨打什么工可以月入4千美元? “当然越年轻越好,三十多岁也没关系,但盘子要好。李姐可能不行,她生孩子破堂了,多碍眼啊,这里的男人可不喜欢女人肚皮上有刀疤了。” 我理解盘子可能就是脸蛋儿。这个女孩的盘子就不错,白白的,圆圆的,还有两个小酒窝,也许只有二十多岁吧,如果她不是讲出肚皮之类的话,我愿意把她看成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 “怎么收费?我的E-mail你没看啊?每人收三万呗。从沈阳坐火车去广州,然后买广州到金边的单程机票。到金边后我去接机,然后负责安排她们的工作。收三万不算多,扣除路费,没有多少赚头了,我还要花些钱为她们找工作疏通路子,而她们用不了一个月就可赚回来。当然,自己的本事不够,怨不得我。” 难以想象,国内居然还有这样的傻瓜,愿意出三万人民币到柬埔寨找工作。 “签证你不用担心,你们去广州之前先给柬埔寨驻广州总领馆的谢强打电话,告诉他你们到广州的时间,他会把签证送到车站或是机场,给你们贴到护照上就行了。谢强是我大哥,他不会多收你们的钱,每人450元人民币,另外再付他50元车费钱,不管几个人,只付50元。哦,他的电话呵,你记一下,13902268044。没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啦,小妹如果没有这两把刷子,怎么在柬埔寨混呵。” 这是什么狗屁刷子?柬埔寨广州领事馆提供送签证服务已经有些日子了。那个谢强也是一个热心正派的小伙子,与她的那两把刷子不会有半丝的瓜葛。 日本歌曲终于唱完了,让这个有两把刷子的女孩给搅乱了听神经,她才是真正的侵略者。我已经知道她是做什么的,也知道那些愿意拿3万人民币来柬埔寨打工的人将打什么样的工。但我不相信她或者她们每个月有4千美元的收入。 “来柬埔寨后的居留签证由我负责办理,是一年期的,到期后可以续签。签证费每人275美元,当然要由她们自己付。” 柬埔寨一年期签证通常只需要265美元,有的旅行社250美元就可签下来。 “他们来到后如果愿意跑单帮,随便。这里的社会治安很好,不像国内的夜总会都有黑社会把持,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这倒是一句实话。柬埔寨的夜总会秩序井然,不仅小姐的人身安全有保障,顾客的人身安全也有保障,而且一切都是明码标价,绝不会发生国内夜总会普遍存在的欺诈行为。 雨还在下,有两辆摩托车在网吧门前相撞,其中的一个人摔出去有三米。 女孩说:“坏了,坏了,外面撞车了,要打架了。” 我另换一支歌,是毛阿敏的《同一首歌》,我喜欢她的歌,有很多喜欢的因缘,比如我们年龄差不多,比如她很大气。这个祖籍山东的女人一生坎坷,相信与她生活的那个城市有关。我也一生坎坷,我是山东人,山东的女人大都比较幸福,但男人大都比较坎坷,与上海相反。 知道不会打架,我见多了这样的相撞。 果然没有打架,这个把那个搀扶起来,然后各自骑上摩托车走了。这就是柬埔寨的文明,让号称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人汗颜。 “噢,居然没有打架呀。真好,你看柬埔寨人有多好,撞车了居然没有打架,这要在沈阳,早就头破血流了。” 弄不懂这女孩是失望还是惊奇。 “我到钟了,要去上工。有什么事你发短信给我吧,记着别太心慈手软,该赚的钱一定要赚。这是生意,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当初就是这样过来的,是心疼拿出的那笔钱,但没有付出哪里有今天的收获?天下没有白吃的盛宴。想开了也就无所谓了。” 女孩站起来去结账,走路的时候腰臀摆动的幅度有些夸张,确切说有几分性感,有几个贼头鼠目的男人目光掠过电脑显示器追盯着她的背影。 雨还在下,女孩结账后就走了,外面仍旧是一片空蒙。 毛阿敏还在唱,她的歌总是带着几分忧伤。

健康帖士:常旋转大拇指能让你少生病

有些些方法与众不同,这些方法独树一帜,但是这些方法却一样有事半功倍的保健功效, 不妨你也试一试。 旋转拇指 如果感到体力不足,不妨试着让拇指作360度旋转。旋转时必须让拇指的指尖尽量画圆形。起初也许会感到不顺,但反复进行几次以后,拇指就会有节奏地旋转,而且觉得心情舒畅。一般让拇指按顺时针的方向及逆时针的方向各自旋转1~2分钟即可。 自我握手 作为养生方法加以利用,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自我握手。左右手掌靠拢在一起交替对握,关键在于右手拇指要有意识地用劲抓住左手的小鱼际,左手拇指抓住右手的小鱼际。紧握3秒钟后双手分开。左右相互紧握5~6次。 手指交叉 当感到大脑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时,不妨把双手手指交叉地扭在一起。某只手拇指在上交叉一会儿后,再换成另一只手拇指在上。然后将手指尖朝向自己,并使双手腕的内侧尽量紧靠在一起。反复进行几次。 温风吹手 许多人在洗发后都用电吹风吹干。如果使用电吹风对手掌进行刺激的话,虽然只花3~4分钟,但取得的养生效果却是很大的。用电吹风向手掌送去温风,感到稍热时,就把电吹风移开,然后再靠近手掌吹风。这样反复进行6~7次,使整个手掌都被电吹风发出的温风刺激到。 旋转网球 双手夹住网球,慢慢而有力地旋转,通过网球对整个手掌进行刺激。还可以把双手指叉起来,夹住网球按3秒钟后分开,然后再度掀按。如此反复进行多次。

新移民在加拿大怎样给孩子取英文名?

( 环球华报) 新移民到加拿大,给孩子起个好的英文名字是件大事。怎样取名个地道的英文名字,既容易上口,又可以显得与众不同呢?看看卑诗本地人怎么给孩子取名,兴许会有些启发。 家住满地宝(Port Moody)的史密斯太太(Dorry Smith )没有为小孩取名翻字典。她和老公都觉得,取名只要听起来好听就行,不必找那些稀奇古怪的名字。所以史密斯夫妇给新生的女儿起了个极为大众化的名字:“Ava”。2007年,这个名字是卑诗省新生婴儿使用率最高的名字。去年卑诗共出生了236个叫 Ava的。 史密斯太太认为,自己的名字“Dorry”很少见,这是她的两个祖母Dorothy和Mary的名字拼起来的。小时候,她不喜欢自己的名字与众不同,对父母颇有微词。这也是她给女儿取大众化名字的原因之一。 简单名字中大有文章 卑诗省人去年最喜欢用的男孩名字是“Ethan”,去年有291个新生儿叫“Ethan”。从1990年开始,已经有接近3000人取名Ethan。而同一时期,叫“Ava”的人数有近3倍之多。 调查显示,名字也象流行歌曲一样,经常在很短时间内风靡一时,然后不知所踪。比如在Ava之前,叫Emma的最多;Emma之前叫Emily的最多。 以“Barbara”这个名字为例。1920年,卑诗人开始给孩子取这个名字。“Barbara”是拉丁文,意思是“外国女人”。10后,有81人取名Barbara。到1948年,这个名字的流行程度达到顶峰,有367个新Barbara诞生。1961年的时候,有270人取名Barbara,但是10年后的1971年,整个卑诗省几乎没有人再叫这个名字。 “ Lisa”这个名字在1973年最流行,有303人取这个名字。不过现在已经很少人再用个这名字。 更加富有戏剧性的是“Brittany”这个名字。卑诗人曾经非常喜爱这个名字。1990年,有280个小朋友取名“Brittany”。但自从2005年小甜甜布兰妮(Britney Spears)风靡全球之后,取“Brittany”为名的人就大跳水。再有没人给孩子起名叫Brittanys, Britneys, Brittanies,或Brittnis, 甚至连”Brit”这个前缀的其它名字都不愿意取了。 不过,名字中也有长青树。“Jennifer” 和“Robert”是多年以来最受卑诗人欢迎的女孩和男孩名。在过去的107年里,有14,822名婴儿取名“Jennifer”,39,444婴儿取名“Robert”。 英文教授的建议 卑诗大学英文教授、大众文化专家巴克斯特(Gisele Baxter)认为,给孩子取英文名,不能太过简单,也不能难读或难拼,必须既有创意,又易记好读。 巴克斯特说,如果孩子的名字过于大众化,在班级里就会发生重名现象。教师为了区别,就会在名字上加上姓氏的缩写或是使用一个绰号来代替,引起不便。 不过,太过冷僻的名字,也会让孩子陷于难堪之境。他们需要不断纠正别人错误的发音或是拼写。 卑诗家长取名新潮流 现在卑诗省家长有个给孩子取名的新潮流,就是把一些通俗名字做一些小改动,比如把名字中的“i”改成“y”。去年有211年婴儿取名 “Olivia”,有5个孩子就叫“Alyvia”。还有把“Phillip”改成“Filip”的。 也有些父母,为孩子取的名字完全独创。一对家住温哥华的法裔夫妻给三个月大的女儿取名“Mielle”。这是一个完全新造的名字,创意来自于法语单词miel(蜜)。 在《温哥华太阳报》网站上,有一个卑诗省人常用名字的数据库,有兴趣话话,可以登录查到更多的相关资料:www.vancouversun.com/babynames。 下面是卑诗省2007年最流行婴儿名字的排行榜: 男孩名: 1. Ethan 2. Jacob 3. Noah…

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乐队正式亮相

昨天下午,成军已经两个月的纵贯线乐队正式亮相北京。罗大佑、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四人终于以乐队身份正式演出了一曲《爱的初体验》。罗大佑还信心满满地表示,乐队的专辑应该可以在今年年内发行。 这次发布会的场地特意选择了北京某艺术区的一个老式火车头旁边。四人的造型也颇为统一,白衫黑裤加造型怪异的披肩使得有强烈风格的四人看起来确实颇像一个正式的乐队。在舞台上互相调侃之余,四人还正式拿起了吉他演绎了一把即兴版的《爱的初体验》。曲目虽短,但四人风格尽显韵味十足。 对于目前的创作进度,李宗盛感叹,“他们写的歌都通过了,但是却毙了我的好几首歌。”罗大佑透露,目前成型的作品应该已经有25首左右,在2008年应该可以推出乐队的第一张唱片。而如果第一首歌排练顺利,“纵贯线”将会担任11月周华健北京演唱会的嘉宾。 周华健 捞钱?也要有本事 谁都没有想到,现场的第一个尖锐问题来自周华健。之前他就曾经被问到,四个人组这个乐队 是不是为了捞钱。对此,他自问自答说:“捞钱的方法其实有很多,我们拍个偶像剧啊,参加个什么活动啊都可以很快地捞钱。干嘛要选组乐队发唱片这个最难的?而且就算要捞钱也要有本事才可以。我们挣钱是靠的真本事。” 李宗盛 说句能上头条的话 现场还有人提问,最近作品减少的三位老将跟正大热的张震岳搭在一起,是否有搭顺风车的意思。这时张震岳连忙抢着回应:“我是听这三个人的音乐长大的,他们当年的作品已经可以说明一切问题了。”而李宗盛对此显得更加不屑一顾:“说句明天一定会上头条的话,现在写歌的这些人,我看能够超过我的也没几个。喜欢音乐喜欢创作的小朋友我们也很支持很欢迎,慢慢追吧。” 罗大佑 我罗大佑玩过票吗? 这次组队,四人的音乐生涯都跟滚石唱片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其中和滚石合作最久的当属罗大佑。罗大佑一共跟滚石合作了30年。而这次跟其他三位在滚石历史上的代表性人物合作组团,罗大佑表示:“这次我们对写歌的要求很高,我们希望能做出21世纪最好的唱片来。至于有些人说我们是不是玩票,我罗大佑玩过票吗?” 张震岳 主要工作是鼓手 这次跟三位大哥一起出来,张震岳显得低调了很多。张震岳认为:“我们写歌的个人风格都十分鲜明,四个人在一起碰撞反而很好玩,会有很多实验的东西出来。”因为三位大哥在前,因此在乐队分工上,张震岳主要担任鼓手,偶尔也会参与演唱。至于四人每个人都有的制作公司,这次也将被完全抛开,整张专辑中的所有音乐表现也都将由这四个人完成。

友人皆走避陈水扁只靠江湖术士度危机

洗钱风暴袭击扁家,扁幕僚及其任内官员几乎人人自危,深怕和扁家人沾上边,台湾《壹周刊》今天报导,陈水扁为了迎战检调人员的追查,几乎天天召开会议,而他最核心的智囊就是家人和仅剩的民间友人─花莲福园民宿老板蔡子盛。 报导指出,亲近扁的友人说,宝徕花园豪宅11楼内,扁家人常不定时召开家庭会议,研拟应对之策,会议上,扁常常不敌强势的太座吴淑珍而节节败退、处处妥协,但若是陈致中开口,吴淑珍便会让步。 除扁家长子有发言权,长媳黄睿靓的意见也常常被采纳,只要她发言前先说:“致中说…” 至于一直处于选择性相信状态的扁家千金陈幸妤,直到最近才在父母及弟弟的安抚下,全盘了解并接受扁家洗钱所酿成的风波,而且也会出席扁家人的会议,共同商讨因应对策。 报导引述知情人士说法,洗钱案发生后,除了家人,扁最信任的就是曾被称为新国师、精通奇门遁甲的花莲福园民宿老板蔡子盛。扁几乎三天两头打电话和他讨论因应对策。 不只参与公主救父戏码,连陈致中夫妇8月25日返台在机场的演出,扁都先打电话问蔡子盛的意见,最频繁时,每天晚上10点左右一定会热线讨论,连吴淑珍的身体状况,扁都像求神问卜般请教蔡,扁还曾办过一支专线电话给他,但因为蔡不习惯,最后还是叫扁打到家里或拨他私人手机。 报导指出,知情人士说,扁曾告知蔡子盛,电话被监听,但蔡凭着和扁长年培养的默契,可以用两人才听得懂的暗号、术语来沟通,连过去扁任内对军方人事安排,都会听从蔡子盛的意见。一位扁家友人说,真是没有办法理解,陈水扁为什么会这么听信一位江湖术士的话,现在扁身边可信赖的危机处理小组成员,除了家人,就只剩下蔡子盛一人。

扁妻咆哮:海外钱是孩子的不可能汇回来

根据今天出刊的台湾《壹周刊》报导指出,8月14日陈水扁召开记者会的当天下午,吴淑珍在护士和随扈陪伴下,冲到陈水扁办公室阻止陈水扁开记者会。 吴淑珍当时咆哮:“你要承认可以,可是海外的钱是孩子的钱,不可能汇回来”。吴淑珍并说:“国民党的人还不是一样替小孩在海外存钱,我们为政治牺牲这么多,为什么就不可以!” 报导指出,特侦组清查陈水扁家资金发现,陈水扁8年任内,总额约新台币4亿元的“国务机要费”有高达1亿元汇入吴淑珍的人头帐户,而吴淑珍利用的人头帐户高达120个,汇入这些人头户的资金高达3亿元,部分资金疑来自涉及北投缆车及南港世贸展馆的力麒建设集团。 一名办案核心成员信心满满地说:“Game is in control”,扁家海外洗钱案破案可期。 报导指称,陈水扁与吴淑珍为了海外洗钱案,曾经在8月13日、14日两天分别大吵一架。陈水扁本来在8月13日就有意对外承认洗钱案,但吴淑珍强力阻止,两人在宝徕家中大吵一架,最后把律师李胜琛找来家中,由吴淑珍向李胜琛一字一句念出否认新闻报导的声明,随后由李胜琛在扁办举行第一次记者会。 台湾《壹周刊》报导指出,8月14日陈水扁召开记者会的当天下午,吴淑珍在护士和随扈陪伴下,冲到陈水扁办公室阻止陈水扁开记者会。扁家这几年来总共使用120个人头户洗钱。 14日下午,陈水扁在记者会上承认扁家海外洗钱案时,李胜琛当场脑袋空白3分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事隔24小时即被扁家狠狠打了一巴掌。 报导指出,在检调搜索陈水扁住家时,吴淑珍一度极为震惊,惊慌到几乎崩溃。但吴淑珍仍是掌握扁家主导权者,她反覆对陈水扁强调,海外的钱是陈家的钱,是要给陈家子女的财产,绝不能汇回台湾,并要求律师团必须把保住海外财产做为官司主轴之一。 报导指出,在这次丑闻中,陈水扁之子陈致中和母亲吴淑珍站在同一阵线,甚至和扁起争执。检调并发现,从现有证据显示,陈水扁和吴淑珍、陈致中、黄睿靓夫妇、陈水扁之女陈幸妤,自始至终都知道有金钱汇往海外,相关帐户进出都有当事人的签名。特别是陈致中还亲赴该国处理,绝非受支配的角色,而且陈致中也主张海外的钱是陈家的钱,不应汇回台湾。 报导指出,陈致中认为扁在二次选举中,都利用吴淑珍坐轮椅搏得不少选票,而因为扁参与政治,让全家落得如此下场,难道吴淑珍不该替自己留下一点积蓄吗?报导称,陈水扁听到这个说法后,整个人瘫在椅上上,默默不语好一阵子,从此之后,吴淑珍更握实扁家大权,而陈致中及媳妇黄睿靓也成了吴淑珍最大支柱。 报导指出,经过洗钱交叉分析,检调认定吴淑珍的大学同学蔡美利、蔡铭哲姐弟一家人,以及吴淑珍兄长吴景茂的太太陈俊英、妻舅陈和升等人,都是吴淑珍的人头。吴淑珍的母亲吴王霞和陈水扁的母亲陈李慎,也被检调列为人头户,全面清查。检调几乎认定,扁家族金流的二大“运输”集团,一是闰中密友,一是娘家。

母女至死相拥照片感动网友讲述伟大母爱

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这是“8·30”攀枝花地震中,发生在凉山州会理县黎溪镇新桥村的真实一幕。这一幕被定格成照片,出现在各大媒体显要位置,令不少人为之感动泪流。作为当时的见证者,昨(2)日,照片上正在刨母女俩遗体的4位西昌消防中队战士向记者讲述了照片背后的故事。 求救 母子三人被埋废墟 “我老婆和两个娃娃都遭压在房子下头了!” “我老婆和两个娃娃都遭压在房子下头了!”8月31日凌晨2时许,西昌市消防中队40多名队员刚刚赶到会理县黎溪镇新桥村,就遇到一中年男子求救。该男子称地震发生时,自己妻子和15岁的儿子、9岁的女儿正在吃饭,结果不幸被垮塌的房子掩埋。由于该男子是在外打工刚回来,并不清楚自己一家三口所处的具体位置,因此救援队员只得凭“吃饭”这一线索,将厨房、堂屋两地作为突击搜救点,实施救援。 由于该男子一家居住的是土坯房,垮塌后已变成一堆红土,根本分不出原有结构,因此厨房、堂屋的准确位置无法正确辨认,一连五六个小时的搜救没有任何进展。不得已,大家只得从废墟边上开始,展开地毯式搜索,一点一点地掘进。不久,救援人员在堂屋找到了被埋的15岁少年。他是中年男子的儿子,已经死亡。 救援 战士不忍查看生死 “没找到的时候着急,找到了又害怕她们已经遇难……” 一把红色的梳子,静静地躺在已松散的夯土中;梳子旁边,露出几缕头发,长时间的深度掩埋,发丝已变得毛糙、枯黄。 31日上午10时许,在废墟下一米多深的地方,救援人员发现了这样的场景,8个多小时的搜救终于又有了进展。所有救援人员都非常激动,文伟和薛红兵、钟银、刘小威四个在最前线的战士更是用出了吃奶的劲儿,加紧挖掘。但随着周围夯土一点一点被刨开,4个人心里却越来越不安了,“没找到的时候着急,找到了又害怕她们已经遇难……”结果,当被困者头部露出来时,4个人竟然都不约而同地迟疑了,“没人忍心去查看她们的生死。” 这次找到的被困者是求救男子的妻子,已经死亡。文伟等4人心情沉重地继续挖掘,却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姿势:这位中年妇女面部朝下,背部上拱,双手呈拥抱状,右手还握着筷子。 震撼 母亲至死紧护女儿 “干了这么多年救援,就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下面肯定还有人!”薛红兵大叫起来,“汶川大地震的时候,这样的情况很多!” 果然,当薛红兵等徒手往下刨出10多厘米后,又一具遗体露出来,她正是遇难者9岁的女儿。这时,救援现场的人们都因巨大的感动而沉默了——当地震来临时,母亲将女儿紧紧地拥在自己怀里,身体下伏、背部上拱,用自己的身体挡着不断掉落的夯土、瓦片、木头等杂物,拼命想护住自己的女儿。她反应之敏捷、动作之迅速,以至于忘了丢下自己手中的筷子…… 求救的男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泪水瞬间打湿了面颊;协助救援的村民们也都纷纷捂着脸,退向外围;文伟、薛红兵、钟银和刘小威低下头,悄悄抹去眼泪,“干了这么多年救援,就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为了不伤害母女俩的遗体,4个人把锄头、铁锹等全部扔了出去,改为徒手挖掘,“每一秒钟,我都有一种想跪倒的感觉,我们所面对的,已不是她们的遗体,而是伟大的母爱。” 定格 感人记忆永生难忘 “这个画面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 母女俩被完全刨出来时,依然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救援官兵们对她们实施了分离,但因为她们抱得太紧,分离花了差不多20分钟,而即便是完成分离后,这位母亲依旧保持着拥抱的姿势。 4名战士将母女俩遗体抱离现场后,又回废墟停留了10多分钟。大家坐在发现母女俩的地方,相顾无言,而就在这里,文伟给母亲发了一条报平安的短信。他们商量着,要把战友、媒体抓拍下来的照片永久珍藏,照片中间,是至死相拥的母女;两边,则是他们徒手挖刨的身影,“这个画面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新闻链接 伟大母亲感动网友 母女俩至死相拥的照片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引起了极大关注,不少网友为之感动泪流。 ainiyijiu:伟大的母亲!向您致敬! 腾讯匿名网友:向英雄母亲致敬!希望攀枝花能平安度过灾难。 仰望星空:感动,伟大的母亲!伟大的母爱! 红色偶然:一次次地落泪……天哪,该是个头了吧。地震别来了啊!祈福生者平安、逝者走好啊……

移民感慨:加拿大不是中国老人的天堂

与很多同龄的朋友一样,我的父母都是五十年代的老大学生。年轻时响应党的号召,一心扑在工作上,可谓勤勤恳恳地奉献了一辈子。如今退休在家,有稳定的医疗和养老福利,更有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属于那种典型的“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人。正因为如此,我从没有产生过给父母办移民的念头。父母也从未对我提过类似的要求。 去年母亲又来探亲,与附近的几位中国老人颇有来往。我这里中国人不多,同胞相见自然格外亲切,几个老伙伴相见恨晚,便纷纷建议我给父母办移民,让老妈可以在加拿大长住。 我几次征询老妈的意见,老妈却总是笑着摇摇头。我知道母亲其实是很喜欢加拿大的,常说这里的环境真好,人口又不多,整个国家就象一个大氧吧,是个修身养性的好地方。但真让她移民,她却似乎没有兴趣。 这天,有中国老人来串门。母亲与客人在客厅聊天,我在厨房里干家务,听着老妈有一句没一句地对朋友娓娓道出自己不愿移民的理由。这里我简单总结了一下,基本上是原话照登吧。 第一,我不懂英文,若在加拿大生活,就等于是又聋又哑又瞎。虽然也有中文电视和报纸, 但种类和信息量毕竟有限,还是不解渴呀。在国内,有我熟悉的电视栏目,有每天必读的报纸杂志,有每日必煲的电话粥。老人离开了丰富的资讯,在闭塞的环境里生活,会衰老得很快。 第二,我不会开车,在这里生活,就等于是没有腿。自己无法出门,感觉自己不是一个独立的人。这里就算有公共交通,但不懂英文也不敢去坐。哪象在国内呀,出了小区大门,公共汽车,地铁,轻轨都在门口,出租汽车是招手就停,想去哪里抬腿就走。国内现在七十岁以上老人乘坐公交也是免费的,又经济又方便. 第三,我还有两个孩子在国内.跟这里的孩子团聚了,就等于和国内那两个骨肉分离.手心手背都是肉,离了哪个都不好受啊. 第四,我的亲戚朋友全在国内.年轻时,大家都忙,交往很少.现在都退休清闲了,来往也频繁了.我的老同事,大学同学,中学同学每月都定期聚会.不怕你笑话,我们现在正在组织寻找联络当年的小学同学呢!加拿大虽然也有不少中国人,但人与人的交往是需要时间慢慢积累的.重新建立一个朋友的圈子哪有那么容易啊. 第五,这里的老年福利制度是挺好。但我在国内的福利也不差呀。我们老两口每个月退休金加在一起有五千元,住房也很宽敞。看病有医疗保险,住院更是百分之百报销。想学东西可以上老年大学,想玩可以去社区里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光是旅游,我们老两口已经先后到过十几个国家了.我对目前的生活已经很满足了,没有必要再多拿人家一份福利。 第六,所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即使是自己的儿女,每天朝夕相处也难免会有分歧和矛盾。我这个人喜欢过独立的生活。在国内,我有自己的住房和收入,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自己独立的朋友圈子。如果定居这里,全家老少三代要挤在一起,我的一切都要依赖孩子们,这种感觉很不好。与其那样,倒不如象现在这样,隔一两年来看看他们,大家都高高兴兴开开心心的,不是更好吗? 第七,我冷眼旁观,来这里生活的老人多数都活得很辛苦。又要带孩子,又要做饭干家务,比上班都累。加上不懂英文,出了事情都不知道怎么处理,精神压力也不小。我若移民这里,不给女儿帮忙说不过去,给她帮忙我自己就会很辛苦。我这么大年纪了,真的很想享享清福,不想再受累了。 第八,我已经七十出头了,虽然现在身体还很健康,但这个年纪的人很难讲,说不定哪天就一病不起了。加拿大的医院虽然免费,但听说出院后的家庭护理费用很贵。孩子的负担已经够重的了,我可不想再给她添麻烦。国内的生活成本比较低,有很多价格适中的老年公寓,社区医院还为老人开设了家庭病床。我已经想好了,不移民,也不和任何儿女同住。一旦到了行动不便的时候,就搬到老年公寓去,对我自己和孩子们都有好处。到了我这个年纪,能给孩子帮的最大的忙就是: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不给孩子们添麻烦。 老妈最后说:加拿大是个青山绿水的好地方.年轻的,英文好的来闯荡一下其实很不错.象我这个老太婆,还是老老实实地在中国呆着吧. 那里才更适合我。

留学海外:加拿大名牌大学比较之我见

我写这个帖子时没有要贬低哪个学校的意思,只是想澄清一些误解。我说UBC的本科教学质量可能不如SFU,并非要说UBC的本科比SFU差很多,只是差一点点而已。其实我感觉加拿大的公立大学前20名的本科质量都很好,读本科,到哪里都差不多,关键是你看重学校的名气还是更看重上课有所收获。再说,UBC 的本科教学质量可能没有SFU好,并不意味着UBC的本科毕业生不如SFU. 我只是认为UBC的本科生在课堂上得到教授的帮助比较少,很多靠自学,所以会特别辛苦,我做TA,经常会有本科生一头雾水地跑到我办公室问一些 question, 蛮可怜的,呵呵。UBC的官方数据显示有30%的本科生被 kick off, 最终拿不到学位。 无疑UT是加拿大大学中研究实力最强的一所,据说可以和U. of Michigan比一比(这点我很怀疑),但是UBC/McGill和UT比起来差别其实很小,加拿大前几名大学的研究实力确实差不了多少。很多PhD 如同时拿到UT和UBC的faculty offer,反而会选择UBC,因为温哥华是加拿大最舒适的城市。象我supervisor,他是MIT的PhD, 在卡内基梅隆(CMU)一直做到副教授(tenure),后来还是跳槽到UBC,我问过他为什么,他说因为喜欢温哥华。3年前,在选择UT和UBC的 PhD program, 我也有过犹豫,但是今天,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我会依然选择UBC. UBC和UT比起来最主要的问题是,BC省的工业不如安省发达,因此UBC从工业界得到的资助没有UT多,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它的研究。 我指出了waterloo的一些不足,搞得有些waterloo的同学不开心,但确实是实话,你在waterloo呆久了就会明白。waterloo和 SFU, Guelph,确实是在同一个level, 共同特点是:都是很年轻的大学,规模小,锐气十足,课程改革的力度也很大,如waterloo的co-op,课程质量很好,所以读本科,这些大学是很好的选择。但是它们的总体研究水平确实差一点,以这类大学中风头最健的waterloo为例,它确实有一个很好的计算机系和数学系,但是一个大学不仅仅只包含一个计算机系,计算机系和数学只是理学院中的一小部分,而一个综合性大学应该有法学院、文学院、理学院、工学院、艺术学院、医学院、农学院等等,只有这些都有研究实力,才可成为一所一流名校。此外,即使在计算机和数学系,waterloo教授中好象没有图灵奖、菲‘尔兹奖或者wolf奖的获得者, 以这样的实力,它的数学和计算机的研究水平又何以敢自称北美前10? 在加拿大,至少UT的计算机要远胜waterloo. 而McGill自称它的Intelligent Machine Center的研究排名世界前10,它似乎也不把waterloo放在眼里。另外, waterloo也从来没有得过nobel奖,而UT, UBC和McGill得过多次Nobel奖。 说waterloo的计算机,在加拿大大学中本科教学水平排第一,研究生教育和研究水平 top 5,而整个学校的学科综合排名 top 10, 是一种比较中肯的说法。 归纳一下,waterloo的计算机的本科教学水平在加拿大数一数二,确实很优秀,但是它最优秀的地方也就在这里。还是建议你本科读waterloo、SFU和Guelph, 等你想读研究生时再跳到UT,UBC, McGill或者美国名校l等。 当然,有些同学认为本科学校的名气和校友网络要比上课的收获更重要,而舍弃 SFU/waterlo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