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四(27日),联邦保守党政府财长费拉狄(Jim Flaherty)在国会内公布了最新的财政预算修正案。由于方案中包括削减各政党补助金的议题,严重损害了各大反对党的利益,因此该预算案一经公布便触发“政治炸弹”,遭国会内三大反对党——自由党、新民党和魁人党的联合强烈反对。此外,反对党也开始研讨推翻保守党、组织联合政府执政的可能。 昨日(周五),联邦第一大反对党自由党传出声音,表示将在下周一提出不信任动议推翻政府,并考虑与新民主党筹组联合政府。自由党同时还抨击了保守党政府对经济控制的失败,认为政府没能看清现在加拿大的经济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采取任何刺激经济发展的计划。 一时间,上个月才经大选组成的联邦保守党少数政府的位置岌岌可危。 哈珀:推迟议案投票以时间换对策 周五下午,联邦总理哈珀被迫作出回应,决定将自由党所提出的这个不信任动议的投票推迟一星期,力图挽回下周一国会投票表决中保守党政府可能面临失败的局面;同时,总理也表示将延迟对财政预算修正案的表决,不过目前尚未选定新的投票日。 此外,哈珀还批评自由党手段不光明正大,因不甘心上届大选的惨败,便试图不通过选举获取执政权。他表示,自己所领导的政府并其实一直在努力解决全国所面临的经济问题。然而就在此需要国会上下同心协力共渡难关之时,各大反对党居然一直在幕后策划推翻执政党。哈珀指出,政府的权利是人民赋予的,而不应该是在国会内通过协议形成,因此反对党所谓“组成联合政府”根本不符合民主程序,简直就是“政变”。随后,他进一步暗示反对党的做法并非“顺应民意”,表示反对党想做的只不过是绕过大选夺取政权,而不是征求选民的同意、赢得民心。 总理还表示,虽然从法律上来说反对党有权让执政党下台,但他还是不愿看到在大选中惨败并失去了很多议席的自由党的领袖狄安成为联合政府的总理。他同时强调,自由党领袖在几周前的竞选中曾明确反对与新民主党组成联盟,如今却出尔反尔。 而据本地主流媒体CTV的评论员指出,哈珀此番推迟议案投票完全是在用时间换取周转的空间和对策。总理深知新民党很不愿意和现任自由党党魁狄安合作,所以只要等到自由党和新民党组成联合政府的谈判破裂,保守党便可坐收渔人之利。 但是,推迟投票也给了自由党和新民党更多操作时间,让他们能够讨论组成联合政府的细节,尤其是谁来领导这个联合政府,以及决定是否让狄安提前下台。 此外,国会山庄内的争执也惊动了目前正在东欧四国进行商务访问的联邦总督庄美楷(Michaelle Jean),据她的发言人表示,总督已密切关注国会动向,随时可以根据需要返回国内。 据悉,如果到12月8日自由党的不信任案获得通过,总理哈珀只能要求总督宣布大选。而总督一则可以同意哈珀的要求举行大选,或者也可以要求最大反对党自由党组成联合政府。 联邦两大反对党加快谈判的脚步 就在总理使用拖延战术的同时,自由党和新民党也加快了谈判的脚步,以期能够尽快达成共识,为组成联合政府铺平道路。 与此同时,两党也分别请出了党内元老——前自由党总理克雷蒂安(Jean Chrtien)和前新民党领袖布罗德本特(Ed Broadbent)出马,一起商讨了两党合作的问题。据布罗德本特透露,两人主要探讨了联合政府的可能性以及什么样的局势对本国人民和国会更为有利。 据新民党的一名议员表示,目前两党合作还没有任何确定的消息,并不排除林顿和自由党党魁狄安联合组成政府的可能性。不过,联合政府的成立必须建在两党所有成员都合作的基础上。 但是,两党的合作并非一丝裂缝也没有。据新民党国会议员邹至蕙表示,投反对票与财政报告中取消政党经费津贴无关,而是因为该报告根本未能提出有效方案来刺激经济。另有党内人士指出,如果保守党能在未来几天内在经济上做出重大调整,采取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汽车制造业提供帮助,那他们就不会有所行动。 同时,本地主流媒体CTV所作的投票调查也显示,本国民众似乎并不愿意见到自由党与新民主党联合,反对者竟然达62%;不过,人民当然更不愿意再次面对大选。早有评论人士指出,联邦在过去4年内已举行过3次大选,耗资无数,而如果在现在的经济情况下再次举行大选,那么本国的经济就算是没有问题,也要给拖垮了。 据悉,反对党现在主要讨论的就是如果组成联盟,那由谁来领导自由党以及新民主党在内阁的席位问题。 财长:预算案上坚决不退让一步 虽然国会内对预算新案的反对声如此强烈,但是联邦财长费拉狄还是于28日表示,财政部将会保留取消各大政党补助金的规定。不过,他不否认保守党的政府经济计划会有某些细小的改变,但是这些变动绝对不包括本周四所预算新案的那些削支项目。 此外,保守党还拿出了惯用武器——减税。据财长透露,政府已经决定在2009年减税310亿,这相当于增加了百分之二的国民生产总值。费拉狄表示,世界其他国他们的举措只是实施暂时的经济刺激政策,而本国的减税措施则是永久性的。 财长还表示:如果需要政府做的更多,自己就一定会尽力去做。就目前来说,本国还有很多可以刺激消费的可能性,比如投入更多的钱到基础设施建设中等。
正在深圳举行的2008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的展台格外醒目。英国牛津大学博士生杨健站在展台前,正在向访客介绍自己在通信领域的研究成果。 这是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第二次参加交流大会。2007年,有10多位中国海外留学的博士专家参加了活动,今年则有超过30位来自世界知名高等学府的博士专家专程来到深圳,寻求与中国更深入的互动。 “现在,回国已经不是万般无奈之举,而是很多中国留学生毕业后的首选。大家都看到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机遇。”杨健说。他将于明年毕业,希望能在中国寻找到与自己研究领域吻合的合作项目。 中国提供的各种机会正在吸引海外学子重返家园。正如美国《新闻周刊》记者刘美远所说,中国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西方人能在中国找到各种工作。但真正表明变化之大的,是海外华人的“归国潮”。许多人害怕在国外待得时间太长,会错过新涌现的发展机遇。 在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人才回归一共有两次。第一次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为代表的海外华人纷纷放弃优厚待遇回到中国,投身于中国的建设。第二次是在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出国留学达到了150多年来的最高潮,由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和全球互联网的浪潮,很多留学生同时在这个时候选择归国创业,形成了又一次强大归国潮。 中国教育部预期2008年留学“海归”人数将超过5万人,比4年前的2.5万人增加1倍。“海归”总人数近32万,而仅今年一年“海归”人数就将超过30年来的六分之一。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持续恶化和美国经济衰退,海外留学人员更是将目光投向中国。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参赞岑建君甚至表示,最近批“海归”回国档“签到手软”。 “中国现在是全球最有吸引力的市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医学博士徐晗在美国创办了自己的医药创新设计公司,并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站在他身边的海外博士专家创业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杨桓博士说,中国已经进入一个与国际全面接轨的创新时代。 过去30年的改革开放和高速发展中,中国积累雄厚实力,为海外专业人才归国创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空间。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人员被这种机遇吸引。他们希望自己所学有所用,同时也能为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中国的发展需要各领域人才,尤其是拥有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高端人才。天津滨海新区的未来发展将为你们提供巨大机遇。”率领团队前来招纳全球贤才的天津市人事局局长魏大鹏说。他曾于上世纪80年代赴法国学习公共行政管理。像他这样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官员正在中国迅速崛起,为这个国家的快速发展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不可否认,“海归派”已渐成中国经济新的发展动力。他们掌握了世界先进学科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具有国际视野。据不完全统计,仅去年一年,留学归国人员在中国各地直接成立的企业达4000多家,而且总产值达到了100亿元人民币。 对于海外高端人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中国政府寄予了厚望。为鼓励他们回国,各地已争先恐后在服务和待遇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如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省更在引智方面“重拳出击”,一口气提出重奖创新科研团队、领军人才等累计数额达2.7亿元的10项措施;深圳市计划制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系列配套政策,包括在国外重要城市设立引进海外人才联系处,在公共服务类单位设立“海外专家特色岗位”,专门用于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建立引进外国专家项目配套资金制度,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和产业园平台建设等等。 当然,对于海外人才来说,回国并非只为了得到奖励。他们更看重的是中国这个“比世界任何地方都充满生机的机会之国”。事实上,随着经济飞速发展,中国为海外留学人员提供的事业发展机遇不断增加,这正是越来越多的“海归”主动选择了回国的重要原因。 “现在正是回归创业的大好时机。”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美国马里兰大学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教授万宏辉说。他认为,中国已经有了让一流人才成功发展的土壤。吸引海外人才回国的主要因素是:“国家对于海外高端人才的重视和支持力度非常大,提供了广阔施展才华的空间和丰富机遇。”同时他也指出,中国目前缺乏的是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效益的能力,而自己将通过努力在这方面做出榜样。 麻省理工大学化学博士袁嵇康也指出,为海外高级人才创造良好工作和生活条件,中国仍需在改进科研学术环境、细化高级人才标准等方面进一步做工作。 “但是无论如何,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回中国发展的决心和信心。”袁嵇康说。
(加拿大都市报)非法移民问题在加拿大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曾有人提出,非法移民假如在面临暴力的时候,他们到底该不该报警呢?警察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身份问题,即使他们是受害者,也要首先被抓起来,然后被遣送出境呢? 多伦多一些社会团体,几年前提出了一个“不问不说”的建议,希望在多伦多警队首先推行,结果如何呢?多伦多警政委员会本月的例会上,多伦多警队警察总长布莱尔表示:不问可以,不说不行。至此,这个讨论暂告段落,但是反对者声言没这么简单,他们要明年再来。 “不问不说”来自民间 据解,以往每月一次的多伦多警政委员会例会上,市民听众都不是很多,基本上都是委员会成员和警务人员。但是本月20日举行的例会上,来自各个小区的市民竟然挤满了多伦多警队的会议厅,以至于很多人找不到座位。 记者向一位白人老者询问,为什么来这么多人?他又是关心哪个话题而来的?这位老者表示:不要问不要说(Don’t ask and don’t tell)。原来他说的是前几年已经提出的一个提议,名字就是“不问不说”。 “不问不说”这个运动可以追溯到2004年,多伦多大学部分法律系学生和教授,联合一些移民、难民律师,在多伦多发起了“没人是非法的”运动,提出每个人都可以享受警务服务,不管其身份如何。这个运动进而具体发展为“不问不说”。 当时由于一些没有合法移民居住身份的人,无法得到正常的社会服务,比如社会福利屋、食物银行、医疗服务和教育等,尤其是没有紧急救护和警察服务,让这些“黑户”随时有生命危险。他们同时还面临着被拘留和驱逐的命运,因此生存压力极大。 长期以来,无身份者与警察似乎是在两个不同的空间生存着。当一个无身份者被人打了被人骗了,一般都不敢报警。原因很简单,一旦警察问到他们的身份,发现是在加拿大非法居住,立刻会通知移民局。移民局可能会把他们暂时拘留,然后递解出境。因此一个无身份的人即使受了害,宁可默默忍受,绝不肯报告警察。 不但是受害者,罪案的证人如果没有身份,也不会与警方合作,这给检查机关取证控罪都造成不小的麻烦。比如在2005年10月,检方曾对2名嫌犯提出一级谋杀的指控,但是这个案子的唯一一位目击证人却是个非法移民,虽然检方向移民局求情,但移民局最后还是把那位证人给驱逐出境了,因此检方印证据不足而不能有效指控。 没有合法身份,受了害也得不到伸张,这不仅对受害人不公平,也不利于社会治安。此事早已引起一些社会活动家的关注。Steve Watson是加拿大汽车工人工会的一位教育人士,2004年他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一位被袭击的受害者因为没有身份,结果反而被逮捕并且驱逐出境。Watson感到忿忿不平,于是向多伦多警队正式提出了投诉。他认为警察向受害者询问移民身份,并且报告移民局,这种做法很有问题,使无身份的人根本不敢和警察打交道。一些社会团体也早已提出类似看法,尤其是关注妇女儿童的团体和移民、难民律师。 “不问不说”运动目的是使每一个在多伦多居住的居民,无论他们在加拿大的身份是否合法,都可以公平地享受到市政府提供的各项服务,不用担心和害怕因为接受这些服务而遭受拘留和驱逐。尤其是在面对犯罪和危险的时候,如果他们报警,警员也不会询问他们是否有合法身份。 “不问不说”运动除了上述目的之外,也要求市政府雇员在提供服务的同时,禁止收集居民的身份,也禁止他们与移民部分享这些个人资料。市政府资金、资源和雇员不能为联邦层面的执法所用,因为联邦政府在大多伦多地区有自己的执法中心和雇员,他们的工作就是执行诸如《移民法》等联邦法律。市政府的资金只能用于提高和加强它自身的服务,而不是为联邦政府做贡献。 “不问不说”有道理 多伦多警政委员会在收到上述提案之后,组成了一个特别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并听取各方意见,最终在2006年3月18日通过《非法身份受害者和目击者调查政策》,也就是“不问”政策。要求警员在调查罪案时对于受害人和目击证人的移民身份不予询问,除非该问题对被询者有利。但是“不说”就没有纳入其中,因为警方认为不管是什么法,只要违法了,警察就不能隐瞒不报。 但在实际工作中,警员们并没有完全严格执行“不问”政策,警员们还是习惯于询问对方的身份状态。直到2007年3月22日,警政委员会和总长布莱尔再次重申这一规定,让身份有问题的受害者可以毫无担心地报警,情况才有所好转。即便如此,多伦多警队在实际执行中仍有所动摇。一些没有身份的人误认为“不问不说”已经得到有效执行,因此他们可以毫无惧心地与警察打交道,结果变得非常糟糕。 比如在一些家庭暴力案中,受害者就被警员直接查问了移民身份,比如检查证件、通过询问嫌犯,或者直接问受害者等。虽然条例要求警员不能透露给第三方,但是部分警员还是那么做了。而且,还有警察以这个身份来决定调查行动的程度,已经涉嫌种族歧视了。 因此,发起者认为多伦多需要彻底地执行“不问不说”政策。如果仅仅是“不问”,表明警察依然会报告当事人的身份,很多人依然会惧怕和警察打交道。 2007年12月19日,移民法律委员会的Anna Rosenbluth女士建议应该把“不说”也加进去。她指出,警察的工作不包括检查移民身份是否合法,那样做有悖于立宪原则和国际法准则。建议警政委员会把不要透露当事人移民身份加进去,除非警员取得《移民和难民法》特别授权,在移民部官员的指挥下执行相关任务,才可以询问相关身份问题。 这个由法律系学生、教授和律师组成的组织,仔细研究了安河的法律,认为“不问不说”政策并不和安河的法律相抵触。他们研究了指导多伦多警队的《警察服务法》以及联邦《移民和难民保护法》后发现,警员没有责任向联邦移民部报告居民的移民身份是否合法。《警察服务法》中表示,警员必须“阻止犯罪”以及协助他人“阻止犯罪”,而这个“犯罪”不包括违反《移民和难民保护法》的行为。 他们认为警察没有责任去执行所有的法律,因为现实法律多如牛毛,警员根本没有能力记住所有法律条款和准则,也不可能得到涵盖所有法律的必要培训,因此就无法“依法”判断嫌疑人的行为是否违法。这也就是为什么法律规定警员在实际工作中只负责几种法律的执法,这些法律包括:《刑法》、《交通法》、《毒品和控制物品法》等,而《移民和难民保护法》不在其执法之列。只有在移民部官员出具执法令的情况下,警员才可以协助他们有目的地执法。 因为《移民和难民保护法》条款复杂,仅非法居留就有很多种情形,且难民在居留期也有很多原因不能立即遣返等。警员没有经过相关的培训,因此无法保证他们能准确执法。 根据《警察服务法》,警员可以协助联邦机构工作,可以向他们提供被调查者的个人资料,但是并不是报告所有人的数据,在实际工作中最常见的就是受害人和目击者的数据。法律也要求警员在撰写案件报告时,应注意哪些行为是违法的,哪些是受人关注的成分,而个人移民身份显然是不受关注的成分,不应该罗列其中。 他们认为在人权方面,泄漏居民移民身份同样是违法人权的行为。基于《安河人权法》和《人权自由宪章》,每个人都可以接受警察的保护。在加拿大,家庭暴力还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很多女性因为没有在加拿大的合法身份,没有家庭温暖、亲友关怀和法律援助,在面对虐待和暴力的时候,如果惧怕警察的到来而暴露身份,从而面临遣返的窘境,就不敢报警寻求保护,就可能被人任意凌辱。在这种情况下,警察关心的应该是案情,而不应该是她们的身份。 还有一种比较常见的侵犯人权和涉嫌歧视的行为,就是一些有色人种的居民,在开车时被警员截停后,往往会被要求出具他们的移民身份证件。许多居民因此而向他们投诉,并寻求法律帮助。委员会认为,这种基于种族原因而提出的特别调查,根本上就是违反《安河人权法》和《人权自由宪章》的。 此外,法律委员会认为泄漏当事人身份,会对他们的安全甚至生命构成威胁。原因十分简单,受害人或者目击者由于惧怕警察会戳穿他们的身份,因此面临犯罪的时候,根本无人可以保护他们,其安全和生命也就无法得到保证。而《警察服务法》中也没有声明,没有合法身份的人不能得到警务服务。作为目击者,他们同样因惧怕警察而不愿意提供证词,会让犯罪活动更加猖獗,尤其是针对没有合法身份人员的暴力犯罪,可能会更加频繁。 该委员会还希望,警方把“不问不说”政策延伸到所有的居民身上,而不仅仅是针对受害者和目击者,因为有居民反映他们在路上被警察截停的时候,被问及移民身份问题,让他们感到受到歧视。 他们还参照美国的做法指出,在美国已经有32个城市(县)的司法机构都已经采纳了“不问不说”政策,比如纽约市在1985年就开始执行,除非对方是嫌犯,否则的话就不必询问其移民身份。如果警察发现对方身份非法,除非法律要求,他们也不会向移民局报告。 警方接受“不问”拒绝“不说” 多伦多警察总长布莱尔(Bill Blair)一开始并没有理会这种意见,不过警政委员会的工作小组专门调查研究此事后建议,警员采取“不问不说”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也就是忽略人们是否拥有合法居留身份。 警务委员会对此进行了表决,结果一致赞同“不问”的办法,要求警察在调查罪案或者向证人问话时不要随便询问对方的移民身份,但“不说”也就是知道非法不向移民局报告不行。警政委会还给警察留了一条后路,规定在有充分理由的情况下,警察还是可以询问受害人或者证人的移民身份。这存在一定的自由度,没有具体规定警察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询问人们的移民身份。 多伦多警政委员会本月的会议上,尽管已经收到总共有444个抗议投诉,对警队施压要求他们加入“不说”政策。并且抗议团体组织了大批人马到会场支持,并积极发表意见看法,但是警政委员会还是投票否决了把“不说”加入其工作条例中。 警政委员会主席表示,这些事情历来不是那么简单,因此不能那么轻松就作出“不说”的决定。他们将继续讨论这个问题,但是不能误导市民。他认为现行的“不问”政策已经是很好的平衡点了。 警察总长布莱尔也就此问题已经咨询了几个律师。他表示警员在执行任务中,对法律和规章的执行,在道义上都要有最基本标准,他绝对不会违背法律去签署这样的命令,让他的下属在知道对方违反《移民和难民保护法》的情况下拒不报告。…
本周初,随着俄罗斯石油公司和石油管道公司组成的谈判代表团及俄副总理谢钦相继抵京访问,中俄双方持续两个月之久的“石油换贷款”计划或将尘埃落定。对于谈判结果,业内人士纷纷表示“乐观”。在金融危机下,用石油换贷款或许是俄罗斯的无奈之举。 协议受阻或因石油供给 10 月28日,中俄双方在莫斯科签署《关于在石油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为两国“贷款换石油”的计划奠定了政府合作的基础。然而11月 12日,Transneft新闻发言人伊格尔杰明突然对外表示,由于中俄双方在贷款利率和贷款担保上出现分歧,谈判暂停。据相关人士透露,主要原因是由于中方要求将250亿美元的贷款利率由7%的固定贷款利率改为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LIBOR)相挂钩的浮动利率。 “俄罗斯方面希望得到对他们来说比较有利的利率条件,但因为现在全球都存在资金紧张,所以中方如果能在现在这个形势下按照正常的商业利率水平达成提供贷款原则的话,本身对俄罗斯这几大公司就是一个支持,因为他们现在无从获取贷款,中方提出这样的要求,完全是市场化的运作模式,毕竟这个合作还是企业行为,中方坚持这个原则,并没有难为俄罗斯的意思。而俄罗斯希望得到更优惠的贷款利率,在当前全球流动性都紧张的情况下并不现实。”韩立华说。 中石化一位曾经驻俄罗斯的工作人员告诉本报记者,虽然表面上看,中俄双方不能就贷款利率达成共识,但从俄罗斯石油企业的角度来说,可能更多考虑的还是长期石油供货合同所规定的巨大供油量。 根据框架型协议,中国将分别向Rosneft和Transneft提供150亿美元和100亿美元的贷款,以换取在未来15年内,从俄罗斯进口3亿吨原油的长期供油合同。此外,中国还要求两国的长期供油合同应当争取在管道运输之外,继续进行铁路原油运输。如果谈判顺利,则两国最大原油贸易量将达到每年 3000万吨。 俄方资金需求强烈 据了解,俄罗斯经过了上世纪90年代冷战后的衰败和休克,直到新卢布发行后,经济才渐渐复苏,得到一定的稳定发展。但俄罗斯的金融体系过于依赖于国外,用于发展的资金大部分靠贷款,依靠新贷还旧贷。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俄罗斯对资金的需求更加迫切。 而中国目前已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未来用油量大,但是国内产量提高慢,新的石油开采跟不上需求增长的速度。中石油、中石化等大型企业近年来纷纷在国外开采,尤其像包括哈萨克斯坦在内的中亚国家。但是这些国家对开采的施工队伍控制严格,中国很难买断这些产油国的油田进行自主开采,或者融资勘探,因此用贷款换石油,中国更看中的是俄罗斯能提供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 “这是一个互利双赢的合作模式,因为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俄罗斯的几大石油企业将面临资产缩水或是蒸发的困境,所以现在急需资金的注入。而油价下跌对俄罗斯的经济也会造成一定的冲击,因此,寻找一个稳定、长期的市场,比如和中国加强这种合作,特别是以管道为纽带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对中俄两国来说都是有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新能源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韩立华说,在这之前,由于在利益协调或是价格上没有达成共识,所以管道这个项目一直都未能向前推进,而在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时期,双方都表示出了愿意加强合作的愿望。 中俄合作前景看好 近年来,国开行对俄罗斯贷款也一直在逐渐增加。截至2007年年底,国开行实现对俄贷款余额55亿美元,涉及油气、电力、矿产、林业、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贷款支持了两国政府共同关注的大型合作项目。 韩立华告诉记者,之前的贷款换石油合作,俄方执行得还不错,这为即将达成的长期供货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经验。 她对中俄合作的前景非常看好,“最终会在贷款利率上以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利率水平达成共识,各自都要作出一定的让步,估计达成共识问题不大,毕竟两国的关系目前处于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在中俄高层领导人第13次会晤期间,政府之间已经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韩立华认为,之前中俄之间的合作存在很多问题,但在现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各自都作出一些让步,也是在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做贡献。
(北美时报)2008年的冬天,11月17日;2008年的春天,5月18日;两个日子相距183天。街上的人行色匆匆;阳光亮得耀眼;而手边的台历上,这两个日子并无任何不同,普通的白底蓝字。可是,在这183天中,有两位年轻的大陆移民妈妈同样死在了Scarborough Grace Hospital的产床上。 2008年11月17日,来自大陆福建省的36岁移民陈秀兰在士嘉堡慈恩医院(Scarborough Grace Hospital)剖腹产下一名女婴,产后24小时后突然神智不清,虽经该院抢救并转至多伦多全科医院,但仍然没有救回她年轻的生命,陈秀兰于17日身亡。 2008年5月18日,同样来自大陆的移民潘敏红在士嘉堡慈恩医院分娩时,因为出血过多死亡。曾在广州当过廿多年妇产科医生的死者母亲区翠英认为,负责抢救其女儿的医生的诊治方法有值得商榷地方,而且输血用的血浆要等1小时才能到达及解冻,致女儿大出血而死。 在5月潘敏红身亡之时,华社各界包括众新闻媒体纷纷就此事进行报道,也有媒体刊出《加国公道何在?大陆移民产妇离奇死亡》的文章对加国的医疗体系和这起医疗事故进行指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潘敏红的法律申诉尚未得到结果;在一年之内,又出了陈秀兰的不幸事故。让人唏嘘的同时,更感到愤慨! 事发过后,记者就此事深入本地社区同时并就加国医疗事故赔偿问题咨询了安省的医界专业人士。接下来请跟随记者的脚步,听听华人社区对此事的反应;并了解当灾难来临之时,在我们身处的这个国家,这片土地;究竟该怎样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生命和权利。 为何悲剧一再重演 KINGSW:现在想想都是一身冷汗,我太太也是这个医院生产的。在太太生产的时候,B超报告一个多星期了仍然没有到医生手中,生产持续了9个小时,什么苦头都吃了,最后医生决定实施c-section。孩子出来的时候,发现脐带绕着孩子的脖子了。如果衔接正常,根本一开始就可以采用c-section。而不必遭受两次麻醉,外加催产素的痛苦。生产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也不时地失踪,害得我一有情况就不得不出去找人。总体感觉医生的责任心还是差些,太太是凌晨送入,正赶上交班,上一班的到点就走人了,下一班通过档案了解情况,结果是入院3个小时内被问了2次同样的问题。 Yihe Shui:要说加拿大的医疗体系还算可以,但确有不少问题,本人就诊看医生或到医院帮朋友就医,就深感手续繁琐,效率太慢。在急诊室病人痛得哇哇叫,要死要活,可等上3-5小时很平常,有一次同学肝癌晚期,人都快昏迷了,晚上9点入急诊室第二日早8点才住上病房。 另外,有些医护人员太傲慢,从不会听听别人意见,发现明明不对的事,或别的方法更好的情况下,他们会仍然坚持己见。像那位医生或护士能尽快听进那位从医(还是妇产医生)妈妈的建言,也许不至置那位产妇于死命! Liuhao Doctor:悲剧一再重演。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悲痛。我曾经是一名外科医生,产科不是专业,但也学过,实习过。要说医疗意外,的确存在,人和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很大。 别说生孩子剖腹产的手术,就是单单一个静脉麻醉,我也亲眼见过死在手术台上的,原因是对麻药有超敏反应。 但是,同一个产科医院在短时间内连续出现孕妇大失血后死亡,就绝不能单单归因为意外和巧合。简单举例,中了649的人的确有,能连续2次中奖的有几个? 意外(或者说是事故)发生了,挽救和补偿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找到发生的原因,总结教训,坚决杜绝再次发生。但很遗憾,从这几次事件透漏的消息当中,我们没有看到医院方的合理解释。 就我个人的分析,产妇的发病原因极可能起于大量出血,导致休克。可能先是创面慢性的渗血(产后15小时还清醒,出血量应该还不大,但这15小时内有无检查伤口和检测血压也是关键),产后20小时到24小时期间,渗血加剧,凝血系统消竭,出血量达到了机体能够承受的界限(开始神志不清)。关键是邻居和房东都看出来出血不少了,护士也一定看到了。口头上表示没有问题,为了稳定病人和家属情绪也无可厚非,关键是这个时候的处理。 是否通知了医生?是否立即测量了血压?医生是否检查了病人?是否马上采取了止血和输血的措施?伤口上的血来源于盆腔,盆腔里的血来源于子宫,子宫里的血来源于胎盘剥离面和切口。切口和胎盘剥离面是怎么处理的?如果上述设想成立,在术后早观察到出血,早开腹探查,早止血处理(哪怕是切除子宫),在配合及时的输血补液治疗,也许还有挽救的余地。 没有经验的事故是意外,缺乏责任的事故是渎职。 汤姆:主要原因还是加拿大的医疗体制问题。一个占政府支出超过50%的行业;一个总是不检讨自身错误的过渡自我保护的医学会;高的有些变态的收入和地位;没有竞争的环境;排斥海外医生;只把医生作为职业和生意,而没有社会责任感。 任何医疗手术都有风险 加国事故赔偿比例很低 在美国遇上医疗事故,打上百万元的官司是很普通的事,而且不用事先花钱,律师就争著帮你打起官司,然后在得到赔偿后分账,但这种情况不会出现在加拿大,一般的小个案可能连门都找不上。在加拿大政府不赔偿医生的医疗事故损失,由医生所买保险负担风险,法律援助也不负担这类民事诉讼案费用,除了极特殊的情况,律师不会用美国赔偿分账式”成功酬金”指顾客不必先付律师费,在案子成功完结后,按事先商定比例分派所得赔偿金额)承接案子,所以当事人需要花出很大的金钱及精力才能完成基本的诉讼程序。 通过专家的解释,在加国传统全民医疗制度,严格的医生专业水准及品行的管制,以及适合本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下,在加拿大打一场医疗事故的官司真是打不起,得到赔偿更是艰辛重重。 据张培德律师说,医疗事故赔偿诉讼从当事人准备就需一个繁杂程序,先聘请律师,然后再由律师找到医学专家,整理医学论证报告,然后再送交法院立案。不过这并不代表就能上庭打官司了,实际上在安省真正能最后经法院认可立案受理的医疗事故诉讼案,仅是6%的极低比例,即使受理的个案打赢的机会也非常低。 如果要申诉医疗事故的伤害,首先就是要证明医生有严重失职犯错之处,仅是证明这点,就需要冗长的调查过程,需要聘请律师了解案情,再由律师找医学专家来证明医生的错,仅一个医学报告至少需要花费2千元,加上律师其他的收费,案子还未开始,申诉人就有很大的经济压力。由於政府不援助这类法律费用,所以不少人是打不起这种官司。 除了这两位遭遇不幸的年轻妈妈,类似的医疗事故不在少数。其中有一位新移民,他的女儿数年前在本地医院生产,不幸腹腔感染,在生下小孩数日后过世。这位新移民坚持这是医院妇产科医生的失职造成的死亡事故,生产婴儿不会造成严重腹腔感染问题,是医生意外割破大肠造成的事故,他一心要告妇产科医生,为女儿讨回公道。但最后情形是花了数千元律师费,拖了很久才拿到医疗报告,但其后他已没有经济能力再打下去,前路茫茫非常落寞,而且时间一拖也过了有效申诉期。在安省告医生失职有效期为一年,告医院失职有效期也只是二年。 加国医疗赔偿很难,但并非完全不能达到,关键是有否医生严重失职的证据。 安省曾经有一个赔偿1千1百万元的医疗事故巨额赔偿案,就是麻醉师在手术时明显分心失职,打游戏机,做自己的事,最后造成病人脑部受终生伤害,此案证据充足,且要护理病人一生一世,所以得到很高的赔偿。 据律师介绍,加拿大有健全的公共医疗体系,医生买的医疗保险比起美国相对低很多,所以保险公司的赔偿不高,否则医生保费就会高企,医生负担就会加重。这也就是为什么加拿大会如此严格规限医生的资格、水准,包括对海外学历的限制。如一名在海外从医多年的医生来说,来到加拿大后还需经过三个考试,才能最终拿到医生执照。而且医生协会还会根据病人投诉及检查情况,对违例医生停牌,安省每年都有医生被停牌。如果病人发现医生失职,也可循协会渠道提出投诉。 产科医生反映出医疗与保险制度的问题 由於遭投诉的高风险性,接生的妇产科医生在医学界是敏感的焦点,安省妇产科医生曾经闹过罢工风潮,原因就在於所买保险费与政府津贴的不成比例,有些接生的妇产科医生一年保费达9万元,而接生一个婴儿,政府只付600元,意味著医生接生100个婴儿还不够一年付保费,最后政府只有妥协增加医生津贴。 而最近传媒广泛报导的安省产科医生人数正在减少的情况,也暴露出保费的问题。面对遭诉讼的风险增高,产科医生望而却步,产科医生保费负担越来越重,据调查安省产科医生医疗事故保险供款在十年中上涨了369%,即从1992年的14,796元提高至69,360元。 在加拿大一个最基本的医疗事故诉讼案,律师时间及花费至少需要2万元以上,而保险赔偿较低,成功机会又低,”成功酬金”方式在安省一直有所限制,但即使可以,律师也不会太有兴趣,因为可能最后投资一分也收不回来。 编辑手记:183天中的两起不幸事件让人在难过的时候,更是警醒!面对生命的脆弱,面对我们不熟悉的加国医疗体系;我们不知道该做些什么,如何去做才能避免惨剧的发生。在悲痛面前,难道只有无力的呐喊和默默地忍受么?
前晚《大日子darizi》高级婚庆时尚媒体举行庆祝酒会,早前与男友霍启刚传情变的郭晶晶在杂志内说:“男朋友是我最爱,因为要一生一世。”似有隔空向男友传情之意。 11月29日讯 准婆婆朱玲玲结婚,郭晶晶则为婚庆杂志《大日子darizi》拍摄创刊号封面,前晚《大日子darizi》高级婚庆时尚媒体举行庆祝酒会,早前与男友霍启刚传情变的郭晶晶在杂志内说:“男朋友是我最爱,因为要一生一世。”似有隔空向男友传情之意。被誉为是跳水王后的她,又说不想称后,只想当“公主”,并直言想参加下届奥运:“我好想再参加下一届奥运,如果可以再拿奖就完美了。但很多人也叫我退役,因为再参赛就要继续训练,所以现在正考虑中。” 乐基儿称已准备好当黎太 至于与黎明爱得如胶似漆的乐基儿,出席酒会时不讳言已准备好当黎太:“无论何时何地(求婚)我都会答应,因为I Really Like Him,希望五年后做黎太啦!”她并憧憬着在沙滩举行赤脚婚礼,穿上漂亮婚纱边喝啤酒边吃鸡翼。 郭晶晶早前拍摄的杂志照片。
据报道,在昔日的战地金门,有一家风格很特殊的国共餐厅,餐厅老板王明宗是一位陶艺家,他把过去在台湾都属于违禁品的大陆五星红旗、毛泽东照片、毛语录和解放军军装、文宣传单等一大堆大陆收藏品当作店内的摆设,同时也有符合台湾风格的装饰。 这家叫做“恋恋红楼”的餐厅位在金门县金城镇的模范街,模范街本来就是老街,这家店隐身在巷内并不起眼,但只要走进去,保证让人大开眼界。 “恋恋红楼”的一楼摆设,以台湾古早味为基调,二楼则是以国共两党的收藏品为特色,这在过去战地管制、民风保守的金门是不可能出现的景象,许多大陆观光客也觉得稀奇,在金门竟然可以看到五星红旗和毛泽东、邓小平的照片。 这是国共餐厅的入口处,有好大一张毛主席的画像 包厢里也有毛主席画照 老板特别让上门的客人在店里的任何地方“涂鸦”,留下自己造访此地的心情记录,不管是墙上、门柱上,到处被写满了五花八门的文字。 别以为这家风味特殊的餐厅已经有一二十年历史了,店家透露,其实只开幕五年而已,靠着老板的巧思,打出怀旧风格吸引观光客。 这是老板的收藏品 这些东西,过去在台湾算是违禁品 这是一楼的吧台,有台湾古早的味道
环境部发出雪暴警告 积雪量可达20厘米 加拿大环境部今天发出警告:一个低压系统从美国的Texas 或 Louisiana 州向安省方向移动,从明晚开始到周一乃至周二,包括多伦多在内的安省南部将有湿雪和雨夹雪,估计积雪量可达20厘米;但何处会有最多的降雪取决于雪暴带移动的方向,目前尚不清楚。 环境部还警告说,周一上班时间地面可能湿滑,能见度变差,故驾车人士要特别小心路面状况;多伦多市府主管部门表示,已经对雪暴的到来做好准备,1,600名员工、600部铲雪车、300部行人道铲雪车以及200部洒盐车均整装待发。市府同时也提醒市民,雪后注意清扫门前人行道积雪,也不要将人行道和车道上的雪推到马路上去,否则前者的罚款是125元,后者的罚款为350元。住在没有行人路铲雪服务地区的长者和残障人士,可致电市府派人清理住宅前行人路的积雪,其热线电话为:416 392-7768。 加股周五大涨516点 升破9000点大关 加股在连续上扬6天之后,周五更是大涨,多伦多综合指数涨516.85 点或5.9%,收报 9,270.62,近两周来首次突破9000点大关;本周加股共升1,116 点或14%,主要得益于投资者信心增强以及商品股走高,其中金融股弹升11.8%,能源及物料股分别升4.1%与3.2%,其单周升幅为30年来最大。不过加元下跌 0.39 美分,收盘时1加元兑换 80.84美分。 (多伦多综合指数周五走势) 纽约方面,道指升102.43 点,收报 8,829.04;纳指升3.47 点到 1,535.57;标准普尔500 也升 8.55 点到 896.25。美股已经连升5天,过去1周道指、纳指及标普分别升9.7%、10.9%和12%;道指更录得自1980年以来的最高单周升幅,看来投资者不仅相信华府新的救市行动能刺激疲弱的美国经济,而且憧憬大市见底。 陈秀兰慈善捐款账户开通 在加拿大福清同乡会会长李贵先和汇丰银行的帮助下,陈秀兰的慈善捐款账户已经开通,开户银行为加拿大汇丰银行的密西沙加Chinese Centre分行,账户号码为:10072-272090-206。华咨处行政总监谭黄梅初昨天表示,华咨处将出面协助郭建华办理筹款事宜。1名经营餐馆的陈太昨天致电《星岛日报》,表示愿意捐出一副棺木给陈秀兰。 联邦移民部长康尼昨天首次公开发表评论,对刚出生即失去母爱的女婴感到巨大的悲痛,也对死者丈夫失去亲人表示慰问,同时对于华人社区尤其福建同乡的及时行动表示赞赏。康尼还表示,目前无法就此个案件进行评论,但一般情况下,在申请永久居民过程中出现类似的意外,如果有充足的人道理由,移民部仍会继续对案件进行审理。不过是否这么做,移民官要与申请人见面谈话之后才能做出决定。 六旬翁与女友吵架 挟持人质3小时 据多伦多太阳报报道,昨天中午前,多伦多北面的烈治文山(Richmond Hill)Yonge St 夹 Major Mackenzie Dr…
联邦移民部长康尼28日在多伦多记者会上宣布移民新规,加快38种高需求职业的移民处理,以显著减少等候时间,而反对者称改革措施十分荒唐。 根据新规定,政府将优先处理38种职业的技术移民申请,如健康、技工、金融、资源开采、地球化学家、语音语言病理学家、大学教授、管道工和厨师等。 此外,有工作合约的申请人或合法在加拿大居住1年的临时外国劳工或国际学生的移民申请,也将获优先处理。 新规定只影响技术移民类别,不影响家庭团聚和人道移民类别。 移民部长康尼28日举行记者会,公布移民法新规定。(记者马天培/摄影) 新规定的有效性追溯到2008年2月27日。在此日期之前的技术移民申请不受影响,以申请当时的规定处理。在此日期及之后的技术移民申请,只接受这38种职业的申请。对其他职业,政府不会处理申请,全额退回申请费。申请人可以选择省提名计画移民,或先申请临时劳工再转经验类别完成移民。 移民部长康尼表示,改革将把急需职业的等候时间,从目前的5到6年缩短到6到12个月。同时他宣布了明年的移民指标,表示尽管英国和澳大利亚正削减移民数量,加拿大将继续保持目前移民水平不变。明年的移民指标在24万人到26万5000人之间,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经济类别15万6600 人,家庭类别7万1000人,人道类别3万7400人。 但新规一通过,就引起反对者的激烈批评。新民主党移民政策评论员邹至蕙称政府的高需求职业分类十分荒唐:「其中1个职业是金融服务业,难道政府没有注意到金融业现在正在大量裁员?政府应当经常更新加拿大所需要的职业。」 她补充,改革会在5年中将临时外国劳工数量翻倍,临时劳工带来低工资竞争,但他们不会在这里扎根,不仅对加拿大经济有害,对劳工本人也有害,因为他们不能把家人一起带来,并经常受到剥削和虐待。 自由党今年春天就猛烈抨击保守党政府加速处理某些职业,而不是按照先来先处理的原则公平对待移民申请的提案,但因担心触发大选,自由党最后还是投了赞同票。 而保守党称,自由党让等候时间膨胀到多年,他们无权批评保守党。移民部发言人表示,在自由党执政时,移民申请积压从5万件膨胀到80多万件,等候时间超过5年,自由党实际不让移民到加拿大来,不让移民家庭团聚。
中新社温哥华十一月二十八日电 据加拿大国家电视台二十八日报道,今年秋天,一艘加拿大商用货船驶过西北航道,向努奴瓦特西部地区运送物资。报道引述加拿大海岸警卫队官员的话称,这是历史上第一艘从东部通过西北航道运送物资的商用货船。 报道说,这艘名为“The MV Camilla Desgagnes”的货船从加拿大东部蒙特利尔出发,于九月抵达努奴瓦特西部的剑桥湾镇、库格鲁克图克、约阿港和塔拉约科等地村落。货船在航行过程中未遇到冰块,以致于海岸警卫队随时待命的破冰船完全没有用武之地。 “西北航道”是指从加拿大东北部戴维斯海峡开始,沿加北部海岸到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条航道。这条航道在北极圈内,大部分时间处于封冻状态,再加上气候恶劣,无法用作常规商业航线。但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冰层逐渐融化。环境学家认为,“西北航道”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变成真正的“舰队高速公路”。届时,从欧洲开往亚洲的船只将不必远走巴拿马运河,而可以直接通过西北航道,穿越白令海峡,抵达日本和亚洲其他地区。 “西北航道”历史上第一次通航发生在一九O三年。在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加拿大皇家骑警的航船曾东西来回航行,宣示加拿大对这一地区的主权。除了航道价值外,北极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渔业和矿产资源。北冰洋沿岸的俄罗斯、丹麦、美国、挪威和加拿大都通过各种方式表明自己拥有北冰洋海域经济开发权。 加拿大媒体称,首艘商船成功穿越“西北航道”可能标志着北冰洋船运新纪元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