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个香港朋友,他认识一些香港娱乐圈中人!他说HK和内地的娱乐氛围是很不一样的,香港弹丸之地。在金钟太古广场中环置地广场一带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某些明星,有时甚至在某个菜场超市也有可能,但是他们即使遇见也是路人一样,最多回头多看两眼。也极少要求拍照签名等,碰见过自己喜欢会打个招呼:XXX最近都好少看你拉,在拍什么剧啊!? 朋友说其实他们香港当地居民是很不齿那些娱乐圈中明星的,甚至是不屑的。因为香港环境使然,明星在大众眼中没有什么 神秘感的像身边的匆匆过客一样。只是职业不同而已。 几乎香港常住民都或多或少听说或看到过那些明星台下私底的一些事情!! 那些娱乐圈中奢华糜烂,荒淫无度也是心知肚明。 正因为如此,在ZYM爆发后抵制的最厉害的就是香港本身,现在ZYM中的那些明星基本在香港都不敢露面,更不要说参加什么公开商演活动。他们都聪明的把方向瞄像内地。 打开突破! 就像阿娇在香港无线电视台举办为内地雪灾筹款的慈善节目《雪中送暖》TVB收到近200宗要撤换阿娇的投诉可见!! 香港大多数人是非常厌恶的,朋友说:yzm就是这些表面光星鲜,形象高贵的偶像明星私底生活最真实写照,丑事做多,总有一天会被暴光,不管是以什么形式先说说我所了解到的twins:这两个女孩子小小年纪能受到YH里力捧,受到那些香港前辈们照顾疼爱,能在出道7年间事业节节攀升,人气持续上涨,在圈中如鱼得水,其实跟这两人深谙娱乐圈规则,会看人眼色,会做人是分不开的。 先说阿SA:阿SA出道几年。绯闻甚少,比较出名的就是和ZZJ了,不过现在已分手了。阿SA似乎对恋爱没有很大的兴趣,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比阿娇思想要成熟,知道作为当红的偶像明星什么该做,什么千万做不得的。她工作比较能吃苦,其实私下她并没有大家认为的那么活泼开朗,有时很沉默。 当初YH给阿SA和阿娇她们形象定位是:阿娇甜美温柔,阿SA俏皮可爱以满足更多粉丝的不同喜好。事实上她们塑造的非常成功,在YH杨生非常宠爱她俩!!跟以前人人摆布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阿娇在机场亲眼见过:个子很矮,赤足估计也就1.55样,瘦。皮肤不白,有点偏黄,没有电视上看到的那么明艳照人,但是也算很漂亮了 阿娇是个话题人物,在香港。她和柏芝的绯闻是为最多。 其实她并不是大家看到和认为的那么内向文静,事实上她私下话蛮多的,也爱笑,不过要是跟熟人。大家之所以对她产生那样的感觉是因为她们俩普通话很糟糕,讲不清就吃吃笑,所以她们接受采访不大爱讲话,讲不好这是她们满头痛的一件事 在YZM爆发后,阿娇诚惶诚恐,知道自己惹下大祸。 她怕的倒不是粉丝唾骂,她怕的是惹怒YH高层遭到抛弃,冷藏!不再得宠。。。。 所以才闹出第一个冲出来发表“很傻很天真的言论”其实是她强烈要求出来的,其实她想的很简单,想一人把这个问题担下来。想用道歉的方式结束这场丑闻。一是因为心急想弥补过错,在杨生面前表心迹挽回!!因为如果媒体继续关注就会给公司高层增添很多麻烦,她怕惹怒高层。因为漾生是个控制欲很强的人。他最喜欢听话不惹麻烦的艺人。容祖儿,郑希怡都是此类型不听话的下场参见:何嘉莉,叶佩文。所以阿娇有这样的想法不难理解。只是她低估了YZM的威力还有就是,很多粉丝痛骂YH太黑,压榨艺人,twins被逼很可怜等等。。。。。 其实也只能说人跟人想法的不同,阿娇也好阿sa也罢,她们是互利互惠的形成利益的。有得必然有失是很正常。多少人削尖脑袋穷尽所有还没那机会呢! 正如某位记者所说:她们尝尽繁华奢靡,享受了风光名利,,前呼后拥,鲜花掌声,她们的心态早就产生了变化,她们很享受现在的一切要她们回到平静平凡,已是很难了!!在香港娱乐圈都知道,YH女艺人为杨生争风吃醋闹不和这件事。 还有就是:阿娇和阿sa都曾为杨生对对方比自己厚爱一点或对方刻意讨好而不愉快过。。。。毕竟都有那么回事!!! 但是随着她们地位水涨船高。现在俨然成了YH台柱,所以杨生对她们态度大改,也要尊重多了。不会随意拿捏言归正转:YZM 大概天下人都想知道为什么CGX能有那么大能耐?我也很好奇!那么都当红女星愿为他宽衣解带,并且个个都是顶极美女 我也很好奇 基于这一点:YH容祖儿是排开的,那不是CGX的菜。还有一个是清白的:那就是:阿sa,阿sa为什么没有涉及,那是因为她是知道阿娇和CGX关系的,毕竟他们那段关系维持了好几年。(从YZ中阿娇的发型–有直有卷。还有面容是有变化的)所以阿sa没有上CGX的钩。毕竟CGX和杨生不能比,阿sa没那必要圈中CGX长的风流倜傥,深谙女人心理。极会甜言蜜语,追求浪漫。还有良好家世。兼有玩世不恭有个性,一般年轻女孩很难抵御,至少不会讨厌。而阿娇,年纪漂亮,万千宠爱,自然眼光高到顶,综观香港娱乐圈,有钱的没CGX帅,长的帅的没他名气,所以她们走到一起也不意外,前面有说过阿娇绯闻多,香港绯闻基本都是真的。有图有锯。狗仔很BH,其实她是典型闷骚型,感情蛮丰富强烈的一个人。 关于YZM之说有人猜测是YH为twins单飞的吵作,这个基本排除,YH不会搞这么愚蠢拙劣的吵作,阿娇走的是玉女清纯路线,卖的就是形象这种吵作等于自毁。与其吵作阿娇今天牵了一老婆婆过马路也不会吵这个。 也有人说是YH和某公司的利益之争,这个也不准确的,那么多女主角,涉及那么多人,她们并都是同一公司的。且其中还有某公司自己的人,果真要这样做,那实在没必要牵这么多人进来,招惹那么多潜在麻烦。发其中几个人的就足够了。 还有就是揣测是为某公司牵制艺人,这也说不通,若说牵制。捏在手上才是把柄,那就不会发出来了。即是不小心泄露,理由还是同上:搞那么多干什么??有些也不是好惹的说下药迷惑,更是不通,这可能型极小,CGX不可能有那胆?? 况且若正是那样怎么警察取证,怎么没有人说出来呢?应该说那是为自己洗白的最好理由,还能挣同情分‘’再说也有很多看起来是很清醒并不像迷药状态~! 那么到最后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没有理由,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以及他们的生活态度。 后来经那位记者朋友证实,他笑:“不是这样又是什么?就是她们生活照被泄露了嘛”艺人生活糜烂,放荡不是什么奇闻,只是没有人去揭露罢了 感觉舒服合意对上眼的一夜偷欢,天亮再见,艺人找艺人方便安全保险,为了自己特殊身份谁都不会搬石头砸自己脚!!去招惹对方,自己还不落好谈什么真爱??谁都别装纯说自己真爱。。所有YZM女主角都承认YZM事实?(至少没任何人否认)所有女主角没一个人站出来说自己是情侣正常情爱。至少也可间接说明她们默认了哪些就是一场荒淫的纯粹追求感官刺激的行为。 阿娇又一个人直挺挺站出来为自己辩解是很不明智的,说这样的话把其他女主角置于何地???又有多少人相信呢? 一个提问者询问一个对娱乐圈非常了解的记者的对话: 问:有哪个明星不化妆但仍然很靓? 记者:真的没有,印象中一个也没有,但章小慧不化妆真的要吓死人…… 问:为什么你们会知道明星们这么清楚? 记者:其实不奇怪,你会不会不知道你的朋友同谁在一起?他们对FANS要做戏,对我们不是这样,他们又不是对我们服务,还有我们有好多时候会同他们做新闻,因此在我们眼中根本没有任何秘密 问:发哥怎样?很好吗? 记者:发哥真的很好,但是他同TVB不是很友好 问:学友没什么负面新闻,他是不是象大家想像中那么好呢? 记者:是,自从结婚生女之後…
当手机变成手雷时,你还敢用手机吗? 手机充电时爆炸竟然烧通单元楼,事件回顾: 南方日报2008年11月13日报道: 昨日下午2时许,广州市海珠区新港西路顺景雅苑6楼一单元起火,大火一小时内被扑灭,但整个单元已经被烧通。所幸屋内一位老人被及时救出,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据物管公司人员介绍,初步判断是屋内手机电池充电时爆炸,引起火警。 火警发生后,顺景雅苑A座顺意居603单元的窗户不断蹿出黑色的浓烟。阳台和旁边的玻璃窗都已经熏黑,消防员在楼下手持水带往起火单元射水。撤离的居民在楼下议论纷纷。 据6楼的几名住户介绍,起火时间在下午1点50分左右,他们当时还在打麻将,看到浓烟冒出,便赶忙用水粘了湿毛巾捂着鼻子冲下楼。物管公司的保安接报后赶忙上来查看,并将屋内的一名阿婆救出。 1小时后,大火被扑灭,大楼楼梯有救火后的积水,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焦味。记者在着火单元门外看到,两房一厅所有家当已经被烧焦,单元内漆黑一片。物管公司人员称,当时屋内一个手机充电器正在充电,突然爆炸后起火,屋内的老人随即大喊呼救。他呼吁,住户在手机充电完毕后应及时拔出电池,防止过热引起火警。(记者/谢庆裕) 从爆炸——炸伤人——炸死人——炸坏楼。你不得不承认,手机真的越来越像手雷了,你能想象每天跟你亲密接触到的手机突然爆炸了怎么办?这样下去你还有安全感吗?作为我们日常使用最频繁的工具,你需要开始重视这个问题。 我们看看这些鲜活的事例,可以发现,手机不爆则以,一爆则惊人。 那么你认为,究竟是什么样的手机,才有如此的威力引发大火破坏一栋楼?
六旬英雄乞讨尽孝养老娘 他见义勇为致残,奔波多年未得到救济无力赡养老母,他在泉城街头乞讨,一天只讨到1.1元 12日在历山路和泺源大街路口,一名老年乞讨者坐在地上,面前放着的“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证书尤为显眼。旁边还有一个残疾人证书,一张白纸上写着“来到贵宝地,乞求非本意。皆因救人难,重伤复致残。丧失劳动力,生活成问题。谁想老母亲,重病缠住身……” 面前的白瓷缸里放着7个硬币,共1元1角。他说,加上好心人送的大蒸包,这便是第一天乞讨的成果。他叫仇文才,60岁,临沂郯城庙山镇仇村农民。他曾当过兵,2002年被湖北省襄樊市表彰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赤手跟歹徒搏斗,差点死去 说起6年前的一幕,仇文才十分淡然。 2002年他在襄樊市打工,7月6日凌晨,住在三楼出租房里的他听到楼下有动静,“入室抢劫,歹徒两人!”听到这,他和另外两人赶紧下楼。“院子里住着十几个爷们,就三个人出去了。”他说。 仇文才关上院门后,三人便上前与歹徒扭在了一起。歹徒持有利器,仇文才的后背、右臂、左手、左腿各挨一刀,其他两人也受重伤,最后歹徒翻墙跑掉了。三人被送进医院,一人不治身亡。公安机关出具给仇文才的法医学鉴定书上显示,当时他“失血性休克”,“右背、右上臂有17厘米的伤口”。鉴定结论为“重伤,伤残等级5级,右手肌肉萎缩,运动瘫痪”。 “再送晚点我就死了。”虽然右臂残了,仇文才还是觉得很幸运。 襄樊市给仇文才“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表彰,奖励3000元。“医药费当地政府没有垫付,我只好自己拿。先借工友的,再转借亲戚的还,前后3万多,到现在没还多少。人残了,干不动活。”仇文才摩挲着表彰证书说。“咱们是山东人,又当过兵,不能看着歹徒行凶,不然就丢了山东人的脸。”谈及此事,仇文才依然说“不后悔”。13日记者联系襄樊市社会治安综合办公室,处理此事的张先生称确有此事,事后仇文才回家了,未向该办公室提出医药费的问题。 为救济奔波5年,徒劳无获 人残了无法打工,2002年仇文才回到老家临沂。 身体不好,还欠下一屁股债,今后的生活怎么办?经朋友指点仇文才了解到,《山东省见义勇为保护条例》规定,因见义勇为负伤的,能享受国家规定的抚恤、补助和救济,医疗费可从见义勇为基金里出;确定残疾的,参照国家和省有关伤残军人的优待标准照顾和优待。本省公民在本省行政区域外见义勇为的也参照条例执行。这给仇文才带来了希望。 2003年,仇文才找到临沂市郯城县信访局,当时的答复是“如果出具相关证明,情况属实给予解决”。仇文才通过襄樊市政府提供了证明材料,但事情却拖着没解决。 13日上午,记者联系到郯城县民政局优抚科,一刘姓工作人员称,几年前曾接到仇文才的申请,但因没有明文规定这样的事该走何具体程序,也就拖着没办。无奈,仇文才先后去临沂市和山东省有关部门反映。记者看到,一份由山东省人大常委会2006年5月26日发给临沂市人大常委会的介绍信写道:按照《山东省见义勇为保护条例》21、24、26条,协调当地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给予解决。 仇文才手里的一份临沂市民政局给省人大常委会的答复函称:“查阅相关条例,虽规定应享受生活补助等事项,但没明确以上事务由民政部门办理,而且民政部门也从来没办理过此类事项。”仇文才每年向郯城县提交一份《帮助落实见义勇为待遇的申请》,至今也没落实。 “收入”少,英雄羞于再乞讨 仇文才说,自己80岁的老母亲现在由他和弟弟轮流赡养,这个月在弟弟家。他来济南想讨点钱赡养母亲,没想到,12日一天,他只讨到1.1元钱和一个蒸包。 13日,羞愧难当的他,没有再出去乞讨。 编 后 好人有好报。可见义勇为的仇文才,得到的却是可怕的冷漠。 报销医药费、保障正常生活的要求,在相关部门那里成了难事。县里、市里、省里,都跑5年了!请问,在仇文才面前,相关部门难道真能熟视无睹吗?相关部门怎么就能做到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相关部门有什么理由可以相互推诿呢? 泪水,一次次涌出,不仅是为了英雄,也为了我们自己——— 像仇文才这样的好人再没有好报的话,以后我们遇到困难时,谁还会来帮助我们呢?我们的生活,也许将永远与英雄无缘!今年3月,记者曾在人民大会堂采访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表彰会,当时的公安部领导说了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要保护好见义勇为的英雄、照顾好他们的生活,不能让他们流血再流泪。仇文才被生活所迫走上了乞讨的道路,英雄不仅流了血、流了泪,更伤了自尊、伤了心。 我们,该怎么办?
纽约长岛是众所周知的富人区,其实这里只是富人较多,大多数还是中产阶级。富人起码又分两类,老钱和新钱。老钱指靠祖产为生的‘贵族’富人,新钱指爆发户,靠股票,房地产,或做生意发家的富人。 老钱新钱各有千秋。新钱有冲劲儿,乘长风破万里浪,大有取代之势。比如比尔盖茨,股票大鳄索罗滋,金融家布隆博格,雅虎的杨致远等,多为电脑,互联网,金融,及房地产业的领军者。老钱则主要指百余年前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形成的富人,著名的有洛克菲勒家族,摩根家族,杜邦家族,卡内基梅隆家族等,主要集中在金融,房地产,钢铁,石油,制造业等。这些人老谋深算盘根错结,很大程度上仍左右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当然这些是典型家族,非常大的。更多的没这么大名气,一般般,但比起中产阶级还是富有甚多。 美丽的长岛湾像抱只猫似地呵护着道格拉斯顿镇 在长岛,老钱住在哪儿新钱又住在哪儿呢?长岛原本是老钱的天下,是他们开辟出来的。像道格拉斯顿,大颈镇,曼哈赛,布鲁克维尔,宋美玲生前就住在布鲁克维尔,杭亭顿镇,老西伯利村,格兰湾,再往东有赛格港,南汉普顿等,都是老钱集中地。比如道格拉斯顿镇,这里原属大地主道格拉斯家族,当年政府建长岛铁路求他让地,他的条件是必须建一个叫道格拉斯顿的火车站,这是为何该站与下个车站仅相距不到一英里的原因,两站相望人影可见。 如画的布鲁克维尔镇 新钱大多也向这些地区聚集,他们往往在老钱旁边建新区。判断老钱新钱并不难,老钱的房子较旧,但风格经典设计独特,很多都被定为地标建筑,不许随意改建。新钱的房子则崭新巨大,但款式较俗。最主要的区别是,老钱的房子占地面积大,过去长岛地广人稀,想占多大占多大,所以老钱住宅很多都为庄园式,一条甬道通向深处,路旁竖一块“私人领地请勿入内”的牌子,丛林中的楼宇隐约可见,有些还有私人池塘,种植园和养马场,其面积一般在五至十英亩之巨,甚至更大。而新钱绝无这么大的地,现在寸土如金,特别富人区的地更是凤毛麟角十分昂贵,捞到一块不容易,所以新钱的地一般仅在半至两英亩之谱,房子高高大大,戳在路边一目了然,充满唯恐别人不知的激情。 著名建筑师汤普森哈斯丁家族的庄园 在当前美国金融风暴的冲击下,不少新钱的房子开始求售,爆发户往往来得快去得也快,这司空见惯。在目前疲软的市场下,豪宅价格急剧下降,我有个当医生的朋友,把一栋三百万的新钱豪宅楞砍到二百三十万。可就在他住进半年后,银行对该房重新估价仅为一百九十万。新房价格骤降的原因除供求关系外,占地面积小是致命伤。在长岛,最值钱的是地不是房,要想房地产保值,地越大越好。 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种马饲养商菲普家族的房子 老钱售房的情况以往并不多见,如今在金融危机压力下,这块冰山正在坍塌。据金海岸房产公司总裁阿林特莱维斯先生说,越来越多老钱的后代早淡漠家族荣誉,他们对日益上涨的房产税心灰意冷,决意抛售老宅。比如著名建筑师汤普森哈斯丁家族,将其价值一千三百万美元的住宅投入市场。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种马饲养商菲普家族,已将位于老西伯利村的祖业以一千两百万美元卖给律师詹妮佛鲁帕斯女士。美国女歌星阿丽莎克斯刚刚以四千万美元买下哈伯马克家族位于长岛北岸的海滨豪宅。老钱宅第频繁脱手,这在长岛房产史上十分罕见,足以说明美国当前经济的窘况,财富拥有的基本面正发生结构性变化。 老钱新钱周而复始,谁也无法永恒,能够永恒的恐怕都与财富无关。而绵绵不绝的是芸芸众生的世俗生活喜怒哀乐,就象此刻你我的随意说笑一样。
几天前,我读到一篇文章说,一位中国女士在美国做住院医时,由于她语言能力不过关,不幸被美国医院踢出大门。文章作者接着分析说,这个事件大概和种族歧视有关。 歧视?值得深思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说到美国的歧视,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与此话题有关的文章,一定是铺天盖地。虽然在美国所有的招工广告中,都会提到招工单位不会因为年龄、种族、性别等因素歧视申请者。可是,说归说,做归做,形形色色的歧视还是存在的。即便是美国人,也有被歧视的可能。比如,一个走路都费劲的黑人大胖子去申请工作,如果他和一个体态匀称的白人申请同一份工作,谁会被最终录取,就很值得人关注。 美国医院里的华人住院医有被解雇的吗?当然有。这和歧视华人有关吗?这很难说。我认识一位华人女子,年近50岁时她终于做上了美国住院医。她本以为挤进了医生这个行业,终会苦尽甜来。遗憾的是,在第一年的工作总结时,她就因语言能力不佳被清理出局。生气、惋惜、不解,各种各样的疑惑让这位女医生一筹莫展。愤怒中,她也想打歧视这张牌说事,可她自己心里底气又不足。为什么呢?和她一同做住院医的其他几位中国人,都稳稳当当地继续留在医院里,只有她被开除了。如果说医院歧视中国人,这个论点是不成立的。无奈,这位女士只好重新打鼓另开张,到另外一家医院再去谋职。 对华人就业者的语言能力持怀疑态度,而对华人百般挑剔的美国人是大有人在的。但这种不友好的态度,是否属于歧视之列,很值得深思。 从孙老师到孙校长 我最近采访美国马里兰州唯一的华裔小学校长孙凤仪女士时得知,多年前,在她申请第一份工作时,雇主就对她提出了一个非常苛刻而不友好的问题:“你是外国人,你怎么能保证可以教好语言能力需要改进的美国孩子呢?”孙女士当时申请的工作是语言病理老师的职位,这份工作是专门对付发音有问题的美国孩子的。就如同让美国人用汉语纠正中国孩子发音一样,孙女士当时遇到的挑战确实不小。结果呢,孙女士不仅最终胜任了这份工作,还越做越好。她的语言能力和管理能力终于折服了当年对她苛求的上司,在她担任语言老师期间,学校不仅推荐孙女士去攻读教育管理博士学位,还让她参与学校的一些管理工作。经过几年的知识装备后,孙老师最终变成了孙校长。 我在与孙校长做面对面的交谈时,这位22岁移民来美国的台湾名校毕业生提醒教育专业的留学生们,一定要好好修炼自己的语言能力。除此之外,她还建议,留学生们要尽量和美国同学或者美国房东增加交流机会,以便最大程度地了解美国文化。 以美国学校为例,语言障碍除了和语言能力有关,也和移民的知识背景有关。我在美国做助教时,就遇到过一件让我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十几年前,我在给美国大学生上生物课时,为了让学生详细了解离子浓度的具体概念,我用PH=4,那氢离子浓度等于多少这个问题,向美国学生提问。这么简单的问题,中国的初中生都会吧。可惜,在我教的那帮美国大一学生里,居然没有一个人能答上来。我的解释,他们听不懂。他们的无动于衷,也让我糊涂。课后,当我和学生们交谈时,我才知道,他们在中学根本就没学过这种教法。鸡同鸭讲,交流障碍将不可避免。他们是否会因此对我有偏见甚至是歧视我,我不得而知。 拿到避免歧视的门票 其实,不论是美国医生还是美国老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们面对的都是活生生的美国人。和人直接打交道的职业,具备高超的语言能力是对就职者的基本要求。所以,在这样的职业中,华人移民为了减少被歧视的可能,一定要从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入手。想象一下,假如一位外国医生连说话都结结巴巴,美国病人该怎么信任他?美国院长该怎么提拔他? 当然,被美国人歧视,也有和语言能力无关的例子。笔者的老公在美国是医生,他也经历过类似的歧视事件。有一次,一位参加过朝鲜战争的美国老兵患者,对中国医生持有特别不友好的态度。他不仅刻意回避中国医生,还骂骂咧咧地说他根本就不信任中国医生。这样的例子比较罕见,也很极端。这里所谓的歧视,和美国病人过去的生活经历紧密相关,而和外国医者的实际工作能力幷没有太大的关联。 其实,在美国,形形色色的歧视就像空气一样,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是无处不在的。想象一下,假如没有了歧视,这世界就变得太不真实了。 作为外国移民,如何摆脱被人歧视的窘境,却是个一言难尽的话题。笔者认为,对外国移民来说,尽快克服语言障碍,尽量多了解主流社会的文化,一定是避免歧视融入这个社会的第一张门票。 美国劳工部部长赵小兰女士曾经说过一段话:“在美国如果你做错一件事情,不用太担心,可以继续向前进。”身为外国移民,我们的英文能力不如讲母语的美国人,这是无法避免的事实,而不是我们的错误。按照赵小兰的说法,即便做错事在美国都有弥补的可能,那暂时的语言障碍绝对不至于把我们击倒。有她这句话给美国华人打气,不管我们在异国是如何地跌跌撞撞,我们总归可以继续前行,直至进入那种无往不胜的境地。
遭到袭击的斑马当时正试图跨越马拉河,这头可怜的斑马幸存的机会并不大,因为另外两头鳄鱼正在斑马前等待。人们不知道那头斑马是否逃过了鳄鱼的袭击。 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是非洲最受人欢迎的野生动物保护区。马拉河里有多条鳄鱼,对于鳄鱼来说,对付那些逆流而上、落单的动物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 150万头黑尾牛羚和斑马每年春天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提平原和肯尼亚的马塞马拉平原之间迁徙。这些动物为什么要进行迁徙是大自然的一个谜。每年有数千头动物在路上死去,仅两天内就有多达6000头黑尾牛羚死掉 。 据英国《每日邮报》今天报道,摄影师拍下了一头饥饿的鳄鱼在肯尼亚西南部马赛马拉野生动物保护区猎杀斑马的瞬间图片,鳄鱼正试图咬那头斑马的头部。 一头饥饿的鳄鱼攻击正试图跨过马拉河的一头斑马。 遭到攻击的斑马挣扎着试图从鳄鱼的口中逃生。 两头斑马试图逃过鳄鱼的攻击。
《参考消息》从“内部”到“公开”,从为“大读者”服务到“限一定级别”阅读,再到一份“平民化”报纸,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中国社会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 《参考消息》如何解密? 这是一种特殊的新闻报道,是专为各级领导采写和编译的国际国内新闻。这些报道属于国家秘密,有多种秘密等级,只供相应级别的官员阅读,普通人看不到。 它叫“内参”,中国一种独特的新闻产品。 《参考消息》——这份由新华社主办、目前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就曾经是一份内参。 北京宣武门西大街57号这座大院的记者编辑们,肩负着两项特殊使命——党的“耳目”和“喉舌”,这是新华社成立第一天就被赋予的使命。 1931年11月7日,新华社的前身红色中华通讯社在江西瑞金成立,《参考消息》于同一天创刊。当时,红中社被赋予的任务和功能,是党的“耳目喉舌”。“喉舌”指的是,对外播发宣传共产党、苏区和红军的新闻,编印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耳目”则指编印供领导决策的内部参考消息。《参考消息》的名字,也是在那时出现的。 当时的《参考消息》主要抄收国民党中央社的电讯以及少量外文电讯,每期油印四五十份,为中央苏区和红军领导层判断形势、做出决策提供参考。 新中国成立后,新华社仍然沿袭过去的办法,继续编印出版《参考消息》,只是阅读范围稍有扩大,也不过两三千份。稍有扩大的原因是,领导层扩编,又要和民主党派合作共事,对民主党派高层领导人不能不提供一定的外部信息,以取得政策上的共识。 “直到上世纪50年代,《参考消息》一直是仅供中共党政军领导干部参阅的秘密级内部刊物,”新华社参考资料编辑部原负责人张辛民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是专门为‘大读者’服务的。” 50年代:扩大到中层 进一步扩大《参考消息》的阅读范围,仍是毛泽东一直考虑的问题 1954年,张辛民从云南日报社调到新华社国际部《参考消息》编辑组,接替原任组长林克的工作。他至今仍清楚地记得,交接工作时,林克特别向他强调的几个办刊原则,第一条就是情报观点。 张辛民执掌《参考消息》没多久,国际社会接连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先是1956年,苏共二十大全面否定了斯大林。接着,国际共运内部冲突加剧,社会主义阵营相继爆发波兰和匈牙利事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层以下的干部和群众对于外部世界知之甚少。长期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是一边倒,倒向苏联。媒体的宣传报道也只说社会主义国家光明的一面。那时,社会主义阵营出了大问题,毫无思想准备的广大党员和干部受到巨大冲击,都感到难以理解。 在这样的背景下,1956年11月,中共中央八届二中全会期间,毛泽东倡议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12月1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出《中共中央关于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通知》。《通知》说,为了使我们的同志避免“在观察时事问题时的片面性和思想僵化现象”,党中央认为“有必要使我们的干部,及时地知道我们的敌人的情况和敌人的观点,以及我们朋友的那些与我们有所不同的观点”。 毛泽东也多次在党内高级干部会议上阐释了扩大《参考消息》订阅范围的好处,那就是要让干部群众“经风雨,见世面”,给大家“种牛痘”,增强“免疫力”。 1957年1月27日,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禁止人们跟谬误、丑恶、敌对的东西见面,跟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见面的政策是危险的政策。这一条我们跟苏联的做法不同。发行《参考消息》以及出版其他反面教材,就是“种牛痘”,增强干部和群众在政治上的免疫力。 1957年3月1日,对于张辛民这些《参考消息》的老报人来说,是一个历史性的日子。这一天,《参考消息》由刊物改为报纸,一张4开4版的特殊报纸面世了。而且,发行范围大大放宽,从“高级的党内外领导干部”扩大到“县委委员以上或相当于他们的党内外干部”(简称副科长级干部)。 据最新发现的文件档案表明,1956年冬扩大订阅范围时还包括大学生,只是后来没能通过。在扩大发行的《通知》下发前一周,1956年12月11日,中宣部专门召开了一个范围较大的座谈会。会上,大家讨论了是否将订阅范围扩大到大学生的问题。除北京大学的负责人以外,参加座谈会的人绝大多数主张暂不把订阅范围扩大到大学生,以避免思想工作赶不上而发生的混乱现象。后来,“根据座谈会上大多数人的意见”,中宣部对《通知》草稿作了修正,没有提大学生可以阅读《参考消息》。 然而,进一步扩大《参考消息》的阅读范围,仍是毛泽东一直考虑的问题。1958年8月,毛泽东在北戴河会议后的一次谈话中谈道:“要把《参考消息》的阅读范围扩大到全国的高等院校学生。让他们经常阅读《参考消息》,经常比较敌我两方的宣传。让他们知道世界是复杂的,每个问题都有对立面。这样才能培养他们思考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1958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转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扩大〈参考消息〉阅读范围的报告》。报告规定,凡高等院校的教职员和学生,中等学校的教职员,都可以阅读《参考消息》。 当时,《参考消息》编辑部收到“许多读者欢呼这一德政”的来信。新华社高级编辑卫广益从1957年到1978年一直参加编辑《参考消息》。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记者,当时有一个大学生写信说:“中国的大学生有福气,天天能看《参考消息》。” 70年代:扩大到基层 《参考消息》为何能在信息封闭的年代里一枝独秀? “文革”开始不久,张辛民被戴上反动文人的帽子下放劳动,后来又去了“五七干校”。在这期间,他被取消了阅读《参考消息》的资格。 1970年的一天,正在山西永济县孙常村劳动的张辛民,偶然发现公社合作商店的柜台上摆着一份《参考消息》。这令张辛民非常奇怪,因为散布《参考消息》上刊登的内容,一直被作为“泄露机密”甚至“政治问题”来处理的。他清楚地记得,有一对翻译夫妇,因向亲朋好友透露过《参考消息》中的内容,肃反运动中被清除出新华社。 在张辛民的意识里,《参考消息》的读者是“限制性”的,对行政级别、职业性质都有规定,能够阅读《参考消息》,代表一种政治身份和社会地位。“文革”中很多干部和知识分子被取消了《参考消息》的阅读资格。“文革”结束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很多干部甚至把能否恢复阅读《参考消息》当成衡量干部政策是否完全落实的标志之一。 《参考消息》怎么会出现在商店的柜台上?一直在农村劳动的张辛民那时不知道,在那个年代里,《参考消息》仍在不断扩大发行范围。 早在1964年6月10日,毛泽东会见比利时共产党领导人时就曾说,《参考消息》现在是中级干部能看到,以后要逐步扩大。只要纸张问题能解决,做到每个公社、每个工厂都有一份,还可以发给个人。让他们了解世界上修正主义是如何骂我们的。 1970年上半年,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的服务人员中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服务员们因平日看到的材料太少,国际常识太差。后来,给他们看了《参考资料》,很多问题都能回答出来了。《参考资料》是1955年从《参考消息》中分出来的一份密级更高的内参,是杂志型的,大约100页。此后,毛泽东一直想把《参考资料》下发到基层党支部。后来,考虑到《参考资料》内容太多,下面的同志没有那么多时间看,于是提出“还是把《参考消息》办好,扩大发行。” 根据毛泽东这一指示,1970年6月3日晚,在周恩来主持下,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参考消息》扩大发行问题。经过积极筹备,于1970年7月5日发出《中共中央通知》,决定从1970年8月1日起,将《参考消息》“扩大发行到工矿企业车间党支部,农村生产大队党支部,解放军连队党支部,供广大干部和高等院校学生阅读。” 《参考消息》为何能在信息封闭的年代里一枝独秀?张辛民多年后才慢慢领悟到个中原因。“《参考消息》是中央领导人向公众传达特殊信息的特殊渠道。”张辛民说。 上世纪70年代初,越南战事还没有结束,中美两国领导人已经坐到一起谈恢复关系、共同对付“北极熊”了。 调整中美关系,这么一个巨大的转变,通过谁来向广大干部群众做思想工作?又是《参考消息》承担了这一任务。 80年代:摆上报摊 改革开放以后,报刊如雨后春笋,《参考消息》的唯一性、垄断性、神秘性逐渐丧失了 其实,扩大发行到基层的《参考消息》,已经谈不上什么内部性了,然而,《参考消息》的报头下仍旧印着“内部刊物?注意保存”8个字。这就是说,它仍是一份内部参考读物,不属于公开报刊,它的读者仍限制在一定范围内。 出乎意料的是,《参考消息》阅读范围不断扩大,但发行量却不断下滑。原《参考消息》编辑室主任李毅臻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说,改革开放以后,《参考消息》面临发行量下滑的巨大挑战。1979年发行900多万份,此后一年下一个台阶,而且一个台阶就是100万份,1980年800多万份,1981年700多万份⋯⋯到1984年已经下滑到400多万份。 新华社国际部原副主任、《参考消息》老编辑、后任中国社科院副院长的李慎之,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有一句名言:中国真正开放之时,就是《参考消息》消亡之日。此话虽然有些绝对,却说出了部分道理:《参考消息》是封闭年代的产物。改革开放以后,报纸多了,《参考消息》不再是获取国际新闻的唯一渠道。…
11月15日电 据《澳洲新快报》报道,11月13日晚澳大利亚警方在悉尼Queen Street奥本中心(Auburn Centre)公寓群中一间卧室的床上发现两具面部朝下的华裔女性尸体,警方透露发现尸体时,已有腐烂的迹象。根据警方透露,两名死者年龄在20岁至30岁之间,死亡时间在11月12日晚6点以前。警方已排除了武力闯入和抢劫的可能性。 一个单元竟住6人死亡多日无人知晓 一名与死者相识的男子跑到附近的救护中心报警,急救人士在该栋公寓一间卧室内发现2具女尸。Auburn警区警长 Brett Henderson透露称,死者年约20好几或30出头,身上有明显伤痕。相信死者是这间屋子的住户,并且已经死亡一段时间,尸体已开始不同程度地腐烂。 Henderson警长亦透露,这套公寓内有多间房屋,里面还有其它住客,他们均称已有多时不见死者露面。他承认尸体上有明显伤口,但警方在附近并未找到可疑凶器。 Flemington地方警区探员Pat Wunsch 称,目前而言,并无强行入室和抢劫迹象。警方相信,案发单元内至少住有6人。记者在调查中亦听到消息称,除2名死者外,另有包括小孩在内的一个家庭与其同住。 公寓安全设施形同虚设 高密度分租只图“方便” 记者赶抵现场时,看到警方仍设置3重警戒线,多家媒体记者只能在百米外遥相守候。这栋位于奥本火车站上面的大楼外,仍有约近20名整装警员在向周边住户调查取证。下午约1点多,一名便衣和两名办案人员从案发现场抱出大批证物。2点多,仍有鉴证科警员进入现场,并在公寓周边忙碌取证。记者留意到,案发公寓应该是位于小区楼群东北方向那栋,从地图上看相信为Queen Street46号,具体单元号不详。经询问周边住户,记者了解到,位于火车站上大片公寓群中以拥挤闻名,绝大部分单元都被分隔成很多小间出租,整片公寓群中估计住有数千人,其中华裔留学生占有相当高的比例。 从黑龙江来澳半年的Mandy告诉记者,这群公寓有一个共享的大门,从未上锁,所有人都可进入楼群间。而位于每栋公寓底层的保安门,则多数并不能锁上,感应钥匙形同虚设。记者逐栋尝试进入公寓,发现基本上都畅通无阻。不少保安门的玻璃都有被砸的痕迹。 据住在案发现场斜对面一栋公寓的林先生透露,尽管小区内常有些吵闹,治安倒并不至于差到哪里去。他认为这起案件有其偶然性,在这里住了1年多的他还没考虑搬家。他说,选择这里最大的因素是“方便”。小余和Elena是同学,分别住在小区内另外两栋楼中。他们称前日晚大批警员前来,还以为有人斗殴致死。他们都表示没想过搬家,认为“住哪都一样”,自己多点防卫意识就好。 记者联络中国驻悉尼总领馆官员时,被告知总领馆已经给予高度关注,并正与警方接触,核实死者身份。若确认她们为中国籍公民,则会立刻采取相关措施,如协助死者家人尽快来澳,以及跟警方进一步交涉等。(马小龙)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加拿大从事时装市场营销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工作,尤其是对很多职业女性来说,的确是一个好职业。由Service Canada, Job Future统计的数据显示,在加拿大从事服装营销行业,起步时的平均工资能达到 $19/h。当今世界时装业拥有非常多的发展机会,这是推动时装业不断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加拿大有很多服装品牌专卖店,很多都是采取连锁经营的模式,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大陆移民如果计划进入加国服装营销和连锁经营行业工作,首先需要学习如何发展、分析和贯彻商标策略,进行购买实战练习,如何计划并实行有效的广告和推销策略等知识。 时装营销是做什么的——是什么让人们舍得花费2000元买一双鞋或花1000元买一件式样简单的T恤?是什么让人情不自禁地买下并不舒适地宽腿裤或6英寸西鞋跟的高跟鞋?那么,如果他们能善于做到这些,那么他们就是时装营销人员。 从事领域——时装购买、视觉陈列、零售规划、时装协调、库存管理等。 职业发展——时装营销和时装陈列不只是一个工作,实际上是一系列的工作。在这个领域的人能从事零售和批发工作。一些人可以从事买手、业务经理和采购商工作,从设计师、制造商或批发商那里挑选和采购服装和饰品。另一些人从事时装协调工作,为时尚品牌专卖店、设计室或杂志创造统一的视觉风格。还有一些人从事视觉陈列工作,布置专卖店橱窗陈列,以此吸引消费者并帮助制造一种氛围。 知识与技能——创造力、具时尚触觉、商业头脑、追踪行业趋势、竞争力。 行业前景——目前知识经验兼备的复合型营销人才并不好找。服装营销人才除了要懂市场营销,还要了解服装设计、服装市场,甚至是国际服装潮流,才能为服装营销方向做出准确判断。目前很少职业培训学校有相关专业,因此受过专业培训的人不多,使服装销售人才成为市场上的“稀缺品”。 对时装营销感兴趣,想要申请该专业的学生需具备时尚的眼光和生意的头脑。这门专业教授学生如何开拓时装市场,使时装不只是呆在设计师的陈列室中,而能够流向零售业。学生将学习时装、零售、销售及国际市场行销等一系列商务课程,这些课程将培养他们的创造性和商务头脑。你将学习如何发展、分析和贯彻商标策略,进行购买实战练习,如何计划并实行有效的广告和推销策略。通过学习时装、零售、销售及国际市场行销等一系列商务课程,专业的学习将培养你的创造性和商务头脑。 职业前景: Ø时装采购公司 Ø品牌经理 Ø采购助理 Ø部门/专卖店/分店经理 Ø时装顾问 Ø时装摄影协调人 Ø时装作家 Ø市场专员 Ø广告公司 Ø公关及市场咨询 Ø展览公司 Ø销售经理 / 专员 咨询电话: 416-835-2079 或647-831-8636 更多信息请登陆:http://www.dragonet.ca/Yorkvillecollege.htm
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1号”所携带的月球撞击探测器14日晚间成功撞击月球。但这并不是人类探测器第一次撞月,也不会是最后一次。 1959年,苏联研制的“月球2号”探测器在飞行33小时后抵达月球轨道,但在着陆时坠毁。这是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人造探测器。此后,陆续有多个人造月球探测器撞击月球,但多数是探测器报废坠落后的无意之举。然而,也有一些月球探测器的撞月是经过周密设计的,它们撞月的初衷都是为了更好地探月,且撞月过程可以得到探测器绕月过程中无法探测到的宝贵信息。 本次印度探测器撞月,以及2006年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探测器撞月就带有明确的探月目的,前者主要是为月球车着陆选址,后者是为了探测月球深层物质成分。它们的接连撞月体现出人类月球探测正进入高潮期。而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对地球有重要影响,加之它资源丰富,这都是它吸引人类探测器前往的重要原因。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月球撞击探测器14日从“月船1号”探测器上弹出后,以每秒1.6公里的速度向月球表面撞去。在接近月球的25分钟过程中,月球撞击探测器上的照相机不断对月球进行拍摄,利用这些图像数据,科学家可以进一步了解月球表面物质构成。更重要的是,这些拍摄数据有助于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未来选择月球车的着陆位置。 欧洲航天局“智能1号”探测器曾于2006年9月撞向月球。正常情况下,撞击发生时尽管探测器的速度会达到每小时约 7000公里,但其垂直方向速度只有大约每小时70公里,因此探测器相当于在滑行。探测器在月球表面滑行一小段后与月球接触,从而溅起月球表面的岩石尘埃等,形成几公里宽的尘埃带,宛如“蝴蝶的翅膀”。而地球上的科学家借助高精度望远镜等观测设备对此进行了观测。通过对“蝴蝶的翅膀”的形态和运动进行光谱分析,科学家可以了解原先在月球表面之下的物质构成。 此外,美国计划于明年初发射的月球探测器“月球勘测轨道器”,也携带月球撞击探测器,届时它将会撞向月球南极。科学家希望借助对撞击时扬起的尘埃的研究,发现水的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