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不一样的圣诞节日?谁愿意在家里度过让人激动的狂欢时刻?小编为你推荐5大最适合圣诞出游的名城。 1.美国 拉斯维加斯 拉斯维加斯,著名的罪恶之城能满足任何欲望,激发无穷的乐趣。你能在这里体验到史无前例的激情狂欢和火爆的派对,绝对没有任何限制和束缚。 2.美国 纽约 纽约的圣诞令人惊喜和愉悦。在这样的大都会中能感受到浓郁的节日气氛,时代广场届时会人山人海,你将会和上百万的狂欢者共同度过难忘的平安之夜。 3.法国 巴黎 圣诞时刻,华丽的夜景、优雅动人的美人和香醇的红酒就是巴黎最吸引人的风景。在浪漫抒情的法国音乐的陪伴下,放松心情,抬头欣赏璀璨的烟花表演。 4.意大利 罗马 对于不仅仅将圣诞节视为娱乐假日的信徒而言,罗马无疑是缅怀宗教传统的最佳地点。当地教堂装饰一新,教会组织一些圣诗班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即“报佳音”,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 5. 印度 果阿邦(Goa) 如果你难忍严寒的冬日,那么到印度度过一个温暖的圣诞节也是不错的选择。果阿地处亚热带,一年四季,气候暖和。美丽的海滩连绵数十里,阳光充沛,景色怡人,有”印度夏威夷”之称。果阿曾为葡萄牙的殖民地,建筑具有葡萄牙风格,绝对是现代与传统完美结合的典范。
“光着屁股的金发美女玩偶,脱了半截裤子半趴在一块黑色底座上,但是屁股后面怎么还插着支圆珠笔呢?”家住佛山市绿景二路的林女士最近在女儿书房发现一件特别的笔座,很难接受,随即向记者报料。记者根据林女士提供的线索调查发现,不少文具精品店堂而皇之地将含“性主题”的文具摆在显眼位置售卖,店主表示“性主题”文具在学生中很热销,一度断货。 家长报料 光屁股美女笔座会呻吟 “乍一看发现是个光着屁股的金发美女玩偶,脱了半截裤子半趴在一块黑色底座上,但是屁股后 面怎么还插着支圆珠笔呢?”林女士描述起女儿的“美女”玩偶文具,感觉难以启齿:“原来这是一个美女造型的笔座,把抽出的笔放回美女玩偶的”屁股”上时,玩偶忽然发出一阵阵呻吟声!”林女士吃了一惊,“不仅整个笔座的造型,还有那些声音,都太过分了!怎么能设计成这样!” 对于这种“性主题”文具,许多家长表示心理上难以接受,尤其是女性家长。“这是荼毒少年儿童!不应该售卖这种文具。”家住南海丽雅苑的姚小姐表示,自己不赞成出售这样的文具,家长和校方都应当加强对孩子的监管。“虽然一些学校都开设了性教育课堂,但学生现在获取性知识的渠道又乱又杂,而大部分信息无法为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观。色情文具以及类似的东西会让学生的性观念扭曲,会增大性暴力、早孕等发生的概率。万一孩子把这种文具带到学校,受影响的学生会更多。” 但也有“开明”的家长表示,不会阻止孩子使用这种文具,但会多和孩子沟通为孩子打预防针。 记者调查 “性主题”文具热销一度断货 昨日,根据林女士提供的线索,记者在城南一所精品店的橱窗内找到了这种美女笔座。该笔座分为男、女两种卡通造型,每个售价28元,除外貌特征的差别外,两种笔座的基本造型和原理都相同。“都是塑料制品,嵌在黑色的塑胶底座上,你一把笔插进他们的屁股上,就会发出声音,但男女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店主告诉记者,这种文具一开始进货多是一些成年人来购买,但逐渐一些中学生发现有这种文具后,也三五成群过来看个好奇。“买的学生还真不少,前段时间就断货了,我这两天才刚补完货。”店主说。 在汾江南路附近的一些精品店,记者还发现了包括女性乳房形状的鼠标垫,按摩棒形状的圆珠笔等等另类文具。这些“性主题”文具鲜见有外包装,且直接摆放在店面内较为显眼的位置,毫不避讳,吸引了不少前来购物的学生注意。 学生反应 “不要把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 林女士的女儿小蕾对美女笔座颇不以为然,“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啊,不就是一个笔座嘛。”小蕾称,当时一帮同学见着好玩,也没想太多就掏钱买了下来。“不仅有这种笔座,还有和乳房一样形状的鼠标垫、按摩棒形状的笔,我们都只是当普通文具来用而已。” 今年读初三的学生阿洪也觉得:“父母没有必要太紧张,其实这种文具只是小儿科,不要把我们想象的那么单纯。其实现在网络信息非常发达,对于性爱的主题在学生中实际并不避讳,再说使用这种文具也不是普遍的情况,不过将这些文具带回学校就确实不适合。” 教育部门 建议家长向公安部门举报 “以前没遇到这种情况,一时半会还真不知道如何应对。”佛山三中一位德育老师表示,如果遇到学生使用“性主题文具”的这种情况,学校也很头痛,只能建议家长去妇联的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寻求帮助。 而区教育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类似这种“性主题”文具是纯粹的色情物品,通过造型和声音刺激学生感官,对心理尚不成熟的未成年人危害极大。“这种东西不要说学生,就算是大人看了都会觉得尴尬和心理不舒服,很不雅观!”相关负责人称,为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对于明目张胆摆卖这种性主题文具的商家,家长应积极向公安、文化部门举报,对这类性主题文具进行禁售和清理。
Data Warehouse是将企业的事物性数据经过提炼、加工和集成为对企业有用的信息,主要用于决策支持的数据库系统–定期更新的,将会存放大量的有用数据,经由OLAP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加上决策规划人员的专业知识,从数据中获得有用的信息,帮助企业获取利润。一个成功的数据仓库的创造和实施,不仅需要良好的数据模型和优化的实现技术,而且需要把众多相关的因素很好地进行集成和组织,形成一套有效的设计方法和实施规则。 课程适应对象 1)数据仓库管理员 2)数据仓库设计; 3)开发人员 4)数据仓库经理; 5)系统分析员 6)系统工程师; 7)系统资讯人员及ETL程序员; 8)参与创建数据仓库项目的相关人员等。 课程目标: 1)设计和创建数据仓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 2)建立特殊的数据模型技术及元数据的确立; 3)使用Erwin设计及多维数据库建模; 4)使用Erwin创建及维护数据库的各种表,主外键,唯一键,视图,触发器等; 5)采用Denormalization,Star Schema技术设计Multi-Dimensional 的数据仓库; 6)源数据的采集,转移及数据仓库之数据的装载(ETL)技术; 7)商业智能(BI)的解决方案及 Cognos Impromptu,PowerPlay,and PowerPlay Transformer等BI工具的应用; 8)数据仓库之优化技术等。 授课老师: Frank老师,现就职于北美著名数据库公司。15年软件高层工作经验,其中9年在北美致力于Retail, Telecom 和Financial的数据库Solution的设计和开发。其Retail Forcast 和CRM软件包运行在超出10TeraBytes(一万GigaBytes) 数据库和安装在超出160家的Customer Side。拥有Retail数据库模型的专利,实战经验,难出其右。
多维社记者高伐林/有人半沉痛半调侃地说:当用外语思索和表达时,“智商要减一半”;哈金所用纳博科夫的比喻更为形象:就像“在爆炸中失去七、八个手指后重新学会拿东西”。这对移民的心态和性格产生极大影响。哈金认为:要准确地表现这些人的心态,现成的英语是不够用的,必须自出机杼来创造 (续前)语言体现了移民的挣扎 我问:在精神价值上你可能比较认同武男;但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你最喜欢你笔下的哪个人物? 哈金毫不犹豫地说:萍萍。从中文看不是很明显,但是从英文来看,她说的那种语法不通的话,很有特点,正是一点不会外语的人初来美国所说的英语。她的精神上始终都很乐观。 ——那么,在在所有作品人物画廊中,你自己认为哪个人物塑造得最满意呢? ——还是萍萍。在我塑造的所有女性当中,她是最丰满的、最生动的。 从萍萍的英文半通不通,我们的话题又回到了语言。语言是哈金这部书探索的重点,也是这部书引起文学界争议的焦点之一。美国和英国有些评论家批评其语言破坏了“英语的纯洁性”;80多岁的文坛名宿厄普代克,在《纽约客》撰文评论哈金这部作品,对其语言也有微辞,认为“累赘”。 哈金不认为这是这部作品的“阿喀利斯脚踵”,他在这部作品出平装版时,并没有修改所谓“累赘”之处。哈金认为,自己这样运用语言,是表现移民真实生活的需要:移民来自外国,他们怎么可能一到美国就能讲一口流利英语?像武男将“thank you”说成“sank you”,萍萍说“We not open yet”,语音不准,语法不通,这才符合、也才最能充分表现出这些人物在刚来新大陆这一特定时空的困境。哈金对我举了好几个熟人为例:许多人在祖国、运用母语时思维敏捷、妙语连珠,在人际交往中如鱼得水;然而来到异国他乡,处在另一种语言环境中,就变得迟钝、畏缩,甚至封闭。“纳博科夫《普宁》那本书的主题就是移民的语言。主人公是俄国移民,在英语人群中像个傻瓜,但是在母语人群中就好像变了个人。” 哈金不同意一些作家对其新著语言的批评。(魏碑摄) 我记得有人曾半沉痛半调侃地说:当用外语思索和表达时,“智商要减一半”;哈金所用纳博科夫的比喻更为形象:就像“在爆炸中失去七、八个手指后重新学会拿东西”。这对移民的心态和性格产生极大影响。哈金告诉我:纳博科夫从来不接受当面采访,都是用笔来回答记者提问。 要准确地表现这些人的心态,现成的英语是不够用的,必须自出机杼来创造。“美国人受不了,私下说‘中国人的语言不规范,对英语纯正造成冲击’——但许多词,因为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确实没有常见的英文词可以信手拈来。例如‘官迷’,就很难找到对应的英语单词。‘officer seeker’(职位追求者)比较接近,但是没有表达出着迷和疯狂。”哈金只好选择了一个很生僻的词“emplomaniac”——这也许使美国人觉得生硬,但在中国语境中,只有它最准确了。 不仅如此。哈金2008年4月4日在布朗大学“全球化时代重估外语教学大纲”研讨会上的主题演讲,就题为《为外语腔调辩护》(明迪中译,刊于《多维时报》)。他开门见山:“英语的一个独特荣耀是,相当数量的文学作品是由英语为后天习得而非先天所得语的作家所创作的。”哈金指出,约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生于波兰)是这一文学传统的奠基人,而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生于俄国)则代表它的高峰。 这两人走了不同的英语创作路径。哈金说,在康拉德的小说中,我们可以感觉到一种由英语字典所界定的语言边界——他不会创造那种会使英语耳朵感到陌生的词句。“在这样一个边界内,他设法写出了里程碑式的作品”。纳博科夫不同,“他从不把自己局限在标准英语里,而是经常把这个语言的边界向外推移”。“即使是韦氏词典也没有对他构成一个边界,而更像是一幅地图,因为他会毫不迟疑地创造新字和新的表达方式,如果词典里没有的话”。哈金指出,“结果,英语不得不变得有些异化。不过,在美国移民小说中,这是一种常规技巧。”尽管“对母语者来说,我们不可避免地听起来有外语腔”,但这正是外来者对英语做出的贡献。 对约翰·厄普代克所列举的《自由生活》语言上的“小违规例子”,哈金说,“懂英文的中国人看不出那些用法有什么不妥。” 哈金告诉我:他接到很多亚裔美国人的电子邮件,他们喜欢《自由生活》,没有一个说这本书不好;但是母语是英文的白人,却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 冲突不是单一的而是多重的 谈到移民面临的挑战,人们往往脱口而出“文化冲突”。“文化冲突”真能涵盖移民来到美国的不适应吗?不适应有很多种,“文化冲突”。只是其中一种而已;而第二种,是有较高文化素养、有强烈精神追求的所谓“精英”,与身边大众之间的冲突;还有第三种冲突,是与居住国的精英的冲突——新来者挤占了原来者的空间和资源,让他们感到了对其游戏规则和价值观念的挑战。这些,都无法用“文化冲突”来一言而蔽之。 我问哈金:你作为移民作家,这三种冲突,感受最深的是哪一种?(《多维月刊》。未完待续)
多维社记者陈湘编译报导/刘浩(Liu Hao,音译)今年6月刚从北京一所技术学校的制造专业毕业,马上就在一个由桃子园环绕着的,有288名村民的小村里找到了一份他喜爱的工作。 “甚至这里的村民都觉得很惊奇,”他说。“他们说,‘一名大学生干嘛到这里来?’” 彭博社Dune Lawrence的一篇题为“中国大学毕业生走毛主席指引的上山下乡之路,如今去推动发展”(China Grads Follow Mao Path to Country, Now to Spur Development)的报导。报导说,40年前,毛泽东强迫数百万年轻人离开家庭和学校下农村去融入农民的生活,现在,中国又有一次类似的上山下乡潮,但是,原因却已经是完全不同于当年了。 高校毕业生陆续奔赴京郊1853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村委会主任助理。(资料图片) 毛泽东相信,通过与农民一起生活,可以将学生塑造成拥有崇高理想的无产阶级的劳动者。现在,政府也鼓励像刘浩这样的大学生上山下乡,运用他们所掌握的新知识,帮助改造相对落后的农村。 “对毛泽东来说,完全是出于政治目的:他想塑造新一代的革命者,”法国汉学家、巴黎的现代和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研究主任潘明啸(Michel Bonnin)说。如今,作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的中国正在感受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国内失业率在上升,毕业的学生们需要工作,而且,“这些地区(乡村)确实需要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才。这样更合理。” 当今执政的许多中国高层领导人在文革期间,都曾在农村或者偏远的省份待过很久。胡锦涛曾被派去建设黄河水坝,在工地里扛碎石整整一年,每月的工资54元人民币。 毛泽东发起的让高中生“上山下乡”的运动,对那些在1968到1980年间接受了这些多达1,700万青少年的公社和农场来说,并没有起到太大的实际作用。曾以此为主题著书立说的潘明啸说,因为当时的那些年轻人大都缺乏实用的技能。 当年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宣传画(资料图片) “我没有帮上农民什么忙,”现年54岁的李平(Li Ping,音译)说。他于1972到74年间,在四川的农村种莴苣、四季豆和南瓜。“是他们在教我怎么做,因为我要知道怎么耕地、怎么下种,怎么收割。去农村以前,我什么都不懂干。” 李平现在在美国,是西雅图一个非盈利组织“农村发展研究所”派驻北京的代表。他说,如今的大学毕业生可以帮助农村人与市场和网络建立联系,推动中国经济发展。 22岁的刘浩已经签了约,到离北京60公里的宋朋(Songpeng,音译)村当3年的村管理干部,也就是给村党支部和村委主任当助理。他报名参加的是今年下乡当村管和教师项目,2万多大学毕业生之一。当地政府计划到2012年时把上山下乡的大学毕业生增加到10万人,并提供额外的嘉奖来吸引人才,例如,帮助学生支付学生贷款等。 大学生“村官”代表应邀参加2008年新春团拜会(资料图片) 这个机会吸引了不少面临着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年轻人。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5个季度减缓,今年第三季度9%的成长率是5年来最低的。上个月,世界银行预测明年的增长率为7.5%,将是20年来最缓慢的速度。 估计,2009年会有610万大学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加入到前年的仍然在找工作的400多万毕业生行列中,人事和社安部副部长张晓建(Zhang Xiaojian,音译)于11月20日说。 这些年轻人的失业率超过12%,是城市失业率的3倍,中国社科院在12月15日公布的报告中说。 刘浩也是他们学校里的400多名申请进入该项目的学生中,获得录取的7人之一。那些参加项目的学生都出于一种现实的原因,为今后的出路做打算,专门研究中国农村的长远发展的英国诺丁汉大学的高级研究员吴宾(Bin Wu,音译)说。 刘浩把自己的时间拿来阅读政府有关医疗服务、种植技术创新和安全使用柴火的政策。然后,他向村民们解释这些政策。午餐时,他又激动地谈论修剪果树的方法和要加强宣传村子里的地方特产的必要性。 “如果,你真正想帮助他们,你就要理解农村,”刘浩说,他的目标还是在政府里工作。 一些地方大学生村官们的地位很尴尬:工作范围有限,权力有限,未能进入决策层。(资料图片) 有“大学生来太好了,”来到刘浩在村支部的住所的50岁村民焦石春(Jiao Shichun,音译)说。刘浩能“帮助我们分析如何做好事情,”他说。 焦石春自己的两位女儿分别是27岁和25岁,都住在北京。老大有车有房,为一家化妆品公司工作,月薪6,000人民币。 她们反映出政府计划里的一大难题:在中国30年的资本主义发展的进化中,人口的流向一直是从农村进入城市,但是今年的金融海啸使得许多人迫不得已返乡前,大约有2,000多万农民流入中国南部像东莞这样的生产业重镇工作。…
2008年就要结束了。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既经历了年初雨雪冰冻灾害和汶川特大地震的洗礼,又收获了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神七成功发射的喜悦。我们所不能忘记的是,无论是抗击灾难还是守卫安全,人民子弟兵都冲在最前列。新华军事2008年终盘点推出”感动国人的十大军人形象”,让我们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 1 抗击冰雪中,吃雪解渴的战士 渴了就抓一把雪,这就是”90后”的战士[新华军事记者李刚 摄影] 2.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 一杯开水、一张毛巾,一腔激情,不用讲稿,是方永刚讲课的特点。(钟魁润 摄) 3.抗震救灾中的群英像 5月13日,救灾官兵在北川县冒着遭遇塌方和余震的风险,克服重重困难抢救受伤百姓。新华社记者杨磊摄 5 月17日,一群满头是汗的解放军官兵抬着受重伤的灾民前往安全地带。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青川县曲河乡道路被毁、通信中断,受重伤的灾民滞留深山,生命危在旦夕。成都军区驻红河州某部官兵,在险情不断发生的崎岖山道上,抬担架步行,将6名重伤灾民安全转出,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新华社记者陶明摄 4.新时代的钢铁战士武文斌 6月21日,在都江堰市胥家镇抗震英雄武文斌烈士的灵堂前,各地群众敬献的花圈已达两千余个,数千民众自发来到抗震英雄武文斌烈士的灵堂前进行悼念。 5.抗震救灾失事直升机组 雄鹰与青山同在 追记救灾失事直升机机组人员 6.解放军选手陈燮霞北京奥运会为中国军团勇夺首金 在北京奥运会上,解放军选手陈燮霞抵住压力为中国军团勇夺首金 陈燮霞当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体育馆举行的北京奥运会女子举重48公斤级比赛中为中国代表团夺得北京奥运会首金,同时还打破了这个级别的挺举和总成绩的奥运会纪录 7.”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 9月28日,神七航天员出舱。新华社记者李刚摄 8.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海军总医院原副院长冯理达。 图片来源:新华网 9.参与奥运开幕式的武警某部官兵 参与奥运开幕式的武警官兵在训练中[来源:人民武警报] 10.大漠深处默默奉献的”中国51区”官兵 高举旗帜铸军魂——胸怀 空政宣传部供图
检索《鲁迅全集》,其提到梅兰芳的地方达9处,虽然并非每处都是贬损和嘲讽,但确实没有一处是赞扬。两人唯一的一次晤面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欢迎萧伯纳的聚会,但晤面并没有促使两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往,反而给鲁迅留下了萧伯纳“问尖”而梅兰芳“答愚”的不好印象。 鲁迅和梅兰芳不相能(相能:彼此亲善和睦)早就是文艺界的一桩公案,随着电影《梅兰芳》的热映,这一话题再度被热炒。香港文汇报刊载“魏剑美”的文章称,而“倒鲁派”似乎也找到了新的证据:瞧瞧,被鲁迅所贬损的梅兰芳直到今天都多的是热捧者,愈显其文化地位上的卓越不凡,用导演陈凯歌的话来说简直“惊为天人”,此足以证明鲁迅之心胸狭隘、目光短浅。好好先生们则不免感叹:要是鲁迅和梅兰芳能彼此欣赏甚至引为知己,那该是怎样的文艺佳话啊! 资料图:梅兰芳与著名喜剧演员卓别麟在一起 一九三六年十月八日,鲁迅先生抱病参加在上海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木刻展,极喜爱木刻艺术的他与青年木刻家黄新波、曹白、白危和陈烟桥坐在一起探讨木刻艺术。摄影家沙飞当时记录下这一不平凡的历史瞬间。 文章指,鲁迅似乎被“梅兰芳”这个名字过敏,曾因人将他与梅兰芳“并为一谈”而认为是对自己“极大的侮辱”。检索《鲁迅全集》,其提到梅兰芳的地方达9处,虽然并非每处都是贬损和嘲讽,但确实没有一处是赞扬。两人唯一的一次晤面是1933年在上海出席欢迎萧伯纳的聚会,但晤面并没有促使两人有进一步的接触和交往,反而给鲁迅留下了萧伯纳“问尖”而梅兰芳“答愚”的不好印象。与鲁迅的“小气”和“狭隘”相对应的是,尽管鲁迅后来被抬上神坛,成为“中华民族文艺的方向”,但在纪念鲁迅生辰和忌辰的活动中,身为中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却极少出席,即使勉强来了,也是迟到早退,更从不发言,哪怕是附和几句也不肯。 梅兰芳对鲁迅的“不敬”和“反感”当然可以看做是一种自卫的情感本能,最起码现有资料证明是鲁迅先惹的他。虽然梅兰芳没有田汉那样开阔的心胸(被鲁迅嘲讽为“四条汉子”之一的田汉后来高度赞同鲁迅戏剧改革的思想),但却要比郭沫若更有原则和血性(郭沫若在鲁迅死后还在痛骂他为“封建势力的残渣余孽”、“二重的反革命”、“不得志的法西斯蒂”,但在毛泽东发表讲话称鲁迅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之后立马宣布要编选《鲁迅诗集》)。从这一点来看,梅兰芳倒是和鲁迅脾气相仿、心性相通,骨子里都有着不屈服、“不宽恕”的韧性和倔强。 两个大师级的人物何以不能兼容?恐怕更多要归结于鲁迅的偏激。事实上被鲁迅所嘲讽过的名人大师又何止梅兰芳一个,胡适、林纾、李四光、徐志摩、林语堂、蒋光慈、梁实秋、戴望舒、施蛰存、沈从文、廖沫沙、周扬、章士钊、吴宓、夏衍……哪一个不是大名鼎鼎的风云人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要数胡适和徐志摩,他们与鲁迅一开始并无个人恩怨,胡适一度还与鲁迅有所过从,并为鲁迅书稿出版等帮忙过。鲁迅对他们的嘲讽更多源于思想认识上的差异,“下等脾气”的鲁迅本人有过下层人生的深切体验,对以“精英”自居、骨子里充满优越感的胡适和徐志摩有种本能的厌恶和反感。而鲁迅的可敬之处就在于他“不虚饰”,以内心真实的好恶示人,而不是像“我的朋友胡适之”一样的中庸、“模糊”。当然,鲁迅的伟大并不是对胡适精神的否定,应该说主张“宽容平和”、以“自由主义”为诉求的胡适思想,和以战斗精神为核心、不妥协、“不宽恕”的鲁迅思想形成了很好的互补,共同构成了这一特定时代的中国文化图景。 事实上鲁迅对梅兰芳的揶揄和嘲讽,其要害还是文化观念上的否定而不是对梅本人的攻击。在《最艺术的国家》一文中,鲁迅说:“我们中国的最伟大最永久,而且最普遍的‘艺术’是男人扮女人。这艺术的可贵,是在于两面光,或谓之‘中庸’!男人看见‘扮女人’,女人看见‘男人扮’,表面上是中性,骨子里当然还是男的。”可以看出,鲁迅对“男人扮女人”这种中国特有的艺术现象有着本能的反感,所以从文化心理上予以批判,旨在抨击传统文化所造就的某种太监化的病态人格,这也是与鲁迅“改造国民性”的基本思想相吻合的。除了对这种男扮女装的所谓艺术感觉别扭之外,梅兰芳“罩上玻璃罩,做起紫檀架子来”的封建士大夫趣味也是鲁迅反感的一个重要原因。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鲁迅当年的个人见解并没有损及梅兰芳的艺术地位,而梅兰芳及《梅兰芳》在今天的受追捧也并不证明鲁迅不喜欢梅兰芳就是一种错误。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从中明白一个道理: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绝对的艺术标准,允许不同的声音甚至“偏见”的存在,既不影响艺术家的声望,也无损评论者的价值。就个人而言,在鲁迅高居神坛的日子,我会更多留心梅兰芳的成就;而在“梅兰芳热”的当下,我更愿意去读读鲁迅的那些“偏见”。
在明年1月20日的美国总统就职大典中,华人的舞龙舞狮表演首次出现在庆祝典礼上。 据美国《世界日报》16日报道,奥巴马-拜登就职典礼委员会15日宣布,两个华裔团体将代表亚太裔参加就职大典的游行。 该委员会决定邀请包括华府中华会馆和黄氏武馆组织的民间团体,参加游行。奥巴马在夏威夷的母校Punahou中学乐队和该校仪仗队是受邀请出席的另一亚太裔团体。 奥巴马透过就职典礼委员会的书面声明表示:“邀请这些有才艺的团体和个人参加就职典礼游行,是我的荣幸,这些团体代表美国历史、多元化、社区服务精神的精华,副总统拜登和我因为他们出席仪式而骄傲。” 黄氏武馆负责人黄瑞满(RaymondWong)表示,该武馆接到邀请后,立即筹备出席事宜。他说:“我们正策划精彩节目让观众看好戏,我们一定拿出让媒体聚焦的表演。”黄氏武馆最著名的是舞狮节目。黄瑞满说,舞狮是驱散恶灵、庆祝好运的华人传统节目,这将是这次大典游行中与众不同的节目。届时一定让宾州大道热闹非凡。 华盛顿中华会馆前主席及现任议员王燕怡表示,总统就职游行曾有亚太裔团体参加,但从国会山庄舞龙舞狮到白宫,这还是第一次。她认为这是奥巴马重视文化多元性的表现。
以下是2008年引起全球关注的灾难性事件: ——5月2日和3日,“纳尔吉斯”特强气旋风暴袭击缅甸,导致13.8万人死亡和失踪,240万人无家可归,稻田被毁。 ——5月12日,中国四川省遭遇里氏8级地震,8.8万人死亡或失踪,500万人失去家园。据中国政府统计,重建工作需耗时多年,重建费用可能超过2450亿美元。 ——8月和9月,飓风“费伊”、“古斯塔夫”、“汉娜”和“艾克”接连袭击海地并夺去800多人的生命。 ——6月21日,菲律宾“群星公主”号客轮收到热带风暴“风神”袭击,在锡布延岛附近海域沉没,船上有862人,只有57人生还。 ——9月8日,中国山西省发生尾矿溃坝事件,事故发生地陶寺乡收到严重破坏,至少262人死亡。 ——8月20日,西班牙发生25年来最严重的空难事故,一家西班牙航空公司飞往加那利群岛的喷气式客机在马德里机场起飞后不就坠毁,172名乘客只有18人生还。 ——11月7日,海地一所学校倒塌,造成90多名学生和教师死亡,150人受伤。 ——4月28日,一辆从北京出发的特快列车与另一辆列车在山东省淄博相撞,至少70人丧生,400多人受伤。 ——11月15日,在西非布基纳法索,一辆超载公共汽车和一辆运糖的卡车相撞,大约60多人死亡。 ——10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北部发生严重山火,火借风势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蔓延,数以万计的居民被迫离开家园。
从零开始,全方位培训。针对特定行业和职位,从基本知识到高级技巧,主要技能和辅助技能同时注重,培养学员在真实环境中的工作能力;注重学员自己动手,目标是“会做”而不是“学过”。 项目:通讯公司项目 本地最著名的通讯上市公司的信息处理项目。通讯行业是北美IT 的最大就业方向,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只有提高技术水平,降低人工成本,加快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率,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该项目技术涵盖全面,具有广泛地的代表性,。 涵盖所有最新流行技术: Microsoft .Net 2.0/3.0/3.5, SQL Server 2008, Visual Studio 2008, ASP .Net, Windows Installer, XML, CSS, XSL, SQLCLR 主讲老师: Mr. Huang, 北美一流.NET专家,并具有 MCP/MCSE/MCAD / MCSD/MCDBA 所有证书; 12年担任一线编程的丰富经验,大量企业项目应用与白宫,FBI ,MOTOROLA, TOYATA, SONY 等全球著名大公司。北美华人.NET的权威老师,为人热心,耐心帮助无数新老移民学生入门、就业、换工,解决实际工作中技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