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12月16日电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15日在电视直播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新政府能源环境政策团队名单,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学奖获得者朱棣文被正式提名为能源部长。朱棣文也成为奥巴马目前已公布的内阁名单中,唯一的华裔;他也将是继赵小兰之后,第二位出任美国内阁首长的华裔。 奥巴马说,能源问题与美国经济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刚刚任命的这些团队成员都是能源环境领域的一流专家和管理者,将帮助美国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和开发新能源的挑战,以增进美国的繁荣和安全。他说,能源和环境问题是美国当前面临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大考验,将成为他总统任期内的优先议题。他还说,虽然发展新型能源经济和保护环境是长期任务,但必须从现在开始付诸行动。 60岁的朱棣文出生在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祖籍中国江苏太仓。他因发明用激光冷却和俘获原子的方法,于199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2004年8月起,他担任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主任,是首位掌管这个美国能源部下属国家实验室的亚裔人士。 分析认为,此前美国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和昂贵的油价都是不合理的。依美国目前的能源困境看来,能源部和朱棣文将在新政府中扮演空前重要的角色。专家认为,朱棣文所具有的世界观与前瞻性,是美国能源部长的不二人选,而这项任命也是奥巴马用人唯才政策的体现。 美国华人“与有荣焉” 目前,美国华人界对朱棣文博士任命能源部长的消息反应热烈,不少华人表示,“从人情的角度来说,有一个能在政府高层任职的华人,是值得骄傲和欣喜的事。” 还有华人告诉媒体,从早前的华裔职员卢沛宁成为奥巴马竞选阵营的幕僚长,到奥巴马当选后选择亚裔担任其政府的重要职位,说明亚裔移民在美国政坛上愈来愈受重视,“令我们全体华裔移民都感到骄傲”。 与此同时,也有华人指出,朱棣文入阁,将或多或少释除部分华人因“李文和案”产生的疑虑和不安,不用再担心国家实验室会出现歧视华人科学家的情况。“李文和辩护基金会”创始人之一王彦邦表示,自“李文和事件”后,华人有如惊弓之鸟,不太愿意加入能源部工作,现在奥巴马委任朱棣文为能源部长,华人 “至少不用再担心成为代罪羔羊”。 从李文和到朱棣文,波谷波峰交错间,让众多美国华人感觉“幸福来得有些突然”。曾草拟“反对理查森被任命”请愿书的黄文佳说,很讽刺的是,李文和博士是能源部的受害人,如今却可能出现一位华裔能源部长,“也许是奥巴马已听到我们的抗议声音”。 奥巴马用人唯才 事实上,能源部长一职被媒体认为是奥巴马内阁中最具挑战的职位之一。但对于即将履新的奥巴马政府而言,科学界背景深厚的朱棣文可以说是一个“完美人选”。《纽约时报》评论说,朱棣文在科学研究与管理领域的履历“毫无瑕疵”,而他的亚裔背景也有助新内阁呈现多元面孔。提名确认后,朱棣文将负责维护和改良美国核武库,推进美国电力供给系统现代化。此外,他还将主持替代能源研发工作,以减少美国碳排放量。 身为诺贝尔奖得主的朱棣文在科学领域的成绩有目共睹,同时他在国家实验室也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国家实验室与能源部关系密切,舆论普遍认为,朱棣文的工作经验必定有助管理能源部。 此外,朱棣文积极倡导寻找新能源的观点也完全配合奥巴马的新政策。美国电子可靠性协调委员会主任斯科特·塞加尔说,“朱棣文的经验与奥巴马把新能源技术及时引入市场的竞选主张完美契合”,他具备从现实角度评估未来能源技术的专业能力。 选择朱棣文,给还未正式上任的奥巴马加分不少,因为这一决定将新总统“用人唯才”的形象再度高大。加州参议员余胤良接受媒体采访时,对此做法给予了高度评价:“奥巴马很用心研究分析国家真正的需要,更不怕作出大胆决定。这说明他是个能把个人的情感放在一边,以国家的利益为考量的总统。” “天生是一名领导者” 朱棣文的组织才能,在他从事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 他1948年2月出生在美国密苏里州的圣路易斯,在家中排行老二,父亲朱汝瑾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工系。在朱棣文家族父兄辈中,至少有12位曾拥有博士学位或大学教授职位。1970年,朱棣文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27年后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在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朱棣文主推生物燃料和太阳能研究,成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有力代言人。去年,朱棣文曾在全国清洁能源会议上为控制温室气体大力鼓呼:“气温改变5摄氏度将引发大范围争夺水和可耕地的资源战争,大量人口将流离失所。我们不是在谈论1万人,也不是在谈论1000万人。我们在谈论数以亿计将被洪水永远淹没的人。” 在他的推动下,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与其他研究机构联手创建了能源生物科学研究所和联合生物能源研究所,分别由英国石油公司和美国能源部提供赞助。朱棣文的领导能力在同事间赢得广泛赞誉,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资深研究员鲍勃·雅各布森说:“他不是一名管理者,而是一名领导者。” 身为华裔,朱棣文最大的遗憾是没能学好中文,在他七岁时,父母本想送他去学中文,但那时他因偷懒而反抗。“现在想起来,我希望那时的我能听父母的话。” 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之后不久,朱棣文在洛杉矶见到了正在美国访问的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他对江泽民表达了自己致力于中美友好的心愿:“我很愿意为促进中美两国科技交流做出努力。”如今,60岁的朱棣文在祖籍江苏太仓创建了朱棣文小学,他几乎每年都要应中国国内大学邀请回中国两次。
和大多数来到加国的技术移民一样,我也是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大城市的国营企业工作,不同的是我的转行在国内就开始了,而且选择的是十年前国内还是空白的领域—-软件测试(QA)。选择QA完全是因为移民的需要,在90年代末QA在国内还没有独立成为一个专业的时候,我已经是一名资深的QA人士了,因为要移民, 化学背景的我深谙在加拿大找专业工作不易,为了能在登陆后马上从事IT工作,我在递交了移民申请后就自学了QA的理论,并一直在朋友的公司里从事专业的QA工作。 事实证明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2002年初登陆加拿大正好赶上整个北美经济的萧条期,网络泡沫破灭,IT公司大幅度裁员,对我这个刚刚登陆的新移民来说正可谓“生不逢时”。为了生计,我进了工厂成为了一名生产流水线上的操作工,虽然有些辛苦,但一开始自己还是相当的乐观,想着一切都会过去,但最后发现自己显然过于乐观,因为这样的日子一晃就过去了近4年。2006年下半年,IT行业已全面复苏,我再也做坐不住了,白天继续上班,晚上在家里改简历,然而,也许是离开IT太久的原因,发出去的简历如石沉大海,没有任何的面试,偶然接到Job Agency 的电话,之后也没了下文,我的心情也经历了最初的踌躇满志到最后的心灰意冷。 经过近一年的找工后,我不再坚持,而决定转向学校学习,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说有 多年QA工作经历就不需要继续上学,但我考虑到自己没有信心完全是因为对北美QA工作缺乏整体的了解,而且参加培训对自己来说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不至于在每天枯燥的流水线工作中消沉下去,继续keep找专业工作的梦想。 整个学习差不多花了3个月的时间,结束后我就开始试着找工作。由于有过去一年多找工的经历,这次准备起来就充分很多,加上有QA专业人士帮我修改简历,面试辅导,增强了不少信心。一开始我就在workopolis 贴简历,还上门进行了几个Cold Call。简历发出一个月后一家做网上交易系统的公司给了我一个面试机会。记得当时对方要求马上过去面试,跑到对方公司后,第一个面试官就是QA manager ,所有的面试问题都是技术方面的,包括QTP工具的使用,系统文件的放置,界面发生变化时如何维护脚本等等诸多问题。得益于过去的从业经历和在加拿大的QA学习,这些专业的面试问题都被我应对过去。在面试快结束的时候manager 问我什么时候可以上班,当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看到manager 脸上微笑的时候,才相信这是真的。面试完回家的路上自己真是百感交集,有喜悦更有5年多自己打工的辛酸,那种复杂的心情真是终身难忘。上班以后我才知道他们的客户突然改变计划要求提前一个月交出项目,而他们其中的一个QA成员因为家里的一些突发事不能继续工作,所以才找了我这个“临时替补”。更幸运的是,3个月“临时替补”后我被转成了一名正式的“永久队员”。所以,找工作, 信心+运气, 一样都不能少。 入行后,我对软件测试这个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应该来说,北美的企业更重视质量,这点从他们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国内,QA人员很多都是其他技术人员兼职的,而在加拿大不仅有专职的QA人员,其组织上还被纳入管理的队伍范围。在岗位的配置上,一直以来都有五比一的说法,在一些重要的领域,如银行、电信、航空部门等由于牵涉到数据的重要性,远高于这一比例,有的企业开发与测试工作量的比重甚至达到了二比一。多伦多是加拿大的金融、经济中心,聚集了加拿大大型企业,所有的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独立的软件开发系统,这些开发的系统在投入运行前都需要进行全面的测试。但从理论上讲,国内北美是一样的,但测试的环境和文本要求都要比国内规范,需要专门的培训才能掌握。 软件测试是一个很好的职业,这是我从业这么多年来由衷的感悟,虽然软件测试环境和测试方法也要随着整个开发工具的更新而更新 ,但总体来说,难度没有软件开发那么大,软件测试更多是经验依赖型的,你一旦熟悉软件测试的整个流程和工作技巧,即使整个环境发生一些变化,也能轻松地找到切入点,顺利找到解决方法。所以说,软件测试真的是一个稳定、容易入行的专业工作。 (更多详细信息,请致电:416-644-1998,或查询:www.NewJob123.com)
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出了2008年十张网友点击最高的图片,“巨鲸图”、“巨型海蜘蛛”和“长鳍鱿鱼的吸管”位列三甲。 排在第一位的是这张巨鲸图。图片中人类和露脊鲸形成了一副绝佳的人和动物友好相处的场景,这张图片也赢得了2008年野生动植物竞赛海洋类的最佳照片奖。这张图片的摄影师告诉记者:“鲸鱼对人类非常好奇,海洋中很多动物以前从没遇见过人类,它们对我们是如此的友好,这也证明我们和这些巨型海洋生物可以非常友好地相处,它们非常调皮可爱”。(海澜) 排在第二位的就是这种科学家在南极洲深海中发现的科学界还未知的巨型海蜘蛛,蜘蛛长达25厘米。在今年早期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生物多样性调查中,科学家发现了多达3万种生物,其中有很多都是现今科学界未知的,其中包括气球状的海鞘和巨型海星。 这张是经过放大的长鳍鱿鱼的吸管,长鳍鱿鱼的吸管的实际大小其实比人一根头发丝还要小得多。这张电子显微镜图片也获得了2008年科学与工程可视化挑战(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Visualization Challenge)优秀奖。 排在第四位的是中国三清山国家公园图,在今年七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新增的世界八大自然奇迹中,中国的三清山国家公园名列其中。三清山公园以其森林、瀑布和独特奇异的花岗岩岩石和岩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员会评选为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第五位的美国德克萨斯州被飓风“艾克”袭击后的场景,图片中是9月13号一位工作人员在休士顿摩根大通大厦前,检查飓风带来的损失情况。“艾克”飓风造成德克萨斯州大规模停电,街道被淹没,建筑物也遭到严重破坏,风速达到了每小时110英里。 排在第六位的是智利伴随闪电暴风雨的火山爆发场景,在经过长达9000年的沉寂后,智利的紫藤(Chaiten)火山在5月3日首次爆发。正如图片所示,火山爆发时伴随着雷电和暴风雨,这种很难理解的现象可能是当火山爆发时的岩石碎片、灰尘和冰粒相互碰撞产生强大静电造成的。这次断断续续长达几个月的火山大爆发也使成千上万的民众被迫转移。 排在第七位的是这种在深海钻井下找到的外形类似鱿鱼的海洋生物,这种生活在2500米深海中的海洋生物有着长长的“胳膊”,对科学家来说尚属未知生物。 第八位的是这张巨型鱿鱼图。今年4月30日,科学家在新西兰博物馆第一次看到了这种很难被发现的深海海洋生物。鱿鱼整个躯壳浮在容器内,已经冰冻了几个月。2007年渔民在南极洲海岸附近发现了它。科学家在对鱿鱼进行解剖分析后有着惊人的发现:它身上有动物王国最大的眼睛和光散射器官,可以作为很好的隐形装置。 排在第九位的是这张显微镜下成像的图片,这张图片在2008微观世界显微镜摄影大赛中赢得了大奖。这项大赛是由美国尼康公司主办,是为了鼓励运用光学显微镜摄影人士而发起的。图片中炽热的碳纳米管形成了一个展开的橙色球体,放大倍数达30倍。 飓风“艾克”在9月12日登陆德克萨斯州的加尔维斯敦港市。图片中名叫西尔维亚·伦特里亚的女子遇到了飓风中翻腾的浪花,西尔维亚本能的向后退。考虑到1900年加尔维斯敦飓风来袭时造成6000多人遇难的沉痛教训,在飓风登陆前,美国国家气象组织就发出了撤退警告,要求沿海城镇的居民做最坏的打算尽快撤离,以避免出现1900年的悲剧。
冰冷的中法关系,将法国驻华大使苏和推到了风口浪尖。 他两次召开记者会,宣传法方立场,“(法国总统)萨科齐见的不是一个政治领袖,而是一个宗教领袖”。他也受到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的约见,面对何亚非的抗议,他感到“很不理解”,“考虑到中欧之间还有那么多的工作要做,我感到非常遗憾。” 对个人攻击“不高兴” 12月11日的北京寒气逼人,三里屯东四街上戒备森严,空空荡荡,坐落在这条街尽头的一幢灰白色建筑内却人头攒动。如果不是因为五天前萨科齐在波兰见达赖激怒中国,中国的外交记者很少会光顾这座法国驻华大使官邸所在地。 法国驻华大使苏和 下午1点45分,身穿灰色西服、蓝色衬衫,系着黑色领带,人高体胖的苏和坐靠在红色沙发上,开始了20分钟的法语开场白。“很多中国人对萨科齐个人的攻击让我又惊讶又不高兴。”一旁的法国人用汉语翻译道。 在中国各大门户网站的网民跟帖中,这位被称为“拿破仑第二”的法国总统的确受到了极大关注。“搞不懂他为什么总是阴晴不定,出尔反尔”,“萨科齐就是一政治小丑,这样的人政治品质一定有问题”。 然而苏和显然并不这么认为。“对一个外国领导人的政治做法可以提出异议,但是对他进行这么激烈的批评,我觉得不可取。如果某某人对中国领导人做出类似的批评,中国人也不会容忍和接受吧。”苏和似乎在暗示,中国人要将心比心。 但一些 中国网民也呼吁法国人要将心比心,“如果中国领导人会见法国科西嘉岛的分裂分子,大使先生怎么想?”面对《国际先驱导报》的提问,苏和似乎有些激动,他右手一挥说:“欢迎他跟科西嘉岛独立分子见面,一点问题都没有。”没等助理翻译完,他又用汉语补充道:“一点问题没有。真的。” 话音刚落,在场的法国人哄堂大笑,接着,苏和突然加快语速继续说:“我觉得没有人能够禁止中国领导人见他想见的人。我刚刚也说了,萨科齐见的人并不是一个要求西藏独立的人,只是一个精神领袖而已。” 对网民愤怒“不赞同” 在西藏问题上坚持己见,法国的官员中大有人在。从12月4日开始一连五天,上海《文汇报》驻法记者郑若麟获邀前往法国电视台,与法国政府官员、记者就西藏问题展开辩论。一次,法国预算部长韦尔特和他辩论时表示,“我们有权见达赖,但我们并不想损害和中国的关系,我们不理解中国为何如此强烈?”郑若麟回说:“你们对西藏问题既不了解,也不研究,就盲目地支持达赖,你难道不了解达赖所谓的‘中间道路’就是独立吗?!” 在11月28日的第一次记者会上,有记者问苏和:“萨科齐在所谓‘西藏问题’上一直采取骑墙政策,很多中国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大国领导人应该具有的政策,你怎么看?”“见一个人并不意味着你跟他穿一条裤子。但中国以萨科齐见达赖推迟中欧峰会,会导致达赖的政治威望更大。” 11月13日,欧盟轮值国主席萨科齐声称,他将于12月6日在波兰与达赖会面。26日,中方宣布取消12月1日在法国里昂举行的第十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当天,法国外交部以欧盟名义发表声明,对中方的决定表示遗憾。苏和认为,这是“欧洲人团结精神的表现”,“差不多所有的欧盟领导人都和达赖见过面”。 可问题是,“萨科齐见达赖是不是也在帮他提高政治威望呢?”面对记者的提问,苏和反问道:“美国总统布什见达赖,其他国家领导人见达赖,你有没有感觉达赖的政治威望有所提高呢?”现场突然出现了一股火药味。“中方没有哪次表示赞同的,不是专门针对哪个国家。”这位中国记者针锋相对。 “我们知道,但这次中国以这个为理由推迟峰会,这是前所未有的。”苏和在和这位中国记者交锋时,一场反法声浪正在中国互联网上愈演愈烈。对于中国网民的愤怒,苏和说他“理解并不赞同”,而后却话锋一转:“中国政府应该多向西方解释你们的看法,很明显,西方和你们中国对达赖的看法是不一样的。” 这位记者继续追问:“如果中国和你们看法不一致,欧洲或法国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还是尊重中国的看法?”苏和没有正面回应:“中国要让西方媒体去西藏了解情况。西方对藏族人、西藏的看法往往有些理想化。我们当然会考虑中国的态度,但是萨科齐总统也要考虑内部的舆论,这对一个西方领导人是相当重要的。” 对抵制法货“不担心” 等到12月11日第二次记者会时,虽然气氛明显缓和很多,但苏和依然固执己见。当有记者问:“萨科齐在会见达赖的场合出现了欧盟的旗帜,中方认为不应该出现,因为萨科齐不能代表欧盟的意思,您认为呢?”苏和轻描淡写地说,“这次不是一次正式的会谈,那是萨科齐总统的习惯,他走到哪里都有法国旗帜和欧盟旗帜。”最后他还不忘补充一句:“当然没有西藏旗帜。” 不管有没有西藏旗帜,中国网民已经再次发起了抵制法国货的呼吁,这一现实问题成为第二次记者会关注的重点,但苏和说他并不担心。“这种呼吁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抵制家乐福意味着什么?家乐福在中国有五万雇员,卖的全是中国的产品,要是抵制家乐福的话,意味着要打击中国人的利益。”苏和说,想表达自己不满是允许的,但是要考虑一些做法的后果。 不少法国人苏和看法一致,中国人抵制法货顶多只是说说而已。郑若麟告诉《国际先驱导报》,12月11日,一位法国奢侈品商在法国电视三台一档文化节目上称,“呼吁抵制法国货的中国人本来就买不起,买得起的人即便呼吁他也买。”接下来,这位法国商人的话会令那些在香榭丽舍LV旗舰店门口冒着寒风排队的中国人更加气愤。“中国人都是一下暴富起来,没有品味,没有文化。虽然买得起我们的东西,但是我们不会请他们到家里吃饭。” 和中国人的做法不同,法国人从来不说抵制中国货,但是不断强调中国产品质量不好。据郑若麟介绍,12月6日前后,法国媒体对中国产品的负面报道非常多。 法国媒体人批萨科齐“犯错” 不过,与以往不同的是,在法国民间力挺中国的声音也开始显现。“很多法国人认为,法国自己的人权和问题也比较多,我们有什么资格来说别人。一位法国每天都给我发来法国媒体关于中国的报道,给我做‘炮弹’。”郑若麟说。 一位名叫阿卜杜拉·瓦阿比的法国资深媒体人日前发表一封致萨科齐的公开信,批评他与达赖的会面不符合法国利益,法国也没有资格在人权等方面对中国指手画脚。 瓦阿比是一名电视节目导演和制片人,曾从事政治新闻报道工作30年,采访过多位国家元首。他在信中说,萨科齐与达赖的会面是法国政府犯下的一个“严重的错误”。他认为,作为一国总统,萨科齐固然有会见任何人的自由,但是应该符合法国和法国人民的利益。而法国和中国之间的利益不仅建立在经贸的基础上,也存在于政治方面。 瓦阿比在信中说,中国这些年在保护人权方面取得了不少进步,比如在西藏,全世界都见证了其现代化的进程,它的经济在飞速发展,一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将它与其他地区连成了一体……他认为,这才是真正的人权。
昭一综合报道:泰国民主党主席艾比希15日在国会下议院总理选举特别会议上以235票获得多数议员支持,当选泰国第27位总理。 他是袁姓华裔,祖先是从越南移民到泰国的袁氏华侨。 在当天的会议上,民主党员班亚提名艾比希为总理候选人,人民党议员沙诺提名为国党主席巴差为总理候选人。会议以点名唱票形式在两人之间选举总理。艾比希和巴差最终分获235票和198票。 由于他的英文名字为马克(Mark),支持他的媒体将他和美国准总统欧巴马相提并论,称他「欧巴马克(Obamark)」,期待新人新政,艾比希也能为泰国政坛带来改变。 在国会外面等候消息的旧政府支持群众获悉艾比希出线后,立即爆发激烈抗议。 泰新总理 44岁艾比希出线 据台湾联合报报导,这次选举气氛空前紧张,为防止议员跑票,两边阵营议员在投票前都被锁在旅馆里,手机也被没收。泰国下院总数480席,由于前执政党本月被法院裁定贿选,使得29位议员遭勒令5年不得从政,丧失议员资格,且有一位议员投票前夕死亡,当前只有437位议员,故艾比希只须跨越220席门槛,就赢得总理选举。 遭解职的29位国会议员席次,预定明年元月11日补选,届时艾比希领导的联合政府能否夺下这些席次,从而解决纷扰多时的泰国政治危机,当前还很难说。 泰国反对党反对党民主党领袖艾比希,当选为新任总理。 12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的国会大厦内,泰国民主党主席阿披实(中)当选总理后接受其他议员的祝贺。 12月15日,在泰国首都曼谷的国会大厦内,泰国民主党主席阿披实(中)当选总理后举行媒体见面会。 艾比希当选后立即表示,他希望在泰国举办的东东盟峰会恢撤销定的2月召开。这项峰会因本月初抗议民众包围曼谷机场,由宋猜前政府宣布从明年2月展延至3月。但他拒绝谈论未来政策,表示要等晋见泰王后再说。 泰国政局近几月来动荡不断,反对党上月包围曼谷两个机场,造成首都对外空中交通断开,并促成法院在12月2日时裁定前总理宋猜选举舞弊,宋猜被迫宣布辞职。 数百名支持前总理塔信的抗议群众,身着红衫,在确知艾比希出线后包围国会,高呼「艾比希,军方提名人」,阻断人员进出,砸破搭载民主党议员的的数部座车车窗。红衫群众支持的前总理塔信,就是遭泰国军方政变推翻。这些群众抗议的另一理由是军方干政,他们认为军方策动部分前执政党议员倒戈,艾比希才能当上总理。 44岁的艾比希27岁就进入国会,当时是最年轻的国会议员。他深受企业界欢迎,但不得农民青睐,农民普遍支持前总理塔信。 艾比希14日表示,若当选总理,将专注于经济团队,期望在三个月内恢复人民对经济的信心,并表示会继续推动塔信贪污案件的审讯程序。 艾比希当选总理后,泰国外交部立刻表示将会取消前总理塔信的外交护照。 不过,分析家指出,艾比希的新联合政府在国会能够勉强过半数,主要仰赖塔信领导的泰爱泰党部分议员倒戈,互信基础分薄弱,除了内有政治团结危机,外有严酷的全球金融危机考验,而国际形象又因泰国黄衫军最近包围曼谷两机场大坏,能从容操作的政治空间非常有限。 媒体叫他 「欧巴马克」 但是观察家认为,艾比希虽然学历高,领导能力有目共睹,草根魅力却嫌不足。 44岁的政坛美男子艾比希上台,一般预期,长达3年的政治风暴将暂时平息。由于他是权力顶端的生手,且一般认为他魄力不够,而他接手的又是一个虚弱政府,加上此时经济运作空间有限,专家预期泰国经济将感受到新一波的全球经济震撼,镜头中很上相的艾比希的苦日子还在后头。 学历才华 农民不领情 未来,艾比希势必还得瓦解塔信的支持者,扩大根基。艾比希的学历与才华虽赢得海外经贸界的认同,在塔信支持群众所在的泰国东北农业区,却完全发挥不了作用。艾比希的高学历以及贵族般的出生背景,让他与农民产生隔阂,虽然他已担任反对党领袖近3年,一走出曼谷与南部民主党的铁票区,还是连连被呛。 出身英国 妻子是教授 出生于英国北部新堡,艾比希的父母均为医学教授。他在著名的伊顿公学及牛津大学受教育,获取政治学、哲学及经济学一级荣誉学位。艾比希的妻子在朱拉隆功大学任教,两人育有两个小孩。 1992年,艾比希获选曼谷区国会议员,正式踏入政坛。在民主党执政期间曾任总理公署部长。2005年2月出任民主党党魁,被外界视为政治新星。艾比希曾挑战过政坛老将沙马克、宋猜,但竞选总理均告失利。 与民盟切割 执政挑战 有人批评艾比希为机会主义者,并认为如果没有军方及反塔信的人民民主联盟力挺,无法登上大位。执政后,如何处理民盟非法集会并占领机场问题,如何与民盟划清界线,也是挑战之一。 泰总理艾比希 拚经济喊冲 经济日报消息,牛津大学毕业的艾比希当选泰国总理后,誓言在两、三个月内,恢复国民信心、优先处理国际与国内财经问题,随着政局回稳,曼谷股市15日以劲扬3%作收。 艾比希是反对党民主党主席,他在争取多位原执政党国会议员支持后,联合小党国会议员,在国会投票中以235对198票,当选总理,替换约两周前遭宪法法院下令下台的前总理宋猜,也成为泰国历来最年轻的总理。 艾比希现年44岁,具有泰华血统,父母都是医学教授。艾比希1964年在英国纽卡索出生,念完英国著名的伊顿公学后,进入牛津大学,获得政治、哲学与经济学硕士学位,曾在泰国法政大学教授经济学。1994年当选国会议员时,是泰国历来最年轻的国会议员。 艾比希是四个月以来泰国选出的第三位总理,他当选总理后,上百位支持前总理塔信的抗议人士身穿红衫,在国会大厦门口与警方冲突,并设置路障,意图阻止国会议员退出。 但艾比希当选总理早在金融市场预料之中,大部分人认为力量转移到民主党手中,有助于解决拖累泰国经济半年之久的政治僵局。…
社區消息:多華會興趣班課程 發日期︰2008年12月02日 聯絡人︰Catherine 電話︰905-948-1671 Ext. 116 Email: [email protected] 課程名稱 親子詠春國術班 – 現正招生 課程簡介 本課程分為初, 中, 高三级, 詠春是一項可強身健體邉
为庆祝圣诞佳节,丰富耆英的退休生活,多伦多社区与文化中心举办了一个喜悦、温馨的圣诞联欢会。联欢会上耆英们表演了他们自编自导的文艺节目,并且享用了丰盛的美食。 图为圣诞联欢会的热闹场面。
新年 保龄球 活动 Dec 28 ( Sun) 保龄球运动 ( Bowling ) 是 一项 很好的健身运动…..经常打保龄球, 不仅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心理素质。 保龄球运动不仅是一项健身的运动,还是一种交际的手段。保龄球运动给人的感觉是沉稳、冷静、自信与从容…….奋力一掷……看到 保龄球 瓶…清脆的 全部 倒塌……一种 快感 油然 而生, 嘿嘿 Bowling Club : http://6636.ca/st/simple/index.php?f27.html 时间 : 11 AM — About 1:00 PM , 12 月 28…
科学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癌症患者将增加1倍。以下八种生活方式是导致癌症多发的主要原因: 1.吸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患癌危险要高7-11倍。肺癌、喉癌、食管癌等超过三成以上的癌症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2.每天锻炼少于30分钟。专家组认为,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增加患某些癌症的危险性。研究表明,进行有规律的、持续的身体活动,能预防某些部位的癌症,如结肠癌等。 3.饮酒。无论是含有酒精的饮料,还是啤酒、葡萄酒和烈酒,随着摄入量的增加,患口腔癌、咽癌和喉癌的危险显著升高。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应不超2份(1份含酒精10-15克),女性别超过1份。 4.常饮含糖饮料。含糖饮料提供了能量,却极易让人不知不觉就喝多了,导致肥胖。 5.蔬果摄入过少。水果和蔬菜可能降低咽癌、喉癌、食道癌等多种癌症的发生几率。每日应至少吃5份(至少400克)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最好包括红、绿、黄、紫等不同颜色。 6.红肉摄入过多。红肉含量过高的膳食可能导致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多发。每周摄入量应少于500克,同时尽可能少吃加工的肉类制品。 7.盐摄入超量。食盐和盐腌食物将增加胃癌的发生率。每日盐的摄入总量应低于6克。 8.缺乏母乳喂养。母乳喂养能降低妈妈绝经前患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几率,同时还能预防儿童超重,降低将来罹患癌症的风险。
北京西皇城根的一个院落,原是明代礼王府的一部分。 1980年以后,华国锋同志一直居住在这里。 近日,记者有幸走进这座院落。这是一个两进的四合院。前院正中央有一个葱绿的小瓜果园,将正房遮掩了一半。正是午休时间,小院显得异常宁静。 “韩姨最近累坏了,这两天刚刚缓了口气,今天最好不要打扰她。”工作人员习惯称呼华国锋同志夫人韩芝俊为“韩姨”。 四合院南侧房间,是华国锋同志的炊事员谢师傅的住处。他是1984年来这里工作的。“正面的屋子是华老和夫人住的,两侧是他们的儿女住,剩下就是我们工作人员的住所。我们同住在一个屋檐下,这里就和一个普通的大家庭一样。”谢师傅说。 谢师傅住的房间不大,家具也很陈旧,一张木板床上,洁白的床单铺得平平整整。“这里的家具都很平常,华老屋里用的沙发和我们的也是一样的。”谢师傅边说边招呼我们坐下:“家里的家具只有用坏了、破了,才会去换一个,两位老人很节俭,生活上的要求不高。” 华国锋同志夫妇喜欢在院内和沿外墙根种上果树和蔬菜。通向会客厅的小道,被装饰成了一条林荫走廊。两旁时不时能看到辣椒和油菜花,头顶还挂满了葫芦,后院种的是葡萄、苹果、樱桃、核桃……整个院落充满浓郁的田园气息。 “华老对农业和农作物很有研究。记得我刚来这里不久,他就带着我们在后院”开荒”,琢磨着开辟出一块果园来。”谢师傅说,平日里,华国锋同志与夫人都亲手侍弄这些树呀、花呀、菜呀的,自享其果,自得其乐。“种的植物,什么时候施肥,什么时候浇水,什么时候出果实,华老都把握得特别准确。我们一家人都听他的指挥,也一起干。” 华国锋同志的生活一直极为简朴。衬衣、夹克,所有衣服都是最普通的,冬天就是大棉袄。衣服脏了,工作人员会抢着洗,他就到处藏衣服,不让工作人员找到,然后偷偷交给老伴洗。有一次华国锋同志在山西的侄女苏凤仙来看他,见房子里很暗,便问:“叔叔,怎么不开灯?”华国锋同志语重心长地回答说:“现在国家能源紧张,时刻要注意节约呀。” 两位老人的作息时间也非常规律。华国锋同志的夫人每天起床比较早,清晨五六点钟她就先在菜园里忙活起来了,到了七点钟再叫醒华国锋同志。早饭后,华国锋同志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写字和看报。“华老看的报纸种类很多,党报、经济报、参考类等等。他看报纸很投入,有时候叫他吃饭都叫不走。” 据谢师傅讲,每次吃过午饭,华国锋同志夫妇都会在小院里散步几十分钟。“有时我们工作人员吃完饭正赶上他们散步,大家就一块在院子里遛弯、聊天,偶尔还会一起打打牌,但时间有控制,也就一个小时。” 平常,华国锋同志身体好的时候,有时会在下午见一两拨客人。客人来自全国各地,有山西的老乡、湖南的老部下,也有原来身边的工作人员,等等。下午没事的时候,华国锋同志就在院子里溜达,或者等两个孙女回来,陪陪她们。有时候看到谢师傅等工作人员正好在屋里,他也会串串门,和他们聊聊天,问问情况。 晚间,收看《新闻联播》是华国锋同志雷打不动的习惯。之后,他有时也会看看其他电视节目。 华国锋同志非常关心北京奥运会。“他原来还打算去看奥运会的,有管理局发的票,也有我们工作人员帮他买的票。没想到他最后这次住院,就再也没能回来……”谈起华国锋同志,谢师傅几次难过得泪流满面。 几十年不变的口味 本刊记者 刘畅 李荣刚 华国锋同志的饮食习惯数十年不变:简单。 谢师傅说,给华老做饭很省事,因为他爱吃的东西就那几样,从来不变。蔬菜喜欢吃大白菜、萝卜、南瓜、山药,这些大多是自己在院子里种的;肉类只爱吃水煮羊肉;至于海鲜、鱼,他从来不吃。“只要是这些菜,你怎么做他都吃。他是个特别善良的老人,即使不可口,也不提意见,只是少吃点。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哪次说”不吃”。” 早上,谢师傅给华国锋同志准备的是牛奶、鸡蛋羹、一个小馒头、一个小花卷,再炒一份圆白菜或是洋葱,偶尔有一份水煮羊肉。快到中午,谢师傅就开始准备面食:拉面、刀削面、莜面卷、“猫耳朵”……都是华国锋同志最爱吃的山西面食。配的菜是三道:一道荤的,一道素的,一道半荤半素。起初,刚到华家工作的谢师傅压根儿不会做面食:“都是韩姨手把手地教我,和我一起在厨房里忙乎。”有时,华国锋同志还自己动手。每年西红柿上市的季节,他就让家人买很多,自己装到坛子里,做成西红柿酱,留到冬天吃。 最近几年,考虑到华国锋同志的身体状况,医生给谢师傅下了死命令:控制华老的主食摄入量,每餐只许吃1两米饭,或是一小口面。晚上的食谱更简单,一碗米汤,或是一碗粥,有时吃个烧饼。 华家吃饭,一直实行分餐制。“华老单独一份饭菜,夫人和孩子们另做一份饭菜,一家人同桌不同餐,这是华老很早就养成的习惯。华老认为国家对他有特殊照顾,吃得好点,但不能让全家人都沾光。” 谈起华国锋同志的最后时光,谢师傅哽咽了。“华老今年6月底住院,我没想到有这么严重。他晚年也常去医院,住一段时间就回来。他住院时,我就像往常一样,每天做好一日三餐,拿保温桶盛好,由他家人带过去。7月底8月初的一个周末,华老出院了,我以为没事了。但他在家里只呆了两天,又被送进医院。我想他住一段时间就会回来了,也就没去医院看他……现在,每到下午四点多,我脑子里还不自觉地想,晚上该给华老做什么。然后一转念,唉,老人已经走了……我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韩姨照顾好,帮助老人家挺过去。” 华国锋同志在逝世前一个月,还吃过一次他最喜欢的萝卜丝酥饼。曾经给毛泽东当过警卫员的王明富,退休后在北京南长街开了一家小餐厅,名叫“泽园酒家”。他将当年毛主席和其他一些领导人常吃的菜肴的做法保留下来,做成自家的招牌菜,吸引了不少顾客。其中,用老北京麻酱和面做成的萝卜丝酥饼,华国锋同志很喜欢。但华国锋同志很少去店里吃,他说:“老是抛头露面的不好。”于是,王明富常常派人送萝卜丝酥饼到华家。今年7月,华国锋同志的秘书打电话给他,说华老突然想吃他做的萝卜丝酥饼。和往常一样,王明富很快派人将做好的点心、小菜送去了。“我真是万万没有料到,这是最后一次给华老送餐。我真后悔没亲自送去,没能见华老最后一面。” 关心经济发展 本刊记者 刘畅 李荣刚 华国锋同志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那些年,几乎每年都会出京,到全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 “华老非常关心各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常说,”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当年曾在华国锋同志身边做过警卫工作的曹俊洪对记者说,“那些年,华老去了很多城市,特别是南方,比如深圳、广州等,都是他爱去的地方。” 曹俊洪说,他离开部队转业回家后,仍时常去华家拜访,对华国锋同志晚年的生活十分了解。“有一次我向华老介绍,我们江苏发展得非常快。华老笑了,让我详细说说发展的情况。听完,他说,”我前不久去了山东,到处都走了走,还做了调研。那里的发展非常好呀,我觉得后劲比较大,有可能超过你们江苏,你们要加把劲呀!”” 曹俊洪不服气,搬出了“华西村”这块牌子。没想到华老更乐了:“华西村我当然知道了,我还去过呢。那一排排的楼房、别墅非常漂亮,绿化也很好,树木连成一片,还有水波荡漾的龙西湖……华西村的老书记吴仁宝介绍起华西村还都是一套一套的,什么”远看像林园,近看像公园,仔细一看,原来农民生活在乐园”,挺有意思的。” 曹俊洪知道,华国锋同志讲的是1996年的事。当时华西村庆祝建村35周年,多年不公开出席活动的华国锋同志,破例来到了华西村参加活动。“在会场,很少有人知道,华老就坐在主席台下,以一个普通的参观者身份,参加了这个村子的庆祝活动。”曹俊洪也是后来才了解到,华国锋同志之所以对山东的情况这么了解,是因为他已经不止一次去过那里。 早在1981年底,华国锋同志就曾到淄博调研,去过山东铝厂、齐鲁石化总公司、淄博市陶瓷工业公司等地,研究那里的资料,参观石化厂的乙烯装置,在铝厂的热料车间亲自感受生产流程…… 从深圳这个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归来后,华国锋同志一直对街上熙来攘往的人群和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念念不忘,以至于每次相关领导来看望,他都说:“你们搞得不错!深圳我去过,非常好!” 华国锋同志还常关心家乡经济的发展,每次老家人来看望他,他总会关切地询问:“家乡经济发展怎么样?收成如何?”1991年,他回到山西交城老家,在他入住的交城县政府招待所,会见了乡亲们。华国锋同志在老家的亲侄女、已经70岁的苏凤仙向记者回忆说:“叔叔很关心家乡的建设和经济收入。他知道我在化肥厂工作,便问我,”你们化肥厂的生产、经销情况怎么样?”” “很好呀!” “工资多少钱一个月?” “8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