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温总最牛话:看地图就是绕了法国一圈

温总今日在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说了一句:“我看了地图,就是绕了法国一圈!!!具体原因大家也知道……!”这是中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理直气壮的告诉那些宵小:我就是要惩罚你!大快人心啊!我们终于不再遮遮掩掩的做人了!! 温总直言:今次绕着法国走了一圈,原因众所周知! 温总继续在英国的访问行程,他在下榻的酒店与港澳传媒会面时说,今次欧洲之旅没有访问法国的原因,是众所周知,责任不在中方。 香港商业电台报道,被问到今次访欧之行为何未包括法国,温总表示,曾经仔细看过地图,发现今次的行程是绕着法国走了一圈,但始终没安排访问法国。他指出,不访问法国的原因,是众所周知,责任不在中国。他表示,希望法国能认清大局,作出应有的努力,令中法关系恢复。 温总又说,提出09年经济发展速度约8%,是一个预测性的目标,也是有必要达到的目标,但实现这个目标有困难,主要受外需减少,出口继续下降影响。但他认为,如果振兴经济的措施及时推出和执行,内地下半年的经济会好转。 去年十二月六日,法国总统萨科齐不顾北京政府多番反对,以欧盟轮值 主 席 国 元 首的身份,在波兰会见了达 赖,他此举被认为严重损害了中法之间的关系。

学历造假:中国克隆人类胚胎遭到质疑

近期,一条消息关于中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人类囊胚的消息引发关注,就在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的同时,一些质疑课题组首席专家李建远的博士学历以及学术的真实性的声音也随之传来。 最近两天,一条消息格外引发关注,我国科学家成功克隆人类囊胚。课题组首席专家、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一下子从默默无闻变得备受关注。就在国内众多媒体纷纷转载这条消息的同时,一些质疑的声音也出现了,“李建远既没有出过国,也没有在国内读过博士”。 而在“烟台市科学技术协会网”上公布的李建远的简历中,他在1999年被美国外科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了博士学位。然而早报记者在采访中,关于“美国外科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的信息几乎没有找到。截至昨天,卫生部、科技部等相关部门没有发布对这条消息的任何评论,甚至在其网站上也没有转载这条消息。这多少让“克隆人类囊胚”的新闻蒙上了一团迷雾。 李建远在前天的项目介绍会上 早报记者3日亲赴山东烟台采访李建远,得到消息是还未得到“专家组鉴定”。尽管从烟台市区到烟台莱山机场开车不足半个小时的路程,但是3日下午2点多,李建远还是开车把陈大元和田丁两位教授送到机场。直至把两位教授送到机场安检出口,李建远才返回医院。 而此前一天,2月2日,身为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烟台毓璜顶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李建远向媒体宣布:“利用不同来源的人类成体细胞成功克隆出5枚符合国际公认技术鉴定指标的人类囊胚。” 质疑一:为何发表在网络版上? “我是大年初二接到通知,才知道我们的研究成果在克隆和干细胞领域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络版1月27日发表了。”2月3日,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而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李建远介绍,2008年11月份,《克隆和干细胞》就已经通过这篇文章的审核,“但是当时没有发,而是在今年第一月第一期第一篇文章上发的。” 而对于该成果为什么先在网络版上发表出来?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这个文章肯定是会在平面杂志上发表的,大概下个月初就会出来,网络快捷,所以他们就先在网络版上发表了。”“不相信,你看呀!”李建远说着顺手从桌子上拿起一摞布满密密麻麻印有英文字母的稿纸,“这就是我从《克隆和干细胞》杂志网站上下载下来的。” 李建远进一步向记者表示,实际上该研究成果在2007年时曾经向美国另外一家叫“干细胞”(音译)的杂志投过稿,“后来不知道为什么给退回来了,并且还收了90美元的编审费。” 质疑二:这本“国际权威杂志”有多权威?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陈大元教授参加了前天的项目介绍会,他表示,“《克隆和干细胞》杂志是权威性刊物,但是它创刊的时间只有10年,因此影响因子只有4点多,刚开始创刊时,还没有影响因子呢。” “最好的杂志影响因子大概有40多个,一般5个以上就认为是比较好的了,4点多属于中上等吧!”陈大元教授补充道。同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血液科田丁也表示,“这个杂志是比较新的,影响因子4点多是最新评估,以前只有2点多,能在这上面发表还是不错的。” 对于在大年初二接到该成果被发表的通知,李建远把这比喻为“新年的礼物”,“我们科学界一般认为科研成果能在国际期刊公开发表后,才能公开,大家也才能认可。但是如果只做了研究,不发表文章,大家也是不认可的。” 质疑三:是否已得到国内相关部门和专家认可? 1月27日,李建远在得知该成果被《克隆和干细胞》网络版公开发表后,就开始组织召开成果介绍会。组织单位是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烟台毓璜顶医院。“文章发表后,我们就组织专家召开了一个成果介绍会。”李建远表示,“我们研究了这么长时间,一些领导都还不知道呢,我们都公开发表了,应该让大家知道。” 而据李建远介绍,参与成果介绍会的专家有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生殖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研究员陈大元教授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血液科田丁两位之外,还有“科技部干细胞负责人以及其他专家”。“我们还没有召开专家鉴定会,大概这个月内能召开吧!”李建远向早报记者说。 但是对于为什么不在专家鉴定会召开之后,对外公布这个消息?李建远没有正面回答。“尽管有点匆忙,但是这是自己的权利。”田丁向记者表示,之所以来烟台参加成果介绍会,“是来学习、分享阶段性成果。”而据陈大元教授介绍,如果要召开专家论证会,一般是相关部委从专家库里挑出7—9名专家进行论证,这些专家一般也是这个领域的,大概有7个技术专家,另外有2个管理专家。 “我们马上要向科技部以及山东省卫生厅进行汇报,同意后,将召开专家论证会。论证会大概在这个月就会开吧!”李建远说。 质疑四:意义有多重大,是否国内第一? 3日下午5时多,接近下班时间,记者跟随李建远来到位于烟台毓璜顶医院5层的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今天大概有几十家媒体给中心打电话,还有日本、法国等境外媒体要采访您!”一见面,该中心副主任王海燕向李建远表示。但是,作为文章发表人之一,王海燕显得特别低调,“你要了解所有的事情,就问我们的李主任吧,他最清楚。” 同样,该研究中心的其他研究人员均保持沉默。李建远提供的相关资料显示:《采用现代核移植技术构建人类胚胎研究》属于中国国家科技部863计划重大专项(项目编号:2003AA205008)、中国国家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05CB522705-2)以及山东省科技厅重大攻关课题(项目编号:021100104)。 而该课题的目的就是应用现代核移植技术构建人类胚胎,为人类治疗性克隆研究提供种子细胞。对于这个课题,科技部以及山东省科技厅拨给了多少经费?李建远表示不方便透露。“经费给的比国外要少很多,比国内其他项目给的经费也少很多。”提到该成果的发布意义,李建远兴奋的说,“以后治疗意义不仅是社会效益,更大的是经济效益,可以这么讲,这个工作对于以后临床有重大的意义。” 对于10年来研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李建远表示,最大的困难就是每一步要求都是非常精细。“我们虽然是山东省项目,偏离省会,设在胶东半岛,偏离科研院所,偏离科研机构,在这个地方做研究很难,‘山高皇帝远’,申请经费也难。”他说。 “我不能说我们是国内第一,但是至少可以说是国内一流的,世界也是前列。目前也只有美国一家公司和我们能在国际期刊上公开发表了相似的文章,你想想看这是什么水平?”李建远说。 质疑五:学历和经历是否有假? 当记者问起李建远有关个人经历时,李建远表示,原来老家是山东菏泽的。但是对于其学历等相关问题,李教授没有回答。“这个与报道有关系吗?等到专家论证会召开完之后,再向你介绍我个人的情况吧!”李教授表示。 而据该中心网站显示:李建远,男,1955年3月出生,1995年获硕士学位;1999年被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授予博士学位。现任医院中心实验室、烟台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中心和山东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内聘为主任检验师,2004年被烟台大学聘为教授。1999年被青岛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2002年被山东大学聘为硕士生导师。 不过,简历中并没有详细记录李建远究竟在哪里获得硕士学位,至于授予其博士学位的“美国诺贝尔医学研究中心”,记者也没有找到相关资料。“我是1999年5月份调入这个医院,医院这个新大楼是同年10月份投入使用,我们是在同年深秋”时争取到国家‘863’项目的。“李建远曾向媒体介绍自己。 据媒体报道,李建远是毓璜顶医院“院宝”级的人物,而他能够来到这家医院,还有一个“三顾茅庐”的故事。1994年,李建远领导的菏泽地区医院的中心实验室在山东省三甲医院中心实验室的评比中荣获第一。后来,毓璜顶医院党委书记现任院长的刘运祥带队去了菏泽地区医院取经。也就是那时,他第一次游说李建远到毓璜顶医院来,他希望李建远能帮助毓璜顶设计建立一个山东省最好的中心实验室。 1998年,刘运祥带着一位副院长第二次去菏泽“挖”李建远。此后李建远的工作几经变动。不管是深圳、青岛还是济南的省立医院,他一直在选择一个他能更好发挥的地方。1999年4月,李建远在一次会议上又遇见毓璜顶医院的杨副院长。旧话重提时,李建远说:”我要求的条件你们达不到。”杨副院长给刘运祥院长打了电话,于是刘院长给我来电话说:“不管你来不来,你先来看看。”李建远说。最终,李建远来到了毓璜顶医院。

山寨春晚砸锅的真相:中国文化部太狠

大年三十那天,山寨春晚负责人老孟带着所剩无几的人马在北京一家洗浴中心度过了除夕夜,经过了几次起起伏伏的折腾,山寨春晚不但没有直播成功,一直到正月初二才在几个不知名的网站上发出几段之前彩排的视频,虎头蛇尾地收场。昨天,山寨春晚的品牌策划总监韩伟以及演员周长春来到本报,讲述了山寨春晚砸锅的诸多原因。 原因一: “北京文化部门太狠” 韩伟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就是:“北京文化部门太狠,老孟这次赔惨了。”韩伟说,北京文化部门的监控太严格了,“现场人数坚决不允许超过200人,并且不允许主办方有售票、赞助、广告等任何掺杂经济利益的行为。”据韩伟回忆,春节前,北京文化部门去了十几个人,在老孟的办公室里,关上门询问了小半天,吓得很多演员都收拾东西回家了。 晚会结束后,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老孟到底赚了多少钱?韩伟说:“赚什么钱,他自己都赔钱。不让打广告,不让拉赞助,我们住的地方、吃的饭菜都是好心人提供的。” 原因二: 被撵出度假村移师洗浴中心 山寨春晚虽然最终没能直播,但在全国已经营造了浩大声势,一批“好事者”也为老孟提供无偿服务。1月中旬,北京昌平小汤山一家度假村的老板给老孟打去电话,愿意免费为他们提供食宿地点和排练场所,老孟和200多名演员才算有了一个正式的安营扎寨的地点。但是大年三十,度假村老板突然要求剧组所有人员搬出住处,不再为其提供免费的食宿地点。200多人一听都傻了,但无奈人在屋檐下,于是开始搬家。 “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度假村的,从墙上摘下了宣传画册,心里很不是滋味。”演员周长春说。众人来到一家洗浴中心,而这还是朋友帮忙联系的地方,老周说:“我们一共22个男的,13个女的,门票是168元一位,不包括按摩,打完折花了5560元,朋友帮买的单,也算是大家在一起过了个年。” 原因三: 被媒体过度关注 老孟成功策划了山寨春晚可以说是借了媒体的光,如果没有全国媒体的热议,恐怕他现在还是那个住在北京四环外民房里的一个小策划经理。但山寨春晚最终没能光明正大地与观众见面,韩伟说:“其实也是因为媒体的过度关注。”韩伟告诉记者,山寨春晚开始是准备与贵州卫视合作的,并且已经签订了直播合同,但媒体曝光后引起了广电总局的关注,结果各大卫视都不敢与山寨春晚有任何关系。随后,老孟又把目光投向新锐媒体网站、腾讯网等多家主流网站,而且他们也都有合作意向,但也都是被媒体曝光后,上级主管部门将其逐一“封杀”。周长春叹口气说:“后来我们都被记者追得可哪儿跑了,唉,看来掌握不好火候还真不行。” 老孟: 山寨春晚明年还办 记者昨日拨通了老孟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表示,办山寨春晚的决心是不会变的,他将从今年年中着手明年山寨春晚的筹备工作,他说,他坚信做足准备的山寨春晚一定会连办10年!

瞬间细节:温家宝总理欧洲行现场图片

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出席英中贸协举行的欢迎晚宴并发表即席演讲。 2月2日,温家宝在剑桥大学发表演讲,在向学生学者介绍中国改革开放历史同时,敦促大家“用发展的眼光看中国”。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与英国首相布朗共同会见记者。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与布朗首相共同出席金融、学术界人士早餐会。 2月2日,英国首相布朗在伦敦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英国。 1月31日,布朗在伦敦郊外官邸举行私人晚宴,宴请当日抵达伦敦,对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唐宁街10号英国首相府与布朗首相举行会谈。 2月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英国首相布朗共同出席中英工商峰会。新华社记者 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会见英国前首相布莱尔。 2月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会见英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 2月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 1月3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英国伦敦会见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佩里(中)和“青年破冰者”代表。 2月1日是农历正月初七,正在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看望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这是温家宝和大家一起包饺子。 2月1日,正在英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中国驻英国大使馆,看望使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和留学生代表。这是温家宝向使馆工作人员的孩子们赠送新年礼物。 温家宝踏雪到访剑桥大学,受到学子们的热烈欢迎。有的学生甚至还打出了中文标语:“我爱宝宝。” 当地时间1月3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前往英国伦敦唐人街,向华侨华人拜年。 1月30日,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在马德里首相府举行仪式,欢迎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西班牙。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班牙马德里首相府与西班牙首相萨帕特罗举行会谈。 1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马德里萨苏埃拉宫会见西班牙国王卡洛斯。 1月31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西班牙马德里塞万提斯学院出席文化交流会。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位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举行会谈。 1月30日,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会谈后出席联合记者招待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1月3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布鲁塞尔会见欧盟轮值国主席、捷克总理托波拉内克。 1月3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会见欧盟理事会秘书长兼欧盟负责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高级代表索拉纳。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马德里会见中国驻西班牙使领事馆工作人员、华侨华人、留学生代表时,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油画《依偎》。这是一幅出自四川地震灾区男孩之手的油画。 1月31日,温家宝总理在马德里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油画《依偎》。这是温总理收到这份特殊的礼物后,当场用手机与油画作者徐锦晶通话,表达自己的谢意并给徐锦晶拜年。 1月29日,默克尔在柏林总理府举行仪式,欢迎温家宝访问德国。 1月29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举行会谈。 1月29日,正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在柏林德国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进早餐。这是早餐前,默克尔向温家宝介绍柏林景色。 1月29日,正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在柏林德国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进早餐。这是温家宝与默克尔在早餐前交谈。 1月29日,正在德国进行正式访问的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邀在柏林德国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进早餐。 1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柏林德国总理府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会见记者。 1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伯尔尼与瑞士联邦主席默茨举行会谈。 当地时间1月27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伯尔尼与瑞士联邦主席默茨共同会见记者。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 1月28日,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2009年年会上发表特别致辞。这是温家宝在致辞结束后回到座位上回答提问。 1月2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会见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拉米。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会见世界经济论坛主席施瓦布。 1月28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瑞士达沃斯会见世界经济论坛国际工商理事会和国际媒体理事会代表并回答问题。…

成都挖开巨型白蚁巢,蚁后竟壮如食指

华西都市报2月4日报道 成都龙泉驿一居民家的厨房因这个白蚁穴而垮塌;该蚁穴直径达79厘米,深达30厘米。 家住成都龙泉驿黄土镇三村村的张传凤家的厨房于去年倒塌,昨日上午,张传凤一家开始清理倒塌的厨房,谁知挖开墙基,地下赫然出现了一个直径达79厘米的白蚁巢穴!张传凤惊诧不已,没想到自家的厨房竟是毁于蚁穴。 蚁后长得就像“猪儿虫” 重修厨房发现巨大白蚁巢穴 去年11月,张传凤家的厨房南墙突然塌陷了。这个厨房是17年前在主楼后修起来的一个小平房,经历了地震都完好无损,怎么会突然垮塌呢?问题在昨日上午有了答案。 这个直径约30厘米的白蚁巢是在右边的洞穴里(圈内)发现的 昨日上午8点过,张传凤家开始重修厨房,深挖地基。才挖了几锄头,就刨出一大块浅灰色、满是空洞的物质。当张传凤的弟弟李云龙拿起细看时,头皮一阵发麻:上面布满了虫卵,密密麻麻地爬着很多白蚁。白蚁通体洁白,呈半透明状,体型与一般蚂蚁差不多。进一步挖掘发现,这座白蚁的巢穴比脸盆还要大,成群的白蚁四下逃散。大家急忙停止挖掘,拨打了龙泉驿区白蚁防治所的电话。 龙泉最大蚁巢形成已近10年 防治所专家迅速赶到现场,在已经破坏的部分巢穴中找到了两对如大人食指般粗的蚁王蚁后,蚁后长得就像“猪儿虫”。专家带走了巢穴和蚁王蚁后,用于制作标本,并叮嘱他们将周围深挖,把白蚁巢穴全部挖出以便施药。专家走后,一家6人继续挖掘,越挖大家越吃惊。十四平方米左右的厨房内,白蚁巢穴在厨房地底纵横交错、层层密布,挖开上面一层的大洞,下面还分布着几个小洞。“整个厨房地下简直成了蜂窝煤,幸好没有整个塌陷。”张传凤说。 白蚁防治所的工作人员王晓涛说,这个巢穴直径79厘米,深达30厘米,是防治所自1997年成立以来所遇见的最大白蚁巢穴。他推测,这个蚁巢形成已经接近10年,以地下的枯木为生。白蚁的巢穴如城市般四通八达,蚁穴达到一定规模就会分家,在周围形成新的巢穴。 专家说法 城市无大型地下蚁穴 王晓涛介绍,白蚁巢穴一般在农村比较常见,城市则很少发现地下蚁穴。白蚁的繁殖期在3-5月份,他们会钻进建筑物里面并筑巢为家。白蚁怕光,只在建筑物的内部筑巢。往往墙面被噬空,因为外表完好却无法被及时发现。 据悉,白蚁以含纤维素多的木质门窗、衣物、纸制品为生,常见的字画、枯木等都是他们的目标。白蚁分泌的蚁酸可以腐蚀钢筋、混凝土。

印度10元笔记本属谎言无显示器与键盘

所谓的印度“10美元笔记本”,名“Sakshat”,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必须连接一台真正的笔记本才能读取。这款产品和笔记本完全搭不上关系,只是一款超廉价的计算设备而已。 周二印度政府宣布了所谓“10美元笔记本”由于没有任何实物、照片作证,让大家纷纷猜疑其真实性。根据从印度传出的最新消息,这款产品和笔记本完全搭不上关系,只是一款超廉价的计算设备而已。 或许和之前的报道一样,这款名为“Sakshat”的产品拥有2GB内存,内置WiFi、以太网接口。但它没有显示器、没有键盘,根本不能叫做笔记本。它将被用来存储各种科教文档,必须连接一台真正的笔记本才能读取。 根据来自发布现场的消息,这款产品只是一个长10英寸,宽5英寸的方盒子,目前成本为30美元。不过据称,它在未来可以作为零件,成为一款60美元笔记本的一部分。不过项目负责人并未解释,这样一款产品为何最初被宣传为“笔记本”。

华人如何突破英文听力及口语的障碍

身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生活化的纯正英语会无时无刻地灌入人的耳朵,很多华人的感觉就是“听本地人说话,感觉就是顺耳、舒服”,那这种感觉到底是从哪里来呢?是声音的感觉,当呀呀学语的孩童时代,语音的感觉已经存在。不论是何种语言,每个孩子都从模仿大人所说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和每一个句子开始,不断的累积,尽管那时他们还不知道自己所说的话是什么意思,但是从周围的人说话中,这种语言的声音已经在他们的脑子里开始生根了。毕竟,英语并不是华人的母语,所以能够讲一口漂亮的英语口语还是华人梦寐以求的事。很多人在表达英语时,往往把一个单词说成另一个单词,或把某个单词发错了一个音节,固然有时对方能从上下文推断出你想说什么,但是也会经常造成误解或让人觉得不知所云,可见单词发音的错误往往比语法结构的错误更令人费解;当然也有很多国人可以用流利的英文来表达,可是能够做到语音纯正、听起来让人觉得地道、好听的确实不太多。 实际上,英语发音是很丰富的,英语的味道在于语音抑扬顿挫,在于元音的极度夸张和用腹部说话,而中国人说英语常见的毛病是习惯用喉咙发音,而不用鼻子和腹腔发音,这样说出来的英语往往声音平淡,语句生硬,没有节奏感。另外,很多中国人元音发得不到位,辅音的发音部位也有问题,如thank和there中“th”的音有许多中国人都会说错;同时,中国人英语发音不地道的根源是缺乏严格而又有效的训练。不论是自己跟着课本读,还是跟着录音带读,还是跟着老师读,有些人总是不能真正地发现自己的错误,而是不断地重复自己的错误,强化自己的错误,从而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其实要想说一口地道的英语并不难,对于有发音毛病的中国人来说,关键是要花一段时间在语音方面认真地下一番功夫,把毛病找出来并加以改正,否则他们的英语口语就永远也摆脱不了中国味。 可是,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苦学英语,不都是关在家里背单词,背短语,背句型,背语法吗?而学出来的结果都是只能看不能说,真正的英语听不懂,自己说的英语没人懂。这样的恶果折磨着多少生活在加拿大的新移民啊?所以脱离句子,不讲实际运用地死记硬背,在学英语的道路上是行不通的。学习一门语言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只是你肯花时间和有耐性,时刻留意自己的发音,自己给自己挑毛病,不断改进,不断练习,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的习惯,讲出一口流利而纯正的英语并不难。因而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知道了自己的毛病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花大气力去改掉它。基本方法就是要多听多读多练,学习语言虽然需要一定的天赋,但更多还是在实践中练出来的,尝试一下天天听广播、听录音,看原版英语影片,在多听的基础上进行模仿练习,并尽量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值得强调的是,模仿一定要在完全掌握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否则越模仿越糟糕,所以必须在你确实感觉到有把握之后才可以进行跟读和练习。 而且,要想说好英文,就必须英语中的元音和辅音都发音到位,要发好元音必须做到口型标准,要发好辅音就必须做到发音部位到位。用这个方法进行训练,会大大提高你的口腔和舌头的灵活度,让你更快更好地提高你的英语发音!像现在风靡多市的英语奇才–Jerry,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因为根据自己学英语的经历,自创了一套“潜能英语学习法”,声誉不俗,一时间成为本地华人社区争取推介的对象。很多人都为他纯正的英文而惊叹不已,因为单听他的英文表达,你无法想像他不是一个地道的西人,而且是在二十以后才发愤学习的中国青年。他现在回忆起来,都认为英语学习是个很痛苦的过程,特别是在试尽各种办法后,从自己耳朵里听到的声音和从自己嘴里发出来的声音还是有太多的不同,例如听本地人发“world、word”两个词的音,你能很容易地区别出来,可到了自己嘴里,两个词的音却是一样的。就因为这样,Jerry在开始的大半年时间里,发痴似地寻找英语中每一个准确的发音部位,然后一遍又一遍地去模仿,有时为了一个单词的准确发音,要练上一千多遍。正是这种分散学习,高重复率巩固记忆方法,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在第一遍时记忆的东西,一个小时之后会忘掉70%,第二次、三次之后,遗忘的频率会大大降低,重复次数越多,遗忘得越少越慢。实践也证明,Jerry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练习方法。当然,付出和收获永远是成正比的,在学习“Jerry英语潜能学习法”初期的时候,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一旦掌握,则终生受益!这个道理就如同学习开车,在学习过程中,肯定要花时间、精力,但一旦学会了,您将可以自由驰骋。 大发明家爱迪生所说的一句名言“成功等于1分灵感加99分汗水”,Jerry从小就听过无数次,一年练习英语的过程才让他对这句话有了深深的体会。他说:“我是个完美主义者,总是希望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到完美无缺,但即便是这样,我以前也还是从来没有这样逼过自己,现在不逼不行了,在一个讲英语的国家,不把英语说得‘完美’永远就不会有‘出头’的日子。‘完美’两个字是支撑我在痛苦的练习过程中坚持下来的动力。”文章的最后,我希望写一句酝酿已久的话送给所有正在英语学习道路上求索的朋友们:I have good news for you. I have developed the system to help you do exactly what I did. Seems like you don’t have to build your own boat to go across the river now, I’ve…

视频:美女主播恶搞新闻联播网上热传

近日,在网络上出现了一段“天津新闻联播”视频。这段视频虽然只有1分46秒,但却在网络上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网友们争相传送着这段视频。在众多网友的印象中,新闻联播一直是非常严肃的新闻播报。在这段视频中,女主播用一直非常严肃地播报新闻,男主播却频频出现平时无法在新闻联播中看到的小动作,两相对比之下甚是好笑。据了解这段视频只不过是天津电视台内部搞的年终视频,里面的女主角的确是新闻主播,而男主角则是客串恶搞的。 这种有别于严肃的新闻播报在网络上走红,说明大多数网民已经对单一的严肃新闻播报感到厌倦。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中国网民们对新闻播报方式有了新的需求。

中国国防白皮书透明得让美国智库吃惊

1月20日,《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发表,这是中国政府自1998年以来发表的第六部国防白皮书。 陈舟博士,军事科学院战争理论和战略研究部研究员。他曾多次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撰写白皮书,见证着中国的国防白皮书始终贯穿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主线,也见证着紧扣国防和军队发展实际的白皮书越来越务实、开放。 “没有想到,我的命运会和国防白皮书紧紧连在一起。”从一名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海军战士,到现在的博士、研究员、军事专家,陈舟见证了我国6部国防白皮书的问世。 “改革开放前,我国处于相对封闭状态,从没有发布过国防白皮书。”陈舟说,“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稳步发展,某些政治势力从自身战略利益出发,鼓吹‘中国威胁论’,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发表白皮书,向世界宣示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宣示我们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决心,增加与周边国家的相互信任,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 “可以说,国防白皮书既是改革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标志。”陈舟说。 “基本框架从1998年沿用至今” 1997年,44岁的陈舟成了从军事科学院毕业的首批军事战略学博士。当年,军科战略部接到指示,要搞一个国防白皮书。他因此有幸全程参与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防白皮书的拟制工作。 “难。”回想起拟制1998年国防白皮书的情景,陈舟记忆最深刻的就是这个字。 头一次搞中国国防白皮书,框架如何搭,讲哪些内容,都没有先例。大家讨论热烈,意见不一,甚至相持不下。最后,形成的一致看法,就是闭门造车不行,还得广泛借鉴其他国家国防白皮书的写法。于是,兵分几路,从各种渠道搜集各国国防白皮书。陈舟就翻译了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泰国等国国防白皮书的框架和部分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几经讨论,才确立了基本框架,包括安全形势、国防政策、国防建设、国际安全合作、军控与裁军五部分,仅此就用了两个月,但这个基本框架一直沿用至今。” “2万多字后是几百万字材料” “2万多字的白皮书,背后是几百万字各方面的原始材料。”陈舟说。 参加起草工作的专家们,平时一个星期时间就可以著述上万字,但为了保证在有限字数内提供最大信息量,取舍、切割、概括材料都很费神,往往要用半年多的时间打磨出2万多字。有时为了一个表述,甚至是为了一个字,大家争论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面对这样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觉得很荣幸,但压力也很大。国防白皮书不仅要给中国人看,还要呈现在全世界的面前,所以决不能出任何差错,哪怕是一个小小的问题。”陈舟说,每一次写作白皮书,课题组都会在遣词造句上严抓细抠、字斟句酌,下足功夫。 在1998年国防白皮书“国防政策”一章中,陈舟写了一段关于我国防御性国防政策的历史文化传统依据。这段话虽然只有短短的200多字,但为了写好它,他查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和历史古籍,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推敲,直到最后感到满意为止。 “创新是国防白皮书的生命” “创新是国防白皮书的生命所在。”陈舟介绍说,每部白皮书在结构上都有所变化,以容纳更多的内容。从1998年的5章,到2000年的6章,2002年的7章,2004年和2006年的10章,再到2008年的14章,白皮书不断“扩容”。 《2004年中国的国防》是创新力度比较大的一部白皮书,许多新观点、新提法都首次出现在这部白皮书中。时间比较紧,创新难度大,“吃饭、散步都想着白皮书。”一天,正在讨论时,陈舟突然觉得脑子里嗡嗡地响,耳朵什么都听不到了。一检查,才知道是劳累过度引起的神经性耳聋,必须休息几天,不能再进行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但当时根本就没有休息时间,他就一边吃药,一边接着工作。推敲讨论时只好大声说话,“有时甚至是在吼”,经过半年苦战,《2004 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终于脱稿,发表后,引起国内外高度关注和热烈反响,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次公布30年来国防费变化的基本数据,第一次公布公安边防部队数量,第一次介绍基干民兵规模,第一次专章介绍陆军、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发展情况,第一次介绍海军、空军、二炮预备役的专业,第一次介绍预备役的建制和编组情况,第一次介绍海军舰队机关所在地……这些新内容、新亮点,为 2008年的国防白皮书注入了“新的生命”。 “透明得让美国智库都吃惊” 2000年的国防白皮书发布时,陈舟正好在哈佛大学做访问学者,美国海军分析中心的戴维·芬克尔斯坦问:“陈,我搞不明白中国军队的政治工作是怎样一个体系?” 在为对方作了明确的解释后,陈舟受到启发:为什么不把这些内容加入白皮书?于是《2002年中国的国防》就全面介绍了我军的政治工作体制。 实际上,中国国防的透明度广受关注,而每部国防白皮书在透明度上都有很大的进步。 “1998年的白皮书,在谈到7个军区时连具体名称都没有写。到2000年白皮书就开始介绍我军的总部体制、军兵种体制和军区体制。而2002 年白皮书更在透明度上迈出重要一步,甚至具体到‘各类航空兵团编制飞机数量,通常在20架至40架之间不等;飞机和飞行员(机组)之比,通常是 1∶1.2’,这让美国各大智库都吃惊不小。” 陈舟以对我军体制的介绍为例,说明国防白皮书越来越大的“透明度”。“而2008年的白皮书则首次阐述了中国的国防发展战略构想。”陈舟介绍说,“战略意图的透明是最大程度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