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电影红河张静初全裸出镜裸戏不会全删

由章家瑞执导,张家辉、张静初和李丽珍主演的电影《红河》将在4月10日登陆影院。昨日,该片在北京播放了18分钟的片花,张静初在片中扮演17岁的越南智障少女。她向记者透露,在这部电影的拍摄中,自己经历了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刻———父亲突然查出患癌症晚期。 首映式上公开的18分钟片花,有一段张静初背对镜头解衣洗澡的戏。说到背部全裸出镜,张静初抿嘴一笑:“是不是裸替,发行方要求我暂时保密。”男主演张家辉在影片中也有多场激情戏,不过由于内地电影审查较为严格,这些镜头是否会原汁原味呈现,目前仍不得而知。 张静初在片中演智障少女 张静初谈起《红河》笑中带泪 说起电影拍摄中最难忘的事情,张静初的情绪黯淡了下来,因为在离《红河》还有15天就要关机的时候,她的父亲突然查出患癌症晚期。父亲罹患癌症的消息,让张静初差点崩溃,“那些日子,我完全没法再拍下去,每天不停地哭,精神也很恍惚。但是这部戏资金很紧张,不可能允许我这样拖下去。我给爸爸打电话,他安慰我说就算回家也改变不了他生病的事实,我只好接着拍。”如今父亲已过世,张静初最大的遗憾是父亲没有看到这部电影的全片,“在父亲去世前,我带了20分钟的片花给他看,他每看3分钟就要休息一下,看了五六次才看完”。 张静初与章家瑞出席发布会。 即将上映的由知名导演章家瑞执导,张家辉、张静初、李丽珍、李修贤等主演的情感大片《红河》昨日在北京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张静初现场一秀美妙歌喉,以淳朴的越南民间童谣打动人心。影片中张静初与女配角都有“裸戏”,引起媒体关注,但张静初与导演都不愿详谈,非常低调。 裸戏?片方不让说 张静初称在《红河》中的表演对自己是极大的挑战, “我不想装小,也不想装傻,但偏偏在片中两样我都要装。”张静初坦言,刚开始导演找自己时,自己没有自信。“阿桃是个很小的女孩,我很担心自己演不了,想请导演考虑找十七八岁的小女孩来演。但导演说这个人物难度太大了,怕新人把握不住角色,觉得我有掌握智障角色的能力。” 张静初称为了更形象地扮演智障少女,找了很多相关电影如《阿甘正传》、《雨人》等来看,从电影中取经。她还在导演的安排下,去精神病院和智障儿幼儿园去体验生活。电影中的阿桃蓬乱的头发、黑白相间的大眼睛总是那么纯真,除了歌声美妙,她几乎不会说出完整的句子,张静初将一位内心只有5岁、身体却有20多岁的越南少女的形象成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对于影片中的裸戏,张静初不愿详谈,记者问她“演裸戏是否有难度”时,张静初神情为难地称:“发行方不让说。” 昨天看完电影,张静初觉得挺庆幸:“朋友都说这是跟我最不像的一个人物,如果能让大家忘掉我,我想我演成功了。” 争戏?是可笑传闻 除了要扮演智障,张静初在现场还屡遭殴打,有一场戏需要李丽珍真打张静初,刚开始李丽珍下不了手,NG了七八次,反倒是张静初按捺不住了,劝李丽珍使劲打。于是李丽珍在张静初的脸上留下了清晰的五指印。事后李丽珍连连道歉,张静初表示没有关系,真打感觉才好。 关于此事坊间一度还有张静初和李丽珍因为现场争戏,李丽珍对张静初真打真骂下手比较重的传闻。发布会上导演章家瑞再次澄清了这一传闻的可笑:“在拍摄过程中,两位女演员不但没有不和,反而经常切磋演技和越南话。” 片花曝光故事情节 昨日,片方在北京放映了有中国版《情人》之称的电影《红河》的18分钟超长片花,记者看到,张家辉饰演一位终日为生活奔波、处世精明的中国中年男子,张静初饰演一位美丽却有智障缺陷的越南少女阿桃。由于性格和身份悬殊,相互间却有着莫名的吸引力,历尽惊变后发现爱的真谛,决心用勇气和信念对抗黑帮追击,最终在中越边境风光旖旎的小城上演了一场荡气回肠的悲情之恋。除了张家辉和张静初,影片中还有两位戏份很重的香港明星——复出的影后李丽珍以及张家辉的恩师李修贤。 张静初称自己在《红河》中首次扮演智障少女,她小时候因为越南战争遗留的地雷爆炸,智商长久停留在5岁左右,因此她刚刚和张家辉交往的时候,颇有点父女恋的感觉。随着二人的朝夕相处,两人产生了依恋之情,亲情或者说是爱情,尽管是个悲剧收尾,但是格外震撼人心。 导演章家瑞:裸露镜头很少 导演章家瑞透露《红河》的灵感来自一位越南女士的口述。故事中除了感人至深的爱情,还从历史的角度呈现了越战对百姓的伤害,因此得到了好莱坞制片公司的重视,决定投入重资拍摄。章家瑞对票房很有信心,他表示:“这个电影是一种悲情的爱,也是一种撕肝裂肺的爱,我估计能打动很多人;我对票房方面很有信心,三四千万元问题不大。” 记者看到,片中女主角张静初与另一位女配角都出现了裸露戏。在发布会上,记者问章导张静初那段背部全裸的戏是否采用了替身时,章导一再表示:“现在我还不能说!”随后记者专访导演时,章导这才吐了点口风。他称本来影片有部分裸戏,“像张静初和她的那位情敌都有裸露的演出”,而在片中饰演老板娘的李丽珍也有激情戏,后来剪辑中把这些戏份剪去了不少。所以记者看到的张静初背部裸露仅仅一个镜头,而且一闪而过。而张静初撞见张家辉与另一个女子亲热的戏份里,那名女演员也只是短短的几个镜头。 之所以在发布会上避谈这一话题,章导称,是为了避免此前《苹果》的前车之鉴,想处理得更低调些。那么为何不把裸戏部分全部删掉,他称:“这几个镜头确实是联结戏中情节的关键点。” 记者看到,戏中女主角阿桃裸露的后背明显要比张静初丰满一些,记者问章导是否采用了替身,章导笑称:“我要保密。

各国围堵黑工中国人海外打黑工的辛酸

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国人踏上海外打“黑工”之路。但在全球经济危机引发的失业潮背景下,“黑工”们如同过街老鼠一样被追打,最终被迫回国。 淘金梦破灭后,他们中的一部分被带回了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遣返审查所。 命运的交汇点 北京边检总站遣返所拘留室里,郭福波从警察手上接过一碗方便面,焦急地询问着能否给老婆打个电话。 这个辽宁铁岭人是从首都机场被带回遣返所的。2009年3月6日上午,这个辽宁铁岭人拿着缺页的护照,忐忑地排在机场出关检查的队伍中。然而,他没能顺利出关。因为缺损出发地西班牙的签证页,郭福波被怀疑是非法劳工,随后从边检现场被带到了遣返所。同车的还有一个山东大汉。 郭福波没有得到满意的回答——2009年3月6日下午的遣返所很忙,关在他对面的那个山东“黑工”甚至都没吃上方便面。 从 2008年11月开始,北京遣返所接收的境外遣返人员显著增长。这个机构成立于1998 年。起初主要负责对非法出入境及遣返旅客的审查处理和证件鉴别。后来,越来越多被遣返者需要审查看押,于是,新的职能应运而生。2009年前两个月,数字又有了新突破——他们共接收境外遣返的中国“黑工”500余人,比去年同期增长三成。上海浦东边检也有数据显示,近两个月来,仅从英国遣返人员就接近 250人,其中90%为主动回国。 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潮率先影响了在国外的中国劳工,国际民工返乡潮悄然形成。有资料显示,2006年中国向境外累计派出各类劳务人员382万,而“黑工”的数字可能远远高于此,他们随时面临着失业的风险。 在遣返所的审讯室里,郭福波交代了在西班牙马德里打“黑工”的一切。但在回国前,他已经4个月没有找到工作了。穿着工友给的运动服,这个38岁的男人无奈地踏上了回国的飞机。 “不是你的错,世界经济都这样了。”郭福波的妻子曾在越洋电话里这么安慰他。尽管如此,没有“赚到大钱”还是伤害了一个男人的自尊。 与郭福波相比,被黑中介骗到波兰的14名福建劳工的遭遇更加悲惨。仅仅打了48天工,便被波兰警方遣返回国,每人拿到的300欧元工资,相对于出国前借钱交的8.5万元中介费,杯水车薪。几乎与郭福波前后脚,他们被送到了北京边检总站遣返所拘留室。 出国淘金梦 2006年11月,刚到马德里时,郭福波还记得工作很好找。一个老乡引荐他到一家中餐馆,老板没问太多就让他从洗碗工做起,每月报酬300欧元,大约相当于3000元人民币。 300欧元的薪水处于欧洲劳工的最底层。当时的郭福波是个彻头彻尾的“黑工”,没有健康证、居留证、工作证,甚至自己的护照也被“导游”骗走了。 同时和郭被遣返的山东人王绪森,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王绪森是通过“导游”——也就是人们熟知的“蛇头”,被带出去的。谈妥中介费后,操着青岛口音的“导游”,帮王绪森一手操办了护照和赴马德里的旅游签证。这些年在国内,以出国旅游的方式通过海关,最后非法滞留当地打“黑工”的方式非常流行。还包括经商和探亲,在福建、浙江、山东等沿海省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通过这些方式出国后滞留不归。 2005年4月19日,王绪森连夜从山东日照的家里赶到了首都机场,他身上穿着花了两百块钱新买的褐底白纹休闲西装。一个举着小旗、戴着墨镜的“导游”接过了他的护照。自此,6个月里他再也没见到自己的护照。 半年后,山东老家的人跟他说,护照已经被“导游”寄回了家。此时,他的护照已经缺少了关键的第9页、第10页签证,第8页和11页被胶水粘在了一起。 “我就是个没文化的农民,我懂什么呀。”坐在遣返所的审讯室里,王绪森为自己开脱。 王绪森是带着出去打工的念头跟“导游”接触的。只不过,一切程序他都稀里糊涂,他按照“导游”的指示进京办护照、领签证。有了疑问,对方不让问,说再问问题就不带他出去了。老实胆小的王绪森自此不敢发问,花了7.8万元,稀里糊涂地登上了去西班牙的飞机。 旅行在法国转机。在他印象里,一路都是大城市。 他见到了“大铁塔”,“听人说那就是巴黎”。他还记得每次自由活动后,队伍里都会有人减少,从最初40余人缩水到二十几个,最终,连这二十几个也被“导游”遗弃在了西班牙马德里。 “他让我们等一等,然后就再也没回来”,王绪森当时一头雾水,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成了“黑工”。 之后的几年,王绪森做过洗碗工、油锅工、建筑工,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一家中餐馆打杂,半年前被老板辞退,从此便再也没找到工作。3月5日,再也捱不住的他买了机票回国,身上揣着最后的80欧元。 边检警方十分熟悉这种情况,一般“导游”将所有人带到目的国之后,一个人带回所有的护照,以旅行社整体的名义回国到大使馆“销签”,证明全团回国。 “销签”程序就是为了治理非法滞留的现象,然而“有些旅行社却在这里面钻了空子”,北京边检总站遣返所一科科长刘兴和向《中国新闻周刊》记者介绍,“导游”销签后撕去签证页,再通过邮寄方式寄送给当事人,从而“免除旅行社的责任 “出得早,赚得多” 郭福波曾经是辽宁一家国有工厂的车工,2005年夫妻双双下岗后,开了一家小饭店,半年亏了五六千元,被迫关停。 “那时候看看以前的老同学们,有七八个都出国打工赚钱去了,日本、韩国、美国的都有。”郭福波被周围人的“成功”刺激着,终于有一天也借足8万块钱,踏上了出国淘金的路。 “没想到有这么一天,我这辈子哪进过这种地方啊。”在拘留室里郭福波抱怨道。 2009年3月6日下午4点,和他在遣返所里相遇的还有14个被遣返的福建劳工,其中8名来自福建平潭。平潭是福建省南部的一个小岛,平潭人2004、2005年曾经两次在伊拉克遭遇绑架,平潭人出国“打黑工”的“秘密”不告而宣。 林明就是平潭人,和众多当地的年轻人一样,只要能凑够8万元的“中介费”,都梦想到国外打工“赚大钱”。然而和大部分贫穷的平潭人一样,林明凑不出这8万元钱,以前做建筑工收入不稳定,一家四口刚够吃喝。 转机出现在2008年,那一年林明认识了林我斌,后者是办理出国劳工的“中介”。林我斌给他打开了合法到波兰务工的一扇窗,承诺出去做后包吃包住,可以拿到每月至少700美元的收入,加班费按1.5倍计算,此外周六日还可以打打“黑工”,一个月赚一万元人民币不是问题。 还有另一幅美好的未来:“打工四年之后,便可在当地申请永久居住,还可以把家人孩子接过去”。 林明动了心,加上林我斌的妻子和林明是同村。下定决心的林明向高利贷借了8万元钱,每个月1600元利息,沉重地踏上了赴波兰打工之路。 他们的淘金梦并非不切实际,不乏成功的先例。 在他们一行人中就有这样的例子,46岁的陈友仁曾经到以色列做劳工,六年间赚了六七十万人民币。…

美国的新出路:货币贬值还是发动战争?

一、美国货币政策自断后路,将战略被动转换为战略主动 新华网三月十三日电,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再次重申要求美国保持信用,信守承诺,保证中国资产的安全。[1]目前中国仍是美国最大债权国,大约持有七千四百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包括今年一月份中国又增持的一百二十二亿美元美国国债[2]。美国总统奥巴马于十四日表示,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投资者都应对其在美国投资的安全性抱有“绝对信心”[3],但随即美联储十八日在货币政策决策例会后发表声明决定“大规模定量宽松”,即将再购买相关房产抵押债券和机构债券总计八千五 百亿美元,这使其今年以来购买的相关债权额达到了一点四五万亿美元。同时,美联储在未来半年将购买总额三千亿美元的长期国债,以降低房贷和其它消费信贷长期利率,这是美联储四十年来首次购买相关金融产品的举动。[4]这一消息的宣布使得已大幅下跌的美国长期国债上涨了近10%,但这并不能够阻止由于政府大量印钞而迟早升高的通货膨胀,导致美国国债的下跌,与此同时美元的贬值也使以美元结算的美国国债价值大幅缩水,因此在美国看来,“即使中国决定出售一部分手中的美国国债,它也几乎不可能大批量抛售。大量出售美国国债肯定会导致美国债市场萧条,从而使中国手中剩余美国国债的价值缩水。无论怎么说,温家宝及它的中国同僚们和我们其它人一样,除了观察、等待以及担心美国经济状况外,对美国经济都施加不了什么影响力。[5]”——显然廉价货币的制造数量完全取决于美国自身的态度。但另一方面,尽管美国为提振投资者信心而不断宣扬它的“新”经济政策,但其本质仍然走不出大规模发行货币和放松信贷的经济怪圈,因此,暂且不论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可能会给美元带来沉重压力,如此的货币政策一旦失去刺激经济复苏的推动力,那么美国又将遭遇一九九〇年美国经济大萧条和通货膨胀同时出现的糟糕境况。 那么对于美国而言,究竟缘何走出这背水一战的一步呢?我看来美国此举意含四方面的战略意图。第一,转换在国际经济话语权削弱和货币体系主导地位受威胁的不利地位为有利地位,战略被动为战略主动。无论是中国、日本还是俄罗斯,作为美国主要的债权国和美元外汇储备大国,时刻威胁着美国在国内的货币政策和国际的战略主动权。法国欧盟也同样叫嚣重构全球货币体系和对美元主导地位提出质疑,并在美国的北约东扩问题上表示反对,指出北约问题不仅仅是美国与俄罗斯的对话,“法国和欧洲应该在这一进程中占据应有的地位。”与此同时,法国表示在反导问题上欲与俄罗斯合作,以在欧洲建立应对核武器扩散和弹道导弹发展威胁的反导系统。[6]在此,无论是各国基于债信危机而大规模抛售美国国债或外汇储备,抑或是美元的货币主导地位面临威胁,都是动摇美国强国地位的根本性问题。因此,选择进一步美元贬值和“大规模定向宽松”的货币政策使美元自断后路的同时,也为自己找回了全球战略和货币经济的主动权。 第二,通过美元贬值和低利率借贷吸引外国游资对美国的投资,或是美国的对外投资者返回国内,从而刺激美国经济、拉动国内消费,同时在国家贸易上提升了竞争力,减缓贸易逆差。但另一方面,如果国际游资无法在美国获得足够高的回报,那么将撤出美国市场对美元汇率造成进一步打击。因此,在就中国对美保有的贸易顺差问题上,预计美国将会再次重演克林顿时期的对华外交政策,尤其是在中美双边贸易问题上采取增加摩擦、大量制造对华倾销诉讼、进行贸易制裁、提升保护性关税等政策手段。事实上,美国政府一直声称人民币汇率太低,甚至无论是美国财政部还是《华尔街日报》都认定,“实际上,按照任何一个客观的标准来看,中国就是一个汇率操纵者。”[7]显然,美国是在以自身美元的贬值作威胁,以期人民币的升值,这就如同廿世纪六十年代日本对美国首次出现贸易顺差后,美日贸易摩擦持久拉锯和越演愈烈,最终导致广场协议的签订、日元被迫升值和九七年亚洲金融风暴中“失去的十年”。 第三,美元汇率的持续贬值和美元大规模定向宽松造成的通货膨胀降低了美元的实际购买力,同时导致美国国债的价格迅速下跌,这都会让美国的债权国和那些大规模美元储备国为次债危机买单。美国财政部已于廿三日宣布了一项帮助银行剥离不良资产的“回收计划”,拟收购最终高达一万亿美元的“有毒资产”,同时鼓励投资者购买这些被剥离出来的“有毒资产”[8]。显然美国政府的这一清毒计划是以国债为抵押而发行的货币为最终的买单者,而这些国债筹集资金则正是来源于美国国债的债权国,因此无论这些债权国是因为无法承受的亏损而以极为低廉的价格抛出美元储备和美国国债(对于美国或将策动的国内反华势力和民间公众舆论对政府外汇储备决策施压问题,中国方面要有所准备和应对),还是不为所动继续持有大量美元储备和美国国债,都会面临替美国次债问题买单这一终究的事实上,而美国则充分掌握着通过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调节而在事实上操纵美元的外汇和国债市场的主动权。 第四,美国亦可通过在第三国发动战争,使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市场以规避风险,刺激美国经济和美元币值的回升。例如一九九一年的海湾战争(“沙漠风暴”行动)建立了世界格局自冷战后的新秩序,使世界“重新发现”美国的同时,也使得美国脱离了一九九〇年的战后第九次经济衰退(同样由于金融投机导致储贷机构陷入危机、国债庞大、财政赤字急剧膨胀、通货膨胀同时出现),迎来了美国长达八年的股票市场牛市;而科索沃冲突也使得资本从欧洲迅速转向美国,美元汇率不断上升,道琼指数亦不断创出新高;随后的二〇〇三年伊拉克战争,同样使美国摆脱了近三年的经济低迷,使资本市场再次出现了连续四年的黄金牛市。因此,无论是在阿富汗、索马里、以巴、印巴、朝韩,还是在中国南海、钓鱼岛、台海问题上,对美国而言都是一个在不断寻找“最合适契机”的切入点。 二、中国应对美国货币政策的若干建议 (一)美国国债和美元外汇储备仍然是中国对美的战略性核武器,这是一种较好的战术性核武器,具有特殊的性能,因此在思想上和认识上应具备高度认识和物质上的准备,正如同在朝战中国必须打过三八线不是出于军事的需要,而是出于整体国际局势的考量以谋求中国在国际格局中政治战略的胜利一样。如果我们不知道全面地看问题,只看到片面的一面,那么是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就不能够认识到中美战略主动权的相互转换和矛盾辩证的特性。过去我们不就在九七年的金融风暴中进行了很好的“核试验”吗?其实这也没什么了不起,费钱多、又不能乱甩,并且必须采取措施以确保在储备、资金流动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这里就有一个重要的课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增强或减弱这个战略核武器的某些杀伤破环性因素,其战术技术性能运用的好,用途也就会更广泛。 (二)对于中国外汇储备多元化所蒙受的可能超过八百亿美元的损失[9],要总结经验,对金融战中出现的战略防御、战略进攻、运动战和具体的实施要有个分析,资金的游击和正规战应相配合。无论什么地方,都要有计划、讲策略、作宣传,以牵制、迷惑、欺骗、引诱市场,事物如果离开了计划性,什么主动、进攻、灵活、防御等,都是不能实现的。要根据美国市场多元化、多种交易模式并存联动的特性,灵活地转移(变化)资金部署,例如远期合约和即期相配合、汇息套利、通过选择权交易风险对冲、应用国债和国债期货、外汇和外汇期权、股市和股指的联动效应,为自己创造有利的环境条件等等,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资金的部署、战略和政治教育的实施、资金补给的筹划、装备的整理、环境条件的配合等等,都要包括在尽可能严密的计划中。 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或许只有当美元出现德国马克那样的恶性通膨危机时,才会刺激它们国内的经济消费。那么作为喜好和平的中国是不是应该对美国政府予以帮助——为美联储提供大规模的国债以便于它的货币发行呢?又或者是同时抛出我们的美元储备,购买选择权交易对冲风险,推动美元迅速贬值,以增加美国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当然美国低利率的隔夜拆借也会通过热资推动美元进一步贬值。你瞧,当美元贬值得足够具有吸引力时,那些热钱自然会趋向市场的低洼,货币政策的大规模定向宽松和国外热资的流入使得美国国内市场的流动性增多,庞大的政府开支增长将拉高美国通货膨胀率,令美国国债价格下跌,那么中国显然又有了反手做空国债的主动权,不是吗?因此无论美元采取何种货币政策,中国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和美元外汇储备国,都应掌有对美战略的主动权。 (三)立足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战略主动权的高点,中国外交政策应做好持久斗争的准备。无论是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是日本廿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一旦陷入经济萧条,对美国贸易顺差问题往往成为了美国政府转移公众不满的聚焦点,因此,奥巴马政府的对华贸易问题也必将成为美国对华外交政策的核心问题。那么,美国对中国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手段是不是对中国全然有害的呢?我看也未必,这里面就要有一个矛盾相互转换和辩证的分析。过去美国对中国采取过经济封锁,对古巴也进行过经济制裁,但最终的结果中国人民和古巴人民站起来了,制裁者反而失去了被制裁者的市场。中国这么大个国家,就像一个小的联合国,过去美国不让我们进联合国,我们也这么说。欧洲的国家就好像中国的一个省,我们省和省之间不是也可以搞内部贸易嘛,对外贸易我们要争取,抵制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内我们也可以搞区域经济发展,拉动国内经济,等美国贸易保护个几年回过头来看,后悔失去了这么大一个市场。所谓的经济制裁说穿了不过如此,制裁者失去了市场,逼得我们要自己搞生产、提高科技发展,老实说我们还要倒过来谢谢它们哩! (四)提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国际货币体系,并在大国间进行高层次战略对话和谈判,同时争取国际舆论的支持和回响。中国廿四日提议创造一种新的国际储备货币以便最终取代美元[10],货币体系的重构势必将导致现有的国际货币组织重新洗牌,话语权的争夺将成为重点,而作为提议者的中国势必也将在国际经济货币的话语权问题上占有更多主导权。事实上无论是俄罗斯还是法国欧盟都无不希望能够重构国际货币体系,以削弱和颠覆美元的霸权地位,这就有了大国之间区域化货币双边、多边合作的基础,从而完全取代美元的货币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华尔街日报》十七日消息,斯蒂格利茨对外汇储备本身提出了新的观点,即“对各国各自保持外汇储备的体系进行重组”,建立一个全球性的储备体系,从而在原则上允许一个国家使用另一个国家的资金,例如双边货币互换的清迈协议。[11]如此一来,捆绑性的区域货币互换使得各国货币相互牵制,同时也使得过去巨额美元的外汇储备国在该储备体系达成全球共识一瞬间,丧失了其重要的经济战略武器。因此,对于中国而言,是不是能够另开一局谈判桌,重点在于“谈”重构货币体系,而非“重构”货币体系,并通过这一高层次战略会谈和对话,把俄罗斯、法国欧盟吸住的同时,亦能够战略威慑和牵制美国的货币体系政策。此外,以货币话语权为饵吸引日本,从而使美日两国在经济货币问题上相互排斥、相互斗争到相互对立。 (虎踞龙盘1986/文)

中国强大海军金融,直指华盛顿命根子

杜平评论文章: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中国的全球战略态势似乎已发生重大变化。其显著特点是,中国开始以坦然的态度面对自己的战略诉求和战略目标,不再刻意去掩饰或回避,也不再过于顾忌外部世界的杂音。 与过去二十年韬光养晦的姿态相比,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重大转折。它不仅表明中国政府对内外局势了然于胸,对困难、机遇和趋势有清醒的认识,而且更预示着,在已经启动的国际秩序重组的过程中,中国将不再像过去那样深藏内敛,而是当仁不让地承担起与本身实力相对称的角色。 中国全球战略态势所出现的上述变化,可以从以下几种事态中看得一目了然。 坦坦荡荡 转守为攻 其一是建造航空母舰的计划。建造航空母舰的话题已经持续多年,但中国始终没有理直气壮地表态,要么是被“中国威胁论”所吓住,要么是被自己“和平崛起”的紧箍咒所束缚。总之,中国在态度上犹疑不定,在表述上吞吞吐吐,经常是有理说不清,甚至被外界视为心里有鬼、心中有愧。 但是,最近一个时期,特别是在北京“两会”前后,中国开始“下毛毛雨”,一点一点放出“建造航母”的风声,目的是要让其他大国慢慢适应和接受。终于,国防部长梁光烈本周一在北京会晤日本防卫大臣时,当面告诉他中国将建造航母,理由之一是“中国不能永远没有航母”。在很多中国人看来,这个“理由”说得实在太牛,要比任何长篇大论的解释都更有说服力。可是,这样的话为什么过去不说?原因无他,只是因为中国当时的战略定位处于守势,顾虑重重,导致心态不够坦然。 其二是改革国际金融秩序的建议。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多次呼吁要改革国际金融体系,主张增加发展中国家的决策权,但一直没有提出任何足以反映自身份量的具体建议,反而在人民币币值的争议中,继续被西方国家指摘和批评。 但是,到了3月份,中国政府的态度逐渐清晰,回击西方的方式更是直截了当。最具代表性的事态是,在全国人大会议结束后的记者会上,总理温家宝对美国金融体系的安全问题,毫不掩饰地表达了忧虑,对中国所持巨额美元国债深表担忧。这一转守为攻的态势立即见效,逼得奥巴马总统迅速作出回应,宣称美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投资地。 而更具震撼效果的事件,是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提出的“取代美元”的建议。在全球瞩目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即将举行之际,周小川在中国人民银行网页上发表文章,不点名地指责美国未能确保美元的稳定,结果导致金融危机蔓延全球。他并提出,应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创立一种新货币作为未来的国际储备货币,以便取代美元的作用。 直指华盛顿的“命根子” 这篇看似不经意抛出来的文章,立即在美国政界和财界引发震荡。先是奥巴马以总统之尊亲自表态反对周小川的倡议,接着是国会议员郑重其事地对财长盖特纳和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提出质询,两人同样表示反对这一倡议。 有趣的是,在此后另一个场合,盖特纳却表示,美国对周小川的倡议“持开放态度”。此语一出,美元市场再受震撼。盖特纳上任之前在国会接受质询时,因指责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而招致中方的强烈不满。这一次,他也是在国会断然拒绝周小川的倡议,但此后却自相矛盾地说“持开放态度”。给人的感觉是,盖特纳心有余悸,担心再次开罪北京。 就眼前来看,周小川关于创立新货币来结束“美元时代”的倡议,目的似乎是要在伦敦峰会之前,为胡锦涛主席行使话语权创造语境优势和地位优势,从而为中国的其他主张鸣锣开道。 但是,这一非同小可的倡议,不会只是出于战术目的,其背后应该会有更长远的战略思考。美国今天之所以有今天的超强地位和影响力,最关键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元有“普世价值”。可以说,美元的强势地位就是美国的“命根子”,在中国的政治词汇中就是“核心利益”。因此,美元的衰落乃至被取代,自然就意味着美国的衰落和被取代。 中国过去从来没有公开挑战过美元的地位,一是因为没有能力,不敢;二是因为需要美元,不必。那么,周小川此次对美元作出威胁状,是否就说明现在有了这样的能力和必要性?实事求是地说,中国的能力远不足够,必要性也不迫切。问题在于,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债主。债主有话要说,负债方不能不听。 美国非常清楚的是,中国在短期内不可能抛弃美元,但它毕竟持有全球30%的美元储备,因此出自中国之口的“取代美元”,就显得十分敏感。就如台湾问题,华盛顿与台北之间的一举一动都会使北京十分在意;同样,在攸关美国“核心利益”的美元问题上,中国的一言一行也会牵动白宫的敏感神经。对北京而言,既然美国可以经常把玩一下台湾问题,中国为何就不可以时常拿捏一下美元问题? 强弱易位的趋势 其三是建立“世界金融中心”的雄心。就在美元话题延烧之时,中国国务院前天通过一项政策“建议”,决定在2020年之前把上海打造成世界金融中心和海运中心。从本质上来说,上海的这种战略定位,其实就是中国全球战略定位的一部分。 中国媒体在报道这一决定时,不忘再次指责美国引发国际金融危机,继而对全球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对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构成了严峻挑战”。很显然,中国短期的战略意图,在于减少和规避美国金融体系的破坏性影响;其长远战略目标,是要建立独立可控的世界金融中心,为中国参与主导世界金融事务提供杠杆。 从英美两国的发展历程来看,要成为世界强国,就必须具备几大重要条件,一是拥有强大的海军力量;二是在国际金融事务中占据中心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从最大的债务国变成最大的债权国,美元取代了英镑,纽约取代了伦敦,华尔街取代了伦巴街(Lombard Street),使全球金融体系开始环绕新的重心运转。美国的强国地位,就是在此基础上确立。 相比之下,中国现在的弱势一览而尽:其海军力量与美国不可相提并论,而上海要取代纽约的地位又谈何容易。但是,美国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过去的产物,不是未来的结局。而世界历史已多次证明,强弱易位的最关键因素,不在于现在拥有的财富有多少,而在于创造财富的能力有多大。中国现在不再回避建造航母问题,敢于对美元的地位说不,并且决心把上海建成世界金融中心,这些大动作无疑都能反映出其创造财富的潜力。 从目前来看,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国际环境,对中国而言变得较为有利。在整顿国际金融秩序问题上,欧洲和美国已经发生了重大争执和分歧,而主要新兴经济体与中国保持基本一致,可见美国的单极世界已陷入空前危机。“美元时代”不可能很快结束,但美国已经变得力不从心却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省预算如期出台:并税减税巨资投基建

(本网综述) 昨日(周四)下午,安省财政厅厅长邓肯如期公布了新一度的财政预算案。据悉,整份计划的总金额高达1090亿,里面除了宣布将GST和PST两税合一之外,还包括了不少减税计划,以及在基建方面的巨额投资。同时,非常让省民吃惊的是,由于项目花费过多,未来7年内(至2016年)安省都将处于赤字状态,其总额高达568亿元。 预算案通过饱受争议的合税方案 虽然省长麦坚迪先前表示自己会等到公布预算案之前的“最后一刻”再慎重下定决心是否通过两税合一,但是也正如众人所预料的那样,这份饱受人们争议的方案最终得以通过。预算案宣布,从明年7月1日起,安省合并8%省销售税(PST)和5%联邦货劳税(GST)为统一销售税(HST),成为继魁省和大西洋三省之后联邦第五个实行HST的省(区)。届时,先前大量可以豁免PST的日用品和某些日常服务将不再享受免税待遇,而其价格也将随之水涨船高。 在新的税制下,生活的各个方面——小到衣食、大到住行,统统需要多缴大约8%的税。汽车油料﹑家居燃料,以及各种日常的服务,诸如洗车、修车、理发﹑美容和洗衣,都难逃涨价的命运。虽然单个商品的价格并不会有太大起伏,但是大量分分角角的上涨累积起来则会让人大吃一惊。 此外,房地产费用的上涨也十分惊人。新HST税制规定,价格低于40万元的住房将缴纳合并后的新税,但是会得到一部分减免;价格在40万元至50万元之间的新房得到的减免较之要少;价格超过50万元的,则不会得到丝毫减免。有分析师预测,根据房屋所在的地点,购房成本将增加1.2万元至4.7万元不等,甚至超过去年土地转让税所带来的新成本。 省府两招助省民适应新税制 面对着如潮的炮轰声,省政府方面则表示会尽量帮助大家“适应”新的税制。首先,安省会尽量说服渥京政府,保留一些家庭物品免税待遇,包括尿布、儿童服装和鞋、书、女性卫生用品、汽车座位等,尽量将HST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降低。 其次,为了抵消税制的冲击,省府计划给省民发放总额40亿元的一次性补贴。该补贴的门槛很低,大部分家庭都有资格领取。据预算案公布的消息,本省收入16万元以下的家庭可获1,000元,补贴在新统一销售税生效后一年内分三次下发,分别在2010年6月﹑2010年12月﹑2011年6月寄支票。不过,对于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单身人士,补贴金额则为300元。 省政府方面还提到,其他省份也有合并省税和联邦税,但从没采取特别措施帮助省民适应,也没有承诺给纳税人补贴。 不过,省府此举还是遭到炮轰。两大反对党和政治评论员昨日皆暗示,麦坚迪的自由党政府此举是别有用心,盖下次安省省选的日期为2011年10月,而省民收到最后一张补贴支票,刚好是省选竞选运动前两个月,发放支票的时间与省选如此接近,实在是有买票的嫌疑。 预算案给个人及公司减税 此外,预算案也包含了不少给个人及公司减、免税措施,减少了本省约九成工人的所得税,总额高达106 亿元。此举一方面降低了经济衰退期中人们生活的压力,另一方面也从侧面缓解两税合并后带来的费用上涨,起到了平衡作用。 省府宣布,处于一级税收(36,848元为划分点)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从6.05%减少至5.05%。单身的纳税人年收入2万元者,个人所得税将减少约100元至503元;单身且收入5万元的入息税减少251元﹔单身年收入10万元的则少付236元。 对夫妻都工作,但是尚无孩子的家庭来说,如果两人收入7.5万元,少付所得税513元﹔夫妻都工作且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如果两人收入7.5万元,则少付769元。 对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所有纳税人,所得税则平均减少10%。 同时,预算案还将在今后的三年中为企业削减 45 亿加元的税项。从 明年年 7月 1日开始,政府将采取一系列的税收优惠给省内的公司“减压”。这包括:公司所得税 (CIT) 税率从 14% 削减至 12%,2013 年为止将税率下降至10%;将小型企业公司所得税 (CIT) 税率从 5.5%削减至 4.5%;免除更多的中小企业缴纳公司最低税(Corporate Minimum Tax)并将公司最低税税率从 4%削减至 2.7%等。 预算案拨巨款投资基建 省府也计划两年投入340亿元以刺激经济,其中275亿元用于基建设施,建设道路﹑学校﹑公交和医院;275亿元,建造医院、公路、公共交通系统。此外,渥京政府会在这两个项目中继续投资50亿元,分别令总数增至325亿元。 预算案还计划透过技能培训刺激安省经济,开支预计近7亿元。安省也会配合联邦环保基建项目计划投入3.9亿元,其后5年则后续2.5亿元开发环保科技。此外,省内福利金将会上调,社会和廉价住房预计开支12亿元。同时,省府也会预留34亿元的应急基金,用以挽救本省的汽车业。…

真不妙:看美国这些刚公布的经济数据

华盛顿3月26日电(记者胡芳 刘洪)据美国商务部26日公布的最终修正数据,美国经济去年第四季度按年率计算下降了6.3%,降幅略大于商务部原先估计的6.2%,但低于分析人士此前预期的6.5%。 这是美国经济连续第二个季度负增长,而且去年第四季度的降幅大大超过了第三季度的0.5%。去年全年,美国经济仅增长了1.1%,增幅明显低于2007年的2.0%,为2001年以来的最小增幅。 美国商务部当天表示,去年第四季度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口、个人消费开支、企业设备和软件投资以及住房投资等都明显下降。 数据显示,约占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三分之二的个人消费开支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4.3%,降幅与原来估计的相同,是1980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大单季降幅。企业设备和软件投资去年第四季度下降28.1%,降幅略低于原来估计的28.8%。 同时,私人住宅投资下降了22.8%,降幅略大于原来估计的22.2%,为连续第12个季度下降。私人非住宅投资下降21.7%,降幅也略大于原来估计的21.1%。商品出口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32%,降幅小于原来估计的33.6%,是2005年第三季度以来的首次下降。不过,美国联邦政府开支去年第四季度增加了7%,增幅大于原来估计的6.7%,但仍低于第三季度的13.8%。 目前,经济学家大多预计,今年上半年美国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个人消费开支、企业投资和出口都将继续下降。

美国会给中国WTO迷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当年加入WTO的时候,一个最主要的话语,就是“融入国际化市场”,为什么要融入呢,因为“自由”,按照通常的理解,设立WTO框架的目的,就是实现“自由贸易”的宗旨,给咱们的印象就是,加入WTO之前,美国国会每年都要审议一次中美贸易问题,然后在审议中提出诸如“人权”呀、“民主”呀、“自由”呀、叽里咕噜呀…,又着急跟美国做生意,怎么办?WTO提供了一个令人向往的框架,在这个框架内,“追求”国家对进出口贸易不加干预和限制,允许商品在国内外自由输出和输入。通过自由贸易鼓励竞争,让价格机制自动调节供求,以充分利用资源,这样一个“最高理想”。 中国为什么要参加WTO呢,贤达和专家们说了,因为“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理论认为,自由贸易可以促进国际分工,使各国都可以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通过对外贸易而相互获得各自的比较利益。据说,在自由贸易体系下,可以有效的配置资源,减少资源浪费,降低产品成本…。 那么,中国的“比较优势”是什么呢,恐怕一是有一个庞大的市场,比如,中国5%的家庭拥有社会60% 以上的金融资产,就这帮人的绝对数量而言,数以千万计,比起中国13亿人口,微乎其微,而对于发达国家的商人、特别是高档奢侈品商人,这帮人的数目,抵得上欧洲一个小国的人口,所以,中国成了世界上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市场;二是中国有数以亿计的廉价劳动力,像服装加工业、低端制造业这样的需要大量人工劳动的行业,中国的“比较优势”太明显了,光是农村出来打工的廉价劳动力的数目,差不多等于美国人口的一半了。 美国的“比较优势”就不用说了,“ 高科技”、“知识产权”…,比如美国的波音公司与欧洲的空客公司瓜分了世界的大飞机市场,中国人要坐飞机,中国自己不能生产大飞机,就要服从美国的 “比较优势”,美国人要穿牛仔裤,美国制衣业的人工工资太贵,就利用了中国的“比较优势”。双方的资源这么一“有效配置”,中国生产一亿条牛仔裤,换得美国的一架大飞机。还有,美国的一家著名户外运动品公司,因为知识产权的“比较优势”,一件户外运动衣,卖 1千多美金,只付给中国生产厂7美金。 WTO 的好处,据说还有“产业演进”,依照西方发达国家的道路,遵循“劳动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这样一条道路,“总有一天”会“发达”的。但是,现实告诉人们,世界的资源是有限的,美国的“比较优势”令其过上了“借债度日”,潇洒不已的好日子,美国3亿人口,消耗了世界原油产品的50%,如果有一个人口比其多数倍的国家,从WTO这条“光明大道”走来,也过上那种高水平消耗资源的日子,“资源配置”冲突了怎么办?草民想,美国人不傻,美国人可能私下偷着乐,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通过一个什么“自由贸易”体系,就培育出一个“资源配置”巨头来跟美国争食,门儿都没有。所以,WTO也不例外,规则的控制者是美国及其西方盟友,而这些少数者,成了WTO规则事实上的“主人”,而美国正好是WTO中执牛耳的国家。要加入 WTO,先要看美国的眼色。 当年的所谓“入世谈判”,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极为艰巨,其实就是卡在美国身上,历经 13年之久。美国认为中国应按照“市场经济国家”开放这个领域、开放那个领域,咱们争辩说自己是发展中国家,要延缓这个领域、延缓那个领域。当年的谈判代表龙永图先生回忆中美双方“终极”的讨价还价的时候说:“当美国人抛出前三个问题时,总理都只有一个回答:‘我同意’。‘我着急了,这不是要全盘放弃嘛!我不断给朱总理递条子,写着‘国务院没有授权 ’,没想到朱总理一拍桌子说:‘龙永图,你不要再递条子了。’我当时真没面子。‘想不到,当美方抛出第四个问题时,朱总理说:‘后面四个问题你们让步吧,如果你们让步我们就签字’’。”(人民网)但是,好像在美国人、欧洲人看来,WTO的规则对他们有利的,他们就强调,比如不断对中国生产的具有很强的“比较优势”的商品提起仲裁,中国已经输了几个仲裁了。而中国的汽车市场上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包括美国三大品牌,中国的食用油市场已经被外资控制,中国的金融业不断被外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中国的一些知名的伪“民族品牌”(在境外注册的在境内赚钱的)企业,不断被外资鲸吞兼并,中国的两个具有世界级规模的金矿,被外资完全控制。这些,好像WTO没给中国起到多大的保护作用。就这样,美国、欧洲发达国家,还不肯承认中国是“完全市场经济国家”,这回,咱们又倒过来争取“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了,为什么呢,该开放的,都开放了,西方们还不依不饶地说“不够”,不争取不行。 金融风暴没来之前,WTO在美欧手中就像是一卷“双面胶”,中国的“比较优势”大的领域,比如中国的制鞋业、制革业、制衣业、小五金业、加工业、家具业…,美欧们就要用 “反倾销”规则粘过来,让你动弹不得;美欧们“比较优势”大的领域,如金融业、粮食流通业、高端制造业…,美欧们就用“市场开放”规则粘过来,还是让你动弹不得。甚至在中国准备收购美国一家濒临破产的石油公司的时候,WTO“双面胶”不用了,赤裸裸地用政治规则了,说“国家安全”了。 金融风暴来了,始作俑者是美国金融业,帮凶是整个西方发达世界的金融界,这还不算,最令人惊讶的是,WTO的规则掌控者们开始动手拆WTO这座涂满“公正”、“自由”、“优化配置”华彩的牌坊的支柱了。 中新社报道:中国商务部发言人姚坚今日(2月16日)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有的国家在刺激经济的方案中提出了优先购买本国产品的条款,我们对此深感忧虑。姚坚介绍,受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影响,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主要分为两类:一是滥用WTO规则允许的贸易救济措施,主要是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即“两反两保”);二是使用传统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如有的国家提高了进口关税,采取禁止或者限制进口、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商务部发言人的语言很克制,只是说“一些国家”,哪个“一些国家”呢,就是WTO架构中的强势群体,美欧们,因为“一些国家”内部政治、经济的需要,就要扫除一切“障碍”了,哪怕是WTO这座给美欧们带来无数好处的牌坊,也不在话下了。 最为轰动的,无疑是众议院日前在经济振兴方案中添加条款,要求获得振兴款的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国制的钢铁。就是所谓“买美国货”条款,这一条,立马引起欧洲、加拿大等“同一条战壕的哥们儿”的强烈反应,美国人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好意思”,把条款稍微修改了一下,叫做:“本条款落实法律时,必须符合美国在国际协议下所负义务”。而且,这一修正涉及的范围极为有限,欧盟、加拿大、日本以及其它和美国政府签有互惠采购或贸易协议的伙伴,可依此但书,参与并受惠于美国的振兴方案。与美国没有这类协议的如“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国,则分不到一杯羹。 WTO迷们不知道有没有被美国政客的这一记耳光抽明白:在自身利益面前,自由市场、自由贸易算个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