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Internet 在过去的十年中取得的巨大发展,企业对e-commerce 认识逐渐加深,e-commerce 市场呈爆炸性成长。为了能在这种崭新的经济环境中生存,几乎所有公司都在寻找更好更有效更节省成本的方式来开发和维护他们在 internet 上体现他们形象的网站。大量的针对网络开发的工作也应运而生。其中微软的技术更新进步得比较快,相对来说对这些新技术的工作经验要求并不严格,不象其他一些技术和职位动辄要求 5 年或更多的工作经验,对于刚刚开始接触IT行业想在.Net领域占一席之地的求职者而言成功的可能性相对较高,而且风险较小,学习时间短,见效快。关键在于有没有切身参与过北美的项目开发及对相关证书内容的掌握。 主讲老师简介:Mr. Huang, 北美一流.NET专家,并具有 MCP/MCSE/MCAD / MCSD/MCDBA 所有证书; 12年担任一线编程的丰富经验,大量企业项目应用与白宫,FBI ,MOTOROLA, TOYATA, SONY 等全球著名大公司。北美华人.NET的权威老师,为人热心,耐心帮助无数新老移民学生入门、就业、换工,解决实际工作中技术问题。 订座电话:416-644-1998 网上订座:点这里 TTC路线:Dom Mills地铁站换乘85路Bus往东,第三个Bus Stop下车,站名Consumers Rd,即可看见三层的红色Building。
日前,成龙做客《鲁豫有约》的视频曝光,他在节目中解释当初为何没娶邓丽君。他坦言跟邓丽君是时间不对,因为她太高贵,自己的兄弟都不喜欢她。相反,林凤娇能跟他的兄弟相处的很好,所以最后为兄弟舍弃邓丽君,娶了林凤娇。 当初,成龙跟邓丽君都各自在美国发展自己的事业。用成龙的话来说,两人很自然的经常在一起,看电影、吃饭、拍照,两个人非常开心,但是成龙并不喜欢那样的生活。当时的成龙有一大帮兄弟陪着他,一吃饭的时候就凑在一起,兄弟们讲话的时候都是嘻嘻哈哈!但邓丽君是一个很高贵的女孩子,喜欢安静,不喜欢太吵。而林凤娇却能跟他的兄弟相处的很好,因此兄弟们跟成龙说:“邓丽君不好,林凤娇好,她一定是大嫂”。最后成龙为兄弟舍弃邓丽君,娶了林凤娇。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近日推出一种可大幅度增加士兵负重能力的金属骨架。 这种新型装备的全称为“人类负重外骨骼”(简称HULC),是一种能够通过提供外力来满足士兵对机动性和支撑性需要的机器人技术装备。洛·马公司介绍称,HULC系统的最大负重量可以达到90.7千克。 美国士兵经常负载过重的战斗载荷,这就增加了对身体的压力,使得士兵们精疲力竭。而HULC可以把这种重量通过电池驱动的金属骨骼转移到地面上。先进的便携式微型计算机可以使得这种外骨骼与士兵们的运动保持协调一致。HULC的这种完全非捆绑式、液压驱动的人形外骨骼使得士兵们的行动坐卧毫不费力。 据介绍,HULC是一种模仿人体结构特点设计的外穿型机械骨骼,内部配备有液压传动装置和可像关节一样弯曲的结构设计,不但能够直立行进,还可完成下蹲和匍匐等多种相对复杂的动作。不过,HULC的控制并不复杂,无需通过操纵杆或其他机械装置进行控制。而且,HULC穿戴起来也非常方便,完全脱下只需30秒的时间。 HULC的穿戴时间非常短 HULC上安装有一台微型计算机,可以保障机械骨骼做出与人体相适应的运动。有研制人员表示,HULC能够与穿着者的运动保持同步,就好像它能提前感觉到使用人想做什么动作,或是想往哪去。 试验显示,穿上HULC后能够明显降低人体对氧气的消耗量。据统计,在试验人员穿戴上HULC并背负36.7千克重的物资以每小时3.2公里的速度行进时,其对氧气的消耗量量可比不穿HULC时减少大约15%。而对氧气的消耗量增大,会比较容易导致疲劳。 HULC动力源为两块总重量3.6千克的锂聚合物电池。在一次充满电后,HULC可保证穿着者以4.8公里/小时的速度背负90千克重物持续行进一个小时。而穿着HULC的冲刺速度则可达到16公里/小时。 洛·马公司目前还在不断地改进这种HULC系统,以使美国士兵起码可以负载约100千克的重物,提高他们有效完成任务的能力。 除了军事用途外,HULC的衍生产品今后还有望被用于工业和医疗领域。
“第六感” 发挥小宇宙 用手指操纵电脑 “第六感”是一种 戴在手上的增强物理世界的数码性的小玩意。你可以用你的手指看照片、缩放地图,检查邮件,等其他的动态信息。 它的原型是一个口袋型投影机,一面镜子和一个小摄像头。每个硬件的组件都增加了可以穿戴式装置,投影机和摄像机放在用户的口袋里,并连接到移动电脑设备上。投影的对象可视化,使得表面、墙壁、以及我们身上任何一点都能作为接口。
中国最大的渔政船──中国渔政311船15日抵达西沙群岛,将担负在中国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护渔护航的任务,并宣示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菲律宾议员16日对此低调处理,称这仅仅是中国“鼓起肌肉”,而不应恐慌,“没什么好怕的”。 菲律宾《问询者报》16日报导说,菲律宾众议院议长普罗斯佩罗罗诺格拉莱斯说,“自中国占领被其他国家也声称主权的部分岛屿后,中国巡逻船就经常在那里。这对我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因为我们也有自己的主张。”诺格拉莱斯还说,南海争端应该通过外交而非军事手段解决。 菲律宾众议院外交事务委员会主席昆科称,中国不过是进行惯常的““鼓起肌肉””,不会引发与菲律宾或其他国家的战争。 “没有什么好害怕的,中国总是对(其他国家)对南海宣告(主权)过敏,但我不认为中国将採取任何挑衅行动。”昆科称。 昆科还称菲律宾国家安全顾问诺博托托冈萨雷斯是“妄想狂、神经过敏”,建议他放松。冈萨雷斯昨天称中国部署渔政船是一个信号,“我们不能忽视它,我们必须严肃对待。” 昆科相信南海争端会以友好方式得到解决。由于菲律宾和美国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中国不会攻击菲律宾,他说。 议员罗伊洛洛戈莱斯也低调处理,称如果美国向南海派舰队,菲律宾才应该更加警惕。 不过,另外一名议员Biazon则态度有所不同。他称,中国部署渔政船是“更接近侵略行为的一步”。 Biazon称,菲律宾政府应该使用所有外交渠道,表示抗议。他还说,美国应该澄清菲律宾在与中国冲突时,会如何帮助菲律宾。 “按照奥巴马总统对《访问部队协议》(VFA)的承诺,美国必须也澄清在南海争端升级为冲突的情况下,其将扮演的角色。”Biazon称。 不过,昆科则表示,尽管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要求美国在菲律宾遭其他国家袭击时,协防菲律宾,但美国没有必要插手南海争端。 菲律宾目前非法侵占了我国南沙群岛的9座岛屿。当地时间1月28日下午,菲律宾参议院以15票赞成、0票反对通过了“菲律宾群岛领海基线议案”。该议案将中国拥有的两组岛屿──南沙群岛和黄岩岛划为菲律宾所属岛屿。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刘建超3月13日拜会菲律宾外长罗慕洛时,强调黄岩岛和南沙群岛历来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对这些岛屿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综合外电奥地利.圣珀尔滕十六日:奥地利去年揭发轰动全球的兽父禁室乱伦案十六日开审。禁锢女儿长达二十四年的约瑟夫.弗里茨自去年四月落网后,首次公开亮相,吸引逾三千名记者到场采访,但他出庭时用文件夹遮脸,不让记者拍摄。 七十三岁的弗里茨在庭上表示,他在童年时亦曾受到虐待。这名已退休的电机工程师以颤抖的声音说:「我的童年很困苦。」 他说:「我的母亲不想要我,她在四十二岁时把我生下。她本来就不想要孩子,因此她会虐打我。」 拒认谋杀奴役罪 弗里茨当日穿不配套的西装,在六名警员的护送下进入法庭,他两手拿著一个蓝色的活页文件夹,并用文件夹挡著脸,没有理会记者的追访。直到审讯开始,电视摄制组离开法庭,他才把文件夹放置在面前的桌上。 首席检察官布克海泽在其开庭陈词中说,弗里茨尔把女儿视为玩物,罪行「匪夷所思」。 布克海泽说:「被告对其错误行为造成的后果毫无悔意。」她说:「约瑟夫把女儿当作是自己的财产,对她为所欲为。」 在审讯前,弗里茨的律师迈耶说,他的当事人很紧张。律师说:「他对我说:『迈耶先生,我很害怕……』」 或在监狱度余生 律师还说,其当事人不是「色魔」,但预期他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弗里茨被控把亲生女儿伊丽莎白禁锢于不见天日的地下室,不断强奸她,令她诞下七名子女。其中一名孩子初生后不久夭折,弗里茨被指拒绝把婴儿送往医院治疗,导致他死亡,因此被控谋杀罪。但弗里茨否认,称婴孩是死胎,他只是把死去的婴孩放在地下室火炉烧尸。 他还被控其它罪名,包括强奸、奴役和禁锢女儿以及他与女儿所生的三个孩子。弗里茨又被指曾经恐吓被关在地牢的人,称如不顺从就用毒气杀死他们,因此被控严重袭击罪。 这宗世纪大审讯的陪审团由八人组成,如果弗里茨被裁定谋杀罪成,会被判处终身监禁;如果谋杀罪不成立,其它罪名成立的话,则他的最高刑期会是十五年,但专家称他只会被判监数年。 审讯是在维也纳附近的圣珀尔滕举行,预料星期五宣判。由于案件轰动全球,吸引超过三千名记者到场采访,传媒及公众只准在首天进入法庭旁听,但之后的聆讯不会公开。到案件宣判时,传媒及公众才会获准再次进入法庭听取判决。
针对涉弊遭收押的陈水扁高喊羁押无理、司法不公,台北律师公会秘书长高涌诚接受中评社专访时直言,这是陈水扁自作自受,民间司法改革团体在扁任内曾提出许多改革建议,包括缩短羁押日期等等,都未得到正面回应,扁会有这样下场,他一点都不同情。 高涌诚出生于1965年,拥有台湾大学农学士及文化大学法学士双学士学位,现任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常务执行委员、台北律师公会秘书长,曾任民间司法改革基金会执行长。 对于陈水扁高喊司法不公,高涌诚表示,他一点都不同情陈水扁,原因是扁在司法改革上的作为几乎是零,勉强可以称得上是功劳的是确立基本人权价值,也就是陈定南在“法务部长”期间废除死刑,但是司改会过去跟扁谈过很多,也给过很多建议,扁在任内都没有去做。 高涌诚指出,虽然他认同检察官绝对是具有政治性格,但是陈水扁开庭时,还拉李登辉下水,说特侦组办绿、不办蓝,不敢办李登辉时期的国民党。这种说法并不值得同情,扁担任“总统”时不处理李登辉的案子,现在卸任了,有什么好抱怨,扁要自己承受这恶果。 至于陈水扁高喊羁押违反人权,高涌诚透露,以前民进党执政时,他曾经因为要修改羁押法,从现行的羁押期2个月还可无限延长,缩短为羁押期10天,可再延押一次但也只能10天期限,因此找过民进党“立院”党团柯建铭,但柯建铭一句“我们‘法务部’不赞成”把他的修法意见踢回,现在柯建铭还大骂检察官滥权,根本没有立场。 高涌诚也提到,外界常质疑检察官专办哪个政党,具有政党色彩,检察官在现行的司法体系下,类属于行政官,原本就是代替政府起诉犯罪者,因此鉴于政党执政的关系,检察官多少一定会有政治性格,外界担忧检察权若不好好使用,就容易变成政党整肃异己的工具。他提醒,既然在现行司法体系下,检察官具政治性格无法避免,民众就要有民主意识,用投票权让政党轮替,几次下来,自然会减少检察官的政治色彩。 至于法官的中立性,高涌诚也认为,这是现在偏颇的司法体系下,最应该要维护的。现在法官是用考选的方式选出,再进行培训,也是现在的法官比较年轻的原因,且只用考试方式晋用法官,这样只是取选一个“好的人”当法官,不见得是最有经验的人。他建议,可以学习其他国家,法官用遴选出来,用遴选的方式,就需要考量人格及素有办案经验的评价。 至于具争议陈水扁委任律师召开记者会,勘验光碟的诉讼策略,尽管特侦组并不认同,高涌诚却认为,这还在合理的诉讼范围。不过,他也强调,司法体制上还有需要改革的空间。 高涌诚表示,台湾民众也应该建立观念,作证是神圣的事情,不是去跟检察官聊天,应认知到侦讯时录音、录影就是公领域,代表着社会全体正看着你,跟在法庭上对质作证其实是没有两样。
1969年3月2日和3月15日,中国和苏联的边防军人在珍宝岛(俄语中称为达曼斯基岛)发生了流血冲突,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流血事件引起全世界关注。 40年前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段,究竟发生了什么?其根源是什么?至今为止,所有相关的历史记忆、当事人的陈述、研究者的分析——也包括局外人的冷眼观察,都未能让我们清晰地拼凑出一幅完整、真实的历史图景。难道说,某些真相永远只能尘封吗? 我方纵深炮兵主要靠85毫米反坦克炮对苏军装甲纵队实施拦截射击 珍宝岛:冲突记事 珍宝岛是中国黑龙江省与苏联远东地区“界河”乌苏里江上的一个小岛,长1500米到1800米,宽600米到700米;乌苏里江退潮时,该岛整个变成一个半岛,明显属于中国。按照国际法以及中俄之间签署的条约,国界应以河流主航道划分,但是,沙俄利用清帝国的衰弱,占据了乌苏里江的大部分;这种状况一直保持到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50年代末,两国、两党出现分歧和矛盾,领土问题成为影响中苏关系的重大因素。 对于珍宝岛事件的原委,中苏双方曾各执一词,互相指责对方;自然就形成迥然不同的版本。我国多数相关论著都将珍宝岛冲突定性为:中国军民抵抗侵略、正义的自卫反击战;反过来,苏方则认为是中国边防军人对苏方边防军主动发起进攻。尽管与我国方面的立场和论述迥异,但参考苏方和第三方的说法,有助于认识历史真相,也会相映成趣。 按照苏方说法,3月2日事件是中方蓄谋发起的主动袭击,使苏军造成伤亡。3月1日深夜到2日凌晨,大约300名中国军人登上珍宝岛,在岛的西岸的灌木丛中潜伏下来,伺机发起袭击。他们都穿着白色大衣,与周围的雪融为一体,大衣下藏着武器;身上没带任何证件,苏军观察哨并未发现。 早上10点40分左右,苏军边防部队接到报告说,从中国军队的工事中有30人向珍宝岛方向移动。苏军军官И。斯特列尔尼科夫立即集合部队,乘坐装甲车(有边防部队的摄影师并带着摄像机、相机),到11点10分左右,向中方“挑衅者”抗议,要求他们离开苏联领土。一名中国人大声喊了句什么,随后就响起了手枪枪声。第一队人闪开后,第二队人用冲锋枪对斯特列尔尼科夫猝然发起扫射,斯特列尔尼科夫等人当场被打死。中国人抢走摄像机,但是没发现照相机。 这时,岛上猫耳洞里的中国伏兵也开火了,造成多人伤亡,剩下的人退到结冰的湖上,成为活靶子,多数被打死,只有根纳迪·谢列波夫奇迹般生还(后来讲述了事情的经过)。这时,驻扎在珍宝岛北边十七八公里处的В。布贝宁上尉带了20人乘装甲车赶来增援。布贝宁在战斗中也受伤了,但他摧毁了中国军队的一个指挥所,中国人被迫撤退;但布贝宁的战车也被击毁了。 3月7日,苏联塔斯社和外交部新闻发布会称,3月2日冲突中,苏方阵亡31人,14人负伤。此外,还有一名士兵阿库罗夫被中国军队俘虏,后来交还给苏方,但此人因伤重很快死去(关于阿库罗夫为何被捕,有两种说法:有说中国军队误以为他是军官;还有人认为,他被当成中国士兵)。中方伤亡大约在100人到150人之间。 3月2日事件之后,中苏双方都在边境加强了力量。在离珍宝岛几公里处,苏军增派一个摩步师;中方也增派一个团,约5000人。 3月14日大约下午3点时,苏军边防部队接到命令:从珍宝岛撤防(但是,至今俄罗斯学者认为,该命令极为蹊跷、诡异:命令的逻辑不明,是什么人下命令也不清楚);苏军撤走后,中国军人立即以10到15人为一组登上该岛;苏军予以回击,中国军人撤到岸边。 3月14日晚8点,苏军边防军又接到命令:占据该岛。到0点之后,苏军指挥官杨申率60名边防军人乘4辆装甲车登上该岛。 3月15日早上9点左右,中方安置了高音喇叭,要苏军离开中国领土、“放弃修正主义”,等等;苏军也安放了高音喇叭,称:“趁现在还不晚,好好想想吧,你们面前是将中国从日本侵略者手中解放出来的那些人的儿女。”随后,陷入寂静。10点,中国炮兵开始轰炸小岛;同时,中国军队开始冲锋,战斗进行得很残酷。到12点时,苏军一辆装甲车被击毁,20分钟后,又一辆被击毁;有四五百名中国士兵试图攻击苏军后方。 中、苏军队激战时,苏联国防部长格列奇科出国了,勃列日涅夫在前往匈牙利的火车上,当地时间是凌晨,勃列日涅夫还在睡觉。中午12点,才得以向勃列日涅夫汇报、联络;勃列日涅夫考虑近一小时后,要苏军动用一切手段,将“侵略者”赶出去。苏军动用了炮兵、摩步师,下午5点,苏军炮兵对中方阵地实施打击,中国军队开始撤退。此后,中国军队几次反击都被击退。 珍宝岛冲突其实是一场准战争,双方都动用了正规军,尤其是苏方甚至动用了火力强大的“冰雹”式火箭装置。在3月15日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伤亡大约800人,而苏军士兵伤亡60人(有数字说,中方损失在1500人到3000人之间)。苏方称,是中国人发起了进攻,被苏军守军击退。 3月3日,中国和苏联都对对方发出抗议照会;同一天,1万多中国民众在北京的苏联使馆附近示威;3月7日,10万苏联民众游行示威,并袭击了莫斯科的中国驻苏使馆,砸碎玻璃,投掷墨水瓶。 作为第三方的观察和分析,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3月2日的枪战可能是双方巡逻队的偶然相遇而爆发的枪战,苏方坚持是中国设下埋伏,“以掩盖他们(苏军)失败的事实”;同时,“苏联人滔滔不绝地描述细节和义愤填膺的程度”使人生疑,因而,这多半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行动”。 对于3月15日的冲突,中方指出,3月15日凌晨,苏军大批坦克攻击了中方的巡逻部队;按照剑桥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看法,这也像是苏军设伏诱使中国军队来进攻。 冲突原因的探索 关于珍宝岛冲突,应该首先明确当时中苏关系的大背景。1957年苏共20大之后,中苏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已经显露;60年代初,中苏矛盾加深且日益表面化,苏联催逼债务、撤走援华专家,使中国陷入困难;到1964年,中苏关系全面恶化,双方都召回大使。 边境地区成为双方宣泄不满的平台。1960年代里,中国政府指责苏联侵入中国领土等行径,而苏方也指责中国挑起冲突。从1967年到1969年间,中苏之间的边境冲突不断,常常出现对骂、肉搏等滑稽情形。俄罗斯资料说,这种肉搏常常以苏方占上风而告终,为此,中方甚至特意从少林寺请一些武林高手参与。 在整个1960、1970年代里,中苏论战和相互指责成为政治生活中的惯常。双方都在边界囤积重兵;两国学者配合形势,在政治、意识形态领域长期论辩。许多年之后,邓小平曾说过:中、苏两国都说了许多空话;俄罗斯论者(如曾担任宣传部长的谢皮罗夫)也强调了苏联领导人(如赫鲁晓夫)在中苏关系恶化方面应承担的责任。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1969年是中国“文革”的第四年,中国国内经济崩溃,文化、科技衰退,迫使中国政府急于转移视线,将一切问题归咎于苏联侵略者;而苏联领导人似乎也有类似需求,因而中苏冲突对双方都有好处:毛泽东想让中国人相信:国家处于被包围的状态,必须“勒紧腰带”;而苏联政府则想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政策的“侵略性”。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的解释是:可能是中国军队指挥官试图向上级表明其重要性;中国政府对1968年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感到震惊,希望警告一下苏联;当时中国高层的权力斗争,外国的军事威胁可使林彪地位稳固和上升;等等。 关于中苏珍宝岛冲突的真相,至今仍引起许多学者的兴趣。2007年,俄罗斯《金号角》电子报文章断言,流血冲突可能是中国军界精英(具体来说就是林彪)与苏联政界上层共同策划的阴谋。该文提出几个疑点:3月14日,苏联边防军接到奇怪的命令,要求撤防,是为什么?第二天早晨中国军队发起冲锋,苏军边防军要求炮兵增援,但是炮兵按兵不动;坦克本应在3月13日就抵达,但直到血战正酣时才赶到,这又是为什么?此外,1971年9月13日林彪出逃,其目的地是苏联;而苏联认为林彪是中苏冲突的罪人,为什么他还要逃到苏联呢?该文说,林彪曾为苏方提供大量情报,并与苏方一起“订购”了珍宝岛战争;林彪借战争来提高其在国内的政治地位(“九大”之后,林彪果然成为接班人,并写进宪法);而苏联则希望扶植林彪,假他之手推翻毛泽东。但是,这些只是一种影影绰绰的假说、猜想,体现的是作者丰富大胆的想象力,并无多少切实可靠的档案资料依据。 俄学者认为,虽然说就地理位置来看,珍宝岛明显属于中方,对于苏联也毫无军事和经济价值,但是,严重对抗的中苏双方谁都不能示弱,否则就将处于不利地位;因此,认为苏联只是让自己士兵白白流血送命的观点并无道理。 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边境冲突并未结束;在1969年8月,在新疆裕民县巴而鲁克山西部的铁列克提地区,中苏之间爆发了类似的严重流血冲突。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认为,苏联借制造冲突来压中国妥协,回到谈判桌前。 1969年9月11日,苏联政府总理柯西金从越南河内参加胡志明葬礼后,在北京机场与周恩来总理举行政府间谈判,之后,事态逐渐好转,流血冲突才算告终。中苏双方商定,保持边界的现状。有俄罗斯论者认为,此后,珍宝岛已经在事实上属于中国了。 1991年5月19日,中苏签署协议,边界按照乌苏里江主航道划分,珍宝岛划归中国。1997年中俄东段边界划界完成之后,珍宝岛就从法律上完全归属中国。 冲突的影响及其后遗症 中苏两国因关系恶化和军事对抗而付出了巨大的经济、社会代价。面对压力,中国国内一度提出了“备战”口号,消耗了大量资源;而对于苏联来说,同样付出巨大代价。当然,迄今为止,尚无关于对抗年代里中苏在经济、社会领域付出代价的权威数据和研究成果。 中苏对抗迫使中国的外交路线急剧转变。中国彻底放弃了意识形态划线,转而寻求新的战略盟友,与美国修好(其时,美国在越南深陷泥潭,开始收缩;与中国改善关系,可以帮助美国从越南体面地撤出,结束噩梦),中、美、苏战略大三角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是,1975年越南建国后,在维持与苏联的紧密关系的同时,开始将之前帮助其反抗美国侵略的盟友中国视为威胁,悄悄地泛起反华喧嚣;并且自愿充当苏联的地缘政治工具,对周边国家表现出侵略性,与中国关系恶化。 苏联在蒙古、中亚、远东、东南亚方向对中国全面实施战略和军事压力,这种态势持续了将近20年,到戈尔巴乔夫执政末期才结束(中国强烈要求苏联消除影响中苏关系正常化的“三大障碍”:从蒙古撤军;从阿富汗撤军;令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如此长时间的对抗也使其国力受到很大牵制。1979年12月苏军入侵阿富汗,对中国西部边陲造成地缘政治压力;但是,阿富汗也使苏联遭遇了类似美军在越南的命运,或许就是压垮苏联这匹骆驼的最后几根稻草之一。俄罗斯有学者认为,中、美合作曾经为“解体”苏联做出贡献。 珍宝岛事件及其历史记忆,对于中苏两国的影响不可低估。对于苏联国民来说,潜在的“中国威胁”似乎是一场噩梦。1973年9月5日,苏联持不同政见者索尔仁尼琴发表《致苏联领导人的信》,影响非常广泛。索尔仁尼琴认为,在10年到30年内,苏联面临的主要危险是与中国的战争,战争将使苏联失去6000万人口,而且都是最优秀的人口;在这场战争之后,俄罗斯民族将不复存在。导致战争的原因,就是十多亿人口的中国对未开发的西伯利亚的巨大压力和意识形态压力;但双方为了意识形态的纯洁性,为了争执是“列宁著作533页写的是真理、还是中国方面断言的335页写的才是真理”这样的问题爆发战争,显然是不值得的。 1991年至今,一些俄语国家中对于中国的消极态度和观念,仍体现了中苏对抗时期的遗留作风,而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某些反华消极言论,仍用“中国威胁”来吓唬俄罗斯政府和国民;反过来,苏联对中国咄咄逼人的高压态势,也曾在中国人的心底留下阴影。 许多当事人的回忆也很难还原历史真实,因为他们的职务、地位等原因,不足以让他们了解事件的全貌;此外,政治考量仍然存在,且许多细节涉及国家秘密。一些人言之凿凿的,其实只是部分真相——而部分真相,多半也就是假象(甚至可能是谎言);一些人为的神话、臆想大行其道。 需要提及的是:珍宝岛事件的苏方亲历者维塔利·布贝宁因立下战功,逐步被提拔为将军;在勃列日涅夫的过问下,他还负责组建苏联特种部队“А小组”(即“阿尔法”小组的前身)。他曾在2004年出版了回忆录《血染达曼斯基之雪》。作者在为苏联一番辩护之后,也在书中写下了惶惑:“能在谈判桌前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打一仗呢?” 现在,中俄边界问题已全面解决,而那些牺牲的生命和流血也并非无谓,我们要予以珍视;尽管说,他们都置身过程之中,是大历史中身不由己的客体。我们必须让历史鲜活起来,获得真知,积累智慧。
美国的步步紧逼让事情愈发戏剧化了,军方的参联会主席马伦13日表示,美军有权在中国专属经济区水域活动;与此同时,五角大楼宣布推动对台军售协议。美国的这两项行动全都触及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一是南海,二是台湾。 如果说上周的中美舰艇南海对峙是美国刻意试探中国的话,马伦的这一席话又进一步逼近了这条红线,美国甚至不惜牺牲刚刚解冻的中美军事交流机制,重新祭出对台军售牌,为的就是要试出中国的底线到底在哪里,中国到底会忍到何种地步。 中国的反应没有什么新意,“反对、不满、抗议”,这是中国官方对此一事件最惯用的表态。军方的态度要激进一些,他们说,“别以为中国好欺负”、“我们有能力解决南海争端”、“中国不怕航母”,他们也不忘加一句“要顾全大局”。 “大局”成了中国忍辱负重的最大理由,然而这个“大局”到底是什么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越过太平洋,去看一看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他在上任之初就雄心万丈地表示,要“重返东南亚”。看来这话并不只是说说而已,“重返东南亚”要面临的首要国家就是中国,抗衡还是合作,这是摆在奥巴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大势所趋之下,奥巴马必须选择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奥巴马甘心合作。美国在金融危机中的确栽了一个大跟头,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甘心就此衰弱仰人鼻息。在经济衰退难以挽回的时刻,奥巴马必须在政治、外交上作出成绩,正在崛起的中国成了他纵横捭阖的最佳对手和朋友。 回到“大局”这个问题上,刚刚闭幕的两会已经很好地回答了中国的“大局”是什么,是保增长、保就业、保障民生、维护稳定。全世界都知道这一点,奥巴马的美国更加知道。中国和美国都清楚明了,只要中国一打仗,哪怕是区域战事,都必然会影响其崛起步伐。 在这种前提之下,美国有技巧地开始了对中国周边的一系列小敲小打,不停地逼近中国底线,不停地测试中国底牌,甚至触及中国人民心中最敏感的那根弦——主权。而在官方交往层面,在希拉里和杨洁篪的外交互访上做尽表面功夫,一副知交好友的模样,俨然将军事对峙看成是小事一桩,置身事外。 中国的态度越暧昧,美国的试探就越急进,外交是你来我往的一盘棋,不仅是美国想知道,我们也想知道,中国的底线究竟在哪里?中国究竟要为“大局”忍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