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维月刊》方延鸿/王菲比李薇更胜一筹。李薇案发时已经四十出头,而王菲才三十多岁;李薇相貌平平,而王菲容颜出众;李薇精通生意经,而王菲除了捞钱本事不遑多让之外,还多才多艺;李薇勾引到的人物最高是省部级高官,王菲则更一把捞进了“海” “王菲”在华人世界绝对是个具有超级人气的名字。但是与那位天王级歌星同名同姓的,还有一位王菲,她是中国公安部政治部的正处级女警官,还是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的主持人。让她将名声大噪的是,她是至少40位高官的“公共情妇”,她庞大的情夫队伍,除了公安部已落马和未落马的领导,还有中南海里的好几位人物。这位王菲通过权色交易,轻易弄到了四千多万身家。 “公共情妇”青出于蓝 两年前,笔者第一个调查出财政部长金人庆、山东省委副书记杜世成、中石化董事长陈同海等十几个省部级高官竟轮番上了同一张床的丑恶事实,第一个披露他们共同拥有的情妇叫李薇,第一个发掘出她的照片,第一个给李薇安上“公共情妇”这个恰如其分的头衔,明镜出版《公共情妇》,使李薇和他们名留“黄”史。笔者的本意,是要惩前毖后,以儆效尤。 但是没有想到,“情妇”没有绝迹,反而遍地开花,冒出若干类似角色,例如广东省政协主席陈绍基的情人——广东电视台美女主播李泳。而“公共情妇”甚至后来居上,这位“警官情妇”王菲,其神通广大,超出了人们的想像。 王菲与李薇相比,各方面都胜出一筹。李薇案发时已经四十出头,而王菲才三十多岁;李薇相貌平平,而王菲容颜出众;李薇精通生意经,而王菲除了捞钱本事不遑多让,还多才多艺;李薇勾引到的人物最高是省部级高官,王菲则不仅搞定了同样级别的高官,更一把捞进了“海”(中南海)。 拔出萝卜带出泥 王菲丑行的曝光,完全是纪检、监察部门的意外收获。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公安部高官连连落马,范围越来越大。 海外有人分析说,公安部内的清查,是前任公安部长、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幕后策动的,目的是要给继任者、国务委员兼公安部长孟建柱难堪,这种分析完全不合逻辑也不著边际。这些垮台的高级警官,多是在周永康任期内升到高位的,他岂会自己给自己的政绩抹黑? 知情人士告诉笔者,最近公安部内这一连串整肃大手笔,绝大多数是由孟建柱亲自抓的。他亲自部署,亲自调集人力,也亲自听取汇报。而他得到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全力支持。 王菲就是在这一背景下逐渐浮出水面的。中央纪委办案人员在清查公安部的郑少东、相怀珠等几个大案的过程中,向相关人员作调查,有人提到王菲,中纪委顺藤摸瓜,查出王菲这个处级干事,竟拥有四千万来源不明的资产。王菲在被办案人员约谈时,做贼心虚,竟“主动”地一五一十交待了40多名高官与自己有染。 这40多名高官中,不仅有公安部已经案发垮台的部领导,也有目前还在位的部领导;而且竟还有前任与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成员的秘书。 公安部机关有名的“警花” 王菲在公安部机关虽然级别不高,但是却是个活跃人物。公安部名下有个金盾影视文化中心,王菲就是其中的文艺骨干之一,经常参加演出和录制节目。 公安部春节晚会的豪华,一点不亚于CCTV春节晚会。 周永康当公安部长时,曾经下令,要求公安部政治部与中央电视台等单位合作,组织一台“高质量、高品位、主题鲜明、节目好看的”春节联欢晚会,“以表达全体公安民警向全国人民祝福拜年的心愿”。这台晚会以相声、小品、歌舞及其他节目组成,具体的筹备任务,自然落到金盾影视文化中心头上。王菲在这台晚会中担负了重要任务。 公安部网站后来刊登了一篇报导,题为“真情讴歌时代精神–记公安部2004年春节晚会”。其中写道:“由公安部政治部与中央电视台主办,辽宁营口东华企业集团、北京昕盛纪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信通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承办的这台晚会经过精心策划、巧妙构思、艰苦排练”,“1月23 日(大年初二)在中央电视台一套20时10分播出”。 中国有那么多部、委,可公安部的晚会好几次安排在大年初二如此重要的春节黄金时间播出,自然是公安部领导与CCTV交易的结果,也说明了官方对公安部门的特殊重视。而这台“以强大的演员阵容倾情出演”“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奉献出一道精神、文化‘大餐’”,安排了五名主持人,除了朱军、周涛、张政、赵宝乐这些红得发紫的大腕,唯一的一个由公安机关派出的,就是这位“公共警花情妇”王菲。可想而知,这场节目大大提高了她的身价和知名度。也可见她的那些手握重权的情夫们,为了讨美人一笑,如何煞费苦心! (本文作者著有《公共情妇》,由明镜出版社出版。本文为摘录,全文请见《多维月刊》印刷版)
●倾诉人:秀琨(化名) ●性别:女 ●年龄:34岁 ●记录:莫凡(早报记者) 邻里结亲 不甘务农进城打工 1996年,经亲戚撮合,我和同村的国鸣(化名)成了对象。其实我一直暗恋着一个初中同学,可父母却说,我和国鸣从小一起长大,两家又是多年的 朋友,找个知根知底的人,不但小两口和睦,两亲家也好相处。我是个没主意的人,于是就听从了父母的安排。1997年,我们结了婚,第二年有了女儿,当时丈 夫很高兴,经常说女儿比儿子孝顺。 女儿3岁的时候,丈夫和我商量说:我们整天土里刨食,既辛苦又挣不了多少钱,我们还是把土地租出去,去胶州市打工吧。当时我也干够了繁重的农活,就答应了他。我们把孩子交给了老人,双双进了城,我在一家花边厂当缝纫工,丈夫则进了家个体运输公司,成了一名长途车司机。 丈夫变了 朋友的话让我警觉 虽然我们的工作都很辛苦,但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丰厚的收入。丈夫说,这样下去,不出几年,我们就能在城里买上房子,过上向往已久的城市生活。虽 然生活环境改变了,但我觉得做人的本分不能变,我依然像往常一样衣着朴素,勤俭节约,可丈夫却变了。他交友甚广,应酬频繁,工作之余不是喝酒就是出入娱乐 休闲场所。 2006年春节,我搭他朋友的车去胶南串亲戚,闲聊中,朋友一直夸我脾气好,还说夫妻之间也不能太善良,太善良了就会被人欺负。我听他话里有 话,就问他是不是丈夫有什么事瞒着我,他立刻掩饰说没有,但我的心里已经有了警觉。回到家里,我问丈夫是不是爱上了别人,他坚决否认,还说自己辛苦赚钱竟 遭此误解,想到自己也是道听途说,我就没再追究。 秘密跟踪 我拿到他出轨证据 后来丈夫不但经常晚归,而且拿回家的钱越来越少,直觉告诉我,他肯定在外面有了别的女人。为了拿到真凭实据,我决定跟踪丈夫。去年11月的一天 下午,我悄悄地躲在他公司的附近,等他收车回来。结果下午3点半,他就交了车,我亲眼看见他用摩托车载着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孩走了。我给丈夫打电话,问他在 哪里,他谎说在路上开车。 我对丈夫说,如果他肯和那个女孩断绝关系,我不会责怪他;如果不想过下去,那就趁早离婚。他说和那个女孩根本没有关系,他还爱我,还爱这个家。 我心软原谅了丈夫,可他仍然经常晚归。今年正月初五,我先回胶州上了班,可过了十五丈夫还没回来。我打电话问婆婆。婆婆说,我前脚刚走,丈夫后脚就离开 了。费尽周折,我才查到了那个女孩的住处,原来他们不但没断,而且已经在城里同居了。 另立新家 他怪我没生个儿子 我不想把事情闹大,因为我总觉得和他经历了那么多共同的岁月,看在女儿的面上他会主动回头,可他始终不肯回家。后来他不但不回家,而且一分钱也 不给我了。我不甘心好好的家庭就这样散了,就天天去公司里等他,可他总是躲着不肯见我。今年5月的一天,我又去公司找他解决问题,可公司说他辞职了,而且 那个女孩已经快生孩子了。 我打电话问丈夫为什么要另立新家,他说我们不了解,我说我们从小一起长大,30多年还不了解吗?他又说我没能给他生个儿子,我说如果你想要,我 们还可以再生啊?最后他找不出借口,才说我无法带给他激情,他宁愿背上重婚的罪名,也不愿跟我再生活下去了。原来喜新厌旧才是他背叛家庭的真正理由!如 今,9岁的女儿天天哭着要找爸爸,她说如果我们离婚了,她就不想再上学了。难道我们的婚姻真的就这样走到头了吗……
18日,武汉市遭遇39摄氏度高温,武汉市青少年宫水上世界迎来入夏最大客流,5000多名市民前来戏水消暑。 7月18日,泳池内挤满了体验冲浪的武汉市民。新华社发(金思柳 摄) 7月18日,武汉市民排长队等待进入泳池体验冲浪。 7月18日,泳池内挤满了体验冲浪的武汉市民。
美国国防部长盖茨(Robert Gates)16日(当地时间),表示“朝鲜常规军事力量因饥荒而有所减弱”。盖茨在纽约州扎姆堡基地举行的镇民会议中说道:“朝鲜军正受当年饥荒的折磨,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饥荒对现在达到服役年龄的年轻人的身体和智力带来了不良影响。”有媒体报道称:“上世纪90年代的饥荒造成朝鲜当时2200万人口中的100万左右死亡。” 盖茨部长还警告说:“朝鲜在开发核武器和远程导弹,但美国正对此进行严密监视。希望朝方不要犯下任何愚蠢的错误。”此外,盖茨还强调指出:“最近韩国军队战斗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其地面兵力和美军的空军、海军将击败朝鲜的任何挑衅。”此外,美国自由亚洲电台(RFA)报道称:“ 美国白宫核武器不扩散辅佐官萨莫雷(Gary Samore)曾表示:“朝鲜似乎为缓解目前的紧张局势在寻求重返协商的方案。” 联合国安理会对与朝核问题和导弹发射相关的5名朝鲜政府官员、5家企业和机关、2种物资进行制裁,美国国务部于16日(当地时间)对此表示:“ 比较满意,这样一来,对朝鲜的强有力制裁将能够得以实现。”美国务院补充表示:“期待联合国安理会在制定朝鲜为附加制裁对象上的合作。”美国务院发言人凯利表示:“朝鲜摆脱危机之道在于朝鲜重返韩半岛无核化的对话。”22日在泰国普吉岛召开的届东盟地区论坛(ARF)期间,美方并不计划与朝方进行单独接触。
就在我们追寻中国远征军足迹的那段时间,在我的一位好朋友嘴里,我听到这个他本人亲历的故事。 朋友那天问我:还记得那把刀吗?现在开始磨了。 我楞了一下,哪把刀?朋友笑了,我也想起来了,哦,那把刀,那把旧旧的日本军刀,或者用日本人的说法,那把武士剑。 朋友大学是读的物理,毕业后屡屡放着别人垂涎的工作不务正业。他痴迷的偏爱上了收藏有历史和艺术价值的古旧刀具,这个看似简单的对铁片的爱好是个烧钱的行当。 三年前,一位专责管废品仓库的大哥拎来一把马上准备销毁的东洋刀,一条黑不啦叽的弯钢片,内行叫刀叶子,没有刀把、护手,更没有刀鞘。大哥同情他低收入的高品位爱好,专门来问他:要吗?朋友用了几个小时,清除掉刀身上已经固化的污垢,找到了记载此刀身世的铭文。根据铭文,此刀很有来头,朋友用另一把品相尚好的日本刀把这个旧东西换了下来,替它化铁去了。 几年来,我断断续续地从朋友那里听到这把刀近乎传奇的故事。 在收藏刀这个行当里,日本刀是单独的类别。说起来东洋刀还是盛唐时候从中国漂洋过海传去的,一千多年过去了,在资源短缺的岛国成长起来的刀匠们把心血浇了上去,一代一代,制刀业竟臻绝美之境。日本刀师对徒弟比亲儿子都坦诚,生怕徒弟的技艺超不过自己,那会是家族的耻辱。而我们中国师傅传徒弟,都跟猫教老虎似的,一辈留一手,留到今天,用传统工艺打的刀,连切萝卜都快卷边了。结果当年祖师爷的后代,如我朋友他们这群人,心有不甘又无可奈何地把玩起徒弟后代们的作品来。日本人也不是数典忘祖之辈,当年传到日本的原形唐大刀,一种刀剑一体的长刀,就被恭敬到近乎神圣地保存下来,理论上成了只有日本皇室才可以锻打和佩用的刀型。 刀师在日本是很受尊敬但发不了大财的职业。远去的武士时代给他们留下了神话一样的故事和货真价实的手艺,但几十年无仗可打的日本,有几个人愿意用能买豪华汽车的钱打刀玩呢。这一小群身怀传家绝技的大师只好在精神生活中寂寞的孤高着,其中比较年轻的一位只身来到唐刀的祖国寻根,并且留在了中国。 朋友的旧刀页子几经辗转送到了这位日本刀师面前。在此之前,这把刀的身世已经得到国内多位名家的认同。但三百多岁的高龄再加上几十年的废铁生活,样子实在很惨,一定要重新磨过,重新制造刀装,也就是刀鞘、刀柄和刀镡(护手)。朋友问他愿意不愿意磨这把刀,要多少钱? 刀师过了许多天才作答:愿意磨,人民币一万四千元,不还价。 天价呀!当时朋友告诉我这个价时,觉得日本人做起这类事来总有点装腔作势的味道。长这么大,见过多少磨刀的,真没有想到有人敢开出这个价码来。 磨刀这行当,早些年满街都是,肩膀上扛个长条板凳,一应家伙都安置在上面,边走边喊。最著名的磨刀人还跟日本人有点关系,他就是京剧《红灯记》里文武双全的八路军联络员,他用那条板凳抡趴下一圈全副武装的鬼子,然后从容的回根据地去了。总之,那不像是一个技术活儿,弄个砂轮,找块石头,脱光了膀子谁都能干。 结果,朋友决定出这个钱,那时候,他一年也就挣够磨这把刀的钱。他豁出去了,他要见识一下。 刀师开始做准备工作。他告诉朋友不要着急,准备工作不算,仅仅磨刀就要三个月。三个月!这时间够我们把铁棒磨成针了。然而就在朋友备好了钱,一心死等的时候,刀师却变卦了。他说,自己用了好几天端详这把刀,经过反复思考,最终得出结论:以他本人目前的能力和经验,没有资格完成磨这把刀的托付。实在对不起,这个钱他不挣了。 但人家没有撒手了事,他和朋友商量:能不能请他的师傅来看看。师傅如果愿意,肯定可以磨。他提出:由于这事责任在他,请师傅的费用他来负担,那个费用肯定比他预计的磨刀费多许多。 朋友说:这位刀师是讲规则的人,刀在他手里他绝不随意示人。给谁看,让不让看,他一定事先征得你的同意,而且那人什么时间来,如何看的,讲了什么话,刀师都仔细地用笔记下来。最后还刀的时候,这个书面记录也会一并交给你,以兹查证。 师傅真来了。看了刀之后,郑重地答应了磨刀的事。师傅说:这把刀自1630年制成至今共磨过四次。按照刀的生命,一共可以磨六次,他将磨的是第五次,前四次的磨刀师都是日本制刀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他能作为第五位刀师,像四位前辈一样在这把刀身上留下自己的标记,很荣幸。另外,他请徒弟转告朋友,磨这把刀,他不收费。 师傅说:这次主要是修复刀身上的氧化层、污渍和残损,不会把刀口磨得太锋利。磨好之后,他会随刀奉上全部的护理用品,拜托用心保藏。 刀身上不多的铭文和标记,记载着这把刀的身世和历史。外行看来不明就理,而师傅这一级的刀师看,则就如考古学家拿着残破的龟板能讲出一个王朝的兴衰沉浮。这把刀是当年日本第一大武士柳生家族打制,至今已有370岁,在日本,它已是国宝级的一流古刀。 记得第一次看到这把黑乎乎的刀时,我曾说:也不知它杀没杀过人?朋友说:杀过。他指给我看刻在刀身上三个绿豆大的金色小字“二胴切”。二胴切就是两个人并排吊起来,一刀切断。这是当时武士刀的试验方法,也带点祭刀仪式的意思。两个鲜活的人,连骨头带肉齐刷刷地拦腰斩断。据说,被腰斩之后的上半截人,要很久才会死去。中国古代曾有腰斩的刑法,只施之于罪大恶极者。此酷刑要皇帝钦点才可以用。一个被腰斩为两半的犯人用手沾着身下的鲜血,在绝死前写下了三个“惨” 字,让所有观斩的人一片骇然。清初的皇帝从此废除了这种酷刑。 二胴切还是客气的。书上记载,曾有武士人家初锻新刀,在房梁上并肩悬起一排活人,一挥之下,竟切了七个。于是那把刀被骄傲地凿上了“七胴切”的字样,是为刀中极品。 师傅问:“这把刀能不能卖给我?”他开了一个高价。 朋友说:不卖。他对我说:多少钱也不卖。 日本有一个刀剑宝藏协会,会员中许多都是有钱的发烧友。最近这些年,他们开始在世界各地搜寻流失海外的武士刀,几乎都是二战时被军人们带出来的刀。那时的日本军队由于战争的急速扩充,军官只发军服和枪,军刀、望远镜都要自己掏钱装备。许多世家子弟就带着家庭留下来的战刀出征,既沾了祖先的余威,又有一点为战刀添彩的愿望。结果战败的是日本,腰间的佩刀作为武器和指挥权的象征解了下来,双手交出去,留在了战胜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受降的日本军刀有30万把之多,相当一部分是这种武士家族的战刀。由于中国旋即陷入内战,与日本人没打到的地方,和自己人全打到了,这些军刀大多在战乱中散落民间。走到一些偏僻的乡间,偶尔会见到用破布缠着把子的东洋战刀倚在农家的柴扉上,干着所有切切剁剁的杂活。 在武士文化中,刀是武士最重要的身外之物,甚至已不是身外之物。一个坚忍的男人只有与它成为一体的时候,才是完整的武士。它既是武士摧锋破锐、陷阵杀敌的兵器,又是武士保全名誉、谢罪自杀的利刃。上阵它是武士的胆,武士战死后的灵魂又会附身在自己的刀上。意义如此,武士的后人们怎么可能让象征多少代大和武魂的战刀永远流离于海外呢。日本变身经济帝国重新崛起的时候,大量的企业家纷纷解囊捐助刀剑宝藏协会,派出专门人才前往当年的交战国细细搜寻,让武士刀悄悄回国。 师傅回购的提议被拒绝后,一点也没有懈怠磨刀的准备工作。磨这样的刀,不能借助任何电动工具,28道工序全部由师傅亲自动手。每一把刀的磨石都是专用,每一道工序都需要至少一块以上的磨石,绝不能用另一把刀的磨石来替代。更绝的是,为了让磨石天衣无缝地适合这一把刀,师傅亲自动手,重新锻打了一把与要磨的刀钢质、工艺、形状近乎一样的新刀,用来做研磨磨石的坯刀。他要在这把坯刀上把磨石调到量身订制的弧度和硬度,才施用于要磨的那把刀。这把全新的坯刀,也将在磨刀全程结束后赠送给朋友。 这位刀师傅在今天的日本刀界,屈指可数,他打的刀,每一把都可以进入名刀的行列。更何况他为了求得与原刀一样的质量,要完全按照三百多年前的古法来打制,如果换算成金钱,已经不知几何。 在古代,每一把好刀的诞生都是刀师家族智慧、心血与体力的结晶。我们中国有句“百炼成钢”的老话,讲的就是让铁变成钢的过程。刀师先要用带风箱的焦炭炉把铁条烧至白中泛蓝的青色,就是成语中“炉火纯青”的境界,这时候,铁会变得软绵绵的,然后拖出来打成薄薄的铁片,对折再烧,再打,如此像和面一样往复几十次甚至上百次。在高温和重击过程中,铁中的杂质不断被去除,又在每一次锤打中加上只有刀师才晓得密方的一些极细碎的粉末,折叠锻打使之均匀地渗进刀身里,专业名词叫渗碳,让那条铁变身成为既韧且硬的合金钢。 细细地看日本刀,从刀脊到刀口的那个斜面上,满是密密的像云彩、像海浪一样的花纹,隐约间还泛射出斑斓的五彩,那就是钢在不断的折叠与热处理中形成的。这刀身不是“一块”钢,而是数万甚至上二十万层薄如蝉翼而又紧密咬合的钢片。这样的钢制“千层饼”无锋不挫,无坚不摧,又有极好的韧性,在格斗中打到火花四溅而不碎裂,还能化解敌人兵器的力道而不会震伤武士的手腕。 师傅曾经提议,为了能更好地磨这把刀,希望把刀带回大坂的工作室。大坂是日本的制刀中心,这个要求似乎很合理,但朋友不敢答应。因为这刀只要出去,就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师傅仍然会尽心尽力地如期磨好,也绝不会因为刀在他手而再提买刀的事,胜之不武的事以师傅的名声是决不会做的。但说不定刀剑宝藏协会立刻就会参与进来。协会不缺义工,义工们会接二连三地自费飞到中国,找到你的家,恭敬地站在你门口,默默地等待,向或者晨起或者晚归的你鞠躬、递名片:拜托了,多关照。请你把刀卖给他,请你成全他的这个愿望。那将变成一场精神与礼貌耐力的马拉松。礼仪之邦的中国人迟早抹不开一张又一张不断变换的笑脸,屡试不爽,已经有好几把带着战死者灵魂的军刀就此回到日本。这种极度的谦恭,出自于能几乎无限隐忍而又会随时爆发的强有力的心。在日本谁知这样的心有多少颗。 师傅用半年完成全部的准备工作,这刀才开始磨了。师傅再一次告诉他,磨好这把刀要三个月。 这仅仅是一把刀,仅仅是浩如烟海的日本历史遗物中极微小的一部分。但再微小也是历史,他们磨得很仔细,很认真。 这把刀让我们见识了在我们与日本的那一场战争结束60年之后,我们的敌人的后代是怎样对待那段历史,包括那历史中抖落的极小碎屑。 在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的陈列室里,我见过另一把日本战刀,没有一个字的解说。那刀只是一把制式刀,下级军官用的,比不得朋友手中那柄刀叶子来得珍贵。它的故事,是亲手接受捐赠的博物馆李正先生告诉我的。 那把刀曾是一位名叫沈荣棠的军人的战利品。沈荣棠浙江海宁人氏,是中国远征军第二十集团军预备二师六团二营迫击炮排中尉排长。1944年在攻克腾冲城的最后一次血战里,一个日军下级军官挥着这把刀突然跳出残破不堪全无生命迹象的掩体,直接冲进久经拼杀已现懈怠的中国士兵群中。李正先生说:八名士兵,猝不及防,先后死在这把刀下。是排长沈荣棠用冲锋枪射杀了这个绝死的败兵,他是对着那日本军人泼水一样的扫射过去,直到打完最后一颗子弹。战斗结束后,经团长方诚的特许,沈荣棠留下了这把夺去他八名弟兄生命的军刀。战后,他回到阔别八年的家乡,双手捧起这把日本军刀,长跪堂前。他把军刀,把自己八名弟兄的生命,把八年不能侍奉母亲而换来的民族解放都凝聚在这把刀上,献给母亲。很快,沈荣棠又离开了家,内战开始了,军人沈荣棠再一次走上战场,最终随着国民党政权的失败离开了大陆。他再也没有见过母亲。 再后来,在大陆,无休无止的政治运动层出不穷。家里竟然藏着反动军官儿子留下的军刀,那个时代当然是反动派妄图变天的铁证。可对母亲来讲,那把刀是儿子留下的唯一念想,也是另外人家八个儿子仅有的生命痕迹。老母亲把刀层层包裹之后投入了水井,并在临终前将这个秘密告诉了身边的亲人。 1990 年沈荣棠从台湾返乡探亲,得知军刀尚存,便委托义弟羊坚将刀捐赠给大陆相关机构。1994年羊坚先生从报纸上得知在云南腾冲要建滇西抗战纪念馆,便与腾冲县相关部门联系。但腾冲方面答复,我们没有钱去取,你要捐就把刀送到云南。那时候云南旅游不似今天红火,腾冲这个极边之城更是不为人知,没有钱当是真话。但羊坚又哪里有钱呢?但他有义,他知道死于这把刀下的那八位烈士的墓地就在腾冲,它应该重归当年战场,去祭奠那些为胜利死去的军人。于是他把刀捐给了海宁市政协,并坦言希望政协帮助让此刀回腾冲。海宁政协专门派人陪同他携刀赴腾冲完成了捐赠。1994年6月4日,这把附着八名远征军英灵的日本军刀,在离开半个世纪的时候重回腾冲。 朋友的那把刀终于磨好了,我专门到云南去看它。我确实看不懂刀中更深的玄机,但看到了标志它不凡身家的错金铭文和骇人的“二胴切”那三个字。师傅讲的没错,刀确实没有被磨成雪亮,密密层层的花纹如彩云蔽日,也使得它无法像戏台上的劣质道具一样亮晶晶的。刀被放在一个朴素的柏木盒子里,外面是一个蓝布套子,典型的日本式包装。朋友仔细地保存着它,甚至不让一丝一毫的指纹和汗渍留在上面。他也轻易不把此刀展示给外人,我知道,那两位磨刀的师徒对这把刀的珍惜与敬重是很有分量的。这把刀是滇西抗战历史的一部分,朋友告诉我:他也想继续寻找,顺着这把刀的线索找回去。究竟是谁带着这把堪称日本第一剑客的刀来到中国,来到云南;这把刀的最后一位日本主人最终活着回到故乡了吗;如果没有,他是把自己的生命交给了祖先的这把武士刀吗?那么多的问题,寻找真相本身就是一本多好的书。…
美国彭博新闻社7月17日援引《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的报道说,在力拓间谍案发生后,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钢协”)停止了同力拓的谈判,转而同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举行价格谈判。 《澳大利亚金融评论报》没有说明这一消息的来源。该报说,中钢协希望淡水河谷公司接受一个更低的铁矿石协议基准价格,并表示将从该公司购买更多铁矿石。 淡水河谷公司发言人费尔南多-汤普森表示,该公司不对市场预测发表评论。 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在今年5月纷纷接受了力拓33%的降价条件,中国则希望获得最高45%的降价幅度。双方一直僵持不下。不过15日有报道说,中国主要钢铁厂商已经接受了力拓33%的降价条件。 淡水河谷公司此前表示,在该公司与中国钢铁企业达成价格协议之前,将等待澳洲铁矿石厂商同中国敲定价格。
中新网7月1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19日报道,法国调查人员表示,法国航空公司447班机的死难者并不是坠海后淹死的。 在巴西,法国调查人员检查了被寻获的50名死者遗体后发现,他们都不是溺毙而死,这表示,他们在坠海前已经身亡。 另外,650件飞机残骸近日运抵法国南部,法国国防部实验室将对其进行调查,首个调查结果相信会在本月底出炉。另有450件残骸将在八月初抵达法国。 法国民航安全调查和分析局经初步研究后发现,飞机在坠落海面前还是完好无缺的。但至于飞机为何坠海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十八学士登瀛洲 高逸图 同是天涯沦落人 蟠桃会 天上人间 魂断乌江千古恨 天涯觅知音
今年46岁的胡士泰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一夜之间,他的名字在中国家喻户晓。而在此之前,这已经是一个在中国钢铁厂原料部门无人不知的人物。 随着震惊海内外的力拓“间谍门”事件公布,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三大矿山驻华机构以及那里的员工,一时成为漩涡中心。 胡士泰们出自何方?国际矿业巨头又如何在中国网络和物色到这些重量级人物?他们在铁矿石较量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原籍天津 北大毕业 1963年出生的胡士泰,原籍天津,初中毕业后在天津一个机械工业学校学习两年车工专业。高考恢复后,他于1979年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就读。 据其当年同学回忆,胡在读书时,很有才气,拉得一手不错的小提琴,学习成绩在班里属于中等偏上,可能因为“文革”中家庭曾被打击的关系,他为人低调,待人谦逊。 大学毕业后,胡士泰80年代曾在中信集团工作过一段时间,后去澳大利亚留学,毕业后进入澳大利亚第二大铁矿石生产商哈默斯利铁矿工作,力拓收购哈默斯利铁矿后,胡成为力拓雇员。1997年,胡士泰获澳大利亚国籍。 据一名曾与胡士泰打过交道的人说,胡多数时间都在中国,在业务方面,胡的能力非常强,跟几大钢厂的人非常熟悉,经常去到三、四线城市的中小钢厂,推销自己公司的矿石。在业内,胡士泰声誉良好,善于倾听,是个“典型的职业经理人”。力拓澳大利亚总部用“优秀”和“勤奋”来评价胡士泰。 防偷听很少用手机 胡士泰一生谨慎。 作为力拓上海首席代表、哈默斯利铁矿中国区的总经理,胡士泰平时接电话很少用手机,一般会要求对方拨他的座机号码,据说是担心被别人窃听。但胡士泰的谨慎,却还是没有让自己摆脱牢狱之灾。 在和胡士泰打过交道的客户眼里,许多方面,他都可以被看作是职业人士的典范——待人亲和,做事积极。基于“超级客户中心”的理念,胡士泰为了解与满足客户需求,所表现出的赤诚与火热,让许多人感觉到,他压根不像一个跨国公司的中国区总经理,而更像一个有着特殊使命的“潜伏者”。 和大多数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频繁高调出入于各种酒会不一样的是,胡士泰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也极少把自己的个人信息公开出来。而胡士泰之所以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并不仅仅出于自身的性格,更与所从事的工作性质有关,因为胡所从事的工作,正好是与国家利益有着高度冲突的工作。 “中国智慧”为外国牟利 胡士泰是一个矛盾的混合体,也是那些跨国公司驻华高管时常处于两难选择中的典型代表——在职业素养和国家利益之间,他们常常充满困惑,但又不得不做出选择。果断选择维护公司利益的胡士泰,尽管已经成功地把国籍改成了澳大利亚,但思维上却依旧很“中国”。他很巧妙高超地利用自己的“中国智慧”去为外国公司谋取最大的利益。他无疑是一个缺乏爱国意识的最佳职业经理人。 为了能够了解到比谈判对手“中钢协”更多的市场信息,胡士泰和其所带领的力拓中国区销售团队,深入到三四线城市的小钢厂,去深度挖掘各种“机密信息”,包括:原料库存的周转天数、进口矿的平均成本、吨钢单位毛利、生铁的单位消耗等财务数据。 胡士泰重视“调查”的价值,更晓得“内鬼”的作用。胡士泰在中国区主政期间,非常关心如何利用“金元”手段,来腐化与诱惑中国主要钢铁厂的中高层管理者,首钢高管谭以新就是其“金元战略”的猎物。 尽管,胡士泰不是矿山的集团高层,不会正式出现在铁矿石的谈判桌上。但胡士泰利用他独特的人脉与信息优势,给矿商集团提供大量的机密信息,而正是这些机密信息,让处在谈判桌另一端的中钢协倍感难受,经常是还没出牌,就已经完全被对方看清楚了所有底细。 一顿饭就可搞定信息 2005年,铁矿石市场处于严重的供不应求,三大矿山企业也在谈判中屡屡索要更高的涨幅,供需双方的紧张关系已经凸显。 一位与胡士泰有过接触的人回忆,在一次与胡的闲聊中,他还曾友善地规劝过胡:不要跟中国做生意表现得太强势,要为中国的未来着想。而胡士泰当时却不以为然,并表示:“我们的价格是透明的。” 当时,胡士泰给这位人士的印象是,留着分头,比较儒雅,言语气质也比较国际化。 像胡士泰这样的拥有国企背景,又拥有国际化视野的气质的人,也正是三大矿山企业希望招聘的目标,目前在三大矿山企业中国区任职的高管,也都有类似的经历。 据另两大矿山的内部人士透露,像胡士泰这样的位置,一年的年薪应该有10万美元左右。前几年,矿山效益好的时候,奖金非常可观,有时候会对高管开出与年薪等同的奖金。有胡士泰的同行说,虽然目前对什么是国家机密没有明确说法,但确实不应该“为了迎合外国人而削尖脑袋不择手段去搜集(信息),更不能为了自己的升职加薪,把很多的原则问题都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 他还说,在中国,可以用最小的代价打听到最有价值的情报,这种情况在日本就很难达到。而且中国对什么是秘密也没有一个标准,很多时候大家就是不自觉地将信息透露出去了。有时候,一顿饭就可以从钢厂问到库存、产量等消息,而从协会、政府挖来的人打听这些消息就更容易。 胡士泰是不是汉奸 有人计算,胡士泰处心积虑地“为虎作伥”,给国家带来的经济损失不下于上百亿。 一位钢厂老总说,胡士泰是一个比较容易相处的人,做事情说话都比较周到、客气和得体,而且善于倾听,即使是比较强硬的话题,他也表现得比较谦和,而不会像传统经商的人那样咄咄逼人。因此,与他打交道给人的感觉是“既不是跟你特别近,也不是特别远”。 有网媒就胡士泰事件做调查显示,近13万被调查者中,91%以上的人认为力拓内外勾结现象是国企与外资谈判中的普遍现象,89.5%的人认为这是”窃取国家机密“行为,近6.9%的人认为这是工业间谍,3.6%的人认为是商业贿赂。 众多的网民对胡士泰持谴责态度,更有人以“汉奸”和“买办”呼之,呼吁要严惩。少数人表示需要冷静看待此类问题,但对各行各业的“灰色地带”今后需更好地立法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