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中国台湾艺人曾宝仪和谢依霖均发文宣布感染新冠。曾宝仪表示自己七天前快筛出现了两条线,发烧了两天但检测都是阴性,反而退烧后开始喉咙痛,又出现了阳性的检测结果。曾宝仪将在家隔离十天,目前正在积极治疗。 曾宝仪详细描述了自己对抗新冠的身体变化,称发烧的时候全身酸痛连走路都直不起身,退烧后喉咙痛到谁跟她说轻症都会想“杀人”,不过自己也只能有耐心地用盐水漱口,含蜂蜜、油漱,一点点等它好起来。 除了曾宝仪之外,女星谢依霖则透露全家一同确诊。谢依霖表示上个礼拜娘家全家确诊,这个礼拜自己全家确诊,一开始只有自己和儿子女儿是阳性,她的先生则是一直是阴性,她还质问为什么命运让她一个人面对确诊的、不能出门的、生病的儿童七天。 谢依霖在2020年3月生下二胎,如今已经是两个宝贝的妈妈了。她曾出演郭敬明指导的电影《小时代》,饰演的角色是个肌肉发达头脑简单的“运动款”女生唐宛如,并给观众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从静安别墅的家里出来,穿过弄堂,右转到威海路,阿跷看似同往常一样来到“弄堂小馄饨食府”。只不过,这是他经过两个月的隔离后,第一次借着配药的机会到店里看看。 “从来没跟我的吃饭家生分开那么久。”他说,自己卖小馄饨30年来,很少碰到这样的情况。上一次还是2013年,受有关部门整治“居改非”行动影响,阿跷不得不把店从静安别墅里撤出来。现在店招“弄堂小馄饨食府”后缀的小字“原静安别墅”,便是这段往事的一个注脚。 在不远处的静安别墅,“陶记改衣”店主陶培青和“122号”店主张杰正在百无聊赖中度日。他们自1997年搬到这里后,手头的针线活几乎日夜不停,如今因为疫情都停了下来。 两个月来,扎根在这片上海最大新式里弄住宅群里里外外的馄饨店、改衣店老板们,分享着老手艺人之间共通的感受:焦虑与信心交织,困难与希望同在。而当近期加快复商复市步伐的消息传到他们耳朵里时,那些积极的情绪升腾起来,汇成一句话——“我们6月见!” 最难的日子里,天天晚上失眠 阿跷是在3月初嗅到苗头的。当时上海已经出现零星病例,“弄堂小馄饨食府”配合防疫要求,整个3月一直处于开开停停的状态。他安慰员工说,算了算了,只要不亏就行。 但疫情之凶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4月1日开始,馄饨店暂停营业。4名员工被封控在店里,阿跷和他的女儿女婿、以及其他两名员工则居家隔离。在关门前一天,他们处理掉了几千块钱的肉馅和葱油。当然,把它们冷冻起来也不会坏,但阿跷还是坚持用最新鲜的食材——这是一家老店的执拗。 收入没了,房租、工资还得照付。阿跷说,威海路上这爿店面的月租是4万元,员工工资从5000元到8000元不等。“这两个月降到两三千块,你们看行不行?”他跟员工商量,大家都理解并同意了。这些实打实的开销都从他的积蓄里出,“只好吃老本了”。 资料图 陶培青和张杰的压力比上海爷叔阿跷更大。上世纪90年代,他们以裁缝学徒身份从江苏来沪打拼。先是为人定做衣服,后来赶上南京西路商圈崛起,高端成衣修改的需求爆发,他们又及时调整定位,做起了改衣生意。这些年来,静安别墅里的一家家改衣店已经积累起稳定的客群和良好的口碑。 按照往年惯例,春夏之交是改衣旺季。“大家换上轻薄的衣服,发现不合身了,就会过来改一改。”然而,在疫情冲击下,旺季变成了改衣裁缝们的假期。这让陶培青想起2020年春节前后,小店同样因为疫情停业。当时他们夫妻俩住在女儿位于宝山区的房子里,虽然也感到不安,但远没有这次恐慌。 “主要是觉得病毒离我们太近了。”陶培青这次住在静安别墅,他租的是一楼,营业、吃住都在这个12平方米左右的空间里。4月中旬,二楼的一位老太太感染了。夫妻俩非常紧张,那段时间从来不敢开窗,在家里也一直戴着口罩。到了4月下旬,在“陶记”兢兢业业工作十多年的冰箱坏了,网购的又送不进来。陶培青只能把需要冷冻的物资都放到邻居那里,对方有个大冰柜,正好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不过,生活上的一系列窘境并不是他们最大的烦忧。“最要紧的是,一点活都没得干啊!”张杰叹气,他一个人单干,只能接受没有收入的状态。 以往,“陶记改衣”店里总是不缺生意 陶培青还雇了一名帮工阿姨,包吃包住,阿姨平时就住在静安别墅的另一个出租房里。疫情下,陶培青赚不到钱,还得像以前一样交两份房租,并为阿姨提供生活物资。在防疫形势最吃劲的4月,他几乎天天晚上失眠。 什么时候才能复工?这是他最关心的问题。 信心来自哪里 消沉过后,陶培青还是选择主动调整心态,“想想街道对我们很好,物资保障一次也没落下,网上买东西也越来越方便了。”张杰感受到居委会对居民意见的重视,前期静安别墅只有一个固定的核酸采样点,经过居民反馈,“现在采样都是一条弄堂一条弄堂做过来的,有序多了”。 至于生意,张杰认为,“等解封后会慢慢好起来的”,因为“人总要穿衣服的,总有购物需求,到时候改衣服的需求也就跟上来了”。陶培青说,自己经营多年,尚有积蓄,咬咬牙也就挺过去了,“最苦的是那些刚来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 阿跷更乐观些,他相信“只要可以做了,生意肯定会回来”。这种信心首先来自顾客的支持。两个月里,基本上每天都有客人打电话来问他何时复工,向他表达对小馄饨、炸猪排和葱油拌面的想念。点评网站上也经常有人补发评语,期待解封后再去点一碗“鲜掉眉毛”的砂锅馄饨。 疫情过后,小店会不会难觅其踪?阿跷笑了笑,给出一个否定的答案。事实上,昨天上海公布“50条”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的政策措施后,像他这样的店主就不需要申请复工复产了,“我们现在就等工商通知,只要可以开张,我们马上就动起来”。他了解到,复工前期仍旧不能堂食,便打算先做外卖生意。 “其实我打心底里不想做外卖。”正常营业的时候,阿跷总喜欢在店里溜达,指点客人“小馄饨不要搅,直接吃”,有时看客人拌面拌得不好,还会直接上手帮忙。他解释说,如果做了成品外卖,滋味不如堂食,“那我的口碑要坍掉的呀”。 为此,“弄堂小馄饨食府”的外卖只卖生馄饨。一个打包盒里装20只小馄饨,加上紫菜蛋皮料包,一共12块钱。这是熟客才有的待遇——阿跷拒绝加入外卖平台,想要叫外卖的客人只能通过电话联系、闪送收取。 在电话里,他还会传授小馄饨的煮法:“一定要一碗一碗下,一滚就盛出来,千万不能一起下或者加冷水。”他颇为骄傲地补充,“这叫一烫顶三鲜,侬晓得伐?” 对手艺的自信,是支撑他们熬过疫情的最大动力。记者此前采访时,陶培青和张杰都是一边干活一边回答。他们的双手灵活而细巧,一件件衣服经过他们拆拆补补,总能在保持原有版型的前提下变得更贴合人体线条。 现在,两个月没开工,这一手量体裁衣的手艺会退化吗? “怎么会?早就已经烂熟于心了。”电话那头,张杰语气非常笃定。 坐得住、耐得起 阿跷今年65岁,陶培青60岁,张杰也50多岁了。 1988年年初,阿跷刚在静安别墅的弄堂里支起一个摊子,每天4点半起来生煤炉;张杰已经离开家乡江苏泰兴,来到上海拜师学艺;陶培青还在老家苏州,他从新闻里得知上海遭遇甲肝大流行,“说是吃毛蚶引起的”。 这场“甲肝风波”没有动摇他奔向上海的决心。靠着精湛手艺,他逐渐在南京西路一带立足,也见证了30年来城市的巨大变迁:延安高架建起来了,地铁1号线通车了,“梅泰恒”覆盖了原先的住宅区和沿街小商铺…… 在陶培青看来,“上海一直都是很开放的,不然我一个小小裁缝怎么能待这么多年?”面对不确定的困难,他的诀窍就包含在“耐心等待”4个字里:“不要急,再等一等,生意很快就会回来。” 坐得住、耐得起,老手艺人的秉性长久影响着他们的生存哲学。张杰给封控前改好的衣服套上袋子,整整齐齐地挂在衣架上,等解封了便让客人来取。他的缝纫机已经很久没用了,但还是被细心保养着,时刻做好重新上阵的准备。 “说实话,这次我就没怎么怕过!”阿跷回忆起2013年,在许多顾客的期盼下,他决定把“弄堂小馄饨”的招牌擦得更亮,于是租下了威海路上原日料店的店面。连转让费、房租和押金在内,他总共付了70多万元,把自己的养老钱都掏光了,“当时脑子一热就上了,后来压力真的很大”。即便如此,他还是把原来的家庭作坊做成了正儿八经的餐饮店铺。他说,相比之下,现在的冲击不算什么。 不管是小作坊还是小店铺,能在市中心生存多年的店主,永远有一股朴素的、往前走的劲头。陶培青原本打算过两年就退休,由于疫情影响,他意识到还要多赚点钱,“做到现在不容易,我再多撑几年吧,只要身体吃得消,一切都不是问题”。 正因这股劲头,小店作为大社会里的小细胞,才被人赋予了持久的生命力。 90年前,静安别墅正式竣工。在风雨飘摇的年代,蔡元培在这里寓居,于右任从这里走过。而今,沉寂了一整个春天后,“嗒嗒”的缝纫机声、“两碗小馄饨,里头找位子先坐下来”的招呼声,也终将重新在静安别墅周围响起。
5月30日18时50分许,北碚区龙溪路港大电动城门口发生一起纠纷,北碚区公安分局民警接报警后赶到现场处警。 处置中,当事人翁某(男,49岁)对民警处理不满,与妻子陈某袭击民警,民警遂使用枪支将翁某击伤,翁某经送医抢救无效死亡。目前,检察机关已介入,正进一步调查处理中。
近日谷爱凌继续享受自己的假期,她奔赴摩纳哥观看了F1的正赛,这也是谷爱凌继迈阿密站之后第二次来观看F1,此前他接受国内采访的时候就表示自己很喜欢赛车,有速度、有技术,挑战性是很高的。从目前谷爱凌特意来到摩纳哥观赛和比赛期间,场边的谷爱凌拿着手机不断拍照,就可以看出,她确实很喜欢F1。 谷爱凌的到来也成为吉祥物,她所支持的红牛车队在摩纳哥成为最大赢家,红牛车手佩雷兹拿下赛季个人第一冠,也是职业生涯第三冠。另一位红牛车手维斯塔潘斩获季军,登上领奖台。红牛车队最大的对手法拉利可以说全面失守,尤其是杆位出发的勒克莱尔,在自己家乡主场作战,却因为法拉利团队的失误,连领奖台都没有站上去。谷爱凌支持的红牛车队斩获第1和第3名。 谷爱凌也是红牛的签约运动员,所以不论是在迈阿密还是在摩纳哥,她支持的都是红牛车队的车手,这也就是为何很多人都说更多的是看到谷爱凌和红牛车队的人一起合影、团建和聚餐,没有看到她和F1中国历史第一人周冠宇一起互动,也是有原因的,毕竟周冠宇签约的阿罗车队,与谷爱凌赞助商是有直接竞争关系的,所以如果谷爱凌与周冠宇过多的互动,等于是给竞争对手宣传了。 这次来到摩纳哥,谷爱凌除了观看了F1摩纳哥大奖赛之外,还参与到红牛的团建中,而且留下了一张非常经典的“冠军合影”。其中与谷爱凌在一起(电视剧),搂着她的是哈梅林,加拿大短道速滑一哥,拿下了短道速滑5000米接力冠军,38岁依旧在赛场上拼杀。还有日本跳台滑雪运动员小林陵侑、荷兰速度滑冰运动员凯尔-内斯、捷克滑雪运动员莱德茨卡、澳大利亚激流皮划艇运动员杰西卡等人,都是在各自领域的佼佼者。 都说优秀的人会和优秀的人在一起,这点绝对没有问题,谷爱凌所在的环境中,每一个人都是充满正能量的,而且他们也都是一个赞助商下的运动员,彼此确实也有很多的话题,一起观看F1比赛和参与到团建中,非常开心。 也期待接下来谷爱凌,她会继续享受假期,18岁的年龄,已经是无数人的偶像,同时谷爱凌还在变得更加优秀,力争回到训练场,未来给中国滑雪带来更大的辉煌。
美国务卿布林肯在乔治华盛顿大学发表的对华政策演讲,阐述了美国政府在未来十年对中战略的愿景、目标、政策和手段。尽管很多人对它做了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没有太多新意;有人认为它可以类比当年凯南的遏制苏联的五千字长电报,是美国新时期的对华政策指南,但不管从哪个角度解读,大概很少有人会否认它的重要性——美国对华战略和政策的完整性第一次得到清晰展示。 布林肯这个迟到的对华政策演讲可以用“锁住中国”四字来描述它的核心意涵,它建立在以下的判断基础上:(1)中国不仅具有重塑国际秩序的意图,而且是唯一具有这种能力的国家,如果让北京的愿景实现,那么过去75 年来保障世界持续进步的普世价值观将会得到颠覆。换言之,拜登政府确认,中国不仅要改变现行的国际秩序,而且要改变二战以来美国和西方主导的价值观。(2)未来十年是美中竞争的关键期,对美而言具有决定性作用;也即在未来十年,美国和西方输不起这场竞争。(3)然而,鉴于中国是全球经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美国应对从气候变化到新冠疫情等各种超越意识形态或与意识形态关联不大的挑战的能力的一部分,这些挑战还包括不扩散和军备控制、打击非法麻醉品、粮食安全、全球宏观经济上的协调等,以致美中“都不得不与对方打交道”,两国需要和平共处,华盛顿也随时准备就各种问题加强与北京的直接沟通。 所谓“锁住中国”,就是在中国的周边,尤其在东亚和西太平洋区域,建立一堵规则的高墙,不让中国的影响力越出中国,至多让中国的影响力保留在西太平洋地区,即把中国锁住在西太。因为中国的势力已经扩散在西太,要把中国赶回有困难,但决不能让中国的影响力越出西太向全球扩张。它包括这几个要点: 一是美国不寻求同中国发生冲突或打新冷战,不寻求阻止中国作为大国发挥作用,发展经济或促进本国人民的利益,也不寻求改变中国的政治体制; 二是美国不指望北京改弦更张,而要塑造北京所处的战略环境,以推进建设一个开放和包容的国际体系的愿景; 三是美国捍卫和加强以维护和平与安全、保护个人和主权国家的权利并使所有国家能够共存与合作的国际法、协议、原则和机构机制; 四是美国将在未来十年采取“投资、协同、竞争”的战略,投资于美国国内的实力基础,同美国的盟友和合作伙伴网络协同,以更好地与中国竞争。 可见,“锁住中国”的含义不是要打败中国,而是建立尽可能广泛的包围圈,用规则去锁住中国,用布林肯的话说,美国“所有这些行动都致力于捍卫并在必要时改革应当让所有国家受益的基于规则的秩序”,并“希望引领一场在技术、气候、基础设施、全球卫生和包容性经济增长方面力争上游的竞赛”,从而阻挠和压制中国力量的上升,限制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中美竞争与对抗 拜登上台之初,曾提出在实力的基础上和中国打交道,对中国既竞争又合作也对抗的对华政策。但在实际中,这三者很难做到界限分明,运用自如,特别是竞争和对抗,在美国已把中国定义为头号战略对手的情况下,难以划清它们的界限,所有的竞争都含有对抗的元素,是带着一种对抗的心态去竞争的,这样就难免滑向对抗,即使是出于需要同中国合作,也是一种竞争性合作,不可能为两国关系的恶化起到休止符的作用。既然最后只剩下一种对抗关系,那么中国也只能以对抗对对抗。从两国关系一年多来的演化来看,正是如此。这当然不可能达到拜登政府的战略意图,中美关系从而只有更坏,没有最坏,这样下去,不可避免的终极宿命,就是打一仗,通过战争来决定胜负。台湾大概率会是美中决战的战场。 很多人正是用此种思路看待美中关系。双方都有鹰派,想往这个方向引导。拜登政府或许是觉得美国社会为美中最后一战还远远没有做好准备,又或认为在双方都有核武的情况下,战争的代价美国也无法承受,还有可能是在拜登发出武力保卫台湾的表态后,中国幕后的警告起了作用,总之,从布林肯的演讲看,拜登政府刹了车,意识到过去的竞争合作对抗“三部曲”有问题,于是改为投资、协调和竞争新“三部曲”。 内政外交 双管齐下 新的对华战略在态度上似乎有所软化,它不提对抗,和老“三部曲”的一个最大不同,是将对华关系、对华战略置于美国的同盟关系、印太战略框架下,作为后者的一个组成部分。老“三部曲”明显只针对中国,新“三部曲”严格来说,不全针对中国。美国加强对国内竞争力、创新和民主的投资,虽然直接的动因是中国,可确实也需要大幅改正,比如美国老旧的基础设施,创新能力的下降,以及特朗普对美国民主的破坏等,需要修复;对盟友和合作伙伴的网络协同,则有助于追求共同的目标,促进共同的事业。新“三部曲”的“竞争”是直接针对中国而来,但也只有在前两者做好的基础上,才能更有力地和中国进行竞争。将中国置于同盟关系之下,凸显拜登政府的优先目标是发展好同各类盟友的关系,在印太建立不同层次的网络和盟友圈,它们组成一个印太战略框架,将中国置于该框架内,以锁住中国。 虽然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政策和手段有变,但它对中国的定位、方针和目标没变,布林肯的演讲透露出的依然是遏制和围堵,遏制中国的实力,限制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只不过更多强调运用“规锁”的方式,即用规则锁住中国。实际上,拜登政府过去一年对中国实行的技术限制,经贸脱钩,推动供应链去中国化等,继承的还是特朗普时期的做法,尽管布林肯表示美国不会试图切断中国经济同美国或同全球经济的联系。拜登也把美中竞争塑造为价值观之战,是“民主和专制”的竞争,并通过地缘政治的集团化来遏制中国。美国的印太战略是以美日美韩、四方安全对话、美英澳三边安全伙伴关系、印太经济框架组成的,拜登政府并不讳言这种多层次的组合以遏制中国为目的。美苏冷战表现为地缘政治的集团对抗和意识形态上的制度对抗,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其实也不脱这两点,本质上依然是一种冷战心态,是一种新冷战,从而同布林肯宣称的决心避免和中国进行新冷战相反。 故可想而知,北京对布林肯这次演讲的反应非常负面。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她的推文中说,布林肯的“这番讲话听起来更像是针对中国发起全面战略竞争或战争的宣言”。华用了“战争”二字,说明北京完全不愿接收布林肯弱化批评中国的调子所释放出的某种“善意”,原因在北京看来,布氏演讲透露的拜登政府的对华新战略“锁住中国”,和特朗普的极限施压,在动机、意图和手段上没什么两样。既然拜登政府认为未来十年是美国锁住中国的关键期,北京会持同样的想法,认为未来十年是中国突破美国遏制和围堵的关键期。 邓聿文为政治评论员,独立学者,中国战略分析智库研究员兼中国战略分析杂志共同主编。 德国之声致力于为您提供客观中立的新闻报导,以及展现多种角度的评论分析。文中评论及分析仅代表作者或专家个人立场。
近日,随着中国当局在北京采取严厉的新冠防疫措施,被当局称为“七小场所”的小餐馆、小网吧、小旅馆、小浴室、小歌舞厅、小理发店、小便民店的经营受到了巨大影响。有北京市民在接受本台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当地民生的种种不便,以及市民中的政治议论情况。 现居北京东部的王先生5月30日告诉记者,在他的朋友当中,许多人的生计已经受到了当局防疫政策的直接冲击。他举例说:“我一个朋友开的一个卖食品的小店都关了,街道要求你关就必须关,你没有质疑的权利。” 他表示,这类小店都是小本生意。为了生存,一些小店已经出现降价出售食物的情况:“有很多饭馆在门口摆几个桌子,卖点熟食什么的,靠这个维持生计。原先158一套的烤鸭,打包带走就要98。” 北京市疾控中心上个月发布了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期间“七小场所”经营防控指引》,对这类场所提出了控制客流量、建立人员健康监测制度等要求。然而,有不少这一类场所遭到了当局的关闭。尽管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杨蓓蓓在5月30日表示,除封(管)控区外,当地因疫情原因暂停营业的“七小门店”已经“有序恢复营业”,但市民在生活中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便。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秦先生5月30日告诉记者,他认为封闭“七小场所”是很不合理的:“这种关闭小卖部、小店铺,就是故意折腾老百姓的。你要是说防疫,那大超市就不传染吗?小区里面聚集做核酸就不传染吗?关闭小店铺,说这个是防疫的需要,这完全没有道理,纯粹就是为了折腾老百姓。” 除了“七小场所”之外,北京的旅游业从业者也在当局的防疫措施下面临着生计上的困难。王先生向记者讲述了他所了解到的相关情况:“那些在旅行社干的人,现在每个月只发一千元生活费。” 他表示,在目前的防疫措施下,许多民众生活艰难,民间也存在着对当局严厉防疫措施动机的议论,认为这与习近平寻求在今年下半年召开的中共二十大上连任有关:“我跟朋友聊,好像现在就是为了党内选举。现在民怨四起,很多党内习近平的反对派就希望这样。现在很多人生活很艰难,进社区都得办出入证,很多中小企业和饭馆都倒闭了,很多人被封控限制自由。” 秦先生也表示,目前他的朋友圈子中,也存在着对于政府政策的民间非议:“小店铺的店主已经很艰难了,然后你强行把它关掉,唯一的解释就是故意折腾老百姓。有可能政府早就看这些店不顺眼,低端的小生意就把它关掉,关掉以后搞计划经济2.0这些祸害老百姓的东西。”
静默的上海好像是伤处打了封闭,解封固然是好事,然而那种凝固住的痛楚,马上就要发作出来了。 最近,终于能出门了。我趁着太阳快落山的时候,骑车骑出去老远,来到一个人口比较密集的地方,看到有些小店终于开门了: 心想不能让老板白开门,一定要进去买点东西。想来想去买了一根原装充电线,辛苦我的手机和pad了,在疫情期间它们陪伴我的时间要远超日常。 图/作者供图 跟老板也聊了一会,他说关门期间社保照样扣,一个没留神账上钱就没了,再不让他开门,他要跳楼了。 我跟他开玩笑说,千万别跳,哪怕跑路也别跳楼,那是最愚蠢的做法。 转过街角,更惊喜地看到一个开着的咖啡店,这可是两个月没见过的稀罕东西,赶紧跑进去准备坐下,结果被店员赶了出来,说不允许堂食只能外卖,我可以买了坐外头喝。 好吧,外面就外面吧,哪怕坐地上喝呢,也是一杯现磨咖啡,不是吗? 图/作者供图 外面已经零零散散坐了不少人,共同特点是人手一杯现磨咖啡,大家虽然没有聚在一起(电视剧)交流,但我能感觉到手捧咖啡,都是愉快的。 上海复工复产的影子,终于不仅仅在新闻发布会里看到了。 01 人民有挣钱的意愿,也有正常生活的强烈诉求,我想这就是超越经济数据的力量,真正能够让上海复工复产,舔好伤口的力量。 随便上网一搜,关于上海复工复产的咨询已经很多了: ▲近日的上海街头,开始恢复了人气(摄影/陈季冰) 好消息确实不绝于耳,当然我在路上骑车的时候,看到的人和车辆,依然不是很多。复工复产和静默不同,后者只需要一纸命令,而前者要启动则是任重道远。 我跟几个在上海做企业的朋友聊过这个话题,他们的说法,也随着静默的时间而不断变化。 最开始是着急上火,每停一天都是损失。谈好的客户,接了一半的订单,正在洽谈的合作都戛然而止,而成本每天都在发生,怎么可能不急? 后来是麻木,一副逆来顺受,大不了破产关门的麻木。现在快复工了,他们又开始焦虑了。 焦虑的是,那种麻木终究要面对现实。那个做供应链的朋友跟我说,下面如果收不到客户的钱怎么办,总不能把人逼死,可是客户不付钱给他,他又拿什么付给工人和园区?电费水费又快到一个账期了,眼看就是六月份,该付的钱从哪里来。 另外一个开了几个幼儿园的朋友则淡定得多,她跟我说哪个房东要租金,哪里就不开了,如果几个幼儿园的房东都要租金,那就都不开了。手头的现金是宝贝,不能随意再乱动。 当然,她也就是开玩笑,哪有幼儿园说不开就不开了的啊。 用我的话说,静默的上海好像是伤处打了封闭,解封固然是好事,然而那种凝固住的痛楚,马上就要发作出来了,所以面对复工复产的前景,我的几个企业家朋友居然都有了畏缩的感觉。 02 这些中小型企业有面对资金链压力的紧张,而大企业则有未必一下能完全复产的难题,今天我看到某大企业给员工的通知如下: 6月10号前复岗要求: 1.每部门原则上1-2人,不超过2人; 2.员工居住地是否可以跨区流动; 3.员工每日出行后,是否能正常返回居住地; 4.员工必须持有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具体操作按即将下发的公司复工复产工作指南执行,先按以上要求统计名单,并于明天下班前发总经办OA。 你看,大企业也不容易,而且要求员工尽量不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果乘坐的话要错峰进行,还要确保上了班能回家,还要员工自己持有72小时核酸证明。 我理解大企业的难处,毕竟出了问题是要承担责任的。不复产最多亏点钱,万一出问题亏的就不止是钱。而且,要配合所在地的管理。上海居委会一时间,拥有了无上的权力,他们可以决定哪些人能上班,哪些人不能。 这就是复产面临的第二个问题,这些肠梗阻如何打通?刚刚有个朋友跟我说,他们小区所在居委会还在讲,如果发现阳性,还是要封小区。 从博弈论角度来看,我也能理解居委会的做法,要求复工复产是上面的要求不假,但出了阳性责任算谁的,这个事不说清楚,基层也只能按照尽量规避责任的方向去做。 世上并无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因此要完全的复工复产,还是首先要给基层解除这样的责任。 03 最后,就是信心和信念的问题了。 静默两个月,不仅企业家处于无可无不可的状态,就是普通员工也或有各种精神方面的症候。 我们说产后易发抑郁症,因为产妇在产后要坐一个月的月子,现在上海的普通人已经坐了两个月。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在家的日子,陡然让他们恢复原状也是蛮不容易的。…
是时候,让荷包鼓鼓的家伙们出力了。 美国人想办没办成的事,竟然让英国首相约翰逊给办了。 约翰逊已经差不多60岁了,但却一直给人一种毛头小伙的感觉:永远是一头凌乱的头发。 不过,他发起狠来,也够猛。 前两天,约翰逊政府宣布: 向石油、天然气公司的利润征收暴利税,税率高达25%。 像英国石油公司(BP)、壳牌两大巨头是首当其冲的。 英国政府相关的说明文件 约翰逊这样干,也是没办法。 在5月初,他曾拒绝给这些能源巨头加征暴利税,毕竟这些能源巨头的政治能量十分强大。 但没有办法,因为,当下的英国,可以用民怨沸腾来形容了。 2020年英国自己作死,搞了脱欧。自己原本严重依赖欧盟市场,结果,咔嚓一下,一刀两断。物流变慢了,劳工减少了,资金外流…… 这两年又遇到疫情。 今年刚慢慢要恢复元气,却不想俄罗斯又和乌克兰打了起来。 几个因素叠加起来,英国普通人的日子就太难过了。 英国通货膨胀率已经高达9%,预计今年年底还会上涨到10%,是5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5月25日,英国平均汽油价格超1.7英镑(约14.3元人民币)/升,创下了历史新高;柴油价格达1.81英镑(约15.2元人民币)/升,同样涨到创纪录的高点。 肉、蛋、奶价格蹭蹭蹭涨,英国食品价格在4月同比增长6.7%,是10多年的最快增幅。 当然,倒霉永远是社会底层。 有测算说,现在有1400万英国人(差不多占到总人口的22.6%)生活在贫困中。 英国公共政策研究所的报告说,这是英国百年未有的水平。 英国民众抗议价格上涨 数字冷冰冰,但背后却是普通人举步维艰的现实生活。 在英国独立电视台(ITV)的访问中,一名77岁的观众告诉约翰逊,因为电价涨得太快,她现在一天只能吃一顿饭,并整天坐公车在外游荡。 这样就可以不在家,也就可以不用电,也就能减少电费开支。 还有一些家庭现在选择整天吃冷餐,因为他们不敢去做顿热乎的饭,因为,天然气价格太高了。 还有一位妈妈在电视上说,“我一天少吃一顿饭,这样才能养活我的孩子。” 更可怕的事情,还在后面。 等进入秋冬季,家庭取暖等需求会更大。 有报告说,到今年秋天,英国家庭的年度能源账单可能高达3000英镑(超过2.5万人民币),如果英国政府不让能源价格降低,将会约有40%的英国家庭没钱取暖,不敢用电。 面对沸腾的民怨,约翰逊政府不得不推出一项高达150亿英镑(超过1260亿人民币)的生活成本援助计划。 其中,一项是面向每家每户的,为每家每户提供400英镑的能源账单折扣。 还有一项是面向800万最贫困家庭的,为每户提供650英镑的救济金。 约翰逊、英国财政大臣里希·苏纳克在下议院就英国生活成本危机接受质询 问题是钱从哪儿来? 现实世界就是这样,有人举步维艰,有人却高歌猛进。 英国现在日子最好过的就是能源行业。 根据壳牌一季度财报,公司实现营收842.04亿美元,同比增长51.27%。 英国石油公司净利润飙升至10多年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政府估计,电力生产商也获得了超过100亿英镑的超额利润。…
《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5月30日报道,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将在6月30日卸任,在卸下总统职务后可能回达沃市当老师。 菲律宾文官长萨尔瓦多·梅迪亚尔德(Salvador Medialdea)被问及总统杜特尔特卸任后有何计划时说:“我不是十分清楚,他说他想要在达沃市教书。” 于2016年当选总统的杜特尔特出生于菲律宾莱特岛,但还在上小学时全家便迁至达沃市。当选总统前,他在达沃市任市长长达22年。 根据菲律宾宪法,总统任期为6年,不得连任。杜特尔特因此将于6月30日任满之际卸下总统一职,交棒给本5月初在全国选举中胜选的小马科斯。 据《菲律宾每日询问者报》报道,梅迪亚尔德在受访时也透露,杜特尔特已差不多收拾好总统府马拉卡南宫里的个人行李。 梅迪亚尔德与他所领导的过渡委员会也已经与候任总统小马科斯的团队会面商讨交接工作,以及就小马科斯就职典礼的地点进行讨论。 杜特尔特与他的内阁也于周一召开会议,这或许是杜特尔特政府的最后一次内阁会议。
提到飞机制造商的时候,大家第一反应的绝对是波音和空客这两大巨头。其实,加拿大也有自己享誉世界的飞机制造商,并且最近还在“搞事情” —— 研发世界上速度最快、航程最远的公务机。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庞巴迪(Bombardier),总部位于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已经有80年的发展历史,在全球拥有近7万员工。 本周一,庞巴迪公司发布了一则消息:正在研发的环球8000,将会是世界上速度最快、航程最远的专用公务机。 这架飞机最多可以搭载19名乘客,航程接近15000公里,最高时速为0.94马赫,约合1151km/h。目前市面上的公务机普遍速度不超过900km/h,空客、波音的大飞机,巡航速度则在1000km/h上下。 根据庞巴迪的声明,这架飞机在2025年左右就能投入使用,而在去年5月的一次演示飞行中,型号为环球7500的测试飞机突破音障,最高时速达到了1.015马赫,这让庞巴迪信心十足。 富人们的“新时代旗舰飞机”来了 环球8000一旦问世,将成为富豪们的“新时代旗舰飞机”。庞巴迪表示,这架飞机会采用名叫SAF的可持续航空燃料,并且提供卓越的飞行体验。 在内部气压方面,环球8000也控制的很好:在1万米高空,内部的含氧量相当于海拔不到1000米的地方。 庞巴迪一直是私人飞机、公务飞机的佼佼者,有太多经典的机型至今在热销,比如挑战者350、环球6500等等。不过,普通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一定是:什么时候能有更快、更安全、且我们能坐的起的飞机出现? 美联航:最快2029年,提供超音速航线 早在去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United Airlines)就表示,计划至少购买15架超音速客机,最早在2029年重启高速航空客运服务,当年大家喜爱的“协和号”终于要回来了? 这款全新超音速客机名叫“前奏曲”(Overture),将由美国丹佛的Boom公司生产,每架飞机的造价高达2亿美元。那么超音速客机,到底有多快? 它能够飞到18300米的高空,比常规飞机要高出7000~8000米,“前奏曲”超音速飞机的最高时速,则是惊人的1805公里每小时。 这意味着从伦敦到纽约的航程,会从6.5小时缩短到3.5小时。如果是从纽约到温哥华,那么会从5小时左右缩短到2.5小时,大大提升了出行效率。 三大问题,是超音速飞机仍需面对的 庞巴迪环球8000这类高速公务机,自然不能走入寻常百姓家,而超音速飞机同样面临三大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价格: 曾经的“协和号”超音速客机,最高时速和“前奏曲”差不多,但因为运营成本大、机队数量小、每架飞机的载客量小,基本上里面的每个座位,都至少是普通飞机商务舱的价格。 比如乘坐普通飞机从温哥华飞纽约来回需要$600的话,那乘坐超音速飞机恐怕要$2000,这显然不是所有人能承受的。除非超音速飞机快速发展,扩充机队,但短期内价格肯定下不来。 另外两大难题,是噪音和污染:以超过音速的速度飞行时,会引起音爆,即便戴着降噪耳机也会很难受,就像一路在打雷那样。不仅对乘客,对航线下的居民、动物也有很大的影响。 超音速飞行需要更多的动力、更多的燃料,除非航空燃料有重大革新,否则对环境的污染会远超传统客机。“前奏曲”表示,立志于成为零碳客机,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未来,加拿大飞中国2小时?别太乐观… 在三四年前,媒体铺天盖地的报道了一则消息:速度超过5000km/h的“极超音速客机”很有可能成为现实,在未来,从美国、加拿大飞中国,甚至只需要2小时! 2小时飞跃大西洋,3小时飞跃太平洋?这也许是个美好的憧憬,但就像从中国坐火车到美国那样,在看得见的未来是不可能实现的。 且不谈无法忍受的噪音、压强等问题,以现在的技术,想要实现5000km/h以上的飞行速度,只有火箭、导弹能做到。就算是科幻大片,也不敢把民用飞机时速设置成5000km/h? 对于超音速、极超音速客机,民众普遍认为“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但别忘了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放出过的豪言:未来我们会研发的飞行器,不论到世界的哪个角落都只需要30分钟! 好吧,马斯克所说的“零时差”时代是否会到来?且看他接下来的精彩发挥吧……至于超音速客机,让我们先畅享一下“前奏曲”还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