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5月28日报道,在短短的三天半内,数以百计的立陶宛平民筹集了超过500万欧元(约3595万元人民币)购买一架土耳其制造的军用无人机旗手-TB2(Byraktar TB2),赠送给乌克兰用以抵抗俄罗斯军队。 旗手-TB2 由记者贝利凯特发起的集资活动周三(5月25日)开始,原本计划用三个星期的时间来筹集500万欧元。没想到,立陶宛平民的反应踊跃,在短短的三天半时间就达到目标。捐赠者包括青少年、疗养院居民和立陶宛前总统格里包斯凯特。 贝利凯特说,“我一直在捐款为乌克兰购买枪支。并且会一直这样做,直到胜利为止。”并补充说,她这样做部分原因是担心俄罗斯可能会攻击立陶宛。 近年来,乌克兰从土耳其公司拜卡购买了20多架旗手-TB2武装无人机,并于1月27日又订购了16架。该批次已于3月初交付。
蓝营人士赴警察局“自首”抗议 据台湾中时新闻网29日报道,台湾艺人郭彦均日前在脸书发布“很多孩子(染疫)走了”,遭台行政机构负责人苏贞昌放话“法办”,引发岛内众怒。蓝营人士29日赴警察局“自首”抗议,并称“要办一起办”。 29日,台北市民代参选人柳采葳、詹为元、桃园市民代参选人凌涛、新北市民代参选人吕家恺、林鼎超等人,由律师简荣宗陪同,赴刑事局“主动投案”,现场向警方递交投案书。 林鼎超表示,他是4岁、2岁两个小孩的宝爸,家里小孩现在都没办法接种疫苗,身为家长每天都担心孩子去学校、公共场所是否会有感染风险,每一位小朋友都是家长的心头肉,希望苏贞昌可以走出冷冰冰的办公室,也不要再看冷冰冰的数字。 针对苏贞昌称“将加以究责查办假消息”,凌涛质疑,苏贞昌不去查绿营网军,却要查办说出真相的民众,“这是什么样的逻辑?我想问问苏贞昌、陈时中,10个小朋友生命到底算多还是算少?也许在高官里只是小数点,但每个孩子对父母来说都是百分百。” 身为律师的简荣宗则表示,不论是“传染病防治法”或是“新冠肺炎特别条例”都显示,散布谣言或传播不实消息才会受罚,“我们都知道郭彦均只是转达朋友看法,还有父母的忧心。”他说,郭彦均若被移送法办,会无偿当他的义务律师,捍卫儿童和父母的权益。 郭彦均因在网上发布一句“很多孩子(染疫)走了”,遭绿营网军“出征”,还被民进党高官威胁“法办”,事件在岛内持续发酵,中时新闻网29日称,连台当局领导人蔡英文的脸书都被网友的谩骂声“灌爆”,留言板上写满“很多孩子走了”。 台“名嘴”赵少康28日痛批,岛内已经有10名儿童染疫死亡,最小的才1岁,目前还有18名重症儿童正在跟死神搏斗,对父母来说,死一个孩子都太多。
图片来源:Unsplash-Marcelo Leal 如果你问火车站和郑大一附院哪一个人多?一个河南人“膝跳反射”般的反应—-郑大一附院。 “大年二十八走廊的病床挤满了人”“24小时都能在楼梯间里看到发愁的家属”“从一楼向上看,人多的像流水一样”“这是一个超级商场”这是刘丽对郑大一附院的记忆。 据官方数据报告,郑大一附院目前拥有4个院区,13个院中院,95个临床医技科室,239个病区,超1万张病床。尽管这家世界第一大医院犹如“庞然大物”,但依旧抵不住人流涌动的病人,“看病难”未见缓解。 郑大一附院何以至此? 围绕郑大一附院的争议、质疑和辩论从它成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 据媒体报道,5月17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和阜外华中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的近40名医生,集体跳槽到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些跳槽的医生中,有的上午还在做手术,下午就去新单位上班了。平均年龄42.3岁,省内一流的心血管学科人才同时跳槽,一时间将公众的情绪拉到了顶端。 这件事也把新闻中的另一个当事方——郑大一附院再次拉入人们的视线。凭借着超多的床位、科室以及迅速崛起的姿态,郑大一附院近些年在各种争议声中越来越大。 同一城市兄弟医院间互相挖人,被挖的专家毫不给原单位面子,一整个团队不打招呼直接走,单看描述就像是有大瓜在背后。 很快,这一跳槽事件以河南省卫健委发函叫停暂时画上句号。 但在一众医疗行业从业者看来,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卫健委发函,医生们听不听是一回事,就算这次听了,也拦不住医生们下次继续往郑大一附院跳。 河南是个人口大省,16.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超过1亿人,如果没有庞大的人口基数,不可能诞生一个标志性的地方“超级医院”。 拥护者为郑大一附院委屈,在他们看来,郑大一附院急剧扩张后,河南从每年20多万人出省看病,现在每年出省看病人数不到两万人,这一促进分级诊疗的功劳,难道不该记在“超级医院”的头上? 反对者则把郑大一附院看作是一个“怪胎”。他们同样历数一系列数据,河南各地市级、县级医院每年医生流失率,一附院远高于同级别医院的薪酬待遇,当地患者在郑大一花费的医保金额占比,一附院的人均治疗费用…… 如果说虹吸过于书面语的话,有位院长总结得既简单又直接:“郑大一附院把河南其他医院都给削平了”。 而这一次,用被挖者郑州七院副院长的话来说:该院心外科一个病区一度几乎瘫痪。 出省患者虽然少了十倍,但省内患者源源不绝地从基层和竞对医院,被虹吸到郑大一附院。全面辩证地看,郑大一附院对分级诊疗有着巨大的反向作用力。 而促进分级诊疗、改变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局面,一直是中国医改的重中之重。 对于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来说,也许面临着一个二选一的艰难抉择,是选一家“超级医院”,还是打造最多人获益的行之有效的分级诊疗体系? 01、买出一个“豪门” 如果说百年协和与百年湘雅凭借医疗技术底蕴站稳医疗系统“豪门俱乐部”“old money”的位置,那郑大一附院凭借近十年的院区建设和兼并下、越来越多的病人数量和逐渐靠前的学科排名,在争议声中成为了新贵。 2016年6月30日,郑大四附院被郑大一附院合并,成为郑大一附院的惠济院区。其原本的强项科室眼科、口腔优势也被发挥到极致,在郑大一的支持下,一连拿下了河南省口腔医院、河南省眼科医院两个院中院招牌。 2021年10月,规模远大于郑大四附院的河南省省立医院同样被郑大一附院收编,郑大一附院由港区医院、河医院区、郑东院区、惠济院区一起形成了“一院四区”的新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郑大一附院2008年营收仅为6.8亿元,2014年就飙升至75亿元,位居河南省医疗系统第一;2016年,郑大年营收接近百亿规模。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郑大一附院年营收已经将近300亿。 不止营收突飞猛进,郑大一附院在复旦大学中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的年度排名亦在飙升。根据公开数据可知,2011年,郑大一附院位列全国医院综合排行榜百强之外,但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最新排行榜中,该院排名已经攀升至第19位,有着百年积淀的湘雅二院、北大人民医院分列第20位和21位。 整个科室一起挖,成建制的挖,是郑大一附院的法宝。有从业者直言,郑大一附院给医生的待遇一度是“全国最好的”,完全可以比肩北京,而郑州的生活成本远低于北京。某些科室的学术带头人年收入能达到百万甚至千万量级。 薪水只是一方面,作为河南省最高学府的第一附属医院,郑大一附院在河南省有很多优势。对资深医疗专家来说,意味着更好的平台,更强的学术地位和话语权,对年轻的医生来说,郑大一附院手术量多,能上手的机会也多。无论从哪方面看,似乎都是个跳槽的好去处。 一位“大三甲”医院院长表示,对资深医生而言,社会职务非常重要,其中,中华医学会和中国医师协会各分会的职位尤为被人看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决定着一名医生在行业内的地位。 一个不成文的规定是,一家医院、一个科室,一般只能产生一名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如果郑大一附院在学科建设中,对尚属“空白”的学科,成建制挖人,辅以薪酬和项目经费的诱惑,“转会”就有很大概率发生。 “豪门”自有其指标,其中之一,是CMI。郑大一附院接诊患者位居全球首位,但接诊的疑难杂症占比却不高,CMI是反应疾病复杂程度的指标。今年3月,河南省卫健委公布的《2021年度河南省三级医院基于DRG绩效分析报告》中,郑大一附院位列第一,但CMI指数却还没挤进前十。 可以有效提升CMI的科室,比如此番被挖的心外科,由此进入郑大一附院的视线。 历经多轮“买买买”,中国医院手术量排行榜中,郑大一附院以碾压优势位居榜首。 医生跳槽其实自来有之,一个团队一起跳也是跟这个行业的特殊性有关,算是行业里大家默认的常规操作。 于强在医疗系统工作了快40年,他告诉《财健道》,早在上世纪90年代,广东就有大批的医生是“广飘”,因为他们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大家又把他们称为“江湖医生”。 当年于强所在的医院就有这样的事。当时换工作都是举家一起走,有天晚上一帮人悄悄地装车搬家,连夜开走了,第二天医院才发现有二十多个人没来上班。 之所以要偷偷走,跟当时医疗系统的环境有关,医生往往有编制有档案,想换工作得原单位批准,有本事的医生都是顶梁柱,想走并不是件容易事。于强介绍,当时南下的很多医生几乎都是到了当地再重建档案。 现在医生跳槽比过去要容易了不少。北京某市属三甲医院Z姓医生介绍,一般来说,体制外的医生相对开放些,体制内的医生跳槽有两条路,一是从体制内直接跳槽至体制外;二是调职。当然,两者都不容易,前者,如果铁了心要走,双方撕破脸皮基本上是必然的,后者想走就不那么容易了,让原单位签字就是件难事。 那么,这件事在行业人士中引起争议的点又在哪里?…
刚刚,洛报融媒记者从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惊悉,该校终身教授、豫剧五大名旦之一马金凤因心力衰竭于2022年5月29日上午7点15分在青岛市病逝,享年100周岁。 马金凤,1922年11月生,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豫剧“五大名旦”之一,中国戏曲“帅旦”行当的开先河者,豫剧“马派”艺术创始人,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马金凤曾获“文化部终身艺术成就奖”、“德艺双馨艺术家”等多项殊荣,被称为国宝级豫剧大师。
用行政手段推进城镇化,值得商榷 每个人都有梦想,广西小城——玉林则有个“大城市梦”。 近半年来,玉林整个城市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人口进城行动。这一切还要从去年底玉林市确立的一项任务说起。 2021年12月30日,玉林市召开了“加快人口进城工作动员会”,会上提出加快玉林百万人口大城市的建设步伐,实现玉林人民大城市梦的工作目标。 据悉,玉林市的人口基数虽然较大,但城区人口才几十万,远远没有达到大城市100万人口的最低标准。 自今年初以来,玉林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快人口进城。如今在玉林,上至每个区县,下到每个乡镇,都被分配了“拉人进城”的任务,以确保2025年市区新增常住人口达到50万人以上。 官方看房团 地处广西东南部的玉林,与广东省交界,下辖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玉州区、福绵区7个县(市、区)和玉东新区。2020年末户籍人口741万,常住人口580万,是广西第二人口大市。 从今年1月份以来,玉林当地的楼盘,接待的看房团一波接一波,络绎不绝。不同于其他地方纯商业的看房团,这些看房团大多都是政府组团,其中不少是当地各级政府或职能机关单位组织的。 玉林城区一处楼盘的置业顾问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今年以来,楼盘确实接待过不少官方组织的看房活动。“人数不定,多数是底下县级机关组织的或从乡镇来的。”这名置业顾问说。 上述说法也得到当地多位房产经纪人的证实。在玉林融媒体中心的官方公号“玉林宣传”中,相关报道更是屡见不鲜。 比如,2月21日,在福绵区福绵镇党委的组织部署下,当地26个村(社区)共有130名群众,参加了集中看房活动。看房团一行人,先后来到玉林城区多个楼盘进行集中看房。截至2月21日,福绵镇人口进城任务落实套数达到37套。 福绵镇加快人口进城看房团。图/玉林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玉林宣传 2月24日,陆川县大桥镇组织20多名群众到玉林城区各房地产楼盘进行集中看房。陆川县大桥镇党委委员邱昭淇表示,下一步镇党委政府将采取更多种形式,组织更多的群众进城看房。 此外,3月11日,福绵区卫生健康局组织了卫健系统80多人的看房团;3月16日,兴业县直属机关工委组织有购房意向的干部、群众组成看房团,到玉林城区看房;4月26日,博白县城市管理监督局组织有意愿在玉林买房的人员到玉林市房地产项目参观楼盘。 兴业县直属机关工委组织看房团,到玉林城区看房。图/玉林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玉林宣传 博白县城市管理监督局加快人口进城看房团。图/玉林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玉林宣传 除了组织大大小小的看房团,玉林还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比如,1月20日,玉林就组织了“加快人口进城工作集中签约仪式暨房地产家电家装展销会”,现场还举行了购房签约仪式和新市民购房财政补贴发放仪式。 据《玉林日报》报道,今年2月份以来,玉林绿地城共接待近千人的看房团,成交超100套;玉林碧桂园的4个楼盘,则累计接待看房团300多个,超1.1万人次。 劝人进城 络绎不绝的看房团背后,是玉林轰轰烈烈的人口进城行动。 在玉林某机关单位工作的张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当地几乎所有的机关和事业单位,都被委派了人口进城的宣传任务。 与组织看房团一样,玉林部分机关单位也多次组织走村入户、深入社区的人口进城宣传活动。 比如,3月10日,陆川县大桥镇组织工作人员、志愿者在该镇主要街道开展人口进城的宣传活动。活动中,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为过往群众发放资料、现场讲解等方式,宣传人口进城的相关政策。 4月21日,玉林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到玉东新区茂林镇开展加快人口进城宣传发动活动;次日,玉林市发改委到博白县浪平镇开展加快人口进城宣传活动。 玉林市应急管理局组织干部职工到玉东新区茂林镇开展加快人口进城宣传发动活动。图/玉林市融媒体中心公众号玉林宣传 为了推进人口进城,玉林甚至用上了买房“送工作”的大招。根据已经出台的《玉林市关于加快人口进城若干政策措施》,当地负责向进城购房且未就业的新市民推荐3个以上就业岗位,薪酬不低于玉林最低工资标准。 “我们下去宣传时,会着重宣传一些重点政策,比如购房补助和宅基地退出政策。”张明透露说。 不仅是线下宣传,在玉林某机关单位工作的李红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单位还要求大家将人口进城相关信息在朋友圈、微信群、QQ群等线上进行转发。 据了解,玉林还出台了与人口进城相配套的新市民购房补助机制。相关政策显示,新市民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购买90平方米(含)以下首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补贴6000元;购买90平方米以上首套新建商品住房,每套补贴1万元;按购房所缴纳的契税为基数给予50%的补贴。 与此同时,根据《玉林市加快人口进城农村宅基地退出补偿实施细则》的通告,农民自愿退出宅基地并承诺不再申请回农村建造住房的,参照所在地的基准地价上调10%,按照退出的宅基地面积计算地价补偿款;地上建筑物按评估的重置价上调10%进行补偿。 这一实施细则有效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 李红透露,她所在的单位在人口进城活动中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联系玉林籍在外务工人员。她说,“这些人有没有返乡购房意愿,是我们重点关注的。” 张明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上到每个区、县,下到每个乡镇,都被分配了人口进城的任务,“不论购房数还是新增常住人口数,都有明确任务”。 中国新闻周刊了解到,在玉林,不论是市一级的机关单位,还是区县一级的机关单位,甚至乡镇都被分配了人口进城的相关任务。任务一般分为四年完成,从2022年到2025年,每年都有量化的具体指标。 比如,玉林市设置了到2025年50万常住人口进城的目标,按照户籍人口数量,其下属的北流市、容县、陆川县、博白县、兴业县、玉州区、福绵区和玉东新区,分别分配了10.5万人、5.9万人、7.6万人、13万人、5.1万人、3.5万人、3万人和1.4万人的人口进城任务。 而各区县,又将任务下发给下一级的街道或乡镇。 除了宣传和各级压实的任务外,玉林为了人口进城,还设置了奖惩机制。 以博白县为例,该县每周都要召开人口进城工作进度会。在3月16日的工作进度会上,博白县对当周排名后3位的镇和部门进行了约谈。 而根据相关文件,在市一级,玉林对不能完成人口进城任务的县(市、区)进行绩效扣分,直至降绩效等。…
据日本共同社5月29日最新消息称,俄罗斯驻日本大使加卢津近日接受共同社采访称,“日本发动不当制裁、持续采取不友好的行动,试图给俄罗斯造成损失”,他明确表示,俄方与日方进行和平条约谈判“是不可能的”。 共同社称,自俄罗斯对乌克兰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后,俄罗斯政府在3月下旬宣布中断包括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领土问题在内的对日条约谈判。 报道说,加卢津在谈及俄乌冲突时称,“对于我方(俄方)正当的军事作战,日本政府未能采取均衡合理的负责任的做法”,他批评了参与对俄制裁的日本的应对,并表示“日本奉行不友好的政策”,他认为现状是——俄日重启谈判无望。 此外加卢津表明,“敌视俄罗斯的国家在远东地区和领海、以及(距离俄罗斯)不远的地方频繁开展军事活动”,与此同时,他认为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将加深”,并表示期待中俄在安全及经济等广泛领域发展更紧密的关系。 报道称,加卢津还提到英德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ATO)各国近年向日本周边派遣军舰,推进与日美的军事合作,强调“这是安全保障上的挑战”。他表示“俄罗斯在疆域内采取认为必要的防卫措施是当然的”,并透露称将从根本上调整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另一方面拟深化与中国的战略关系。
据《今日印度》29日消息,当天上午,一架从尼泊尔中部博克拉市飞往该国西北部木斯塘地区乔姆瑟姆机场的客机失联,目前飞机在尼泊尔木斯塘地区被发现。 尼泊尔陆军发言人表示,根据当地人向尼泊尔军队提供的信息,这架塔拉航空公司运营的飞机已在木斯塘地区一处河口坠毁,尼泊尔陆军正通过地面和空中两路向坠毁地点移动。 据尼泊尔媒体早前报道,失联飞机载有22名乘客,包括13名尼泊尔乘客、4名印度乘客和另外2名外国乘客,此外还有机组人员3人。 失联飞机是隶属于尼泊尔塔拉航空(Tara Air)的DHC-6“双水獭”双发涡桨轻型飞机,编号为9N-AET。塔拉航空公司一位官员称,飞机降落时间已过,仍未能联系上该航班。乔姆瑟姆机场空中交管部门表示,一份未经证实的报告显示该机场附近曾发生巨响。目前一架直升机已经被派往航班最后一次与塔台联系过的地区进行搜寻。
5月29日,澎湃新闻从四川省甘孜州石渠县委宣传部获悉,昨日(5月28日)该县德荣马乡发生了一起雷击事件,7名正在采挖虫草的村民被雷电击中身亡。石渠县政府一名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该县相关部门正在调查。 据当地一位村民介绍,遇难的7人分别来自两个家庭。据他事后了解,其中一个家庭,因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当天没上山挖虫草逃过一劫。另据德荣马乡政府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这几位村民是避雨时被雷电击中身亡的,其中三名男性,四名女性,年龄大的也才30多岁,还有一个小孩,当时是被母亲背着的。工作人员表示,当地夏天雷雨频繁,雷电击中人的事情之前也发生过,但造成这么大伤亡还是第一次。 据当地村民介绍,这段时间村里的人差不多都上山挖虫草了,采挖虫草的地方海拔都在4500-5000米左右,高原上雨雪、雷电等极端天气是比较常见的,但人被雷击的情况的确也不多。 石渠县属于四川甘孜州,紧邻青海玉树,是四川省最偏远的县城之一。县城海拔4178米,超过了理塘县,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高城”。 澎湃新闻注意到,石渠县气象台5月28日16时52分发布预警信息称:午后、傍晚易出现局地雷电、大风和强降水天气。26日,该县也发布过雷电预警称,德荣马乡等20余个乡镇6小时内会发生雷电活动,可能会造成雷电灾害事故。 附:青海玉树公安部门发布的虫草采挖季防雷常识: 一、如何判断雷电灾害是否来临 1.收看电视天气预报和气象部门发布的雷电灾害预警信息。 2.观云识天,遇到天空云层很低而且特别黑,就有可能产生雷电。 3.身体感知,如果感觉到头发竖起,皮肤颤动如蚂蚁爬行的感觉时有可能被雷击。 二、如何防范雷电灾害 1.收到雷电灾害预警信息或者判断到有雷电灾害发生时,立刻停止虫草采挖,赶紧下山。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等。 2. 不要在山洞口、大石下或悬岩下躲避雷雨;不要在滴水、潮湿的山洞内躲避雷雨。选择深邃、干燥的山洞,尽量到山洞最里面;双脚并拢,身体不可接触洞壁。 3.关闭手机,切不可拍照、拨打电话;取下身上手机、首饰、锄头等金属物品,和身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打顶部和伞柄为金属材质的伞。 4. 应远离树木、电线杆、铁塔等高耸、孤立的物体和没有防雷装置的孤立小建筑等。尽量离开山丘、河边、池旁。 5.野外搭建帐篷时,应距离帐篷5米以上距离设立防雷杆等雷电防护装置。 6.雷雨天气尽量不要在旷野里行走。要穿塑料等不浸水的雨衣;要走慢点,步子小点;不要骑马、自行车、摩托车;肩上不要扛带锄头等有金属杆的工具。 7.人在遭受雷击前,会突然有头发竖起或皮肤颤动的感觉,这时应立刻躺倒在地,或选择低洼处蹲下,双脚并拢,双臂抱膝,头部下俯,尽量缩小暴露面即可。 8.人群避雷时,不要挤在一起(电视剧),人与人之间应该拉开几米的距离。 三、遭遇雷击时如何自救 发现有人被雷击了,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遭遇雷击人员除了被灼伤外,还会出现心跳和呼吸突然停止的假死现象,应采取三部急救法: 1.首先将人放平,解开衣服扣子。 2.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 3.进行心脏按压5次以上,如果没有成功,重复2和3。
据安省政府网站29日通报,过去24小时,新增确诊878人,全省累计确诊1,301,896人。 新增治愈1324人,至今1,277,534人已康复。 今天通报近期新增死亡2人,其中一人来自长期护理院。 安省已有13,225人死于新冠。 (图源:CP24) 在周末数据统计不全的情况下,安省目前有643名新冠患者在医院接受治疗,比一周前的809人有明显下降。 其中145人在重症病房,比昨天增加1人,但较一周前减少7人。 据安省新冠研究顾问组公布的废水监测数据显示,各个区域的感染水平都呈现平稳或下降趋势。 (图源:安省新冠研究顾问组) 过去24小时,在限制PCR检测人群的情况下,安省实验室完成了超过8200次检测,阳性率为8.6%,比一周前的9%略有下降。 从大多区情况来看,多伦多市新增确诊212人,皮尔区新增85人,约克区新增79人,杜兰区新增34人,Halton地区新增25人。 参考链接: https://www.cp24.com/news/ontario-reports-2-covid-19-deaths-icu-occupancy-remains-steady-1.5923304
2022年3月至今,上海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光。奥密克戎来袭,全域静态管理,整座城市陷入一场“沉睡”。 好在情况正在变好。 5月17日,上海16个区全部实现社会面清零; 20日,前滩、太古里等商圈恢复营业,市民们在室外就餐点“露天”约会; 27日,上海宣布金山区、奉贤区、崇明区所有封控区、管控区都已解除。 一切迹象都表明,上海正在慢慢苏醒,相信真正的解封指日可待。然而,长时间的封控,对上海人民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我很好奇,这段时间各行各业的人们都经历了怎样的生活,在目前的形势下他们都在做些什么? 我叫尤兰达,来自德国,是一名摄影师,来中国12年了。最近上海管控政策放宽,我得以有机会去了解那些生活在徐汇区的人们这段时间的生活经历。本期《近观中国》,就跟我一起去看看吧。 PART 01 疫情中的食品保供问题是老百姓们最关心的。管控期间,“团长”成了新型职业,“蔬菜大礼包”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最近,上海超市“凭证买菜”也激发了大家的好奇心。 于是,此行的第一站我就先来到了一家菜市场,这个菜市场距离我家骑自行车15分钟,是附近最早恢复线下营业的菜市场之一。 工作人员确定了我有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后,让我加入了排队的队伍。 身边的这位上海市民告诉我,他刚拿到所在小区的出入证,只有今天一天的短暂时间可以出来买菜,明天就不行了。 上海市民:趁着能出来就赶快来买点菜,其实买什么无所谓,随便看一下。(能出来就)很兴奋。 在超市中,我向工作人员了解到,现在居民来超市买菜必须提供居委会的通行证,凭证进来购物。通常来说每家发一张卡,由一个人出来购买东西,如果没有卡,就进不了超市。买菜的时间也有限制,要听所在小区的通知。 这里菜价不贵,蔬菜大多6元一斤。我花了77元买了一大包腊肉和蔬菜。 PART 02 疫情阻断了很多人的返乡路。听说管控期间,由于交通情况不稳定,航班临时取消的情况时有发生,机场、火车站滞留了很多旅客,有的甚至一住就是十几天。 我打算跟着德国老乡阿福的镜头去了解一下情况。 阿福是一位记录生活的视频博主,在上海生活近十年了。四月份他本来要回德国,为父亲庆祝70岁大寿。但那时疫情最为严重,他只能把机票改签。5月12日,他终于出发了。 阿福担心那些滞留在机场的人们,为了尽可能帮助他们,阿福出发前带了很多蛋白棒和即食的鸡胸肉,妻子又往他包里多塞了些巧克力。 路上查了两次核酸,阿福提前8小时到达了机场,机场人相当少。 在机场,阿福结识了一位热心的山东大哥,曲大哥。曲大哥本来是方舱医院里的保安,方舱关闭后打算回家,但机票买了13次却一直没有飞成,已经在机场滞留了18天。 阿福了解到,机场有一个小店可以买泡面之类的食品,但是也限制数量。曲大哥说他一回就买两包,他还有一把推子,可以给自己剃头。 阿福把带的水果和巧克力给曲大哥,曲大哥很高兴。他很乐观,精神状态不错,也非常热情。他把垫子、毯子分给阿福,让阿福休息一下,他还把盒饭分给阿福吃,说自己有方便面。 阿福:这个时候大家非常不容易,但是我发现,现在在这种困难情况、困难时期,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人情味。这里的曲哥一直照顾我,他人真好,希望曲哥能早日回家。 PART 03 在静态管理期间,快递员和外卖员对于保障大家的正常生活物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网络上“上海疫情,外卖员一天挣上千上万”的短视频也带来了不一样的声音。 事实情况到底如何? 这里是徐家汇的河边,人行道上。上海封控期间,有很多外卖员就住在路边的帐篷里。 你这个帐篷在哪买的? 在闲鱼上。 让我看看里面吧。这里有你的背包,然后有两个垫子和一个被子,是吧。 对,现在出来就是荒野求生。 上厕所怎么办?洗澡呢? 上厕所就去附近公厕,洗澡的话,很不方便。有好几天,只能去朋友那里洗一下,衣服我也是朋友帮我洗的。 王先生和汪先生来自同一个快递公司,之前一起住在公司的宿舍里。疫情暴发后,公司为他们办理了通行证,让他们可以来往于上海各区继续工作。起初,王先生有点犹豫,因为一旦离开住处,不知何时才会回去,四处奔波也加大了感染病毒的风险。但在同事的鼓励下,他还是选择了一起出来干活,二人有机会时运送物资礼包,其他时候就送外卖。 网上传疫情期间快递员一天收入上万上千,其实根本到不了那么多。对于这两位快递员而言,疫情前每天100多单的业务,现在只有20多单。虽然快递费会比较高,但也抵不过运单量的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