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真相来了!原来只有大学生才会被新冠感染

根据最基本的进化生物学原理可知,虽然新冠病毒在传播过程中一直在不停地变异,但基本是朝着三个方向进化的——感染性变强、致病性变弱、免疫逃逸性变强,这也是主流病毒学界的共识。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国内的新冠病毒很不一样,似乎已经踏入了一条诡异的进化之路。 可能是怕引起恐慌或出于其他种种考虑,并没有权威机构或者专家公开发布过相关的研究成果。不过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观察,大致推测出国内新冠病毒在现阶段的一个最大特点——主要目标人群为大学生。 新冠病毒经过近长达三年的进化,已经初步具备了因人群而异选择性攻击的能力,而它们的主要攻击目标便是大学生。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尽管全国很多地方都基本解封,回归正常生活,但所在地的高校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继续封校的措施,以免学生外出时被隐藏起来、伺机而动的病毒感染。 那么,为什么病毒单单选择大学生呢?其实不难理解。 首先是他们的特殊身份。众所周知,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未来,而这其中,大学之重要性是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的。那么,只要病毒攻陷了大学生,摧毁了大学教育,那么国之基石必定动摇。 其次,大学生作为一群二十左右的青年,不像中小学生那样总有老师家长的全方位守护,也不像社会人那样心智成熟、稳重谨慎,外出时很容易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病毒乘虚而入,而因为缺少监护与经验,一旦被感染,很容易迅速造成大范围传播。 这也是为什么其他学龄段的学生都能自由外出,甚至连同校区的附属中学都能来去自如,唯独大学生不行。 当然,其可怕之处还远不止于此。即使在目标人群大学生中,此病毒亦会作出二次甄别与选择。比如能自由外出的教职工子女、拥有请假条或外宿证明的学生,皆不在其感染之列。 这大概是因为教职工子女具有特殊体质,可以自生抗体,而请假条与外宿证似乎拥有某种可以分泌抗病毒物质的生物特性吧。 不过相比于这种推测,另一种解释似乎更符合当下的情况:前者的特殊身份导致他们具有较高的觉悟,而后者哪怕在严苛的“非必要”条件下依旧能申请到假条与外宿,拥有极坚定的决心。而觉悟与决心是可以战胜一切的,所以,病毒选择放弃这些难啃的骨头,以免提前暴露。 除此之外,还有两点。 第一,病毒会趁学生落单的时候发动攻击,而尽量避免在人多时出现。 这可以从诸多现象中获得证实。比如当学生们做集体核酸检测,出现群聚的时候,并没有感染出现,而当某些高校采取封楼措施,甚至关闭浴室、排号拉屎的时候,却依旧有人阳性。 病毒的这种行为模式也很好理解,就像猛兽捕猎一样,强如狮虎,往往也都会选择落单的去抓而不会傻乎乎地直面整个种群。况且,一旦贸然行动,很可能打草惊蛇,搞不好就被扼杀在萌芽阶段了。 此类现象不仅局限于校园,在社会面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才以此为依据,采取一边严格封控,一边集体核酸的策略,做到防疫与检测两不误。 第二,病毒的伪装隐匿性极强。比如,你明明检测为阴性,防控部门却通知你是阳性。这个时候,请不要困惑,这正是病毒在你放松警惕之时,突然发难导致的;而当防控部门派人上门准备采取隔离措施之际,你四处查询,多方确认,最终得知自己确实是阴性,这个时候,请不要怀疑,这并不是因为相关部门渎职,而是病毒感受到了危险,迅速隐匿造成的。 如此阴阴阳阳,反反复复,不仅把当事人折腾得筋疲力尽,还顺便挑起了社会矛盾。而且,这样一来,几乎所有人都变成了病毒的潜在载体。 面对这般难以对付的敌人,最好的办法当然是统统封起来,而在封控期间让大家饿肚子,似乎也是在做一个大型临床试验,看看能否把病毒饿死。 有人会说了,既然病毒的主要目标是大学生,只有把他们统统封起来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那离沪的大学生又怎么解释呢?难道不怕他们被病毒攻击吗? 这其实与我上文所说的教职工子女、请假外宿类似,在经历了长达两个多月的封校历练之后,他们早已锻炼出了坚定的毅力与决心,而且很可能病毒早就被饿死了。况且,返乡的大学生还会遭遇新一轮的隔离与历练,所以,病毒并不会选择以他们为目标。 从这儿不难看出,如今国内的病毒其实早就与国外大相径庭了,不仅变异的趋向难以琢磨,就连其行为动机都颇有几分智慧生物的特点了。 如此狠毒狡猾且目的性明确的变异,很难说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所以,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怀疑,之前关于新冠来源的传言并非空穴来风,国内的病毒很可能就是某些敌对势力趁机带进来的“实验室特供版”,专门用来对付咱们的。 当然,以上所有内容只是基于目前种种防疫措施下的反向推导,在权威的研究成果出来之前,还不好妄下定论。至于能否从中窥得更多其他方面的信息,抱歉,本人力有不逮,实在编不下去了。

美商务部长:调查中国公司逃避美国制裁

美国商务部部长雷蒙多在白宫的记者会上讲话。(2021年4月7日) 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说,拜登政府正在对中国公司逃避美国制裁的行为展开调查,并积极考虑将更多的中国公司列入黑名单。 雷蒙多星期二(2022年5月31日)对媒体表示,政府正在搜集中国一些恶意行为实体的信息,并将那些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她说,“我看不到我们会不久后放松制裁。” 美国商务部目前已经将中国上百家公司列入商务部的实体清单,这些实体涉嫌参与侵犯人权的行为、南中国海军事化、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等问题。根据美国法律,向“实体清单”上的实体出口、再出口或转让受美国《出口管理条例》(EAR)管辖的物项均需向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申请许可证,且许可审查政策为“推定否决”。 除限制措施最严格的实体清单(entity list)外,美国商务部的出口管制清单还包括未经核实清单(unverified list)、最终军事用户清单(Military End User)等。被列入这些清单的受制裁者将难以获得美国的产品和技术。 但是雷蒙多部长说,商务部发现,受制裁的中国公司会采用包括设立新公司等花招逃避美国的制裁,但美国对此已警觉,并加大努力予以制止,包括与美国的盟友协调出口控制措施。 前特朗普政府执政时期曾将几十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包括华为、中芯国际和大疆创新等著名大公司。 拜登政府上台后延续了前政府的做法,在去年11月和12月将几十家中国公司和研究机构列入实体清单。 雷蒙多说,处于对中国的忧虑,包括苹果公司在内的许多美国制裁商看来正在考虑将一些生产线搬出中国。 中国一直抨击美国对中国公司采取的各项制裁措施,指责美国“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滥用国家力量对中国企业进行制裁打压,严重违背基本的市场原则和公认的国际经贸规则”。

蔡慎坤:谁把上海人当傻瓜?

上海这回真的解封了! 5月17日,上海宣布16区实现社会面清零后,并没有任何管控放松的迹象,被封、管、防实控的市民还有2322万人。 直到5月29日下午,上海才由常务副市长公布一份《上海市加快经济恢复和重振行动方案》,承认本轮疫情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主体遭遇的困境前所未有,当务之急要全力保企业、保就业,努力稳住经济基本盘。通篇方案只字不提封城对上海经济造成的损失,上海人为这种愚蠢防控付出的惨痛代价,更没有总结上海封城的经验教训以及世人所期待的问责追责! 不可思议的是,5月29日上海市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例会上,竟然有官员明确否认“封城”之说,诡辩“上海从未宣布过‘封城’,因此也不存在‘解封’,不能使用‘解封’的提法。上海全域静态管理是按下暂停键,但期间城市核心功能始终保持运行。” 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还指出,1,居委是城镇居民自治组织,居委的行为是居民自管自治的结果,不是政府指令;2,正式的规则和条令,以市委、市政府发布的为准,居委发布的信息只代表本居委和小区自己的行动共识,政府不对其合法性负责;3,未来居委再提到“上级有关部门要求”,除了有正式盖章文件的,原则上都是口谕,政府不承认。 有市民关心何时全面解封。上海市有关方面负责人答复称:上海从来没有宣布封城,不存在解封,也不安排解封庆典活动;恢复正常生活、生产要分批进行,不能一下子全面放开;要按照防范区、管控区、封控区的前后顺序逐步放开;6月1日起有序恢复住宅小区出入、公共交通运营和机动车通行等。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直死咬动态清零不松口的上海政府竟然甩锅给基层组织和个人,警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限制居住本社区的居民村民出门回家、复工复产员工上班下班”。 按照这样的逻辑,就是上海市民自发自愿完成了一桩自开埠以来从未有过的封城义举,也就是说,让一个繁华的超级大都市突然之间彻底静止,不是政府行为,而是市民做恶? 上海朋友也发来信息说:晚上忽然看见小区里面许多居民都往大门外走,我也好奇,随着人流往外出大门了。我遇到了大门口的志愿者:今天晚上开始解封了吗?怎么可以出大门到马路上去了呢?他的回答真奇妙:“你想出去就出去,我们从来没有说过小区是封闭的,要说封闭,那是你们居民自愿封闭的,所以用不到通知你们的。” 在人流中碰到了本楼组长,问为什么今天晚上可以出去了,是不是解封了?他也是一样的回答,问为什么可以出去,却不在大群里发个通知,他说:“里弄书记告诉他,叫他不要在群里发通知,因为我们没有封过小区,都是居民自发自愿居家不出门,所以没有必要发通知。” 又问今天下午二点半市政府有没有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可以解封,他回答是书记说的,上海没有封过,没必要告诉大家解封了,市民都是自愿居家隔离,新闻发布会当然没必要说何时解封。 他听了几乎要晕过去,上海在抗疫中折腾快三个月了,竟然不承认是政府下令封城,而是把锅甩给街道社区居委会甩给被封得气喘吁吁的上海市民,这是一个负责任的态度吗?一个堂堂国际化大都市如此应对轰动海内外的大事件,岂不是把上海人当傻瓜了! 上海封城举世瞩目,上海从来没有否认过对封城的宣传报道,上海隔断了周边的道路交通,所有进入上海的运输车辆都必须经过批准;市内设置各种路障,道路隔断,车辆没有通行证不准上路;居民区道路都用木板隔断,居民楼用铁栅栏、铁丝网围起来,有的还用铁链锁住大门。难道这些严厉的强制行为,都是市民自发自愿? 可怜的上海人一辈子也没有这么久足不出户,上海开埠以来,也从没经历过如此漫长的封闭与停滞。 不仅是光鲜亮丽的外滩长满了杂草,海派的上海人关在家里几乎都是蓬头垢脸,曾经豪掷上亿买下一只鸡缸杯的刘益谦,也在网上晒出了自己胡须头发如蓬草的照片。这幅流浪汉的形象,和之前西装革履的大佬形象简直判若两人。有人调侃说:长长的头发,疯长的杂草,是这个城市荒芜至荒谬的最好写照。 而更荒谬的是,地方政府竟然完全否认自己的封城防疫行为,好像关闭大小商场餐厅,好像关闭千万家酒店宾馆,好像停航停运停公交地铁,都是街头混混小瘪三耍流氓干的,请问上海那一批视野开阔诚实守信的官员哪里去了?莫非真要把上海人当傻瓜?

《背影》要被踢出教材因父亲违反交规

5月30日晚,一直主张教材里删除朱自清《背影》一文的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丁启阵通过网络发文称,12年来自己承受了无数人的嘲笑与咒骂,他详细列举了自己主张删除此文的几大理由。为此,上游(电视剧)新闻记者采访了多位语文老师,该不该删除《背影》,听听他们怎么说。 主张删除朱自清《背影》 北外副教授称被骂了12年 记者注意到,丁启阵的新浪微博认证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副教授,因建议中学课本中删去朱自清《背影》而引发热议”。在5月30日的长文中,丁启阵提到,十多年来关于“大学教授因为朱自清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主张把《背影》从语文课本中删去”的话题,成为一年一度的“祭典”。“近日开始的嘲笑、咒骂我的热潮,来势相当凶猛。” “原本以为,事情会随着时间的消逝而被人淡忘,咒骂之声逐渐减少,我终有耳根清净的一天。但是,十余年来的情况证明:我的判断错了。置之不理的态度是不可取的。”他表示,为了12年骂名,要来说一说《背影》中的交通规则。 记者试图联系丁启阵,不过,他一直未回复。 丁启阵发长文,阐述自己的理由。 图片来源:网络 为何建议删除? 丁启阵详细列举多个理由 长文中,他称,自己赞成语文课本中删去《背影》的众多证据:朱自清的父亲现实中是个不慈不孝之人;《背影》中的“我”是个二十来岁的青年,却动辄流泪,形象病态;文章隐藏若干真实细节和感情,堆砌辞藻,无病呻吟,文风孱弱。 他提到,《背影》文中有个前后矛盾的地方:朱父跟搬行李行脚砍价、嘱咐火车上的茶房照应儿子,“我”都会嫌他“说话不太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总之都是20岁年轻人的正常想法。但是,由着父亲横穿铁道爬上爬下去买橘子,看着父亲笨拙、艰难、努力的样子和肥胖的背影,却感动得流下眼泪,就不像是一个20岁大学男生正常的反应。 关于朱自清父亲,丁启阵还在文中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我通过朱自清的日记等文献了解到,朱父因为纳妾,导致家庭不和,母亲去世,自己失去局长的职位,失业在家;为了继续享受他的齐人之福,通过朋友安排大学毕业后的儿子朱自清到各地中小学教书,以便随时支取儿子的薪水……反正我无法跟许多读者那样,眼前幻化出一个高大慈祥的父亲背影,肃然起敬。我的脑子里,《背影》中的父亲始终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形象,它无法令我感动。” 丁启阵再谈交规问题 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关于《背影》中,朱父“不遵守交通规则”,他也做了说明。 他表示,像朱父那样翻下月台,穿过铁道,爬上对面的月台,去买橘子,绝不是样子好不好看、风度潇不潇洒的问题。“从前的火车站月台设计跟现在的差不多,从一个月台到另一个月台,正常做法是走台阶通过天桥绕过去,而不是横穿铁道爬上爬下。朱父的行为,无论是20世纪二十年代还是100年后的今天,都是违背公德、害人害己的危险行为。作为一个受过良好教育、有一定社会地位、有身份的人(朱父做过徐州榷运局局长),是不应该这样做的。“南京浦口火车站旧址犹在,月台的高度在一米二三十公分以上,显然不是可供旅客横穿铁道的设计。不要说朱父那样的胖子,就是身手较为敏捷的人,也有相当难度。” 为此,他还发布了南京浦口火车站旧址的两张照片,并称“一眼可见的危险行为,任何时代都不会是无所谓的。” 虽然长文对自己的主张做了详细说明,但网友们似乎并不买账。不少网友反问:“岳母刺字算家庭暴力吗?”网友“风乘雪飘”表示,如果按此逻辑,《武松打虎》该取消,老虎属于保护动物,他的行为属于猎杀保护动物;《司马光砸缸》也该取消,属于有意毁坏他人财物;《草船借箭》也不应该出现在课本里,此行为该被认为是诈骗……还有一些更为理性的网友表示,文学是基于生活的加工,不应该无视艺术去深究背后的生活,不能看到一点瑕疵或者自己有偏见就想着删除。 丁启阵微博发布的南京浦口火车站旧址。 图片来源:微博 《背影》课文并未删除 语文老师回应:应该活用教材 上游记者查询发现,2017年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本里有朱自清《背影》一文。在中小学教材意见反馈平台的语文八年级上册常见问题列表中,没有关于删除《背影》一文的提问。记者从重庆多位中学语文老师处获悉,目前人教版的语文教材里对朱自清《背影》一文并未删除,该文在八年级语文教材上册第四单元。 就丁启阵的一些观点,上游新闻记者采访了部分语文老师。 来自铜梁区,有16年教龄,教初中语文的严红老师(化名)表示,中学语文里课文其实挺多的,好多课文根本没有时间像丁启阵副教授那样一字一句去过度研究。 “《背影》是一篇讲述父爱的文章,勾勒的父爱形象是无私的伟大的,为什么感人,是因为老师和学生们在读文字的时候,把作者对父亲的情感转移到了自己身上,然后我们会联想到自己的父母。”她觉得,即便是文中有些表述是不安全的,在讲课时老师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交通规则方面的引导和提醒。至于朱自清父亲现实情况中的为人品行,另有别论。“无论怎么样,父爱是没错的,感受父爱也是没错的。” “教育部叫我们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教龄12年,来自江津区的语文老师石梅(化名)认为,朱自清的这篇文章虽然一直有争论,但是请相信老师会根据课程标准来设计教学,该教什么心里有数。她表示,对于老师而言,应该活用教材,教学内容应该大于教材。另外,老师对于学生的培养也会注重批判性思维,不是说进入了教材的课文,里面全部内容就都要一味推崇效仿。“有的课文,可以用来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比如,《背影》父亲买橘子这段,学生可以感动也可以不感动,可以说出自己的理由。这是发散思维的培养。” “文章主要看作者写作目的。这篇文章传达的感情很细腻,很感人,能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一位教初二的语文老师告诉上游新闻记者,至于交规违法,毕竟有时代的局限,其实初二学生是非判断能力挺高的,能区分以前和现在的差别。 “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事物更重要。”采访中,一位高中语文老师这样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 朱婷

大多区有人要劫持公交车撞人司机回忆可怕经历

日前一名公交车女司机回忆起一天晚上有人试图劫持公车的经历,她形容,“我真的吓坏了。” (图源:globalnews) 这起事件发生在密西沙加市。当地公交系统Amalgamated Transit Union(ATU)表示,周二凌晨时分,一名乘客试图掌控公交巴士。 皮尔区警方表示,当晚凌晨12点半左右,在Burnhamthorpe Road West与Erindale Station Road一带,警方了解到这名嫌疑人靠近另一辆汽车的司机,并开始破坏这辆车。接着他坐上一辆公车,并试图控制这辆公交。 据报道,当时这名司机Denise Gibson完成了当天8小时的值班后,正在加班开车。她回忆说,当时嫌疑人告诉她,觉得有人正在跟踪他,还想要杀了他。因此他希望向车上的其他人求助。 这时女司机回答说,她会把车停靠在某个地方让他下车。但是该嫌疑男子表示拒绝,要求司机继续开车。 “就在这时候,他开始想要爬上公车的驾驶舱,” Gibson说道。“他把脚踩在刷Presto卡的仪器上,然后坐在那里看着我。” “我觉得这太奇怪了,是非常怪异的行为。” (图源:CP24) 接着Gibson提出把他带到Dundas Street让他下车,这样他可以换乘巴士前往Kipling Station地铁站。 “他立即甩开驾驶座的隔板,然后抓住汽车方向盘,开始把车调转到Burnhamthorpe路上,” Gibson说道。 “我赶紧按下隐藏按钮,因为此刻我非常担忧。我开始觉得害怕了,” 她还补充说,这个隐蔽按钮可以让公交部门的人听到车上发生了什么事。 她表示,该男子后来放开了方向盘,她又提出可以送该男子去Kipling Station的另一种方式,但这时,车上一名乘客按下响铃,想要下车。 Gibson说道,这名男子这时候变得非常生气,并说道“谁按了铃”,没有人回答。于是她告诉该男子,乘客们到站是需要下车的。 他回答说,“没有人要下车,” 接着该男子还要求Gibson加快车速。 后来该男子的行为变得更加激烈。他试图按住Gibson的腿让她加速,还想要再次抓住方向盘控制公车。这时Gibson赶紧停下公车,让其他乘客们下车。 (图源:globalnews) Gibson回忆说,该男子开始在公车内上窜下跳,还击打收费箱和驾驶座的门,甚至脱下他的一只鞋,攻击公车的部分区域。 “我真的非常害怕。我敢肯定如果我不按照他说的来做,他就会开始伤害我。所以我都照做了,” Gibson说道。 但就在此刻,她看到一名骑单车者在路上,而这名男子试图控制方向盘让车撞向这名骑车者。“我用尽全力控制住方向盘并立即刹车,以避免公车撞上那辆自行车,” 她说道。 最终她注意到一辆公交公司的管理车从旁边经过。 “我想着真是谢天谢地,终于有人来了,” Gibson回忆道此处,忍住眼泪说道。 她表示,嫌疑男子还想控制方向盘让车撞上这辆管理车。于是她立即刹车并打开车门,让这名男子下车。…

朝鲜宣扬抗旱获进展,防疫及插秧两头忙

朝鲜(北韩)官媒朝中社周三指出,尽管朝鲜正加大力道对抗新冠疫情,但抗旱工作仍取得进展,全国各地的插秧作业正在进行中。 图片由第三方提供 朝鲜上个月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封控,以对抗朝鲜的第一波新冠疫情。外界担心,疫情爆发将使之前朝鲜正在全力以赴展开的抗旱工作突然中断,可能会再次引起大规模饥荒。 朝中社指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机关全面动员改善灌溉和协助插秧之后,抗旱工作取得了进展。朝中社称,农业当局提出详细的耕作战略,包括将插秧机效率最大化和确保高质量化肥供给。 朝中社指出,自5月30日18时至31日18时,全国新增发烧病例93,180例,累计报告发烧病例3,738,810例,无新增死亡病例。朝鲜单日新增发烧病例数字约两周前突破39万例后,官媒称,这波新冠疫情已出现消退迹象。

澳医生沉迷网络,手术做到一半拍短视频

墨尔本外科医生Daniel Aronov因沉迷社交媒体饱受争议,《先驱太阳报》报道称,他曾拍摄自己乱丢病患身体部位的视频。周二,关于他的案件在维州民事与仲裁庭展开审理,一名患者表示,他们觉得自己被当成“动物”对待。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Aronov的手术资格被停止,据称,他在TikTok和Instagram都发布过一些视频。 他拥有1300多万TikTok粉丝,他参与的一项腹部抽脂手术导致患者被紧急送医,情况危急。 一名患者声称,在她做手术时,手术室里没有护士,反而有一个专业电影摄制组。 该患者声称,自己的手术在“肮脏”的房间进行,称Aronov劝她签署了“媒体同意书”。 法庭获悉,Aronov向该名患者保证,不会透露她的身份,视频仅供“他人学习”。 该名患者说到:“我当时非常尴尬,只想离开。我看到有血滴在地板上,Aronov医生则暂停手术,停下来对着摄像机说话,还唱起了‘Baby Shark’。” “两周后,我看了他的社交账号,发现他特别强调了我的那场手术,还说那是他第一次一个人做手术。” “他事先并没有跟我说要发出去,我以为只是给同事参考。”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一名医疗行业从业者生产,“比起情况恶化的病人,Aronov更重视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视频”。 法庭获悉,上述事件发生之际,Aronov正和此前饱受争议的医生Daniel Lanzer共事。 一名患者声称,她做手术还保持清醒的时候,听到Aronov和Lancer在“大笑、开玩笑”。另一名患者表示,她的手术在“不干净”的房间进行。还有患者表示,相比患者,Aronov医生更在意社交媒体。 医学委员会在收到19名患者的举报后,于去年11月暂停了Aronov的手术资格,但仍被允许在有监督的情况下作为GP执业。 他申请改变限制,允许他协助手术。委员会的Ben Jellis表示,如果放宽对他的限制,患者可能会继续面临“真实而具体的风险”。 (图片来源:《先驱太阳报》) 仲裁庭将在晚些时候给出决议。 (Ruby)

41岁李小璐现身小区做核酸,白到发光

近日,李小璐被拍到现身小区做核酸的画面,披着长直发的她,戴着鸭舌帽、口罩,防护措施很到位。在整个过程中,她都很低调,先是低着头走到核酸点,然后排队等待做完核酸,未被工作人员认出。 从画面中可以看到,李小璐当天身穿一件爱心印花的白色短袖T恤,以及灰色的宽松短裤。看似平常不过的休闲居家穿搭,依然难掩她的S形好身材,身体两侧手臂更是纤细白皙发光,自带少女感。 李小璐年少成名,当年在演艺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婚姻,与同为演艺圈艺人贾乃亮,在2012年携手步入婚姻,一度让很多人心生羡慕。俊男美女的夫妻组合,着实太养眼了,两人的爱情也受到了不少粉丝的祝福。婚后,两人育有一个女儿甜馨。 此前,贾乃亮还带着女儿参加亲子类综艺节目,圈了不少粉。不过,这段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婚姻,在2019年以两人官宣离婚结尾。也正是因为婚内出轨风波,让李小璐一下子被推到风口浪尖,不但事业上一落千丈,人设、口碑也变得极差。 她或许不是一名合格的妻子,但是作为母亲,她相当称职,给足了女儿陪伴和关爱。 与贾乃亮离婚之后,时不时会有两人复合的传闻传出,不过对此两位当事人并没有正面回应。 此前几日,李小璐被媒体拍到和一位男性友人一起出行的画面,身着蓝色宽松衬衫以及灰色休闲裤。同行的男子身着白色短袖T恤加黑色休闲裤,两人在一棵树下面玩起了自拍。 李小璐更是将手机交给男性友人,自己一会儿对镜比耶,一会儿摆出娇俏的表情动作,还秀了一小段可爱的舞蹈。有不少网友纷纷猜测,难道这是李小璐的新男友?当事人并没有对此作出回应。 贾乃亮和李小璐都是单身状态,要是找到了心仪的另一半,也祝福他们。

加息会带来美国经济硬着陆?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美国通胀是否会失控?经济是否会因为美联储加息而硬着陆?加息是否会刺破泡沫带来金融危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何影响? 4月美国CPI同比8.3%,核心PCE同比4.9%,虽然较3月有所回调,依然处于40年来高位。通胀高升已成为全球现象,4月欧元区与德国CPI同比均创新7.4%的记录高点。由于新冠疫情冲击下,欧美国家的货币超发、疫情引发供应链危机与劳动力紧张,叠加俄乌冲击以及中国疫情封控的黑天鹅,通胀超预期持续,并给全球经济带来衰退风险。 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加息过晚,叠加地缘冲突能源粮食紧张,通胀会失控,甚至重现上世纪70年代高通胀现象。还有观点认为,在高通胀下,美联储猛烈加息将给资本市场造成动荡,甚至造成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那么美国通胀是否会失控?经济是否会因为美联储加息而硬着陆?加息是否会刺破泡沫带来金融危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有何影响? 美国通胀高位,但失控的可能性并不大,不会重回70年代 我们需要认真回顾一下美国通胀风险。根据费雪方程式MV=PQ逻辑,商品与服务价格主要由货币供应量与商品数量决定,简单的理解,商品服务价格由其供需决定。随着美联储货币收紧开始着手降低需求,疫情后供应链逐渐恢复,以及能源技术的进步,我们认为通胀很难重回70年代。 1)虽然本次美联储加息略晚,但并不像70年代初期对通胀视而不见。 当前在治理通胀上,美国总统拜登与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立场是一致的。拜登在5月下旬讲话中提出,解决通货膨胀是其首要经济任务。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近期讲话中称,“通货膨胀太高了,我们需要把它拉下来”。 本次通胀尚未深入人心,目前治理尚犹未晚。1979年8月沃尔克上任时美国通胀在5%以上已经6年,通胀已深入人心,本次通胀超美联储何以范围才1年左右。目前看鲍威尔面临的环境并没有沃尔克时期那么棘手。 2)目前较多迹象显示需求已经或者即将开始回落。 美国以半导体为代表的消费已经出现下行拐点。半导体作为韩国出口份额最大的产业,4月份出口108亿美元,同比15.8%,已经出现显著下行趋势,这跟美国半导体消费下滑有关(下图)。半导体作为除能源外的基础消费品,其消费增速下降对美国消费总额增速下行具有领先意义。 图:韩国半导体出口增速与美国半导体销售额增速 随着利率上行,美国房地产消费景气度开始下降。当前美国30年期抵押贷款利率上行到5.3%,创下2010年来新高,这压制了美国4月新建住房与成屋销售。在美联储加息没有结束背景下,这在趋势上将引发美国成屋销售有价格的下行(下图)。 图:美国成屋销售中位价同比高位回落 美国居民服务业消费支出同比出现回落。随着通胀高涨,美联储加息推进,以及居民储蓄率下降,4月美国居民服务消费支出同比增速10.8%,较前值11.3%回落。 图:美国居民服务支出同比增速 3)供应端风险有可能缓解。 美联储加息劳动力市场有望逐渐恢复。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非常紧张,4月美国员工薪酬同比增速在5.5%高位(下图)。美联储似乎已经为失业率重新上升做好了准备,以给劳动力市场降温。5月12日接受采访中,鲍威尔表示“需要做的是降低需求,给供应一个恢复的机会,现在,在劳动力市场上,平均每个失业者对应两个空缺职位,这是历史性的高水平”。当前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是通胀走高的重要推手,美联储加息给就业市场降温,美国企业员工薪资增速预期下降。 图:美联储正通过加息缩表使薪资增速下降,打破通胀上行 美国居民储蓄率下降将迫使更多劳动力回到市场,缓解劳动力市场紧张。由于美国财政纾困计划,很多居民在家不用去工作就能领到收入,这是劳动力市场紧张的一个原因,同时助推了通胀。4月美国居民储蓄率水平已经低到4.4%(下图),显著低于疫情前水平,这将使更多劳动力回到市场,从而降低薪资增速与通胀。 图:美国储蓄率水平已经明显低于疫情前 能源方面,当前能源供应更加多元,同时美国原油需求并不像70年代对中东依赖那么高。上世纪70-80年代石油是主要能源,更容易受到石油供应冲击。目前仅中国月度销售汽车量中,新能源车的占比已经达到25%,全球范围内对原油的需求已逐渐接近饱和。尽管工业在发展,但更多需求转向二次能源电力,而以中国为代表的电力来源正在快速多元化。这使得当前石油供应冲击不会有1973、1979年两波石油冲击那么大。 另外,凭借页岩油储备和技术,美国能够实现能源的自给自足,这跟70年代美国传统油田供应下降背景是不一样的(下图)。实际上美国在2019年特朗普时期已经实现了石油净出口,美国能源供应不存在技术与储量上难题,只是短期的人力、材料等短缺导致供应暂时偏慢。 图:美国原油产量 粮食方面,食品项占美国消费比重约13%,食品价格对美国通胀也起到助推作用。4月美国CPI食品分项同比涨幅9.4%,前值8.8%。目前看,美国粮食价格尚未出现较强下行趋势,尤其在俄乌冲突,俄罗斯乌克兰粮食生产、出口受影响情况下。但过去经验,粮食危机很少发生在发达国家,而且美国是粮食净出口国,由粮食价格引发恶性通胀风险很低。 其他商品方面,拜登有考虑可能选择取消中国部分商品进口关税来降低通胀。拜登在5月10日在华盛顿向全国发表讲话时表示,他可能会取消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的部分关税,以帮助控制美国不断上涨的消费者价格。 疫情后的供应链的阻塞也在恢复。随着需求下降,以及疫情后供应链修复,目前拿海运来看,紧缺的情况有所缓解,中国到美国集装箱运价逐渐下行(下图)。 图:中国集装箱运价指数下行 综合来讲,商品能源粮食供应端风险是存在的,但没有明显失控迹象。一方面,美国完全能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其甚至可以启用《国防安全生产法》来加快能源生产,缓解通胀。另一方面,劳动力紧张问题会随着美联储加息、疫情好转逐渐缓解,随着收入下降,将有更多劳动力加入到市场。实际上,4月美国核心PCE同比4.9%,已经连续2个月回调(下图)。 图:美国核心PCE与美联储预测核心PCE走势 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可能不大 如果通胀如美联储预期回落,那么尽管美国经济有下行风险,但整体出现急剧衰退的可能性并不大。 1)本次疫情主要是政府部门加杠杆,美国企业与居民的负债压力可控。 美联储加息过程中,市场担心的是债务的崩溃导致居民企业资产负债表收缩,比如2000年、2008年美联储加息带来的经济硬着陆。目前看这类情况出现可能并不大,主要原因如我们前文所述,本次新冠疫情主要是政府部门增加了杠杆,居民与企业部门增加杠杆有限。 当前美国企业债务压力并不大。与2000年及2008年相比,美国私人企业利息支出占经营盈余比例在15%左右(下图),目前处于较低水平。 图:美国私人企业利息支出占净经营盈余比 美国居民债务压力也不大。截至2021年底美国居民信用卡消费贷款撇帐率只有1.82%,处于历史低点附近,这与2000年、2008年的情形显著不一样(下图)。 图:美国消费贷款坏账率 本次主要是美国政府加杠杆严重(下图)。一般来讲美国政府破产违约概率小,相较于居民与企业部门更能应对缩表加息冲击。在应对新冠疫情过程中,美国政府增加了约5万亿债务,对应美联储总资产从4.2万亿扩张到近9万亿。本次6月开启的美联储缩表,预期到2025年缩表至5.9万亿美元。只要通胀不出现显著失控,美联储缩表节奏可以根据经济形势调整。这样会从主观上降低美国经济硬着陆风险。 图:2020年新冠疫情,美国政府杠杠率快速上升…

全球粮食危机走向何方?

本文转载自FT中文网,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俄乌冲突爆发后,全球小麦贸易极速缩减,食品价格普遍上扬。乌克兰粮食出口减少,将带什么影响?全球粮食危机能烟消云散么吗? 为什么是小麦? 早在去年秋,本轮全球粮食危机便已红灯亮起,主因即粮食供给不足。俄乌冲突爆发后的三个月内,全球小麦贸易极速缩减,全球食品价格普遍上扬。未来,因战争、天气,以及疫情等原因,小麦减种、减产、减供等态势将更为严峻,而难以舒解趋缓。无疑,这是一场小麦危机! 从地图上看,黑海像是一张嘴角下垂的饥饿之口,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巨量小麦从黑海北岸码头装船后,经海峡或运河输往欧洲、北非、东非、西亚等一系列的人口众多的区域,其中,粮食不能自给的广大区域拥有数亿计的人口……印度洋像是一副下垂的胃,达伽马航线像把锋利的刀,切下了这个胃的一半,到达了印度次大陆的南端卡利卡特。1521年,葡萄牙殖民者在斯里兰卡岛科伦坡附近登陆,进而,欧洲人才渐渐将殖民势力侵入到东印度洋及东南亚、东亚。整个印度洋航线正是以斯里兰卡为中点,非亚大陆世界岛于此分为东西两半,大体而言,西半部吃小麦,东半部吃稻米。小麦危机让印度洋半个胃缩紧了,并正在跨越斯里兰卡。 近三个月来,斯里兰卡陷入了货币危机,外债压力与通货膨胀的冲击,使其陷入了经济崩溃的灾难之中,其中能源价格和食品价格飙涨最为醒目。斯里兰卡人食稻米为主,大米的价格翻了数倍;于此同时,乌克兰港口因战事阻隔积压着去年产的2500万吨小麦无法运出。 全球最主要的作物是小麦、水稻,以及玉米。为什么偏偏是小麦危机呢?应当说,全球粮食不能自给的地区主要就是小麦产区或邻近小麦主产区,相较稻米而言,小麦更直接地决定着全球粮食供给安全。 殖民海路开拓以降,全球进入了生态全球化时代,至今,全球陆地地表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开垦为作物用地。美洲作物向全球拓展开来,食物中以玉米、马铃薯、高粱、花生等为主,其中,马铃薯全球扩张最为广泛,更曾在十九世纪中叶爆发了爱尔兰大饥荒。造成饥荒的直接原因是马铃薯疫病,而使得疫病广泛而持久蔓延的原因,不仅是对其认识不足,更主要的祸因是,马铃薯的单一种植,特别是单一品种的广泛种植。 小麦危机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减产是长期而主要的原因,其中气候恶化所带来的干旱等是造成减产的主因;战争是直接的冲击,它使供给减少甚或中断;贸易保护是派生的原因,但其无疑直接恶化了局面;食品通胀跨越了小麦,向所有食品领域蔓延开来。 为什么是乌克兰? 全球粮食体系中,天气和其他与供应相关的因素决定了粮食供给。虽然天气等因素持续恶化,但是,即便在新冠肺炎全球健康事件冲击之下,全球粮食供应体系仍是具备相当的耐受力。不过,去年秋季以来,全球粮食体系应对危机的能力已经直线下落,危机信号红灯闪烁!或许俄乌冲突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全球粮食供应链出现严重问题,未来中长期的影响尚很难预测。在俄乌冲突之前,粮食价格已在新冠疫情期间上涨了18%,即便未发生这场危机,全球的粮食安全状况仍将持续恶化,并蔓延为一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但是,眼前的情势使得这场全球性的粮食危机更像是一场突发事件的产物,黑海北岸广袤的黑土地上所正在发生的一切改变了全球食物链。为什么是乌克兰? 截至2019年,乌克兰57%的土地用于种植农作物,是世界上耕地最广泛的国家之一。对比2019年的美国,全美仅17%的土地用于耕作。乌克兰黑土土质非常肥沃,耕地也较欧美等更为便宜。乌克兰种植了全球4%的小麦,但其产量远高于消费量,使其成为世界性的粮食出口大国。乌克兰黑海深海港口,使其在海路上与国际市场紧密相联,也使之成为全球最重要等农产品出口国之一,荣冠“欧洲的粮仓”。 具体来看,近5年,世界小麦平均产量约7.75亿吨左右,但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欧盟、印度、俄罗斯、美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8个国家(地区),约占世界小麦总产量的76%。其中,中国、欧盟和印度小麦年均产量超过1亿吨,俄罗斯、美国、加拿大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7578.7万吨、4993.9万吨和3105.1万吨;乌克兰和澳大利亚小麦年均产量分别为2816.2万吨和2376.9万吨。2021年俄罗斯出口小麦4249万吨,占全球小麦出口量的21.99%,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乌克兰出口2036万吨,占比10.54%。每年,乌克兰通常出口小麦、玉米等谷物高达4000-5000万吨,大体来说,小麦出口占全球10%,玉米出口占13%,葵花籽油占47%。 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仅3月份乌克兰的出口量降到2月的四分之一。目前,有2500万吨粮食滞留在乌克兰港口,外海基本为俄军所控制,那么,只有设法陆路输出粮食,而因战事糜烂,包括铁路机车、火车站、桥梁等大量交通基础设施,持续受到战火袭扰与破坏,乌内地粮食外运面临很大阻碍。事实上,有待输出的只是上次收成留存下的小部分而已。因乌克兰机车轨距与欧洲其他国家不同,欧洲机车无法驶入,粮运货车须在边界卸载重装,造成了陆运瓶颈。加之,俄军针对性打击铁路武器运输,尤其是机车和重点车站,事实上,乌克兰铁路运输网络面临瘫痪。 随着乌大片农田变成战场,公共交通道路及港口基础设施受到军事袭击,其粮食供应链已经完全瘫痪。战时宵禁,农时受限,道路管制,农机作业受限,等等,这些严重破坏了乌克兰粮食生产。即便和平快速降临,但是,更待外逃难民返乡,技术工人上岗,排除田间未爆弹,修补农机设备设施,并等待下一次播种季的来临。 世界粮食计划署估计,乌克兰将有45%的人陷入食物短缺。现根本无法预知战事将持续多久,但今年或将减少1900-3400万吨的谷物出口;明年,这一数字将放大到1000-4300万吨之间,转化热量摄取量,将影响到6000万至1.5亿人所需。粮食供给减少预示着食品价格上涨,而这些更高的价格将影响到世界上更广泛的人口,远远超过 1.5 亿人。 乌克兰粮食出口的减少将对非洲和中东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乌克兰是索马里、叙利亚和利比亚等国的主要供应国,占黎巴嫩小麦进口量的80%,占埃及小麦进口的近66%(埃及80%以上的小麦进口来自俄乌两国),东非的一些国家还依赖进口埃及的小麦加工食品。 为什么是食品通胀? 世界银行警告称,食品价格每上涨一个百分点,全球就会有1000万人陷入极端贫困。当前,食品通胀的情势已较2007-08年发生的上一次食品价格危机更糟糕。 粮食出口国受食品通胀损害可能性小些,而粮食能够自给并有着长期而完善的粮食战略储备的国家,似乎更有能力来应对食品通胀,促进粮食安全,减少食品通胀的危害。 今年迄今,小麦期货价格上涨了60%,热浪和干旱将造成印度和美国的作物减产。由于印度去年粮食丰收,国际社会本指望能够更多地依赖这一全球第二大小麦产出国的出口来填补乌克兰减产留下来的空白。但在经历了3月的历史性最高气温后,印度于5月14日宣布立即禁止小麦出口。同时,印度政府也表示,食品价格飙升正在威胁印度和其他脆弱国家的重要商品的安全。事实上,早在印度禁止小麦出口之前,多国先后限制粮食出口,其中,印尼限制棕榈油出口的举措,与印度禁止小麦一样,对于全球带来莫大冲击。 食品通胀掠过斯里兰卡岛进入东南亚、东亚广泛的稻米区,而葵花籽油和棕榈油出口的减少对食品加工业,乃至化妆品业等产业造成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 最近一次食品价格飙升发生在2007年及2008 年上半年。期间,国际大米价格上涨了217%,小麦上涨了136%,玉米上涨了125%,大豆上涨了107%。正如今天在斯里兰卡、伊朗等国所发生的一样,食品通胀曾在亚洲和非洲部分地区引发了抗议和骚乱。高粮价往往迫使政府部门干预,而干预有时往往并不成功,加剧了社会动荡。 食品通胀与能源价格上涨一起,将促使全球大通胀的发生,尤其在经历了两年的宽松货币政策之后,本来就已过多的美元、欧元等银行钞票,正在追求越来越高价格的石油、天然、粮食……而美联储的连续加息,及欧央行即将来临的加息潮,将促使全球货币经济情势更趋动荡,衰退与通胀同时出现的剧情中,食品通胀将是一个顽固的“狠角色”。因为,没人能够预测战争、恶劣天气能够何时发生逆转,错过一个种植季节,将使问题再度恶化下去。 下一个种植季到来之前,经济制裁或将加码,粮食贸易或将因新的出口禁令而再度缩减,食品通胀的情势或更趋恶化,农民将面临更加困难的局面。 诸如食品出口禁令之类的事情会降低农民的盈利能力,使他资金不足,无法为下一季种植更大的作物。错过收成或无法出口将使农民缺乏购买种子、化肥和农业设备的资金,从而使未来的收成变小。在战争拖得更久的情况下,可能会错过几个种植和收获季节。此外,制裁可能会升级,在某些时候还可能包括一些农产品,或者可能会有政府停止向需要它们的国家出口重要商品。这可能会导致全球粮食供应出现重大问题,市场预期或将更为糟糕。 还有肥料 “面包会有,牛奶也会有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这句电影台词来自于苏联影片《列宁在1918》。时至今日,也许只有俄国人可抱持如此信念,因为他们至少有天然气和化肥。 大多数合成肥料中使用的氮,是通过将空气中的氮与甲烷中的氢结合产生氨,然后用于产生其他形式的氮,包括硝酸铵和尿素。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使用天然气来提供所需的甲烷和作为反应的热源,而更高的天然气价格意味着更昂贵的化肥,进而意味着更少地购买,甚或更少地生产,除非粮食价格大幅上涨。 近两年来,化肥价格已经翻了三倍。即便是美国的农民也在抱怨买不起化肥,全球农民都在绞尽脑汁地在减少施肥与确保收成之间作取舍。没有化肥,粮食将减产三分之一或一半,这意味着农民的破产,甚或土地的抛荒。事实上,减产以及缩减种植面积已经在全球趋多地方发生了,往往这是农民的主动、理性和无奈的选择。问题是,这一情况要持续多久,是否将进一步蔓延开来。 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温哥华钾肥交易价格几乎翻了三倍。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大的钾肥生产国,俄罗斯和白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和第三大钾肥生产国,三国听起来这是再好不过的消息,但对全球农民来说这却是糟糕透顶的坏消息,而对全球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食品通胀或难停下来。 还有玉米 虽然国际市场上优质稻米的价格往往大大高出小麦,但是在亚洲之外,几乎没有优质水稻,产出大多为糙米。不过,全球玉米的品质差异不大,文化上也更易为全球消费者所接受。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的玉米种植能否帮助人们应对这场粮食危机吗? 美国的玉米种植产量的确很高,每英亩140到160蒲式耳之间,但这些玉米往往并非主要是提供给人类的食物,而是主要用于生物燃料和动物饲料。其中,大约40%的美国玉米用于生产乙醇,进而用作燃料。以爱荷华州为例,该州每英亩年产玉米可提供1500万大卡的热量,相当于15人的年食物热量摄取量。而用于燃料乙醇和动物饲料的生产,可提供300万大卡的热量,主要是间接来自换算成的乳制品和肉类制品,但是,仅相当于3人的年食物热量的摄取量。事实上,越南、埃及和孟加拉的农业产出单位热量也高出这个水平。 种植业所提供的绿色能源究竟有没有那么“绿”?对此,尚无定论。在生物能源的生产或较化石能源的燃烧排放更多的碳,有关疑义尚待进一步厘清。 美国的粮食产能与效率是全球最高的,粮食产量几乎与中国一样大,它更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即便如此,食品通胀已经席卷了美国,化肥短缺和小麦歉收与减种也同样因炎热而干旱发生了。或许,玉米种植策略的改进能够帮到美国人和更多的全球消费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