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重庆山火他送物资为保持清醒“冷水浇头”

重庆市北碚区山火蔓延五天四夜,一场人与山火的对抗令人揪心。救火这几天,消防官兵、摩托骑士等救援视频在网上涌现。其中,一则重庆小伙“两天两夜运送物资,为保清醒往头上浇水”的视频也感动无数网友,甚至有网友为他画了一幅画。 为了保持清醒,“龙麻子”往头上浇水。(取材自红星新闻) 红星新闻报道,视频中身穿浅绿色衣服、戴著手套的“龙麻子”为运物资已经两天两夜没合眼,累了就趴在摩托车上休息。多次中暑呕吐后,一旁的志愿者开玩笑说,“龙麻子,你这个发出去是要被笑话的哦。” 衣服全湿、满头不知是汗还是水的“龙麻子”回答说,“我从下午1点干到现在,现在几点了我都不晓得。”在又热又累的火场,为了保持清醒,“龙麻子”又往头上浇了一瓶水。甩甩头后,他重新拧了拧摩托车的油门,再次背著背篓,载著物资向山里冲锋。 据了解,“龙麻子”本名龙杰。日前在中午休息间隙,龙杰讲述近几天与志愿者一起参与救援的具体心路历程。 “想一直干到火灭”的龙杰这几天基本没有睡超过5小时,2000年出生的他,今年22岁,工作是送外卖。山火发生后,他在(摩友)群里面听到有人说去运送物资,到现场时才知里面有些救援人员还没吃饭,这才骑著摩托车去运输物资。 到23日晚,龙杰已经有30几个小时没睡觉了,刚躺下一个小时,现场就有人跟他说疫情可能要封控,他就回了一趟家,洗了个澡,休整了一下,24日就又去了,直到25日中午仍继续运物资。 被问到根据视频可以看出状态已经不是很好,为什么没有想著回家去休息一下?龙杰表示,“其实我们还不算累,关键是那些当兵的,武警、消防,他们都在最里面灭火。(如果)我回家休息,里面消防、武警,几百上千个人,万一食品没送够,就会有人没有饭吃。” 据了解,龙杰用摩托车主要运送消防水袋,还有一些消防要用的灭火器,以及背著灭火的单边水枪。此外,还有冰水、西瓜,消防人员吃的饭,这些基本的保障。 龙杰表示,“我们运一次一般在十几二十分钟,因为我们摩托车比较方便进去。我了解到,之前救援人员运送物资全是走路,我想著他们如果走路,走两圈估计就走不动了,但是我们的摩托车可以一直拉。” 面对网友称赞很伟大、是英雄,龙杰说:“其实我们并不是伟大,重庆是我的家,我的家著火了,我不可能看著不管。”

中国人私生活调查:性爱降级95后正在变保守?

年轻人的性生活比中年人还少。 现在,年轻人比中年人还要清心寡欲。 根据北京大学和复旦大学组织的“中国人私生活调查”,有固定伴侣的年轻人(1995年到2003年之间出生)中,14.6%的男性和10.1%女性在过去一年中都没有性行为,这一比例比“70后”还高。 国外的数据同样让人沮丧。 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珍·特温格在她的一系列期刊文章中指出,照目前状况发展下去,如今年轻人的性伴侣会比前两代人少。现在20岁出头的人与“X时代人”(通常指上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出生的人)同年龄时相比,完全没有性生活的比例高1.5倍。15%的受访者表示自成年以来一直没有性行为。 年轻人的“性爱降级”其实不是新鲜事了。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潘绥铭教授在2015年的统计,18岁到29岁的年轻人中,几乎每六个男生就有一个毫无“性趣”,女生则是三个人里就有一个。其人数比他们的父辈多出两到三倍。 为什么年轻人的性生活比中年人还少?他们的性观念变得更开放了吗?互联网如何改变了年轻人的性生活? 为对中国人的私生活提供更全面和最新的概述,2020年,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的学者设计并实施了“中国人私生活调查”。该调查通过互联网发放问卷,共获得了6828个有效问卷。 这份调查揭开了中国年轻人性生活的隐秘一角。 “性冷淡”的城市新中产 “在线游戏,宠物和其他形式的娱乐成为了性的替代品,因此性对年轻人的吸引力降低了”,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社会研究中心助理教授于嘉分析年轻人对性失去兴趣的原因。她是设计中国人私生活调查的学者之一。 她指出,工作、婚姻和育儿等心理方面的压力让年轻人无心性事。“996的工作文化和竞争激烈的工作环境可能会迫使许多高收入专业人士和管理人员放弃性生活”,于嘉在论文中写道。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在没办法保证生活和工作都能稳定的情况下,性欲什么的都得往后排。我现在基本上一点欲望都没有,只想好好工作,给自己的未来铺一条平坦点的路。以后会不会有想法也说不准,或许在前途有了保证的情况下才会有想法吧!”一位90后受访者说。 “我们不确定今天的中国青年是否会跟随日本青年的脚步,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没有浪漫关系,不结婚,过着无性的生活”,于嘉在论文中写道。 根据《大西洋月刊》的报道,在2005年,年龄在18至34岁之间的日本单身人士中有三分之一是处子。到2015年,这个群体增加至43%。与此同时,表示不打算结婚的人群比例也有所上升。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文章分析,经济压力、焦虑、脆弱的心理健康、抗抑郁药物的广泛使用、睾丸激素水平的下降、交友软件、选择无力、无所不在无所不管的父母、立业当先的态度、智能手机、缺觉、肥胖等一系列当代困境几乎都会导致性欲下降。比如,睡眠不足会强烈地抑制欲望,而睡前看手机这种如今常见的行为恰恰会危害睡眠质量。 “如果不是一回家就开电视刷手机,我们可能会有更多的性生活。”一个女孩接受《大西洋月刊》采访时表示。马尔科姆·哈里斯在他的著作《如今的孩子们:人力资本与千禧一代的造就》中表明了类似观点,“超越接吻的阶段需要一些闲工夫,但如今的孩子有太多事情要做。” 此外,网络上随处可见的色情内容也足以让年轻人“性脱敏”。有研究显示,当人们越多观看色情片,越经常通过自慰的方式获得性高潮,在真实的性生活面前就越难以有性唤起。 “过去有很多禁忌,各种各样的压抑,使得大家有压迫就有反抗,整个社会都有尝禁果的心理吧。你不让我做,我非得要尝试一下不可。因为人被压得狠,可能显得性的冲动比较大。”性学家、女性社会学家李银河教授曾分析称,与之相反,如果性不再成为禁忌,人们越来越能正视这个话题,这种冲动很可能就会随之减弱。 “越往后越宽松,不再那么使劲压着。各方面都没什么压力了,大家反倒不想多做了。美国也是一样,经历了性革命后,大家的‘性趣’就转淡了。”李银河分析,“我觉得可能‘90后’,比起‘70后’或者是‘50后’,周围的压迫感没有了,怎么样都可以。” “我觉得性生活的减少,并不一定说是年轻人被剥夺了性生活,有可能他们会更加注重性生活的质量和满意度,包括新技巧和新工具的使用,”于嘉提出另一种猜测,年轻人其实经历了从重量到重质的一个变化,“有可能它虽然频率不是非常的高,但是在质量上可能会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根据数据,出现“性冷淡”情况的更集中在高学历的城市新中产人群中,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年轻人反而如鱼得水。换句话说,“智者不入爱河,寡王一路硕博”的网络传言被中国人私生活调查证实了。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根据中国人私生活调查,在80后男性中,有研究生文凭的高学历人群每周至少发生一到两次性行为的比例是39.4%,远低于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男性(58.5%-67.8%)。 “可能是在社会经济地位比较低的群体之中,满足性娱乐功能的替代品并不多,所以性的作用依旧很重要。 但是社会阶层比较高的群体中,它有更多的替代品,比如更好的社交、自己的圈子、健身、运动、养宠物或者自己的爱好”,于嘉指出可能的原因。 潘绥铭自2000年起率队,每五年进行一次“中国人的性生活与性关系”总人口随机抽样调查。他发现,在27-35岁的人当中,无论男女,有10%的人从来没有过性生活,女性增幅远高于男性,且还在飙升。 其中,文化程度越高的女性,无性的人越多。一方面,受教育越多、年龄越大,越有各种各样的顾虑、衡量、恐惧;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越高,能在一起交流的人其实也相对变少了。 放缓的性革命与保守的年轻人 虽然性生活频率变低,但是年轻人初次性行为的时间更早了。 根据中国人私生活调查的样本,1995年至2002年间出生的男性有四分之三在20岁之前发生过性关系,远超过1995年之前出生的男性在20岁前发生性关系的比例(三分之一左右)。 初次性行为提前能否说明年轻人的性观念更加开放? 在某些方面,年轻人的性观念确实更开放了,其中最重要的是性的目的。 对年轻人来说,性的首要目的不再是生育,而是表达爱意。 在1995年到2002年出生的人中,只有8.3%的男性和5.3%的女性认为性的首要目的是生育,而一半左右(男性44%,女性58.4%)的人认为性的目的是表达爱意。 过去性是为了生育,现在性是为了愉悦。“这种转变被视为性革命的意识形态基础”,年轻人更加强调性的自主性,而非为了家庭繁衍而发生性行为。这也意味着性行为不一定是结婚对象之间发生的。婚前性行为的增多也让初次性行为更早了。 日剧《家族的形式》剧照。 然而,在某些方面,95后的年轻男性比80后更保守。…

若2024拜登与川普对决民调显示他会赢

艾默生学院(Emerson College)周五公布的一项民调显示,在假设的2024年总统大选中,拜登仅领先前总统川普1个百分点。 结果显示,拜登获得43%的选票,川普获得42%,8%的人计划投票给其他人,6%尚未决定。艾默生学院民调的执行董事斯宾塞•金博尔(Spencer Kimball)在公布结果时表示,这是在今年艾默生民调中,拜登首次领先川普。 与上个月艾默生进行的民调相比,拜登提高了2个百分点,而川普下降了两个百分点。 调查发现,在问及FBI搜查川普海湖庄园对他们的看法有什么影响时,36%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川普的可能性较小,30%的人表示更有可能支持他,34%表示搜查对他们的观点没有影响。 拜登在民调中的支持率上升了2个百分点至42%,而他的不支持率则下降了2个百分点至51%。 民调还显示,对于拜登减免学生贷款的决定,有36%的人认为不应该这样做,35%的人认为这是正确的决定,28%的人认为减免的数量还不够。 民主党内改革派曾敦促拜登取消每个学生借款人高达5万元的债务,而共和党则抨击拜登减免任何学生贷款。 一半的受访者将经济列为最重要的问题,堕胎和医疗保健并列第二。 这项民调从8月23日至24日对1千名登记选民进行的。 美联社

杭州孕妇:纳税半辈子最后在麦当劳流产

中国防疫措施再度导致民众就医发生问题,辽宁省一名孕妇要到医院进行药物流产,结果因为曾经到过浙江省杭州市,就被医院拒绝,最后被迫找了一间麦当劳借厕所排出孕囊,她感叹“纳税半辈子,最后在麦当劳流产,太牛逼了。” 示意图,图非孕妇流产所在的麦当劳。翻摄自微博 “给大家说个人生奇遇,略血腥”,这名孕妇发文表示,自己因为意外怀孕,所以要进行药物流产,本周三还正常到医院检查开药,并遵照医师指示吃了两天药,并安排昨天到院排出孕囊。 想不到昨天到医院时,医院突然表示因为她之前有杭州行程,所以不准进院,即便她核酸报告阴性,也有代表健康的绿码,但医院就是不准。她当时已经开始宫缩,急诊室才通融她使用一间空房,但不允许她使用洗手间,然而“孕囊排出是需要洗手间的”,但医院要她自己想办法。 “我只好去了麦当劳”,孕妇表示,自己在麦当劳经历了宫缩和排出孕囊,然后拍照片传给医师询问,在确认没问题后就回家了,“万幸的是,麦当劳的洗手间比医院干净。纳税半辈子,最后在麦当劳流产,太牛逼了。”

留学生即将大规模返澳!专家:中国料将再次成为最大生源国

《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称,有迹象表明,留学生将在2023年大规模返澳,而中国有望再次成为澳洲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报道称,有招生公司表示,潜在生源数量正处于近12年来的最高位。考虑到澳洲国境已经全面重开,预计2023年的留学生入学率将会创下新高。 教育公司IDP的首席执行官Andrew Barkla表示:“澳洲教育出口业将在2023年回归,而且会超越2019年,创下新高。” “现在生源完全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如何确保留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澳工作,并加快签证的审批速度。” (图片来源:《澳洲金融评论报》) Barkla还表示,中国的生源情况出人意料地好,作为签证申请和入学率早期预测指标的英语测试,仅比2019年同期少了10%。 “此前,受防疫政策以及航班等问题的影响,中国市场的情况一直不太乐观。” 《澳洲金融评论报》报道称,各种迹象都表明,中国将重新成为澳洲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 2019年,中国留学生占到了赴澳留学生总署的37.3%,为澳洲带来了$120亿的出口收入。 (图片来源:网络) Navitas的全球洞察力和分析主管Jon Chew表示,2022年前6个月的签证申请数量令人惊讶,“签证申请量已经超过2019年,预计2023年这一趋势还将继续”。 招生公司AECC Global的首席商务官Jake Foster表示,澳洲国际教育行业的前景非常好。 “对澳洲国际教育的需求创新高,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及时处理学生签证。上个月,我们收到的潜在生源咨询量比之前大涨了34%。” (Ming Chen)

替俄罗斯倒打一耙中国称美把粮食武器化

乌克兰拥有广袤富饶的农田,享有“欧洲粮仓”的美誉。 联合国旗下的全球最大人道主义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WFP)每年为约1亿受灾人口提供救命口粮,该机构的四成小麦源自乌克兰。 但俄罗斯对乌克兰的突然入侵改变了这一切。俄军炮火下,粮库炸成废墟,麦田熊熊燃烧,农民参军抗俄,乌克兰的粮食出产岌岌可危。 在联合国和土耳其的斡旋下,俄乌于7月22日在伊斯坦布尔签署“黑海谷物倡议”,乌克兰的农产品得以从其三个黑海港口安全输出。据路透社8月23日的报道,现已有约72万吨粮食从这些乌克兰港口运出。8月20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对乌克兰农产品海运的恢复做出肯定,但也呼吁“让俄罗斯的粮食和化肥不受阻碍地进入全球市场”。他表示这是“黑海谷物倡议的另一部分。” 在西方国家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中,俄罗斯的农作物和化肥并不在列。但古特雷斯表示,对俄经济制裁的“寒蝉效应”也影响了俄罗斯粮食和化肥的出口,国际托运商、银行和保险公司对俄罗斯商品总体上望而却步,害怕受到某种牵连。 古特雷斯的这一评论在中国官方英文报纸《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笔下成了炮轰美国的素材。 “既然是美国将粮食武器化,并从中获利,明年世界能否避免粮食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对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社会成员的努力有多配合,”《中国日报》在一篇题为《美国把粮食武器化危害世界》的英文社评中说。 美国是世界粮食计划署遥遥领先的最大捐赠者。所谓美国把“粮食武器化”的说法非常荒谬。 的确,全球正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但这不是对俄经济制裁引发的。 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因COVID-19全球疫情造成的供应链中断和粮食生产国接连遭受旱灾,食品价格就已不断上涨,粮食短缺问题已在预料之中。 但俄罗斯今年2月发动的这场战争大幅加剧了这场已在酝酿中的粮食危机。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估计,41个国家的1.81亿人可能在今年面临粮食危机或饥饿。 乌克兰和俄罗斯都是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路透社援引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的数字报道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前,俄乌两国“在2016-2020年间的小麦出口量占全球(同类)贸易额的24%,葵花籽油出口量占57%,玉米出口量占14%。” 俄罗斯军队正占领着乌克兰的大片农田。许多乌克兰农民纷纷弃农从军,加入乌克兰武装部队与俄军作战。 乌克兰官员指责俄罗斯蓄意破坏乌克兰的农业基础设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援引尼古拉耶夫州军事管理当局的负责人维塔利·金(Vitaliy Kim)的话报道说,俄罗斯在6月份炮击了乌克兰最大的粮食储存设施。 乌克兰官员还指责俄罗斯在其占领的地区窃取乌克兰谷物,并将这些谷物卖给叙利亚。 尽管克里姆林宫否认了这一指控,但CNN报道说,“莫斯科支持的乌克兰南部扎波罗热州军事管理当局领导人夸口说,满载乌克兰粮食的火车车厢正从俄罗斯占领的城市梅利托波尔开往克里米亚。” 卫星图像显示,俄罗斯船只在克里米亚港口塞瓦斯托波尔装载乌克兰粮食,其中一艘随后抵达叙利亚的一个港口。 乌克兰英文报纸《基辅独立报》(The Kyiv Independent)8月4日援引乌克兰国家安全局(SBU)的数据报道说,俄罗斯从乌克兰的赫尔松州和扎波罗热州窃取了超过65万吨粮食,总价值2亿美元。 半岛电视台(Al Jazeera)援引危机管理专家安娜·纳古尔尼的话报道说,全球约有4亿人口依赖乌克兰的粮食出口。在达成“黑海谷物倡议”之前,俄罗斯封锁了乌克兰黑海港口的通道。这使得乌克兰的数千万吨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滞留国内,时刻处于俄罗斯猛烈炮击的危险中。 在“黑海谷物倡议”达成的前几天,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承诺“为乌克兰谷物出口提供便利,但我们的前提是,有关……俄罗斯谷物出口的所有限制将全部取消。” 然而,俄罗斯的谷物和化肥没有受到美国或欧洲的制裁。 美国和西方盟友分别在4月和5月禁止俄罗斯船只进入各自的港口。贸易专家认为,美国的禁令在很大程度上是象征性的,因为俄罗斯船只运载的货物不到抵达美国港口货物总量的1%。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表示,俄罗斯把粮食武器化,但为此付出代价的是这世界上忍饥挨饿的贫困人口。 “这是普京对世界上一些最脆弱的国家和人民的冷酷、无情、精心策划的一场围攻,”她在6月份表示。“现在,粮食已成为克里姆林宫恐怖武器库的一部分,对此我们不能容忍。” 美欧已就粮食问题与联合国协调合作。 尽管古特雷斯提到了西方对俄制裁的“寒蝉效应”,但他也在8月20日指出,美国和欧盟一直在与联合国合作,以“克服俄罗斯粮食和化肥进入全球市场的障碍”。 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6月间报道说,华盛顿“正在悄悄地鼓励农业和航运公司购买和运输更多的俄罗斯化肥…….因为对制裁的担忧导致(化肥)供应急剧下降,加剧了全球粮食价格的螺旋式上升。”…

8月26日头条:继续加息房价跌到明年福特房亏50万脱手

首席经济学家称加拿大经济将在2023年衰退,房价将跌到明年年底;美联储主席鲍威尔鹰派发言:将继续激进加息,直到失业率升高;省长福特房子终于售出,比挂牌价低了50万;经济学家预估,加拿大直到2023年都不会降息;…… 以下是8月26日的新闻头条,点击链接可查阅详情: 本地要闻 Desjardins的经济学家预测,因为在激进的加息、冷却的房地产市场和美国经济增长疲软的情况下,加拿大的经济前景也被拖累,加拿大预计将在2023年上半年进入衰退。房价将一直跌到明年年底。 图源:REUTERS/Patrick Doyle 多伦多道明银行首席经济师Beata Caranci近日接受环球邮报采访时,对经济、通胀、利率与房市走向作了分析,称加拿大央行2023年都不会降息。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在9月抵达大多伦多地区上学,加拿大服务局办公室门口排队的人也越来越多,一些人的等待时间长达4小时。 图源:DailyHive 外卖平台DoorDash证实了一起数据泄露事件,该事件暴露了客户的个人信息。目前,该公司已经发出通知,提醒用户小心“复杂的网络钓鱼活动”。 消息人士告诉CityNews,由于床位短缺,安省政府正在考虑将安省北部的住院老年人转移到距离家乡300公里远的长期护理院。向不愿迁往长期护理院的留医者收取每日最低62元的住院费,这与护理院收费相同,最高可达每天1500元,此前有报道说最多的一个老人被收费24万。 尽管遭香港政府通缉,在加拿大发起的一项选举非官方“香港议会”计划的活动人士表示他们正在推进该项目。 一名男子在万锦Warden Avenue和Steeles Avenue East附近多次抢劫商家,已经被警方拘控。 加拿大旅行者因ArriveCAN应用程序被罚款6000多元并没有在网上引起太多同情。尽管现在旅行者有72小时的时间来提交他们的旅行详情、疫苗接种信息和海关申报单,但这款应用程序仍然令人头疼。 移民在我们的国民经济复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当前,新移民对全国乡村和北方社区的未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加拿大联邦政府致力于支持这些社区,扩大移民规模,以创造当地就业机会,解决我们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并帮助工商业发展壮大。 视频新闻 又到周末了,多伦多又有哪些户外活动可以参加了?跟着51.CA加国无忧看看本周精彩活动 生活资讯 如果您计划在8月的最后一个周末做公路旅行,那么现在是加油的好时机。大多伦多地区的汽油价格周五达到了大约六个月的最低点,下跌4分至每升1.549元,预计周六价格将保持不变。 安省省长福特的房子在上市41天之后,终于成交售出。这间位于Etobicoke社区6 Tettenhall Road的房子于8月23日以$2,700,000元成交,比最初的上市价格低了近$50万元。 图源:house.51.ca 这个为期三天的2022年多伦多Elevate Festival,将会有超多的小组讨论、商务休闲室、NFT艺术馆、招聘会和街区派对。 全世界最酷的街道就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至少,这是根据全球杂志Time Out及其调查的20,000名城市居民的说法。多伦多的Ossington Avenue全球排名第14,是加拿大第二个上榜的街道。 如果您没有车,但是想从多伦多前往尼亚加拉大瀑布,现在坐火车就行了。安省政府刚刚宣布将恢复其全年运行的GO火车服务。 最近一段时间,加拿大一名资深电视女主播遭解雇的事闹得沸沸扬扬。现在有商家站出来力挺这位女主播,并怀疑这是职场性别和年龄歧视。加拿大快餐业巨头Wendy’s更是做出一个不小的举动。 Because a ⭐️ is a ⭐️…

可怜的中国半导体,靠一个笑话活着

中国的半导体行业靠一个笑话活着:美国搞半导体封锁就是在反向促进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大发展。可怜的大众根本不知道为何我们的半导体始终发展不起来,只是一味地认为是老美的封锁。 今天我们不需要讨论尖端的半导体技术,我们只需要讨论国人的心态,为什么我们的半导体总是只能拾人牙慧? 对于半导体这类高精尖的专业技术,中国只有两类人,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懂的人,另一类是知道自己不懂的人。 不知道自己不懂的人常常是这样认为的: 半导体技术虽然很高深,但总高不过造原子弹吧!既然原子弹在那么辛苦的条件下我们都能做出了,一个小小的半导体中国不可能搞不出来吧! 基于这种完全不拐弯或者是脱离实际情况的想法,我们的大众和股民一听见美国通过了最新的《芯片法案》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再过几天我们的芯片产业就会像雨后春笋般的自动从土里冒出来一样。打脸通常都会来得比较快,不到一个礼拜,芯片产业的所谓利好被现实狠狠地按在地上摩擦。糊涂人相信是利好,聪明人看到的更多是利空。 从基础材料晶圆到芯片设计,从芯片制造到软件生态,可以说在芯片领域的全方位上,我们都是被人掐着脖子的。芯片产业体系。国外经过了数十年的大力发展,从设计、生产到应用,已经形成一套相对完美的体系,想要脱离这套体系,谈何容易。 半导体技术超越比原子弹还难 半导体技术发展的难度恐怕丝毫不比造原子弹小,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因为半导体技术有着原子弹不一样的背景。 1、半导体技术的最大障碍是知识产权保护 对于一套成熟的技术体系而言,除非弯道超车发展新的技术体系,否则永远别想绕过以往的专利技术保护。半导体技术的数十年发展,积累了若干的知识产权,中国的半导体技术要想沿着原来的体系来发展,已有知识产权就是最大拦路虎。对于这一系列民用多于军用技术体系而言,需要遵循的是国际上通行的专利保护法案,只要是这个地球上的国家,谁都别想绕过。原子弹的技术虽然很难,但是却可以搞技术借鉴,或者所谓的技术拿来主义。但是,轮到半导体行业,这个就不行了。 专利分布 当然了,有人说中国这么有钱,我们可以买断的,有这种想法的人似乎过于天真,一是巨量的专利恐怕根本就买不起,二是部分核心技术对手国根本不考虑卖。这件事不是光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有钱也只能买到过时的技术。 2、技术领先国有着让人崩溃的封锁策略 熟悉半导体行业的人都应该知道,国外除了利用专利保护的大棒威胁之外,往往还会利用降价策略的胡萝卜进行经济较量。在专利保护下技术先进国,为了保持持续的技术领先,除了利用国际公认的专利保护,还会利用一系列的经济和政治手段打压对立国的技术发展。常规的比如有直接通过类似于《芯片法案》或者让对手公司纳入实体名单,中国和美国在芯片行业对抗了这么多年基本就是基于此类常规操作手法。 扼住中国咽喉的小芯片 另一类就是看上去杀伤力不大,实际却伤害性不小的经济手段。比如国内已经初步掌握的28纳米技术芯片和DDR4内存芯片,以及显示屏技术等领域,他们在我们即将要大发展的时候就会通过暴力降价行为阻止我们进一步发展。比如降幅很大的DDR4芯片,降价幅度甚至达到2/3。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厂商无法盈利,研发也无法大力投入,导致技术再一次落后。技术先进国的先发优势十分明显,后发者如不建立另外的技术体系,永远逃不脱先进国的封锁。这也就是为何中国半导体企业总是显得研发投入不足,技术无法领先的原因之一。 3、大量缺乏全系列基础研发人才,没人才其他都是空谈 “宇宙的尽头是考公”、“名校高材生搞金融”,当前的现实是最聪明的哪一类人不是在研究如何提高中国的科学技术,而是整天在考虑如何才能公考早日上岸。国内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最聪明的人不是在银行投行就是在做各种公募私募基金经理,努力搞钱才是第一位的。 聪明人都去考编了,生化环材就业难 然而,每年一大批的基础研究的“生化环材”人才却在为区区数千元的工作发愁。这种情况证明我们的整个社会环境对于科技人才的不重视,人们普遍对纯粹的科学研究缺乏兴趣。优秀的人才并不集中于科学研究,最顶级的人才都在忙于“学而优则仕”,最后谁来搞科研?要知道半导体行业是一个巨大而链长的行业,需要的人才和种类也是巨量的。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如果没有巨量的基础研究作为准备,光光靠几个不知是不是真爱过的人高喊“大力发展我们自己的芯片产业”的口号,我估计20年后我们可能还是和今天一样,还是被人掐着脖子,一直重复着遥远的“自强”梦。 所以这些障碍中,如果人才问题的障碍不解决,就算是人家老外不搞专利保护,我们半导体也永远领先不了。人才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根本,缺乏人才,缺乏人才培养,其他都是幻想。 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会这样想: 芯片技术的对我们来说,除了国外各种封锁,还有我们自己根本没多少人才可用,特别是高精尖的人才。这类人通常倾向于,在可见的未来,超越先进国就是个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悲观者往往正确,乐观者往往成功。” 以史为鉴,在过去很多悲观者看来,解决温饱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太可能的,更不要说搞小康社会。然而我们有多努力就会有多幸运,一路狂奔感动了自己,惊叹了世人。当然这么说并不是毫无根据的“迷之自信”,因为我们中国人智商摆在哪里,只要我们真心实意想要干好这件事那就没有不可能。悲观毫无用处,乐观或许成功。 我们的半导体能发展起来吗? 如果解决了国家半导体基金有效投入的问题和人才的问题,我们国家的半导体产业一定能发展起来,这是毋庸置疑的。当然了,在发展的过程中,或许我们应该进行一些新的尝试和更多方向基础技术积累,比如量子计算机、非硅芯片半导体等。发展一套新的技术体系,才有可能完全绕开已有的专利保护和技术封锁,最终实现弯道超车。 不过,我们也要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一套全新的技术体系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罗马非一日建成。只要有足够的人才,加上正确的引导,超越无非只是时间的问题,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自信。 美国人天天掐着我们的脖子,时不时地搞几个实体名单,如果再不奋发图强,我们就会被掐一辈子。我们总不能靠:美国人掐我们芯片脖子之时就是自主芯片发展之日这样的笑话之后活着吧。 保家卫国,你不扛枪我不扛枪,谁来扛枪;芯片领先,你不研发我不科研,谁来领先?

与俄、中竞争美国将设立北极大使

美国周五(8/26)表示,将设立北极大使一职以加强外交。北极因为气候变迁,形成了可能容许船只通行的航道,而俄罗斯及中国正进一步布局北极地区。 法新社报道,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巴特尔(Vedant Patel)表示,布林肯国务卿即将任命一位无任所大使,负责与其他北极圈国家、原住民和利害关系方交往。 巴特尔说:“北极地区的和平、稳定、繁荣与相互合作对美国具有高度战略重要性,也是布林肯国务卿的优先要务。” 北极的气温上升现象远超出地球其他地区,展望未来,一度无法穿越的北极航道可能将可容许商船和军舰通行。 美国表示,北极因为气候变迁,形成了可能容许船只通行的航道,而俄罗斯及中国正进一步布局北极地区,因此美国将设立北极大使一职因应。路透资料照片 俄罗斯潜舰和军舰不断加强出入北极附近地区的行动,中国则已在北极圈设立一些研究站,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扩大介入北极地区的前奏。 布林肯在北极会议(Arctic Council)去年的冰岛会谈中表示,北极圈各国“有责任”确保彼此间的“和平合作”。 在美国宣布设立上述无任所大使的同时,一项关于北极事务的为期数天会谈正在格陵兰举行。这个北极大使将取代先前由美国外交官德哈特(Jim DeHart)担任的北极协调官。

陆疯传“大旱后有大震”旱震理论学者这样说

▲大陆今年异常高温,网友近期疯传“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图/翻摄 抖音) 大陆各地近期罕见的高温,让更多人担忧起全球变暖。同时,各种网路谣言四起。像是“高温让臭氧细菌感染加剧”,最离谱的警告是“大旱之后有大震”的旱震理论。不少大陆网民信以为真,大量转发。大陆专家也呼吁,“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没有监测到任何大地震发生前似乎必定会有的讯号。” 据《澎湃新闻》报导指出,“旱震理论”有大陆百度百科的词条,提出者还有地震科学家的头衔,甚至还出版一本书,列出相当多的资料来论证。透过分析 1957 年至 1971 年大陆降水量的资料,他得出结论,“在中国大地震前 1 至 3 年半内,震中区往往是干旱区。” 该报导指出,根据“旱震理论”提出者的研究,全国大旱之后3年内有大震的机率高达84.8%,只有15.2%的旱区在灾后 3年内没有发生大地震。 至于《中国旱震关系研究》中关于“旱区”定义有25.2 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江浙沪三地陆地面积的总和。这也意味着,如果城市 A 今年发生大旱,而“远”在283公里外的城市 B 如果发生大地震,就能证明“旱震理论”的有效性。 但该报导也提醒,早在 2011 年,时任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张永仙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利用干旱和气候异常预测地震,虚报率很高,很难用于震前预测。” ▲“旱震理论”学者的研究受到学界正反质疑。(图/免费图库pxhere) “旱震理论”虚报率有多高?根据该理论提出者自己的统计,大地震前3年半内有大旱的比例是 96.6%,因此有“大震前必有大旱”。但该报导强调,“如果把统计时间拉长,结果就没那么‘准了’。” 根据《澎湃新闻》统计,从 1900 年至 2013 年,大陆共发生过142次6级及以上的大地震。其中,大震之前1至4年(因大旱资料未精确到月,我们在统计中把理论中的3年半放宽到4年)为旱区的情况有79次,仅占一半出头。” 出现 56%的占比,离不开前文提到的“足够大的时空范围”,但精准度有待商榷。该报导称,统计同上的114年间,大陆地区的 1297 次大旱(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发生的大旱计为 1 次),1至3年后发生大地震的,共有38次,占比不到 3%。 如果以地震的中心不一定是大旱的中心。再把范围画一个更大的圆。一个面积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