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受持续极端高温天气影响,重庆多地先后发生多起森林火灾。 在网上看到多个视频,重庆的消防、武警官兵,以及支愿者们,奋战在救火一线,保卫山林和百姓的安全。有消防员在返程途中疲惫地靠在车座位上睡着了,有队员手里还拿着未吃完的面包,这些画面让人心疼,也令人感动。 向每一位逆火而行者致敬! 关于重庆山火的起火原因,网上有各种说法。在刷微博时,无意中看到一段视频,是网络大V周小平发的。 周小平在视频中说,重庆山火很蹊跷,要小心警惕,这很可能是美国的阴谋。周小平的话是这样说的: “在我们这个山城环绕的重庆,突然多个城区多个地区同时爆发山火,所以我想,我们应该引起注意。我们都知道,现在美国他已经有点走火入魔……” 为什么会这样分析?周小平的理由是:“山火在重庆的大规模爆发,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影响是最大的,……” 言下之意,大概是在说,重庆是山中有城,城中有山,这里发生山火造成的损失最大,所以美帝很可能会选择在重庆下手,要小心警惕。 去年的河南水灾发生后,网上有人说是敌对国家气象武器攻击所致,理由也是振振有词:美帝选择郑州乃至河南下手,因为郑州是铁路交通枢纽,河南是中国粮仓。 周小平的理由如出一辙,归结到底一句话就是:美帝狼子野心,何其恶毒。 周小平这样一说,他的粉丝们就“细思极恐”了。 重庆山火会是美帝的阴谋吗? 这当然是在扯淡! 我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我对国家有关部门的能力有足够的信任。美国的间谍都跑到重庆来纵火了,重庆的相关部门会没有发现? 我相信,美国再怎么恶毒,也绝对没有在重庆制造多处山火的能力。中国绝对不可能让这样重大的刑事犯罪发生。 周小平把重庆的山火扯到美帝的阴谋,这即使不是在高级黑,也是对重庆有关部门的能力缺乏信心。(防失联请复制加微信:fengylye注明读者) 事实上,重庆山火的部分原因已经找到。在4天前(8月20),重庆就已经公布了涪陵和南川的几处山火的起火原因: 涪陵区两起山火的起火原因初步查明分别为原住老人烧野蜂包和民用电线在高温大风下断裂起火; 南川区两起山火的起火原因初步分析为干燥枯枝落叶高温自燃和一企业电力专线负荷过大自燃。 中国消防救援学院教授白夜在接受采访时,对重庆近期的山火频繁也有过分析:“极端高温天气导致的森林自燃是近期重庆山火频繁的重要因素。” 周小平是四川人,对重庆并不陌生,极端高温天气有可能会导致森林自燃,这样的常识他应该是懂的。 把山火归咎美国的阴谋,这样的话,周小平自己相信吗? 我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感觉到很困惑。网络上的一些自诩“正能量”的反美大V,个个巧舌如簧,能说会道,称得上是“人精”了,可为什么会如此热衷于“阴谋论”,屡屡说一些弱智得近乎脑残的观点呢? 今天上午,在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是某个“正能量”大V的合伙人爆出的内幕,讲述如何通过做短视频来获取流量,“轻而易举的哗哗就挣钱”。 这个视频也解开了我的部分困惑。 阴谋论是这些大V获得成功的密码。因为大部分的阴谋论既无法证实又无法证伪,对缺乏逻辑能力的人很有迷惑性。而任何对阴谋论的反驳,又常常被被阴谋论者视为更大阴谋的一部分。 但他们对于自己说的话,其实是并不相信的。否则,便不可能一边打着反美的大旗,一边又跑到美国去购置房产。 这些人根本不是糊涂虫,也没有患上迫害妄想症,而是在通过发表一系列“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反智言论,有意愚弄、迎合、讨好一部分民众,收获流量。 用一位网友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一群佞臣贼子。 这段时间,有多个自诩正能量的大V集体翻车,司马南、孔庆东被全网禁言,连卢克文也被违规处罚。 虽然我不知道具体究竟是发生了什么,但我想,也许国家已经注意到这些大V在掌握一定的话语资源后,信口雌黄给国家带来的危害。 对于这些打着正能量旗号信口雌黄在网络上呼风唤雨的大V,的确是应该管束管束了。 写下这篇文字,估计又会得罪一些人了,也不知道文章能不能存住。最近写文章是越来越不容易了,且看且珍惜吧!
据《卫报》8月22日报道 近期,纽约的房屋出租市场异常火爆,但涌入这个市场的中介能赚到多少?有些人赚的钱还不够自己租房子。 2014年,当克延·萨奈(Keyan Sanai)搬到曼哈顿,开始做一名房地产经纪人时,为了省钱,他每周要吃12到15罐金枪鱼。他说:“我对我的朋友说,‘我的嘴巴里一直漫着一股旧硬币的味道。’”看了医生后,他发现自己汞中毒了。 他做经纪人的头几年很艰苦。在一家经纪公司工作时,他熟悉了这个行业的黑暗面。他回忆起经理们对他说:“我们的基本操作就是对人们撒谎:‘贴一个广告,上面写着‘便宜货’,一旦你让他们进来,就说,‘哦,那个早就被人抢了,但我手上还有别的好东西。’”他表示,他们坚持让自己的员工“催促客户一窝蜂去看房,制造恐慌和压力,迫使他们做出决定”。 “我当时想,‘啊,我做不来这种事情,’”萨奈说。做了三年的经纪人勉强度日,他更换了公司,并于2019年成为道格拉斯·艾丽曼(Douglas Elliman)在纽约的顶级租房中介。 但不到一年后,他看到疫情导致大批人逃离这座城市。像萨奈这样的经纪人通常没有底薪,完全是靠佣金收入,现在他们的收入化为乌有。2020年8月,一次看房时,他的客户放了鸽子,他决定把客户拉进黑名单。“她给我发邮件说,‘这个时候我不需要你,你需要我。要不要回来接我的生意,你自己看着办,’”他回忆道。他花了四周的时间,才以“非常廉价”的租约将西37街的那套一居室给租了出去。 如今,同一栋大楼里的一居室已经几天没有人放租了,经纪人和租客之间的权力格局发生了转变。与2020年的租赁市场相比,这是一个业主的市场,在纽约市,这意味着这是一个房东的市场,延伸开来,是一个经纪人的市场。上个月,曼哈顿一套公寓的平均租金创下5000美元的历史新高,较去年上涨29%,需求和价格预计将持续飙升至秋季。与此同时,可供出租的公寓供应量接近历史最低水平,曼哈顿的空置率为1.9%,较2021年下降46%。 一 情绪更绝望 对于年收入低于16万美元的租客来说——这是月租4000美元的最低收入要求——住房危机可能意味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寻找一套负担得起的公寓,或者被高价赶出长期租住的社区。但对许多租房中介来说,这对他们的生意来说是一个福音。竞购战已成为家常便饭。有些公寓看都没看就被租了出去。今年7月,全市45%的公寓要求收取中介费,而2021年这一比例仅为25%。 市场升温往往意味着一些经纪人和房东可以通过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多赚钱,比如发布的公寓可能完全名不副实(用广角镜头和镜子放大房间,隐瞒公寓没有洗手间或中央空调的硬伤),甚至针对租金稳定的公寓发起“中介费竞价战”。(法律上并没有对经纪人收取多少费用的限制,但通常是年租金或一个月租金的15%。) “人们现在的情绪更绝望。而且这个领域的监管极少,”萨奈说。“我听说有人说,‘我们真的很想要这个地方,但我们确定这个经纪人从某人那里收了钱,’”——这种做法是非法的,但很难监管。 萨奈现在每天要回答数百个询问,主持挤满了人的看房开放日,听绝望的购房者讲述“悲伤的故事”。他说:“在新冠大流行期间,辛辛苦苦组织一场公开看房会时,通常你只能祈祷有人出现;现在的情况是很多人打破头想要同一个房子,这同样让人非常纠结。” 其他中介则对此处之泰然。上个月,安东尼·朴(Anthony Park)在一段视频中向他的17.9万TikTok粉丝宣布:“纽约市的租赁市场现在很疯狂,所以我要给你们一个惊喜。我们在西村有一套一居室,很快就要上市了。但我想让你们先看看,看看有没有人想在它上线之前先下手。” 在视频里,朴先生走进威弗利客栈(Waverly Inn)附近一间四层无电梯公寓,卧室只能放一张双人床,厨房有一个可以吃饭的台面,但没有地方放桌子。 29岁的朴先生说:“如果你愿意不看房,每月投入超过4250美元(这是它的挂牌价格),那么就给我发一封电子邮件。”安东尼·朴从2021年3月开始在Brown Harris Stevens工作,现在经营着一个很受欢迎的“Real Estate TikTok”账户,他的视频内容以让人惊叫连连的豪宅为主,比如价值1.35亿美元的顶层公寓和“亿万富翁街”的河景住房。 尽管他和其他习惯在TikTok上发房源信息的纽约经纪人的视频有时会遭到敌意评论(西村公寓的一条评论说,“看起来像酷刑室”;“骗子,”另一个人说),朴先生照样镇定自若,知道这个地方肯定会被客户争抢。 朴先生2020年开始他的TikTok,他说,“我希望有人看到我的频道,然后想,‘这家伙看起来不像一个经纪人。’我故意不穿西装。”按照朴的说法,经纪人应该是这样的:“一个不酷的人,一个表现得太咄咄逼人的人,一个头发上抹了太多油的人,一个整天谈论自己的人。” 不管他看起来像不像,在曼哈顿4250美元一套一居室的房价被认为很便宜的情况下,他都在过着经纪人的梦想生活。虽然最终没有人通过TikTok下订,但“酷刑室”确实以每月高于要价200美元的价格租给了一名租客,这套公寓只提供了一次看房,客户需要预约并获得准入资格,当天的集中看房里还有多名租客给出了报价。 “人们会说,‘你怎么会要价这么高?这太荒谬了,’”朴先生说。他的回答是:“纽约就是很贵很贵的地方。你可以轻轻松松去其他城市,找到非常实惠的房子。但路是你选的,你还是想努力一把留在这里。” 二 中介的内疚与困窘 从2021年1月到2022年,求职者纷纷涌向房地产行业。谷歌中与工作相关的搜索排名第一的是“如何成为一名房地产经纪人”,全美发放的房地产牌照数量也创下了纪录。 许多新经纪人发现这份工作比预期的压力更大,利润也更少。Compass公司的经纪人安娜·克伦卡尔(Anna Klenkar)说,租房市场“可能很残酷,这取决于你是否有灵魂”。她的TikTok简历上写道:“住房是一项人权”。“我每周一早上8点都会跟其他经纪人开电话会议,他们说,‘我他妈的感觉糟透了,我觉得很内疚。我们收到了12份申请,人们给出的价格比要价高得多。这些人该怎么办啊?’” 大约80%的经纪人不会在一年后更新他们的执照。克伦卡尔说:“长期做租赁中介真的很难。”在转行做全职销售之前,她曾在租房行业工作多年。“你可以每周工作80个小时,却赚不到任何钱。我前两年工作太辛苦了,入不敷出。我们拿的是1099表,我们没有底薪。我每个月得自掏腰包支付800美元的健康保险。我们预计,在未来18个月里,这个行业将有一半的人离开,因为每当经济衰退时,人们都想回到全职工作领W-2薪水。” 据估计,纽约市经纪人的平均收入在3.6万美元到4.7万美元之间,这意味着一个收入在平均线的经纪人自己也负担不起平均每月5000美元的租金。 27岁的凯·戴利(Kai Dailey)自2020年以来一直是Compass公司的经纪人。他说,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减少了自己代理的租赁客户数量,并将重心转移到销售上。他描述了租赁市场中激烈竞争的气氛、倦怠以及与客户的紧张关系。 “我每天从早上7点工作到晚上9点。邮件,短信,电话,没完没了。对某些人来说,你是个了不起的中介。但对大多数人来说,你可能无法再联系上他们。租赁市场的发展速度快得让人跟不上。” 一些中介称,看着租客为狭小的空间支付惊人的租金,他们感到内疚。“当你看到人们为这种房子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时,你会打心底里感到不舒服,”戴利表示。 三…
最近简中互联网上竟然掀起了一股诗歌批评风,还上了热搜,热度持续多日不退。批评的对象是知名作家贾平凹之女——贾浅浅。 一个极少读书的群体突然搞起文学批评来,也是挺魔幻的,而且他们还一边倒地骂贾浅浅的诗写得烂,称自己也能写。 贾浅浅的诗,这些天我也读了不少,总体感觉是欣赏不来,但隐约觉得没大家说的那么差,至少不像网友解读的那么简单,什么“屎尿体”。 这些诗写得很大胆,很直白,甚至有些令人感到不适,因为里面经常用屎、尿、性作为诗歌的意象。这与我们从小接受的诗歌教育差别太大,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月、大海、芳草这些美好之物才能作为诗歌的意象。“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才叫诗歌。 这时,贾浅浅突然来一句“屎真香”说这也是诗,还发表在专业的诗刊上。确实有一定的颠覆性,但也不至于像网友说的那样欺世盗名、狗屁不通。 贾浅浅的诗歌大多采用屎屁尿等是人们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具象,寥寥数笔,如简笔画,就勾勒出一个个世人常见却习焉不察的场景,重新唤醒人们的感知,从这点上来看,这确实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功能——用“陌生化”的手法重启人的感知。从目前大家对贾浅浅诗歌的讨论来看,她确实也做到了。诗歌是一个非常小的圈子,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大众很少去关注诗歌这个领域。贾浅浅以一己之力,让诗歌被大众如此广泛讨论,凭这点就有资格入作协。 至于贾浅浅的诗写得好不好,是文本和风格的创新还是东施效颦,咱也不懂,需要行业内专业人士评价。网友们说自己也会写,然后模仿了很多“贾浅浅体”,如:“我们一起去拉屎/你,窜了一条河/我,拉了一座山”“夏天拉屎/备纸八张/七张擦汗/一张擦屎”。这些都是在贾浅浅的基础上模仿创作,文本价值跟原创比丧失了99.99%。当然,贾浅浅的文本和风格是不是她的原创也是个问题。这个专业人士鉴定。 其实,据我的观察这次广大网友突然讨论起贾浅浅的诗歌来,并不是他们突然变得高雅起来,关心起文学了,而是他们对贾浅浅入作协、出诗集、进高校等愤愤不平,认为是特权门阀。说到底,贾浅浅被舆论围攻和前不久易烊千玺考编被骂是同一回事——都是对体制爱而不得的恨,发泄到了具体的对象身上。 这的确挺没劲的,兜兜转转还是因为嫉恨体制和父辈资源,还是那么“俗不可耐”。 这也能理解,也是非常值得批判的地方。我们表面上是在谈论贾浅浅的诗歌,实际上是对裙带关系、门阀与世袭的不满。 试想,如果贾浅浅的诗歌写得“正常”一点,会不会引起这样的讨伐呢?大概率不会,因为大众根本注意不到。实际上她写了很多正常且水准不低的诗歌,网友们视而不见,估计也欣赏不来。 这就像江西那位爱发朋友圈的周劼周衙内,如果他不发朋友,和大多数“官二代”一样利用祖上荫庇闷声发大财,在他们那个圈子里混得如鱼得水,我们也无法可说不是吗?事情发展到最后网友还感谢“坦诚”的周衙内如实地说出了这一切,还戏谑地表示:“如果他继续发朋友圈,可以原谅他”云云。这才是我们普通人真正的悲哀,冰冷残酷的现实让人无力又无奈。 其实与周衙内相比,贾浅浅从父辈那里得到的那点“好处”根本不值一提。进作协可能与他父亲的名气有关(仅仅是可能),作协又不发工资,仅仅是圈内人的一个内部交流的社会组织。他父亲是知名作家,知识分子,却没有实质性的行政权力,又不能摊派单位买她的书,你觉得贾浅浅的诗不好,不买就行了,她还能咋滴? 再说,贾浅浅的诗真的很烂吗?下面的也是她的,大家平心论一下。 说实话,虽然我对诗歌研究不多,但我觉得上面几首写得有水准。也许你要说“你算哪根葱啊”,没错我说的屁也不是。 那就看看专业人士的评价吧: 当然,你要说这是圈内人互相捧臭脚,咱也没法反驳,想骂总能找到角度。 其实,两年前网友就骂过一轮贾浅浅的诗了,针对的也是现在网上流传的那几首所谓的“屎尿体”恶搞诗歌。现在不知为何又来骂一遍,只能说文人是软柿子,可以随便捏,反复欺负。在我看来,骂贾浅浅真不算什么本事,真正的大象,你们骂一下试试,大都装着看不见吧。这里就不展开说了,你们懂我 的意思。 最后分享两首真正的烂诗,让大家见识一下诗歌可以“脏”到什么程度。 这首诗是山东作协副主席王兆山所写,写于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以废墟下亡灵的口吻讲述。诗歌发表在《齐鲁晚报》,一下恶心了全国人民。说实话,我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被震惊到如五雷轰顶:这世上竟有如此肉麻的马屁诗,歌功颂德跪舔到了无耻的程度。 这首《动态清零就是好》是清华大学蒋隆国教授的大作。看完后,最大的感受是:文人的脸面被他按在地上摩擦。 对比之下,是不是觉得贾浅浅可爱太多了。
大家敢想象吗? 这些“车友媛”竟然在深夜在大马路上衣不蔽体,直接躺汽车上搔首弄姿…… 甚至还把安全套叼在嘴里进行拍摄! 真的太低俗了! 然而就是这些“媛”在尺度上不断地突破底线,竟还引起了不少人的跟风模仿。 甚至夸张到连“劳改媛”都出现了的地步。 这些人为了红,真的是不择手段。 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好好聊聊这些“车友媛”和“劳改媛”。 0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车友群? 车友群就是有车一族相互交流的一个平台,也经常会有车友一起举办聚会。 但有的车友们聚着聚着,就聚到了洗浴推拿中心…… 凯迪拉克车友们还因此“荣获”了“沐浴王”的称号。 2016年,高德地图曾经发布过一个“2016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主要是通过大数据来总结各大豪车最常去的地点。 结果凯迪拉克车友们经过统计,最爱去的竟然是洗浴桑拿中心,这也让他们稳稳拿下“沐浴王”的称呼,至今没有其他车友可以超越。 原以为这个事件的出现,大家只当个“梗”笑一笑就完事了,没想到7月份一则新闻的出现,直接让我们大开眼界: 我们来看当时的图: 一个上穿黑色抹胸,下着黑色包臀短裤、黑色丝袜、黑色高跟鞋,身材、长相都不错的女生,直接跪趴在车边大摆姿势拍照! 在这之后,她还摆出了更离谱的: 直接两条腿呈70度分开,一只手撑着引擎盖,一只手放在身前挡着,营造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 之后呢,更是整个人趴在汽车的挡风玻璃上,屁股撅起来对着镜头,展示自己的翘臀。 而她的同伴,一个男生还觉得不够刺激,掏出一盒避孕套,并且从里面拿出一个避孕套,撕开外包装,向搞一些新花样。 紧接着,他就将手中的避孕套举到镜头前,而后面的女生则双腿交叉躺在车盖上,笑靥如花。 拍完之后,这名女生还从男生的手里接过避孕套,然后叼在嘴里,跪在车盖上进行摆拍: 到这里,车盖上的拍摄部分也算是结束了,接下来就是车下部分的拍摄。 只见这个女生从车上走了下来,在大家的注视下,径直跪在没有铺任何东西的水泥地上,用手和膝盖不断地爬行着,让人帮她拍摄。 她的同伴也很会玩,觉得从正面拍摄不够看,还进行了多角度拍摄,360°无死角展现这个女生无节操的行为。 拍摄结束后,女生坐在汽车里休息。 结果没休息多久,一个男生就悄悄地走到了她面前。 这个男生一脸坏笑地将女生的丝袜撕破,而女生竟然也没有反抗,一脸微笑地看着男生,很是配合! 在大马路上搞这些,真的是太伤风败俗了! 在视频的最后一段,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两个人拿着设备在录像,不出意外,上面那些照片、视频都是出自他们之手。 更让人无语的是,拍摄的两人中,竟然还有一个是女生。 在众目睽睽之下拍这些照片、视频,这些人真就一点羞耻心也没有吗? 而从这群人多角度、多机位的拍摄手法来看,这并不像一场简单的拍摄,更像是一场有组织、有目的的拍摄,很有可能是在生产色情淫秽产品,以此来牟利! 这件事被传出来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斥责摆拍的黑丝女孩是“车友媛”。 更有网友爆料出这个“车友媛”的私生活混乱。 在网友发出的照片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位“黑丝车友媛”,就躺在五个光着膀子的大老爷们的腿上! 如果这张照片是真的,那么基本可以确定了,这群人就是团伙作案,利用色情照片、视频给自己赚钱。 这件事后续报道说,交警对这行人进行了传唤,他们的行为属于违法占道,还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最终对他们处以罚款加扣分的惩罚。…
相关新闻:当又一个创业女孩,被村里老人偷瓜偷到破产 有条关于农村的热搜爆了,引发全网震怒,以至于到现在网上仍然对这件事口诛笔伐,骂声不断… 很多媒体也纷纷站出来批评,网友反响剧烈,事件影响非常恶劣。 热搜内容说的是,武汉某村庄被曝老人组团偷南瓜。 乍一看,仿佛是一件普通不能再普通的小事,为什么会激起如此大反响? 起初我不太理解这起热搜,直到我了解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才彻底明白大家为何如此愤怒。 因为这不仅仅是关乎“偷东西”的道德问题,还揭显出很多血淋淋的现实:农村偏僻角落下的风气,底层人心的可怕与恶劣… 里面映射出的很多现象和人性,都让人愤怒不已,难以想象。 整件事情是这样的,湖北武汉一名95后女生小余,回乡创业,在农村投资了100万,种了千余亩的南瓜。 南瓜的长势也非常好,眼看今年能够有个好收成。 小余心里很高兴。 然而等到南瓜成熟后,她等来的不是丰收,而是一场巨大的“人为灾难”,村里的老人竟然组团来偷南瓜。 起初,小余看到有老人到地里偷瓜,并没有在意,心想都是村里人,都七八十岁了,摘几个瓜算什么,就当送他们了。 可谁知道,后面来偷南瓜的老人越来越多,越来越过分… 偷完南瓜的老人,回去后吃着觉得不错,竟吆喝着村里其他老人,一起来组团来偷。 后来小余觉得不对劲,就开始调查,经过几天的蹲守,让她见到了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 有的老人一个人就偷七、八个南瓜。 还有的老人直接拿着蛇皮袋来偷,整整一大麻袋装的满满当当。 更过分的是,有的老人直接拉着板车来偷。 可以说这些老人的所作所为,简直毫无底线,毫无道德,把别人辛苦种的南瓜田,当做免费的进货仓。 无耻至极!自私至极! 看到这我已经愤怒不已,但接下来老人的行为更让人恶心。 在小余曝光的视频中,里面很多老人甚至当着她的面偷南瓜,毫不避讳,也不跑也不慌,仿佛是在自己家地里一样。 不管小余怎么说,怎么制止,他们都无动于衷… 甚至有老人被抓包后,直接理直气壮对小余说:“自己有病,还能吃你几个南瓜啊,死了你赔不起。” 倚老卖老,强行进行道德绑架。 小余没有一点办法,到处求偷瓜的老人说:“别偷了,我种地真的不容易。” 偷瓜的老人们非但没有半点同情之心,反而变本加厉,愈演愈烈,从黑夜里偷偷摸摸,再到白天里光天化日,最后直接在小余面前偷。 也报了好几次警,但警察也只是对这些老人进行批评教育,无事于补。 最后,走投无路的小余在警局门口崩溃大哭,她委屈的不止是南瓜被偷,更多的是,她怎么也想不到,一群看起来淳朴憨厚的农村老人怎么会这么坏? 要知道,一个95年的小姑娘,拿着100多万回乡创业,不仅需要巨大的勇气,还承担着巨大的风险。 这100万里面,有60万都是从银行贷的。 每一分都是小姑娘的血汗钱,就这样被一群丧失良知的老人,给无情偷走,吸干… 近千亩瓜田最后被全村老人偷的所剩无几。 说好听点,这叫偷。 说难听点,这就是抢。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起事情在很多网友的转发下,登上热搜后,当地官方紧忙与小余联系,给予帮助。 然而在小余和村委协商期间,那些偷瓜的老人,竟然对小余进行报复,半夜将地里的很多南瓜全部砍烂。 行为简直恶劣到了极致。 这究竟是种地的农民,还是作恶的强盗?…
中国历史研究院8月25日刊发特稿《明清时期“闭关锁国”问题新探》。 真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时代的潮流浩浩荡荡”。 “闭关锁国”应为“自主限关”,中国历史研究院的这一最新研究让人无所适从,曾经学习的历史知识需要更改吗? 曾经我们的历史选择题出的是: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标准答案是:清朝统治者期望维护极权统治的心理观念。 历史究竟是为了记录发生过的事还是为了满足现行治理的需要?这还真应了那句“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小编不是科班的历史学者,所学历史知识也仅限于高中课本和课外读物。 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清王朝的覆灭是其咎由自取的结果,民间生灵涂炭的现实充耳不闻,老佛爷的园子却金碧辉煌。 在如此局势下如此解读历史真不知意欲何为? 延伸阅读: 中国历史研究院发万字雄文,论证“闭关锁国”政策的合理性 来源:资讯深一度 “2019年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在北京成立。下设12个部门,包含了6个研究所。”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副书记(正部长级)高翔兼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 据了解,该研究院是世界上最权威、最具影响力的中国历史研究机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中国史学的智慧和力量。” 成立刚满3年半时间的中国历史研究院近日发表万字雄文,从政策和实践两个层面剖析当时中国是否实行过严格意义上的“闭关锁国”政策,论证“闭关锁国”是应对西方正确的对外政策。 一 闭关锁国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对外政策 文章说,任何政策都是时代的产物。明清时期,面对国际环境前所未有的巨变,面对汹涌东来的西方殖民狂潮,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了与之相适应的对外政策。 然而,自民国时期以来,学术界占据主流的一种观点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即被迫实施全面关闭国门的政策。 这一学术观点背后隐藏的核心文化观念是封闭与开放、野蛮与文明的二元对立,是特定时代欧洲中心主义影响下的文化产物。 文章列举史料指出,“国外贸易自由与闭关主义之争,自宋历元,以及明清,绵亘至千年之久”。 新中国成立后,史学界对清朝的外贸政策有所反思。 【清朝采取对外贸易限制政策的原因是维护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经济,也是在政治上采取的一种戒备措施。】 【肯定了马克思等人的观点,认为清朝闭关不是完全闭关,与防御资本主义侵略直接相关。】 然而,到了1979年3月13日,戴逸发表《闭关政策历史教训》一文,【讨论清代闭关政策得失。该文认为清朝闭关政策是落后的封建经济的产物,它不仅限制国人出海,同时也限制洋人经商,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阻碍。】 此文很快得到学术界关注,引发了学者对清代外交政策、外贸关系问题的研讨。 至此,一些学者一改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观点,【即从强调清代闭关政策具有抗击侵略、保卫民族的意义,转而认为闭关政策是落后封闭的根源。】 近年来,相关研究在概念和事实层面,都比以往有所深化。王宏斌通过细致考证,提出乾隆皇帝“从未下令关闭江、浙、闽三海关”。赵轶峰研究明清两代对外政策,认为明代不应被认定为“闭关锁国”,而是“有限开放”。清前期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格局既不是闭关锁国,也不是全面开放,同样是“有限制的开放”。 研究指出,【迄今为止,我们尚未在古代文献中找到“闭关锁国”的表述,它不是中国传统的历史概念。】中国古代文献中“闭关”一词,最初是“关闭城门”之意,历代对“闭关”一词的使用,都是中性表达,不具有封闭、保守的含义,不是贬义词。 文章举例说,明肃州巡抚陈九畴为防范“土番”侵扰边境,上疏说“贼不可抚,乞闭关绝贡,专固边防”。 此处,“闭关”被视为一种军事防御手段。 到了晚清,“闭关”才逐渐具有“保守”之意。 但在涉及国家利益时,“闭关”又被视作与敌国抗争的手段或方式,被赋予浓厚的正面政治含义。 二 中文的“闭关锁国”是近代嫁接词组 文章说,【中文的“闭关锁国”是近代嫁接词组,是中国既有的“闭关”与19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锁国”相结合的产物。】 “锁国”概念被清末留日学人接纳,传至国内。这批留日学人大多是当时领国内风气之先的人物,影响自然很大。 然而,中文“闭关锁国”则强调人为的政策选择或主观上的保守与封闭。 1978年以后,基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出于对“文革”的反思,中国史学界在阐述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时,主张用“闭关锁国”概括明清时期的对外政策。 三…
有评论指出,司马南事件曝露了中国“爱国大V”的丑态:藉倡议反美思想、消费台湾、批判中国资本家,为自己带来丰厚收入。又有评论指出,从历史灾难看,胡锡进及其同党的舆论鼓噪十分危险。 台湾“新新闻”发表文章《司马南出包,但爱国依然是门好生意》,作者顾尔德指出,中国透过网络极左意识型态的视频节目,塑造了几位极具煽动性的舆论导师,用中国术语来说是网络世界的“爱国大V”。这些爱国名嘴藉倡议反美思想、消费台湾、批判中国资本家,为自己带来丰厚收入。 这些视频传播已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爱国”也成了一门好生意。只不过最近“反美斗士”司马南被爆在美国买房、据传想出逃不成,如今被官方禁止在网络上发言。司马南事件曝露了这些中国爱国大V的丑态。 作者说,司马南出了事,如今他微博上的视频已不能被观看了。即使中国左派过去多是习近平政敌薄煕来的支持者,习近平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是需要这些爱国大V们帮忙鼓动风潮、激发小粉红的热情。司马南被禁声,还会有下一个司马南,只是这个充满金钱诱惑的爱国产业,大概也很难避免下个爱国大V也步上“反美是工作,去美国是生活”的老路子。 从历史灾难看胡锡进及其同党的危险 新加坡“端传媒”发表文章《“胡锡进”的前辈们 ——大众政治时代的反动新闻人》,作者郑非认为,胡锡进及其同辈的言论在中国的舆论场上一再回响。在许多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眼中,他们是被鄙薄的对象,是政府的“夜壶”和政坛边缘的“舔狗”小人物。这种鄙薄,恐怕是小看了他们的危险性。胡锡进式的人物其实常常出现在世界历史舞台上。 文章回顾了沙俄时代的民族主义鼓吹者卡特科夫(Mikhail Katkov)、意大利法西斯的发明者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和卢旺达种族灭绝的鼓动者恩格泽(Hassan Ngeze)操纵舆论的历史,认为和当下中国的民族主义话语一起,共同构成了近现代历史上一再回响的某个母题。 文章说,专制政府官方意识形态已经破产,官样文章读之生厌。于是他们希望找到某种“白手套”,以非官方的角色来说出官方想说的话。而后者往往通过表达负面情绪脱颖而出。他们披着受害者的外衣,带着读者/听众重温外国/异己势力对“真正人民”的羞辱。他们利用怨恨与恐惧,呼吁重建道德秩序、收复领土、安全、报复、种族优先地位或者获得男性权威。在此同时,将自己打扮成“人民”的代言人。他们越庸俗、恶毒、搞笑,就越有影响力。他们拥抱灾难,拥抱极端事件。平静的世界对他们是毒药。知道如何利用/解释灾难,一直都是这些人的必备技能。 作者指出,他们几乎一开始都是边缘人物,或许还有犯罪记录,面目类似小丑。有些旁观者就认为他们仅仅只是风口上的人物,很容易就能戳穿。其实,他们很危险,非常危险。这些人既然在官方或精英的默许中有了自己的舆论基地,能够获得一大批人的认同,那么他们就具备了大众政治所赋予他们的政治动能,而这些政治动能是政府和精英所无法掌握的野火。
今天是星期天,我终于可以休一天假了,于是今天想和大家聊一个略微文艺一点的话题,那就是798的现状。 据网友观察,这个曾经是文艺青年们精神家园的地方已经落寞了,这是网友们昨晚九点时的原话。 看着798的现状,想着798的过往,不禁恍若隔世。 那时候,798是挤满人的状态,连路边咖啡馆都坐满了人。 那时候,北京文艺青年们对798的热情,就好比是乡下老大爷对赶集的热情。 现在的798,画展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少。 现在的798,已经成为文艺青年们梦想的废墟了。 这就是周末的798,空荡荡,少有人流来往。 没有人来光顾,这些建筑都是孤零零的存在着。 曾经的798,对于无数文艺青年们来说,那就是一个一定要去的地方,看着画家、雕塑家们的作品,感受着艺术的气息,也感受着其他人挚爱艺术的那颗心,从而知道自己在艺术道路上,不是一个人孤独的行走。 可是现在那些画家和雕塑家都离开了,带着他们的作品远走他乡,只留下一幢幢冰冷的建筑,终究是让人有些意难平的。 我之前不知道我们当下这个时代对艺术家们是怎样的态度,但是从798的落寞中,我似乎看到了答案。 至少在这几年时间里,人们不需要艺术,只需要想尽办法的存活下去,能苟一天是一天。 于是,艺术在退场,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场景,核检、隔离、流调、健康码……
大概在8月17日,北京电影节观影期间,一位影迷提醒前排观众不要看手机被打。 8月22日,上海松江警方称某影院一女子因提醒后排熊孩子不要踢座椅,被孩子父亲报复,猛踢椅背,打成了轻微脑震荡。 这两件事,一件发生在北京,一件发生在上海。都是全国一线城市,可以想象,三四线城市的电影院是个啥样? 影响电影票房的房间里的大象呼之欲出。 这只“大象”就是不文明的观影习惯,尤其是熊孩子。 讲真,看电影,是为数不多的普通百姓能享受生活的娱乐方式了。 炎炎夏日,电影院里好歹还有空调,瞎子进去都能坐一会儿,听听声音您说是不是? 疫情以来,各行各业萎靡不振,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的陆家嘴的正大广场已经有三分之一店铺关门。我家附近商场关店的将近半数。 公司裁员、“寒气”逼人,海底捞都没人吃了,因为吃不起了。 出去旅游很有可能滞留当地,三亚你见没见? 打牌搓麻将,那叫赌博,危害社会,您就学点好吧! 打篮球踢足球,这么热的天,咱这小体格顶得住吗?再说你老婆你不陪啦? 看书,读小说?除了教科书您还看过啥书?网络小说那玩意有劲吗? 除了逛逛商场,玩手机,和去电影院看电影,咱还能干啥? 这拍电影难啊!拍中国电影更难!看中国电影更是难上加难! 一部电影,先是主创熬夜,选本子定演员,然后熬上几个月拍出来送广电总局审查,您要是敢稍微拍的好一点,基本就是个枪毙,钱打水漂,心血白费。 你求爷爷告奶奶总算通过了审查,进了电影院,那就该轮到我们看电影的受罪了! 嗑瓜子的,吃小龙虾的,啃猪蹄的,刺啦刺啦搞塑料袋的。我还见过吃“醉蟹”的,那一股子酒糟味道。 好不容易疫情不让吃东西了,前面打电话谈几个亿生意的,后面开声音打游戏的,男朋友挥斥方遒给女朋友讲剧情的,我还见过微信语音约炮的…… 然后重头戏来了,如果说前面几个是开胃小菜,那熊孩子就是正餐。这玩意让每一场电影都变成一场赌博。 你一个周末不过两天,大小礼拜的话也就休息一天。看个电影起码是半天。也就是说占据你一周仅有的休闲时光的一半的一个娱乐项目,面临如此大的风险,极有可能搞得很不愉快,你还去么?你还想去吗?你还敢去吗? 我是只看上午场10点钟的那场电影,遇到熊孩子的概率是50%。其它场次接近100% 那熊孩子踢椅背的,大呼小叫的,满场飞奔的,足以毁掉你一礼拜的心情。 爱看电影的人,不敢去电影院。 不爱看电影的人,不想去电影院。 你这个电影院怎么赚钱? 本来就是疫情经济不好,能赚钱的地方本来就少,您再自断财路?自废武功?如果电影行业不恢复,不赚钱,这无疑是给本来就不景气的经济寒冬加了一份“寒气”。 如果靠“自觉”他不自觉你怎么办? 如果靠观众自发提醒,那即便是一个武林高手,我想他也不愿意每看一场电影就要跟人干一架。 有没有做得还“凑合”的电影院?我不用“好”这个字,因为距离“好”还有很大差距,但确实凑合了,也在做了。 那就是上海长宁区的虹桥艺术中心(以前叫天山电影院)。不过我也仅仅在疫情前电影节去过,不知道现在还是不是这样。 他们的手段是“激光笔”。 由一位影院工作人员站在大银幕侧面,可以观察到全场。 谁用手机拍照了,谁的孩子吵闹了。工作人员手中的激光笔马上照射到肇事者的人脸上。那个人脾气再大,也不好在众目睽睽之下去找影院工作人员叫板。因为这样做要穿过整个电影院,他就犯了众怒。 当然这个方法只对动静特别大的人,一些小动作比如熊孩子轻轻踢踹前面椅背,恐怕就发现不了了。 但无论如何,这是一个尝试,无论如何,我们得看到这只房间里的大象。 有时候这社会上的事儿我真的不懂。湖里有个把“鳄雀鳝”,据说能吃光一个湖里的鱼。那我觉得这家伙就是一天吃一条一年也就365条。况且整个湖里的鱼也会繁殖。但人家可以用一个月的时间,抽干湖里的水,就为了抓住两条鳄雀鳝!那么湖里剩下的鱼呢?是不是就提前结束生命了? 这熊孩子只要有一个,就足以搅和的一个电影院100个人不得安生,这100个人以后对进电影院看电影,都会产生畏惧心理。 熊孩子,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最厉害的杀手。这是一只房间里的大象! 如果能消灭熊孩子,中国电影票房可以翻一倍,不信可以试试。…
一 卖房捐国的乌克兰老人 在乌克兰国内,发生了一件感人的事情:苏梅州一名85岁老人卖掉一套公寓和一套别墅,把钱捐给了乌克兰武装部队! 这是苏梅公共基金会于8月26日宣布的消息,苏梅州85岁的居民米科拉·伊万诺维奇( Mykola Ivanovych )卖掉了他的房地产,并将所得收益(约 140 万格里夫纳)捐赠给了乌克兰武装部队。苏梅公共基金会非常震惊,领导层获悉这一消息后也花了一点时间来接受它:“第二天,我们的团队试图接受这个事实。显然,这样的事情不需要额外的评论。我们正在分享我们与米科拉·伊万诺维奇会面和相识的视频”。 后来人们慢慢了解到这位老人的生平: 米科拉·伊万诺维奇一生都住在苏梅。今年夏天,他失去了妻子,在此之前,他失去了儿子。该男子决定出售公寓和乡村地块,以帮助乌克兰捍卫者并为战胜俄罗斯占领者做出贡献。从出售房地产中获得资金(35,000 美元)后,米科拉先生要求他的侄女成立一个志愿者基金,为武装部队筹集资金。Mykola Ivanovych说,他的生活中用不到这些资金,他在伏龙芝机械制造厂“Sumy NVO”工作了 46 年,目前的养老金足以维持生计。目前苏梅公共基金会已经开始询问军方目前缺乏的东西,并将讨论采购事宜。 俄乌8月28日战况:新组建的俄第三军团投入战争 多么让人感动的一位老人! 二 乌克兰锄奸队 在被临时占领的米哈伊利夫卡,一名自称“警察局长”的俄军合作者死了:扎波罗热州军管局报道,证实了安德烈·雷日科夫的信息,他自称是被占领的米哈伊利夫卡的警察局长,被发现在米哈伊利夫卡被绞死。此人之前曾是一名乌克兰边防警卫,后来他投靠了俄军并自封为“警察局长”。关于他的死,谁干的,怎么做的,过程怎样,这些详情还不是特别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乌克兰锄奸队不仅下手迅猛而且人数众多。仅仅过去的几天,就有这些乌奸被清算: 8月24日,在扎波罗热州暂时被占领的Mykhailivka村,俄罗斯傀儡领导人伊万·苏什科在一次汽车爆炸中丧生; 8月26日,在扎波罗热州被占领的别尔季安斯克发生爆炸,该市所谓的“交通警察副局长”奥利桑德·科列斯尼科夫死于弹片伤; 8月23日,人们知道,在赫尔松州,一名担任所谓“内部政策部门负责人”伊霍尔·泰勒欣(Ihor Telehin)“副部长”职位的合作者被炸毁,但他幸免于难。 三 愤然烧车的俄罗斯反战老人 在莫斯科,特别军事行动同样不得人心,俄罗斯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第 8 局副局长叶夫亨·罗夫秘书的汽车着火,一名妇女因涉嫌纵火被拘留: 这位秘书在俄罗斯联邦总参谋部第 8 局工作,该部门负责俄罗斯大众媒体的军事审查。他的“宝马”X6 Sekretaryova 停在院子里,突然就着火了。汽车的后部受灾最严重 – 后备箱被完全烧毁。俄罗斯安全部队拘留了一名据称放火烧汽车的妇女。她说她反对“特别军事行动”。据说,女子将汽油倒在汽车后备箱上,并将其点燃。 这辆车我们在国内买,裸车价78万,绝对可以算是豪车,在人均收入折合成人民币仅4000多元的俄罗斯,开这样的车绝对算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没想到被一个素不相识的老大娘给烧掉了。 65岁老大娘对自己的作案动机供认不讳,称她反对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当看到高级军官驾驶的豪车后,一时气愤控制不住,就浇了汽油再点火,好在火势被迅速扑灭,无人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