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统战部原部长、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阎明复曾撰文回忆说, 他在上世纪90年代曾听原国家主席杨尚昆谈到过康生历史上的一些情况。毛主席曾对杨尚昆说:“康生这个人极‘左’。在抢救运动中极‘左’,现在也没改掉这个毛病。” “康生是鬼不是人”——这是“文革”后陈云对康生的评价。 康生问题的揭露是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关键,更是拨乱反正的关键。 1976年10月6日,中央一举粉碎“四人帮”。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全党全国上下虽然都在深揭猛批“四人帮”,但康生问题一直没有被揭露,这就给彻底否定“文革”、实现拨乱反正带来了一定障碍。 康生把持中央党校20 多年 中央党校是“真理标准讨论”的发端之地,但“文革”时期却是重灾区。该校被康生把持长达20多年,破坏成了个烂摊子。1956年八大后,康生被重新启用,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并从1957年起分管党校。“文革”前期和“文革”时期,康生在党校先后诬陷迫害中央党校原校长、著名哲学家杨献珍和曾任刘少奇秘书、后任中央党校校长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的林枫,制造了大批冤案。 在中央党校,康生被尊称为“康老”,他的妻子曹轶欧则被尊称为“曹大姐”。有时康生到党校视察,随时看到一个人,突然冒出一句:“我看你这个人不像个好人”,这个人很快就会被打成反革命。提起康生,曾担任过胡耀邦秘书的中央党校原副校长陈维仁说:“康生的头上有‘两顶桂冠’;我也送给他三个称号,康生是‘四人帮’的教父,‘文革’的罪魁,党内最大的‘棍子’。” “文革”期间,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刘海藩与康生有过一次“狭路相逢”。 1966年6月初,迫于康生的高压,林枫在党校成立了“文革”办公室。当时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毕业的刘海藩被调来负责写简报,主要是将党校开展“文革”的动态及时上报中央。 在康生的一手策划下,林枫于1966年8月19日被造反派批斗。为煽动党校群众继续陷害林枫和刘少奇,1966年8月30日下午,康生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召开“50人座谈会”,康生讲话长达4个小时,反复讲党校阶级斗争的“盖子”又大、又深、又厚、又黑,说党校是反毛泽东思想的黑阵地,反无产阶级革命的“黑堡垒”,修正主义的“黑据点”,叛徒特务的“黑窝子”,资产阶级思想的“黑染缸”。 讲了四个“黑”之后,康生突然话锋一转:“党校报来的70多期简报,完全是与无产阶级革命对抗的,我越看越生气。简报是什么人负责写的?” 这时刘海藩正在台下听得发懵,突然听到康生在叫是什么人写的简报,着实吃了一惊。 这时有人喊:“刘海藩写的。”康生问:“他来了吗?”“来了!”几个造反派齐声回答。“刘海藩站起来!”一个造反派吼叫。刘海藩坐的位子正好与康生妻子曹轶欧挨着。看到这情形,曹轶欧就说:“刘海藩,康老叫你,你站起来嘛!”刘海藩不情愿地站了起来。 康生厉声问道:“简报是谁叫你写的?”刘海藩有几分紧张地回答:“是组织上安排我写的。”“什么组织?”康生越来越严厉。“当然是党组织。” 康生愤怒地反问:“哪个党组织?” 刘海藩预感到灾难来临且已经躲不过去了,于是这位湖南青年的辣椒味冒出来了,他一字一句地回答:“中国共产党!” 康生没想到这么个小人物竟然对自己大不敬,气急败坏地吼道:“你什么东西!”刘海藩强忍着没有再说话。康生抖动着手头的简报接着说:“你写的这些简报是共产党的话吗?你执行的完全是资产阶级反动路线,你是替林枫说话的黑笔杆子、黑爪牙!” 当晚,刘海藩就被造反派抄了家。 中央党校整风会议引燃康生问题“第一把火” 1977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中央党校,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兼任中央党校校长,汪东兴副主席任第一副校长,胡耀邦任副校长。由于当时中央党校还是造反派掌权,胡耀邦到党校抓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召开“整风会议”,实际上是进一步深入揭批“四人帮”,解决“文革”遗留问题。 1977年9月3日,在中央党校的“整风会议”上,王富长在发言中首次揭发康生和曹轶欧的问题。他揭露了康生的“十个问题”: 一、一直把持党校,说党校是“长期反毛泽东思想的顽固堡垒”,给党校的同志们套上叛徒、特务、走资派等精神枷锁。 二、对待党校群众组织问题上是支持一派,打压一派,使很多干部群众受到摧残。 三、指使造反派在党校大骂朱德、叶剑英、陈毅等老帅,并编辑出版《林彪选集》、《林彪语录》。 四、康生、曹轶欧在党校搞“清队”和“整党”问题上,颠倒敌我关系,致使大批的干部群众受到审查、关押、开除、遣送。 五、康生、曹轶欧在党校乱点名的问题。康、曹在党校动辄说某某是反革命、叛徒、黑帮、修正主义分子。(实际上与第四个问题是一回事) 六、康生在对待李广文(曾任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处书记,中央党校一部主任、校务委员会委员等职)问题的处理上出尔反尔。 七、党校的“五七”干校的办校方向违反毛主席关于办好“五七”干校的精神。 八、党校的“五七”干校的办校方针有问题。(实际上与第七个问题是一回事) 九、康、曹包庇造反派头头。 十、康生把持党校期间,其亲信和党羽为“四人帮”篡党夺权大造舆论。 康生虽然于1975年12月16日因病撒手人寰,但在死后的悼词上,他却被封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光荣的反修战士”。当时这“两顶桂冠”还在,并且曹轶欧还活着,又在党的十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王富长的发言石破天惊,无异于在第一教室投下了一枚磅炸弹。对于王富长的揭发,胡耀邦是比较慎重的。他在会上说,一个党员对现在的领导,对过去的领导有意见,可以不可以提呢?我看有意见是可以提的。这是符合我们党的组织原则的……但是提意见必须遵守以下几条:第一,必须实事求是。为什么要提意见,主要是为了分清是非,要摆事实,讲道理,防止不实之词,污蔑更不允许,要把颠倒了的是非颠倒过来。第二,只在我们党的会议上提。党章规定,在党的会议上可以批评任何人。在党的会议上提意见是合法的,是党员的权利,是不可侵犯的,不可剥夺的。没有参加会议的同志怎么办?每个党员如有意见,可找组织谈,或者写材料交给组织。这一条我提议作为这个会议的纪律,不搞小广播,搞小广播性质就变了,是自由主义了。第三,只在会上讲,或写书面材料,不贴大字报。第四,意见提了后怎么落实,怎么办?如实向华主席,向几位副主席反映。请华主席、党中央去决定。 从目前公开的历史材料看,这是粉碎“四人帮”后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提出揭发康生问题。会后,“整风会议”材料组的陈文斌、刘立中两位同志根据王富长的发言整理了一份书面材料,按照耀邦的要求上报中央。 王富长为什么敢公开揭露康生?他说,当时虽然“四人帮”被粉碎了,但康生问题依然是禁区,对康生和曹轶欧依然要称康老和曹大姐。公开揭露康生,他心中也有一定顾虑。但他之所以敢挺身而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在经过一段时间“整风会议”的揭发和讨论后,逐步认清了“文革”的本质,同时感觉“文革”中党校问题的罪魁祸首就是康生。至于揭发康生会不会有风险,他认为风险是有,但大环境已改变了,“四人帮”毕竟倒台了,过去那一套站不住脚了,站出来揭发康生也不会被打成反革命了。第二个原因是,王富长曾被评为全国青年标兵,对曾在团中央工作的胡耀邦有感情。在发言前的一个月,王富长在电视和报纸上看到中央党校的造反派武某(康生的党羽)竟然还与华主席一起坐在主席台上,他就冒昧地给华主席写了一封信,揭发武某与江青有密切联系。后来,曾任中央党校副校长的李一非和副教育长牟泽衔对他说:“耀邦同志很关心你!”听了这话,王富长预感到是他写给华主席的信引起了耀邦同志的注意。第三个原因就是,王富长不是从事理论工作的,对康生问题没有更多的思想顾虑。王富长在“整风会议”上的揭发,成为引燃康生问题的“第一把火”,这把火正伴随着拨乱反正的罡风越烧越旺。 胡耀邦在敏感时刻间接出手支持 1977年12月3日,中央党校哲学研究室教员李公天去找哲学研究室副主任韩树英,告诉他从朋友处听来的曹轶欧去世的消息,并提议贴小字报揭发康生。 韩树英说:“应该揭发,但这不是个小事情,我们要去请示一下耀邦同志,况且在他的上边还有汪东兴和华国锋。”李公天找到胡耀邦的秘书梁金泉,对他谈了揭露康生的想法。梁表示要向耀邦同志汇报。据曾担任胡耀邦秘书的陈维仁说,对于康生这个人,耀邦非常厌恶。陈维仁记得,每当提起康生,耀邦从来不说其名字,而是用食指在鼻子下边一划说:“那个人”(康生的上唇一直留着胡子)。12月3日是星期六,本来胡耀邦已决定不回城里了,但听了梁金泉汇报后,当即决定回城里的家中。他的目的是回城里打听消息。…
据CNN9月23日报道 美国总统乔·拜登宣布“大流行已经结束”的言论引起了一些专家的不满和愤怒,他们认为这样的信息可能为时尚早,而且会影响美国第二剂加强针的接种活动。 但对许多生活早已经恢复到新冠疫情前、现在也已经回到办公室的美国人来说,这句话可能听起来是对的。 问题是,“恢复正常”的感觉可能因人而异,这取决于个人的情况以及他们判断大流行结束的标准。CNN邀请了三名来自受大流行影响的美国社会不同领域的学者,评估大流行在公共卫生、教育和经济界中“结束”的程度。他们是这样说的。 公共卫生:并不是非黑即白 受访者:丽莎·米勒(Lisa Miller),科罗拉多大学安舒茨医学院流行病学副教授 在回答大流行是否已经结束的问题时,拜登总统明确地回答了“是”,但这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问题。 诚然,由于接受疫苗和感染而获得了广泛免疫,美国现在的情况甚至与一年前也大不相同。但作为一名流行病学家,我认为美国每天持续发生350至400例死亡,世界上其他国家每周有数以百计的人死亡,这仍然构成大流行。 我理解拜登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所面临的需要,他试图简明扼要地说明国家的现状,并提供一些希望和安慰。但在公共卫生专家里,仍然没有人能预测病毒将如何变异和进化。这些变异可能会降低病毒的危险性,但也不能排除另一个可能,那就是下一个变异的危害更大。 归根结底,你如何形容当前的形势都无关重要,重要的是,新冠仍对世界构成重大、持续的风险。无论是否现在还属于大流行,都必须继续投资于研发疫苗,并加强医疗和公共卫生系统的准备工作。随着新冠的影响逐渐消退,决策者可能会忽视这些重要目标。 经济:回归新常态? 受访者:威廉·豪克(William Hauk),南卡罗莱纳大学经济学副教授 作为一名经济研究员,我可以谈谈新冠大流行对经济的冲击及其挥之不去的影响。 好消息是,大流行对经济最严重的影响已经结束了一段时间了。2020年4月,随着疫情肆虐,失业率飙升至14.7%的战后高点,而2022年全年的失业率一直在4%或更低。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份的就业报告中,美国就业总人数首次超过了疫情前的高点。 虽然劳动力市场已经基本恢复,但美国仍将在一段时间内感受到疫情带来的经济影响。 在计算机芯片等一些关键领域,供应链仍然存在困难。尽管我们可能预期这一领域会出现更强劲的复苏,但乌克兰战争等地缘政治问题仍在造成问题。因此,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不会出现全面复苏,并可能阻碍遏制高通胀的努力。 最后,由于疫情,许多美国人可能正在重新审视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劳动力总数表明,去年年底出现的“辞职大潮”可能更多的是一种职位重组。然而,“悄然退出(quiet quitting)”——员工限制自己的生产力、不再尝试在职场中“超越”的现象——可能会让许多人得出这样的结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像新冠疫情之前那样高了。 因此,尽管对经济而言,新冠的“大流行”阶段可能已经结束,但即使新冠只是“地方病”,我们也可能要适应像更多工人开始消极怠工这种新常态。也就是说,我们不再处于紧急状况,但我们正在恢复的常态可能在许多方面仍然不同于新冠疫情前的世界。 教育:大流行加剧了差距 受访者:欧韦恩(Wayne Au),华盛顿大学博塞尔分校教育学教授 虽然公立学校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恢复了“正常”运营,没有强制佩戴口罩,恢复使用州统考等测试来衡量教学质量,并且基本上不再提供网课教学,但学校尚未结束疫情。 许多学生在家里面临的大流行引发的创伤,包括朋友和家人去世、新冠长期后遗症的影响、父母工作不稳定感带来的孤立和焦虑,以及获得医疗保健机会方面的不平等,在他们今天返校上课时依然存在。 许多学生不得不重新学习如何在社交和学术环境中与他人相处。此外,低收入家庭的很多学生在之前一两年的远程教育中,由于资源和技术方面不公平,出现了学业落后,他们仍然需要迎头赶上。 目前在教育成果方面的差距与大流行之前一样,出现在种族、阶层和移民的交叉路口。大流行以同样的方式加剧了普遍的社会经济不平等,它也同样扩大了已经存在的教育不平等。 此外,与大流行有关的教师和学区压力导致全美各地人手短缺,增加了学校和教室学习的不稳定性。 新冠大流行加剧了这些问题,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影响学生,尤其是来自低收入背景的学生。
近日,长春国贸看到汪小菲的妈妈张兰开启直播卖货,期间有网友留言:“错过大S媳妇好可惜。” 张兰看到后进行了回应,说,“(如果)你了解内幕了,就会觉得没什么可惜的。没什么可惜与不可惜,只有你珍惜与不珍惜。不懂得珍惜的(人)就没有什么可惜了。我觉得做人不能太自私了,对家庭也好、对老人也好、对孩子也好、对朋友也好,做人真的不能太自私了。” 有网友说“大S用命生了两个孩子。” 张兰反驳:“谁生孩子不是拿命换吗?哪个女人不是啊?别说这些废话!” 接着张兰自言自语道:“您有雇水军这些钱,还不如为社会做些贡献呢,去积点儿德!”说完转移开了话题。
9月25日,2022香港小姐总决赛举行。8号佳丽林钰洧、4号佳丽许子萱、14号佳丽梁超怡分获冠亚季军。另外,14号佳丽梁超怡还获得了最佳上镜奖;友谊小姐则由13号邢慧敏获得。 林钰洧是前TVB艺人林俊贤的女儿,今年27岁,五年前开始在娱乐圈发展,海选阶段因为太胖而不被看好,她在参选阶段不断减肥,最终成功夺冠。
核酸检测机构又曝出丑闻。 这次更加匪夷所思,直接将阳性样本瞒报。 9月24日,河北石家庄市公安局发布通报称,“石家庄和合医学检验实验室”9月14日对一小区核酸检测出的一管20:1混管阳性样本未上报,导致相关人员未得到及时管控,造成9月21日出现社区传播,该实验室已被立案侦查。 核酸检测机构测出阳性不上报,这是想干嘛呀? 莫非故意让病毒传播,这也太胆大妄为了吧? 令人更加惊讶的是,这不是他们第一次胆大妄为这么干了。 今年4月份,这家和医学就因为多次出具假阳性报告被合肥调查。通报中写的合肥和合医学,就是和合医学旗下第三方检测机构。 当时是这样通报的:“严重超过承诺时间出具检测报告”、“影响研判”、“已多次发生类似情况”、“几次出具假阳性报告”、“严重干扰防控大局”…… 看来这些第三方检测机构就是不希望清零,他们希望一直“阳”下去、这样生意才能流水不断。 想想也是,千亿级别的核酸检测市场,常态化的核酸检测政策,早已令第三方机构和试剂生产厂商们兴奋不已。 据网友爆料,今年3月12日,万孚生物董秘胡洪在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获批后,发了一条备受争议的朋友圈——“此刻心情如下”,配上了哈哈大笑的表情包。 被质疑“发国难财”后,万孚生物董秘道歉。 当利益充斥了全身的时候,罪恶就产生了。和合医学此次瞒报阳性,经手检测的人数应该不在少数,这么多人竟无一人良心发现。他们作为共同利益体都希望疫情绵绵不绝,核酸检测不要停,然后他们闷声发大财。 在他们大发横财之际,普通人因为绵绵不绝的疫情付出巨大的代价——异地隔离,出行不便,看病受阻,无法工作,生计陷入无望…… 现实的情况是:一例阳性,整个小区被封,进而整片区域的正常经济活动陷入停滞。线下餐饮店没法开业,可能坚持不了多久,就要关门倒闭,一个消失的小店,背后一个家庭的生计。 为避免新冠病毒肆意传播,为避免弱势群体遭受病毒侵害,大规模核酸已成防疫中的常态。大家宁愿多做几次核酸,也不愿因新冠而封城丧失工作和收入来源。 可是,就在这种所有人万众一心和新冠对抗到底,同时小心翼翼生怕疫情给经济生活带来更大影响的背景下,一小部分人却财迷心窍,竟敢在核酸检测中弄虚作假,无视大多数普通人的升级,只顾自己的腰包,大发国难财。 细想一下,今年的疫情格外反常,是不是…… 真的不敢往下想。正如网友说的: “三年了,我觉得已经不是疫情的问题了,而是人性的问题。” 今年上半年,据《财经·大健康》根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4日,北京市已有12起核酸检测机构被查处案件。其中,8起是因为价格违法行为被立案处罚,罚没金额56万余元;另外,有4家核酸检测机构人员,因违规操作被处罚。 据中国基金报,今年5月以来,多地开展大范围核酸检测机构专项排查。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有超过两百家核酸检测机构被要求暂停业务或进行整改。 5月的时候,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检察院经依法审查以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对北京中同蓝博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张某某、童某某等3名犯罪嫌疑人作出批准逮捕决定。 上述三人被逮捕,是由于该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加赶进度,严重违反新冠病毒检验操作规范,在明知超量混检可能导致检测结果失准的情况下,仍然采取多管混检的方式进行检测,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 此前,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和北京金准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也在核酸检测过程中涉嫌违法犯罪,被公安机关立案,相关人员被批捕。 北京朴石医学检验实验室有限公司的违法事实中有一句是这么说的“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 什么是“原始检测数据明显少于样本检测数量”? 比如1000个人做核酸,实际只检测500个,剩下500个直接报阴性,这样试剂成本省了,人工省了,但财政给他们的却还是检测1000个人的钱,以制造“空饷”的方式增加巨额利润。 看到没有,为了巨额利润他们什么刀尖上的钱都敢赚。马克思的名言警句“资本有300%的利润,就敢冒上绞刑架的风险”就是为他们而写。 网友说:最有效的防控是切断病毒的资金链。 这还真不是网友恶意揣测他们的动机,暴出来实打实的丑闻可不是网友杜撰的啊。 俗话说,把下雨的权利交给卖伞的,那这雨就停不了。 暴出来的核酸检测机构更各种造假骚操作完美诠释了这句话。 写到这里,我想起经济学上的一个著名案例: 眼镜蛇效应。话说英国殖民印度时期,英国政府计划要减少眼镜蛇的数量,颁布法令说每打死一条眼镜蛇都可以领取赏金。这项政策出台后德里的眼镜蛇果然大幅减少,但令人不解的是虽然眼镜蛇减少不少,但每天拿着蛇来领赏的人还是不少。 因为民众将一部分眼镜蛇饲养了起来,并让它们繁衍后代来获得赏金。
亚当·莱文和妻子贝哈蒂·普林斯露于2014年7月结婚,他们即将迎来他们的第三个孩子。 这位43岁的魔力红乐队主唱周二上午在Instagram上发文称:“现在人们对我议论纷纷,我想消除误会。除了我的妻子,我在和别人说话时判断力很差。我没有外遇,不过,我在人生中令人遗憾的一段时期越过了底线。” 亚当继续说:“在某些情况下,这确实是不太合适的;我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并采取了积极的措施与我的家人弥补这一切。在这个世界上,我只在乎我的妻子和家人。如此天真和愚蠢,去冒险破坏我唯一在乎的事是我这辈子最大的错误,我再也不能这么做了,我承担全部责任,我们会一起度过难关。” 该声明是对模特萨姆纳·斯特罗在TikTok上分享的一段疯传视频的回应,她在视频中声称与亚当有一年的婚外情。斯特罗并没有提供这段恋情发生的具体时间,但分享了亚当在Instagram上的一些私信截图,包括她在4月份声称他们不再联系后留下的一张字条。 萨姆纳·斯特罗 斯特罗声称,她本想“私下处理这件事”,但在一个朋友试图把截图卖给一家小报后,她觉得被迫在TikTok上分享了这个故事。 亚当和普林斯露今年34岁,他们的女儿达斯迪·罗斯(DustyRose)本月刚满6岁,吉奥·格蕾丝(GioGrace)今年4岁,他们即将迎来第三个孩子。 “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我们有很多共同爱好,”这位维密超模在4月份接受《ZoeReport》采访时表示。“我们试着把对方放在第一位。所以我们有独处的时间——但孩子们都太疯狂了!” 这对夫妇是在一个共同的朋友通过电子邮件介绍他们认识的。 普林斯露在2019年接受Net-A-Porter网站的PORTEREdit采访时表示:“亚当在为MV寻找一个能做一些动作的女孩,我们的朋友说,‘你应该见见贝哈蒂,因为她完全是个假小子,什么都喜欢。’”“我们一直互相发电子邮件。这种通信是如此自然,以至于我们在电子邮件中坠入了爱河。” 虽然普林斯最终没有接受出演,但她一直与莱文保持联系,一个月后他们在洛杉矶第一次见面。 “这是一见钟情,太疯狂了,”她说。 虽然他们曾短暂分手,但两人于2013年7月订婚,并于2014年7月结婚。 “我们分手了两个月,意识到这是最糟糕的决定,然后复合,订婚,结婚,”她告诉媒体。“真是一次疯狂的旅行!” “他承认他背着她做了不合适的事。他承认自己表现得像个白痴。但她还是很难过,”普林斯露的一位消息人士说,并补充说,这位超模仍然“百分之百地忠于她的家庭。”“亚当非常理解她的感受,他正在尽最大努力让事情变得更好,他从来不想离婚。” 与此同时,另一位知情人士指出,每段婚姻都有“挑战,但亚当知道这是他犯了错。”“他忠于贝哈蒂,希望一切顺利。” 亚当是谁? 作为当年做为美国好声音导师,大受欢迎的魔力红乐队主唱,亚当曾力压贝克汉姆等人,被《人物》杂志评选为“2013年世界最性感男士”。对此,亚当说道:“作为一个音乐人,自然会希望获得‘格莱美’奖,我获此殊荣也是始料未及的。当别人跟我说起这一称号时,我还以为他们跟我开玩笑,结果就是事实。这对我来说非常棒!”亚当也成为了第一个获此殊荣的音乐人。 为什么亚当·在婚姻中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并越界了?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比大多数人都喜欢受到关注。”一位知情人士向《人物》杂志爆料道。 一位与亚当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告诉《人物》杂志,尽管那位模特声称他们有婚外情,但亚当对身边的人坚称“没有发生任何身体接触。”他发誓。 “他给她发短信,和三个女人调情。其中一人——她特别提到他们有肉体关系,但他对朋友们完全否认,”知情人士补充说。 至于为什么这位歌手有婚外调情,知情人说亚当渴望“女性的关注”。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喜欢受到关注,”知情人士告诉《人物》杂志。“他比大多数人都喜欢。” 知情人士补充说,“在疫情期间,亚当“被隔离了”,但他和妻子普林斯露“肯定没有分手,他们也没有分手。” 声音:艾米丽·拉塔科斯基评论亚当丑闻:“为什么我们要把男人的错误归咎于女人?” 超模艾米丽·拉塔科斯基 超模艾米丽·拉塔科斯基请求那些批评模特萨姆纳·斯特罗的人把他们的怒火转移到别的地方去。 艾米丽在她的帖子中说:“我不明白为什么我们继续把男性的错误归咎于女性,尤其是当你谈论20多岁的女性与年龄是她们两倍的男性打交道时。” “权力格局如此扭曲,简直荒谬,就像,这是掠夺性的,是操控性的,我无法想象。” 艾米丽曾与亚当一起出现在魔力红2013年的《LoveSomebody》音乐录影带中。本月早些时候,她与婚姻四年的电影制片人丈夫塞巴斯蒂安·贝尔-麦克拉德(SebastianBear-McClard)离婚,有报道称他不忠。 虽然艾米丽点赞了粉丝关于出轨的推特,但贝尔-麦克拉德并未对出轨传闻发表评论。 “如果你是这段关系中的一方,你就是那个有义务忠诚的人,”艾米丽在TikTok上继续说道。“所以,那种‘其他女人,该怪她们’的批评?这很糟糕,它实际上就是为了把女性有分歧。” 艾米丽在后续视频中补充说:“我认为我们文化中现在的一个大问题是,我们总是说,‘哦,男人是怪物,他们很可怕,他们很可怕。’”“我们不追究(男性)责任,然后责备其他女性,要求女性调整自己的行为,而不是只说男性需要改变自己的行为,这是性别歧视,这是典型的厌女症。” 艾米丽的这两段视频都是对女演员萨拉·福斯特的回应,后者在自己的视频中称亚当是“十足的猪”,并说斯特罗“给女性带来了非常坏的名声”。 “我讨厌骗子。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的家庭因为出轨而破裂了,”萨拉说,她是音乐制作人大卫·福斯特和他的前妻丽贝卡·戴尔的女儿(他们于1984年离婚)。 “这位女士选择了拍摄视频……声称这不是她的错?我们不同情你,”她谈到斯特罗时说。“你知道这个男人结婚了,好吧,你参与了,你可以很轻松地假装不知道他结婚了。” 与此同时,艾米丽并不是唯一一个公开谈论亚当丑闻的人。卖座《日落》的明星ChrishellStause也在推特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她在推特上写道:“在为公开出轨道歉时,我讨厌男人说的‘我们会一起度过难关的’这句话。”“别替她说话。你惹的麻烦够多了。” 还没完!亚当的前瑜伽老师:他对待我就像“用过的垃圾”…
“博士退学送外卖、硕士休学生孩子”为什么会引发群体焦虑。 ——题记 各位好,今天鼻炎犯了,躺在床上刷了一天手机,看到两则社会新闻,觉得挺有感触,放在一起说一下: 一是浙大博士退学送外卖的事儿。 据媒体公开报道,现年31岁的孟伟,曾是浙大的高材生,2014年他本科毕业后,作为直博生进入浙大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其间曾被评为浙江大学十佳大学生。但读博5年未能完成博士论文,2019年他申请了延期毕业,到今年达到延迟毕业的年限仍未达到要求,只好办理结业手续。为了谋生,孟伟在今年2月到5月在杭州送起了外卖,并且在短视频平台注册了账号,诉说自己8年的遭遇。视频发布后意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9月21日,回到家乡的孟伟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再次引发热议,他在视频中称:“读博8年未能毕业,给浙大丢人了。”而这个视频又再次引爆了网络。 另一个社科院硕士休学生孩子的事儿。 佤族姑娘南依来自云南省沧源县勐董镇一个小山村,本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后考上社科院的研究生,因分享求学经历和穿搭美妆视频成为小有名气的视频博主。9月19日,南依宣布自己因怀孕待产要休学一年,对象是中专学历的理发师。她的这个决定公布后同样在网上炸了锅,不少网友认为她是“恋爱脑”,觉得其丈夫配不上她,担心她休学回乡生子,以后会一定是后悔。 同样是在9月21日左右,南依公开回应此事,她在微博文中表示,自己与男朋友在一起的时间虽不长,但也认识两年多了,她清楚他的人品,还有他的家庭成长环境,虽然没什么学历,但也有一技之长,上进有担当,不至于做不好物质保障。 因为嫌微博太乌烟瘴气,我平时不怎么刷,是今天偶尔翻看,才同时看到这两个新闻的。 看过之后,我总觉得这两个消息似乎有某种共性,想了想,似乎应该是这样的——这两个新闻中的主人公,一个为糊口送外卖,一个为爱情生孩子,饮食男女,人之所大欲存焉。选择什么样的本来是人的自由,这没什么可说的。 可是消息公布后,最不干的反而是公众,大家觉得,浙大的博士怎么送外卖呢?社科院的硕士,怎么能放着书不读,回山村老家,给初中毕业的丈夫生孩子呢?他们这人生过得也太亏本了! 这种感叹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几乎所有中国人都认账的人生假设——知识改变命运,或者说的更确切些,是“学历改变命运”。大家觉得一个人读了书、拿到或者即将拿到某个学历,那他的人生就理应跟过去不一样了,虽不说是范进中举、咸鱼翻身吧,但拿着学历混个铁饭碗,这总应该是理所应当的。 所以我们特别不能接受这种新闻,什么博士退学送外卖、硕士休学生孩子、北大毕业卖猪肉、复旦毕业家里蹲……我们对这样的新闻感到刺痛,就像我们无法接受丁真进体制内、易烊千玺考编一样。说到底,是因为“知识改变命运”这个理念,在最近几十年的中国已经成为了所有区域、所有阶层的人都认同的一种公理。那些身处中下层的人们,将自己或下一代通过读书实现阶层跃迁,当做生活的念想和指望。所以当他们听到一个已经“鲤鱼跃龙门”的“上岸”者因为种种原因又把命运“改”回来的时候,他们会对这类事件特别关心,甚至产生焦虑,这种焦虑并不是只为当事人的,而是相当程度也为自己——这就是为什么两位当事人的新回应中一再说这都是他们自己选的路,却依然无法平复很多人心情的原因。 但一个真实的现象是,在当代,想靠学历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条路确实已经越来越卷、越来越难走了——前几天研究生招考预报名时间刚过,听说火了一个新词儿,叫“逆向考研”。 这个词儿专指本科985、211的大学毕业生考研“双非”(非“一流大学”、非“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高校。从理论上讲,你本科北大清华毕业,研究生去个名不见经传的大学读硕士,是挺让人窝囊的。但现在考研的学生也有苦水——现在经济形势不好,大家毕业都想考编考公、可进街道办当个给大爷大妈盖章的小科员,可能学历硬条件都是必须硕士起了。这个时候“逆向考研”虽然窝囊,但可能对卷不动很多人来说,那就是有用,甚至唯一的途径,所以他们只能这样做。 但可以想见,逆向考研其实无法解决一些根本性的供需矛盾,很多人逆向读研毕业以后,将要面临的恐怕还是“卷不动”的问题。实话实说,到时候他们面临的人生选择,也许真未必孟伟和南依好多少——还是要做送外卖这样普通的工作,过和tony老师结婚生孩子这样普通的生活。这两位当事人,也许只是过了很多人将来难免要过的生活而已。只是大家不太愿意认清这个现实。 是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也许只是刚刚过去的时代给我们带来的一个暂时有效的法则。当社会机会大量涌现,经济飞速发展,你多上几年学,名校硕士、博士毕业,也许就能保证自己鲤鱼跃龙门,人生从此不一样了。但当这种时代过去,这个法则也许就失效了,“多读几年书”在未来,也许真的就只意味着“多读几年书”。好工作、好职位,还是得靠你的运气、能力、家庭背景等等要素去碰、去找。 所以,我猜,下一阶段,随着“改变命运”能力的降低,社会对读书这件事的热情也会大幅降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盛行过的那种“读书无用论”也许会回潮。 我们中国人对“知识”的态度从来很纠结。表面上看,很多人很尊师重教。但说到底,很多人真正执着的不是“知识”、而是知识“改变命运”的能力。说直白一点,如果“读读读”,不能换来黄金屋、颜如玉以及千钟粟,那么“圣贤书”对中国老百姓的感召力也就非常有限了。 你看,元朝一度停办了科举,读书人马上就从“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堕落成了臭老九,比乞丐高一层、比娼妓还低一等。道理就是这样。 但明明已有了这样的预期,我还是想做一下也许徒劳的呼吁——请大家尊重知识,热爱知识。因为知识本身确实是美的,是甜的。 “知识是甜的”,这是据说和中国人一样聪明的犹太人的一句人生准则。其实整个亚伯拉罕教系的宗教(无论犹太教、基督教还是伊斯兰教),其对知识的态度都比较类似。既认为神是全知的,一个人越有知识,他就越接近神,所以知识有了神性。所以弗朗西斯·培根才会说: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 (拉丁文,也既传说中的“知识就是力量”)——其实这话更准确的翻译应该叫“知识本身就是权力”或“知识本身就是权威”。 培根在这里想表达的意思,是要求人们推崇知识和理性。培根认为一个有知识的人,本就应该获得更大的尊重,说话更有人听,他甚至主张应该由知识和理性去指导社会和权力的运作,而不应该以威权或社会的成见去压迫知识, 只有这样去理解,培根这话才是带有启蒙主义精神价值的——培根认为知识无需自证,它天生自带权威性。——培根其实是在试图理顺一个社会中到底谁该听谁的、谁该遵从谁的关系。 只可惜,:培根的这句“Ipsa scientia potestas est”,在中文语境中总是被误译为了“知识就是力量”,这给了本就很功利化的我们更深的误导,既“有力量的知识才是知识”,而“没有力量”的知识就不是知识。 于是学习知识的人,在我们这里先要证明自己是“有力”的——更或者说“有用”的,而后才能被承认为是知识分子,进而有其社会价值。如果一个博士去送外卖、一个名校毕业生开小摊,那这样的人在我们会得到了最深重的怜悯与嘲笑,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无力者”,于是也就被默认为了没学到知识——至少没学到有用的知识。 “你还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呢!连这点事儿都做不了。”我相信很多从象牙塔里出来的人,在社会上都得到过这种揶揄。一旦知识不能改变命运,甚至不能用以糊口时,它在我们这里就非但不是权威和荣耀,反而成了一种被嘲笑的羞耻、甚至是罪恶。 昨天,我在《总觉得,我才是真正的“精俄”》一文中,曾说我觉得俄罗斯这个民族还不错。写完后想了想,我有这种观感,就是因为俄罗斯人好歹是“附庸风雅”的。 俄罗斯小伙子追女孩,比较喜欢邀请对方去看个画展、听个古典音乐、去莫斯科大剧院看个芭蕾舞《天鹅湖》,去艾尔米塔奇看看展览,再不济侃能几句诗歌艺术,搞的很文艺,跟我们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样,据说时至今日,这样在俄罗斯搞对象,成功率依然会比较高。 而在咱这儿,你这么追姑娘,就不如换买个包甚至直接晒房本、给彩礼好使,如果你给不了姑娘这些,还请人家看画展听歌剧谈文学,不客气的姑娘多半会在背后骂你“穷装x”。 所以俄罗斯这个民族无论什么阶层的人、整体上依然是以艺术、以知识为尊的。沙皇当年要镇压反对者,如果对方是个知识分子,也一般不绞死而最多只判流放。我想这就是这个民族的可爱之处,也是他们为什么能历经一次次磨难,却又一次次再起,艺术、文化和科学都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原因。 的确,知识就是力量。但请尊重知识本身,而不是单纯尊重它所带来的“力量”。这很重要。…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俄罗斯为了尽快完成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搞动员了! 当然了,人家准确的说法是“部分动员”,不过,有句话得好,解释权都在总统新闻办公室,反正就是要动员了。 不过,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特别军事行动”时间拖得太长,大家已经审美疲劳,普京的“动员令”并没有取得什么轰动效应。 英国、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领导们纷纷表态,要支持乌克兰干到底。 不仅是他们根本没把“总动员”当回事,就连俄国以前的一些传统朋友们的反应都很冷淡。 首先,和俄罗斯同为集体安全组织成员的哈萨克斯坦的总统托卡耶夫明确表态,支持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他还说,克里米亚也应该还给乌克兰。 而且,托卡耶夫还在国内立法,严格限制总统的任期。 他还说,这世界上的专制国家,都没有能长久的,可以说指向性非常明显了。 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哈萨克斯坦国内因为油价上涨曾经引发骚乱,是普京派人才稳定住了局面。 不夸张地说,没有普京的帮忙,托卡耶夫这个总统就干不上了。 然而,托卡耶夫在俄国刚出兵的时候就拒绝了普京让他派兵帮忙的要求,现在居然公开、直接唱反调了。 此外,针对之前有传闻说俄罗斯要买朝鲜炮弹的事,朝中社昨天明确表态,没有出口给俄国任何武器,而且也不打算这么干。 可以说口已经封得死死的了。 蒙古也是俄国的传统盟国,这段历史就不用多说了吧。 然而,今天蒙古的前总统贝格道尔吉,也发表了令人意外的电视讲话。 他在讲话中猛烈抨击俄罗斯利用少数民族当炮灰的做法。 他敦促俄罗斯边疆区的少数民族的人不要去乌克兰打仗。 他说:乌克兰有生存的权利。 还有。就是普京的铁杆马仔,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他也属于没有普京帮忙可能都活不了的那种人。 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开始后,卢卡申科曾经是最忠实的跟随者。 他不仅让俄军借道白俄罗斯进入乌克兰的北方,甚至一度还传出他要亲自指挥人马出兵乌克兰的说法。 然而,前几天,卢卡申科居然说:我们和乌克兰都是一些误会,我觉得我们应该好好坐下来谈一谈了,毕竟大家都是兄弟。 这次普大帝搞了总动员之后,按理说白俄罗斯应该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然而,并没有。 不捧场也就算了,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当23日有人问他白俄罗斯是不是也要搞总动员的时候,卢卡申科居然说:我们不搞那玩意,这纯属无稽之谈。 港真,这让我想起那句话:最爱你的人,往往伤你最深啊! 除了这些人之外,就连买了很多俄国武器的印度人都敢给普京上课了。 据路透社报道,在上周五的一次会见中,印度总理莫迪居然用老师给学生讲课的口气对普京说,现在不是战争的时代了! 莫迪还直接且公开抨击普京发动的战争。 说过类似话的还有土耳其的埃尔多安。 看到这,可能有人要说了: 小编你别扯犊子了,我就问你,总动员之后,俄国能不能尽快拿下乌克兰?! 还是那句话,我不会预测历史,但我们可以看看总动员之后的俄罗斯战士们的英姿。 就这气质,就这装备,这些士(pao)兵(hui)上了战场能有啥效果,咱们拭目以待吧。 可能有人又要说了,这些不重要,俄国还有核武器呢! 这话当然没毛病,而且普京也确实说过要用核武器的话。 前几天,他在一个视频里还说,俄国的核武器老先进了,比美国的还先进。 不过,看了这个视频的某人说,你要是有那么先进的技术,敢不敢先把你身后的那几个1980年代的电话机先换一下呢? 这当然是个玩笑,不过,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可是不开玩笑的。 他早在今年7月就说过:我们早已经经准备好了,外界传言俄国动用核武器的事,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在24小时监视他们的核武器,他们的核武器起不了作用,他们只是找个借口掩盖失败罢了。 还是那句话,拭目以待吧!
2010年,在湖南发生了一起杀人案件。 受害者是一名男性,更是一名外科医生。而将他残忍杀害的,正是与他存在交往关系的女医生胡芳。 时年,胡芳25岁,研究生毕业,在湖南郴州一家医院上班。可是,让人想不到的是,案发时,她出现在了前男友所在的湖南嘉禾县的一家宾馆里。 开好宾馆后,她约了前男友刘军前来和她温存。 之后,她买了两个大箱子。 退房时,她还把两个大箱子搬走了。 由于箱子太重,她一个人搬不动,还到宾馆楼下求助。最终,她叫了一辆出租车,让司机帮她搬箱子。 司机一次只能搬一个,搬得很吃力。在他搬箱子时,胡芳紧跟着他。看得出胡芳很在意箱子里的东西。 司机搬了两趟箱子,胡芳跟着上下了两趟。 之后,胡芳告诉司机,他们要去郴州市。在车上胡芳睡着了,但是,她的手一直没有离开箱子,很显然箱子里的东西对于她来说是很重要的。 他们来到郴州一家很荒僻的老房子前,胡芳让司机把两个箱子卸下来。 司机走了。 胡芳吃力地搬着箱子,她把两个箱子搬到废弃的房屋里,然后拆掉里面的一栋墙,把两个大箱子放进去。 之后,她又把墙给砌上了,箱子被尘封到了墙里面。 箱子里到底装的是什么? 一周后,警方将为我们揭秘…… 01 2010年7月22号,胡芳决定到嘉禾县找刘军。 刘军是她的前男友。 他们两个人是半年前分手的。 不过,胡芳不想分手。 这一次她是来找刘军复合的。 她到了嘉禾县的一家宾馆,开了一个房间,然后再房间里等着刘军。 刘军是在嘉禾县一家医院上班的,下班后他本应该回家的。 他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 但是,胡芳来找他了,他只能先到宾馆里。 当时,他进入到胡芳所在的房间,已经是晚上21点多了。 他进去之后,再也没有出来。 没有人知道他去哪里了? 儿子还没有回家,刘军的父母很着急,他们打儿子的电话。 但是,是关机的。 儿子没有任何消息。 他们觉得不正常,因为儿子从来都没有夜不归宿过,更没有关机过。 他们到处找,都没有任何消息,亲朋好友都问遍了,依然是没有刘军的消息。 同事只知道刘军下班后就走了,至于去哪里了没有人清楚。 是不是被绑架了呢?若是绑架了,正常来说绑匪是会打电话的,他们就是图财。 可是,他们没有接到任何电话。 现在刘军已经消失2天了,依旧没有刘军的消息。 刘军的姐姐、妈妈、爸爸、奶奶都在掉泪。 这是他们家的独子,也是他们家的顶梁柱。…
1、悲伤的牺牲 与俄罗斯人嘴巴里喊着大词,身体却在机场和海关排队不同,这里有个乌克兰女孩的故事:克维特卡,一名坚决要从意大利返回保卫祖国的志愿者,最近不幸牺牲了。她是个妹子。 乌克兰捍卫者玛丽安娜在社交媒体上有个绰号叫做“克维特卡”。她是伊万诺-弗兰科夫斯克地区的乌克兰人,已经在意大利生活了14年,本来她可以只当没有这回事,本来她可以岁月静好,然而…… 这张照片成了世界关于她的永恒的记忆…… 一群人在逃离俄罗斯的时候,另一群人从海外回来保卫乌克兰。他们中有卡车司机,有富商,有打工者,甚至还有女性 。即便远在万里,也要回到乌克兰,保家卫国! 貌似强大的敌人并非不能战胜的,如果人们坚定的话! 2、生命的喜悦 虽然那么多人前赴后继为了乌克兰的独立贡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凋谢在了他们原本不该告别的年纪,生命向人类展示了沉重的一面。但这里还有另一个展示关于生命的喜悦的故事: 怀孕的医生玛丽安娜·马莫诺娃在春天被俘虏,八月,人们知道她在顿涅茨克地区的叶列诺夫卡(就是那个牢房爆炸,死了很多乌克兰战俘的地方)。在被囚禁前不久,马莫诺娃告诉她的亲戚:她怀孕了。 9月21日,好消息传遍了整个乌克兰,215人从囚禁中获救。包括五名乌军指挥官 – 亚速营指挥官丹尼斯·普罗科彭科、第36海军陆战旅的谢尔盖沃伦斯基、斯维亚托斯拉夫帕拉马尔、奥列格霍缅科,还有来自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的丹尼斯施莱古、乌克兰英雄叶夫根尼博夫。 更让人欣喜的是,其中还包含了三位孕妇:玛丽安娜·马莫诺娃,亚娜·舒莫维茨卡娅和阿纳斯塔西娅·切尔年卡娅。 马莫诺娃的母亲对媒体说,玛莲娜·马莫诺娃在围产期中心分娩。今天,9月25日凌晨4点左右,她的孩子出生了-这个女孩的体重超过3公斤,身高57厘米。新生儿和她的母亲都很好。 马莫诺娃的梦想成真了。在被囚禁期间,她只想要一件事,那就是她在乌克兰生一个孩子,不是在囚禁中,而是在自己的土地上。 2、恶心的战俘 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让人恶心的故事:还记得昨天文章说那个满面红光、脸庞圆润的俄罗斯俘虏吗?他都那样了,还说乌克兰人不给他们饭吃。有心的网友找到了此人被俘之前的影像记录,一看不由得大吃一“斤”,这家伙被抓之前瘦得腮帮子都凹陷进去了,在牢里他还增肥了!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4、久久的掌声 正在纽约参加联合国大会的库勒巴,做客美国收视率前列的脱口秀节目。主持人第一个问题就是:你觉得哈尔科夫反击显示了什么重大的问题? 库勒巴深吸了一口气然后郑重地说:那就是证明了我们知道如何赢,而且我们一定会赢!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又差一点落泪,但我没想到的是,现场响起了观众们经久难平的掌声,所有观众全体起立,给这位来自战火纷飞的国度,给这位被中文局域网内“军事博主”和鹅笑们贬为“垃圾国家”、“欧洲子宫”的小国的外长送上热烈的鼓掌! 在长达两分钟的掌声后,库勒巴补充了一句:我理解你们的掌声其实不是为我,而是为乌克兰人民和勇敢的战士们,人群中又一次爆发了经久的掌声! 5、蓝黄的腕带 大家肯定还记得前几天在伊久姆那具被挖出的尸体,在尸体的手腕上,有着乌克兰人坚韧不拔的象征:蓝黄腕带。 虽然尸体已经腐烂,皮肤和脂肪变得干瘪,失去了原本的颜色,但乌克兰国旗的颜色没有褪色。 这具尸体是属于乌军93旅的普通一员,他提醒着人们战争的残酷代价。但腕带传达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在面对死亡时,一个人应该保持怎样的信念。他的重见天日,对俄罗斯发出了一个几乎是挑战般的信息:乌克兰将继续生存,即使它的一些人不在了。 蓝黄腕带的形象在社交媒体上被广泛分享。库勒巴这几天在联合国发言时,戴着一个类似的腕带: 库勒巴指着腕带说:“俄罗斯永远无法杀死我们所有人”。 立陶宛外交部长加布里埃尔·兰茨贝吉斯也带上了一条,表示对乌克兰的敬意和支持: 泽连斯基在周五签署总统令,授予蓝黄腕带的主人,从2014年起就投身于保卫乌克兰的事业,乌克兰第93机械化旅的战士谢尔盖·索瓦“乌克兰英雄”的称号。泽连斯基在签署总统令后感谢英雄和军人们的服务:“无尽的缅怀与纪念献给这位英雄,永恒的荣耀属于我们所有在战斗中献身的战士们”! 如果说哈尔科夫反击之前,乌克兰人民和军队的抗争,还只是证明了强大并不总是能战胜弱小的话,哈尔科夫反击和“局部动员”之后,乌克兰人将证明,人多也并不一定总能战胜人少!荣耀属于英雄,胜利属于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