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95后做饭有多糊弄爸妈看完都沉默了

泡面,是当代年轻人的做饭启蒙。 在饥饿难耐的深夜,一碗热气腾腾的泡面,就能治愈人们的胃和心。 B 站的 UP 主@一口香鸡腿就泡得一手好面。 刚毕业两年,独自在大城市打工的她,做饭不求外表光鲜亮丽,只求都在胃里。 点开她的视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口黑锅。 只见她熟练地开火烧水,熟悉的老观众就知道,好戏要开场了。 她先是撒上一把不知哪里得来的玉米粒,保证今日份粗粮的摄入。 随后排队进入锅里的,是一块冻成坨的培根,三条被叫成 ” 汤圆 ” 的年糕,以及应该用油煎的煎饺。 弹幕说缺少豆制品,UP 主也能虚心接受,立刻往锅里放入豆芽。 无所谓顺序,想到啥放啥,就连中午吃剩的肯德基,也能被她随意地扔进锅里。 这个动作,给观众们带来的冲击,绝不亚于一场海啸。 最后,她又淡定地单手在空中捏碎一颗生鸡蛋,任其在锅里浮沉。 眼尖的 B 站网友甚至还看到了一小块蛋壳。 然而,这样糊弄做出的食物,竟有不少网友为它发声: 看着不咋地,吃起来却味道好极了。 由于 UP 主的食材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做饭手法过于简单粗暴,她的视频不但引得 85 万网友强势围观,还被大家亲切地称为 “95 后做饭糊弄学代表 “。 其实,在 B 站,《做饭糊弄学》的研究者,远远不止她一个。 无论你是宿舍党、留学生还是打工人,都能将这门显学发扬光大。 当有些美食区 UP 主在用科研的态度,研究如何美食创新时,糊弄区的…

买iPhone崇洋媚外?知名人士批苹果

近日,由于 iPhone 14 系列机型热销(主要指 Pro 版机型),和往年一样,批评声也随之而来,越来越多负面消息在网上出现,其中即有普通用户评价,也有知名人士点评,其中一位在百科信息显示为经济学博士的大佬,其言论尤为引人注目,在不到 10 天时间里,这位博士发表了 6 次看衰苹果的言论,声称新款 iPhone(指的就是 iPhone 14)是苹果盛极而衰的开端,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国产手机。 针对相关言论,网友态度自然是分支持和不支持,目前还没有任何证据显示哪边的用户更多一些,只不过针对这位大佬的言论,部分网友发表了点不一样的看法。 有关苹果手机实行价格歧视的问题,为啥国行 iPhone 会比美版 iPhone 更贵?这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增值税在内的其他税费,根据苹果官网信息显示,售价 5999 元的 iPhone 14 包含了 697 元相关税费,要说除去除去税费之外不到 300 元差价就是价格歧视,似乎也不至于。 至于苹果产品是不是在是不是在进行伪创新,有没有堆砌硬件,这要进行对比才更有说服力,当年 iPhone X 发布之后,全网都在批评刘海屏,但却忽略其中领先友商好几个档次的科技含量,时至今日,在人脸识别技术方面,依然没有任何一家厂商能像苹果一样自家产品上大规模应用。 至于堆砌硬件,iPhone 主镜头 1200 万像素使用了多年,拍摄效果不说是最好的,但也不差,今年 iPhone 14 Pro 上的…

250万人被疏散美国佛州进入“紧急状态”

据美国气象部门预测,飓风 ” 伊恩 ” 威力将继续增强,预计 28 日升级为 4 级飓风袭击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届时最高风速或达每小时 225 公里。目前,该州已有 250 万人被疏散。 据美联社报道,此次飓风可能导致美国佛罗里达州坦帕市遭遇 1921 年以来首次强飓风直接侵袭,并带来大规模停电。据气象部门预报,” 伊恩 ” 可能给坦帕湾地区带来高达 3 米的海浪,累计降水量或达 41 厘米,局部地区甚至可达 61 厘米。27 日,住在地势较低地区的民众正在紧急向地势较高地区撤离,同时还有居民表示被这轮飓风吓到了。 在坦帕市,为了进一步加固房屋,当地居民纷纷来到商店排长队购买木板、沙袋等物品,货架上的木板几乎被抢购一空。当地政府部门还为部分民众提供免费沙袋,不过领沙袋的人非常多,有人甚至需要排队三个小时。此外,坦帕国际机场方面表示,自 27 日晚上 5 时起,机场暂停运营。 美国联邦应急管理部门 27 日警告称,不要低估 ” 伊恩 ” 可能带来的潜在危害,同时敦促民众听从政府指令。目前,联邦应急管理部门已经准备了 350 万升水、370…

逃离北上广年轻人们却都去了“成都”

周末单休?天天加班?没有生活?这说的不是北上广,是这两年的成都。 原本,成都这几年在年轻群体里风很大。都说那里生活幸福指数高、消费力活跃,老城区保持着老成都人的腔调,新城区又能接轨北上广,实在是很适合 ” 既要又要 ” 的年轻人。 成都甚至被想象成一片社畜沙滩——只要落地成都,马上进入养老模式。再也没有加班和内卷,享受生活就是我余生的主旋律。 但是最近,不少蓉漂发现:成都,一样很卷。 在成都,一样要加班,能保证双休的公司都是个宝。 通勤也一小时起跳了,成都早高峰的 1 号线,拥挤程度也不输早上 7 点的回龙观。 图源:@爱旅游的奶牛 自从开始引进人才,人才一下子都来了。2017 年 -2021 年涌入的 50 多万蓉漂中,90% 都是本科以上,绝大部分还不到 30 岁,学历内卷大幕拉开。 但层层卷完了发现,一大批成都打工人的月薪,还不到 5000 块。 图源:36 氪《揭秘中国打工人工资真相》 随着 ” 成都失去性价比 ” 的说法出现,有一批年轻人重新走在路上,继续寻找下一个理想的 ” 养老 ” 城市。 然而,还有更多的年轻人依然选择从北上广来到成都,留在成都。 当成都跟北上广一样卷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去?…

戈尔巴乔夫:水浅的地方,石头都被摸完了

2022年8月30日,苏联末代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去世。对戈尔巴乔夫的功过评价,取决于你对苏联的情感,对立观点极难调和。 不过,戈尔巴乔夫虽然是苏联的葬送者,但即使在最后一刻,依然极力避免其轰然倒塌四分五裂,更不愿他的改革遗产变成延续几十年的战乱纷争。 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是如人口学家所言,苏联末期下降的人口出生数与上升的死亡数形成X交叉线,注定覆亡?还是像戈尔巴乔夫幼稚上了西方的当,亦或欠缺政治智慧,未能分清轻重缓急? 我们不妨重新复盘,看看事后诸葛亮能否让戈尔巴乔夫避免失败。 如果没猜错,戈尔巴乔夫的墓志铭应该是:我们试过。 谁是最合适的接班人 1978年9月19日,克拉思达诺尔边疆州一个叫矿水城的火车站,空荡荡的站台上,四个人在卫兵远远注视下一言不发地散步。 最前面的是勃列日涅夫,中间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最后的年轻人则是戈尔巴乔夫。 苏共最后四位总书记齐聚于此的历史性会面,是安德罗波的安排——勃列日涅夫由契尔年科作陪去巴库参加活动,安德罗波特意带戈尔巴乔夫来觐见总书记。 图:青年时代的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回忆,整个见面过程,勃列日涅夫只是随口问了下收成和运河就冷场。事后,安德罗波宽慰戈尔巴乔夫:总书记只不过是中风说话困难。 1979年,47岁的戈尔巴乔夫成为政治候补委员,1980年,戈尔巴乔夫进入政治局。 1981年2月苏共二十六次代表大会选出的政治局,平均年龄70岁,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去世时,政治局已痛失一半宝贵财富:6人去世,1人病退。 去世的6人中,三位死于总书记任上,分别为勃列日涅夫、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另外三人,为主管意识形态的“红色主教”苏斯洛夫、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和监察委员会主席佩尔谢。 图:1982年苏联进入国葬高发期 病退的老同志是基里连科,虽然他成功地活到1990年,但1982年11月安德罗波夫动员他辞职时,基里连科甚至连政治局的许多同志都认不出来了。 契尔年科去世9天前,苏共全代会上,71岁的格里申和54岁的戈尔巴乔夫获接班人提名,元老葛罗米柯第一个发言,力荐戈尔巴乔夫年轻干练,他的表态左右了代表们的选择。 怀有“苏联情结”的人,肯定希望当时苏共选择的不是这个结果。 今天,俄罗斯的政治科幻小说和游戏中,不少是以苏联依然存续为背景,在这些平行宇宙中,不约而同地安排另一个人当总书记,并让他拯救了苏联。 这个人是罗曼诺夫。 图:罗曼诺夫的仕途受到谣言(女儿婚礼上打碎沙皇餐具)的影响 罗曼诺夫是政治局第二年轻的人,原为列宁格勒市委书记,被安德罗波调到中央协助其推进改革。人们一度认为,安德罗波夫去世将由罗曼诺夫接任。 罗曼诺夫任分管工业和军工的书记处书记,比起分管农业的戈尔巴乔夫,地位重要得多,但他比戈尔巴乔夫大了8岁。 此时苏联面临的困境,使得新任总书记必须推进安德罗波夫的改革,而谁最适合肩负改革重任是要看条件的。 罗曼诺夫与戈尔巴乔夫有同样的特质:年轻、背景简单、手脚干净、头脑冷静清醒、性格果断坚决。 年轻,意味着有精力和意志推动改革,背景简单,意味着没有山头利益的瞻前顾后,手脚干净,意味着能取得信任、而头脑与性格,则决定事业的成败。 若把安德罗波夫的人亡政息算作失败,那么安德罗波夫就是赫鲁晓夫之后的第二位改革失败者。 图:1983年安德罗波夫刚上台不久就肾衰竭 如果把想法还未及付诸实施就遭杀身之祸也算在内,这份名单还要加上贝利亚——斯大林去世后,贝利亚提出的系列政治主张,比赫鲁晓夫后来的版本要走得更远。 赫鲁晓夫的短板是冲动、粗放,安德罗波夫的致命弱点是年龄,贝利亚则是双手沾满鲜血,不过,同志们判处其死刑的公开理由,倒像是给一个改革殉道者的判词: 背叛祖国,为外国资本家卖力,妄图夺取国家政权,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重建资本家的国家。 图:贝利亚是斯大林大清洗的得力干将,以残忍能干著称 无论怎么评价戈尔巴乔夫,当时他是担当改革重任的最优候选人。 人们一度担心资历甚浅的戈尔巴乔夫,难于掌控实权,他的反对者们不但权高位重,而且大都是勃列日涅夫的“第聂伯帮”成员: 总理吉洪诺夫、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哈萨克斯坦第一书记库纳耶夫、国防部长索科洛夫、KGB主席切布里科夫、副主席齐涅夫等人。 戈尔巴乔夫掌握权力的速度,甚至快过当年的斯大林。 1985年9月,80岁的总理吉洪诺夫辞职,雷日科夫接任。 1985年12月,莫斯科市委书记格里申被戈尔巴乔夫的爱将叶利钦取代。 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爆发,乌克兰第一书记谢尔比茨基去职。 1986年12月,哈萨克斯坦的土皇帝库纳耶夫被撤换。…

马斯克以2510亿身价成为美国首富

近日,福布斯公布 2022 年度美国 400 富豪榜,榜单显示马斯克以 2510 亿美元身价排名第一,力压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 1510 亿美元。而马斯克从第二升至榜首,只用了一年,而去年贝索斯以 2010 亿美元位居榜首,马斯克以 1905 亿美元位居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上另一位 ” 大佬 “,Facebook 创始人扎克伯格以 577 美元排名第 11 位,跌出前 10。​​​​​​​

爆卖“俄罗斯老奶粉”9块1斤你敢买吗?

俄罗斯老奶粉短视频,我刷到的次数越来越多。 咋滴,算法判定我缺钙了? 虽然博主不同,但文案大同小异,画面要么是长腿俄国小姐姐,要么是腱子肉老铁,画面一转,一排排壮硕奶牛疯狂产奶。 它们不断重复一个概念,这款奶粉经过时间提炼,十几年包装都没变过,原始的,就是纯粹的。 就像路边的蜂蜜,自带原野滤镜,不容你质疑它的生产工艺和产品标准。 总之一个字:纯。 一斤奶粉顶多二十块,物美价廉,像极了勤劳朴实吃苦耐劳无怨无悔的苦情戏白莲花大女主,我见犹怜。 可仔细看下去,怜惜之情没了,哥净剩下好奇。 从带货视频的包装上看,都是同一款奶粉,跟上图的如出一辙。 放大了看。 一个个往下查。 原地址:乌拉圭与俄罗斯合资。 哥的语文能力,解析不出其中有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至于经销商,俄罗斯哈罗夫克东方经纪有限公司,没有注册信息。 震惊。 就只剩一个地址了,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市航空大街45号楼。 竟然找到了相关信息。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通报:“标称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东方有限公司授权经销的俄罗斯老式奶粉(原产国:俄罗斯),其中蛋白质含量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要知道根据我们的新国标,乳清蛋白含量至少要超过40%,这款俄罗斯老奶粉26%的占比,少了不是一星半点。 这还咋纯? 装纯更合适。 哥查了一些数据,越算越不对劲。 按照一般奶粉工艺,差不多8斤牛奶产1斤奶粉。 奶粉售价18块1公斤,有的电商平台更便宜,平均1斤牛奶1块钱。 这还没算上设备水电人工运输费,跨境贸易税等等。 有没有可能是在国内生产然后打了俄罗斯的噱头呢? 这更可怕,国产鲜牛奶这两年的价格每斤在2元左右,制造俄罗斯老奶粉成本价也要16多元。 好家伙,这得往里面填多少张化学元素周期表才能回本? 辛吉飞科技看来被他们玩明白了。 顺便补充一个知识点,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奶制品并不多,几百吨的体量。 2015年,那边的婴幼儿奶粉还是主要靠进口。 就连一些俄罗斯博主都看不下去,亲自灌了几口,味道有些上头。 讲真,普通人很难检索包装信息,不像英语那么方便,想打出正确的俄文字母都难。 你的痛点成了空子,产品说明随便翻译,随便贴一个就成。 更奇葩的包装是下面这个,机器翻译吧?而且是word文档懒得排版直接打印的那种。 有博主测评口感,廉价老奶粉的味像极了多糖类食品原料麦芽糊精,是一种介于淀粉和淀粉糖之间的低转化产品。 1斤2块钱。 它不是奶粉。 好在吃不死人。 说来也奇怪,对廉价俄罗斯老奶粉的曝光,年前就有过一波,没成想同样的品牌,今年依旧生命力旺盛。…

台湾的前途只能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决定

北京 9 月 28 日电 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 28 日答记者问时表示,台湾是包括 2300 万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台湾。台湾的前途只能也必须由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决定。祖国统一是历史大势。民进党当局为满足政治私利,罔顾事实、颠倒黑白,拒不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蔑视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散布、炒作所谓 ” 两岸互不隶属 ” 等谬论,歪曲联大 2758 号决议,造成当前台海局势紧张动荡,损害两岸同胞利益福祉。其所作所为背离历史趋势和两岸同胞共同愿望,注定失败。 9 月 28 日,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邀请记者提问。当日,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 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当日国台办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针对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联合国大会强调对台主权,民进党当局称,” 大陆蓄意错误解释联大 2758 号决议 “” 决议从没有涉及到台湾在联合国体系当中的代表权问题 “” 不接受中共单方面设定的政治前提及两岸终局 “。对此有何评论?朱凤莲作上述回答。 朱凤莲表示,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法理事实清清楚楚。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这一事实从未改变,也不可能改变。尽管海峡两岸尚未完全统一,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从未分割也决不允许分割。1971 年 10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第 2758 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和程序上彻底解决了包括台湾在内全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只有一个,不存在 ” 两个中国…

极权国家的谣言是人心深处的真相

这是美联社转发的新华社发布的照片。2022年9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其他中共政治局常委在北京展览馆参观以 “奋进新时代 “为主题的展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周二重新出现在央视,此前,习近平在公众视野中缺席数日,引发了关于这位69岁领导人政治命运的传言。 AP – Xie Huanchi 在谣传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出了问题,谣越传越大几天后,习近平出现了。 场面诡异 不少看过电视画面或视频的人分析,这是一个多么诡异的场面,没有解说员,没有陪同,9月27日,干干净净的七个常委,走在空荡荡的展览馆,像七个幽灵,观看迎合习近平“新时代”的“奋进新时代”主题展。 有人注意到习总书记脚步滞重,联想到他在哈萨克下飞机舷梯时趔趄的镜头。总书记年龄并不大,刚过七上八下…… 最奇怪的场面是,穿着蓝夹克衫的习总书记双腿立定,双手比划着讲观感,其余各位都是一样的穿着,除了二号人物李克强穿着白衬衫,背着手看展,政协主席汪洋穿着也同李克强一样,不过没有背手。 从中央到地方,中共领导出场时,穿什么样的衣服似乎是约定俗成的,几乎是统一的,以示团结,或者说以示服从。上级领导穿什么,下级领导就穿什么。每个人跟随领导人的姿态,手放的位置,头高头低,都是相当有自律的官场行为。官最大的,昂首挺胸,官小的低眉倾听,大领导举臂比划,小领导或一只手压着一只手,或者两只手垂着,表示洗耳恭听,忠诚,忠心。 自从习近平当上中共总书记,李克强当上总理,后者一直举止小心,从未越雷池一步。今年两会闭幕时,他甚至说出了“今年是我担任总理的最后一年……”,勉为其难?习近平清零失败,尤其上海清零大失败,中国经济严重滑坡,李克强的姿态慢慢变了。 国务院总理本来主管经济,但习近平剥夺了李克强的这一权力,清零失败,李克强有了收回主管经济大权的机会,四月起,他发动了一系列救经济动作,五月底甚至召开全国10万官员大会,自他担任总理以来从未有过! 关于李克强突然奋勇地走向前台,还有另一种解说,他反正要结束任期了,没有什么可恋栈的,最后一搏,留下一点清名也好。 9月27日,习近平带领中央常委观展的一幕发生在最近出了一系列传言之后,比如传说胡锦涛温家宝掌控中央警卫局,中南海发生政变,习近平遭软禁等等,疯传,传到了海内外…… 习近平周二带着常委们出面了,以参观的名义亮相,谣言不攻自破? 习近平露面不露面,好像本来没那么神秘。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习归国后,遵守防疫规定,进行了隔离,隔离结束后,重新露面。 习这是在做榜样,给他自己制定的清零政策背书。清零,不光清到人民头上,也清到他自己的头上。的确,王岐山副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出席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国葬,他是现场唯一戴着口罩的贵宾,与环境格格不入,但有什么要紧,一些观察人士说,要紧的是,戴口罩是一种形式的向习总书记表忠,配合习总书记清零,哪怕远在万里之外。 习对清零如此“虔诚”,这让不少人恐惧,有网友评论:没盼头啦,不知清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为什么谣言横飞 这一段时间谣言传得很邪乎,从国内传到海外,从中文世界传到西语世界,一时间甚至上了推特热搜,也引起海外一些媒体的警觉。 法国战略研究基金会学者、中国问题专家邦达兹(Antoine Bondaz)说:“我不会对谣言发表评论。但是,如果中国共产党总书记不顾十年来集中权力和控制武装力量的努力而被人民解放军赶下台,这将是一个巨大的意外”。 一些熟悉中共政治的人从一开始就对上述传言不以为然,有些人甚至尖锐批评这是一种精神胜利法式的画梅止渴自欺欺人的幻觉,但他们试图找出背后的原因。 有些人在传,有些人在信,问题在于谣言为什么传得如此耸人听闻?这当然与中共20大即将召开密切关联,海外多数观察人士认为习近平第三任大体不成问题,但是也有些观察者却有不同的看法。 有些人并不相信习近平被软禁,但认为习近平连任并未铁板钉钉。谣言狂传,意味着中共内斗激烈。中共中央党校前教授蔡霞说,“20大之前充满变数,一切皆有可能! 至于哪种可能成真,要到中共20大新常委们站在新闻记者面前,才算尘埃落定。”蔡霞也表示,“传言反映人心,当真就不必了。| 还有的举出中共历史上的政变例子,比如林彪外逃事件,毛追悼会刚开完,其夫人几位高级领导人被抓事件,华国锋悄然下台等等,都是突如其来,秘而不宣,社会上之前却谣言四传,最后被证明出了大事,这是一个不透明的政权,什么都在不透明中发生,有时会发生得非常突然。 ‘南方都市报’创办人、旅居美国的媒体人程益中发推说:在极权国家,谣言是存于人心深处的真相,是大众表达群体愿望的独特方式,是大众对抗官方宣传和谎言的常规武器。在极权国家,谣言不是经典意义上的事实,但比事实更逼近真实;它经不起推敲,但比真理令人信服;它漏洞百出,但大众深信不疑。在极权国家,谣言倒逼真相,谣言是另类事实,是遥遥领先的预言。 距离中共20大开幕还有半个多月,当局愈是黑箱作业,外界愈是试图摸探真相,以各种不同的方式。

考上211名校研究生他们为何弃读?

“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近年来研究生招考日趋激烈。然而,一些学生在经历厮杀过后,甚至面对“985”院校却选择“录而不读”。近日,中国政法大学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一事引发关注。 据悉,校方已无法再为空缺名额补录。有观点认为,这事实上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录而不读”现象,一直以来颇受争议。 也有教育学者认为,读与不读均为学生的自主选择权利。不读或意味着学生有了更好的发展机会或更适合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要提高教育的回报率。 事实上,所有的争议都绕不过紧缺的录取名额,据估算,今年的考研人数或将突破500万人。为何连知名“985”大学也出现了弃读现象? 连年发生 眼下,多所高校相继发布招生简章,又一年的考研大战即将拉开序幕。像中国政法大学这样的985名校,对于广大学子来说颇具吸引力。 但近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的《关于陆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公示》,一度引发热议。“985”高校也不香了吗? 32名学生中,有15名内地硕士研究生、7名内地博士研究生、4名港澳台地区研究生及6名外国来华留学研究生。在内地硕士研究生中,弃读专业包括法与经济学、法学(法律)、诉讼法学、国际法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法律(非法学)、比较法学。其中,工商管理专业占了7人。 公示中提到,我校2022级研究生新生(含往年申请保留入学资格今年报到的学生)应于2022年8月28日-29日入学报到。 根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规定》(法大发[2021]62号)第五条“新生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应当于报到日前以书面形式向所在二级培养单位请假,并附相关证明,二级培养单位应当在报到日期结束之后,按照学校要求将请假学生的情况汇总后向研究生院备案。请假时间一般不超过2周。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除因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以外,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据官网披露,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硕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于4月18日公示,公示期为10天。 事实上,研究生弃读现象已连年发生。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去年,中国政法大学也曾取消38名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一名工作人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这些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并不会对其个人档案或信用等造成影响。但据了解,校方已无法再递补录取。该工作人员还提到,学校针对研究生放弃录取或入学资格也在官网上发布了相关规定。 除中国政法大学外,近几年,也有多个大学因学生“录而不读”引热议。去年,苏州大学68名研究生被校方作弃学处理;前年,太原理工大学49名研究生被学校视为放弃入学资格;2019年,湖南大学研究生院69名准研究生“录而不读”引起广泛议论,“985”大学也开始出现在该话题的讨论中。 因何弃学 录而不读的另一面,是研究生报考人数屡创新高。2019年,已呈快速上升趋势的研究生报考人数首次突破250万,达到29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了约52万人。去年,研究生的报考人数就已经飞升到了457万人,2023年这个数据预计将突破500万人。目前,研究生的录取率只在30%左右。 通常,一些学校会让学生在获得录取资格后签署意向书,也有些会后续电话联系学生确认意向。中国新闻周刊在某研究生退学话题论坛上注意到,录而不读的原因有多种,如同时考上编制、出国留学等。此外,放弃调剂名额也是一种常见情况。按常规流程,放弃调剂名额需要在调剂系统上操作,系统关闭后,一般情况下就不能再补录了。因此,一些弃学的争议也与此时间节点有关。 在今年的研一新生张劲可(化名)身上,放弃名额的想法源于不愿意及不甘心。去年,他在调剂系统上推掉了4所学校的录取。 “初试有点紧张没做完试卷,分数刚好差了一点”,张劲可说,调剂的院校中也有两所全国重点大学,因此作出决定并不容易。最终,用他的话说,“哭着放弃了拟录取,把名额递补给后面的同学”。今年,他考上了自己心仪的“985”院校。 李蕾(化名)的名字也一度出现在一所重点大学的新生报到名单上。但在即将开学之际,她还是拨通了导师的电话。在和辅导员、系主任等逐一交流,并得到家长签字后,她向学校递交了入学资格申请书。几周后,学校寄回了她的档案。 李蕾解释称,其本科也是一所重点大学,且从她的角度看,调剂的院校地理位置更偏,专业也不理想。“与其受苦三年,不如快刀斩乱麻”,她选择“二战”。去年,她的目标是一所“985”院校,但今年她最终在一个末流“211”院校“上岸”,但她喜欢自己的专业。 “二战”的风险也只能自行承担。“我就是拒绝了对方学校的拟录取,刚好招生老师打电话给我确认了一下,系统里就解除了”,林淼(化名)向中国新闻周刊说,他的本科是一所“211”,虽一志愿失利,但原有机会调剂到另一所“211”。 高考结束后,林淼就有过再来一次的想法,他将“二战”视为这种内心不甘的延续。但因最后一门专业课出现了“滑铁卢”,最终他与自己心仪的院校失之交臂。 是否影响招生秩序 学生是否拥有录取资格的完全处理权?客观事实是,如果他们未在规定的时间内提出放弃录取名额,指标就浪费了。针对这种现象,也有专家认为,“录而不读”事实上是一种不诚信的做法,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 “学校很被动,学生又感觉自己很无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录而不读” 现象在本科阶段也存在,主要原因是缺少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了解,学生一方的知情权整体不足。 在储朝晖看来,学生的这种决定在一定程度上是损害了录取学校利益的,但要完善和改进,仍旧要从管理、招生的体制上着手。 “由于只有一次录取机会,导致招生名额被限制。”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举例称,比如海外一些大学采取的是全年录取制,学校也可能通过一定的比例超额发放录取通知书,因此国内学子在申请海外大学时,往往可以手持多份录取通知。在他看来,不去报到也是学生的选择权之一,这样的权利应越多越好。 中国新闻周刊注意到,以知名大学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为例,这两所美国最难申请大学排行榜的常客,入学率较高的时候也仅在80%左右。 升学专家梁挺福则并不认为这一现象会影响高校的招生秩序。他提醒到,中国政法大学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3384人,录而不读的才32人,1%的比例都不到,“不光是中国政法大学,连北大清华,乃至浙大武大每年录而不读的研究生也不少,但是比例也不超过1%。” 对于一些学生,保留录取资格被作为兜底选项,“至少有书可读”。在梁挺福看来,这是学生基于求稳心态的利益最大化诉求。另有一点应注意的是,“录而不读”与入学之后退学对于占用录取指标是一样的。 “其实还是公平的,我努力来的分数让我能够得到这个名额,我就有了自主选择权。” 在学生张劲可看来,有人选择出国,有人选择工作,“录而不读”的情况难以避免,但若有再次招生的机会,有下一步的补录政策,也不会导致名额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