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维吉尼亚州乔治梅森大学(George Mason University)莫卡特斯中心(Mercatus Center)根据中国资料库所做出的报告显示,解放军可能如何对台发动任何攻击。而攻击的重点,在于对全球半导体产业至关重要的海底电缆。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日报导,报告推断,解放军对台湾的任何攻击,都可能让美国和全球经济付出惨重代价,尤其是因货柜运输中断和海底电缆切断所造成的损失。报告说,这些电缆承载了全球各大洲之间高达 99% 的网路流量。 身为报告顾问,也为美国国务院和联合国提供干预和危机管理建议的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高级研究员琼斯(Bruce Jones)说,近几年来,他的看法是台海很可能,而不只是可能爆发危机。他指出,那可能不会全面进攻,而对海底电缆的威胁不一而足。不过,他也说,要是中方切断这些电缆,自身也要付出代价。 然而,琼斯强调,综观历史,北京愿意为战略目标付出代价。 而在中方资料库新发现的294,100笔条目中,也包括了海缆登陆站,而它们只有最低限度的保护,很容易遭攻击。新风筝数据实验室(New Kite Data Labs)取得的资讯涵盖了台湾可能的目标,经济枢纽和军事基地,还有它们的经纬度,邮寄地址及电话号码等。 报告说,解放军似乎为攻台有广泛的规划,“我们对开源数据的分析揭露了中国的战略兴趣点。”而这些中方数据的确切来源并不清楚,但它们的范围和资讯详细的程度显示,军方或情报单位扮演了某种角色。 新风筝数据实验室成员辛哈(Amaleshwar Sinha)说,掩饰和模糊来源显示,这和国家有关,低等骇客,恶意软体开发者或资讯收集者不会这样大费周章,隐藏自己的身分或活动。 台湾目前有15条海底电缆和中、美及全球各地高科技中心相连,而海缆登陆站大都集中在新北,头城和枋山等3地。而其中有许多海底电缆都是由美国科技巨擘所支持,如太平洋光纤网路(Pacific Light Cable Network,PLCN)便是由谷歌(Google)和Meta所拥有。
临近春节的一天,柳智宇告诉父母、朋友,他要还俗。脱掉僧袍后,他回到武汉的家中过年,有种 ” 轻松自由,云淡风轻 ” 的感觉。 22 岁时,他满足了人们对天才的想象。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金牌、保送北大、获得麻省理工学院全额奖学金 …… 可 2010 年夏天,他没有赴美读书,而是打包行李上山出家。 ” 出家是一条很好的道路。” 柳智宇不后悔当初的决定,他想做些真正回归生命的学问,” 这对我和父母来说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它意味着我真正独立,可能独立的方式比较特别。” 尽管他躲在寺庙里不见任何来访者,关于他的新闻依旧层出不穷。那时,很多人认为,他会成为高僧大德,也总有人询问他是否开悟,” 仿佛不开悟就是一种罪过 “。 还俗的想法在心中徘徊,因为他不想再扮演别人想象中的柳智宇。直到今年,他才真正卸下一身包袱,” 回归生命 “。 【1】” 他不像个领导 “ 柳智宇的办公室在中关村的一栋写字楼里,和一众培训机构挤在一起。面积不大,装修简单。今年 5 月,他到一家心理咨询公司任职,作为事业部部长,带领十余人的小团队,开发心理学课程。 这位僧人几乎能在所有事上给同事提供建议,例如给学员分班、安排助教、设计课程问卷 …… 他还有难得的特质——声音温柔,也坚决果断。 他的管理理念是——同甘共苦。 刚加入团队,公司承诺给他 3 万月薪,他嫌多,主动要求降到 2 万,和其他员工一样,” 扣完税 1 万多,我不买房、不买车,更不想生孩子,你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还不如多奉献给大家。” 他希望团队早日实现收支平衡,希望大家能够获得自由,不管是精神上的还是经济上的。…
无意间看到了由东方卫视推出的《开播!情景喜剧》。 但怀着激动的心情看了两期,就果断放弃了。 因为出现在其中的情景喜剧,早已不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味儿”了。 豆瓣仅5.5分,也代表着大家对它的播出效果,并不满意。 尽管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快,搞笑的短视频横飞。 但情景喜剧毕竟不等于小品,更不是各种搞笑段子的堆砌。 由此我们更加怀念当初收看《我爱我家》时的情景。 《我爱我家》是英达打造的第一部情景喜剧。 1993年一经播出,便引起轰动,好评如潮。 哪怕到了现在,它的豆瓣评分也依然是9.4。这样的高分,用现在的话来说,属于“神作”。 用“空前绝后”来形容《我爱我家》当年播出的盛况,也不为过。 后来英达又执导了多部情景喜剧,但说实话,都没超越《我爱我家》。 无论是《东北一家人》也好,还是《候车室的故事》也罢,其实都是在模仿《我爱我家》。 没有创新,更没有超越。 如今29年的时间过去了,这部120集的电视剧依然被众多观众所津津乐道。 哪怕后来尚敬执导《武林外传》横空出世,但也难以撼动《我爱我家》在更多剧迷心中的地位。 那么《我爱我家》好在哪里? 首先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而且虽然是情景喜剧,但人物性格却十分饱满,每个角色都独具特色,令人印象深刻。 其次它所呈现的幽默很“高级”。所有的“笑料”和“包袱”都抖落得自然到位。 这当然得感谢梁左、英壮等所组成的编剧团队。他们在《我爱我家》中呈现了非凡的文采。 所以才使得这部剧成了真正的喜剧,而非低俗的恶搞。 单凭这一点,就使它与众多情景喜剧,有了巨大的差别。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演员演得太好了。 情景喜剧不好演,因为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台词功底、节奏把握、表现力等缺一不可。 而担任《我爱我家》的主演,大多来自话剧舞台,拥有丰富的表演经验。 他们精湛的演技,为《我爱我家》的成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部剧,也使得众多演员“一飞冲天”,成了明星。 只是,29年之后,我们的身边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而《我爱我家》的10位主演,他们的人生也已经天差地别。 有的红到现在,有的逆袭成了富婆,有的早已过气,有的呢,却已悄然离世。 一、文兴宇扮演傅明 我太怀念文兴宇老师了。 我觉得他是《我爱我家》剧组的“定海神针”。 有他在,无论这部剧的其他角色,由谁演,这部剧都是稳的。 他在《我爱我家》中的表演,收放自如,轻松幽默的风格自成一派。 他仿佛已和剧中的傅明“融为一体”,无论说话语气还是行为方式,都是老干部的气派。 他成功地将傅明这一角色,演绎成了时代标杆。 所谓“姜还是老的辣”,我想说的就是文兴宇老师吧? 可惜如今他已去世15年了。…
据联合国网站 8 月 31 日消息,辖下世界气象组织(WMO)称,旷日持久的反圣婴事件(La Niña)很可能至少持续到年底,成为本世纪首见“连三年反圣婴现象”,并跨越北半球 3 个冬季,同时也是南半球的 3 个夏季。 世界气象组织的《圣婴/反圣婴最新通报》预测称,目前的反圣婴现象将在未来 6 个月内持续,2022 年 9 月至 11 月有 70% 的可能性,但将在 2022 年 12 月至 2023 年 2 月逐渐下降至 55%。 联合国网站消息还称,2022 年 7 月中旬至 8 月中旬,随着信风增强,热带太平洋地区的反圣婴条件有所加强,影响了气温和降水型态,加剧了世界不同地区的干旱和洪水。 此外,非洲之角和南美洲南部持续严重的干旱显示出反圣婴现象的特征,东南亚和澳大拉西亚(包括澳洲、纽西兰和邻近的太平洋岛屿等区)的降雨量也高于平均水平。而这份最新《反圣婴最新通报》证实了区域气候预测,即非洲之角的毁灭性干旱将恶化,影响到数百万人。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Petteri Taalas)表示 :“连续 3…
据韩联社9月1日报道,一名54岁的韩国连环强奸犯将于10月刑满获释,消息引发民众恐慌。该男子曾因性侵11名未成年少女被判15年有期徒刑,其恶名堪比《素媛》原型罪犯赵斗淳。 这名恶魔叫金根植(音译),现年54岁,目前在大田监狱服刑。2006年5月至9月,他流窜仁川市和京畿道多地,接连性侵11名中小学女生,受害人从9岁到17岁不等。他以求助为由,诱骗受害人上车后,将其载往偏僻地点作案。 在此之前,金根植已有19起前科。2000年,他曾因强奸致伤罪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然而,2006年出狱仅过16天,又再次作案。据悉,他因自卑难以与成年女性正常交往,便选择未成年人行凶。 听到恶魔即将出狱,韩国仁川市和京畿道的民众陷入不安。有网友说,金根植只有50来岁,要比71岁的赵斗淳更危险,希望能判他无期徒刑。韩国女性家庭部回应说,目前金根植出狱后的住址尚未确定,政府将在他出狱时公开其照片等个人信息。
这是汉朝的《百年孤独》 还是贫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 是加长加厚的《故事新编》 还是北京话版的《哈德良回忆录》? 这是神作,还是胡闹 毫无预兆地,王朔出版了一本新小说,距离上一本小说《和我们的女儿谈话》,已经过去了14年。在当代文坛,王朔无疑是读者最挂念的作家之一。 8月12日,出版方发布预售消息当天,10万册就发完了货。8月16日正式发售那天,另外10万册也发完了。首印20万册,一周之内又加印10万,出乎在出版方预料之外。 他们并非不清楚王朔的号召力,但这本名叫《起初·纪年》的书看起来着实不太好卖。它长达54万字,虽然依然是满纸活灵活现的北京话,却竟然讲了一个汉武帝的人生故事,与当下的时代隔着十万八千里。这看上去太不王朔了。 王朔作品《起初·纪年》。图/受访者提供 然而,看客们的胃口还是被牢牢吊足了。寥寥几百字的宣传文案,暗示了这是一本不得了的巨著——这54万字仅仅是四卷本中的一卷,王朔这十几年的深居简出其实是为了这皇皇巨著的140万字,以正史为底本,博采方志、传说、野史、天文、地理、气象、医学、数学等知识,不仅用北京话写,还融入了上海话、陕西话、英语、土耳其语、网络梗、自创方言、仿写先秦古歌…… 这是汉朝的《百年孤独》,还是贫嘴版的《追忆似水年华》?是加长加厚的《故事新编》,还是北京话版的《哈德良回忆录》?这是神作,还是胡闹? 还没拿到书,就有一批读者兴冲冲地在豆瓣上打五星,期待王朔“治好我的精神内耗”。事先已经通过试读本读过全书的人,在网上发表了极高的赞扬。等到第一批读者看到书,网上却荡漾出一股奇怪的氛围:不喜欢,但又不敢骂。随着看到书的读者越来越多,好评与差评交替上涨,差评大胆地多起来,读者对语言风格的不满压倒了老作家的光环。 王朔新作无疑是今年重要的出版事件,也是一次耐人寻味的文化事件。 自始至终,作家本人一直保持着低调。在这个老作家们纷纷登上短视频、直播间,甚至亲自开抖音和公众号的年代,那个口才极好、在骂战中战无不胜的王朔,似乎处于断网状态。他只有一篇新书的序言在网上流传,而字里行间却透露出一股罕见的谦虚和礼貌。 闷头十多年,王朔为什么要写这样一本小说?他又是如何写成的? 用嘴写的小说 “起初,我六年……”,一些读者直接被这个开头“劝退”。 《起初·纪年》开篇以第一人称写起,“我六年”,即汉武帝登基第六年,也是亲政第一年。这个拗口的纪年口吻,奠定了全书语言实验的基调。在54万字的长途文字旅行中,读者不仅得习惯通篇的京腔,还得接受汉武帝称呼司马迁为“马迁”,人物随口会说出“墙裂”“森么”“怎么肥四”等21世纪网络语言,所有的“那个”都写作“内个”……有时候需要一些想象力才能恍然大悟,比如汉武帝说的“嗖”,原来是英语“so”的意思。 《起初·纪年》内页。图/受访者提供 书稿交到编辑手里,编辑也费了不少脑细胞。这本书的编辑之一是东北人,自认为可以理解八九成北京话,但还是得不时找编辑部里的老北京人请教,依然得不到答案,就去问作者。比如“不喛喛”是什么意思?王朔说,是“不言语”用北京话说快了发出的音。 “他希望用纯口语化的方式来写,做到真正的我手写我口,一个词儿说出来发什么音,写出来那个字儿就要发什么音。这是这本书很重要的风格之所在。”责任编辑之一孙腾对《中国新闻周刊》说,这本书里避免使用多音字,遇到多音字会用同音的另一个字来替代,也是出于口语化的考虑。“他希望这个小说是阅读时自带音效,这就是他的目的之一。” 这本书从2007年开始写,每年主要集中在春夏写作,因为北京天一冷,王朔的嗓子就不舒服,读不了,写得就慢下来。王朔在自序里说,他是“拿口语写作的作者,检查文字也须拿口语来回溜,没磕啵儿,才觉得通顺”。 语言是身份的象征,俗语让汉武帝褪下了皇帝的光环。汉武帝和群臣操着大杂烩的语言聊与匈奴作战的对策,就像一群老大爷坐在胡同口聊闲天儿,东拉西扯,插科打诨,全然没有正史里的一本正经。王朔并不是在写一本以帝王为主角的历史小说,而是在写一部王朔自己的小说,只不过正好与历史有关。 这本书里还是残留了一些小问题,王朔似乎自己也力不从心。比如人称的转换,开篇以第一人称“我”写起,到了第18章,却突然转换成第三人称的“上”(借用史籍中对皇帝的称呼)。后面的叙述中,“我”和“上”不时交替出现,甚至在同一章中发声,而这仅仅是用词上的切换,并看不出视角有什么本质不同。 王朔也提到了这一处理,他解释说,因为历史细节考证繁琐,想要采取全知视角等于难为自己,所以使用第一人称,所见限于一己之侧,能少交待少交待,是不得已。然而,“没想到历史景观自有其深远和无垠,一旦进入有特别大的身不由己,有些视角不容遮蔽,走着走着就在故事之外上千年,不留意间已转入第三人称叙事,几十万字岔出去回不来。有些人物所行骇人,心机莫测,远超常人所想所能驾驭,亦为第一人称天然具有同情之理解所不容,故在很多篇幅陆续出现第一、第三人称混用章节,乃至最后写丢了第一人称,通篇以第三人称尬然终了”。 以什么人称叙事,这也是编辑绕不开的问题。孙腾透露了王朔的进一步解释,“他写‘我’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把自我放进去,以王朔的心态去考虑汉武帝应该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写‘上’的时候,他要跟汉武帝保持一点距离。汉武帝在巫蛊之祸、杀自己儿子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这超乎王朔的想象能力。‘我’当然干不出这事儿,是‘上’干的事儿”。 “尬然”一词或许暗示了王朔的些许不满。不过对于他来说,这可能也不是一个多大的事儿,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混用,早在《看上去很美》里就有“前科”。那时他暗示,这是为了模糊虚构和真实的界限,让这个有着回忆色彩的小说看起来不像回忆录。他故作耍赖地说:“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混用,爹不是爹,娘不是娘,朋友不是朋友,我不是我,谁要跟我三头六案对证,我是不认账的。” 王朔(1993年)。图/视觉中国 对于《起初》,王朔希望在史实上能立得住。《起初·纪年》取材于《资治通鉴》《汉书》《史记》所载汉武旧事,大事件以通鉴的纪年为准,一些例行封赏、宴飨,通鉴不如汉书详备,由汉书补入,“巨细无一无出处,没瞎编”。对史籍的掌握给他造成了挑战,“他也觉得这个小说的体量和他表达的空间、时间范围实在是很大很大,如果要严丝合缝没有任何问题,可能超出了任何一个个人能把握的限度。”孙腾说,“所以他觉得肯定有不足的地方,或者是写得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这就是这个时代给予他的东西了。” 从规模上来看,这部小说的全貌远比现在能看到的这本宏大。王朔其实写了一部140万字的小说,只是为了出版方便,才分成了四卷。最早出版的《起初·纪年》,自汉武帝登基第六年写起,从情节顺序上来看,这其实是最后一本,是140万字的最后50多万字。140万字要从哪里切几刀,直到出版之前,都没在王朔的考虑范围之内。写作过程中,也仅仅是为了保存的方便和安全,怕文档会坏掉或丢失,写到一定长度,他就另开一个文档。“有的在两个紧密连接的自然段之间突然断开,所以我们还要重新分一下卷。”编辑孙腾说。 《起初·纪年》最终选择从汉武帝登基第六年开篇,是编辑和作者商量很久之后的结果。这50多万字从汉武帝亲政写到生命的终点,如传记一般,至少在叙事上是连贯的。王朔在序言里说,这一卷文字最顺、阅读体验最好、无歧义,各卷章节相对独立,从后往前更容易看进去,所以最先跟读者见面。 至于前三卷到底是什么样子,目前还不得而知。从王朔的语气来看,前三卷似乎阅读挑战性更大,“前数卷趣味、用典、用辞则多有可商榷”,目前还在删改之中。编辑则透露说,不同于第四卷对史料的忠诚,前三卷由于涉及更多上古时代的内容,文献记载零星而飘渺,作者发挥想象的空间则更为开阔,能看到气势恢宏的场面、长途旅行的公路小说、思辨性的哲学辩论等等。 “我们希望这一两年之内能出完,读者将会看到一个更奇妙的世界。”孙腾说。 为什么要写《起初》 有人评价《起初·纪年》“碰瓷”《故事新编》。20多年前,王朔写过一篇《我看鲁迅》,以一贯的解构语气将鲁迅请下神坛,对其作品有赞有弹。他对《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都没太多好感,最喜爱的确实正是《故事新编》。 “这些游戏之作充分显示了鲁迅的才气和机灵劲儿。”王朔写道,“再加上一条,就是他深厚的旧学知识。这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写的,他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态度真够姚雪垠、凌解放,包括陈家林学半年的。”人们很容易从《起初·纪年》中看到《故事新编》的影子,上古神话人物说起英语、吃着炸酱面,早在一百年前就被写进了小说,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创意。 王朔对作家止庵说,写这本书还受到了约瑟夫·海勒小说《上帝知道》的影响。《上帝知道》是1988年出的中译本,取材于《圣经》,讲的是大卫王晚年在病榻上回顾一生的故事。“《上帝知道》那本书当年看过的人很多,但后来从来没听哪位作家提起过。”止庵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我觉得他用第一人称写汉武帝,跟这本书是有一点关系的。”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三四月份,止庵一直在阅读《起初》的试读版,读完了全部四卷小说。《起初·纪年》出版以后,他也是第一批在网上发表评论的人,有人说他是为朋友说好话,他特意澄清,自己此前跟王朔仅有一面之缘,称不上为朋友说话,只是作为他的读者谈谈感受。阅读这部小说,让他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阅读王朔的感觉。 看完小说,止庵想写一篇文章,专门讲讲《起初》的读法。他觉得阅读这部小说,如果能抓住两点,或许更容易进入王朔的世界。首先是王朔一以贯之对崇高的解构,他总要把历史人物从神坛拉到地面上来,依然能看到当年那个“将颠倒的价值观再颠倒过来”的王朔。其次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写作?“汉武帝和群臣该说什么话?说实话我们对此根本就不知道。其实让汉代人说什么话都不合适。所以也可以说,说什么话都合适。他们说普通话吗?普通话还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官话为基础方言,后来推广起来的呢。说陕西话?河南话?现在的陕西人河南人祖籍根本不在那儿。说文言文?古代言、文是两回事,文言文根本不是用来说的。” 王朔前不久过了64岁生日,心境随着年岁变化,不再是年轻时候的心态。“他现在心态很平和、松弛,每天撸猫,对于销量没什么预期,他觉得不重要。可能重要的就是书写完了,想要表达的东西表达完了。”孙腾说。…
日前BC省Richmond发生一起路怒事件,一名华裔男子不仅遭到种族蔑称的辱骂,还被对方用金属棍攻击。 (图源:CTV) 8月21日,秦先生(音译,Chin)开车的时候被一辆白色厢型车猛地切入正在行驶的车道。 “在我的汽车有自动刹车系统的情况下,我仍然差点撞上去,” 秦先生说道。 秦先生的行车记录仪拍下的视频显示,他朝那辆车按了喇叭,双方最终把车路边,并发生了激烈的争执。 (图源:CTV) 两名男子互相对骂,驾驶厢型车的司机还说,“我要打爆你的头。” 在开车离开现场前,这名男子还对秦先生说了种族蔑称的语言。 (图源:CTV) “这时候我感到绝对不能容忍这种行为,我要打电话报警,” 秦先生说道。于是他决定开车跟着这辆厢型车。 双方再次于一处路口停下来对峙。随着“口水战”进一步升级,驾驶厢型车的男子转身回车上拿出一根长金属棍并直接从秦先生汽车的副驾驶座位一侧车窗朝秦先生推了过去。 (图源:CTV) 秦先生表示,他的汽车因此轻微损坏,他未受到身体伤害。不过这次经历让他至今很后怕。 “当这件事发生在我身上的时候,起初我很愤怒。不过后来发生的事有些出乎我的意料,” 秦先生说道。“我不敢相信这种事情会在今天发生在Richmond。” 当地皇家骑警确认,正在展开调查。 (图源:CTV) 事情发生后,秦先生虽然希望能够公正的处理结果,不过他也承认,自己当时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处理这种情况。 “不要像我那样做,” 秦先生说道。“不要跟着那个人。只要拍下视频或照片,然后打电话报警就好了。剩下的警方会处理。” 警方呼吁有线索者致电604-278-1212报案,这起案件的编号是2022-22582。
9月1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直言在英国伦敦逛街时偶遇了那英及其女儿,引起网友围观讨论。 该网友表示,之所以能认出那英,还是因为听到了她标志性的声音,她还热情地上前打招呼。 从画面来看,那英当天穿着条纹上衣下搭喇叭裤,脚踩一双十厘米的“恨天高”,整个人气场全开。她戴着精致的耳饰和头饰,皮肤保养得非常好。女儿苹果并没有走甜美路线,她黑发披肩,戴着墨镜,穿着打扮酷炫潮流。 她身上的斜挎包来自某国际大牌,代购价格都要近四万元,可以说是非常奢侈了。 女儿苹果也继承了妈妈的大长腿,两人身高瞩目,从背影看根本看不出是母女,倒更像是姐妹一般。 此次在英国街头闲逛,母女在一家知名珠宝品牌店门口驻足,橱窗内摆放着黄金等首饰,普遍价格都在几万元。 那英和女儿现身英国伦敦的画面曝光后,有人夸赞其母女俩的衣品。 不过也有一些喜爱那英的国内观众,不理解她为什么要在国内挣钱,国外享受,并好奇她是不是要移民。 据悉,这已经不是那英第一次被拍到现身英国伦敦了,这几年,频频有网友晒出自己在伦敦街头偶遇那英的画面。她要不就是带着助理好友在商场采购,要不就是陪女儿逛街买东西,生活惬意悠闲。 还曾有网友直指其逛街时嗓门大,态度凶,对女儿也非常严苛。 有关那英在伦敦居住的原因,有不少人透露是为了陪孩子读书。据了解,2006年,那英富商孟桐在加拿大注册结婚,第二年便产下了女儿苹果,如今女儿也15岁了,正是上学的时候。对于这个女儿,那英也保护得非常好,鲜少带她公开露面。 媒体还曾报道,那英为了方便居住,还在当地置办了房产。 虽然陪伴孩子重要,但发展事业同样重要。这些年,那英经常在各大综艺现身,录制结束后,她便飞去英国,国内国外往返不断。 一批星二代们正在慢慢长大,想必在那英的教导下,苹果也会成长地非常优秀吧!祝福二人生活幸福!
最近汇率快速调整的原因与4月底那次大同小异。 人民币会不会继续向下调整,取决于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利空还是利多占上风,这并非简单的多空因素的数量对比。 而且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及时释放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市场多空切换将会转瞬完成。 去年美元指数止跌反弹,但受益于贸易大顺差,人民币汇率保持强势,全年外贸顺差6759亿美元。洲际交易所(ICE)美元指数上涨6.7%,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即银行间市场下午四点半价格)分别上涨2.3%和2.6%,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口径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上涨8.0%。去年10月份公布9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全年贸易顺差再创纪录已成定局后,人民币汇率走出了“美元强、人民币更强”的独立行情。四季度美指上涨2.9%,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升值1.7%和1.4%。 今年情形却大相径庭。8月7日,海关公布的7月份进出口数据显示,当月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013亿美元,前7个月累计顺差4823亿美元,同比增长61.6%,全年贸易顺差再创新高又将是大概率。然而,人民币汇率打破4月底急跌之后盘整行情,于8月19日起跌破6.80比1,跌至2020年9月以来新低。为什么贸易大顺差、人民币升值的逻辑失灵?未来人民币当往何处去? 贸易顺差继续对汇率形成支撑 但作用有所减弱 年初,笔者在专栏文章《2022年贸易顺差能够支撑人民币汇率“三连涨”吗?》中指出,贸易顺差能否支持人民币汇率走强取决于三点:一是海关贸易顺差本身的规模,二是贸易顺差转化为结售汇顺差的能力,三是贸易结售汇顺差被其他渠道结售汇逆差对冲的程度。文章强调,贸易大顺差增强了中国抵御资本流动冲击的能力,但贸易顺差需要逐步积累,而资本流出压力可能瞬间释放,这种错配仍可能令人民币承压。文末专门提示,“二连涨”之后,关注汇率纠偏风险可能并非“狼来了”。 按照前述分析框架,今年前7个月中国贸易顺差相当于去年前9个月累计规模的1.13倍、前10个月的0.94倍。也就是说,今年7个月已经干了9个多月将近10个月的活儿,贸易顺差本身的规模显然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后面两个问题却值得关注。 从海关贸易顺差变成贸易结售汇顺差,要经过银行代客涉外收付和代客结售汇两个环节。从第一个环节银行代客涉外收付看,不论与上年同期还是与五年趋势值相比,海关贸易顺差转化为银行代客货物贸易收付顺差的漏损都是比较少的。按照海关可比口径,今年前7个月出口少收入971亿美元,进口多支出863亿美元,贸易顺收小于顺差1834亿美元,相当于海关进出口顺差38.0%,同比下降3.5个百分点,较2017~2021年趋势值下降17.4个百分点(见图1)。 最近汇率快速调整的原因与4月底那次大同小异 今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一波三折。前两个多月人民币汇率延续强势,3月初升至6.30附近,甚至被贴上了“避险货币”的标签。此后于4月底出现急跌行情,到5月16日跌至6.80附近,较前高最多下跌7.2%。5月17日起止跌回升,中间价和收盘价最多分别升至6.6550和6.6457,之后围绕6.70上下波动。7月上中旬,收盘价和中间价先后跌破6.70,8月19日又双双跌破6.80。到8月26日,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跌至6.8486和6.8621,为两年来低点(见图4)。最近的调整行情始于8月15日,到8月26日10个交易日,中间价和收盘价分别下跌1.6%和1.9%。 一是美元走势较强。美联储紧缩预期叠加欧元区滞胀风险上升,推动美指重新升至二十年新高,8月15~26日累计上涨3.0%,今年以来累计上涨13.4%。同期,万得人民币汇率预估指数基本持平,今年以来累计下跌0.3%(见图4)。可见,这依然不是人民币弱,而是美元太强。 二是国内经济反弹受阻。8月12日和15日先后公布的7月份中国金融和经济数据弱于预期,反映国内再现多地疫情散发和南方高温天气造成的新冲击。受此影响,8月15~26日,陆股通项下累计净买入12亿元,较8月1~12日下降80.8%;CNH相对CNY持续偏弱,日均差价由+58BP增至+178BP(见图5)。 市场预期是善变的。年初,“破6”还是一些人的执念,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却转为猜测人民币继续下跌。 当下,人民币的主要利空有国内疫情反弹、金融风险处置、经济恢复放缓、海外激进紧缩、全球经济滞胀、国际金融动荡、地缘政治冲突等;潜在利好则是美国经济见顶回落、海外紧缩预期减弱、稳增长进一步发力、行业监管政策调整、疫情防控政策优化等。 人民币会不会继续向下调整,取决于未来影响人民币汇率的因素是利空还是利多占上风,这并非简单的多空因素数量对比。而且,汇率弹性增加有助于及时释放市场压力、避免预期积累,市场多空切换将会转瞬完成。 此外,政策因素也将是一个重要变量。这波人民币汇率五个多月时间回调了近8%,与2018年4~7月份那波回调幅度相近。2018年8月6日和8月24日,中国央行先后重启了外汇风险准备金和逆周期因子。当时正值中美经贸摩擦升级,同时“7”仍是一道重要心理关卡。2019年8月“破7”之后,打开了人民币汇率可上可下的弹性空间。现在不论政府还是市场,对于汇率双向波动、宽幅震荡的容忍度和适应性都大大增强。但若未来市场出现顺周期的羊群效应或汇率超调风险,相信有关方面仍会适时政策纠偏。 在基础收支顺差、民间二级外储、宏观审慎措施、资本外汇管理、外汇储备干预等“五重保护”下,中国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当然,合理均衡是目标,双向波动是常态。实践证明,保持汇率政策灵活性,有助于发挥汇率吸收内外部冲击的减震器作用,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减少行政手段干预,提振投资者信心。 对企业来讲,与其去猜或者赌人民币继续下跌,还不如聚焦主业,树立风险中性意识,控制好货币错配和汇率敞口,坚持“低(升值)买高(贬值)卖”。做大做强本业,才是企业立身之本。从事自己并不擅长的金融交易很可能是火中取栗,往往落入追涨杀跌的境地。何况如前所述,今年贸易顺差顺收的规模好于往年,非供求因素驱动的人民币回调,其反弹可能一触即发。 管涛为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当地时间8月24日,一艘“不起眼”的俄罗斯货船在夜幕掩护下,悄然从土耳其境内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了黑海。这条狭窄的海峡是连接地中海和黑海的唯一水道,在俄乌冲突爆发四天后,土耳其宣布博斯普鲁斯海峡对俄罗斯军舰“关上了大门”,但商船仍可以自由通行。 ↑8月24日深夜,“斯巴达2号”正在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 有报道称,这艘名为“斯巴达2号”的货船疑似正为俄罗斯向乌克兰战场运送尖端武器——俄罗斯S-300导弹系统。据悉,这艘船只于8月20日搭载着原本部署在北部迈斯亚夫的S-300导弹及组件从叙利亚塔尔图斯的海军港口启程。 以色列私人情报公司ImageSat International(ISI)拍摄的卫星图像显示,今年4月还部署在迈斯亚夫的S-300导弹,8月25日已“不见踪影”。与此同时,8月12日至17日间塔尔图斯港的码头上出现了导弹车及一些组件的身影,并在8月20日消失。军事情报分析人员得出结论称,这些组件已被转移至俄罗斯货船“斯巴达2号”上,启程前往乌克兰战场。 8月27日,博斯普鲁斯船务观察员在社交平台上称,“斯巴达2号”被发现载有军用货物从叙利亚塔尔图斯出发。8月24日至25日夜间,这艘船只被发现穿越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黑海海域。在俄罗斯海岸附近抛锚等待后,于8月27日抵达了目的地——俄罗斯海军基地新罗西斯克。 据报道,新罗西斯克是靠近克里米亚刻赤大桥的重要海军基地,这意味着,S-300导弹将负责加强刻赤大桥附近或其他作战地区的防御。在此之前的一个月里,乌克兰军队的无人机在克里米亚的破坏活动频繁发生。 乌克兰外交部:已就此事召见土耳其驻乌大使 报道称,目前尚不清楚土耳其官员为何允许这艘载有军用货物的俄罗斯船只通过博斯普鲁斯海峡,也不清楚他们“是否知道这是一艘非商用船”。 据悉,“斯巴达2号”属于俄罗斯国防部控制的“Oboronlogistika(国防后勤)公司”,该公司主要负责提供运输和后勤服务,并于2022年5月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斯巴达2号”上的船员都是平民,且承担各种类型的货物运输工作,但大部分运送的仍是军用物资。 据报道,乌克兰外交部8月29日就此事召见了土耳其驻乌大使,并向其发出了口头照会。乌外交部表示,“对有报道称S-300导弹由俄罗斯国防部租用的货船经博斯普鲁斯海峡从叙利亚运往黑海表示关切。”乌外交部副部长托奇茨基称,希望土方遵守其在2022年2月28日做出的决定,在俄乌冲突期间对俄罗斯军舰关闭博斯普鲁斯海峡。 据报道,乌克兰外交部副部长托奇茨基已要求土耳其方面提供关于“斯巴达2号”船只经博斯普鲁斯海峡运输货物的正式资料。 引人注目:S-300导弹系统将会被部署至何方? 目前,军事分析人员正密切关注这套S-300导弹系统接下来将会被部署至何方。分析人员认为,部署在乌克兰前线附近的某处地点、克里米亚或靠近俄乌边境的地方是最有意义的。 但鉴于此前有关俄罗斯导弹短缺的消息,这套防空目的的S-300导弹也可能被用作“针对乌克兰地面目标的制导导弹”。据报道,乌克兰军事情报机构此前曾表示,随着俄乌冲突的长时间持续,俄罗斯的“口径”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的数量越来越少。而这两种导弹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俄军最主要的两种对地攻击系统。 今年7月,俄乌“罕见”使用S-300导弹系统对米科莱夫州发动了多次袭击后,展示了其“鲜为人知的对地攻击能力”。此后,港口城市米科莱夫附近的7个“港口和工业基础设施”目标被S-300导弹击中。此外,俄军还频繁使用Kh-32舰载导弹袭击地面目标。有分析认为,由于对地导弹和巡航导弹的库存不断减少,俄罗斯军队被迫依赖S-300和Kh-32来打击地面目标。 分析人士指出,俄罗斯决定从叙利亚“召回”其部署的导弹系统,如此“引人注目”地转移军事资源,也揭示了在乌克兰“特别军事行动”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