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 Content

About Us

We must explain to you how all seds this mistakens idea off denouncing pleasures and praising pain was born and I will give you a completed accounts off the system and expound.

Contact Us

网贷之父:搞了1395亿把自己送进大牢

在互联网金融圈里,那一只“靴子”终于落地。 关于昔日的“网贷之父”周世平的调查有了新进展。 据“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犯罪嫌疑人周世平、胡玉芳、项旭等十八人涉嫌集资1395亿元一案,已于近日由深圳市公安局福田分局向本院移送审查起诉。 不少网友都被这个数字惊掉了下巴,精准吐槽: “这波还真是炸了个王炸,金融圈压倒娱乐圈。” “1395亿,夸张,一个小城市一年GDP了。” “亿?冥币都不敢这么印,这得多少钱?” 而这夸张的数字背后很可能是一个个普通家庭支零破碎的故事。 有的集资参与者是把自己的养老金搭进去,有的欠下了百万债务,有的因此与兄弟姐妹反目成仇…… “老周”是许多投资人对红岭创投创始人周世平的亲切称呼。 “我年轻时投资吃过亏,所以我做事就是不想让投资者吃亏。” 老周曾表示,他创立红岭创投的本意是希望普通老百姓能享受安全稳定的收益,而不是一味到股市里冒风险。 但就其结果来看,普通人最大的风险原来是他。 1 周世平作为时代的弄潮儿,总归还是整出点水花来了,但他的前半生是那么朴素。 1968年,周世平出生于江苏如皋一个农民家庭。对比其他互联金融圈的顶级玩家们,自幼家境清贫的他偏偏还不是一块读书的料。 勉强读完高中后,他便出来谋生,进入了老家南通的一家工厂上班。 一次意外的操作失误,老周的三根手指被卡在机器里面。在工友的帮助下,拉出手指之后,骨头都露了出来。 原本工资就极低,经过这一遭,周世平便有了辞职做生意的想法。 此后,老周开始做起了水产生意,但赚取的都是微薄的利润。 那时候,刚好迎来了牛市。听从朋友的建议,老周也学人炒股。他拿出所有积蓄4万全部抄底,刚好遇上股市反弹,暴赚60万。 他自以为是股神附体,亲戚朋友也十分信任他,纷纷把钱交给他帮忙炒股。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老周立刻被股市“教育做人”,亲戚们的200万,再加上自己的100来万,顿时只剩下30万。 一位跟着他炒股的70岁大爷气不过来,甚至将老周告上法庭。周世平只能一边做生意,一边还债,日子过得十分拮据。 2005年的国庆节,大概是37岁老周的至暗时刻,妻离子散,官司不断,自己依然在债务泥潭里苦苦挣扎。 他思前顾后,决定去深圳翻身,但翻遍口袋,手里的钱却只能买到赣州的火车票。等到了赣州,他还得指望朋友帮衬,替他买上一张火车票。 在火车开往深圳的那晚,他回想种种过往,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发誓要做一番“伟业”。 2 南下深圳后,老周仍在做着股神梦,隐隐约约觉得机会要来了。 他想尽办法,筹集了一大笔钱,再一次满仓抄底。这次,他赌赢了。 2007年,中国牛市走到最末期,老周悉数套现,不仅还清了之前的债务,还在深圳买下了四套房。 在股市沉浮许久,老周发现,股市是个奇妙的地方,既能让人一夜暴富,也能让人倾家荡产,既能让人变得贪婪,也能让人变得疯狂。 为此,他想要谋求转型,将目光放得更远更大。 恰逢2007年,整个互联网风头正盛,出于投资人的敏感,老周关注起网贷。 作为拍拍贷那批最早活跃用户之一,老周很不满意其“风险自担”的做法,希望“平台通过垫付机制让投资人投得更安心”。 从金融层面来看,这显然是违背了规律,没有任何金融产品可以保本保息,毫无风险。同行都在嘲笑老周的天真。 2008年,不服输的老周带着4个技术人员在18平方米的办公室折腾了8个月。 次年,他的网贷平台正式上线,成为了深圳最早的P2P公司之一。 据说,当时深圳罗湖区有条路叫红岭路,那里经常聚集了大量炒股基金,而老周也很爱去那里转悠,因此他的平台叫做“红岭创投”。 关于老周的传奇人生,业内还有一段广为流传的对话。…

江青:我的舞蹈人生,半生悲喜皆名累

江青,1946年生于北京,10岁在上海小学毕业后入北京舞蹈学校接受六年专业训练。从事过演员、舞者、编舞、导演、舞美设计、写作。1963至1970年在香港、台湾从事电影,主演影片29部,并参与数部影片的编舞工作,1967年获台湾电影最佳女主角金马奖。 陈丹青:她身上有一个共和国少女遭遇的命运,悲喜交加。最传奇的就是她的名字 1957年北京舞蹈学校二年级学生江青(右二)和周恩来、刘少奇在首都机场欢迎外宾 01 2013年4月,我的自传体书《江青的往事往时往思》在中国大陆出简体字版,围绕书的内容与陈丹青在北京师范大学礼堂对谈,丹青的开场白中对我的介绍就有这么一段:“在她身上有一个共和国少女遭遇的命运,悲喜交加,堪称传奇,而这部传奇里最传奇的就是她的名字。” 书中《名字》这一章1991年港台繁体版是这样写的: 我的名字叫“江青”,原籍广东普宁,1946年出生时,父母给我取的名字是“江独青”,我是腊月里在冰天雪地的北平出世,是不是我的父母想在天寒地冻一片白茫茫中添点绿意春色,而用了青字?再加了一点私心而用了独字?从双名改成单名是有原因的。 1950年代初期,中国各项政治运动层出不穷。宣传要做共产主义社会公民必须具备“大公无私”的精神。需要连根拔起“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强烈个人主义色彩的毒草。而我姓名中间那个“独”字:独吞、独享、独自、独霸、独断、独尊、独特、独裁,都是绝对的个人主义,绝无“大公无私”的革命情操。 在上海虹口区国润小学当校长的母亲,为了响应自我改造,表现“大公无私”的精神,一马当先提出:将“独”字在我名中锄掉,改名江青,刚念小学的大弟弟也由江独秀改名江秀,下面两个弟弟从他们一生下来,就不敢再让他们“独一无二”了。最终,我们姊弟四人的名字是以“青、秀、山、川”次序排列。 1954年我八岁,在国润小学念四年级。让我的同班同学改口可不是一件易事,同学大多数是幼稚园时的小朋友,大家都不到十岁,却有了五六年超过“大半生”的交情,哪那么容易改口。于是大伙儿干脆叫因我头发卷而起的绰号——“小卷毛”,一直叫到我小学毕业。 姓名中“锄”去一个“独”字,万没有想到后来会受同名之累而惹是生非,受了那么多冤屈,这些前尘往事,想来令我啼笑皆非。 1963年我17岁,开始了电影生涯,随李翰祥成立的“香港国联电影公司”赴台湾拍片。“青”是单名,易记、易上口,所以没有取艺名。当年我用香港身份证,英文姓名香港是按照广东话的发音英译,名在前、姓置后,中文名江青,英文名Ching Kiang。申请入台签证时就麻烦了,台湾是按照“普通话”发音,英译Ching Chiang,方言之差姓有K和Ch之别,一解释就清楚了,但被问及:好选不选为什么偏偏要用江青做艺名?这时,就不得不将来龙去脉解释清楚。直到那时,我才知道原来另一个“大名鼎鼎”的女人也叫江青。 那位江青1914年出生,本名:李云鹤,从影艺名:蓝苹。1937年奔赴延安之初改名换姓江青,是谁给她取的姓名?猜想她希望青出于蓝更胜于蓝罢:“江上数峰青”。第二年,江青成为毛泽东第四任妻子,她绝对不会想到这个名字将在日后给另一个女孩——我,形影相随带来几乎一辈子的干扰。 1980年江青(前排中)在母校北京舞蹈学院教现代舞 02 我第一次任女主角的影片《七仙女》,由李翰祥执导,1963年在台湾打破卖座纪录,我的名字也就开始在报章杂志、影剧新闻版上热闹起来。但我听说在处理我的新闻时,用我的名字做标题,需要特别小心谨慎。尤其在1966、1967年间,身居北京且炙手可热的江青来了个舞蹈动作“鹞子大翻身”,把中国搞得天翻地覆。 那两年我正好也因为两件事成为台湾家喻户晓的新闻人物——1966年,我在主演了台湾有史以来最大的制作《西施》后,在影剧生涯巅峰状态下,与当时尚默默无闻的学生歌手刘家昌闪电式结婚;1967年,又因为我主演了由琼瑶畅销小说改编的电影《几度夕阳红》,荣获第五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在生活环境当年还闭塞的台湾,这些都是轰动无比的话题。台湾媒体最忌江青这两个字,只好将我的名字用特号字在影剧版刊出,还常常用这岸这个江青和对岸那个江青来区分。 所幸那年那个江青早已脱离影剧界,否则误会更层出不穷。至今仍记得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经过。我被提名角逐是早就知道的,但没留意揭晓日期。一天晚间到朋友家做客,按铃同时,听到电视晚间新闻中在报:“江青……”但人在门外,门里又闹,下文就听不清楚了。心中纳闷:几个月前闪电结婚的消息,在晚间新闻中报道过,最近自己没有“闯祸”,准是说的对岸的江青同志。结果大门一开,在一片恭贺声中,才知道我获奖了。 “江青舞蹈团”(Chiang Ching Dance Company)1973年在纽约成立。1978年第一次应邀到香港参加第三届亚洲艺术节,这是舞团成立五年来第一次需要正式印中文节目单。很快舞团就将中英文节目单一起寄去香港市政局主办单位。接回信,表示尊重我的决定,所提节目照单全收,但是舞蹈团的名称要我重新考虑,尤其是中文名称非改不可。 那些年来我已经为“江青”受了多少不该受的气,一看到回信当然马上明白了,又是那档子“过敏症”在作祟,这次竟变本加厉地提出来要改我千辛万苦建立起来的舞蹈团名称。回信时我大不以为然地指出:当局所提要求既幼稚又无理。虽然双方三番五次地通信协调,仍不得要领。结果,适逢我父亲在香港紧急住院,我匆匆由纽约赶赴香港探望。在与负责艺术节的人面谈后,才了解到:香港的特殊政治及地理环境,举办这种具有国际性的艺术活动时,更要倍加谨慎。 一切变则通,我也希望“江青舞蹈团”能有在香港演出的机会。于是面谈时就想出了变通办法——取舞团介绍册上所印“江上数峰青”这句纯为设计而采用的诗句来作舞团中文名称。 1978年香港报纸报道,开篇说明此江青与“四人帮”没关系 演出场刊上中文:纽约江上数峰青舞蹈团,纽约两字还加大号字排列;英文:Chiang Ching Dance Company of New York。多复杂啊!这就是与那个江青同名同姓惹出的麻烦。情有可原的是那些年正是她的新闻最热门的时候,先入秦城监狱,后又让她出庭受公审,并判了死缓。当然我这个江青只好尽量回避为上上策。 在香港,究竟一般的观众对我的名字还是熟悉的。虽然我已阔别影坛多年,但旧日的影片有时仍会在午夜间的电视上重播。1978年在香港演出时,很自然地大家仍称“江青舞蹈团”。只是在海报和报纸上的正式广告中,才用又长又累赘的“江上数峰青舞蹈团”这个假名。后来舞团又在香港演出过几次,随着“四人帮”的销声匿迹,名字的敏感症也随着减轻了。也不知哪年哪月,江青原英译Chiang Ching在大陆用拼音Jiang Qing为正式英译,顿时我被Jiang Qing解放。后来香港市政局竟主动地将舞蹈团名称还原,但在舞团全名之前,中文必冠“纽约”、英文必冠“New York”,以免惑众。 其实“江上数峰青”倒是给我带来过一些温馨的回忆。我一直没有问过我父母,当年他们在给我起名字时,是否曾记起这首中唐诗人钱起《湘灵鼓瑟》的尾联: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我想大概有吧,否则怎么就这么巧呢?…

茅以升:他对得住两个爱他的女人

1989年9月,93岁的茅以升病情时重时轻,一直不能完全恢复。咳嗽、气喘、痰涌一直伴随着他,咳嗽需要用吸痰器帮助吸出。因为吞咽困难,又重新插上了鼻饲管。几个子女一个都不来看他,只有小女儿茅玉麟始终陪护在他身边。这天,他突然对小女儿说:“我要走了。”茅玉麟以为父亲想要出院,一边热牛奶一边问:“你又要到哪儿去?”茅以升有点生气,责备地说:“唉,你还不懂,我的病好不了啦。” 说这话两个月后,躺在病床上的茅以升突然心律失常,血压过低。医生护士匆匆赶来,拿着各种抢救仪器轮番使用,站在旁边的茅玉麟心都碎了,忍不住失声痛哭起来,眼睁睁地看着心脏监视仪上的浪线,从乱跳的小蝌蚪,变成了一条笔直的绿线。 茅以升就这样走了,他走得心不甘、情不愿,到临终也没等来子女的谅解。 这一切,都源于茅以升背叛了他们的母亲戴传蕙。 戴传蕙与茅以升是结发夫妻,戴、茅两家是亲戚关系,戴传蕙的三婶是茅以升的姨妈,就是这位姨妈撮合了这桩婚事。戴家在当地属于诗书人家,彼此联姻,也是门当户对。虽然仍脱不了那个时代包办婚姻的性质,但新婚之夜,揭去盖头,并未发生像鲁迅、郭沫若那样的嫌弃。茅以升固然是温文尔雅,一表人才,而戴传蕙知书识礼,生得秀丽端庄,温柔贤惠,也堪称妩媚动人。所以婚后生活,倒也琴瑟和谐,十分恩爱。 这一年,戴传蕙19岁,茅以升18岁。 茅以升自小就是那种学霸级的人物。他6岁入私塾,7岁读新式学堂。新婚不久即离家北上,回唐山工业专门学校继续完成学业。1916年,20岁的茅以升以全年级总分第一的成绩毕业,随即参加了清华学堂招收留美官费生的考试,名列第一,获得了进入美国康奈尔大学桥梁专业学习的资格。一年后,茅以升就拿到了硕士学位,并荣获康奈尔大学优秀研究生金质研究奖章。校方对此深感惊异,校长在向他颁发文凭时,当场宣布:“今后凡是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毕业生来康乃尔做研究生的,可以免试入学”。 随后,茅以升又用两年时间,拿到了卡耐基理工学院的工学博士学位,他的博士论文《桥梁桁架的次应力》,以其科学创见,被称为“茅氏定律”。 茅以升留学期间,戴传蕙独自带着大儿子在婆家生活。每逢佳节,家家团圆,户户笑语,戴传蕙却只能写信寄托相思。她曾在寄给丈夫的一幅照片背面题诗:“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何时才能依偎窗帘,擦干彼此相思的泪痕。 1920年茅以升结束了留美生涯回到国内,受聘为母校唐山交通大学教授。数年间天涯两隔的夫妻这才得以团聚,却也从此开启了戴传蕙动荡不定的一生。 从最初担任母校教授开始,茅以升以其出色的工作,很快受到各方重视,各种聘约纷至沓来,他的工作机构也频繁变动,先后出任国立东南大学教授、工科主任,南京河海工科大学校长,交通部唐山大学校长,北洋工学院院长、北洋大学校长。 因为他是桥梁专家,他的工作范围并不局限于学校。1930年,他担任过江苏水利局局长。1934年,又出任浙江省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在自然条件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双层公路、铁路两用大桥。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1937年12月23日,钱塘江大桥在建成通车后不到三个月,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钱塘江大桥恢复通车。 在频繁的工作变动中,妻子戴传蕙率领儿女寸步不离,一家人先后搬家30余次。因为事务繁忙,茅以升从不过问家事,全由戴传蕙一力承担,租房退房,购置家具,孩子退学转学,都安排得井井有条。 但也是在这样高度紧张的氛围中,戴传蕙的神经开始出现状况。1934年,茅以升受命建造钱塘江大桥,一家人迁往杭州。开初,戴传蕙为丈夫能施展抱负感到高兴,但随着施工进程,戴传蕙获悉钱塘江水势的凶险后,她不免替丈夫担心,整日忧心忡忡。在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时常传来有关险情的消息,使戴传蕙忧心如焚,焦虑失眠,竟至患上了忧郁症。 当时,茅以升忙于钱塘江大桥的建设,工作十分繁忙,妻子生病,让他万分牵挂。好在亲友众多,有母亲和岳母轮流照顾,压力才稍感缓解。为给妻子治病,茅以升求医、拜佛,都未见效。但奇怪的是,一有客人来家,戴传蕙便立即恢复如常,平时出门在外也一如常人,唯独见到亲友就立刻犯病。直到钱塘江大桥建好,戴传蕙的病才不治而愈。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她是把自己同茅以升拴在了一起,吉凶祸福,休戚与共。 自从结婚那天起,戴传蕙就很自豪自己有个好夫君,和那个时代的多数女性一样,她放弃了自己作为独立女性的追求,而选择了做家庭的贤妻良母。 男主外,女主内。茅以升把他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了桥梁事业上,戴传蕙则一门心思操持家务,生儿育女。 戴传蕙一直都把茅以升当作她的天,直到有一天,茅以升又做了另外一个女人的天,戴传蕙才知道自己的天塌了。 这另一个女人叫权桂云,1925年生于苏州,父亲曾做过苏州某警察局局长,因患肺病早逝。权桂云是家中的老四,姐妹五人靠母亲替人帮工一手拉扯长大。权桂云性格温顺,容貌秀美,身材娇小,讲一口吴侬软语。1946年,茅以升在上海工作,妻子戴传蕙居住南京,夫妻不在一处。有一天,50岁的茅以升经朋友介绍,与21岁的权桂云偶然相逢,立刻就被眼前的女子吸引住了。 如果只是单向动情还好,偏偏权桂云也喜欢上了茅以升。这凡间的男女,一旦互生情愫,有时会勇敢到不顾世俗的种种约束。尽管年龄悬殊,甚至伤害到一方的妻子儿女,两人也会不管不顾。 从此,茅以升在南京有个家,在上海也有个同居的妻子,两人还生下了一个女儿茅玉麟。权桂云温柔体贴,通情达理,安于现状,不计较名分,从不提任何过高要求。这也使茅以升在最初的几年,与南京的妻子戴传蕙一如既往,相安无事。 1951年全国开展“忠诚老实运动”,茅以升见不能再隐瞒下去,于是主动坦白了他有外室的情况。 这一坦白犹如晴天霹雳。戴传蕙一直信任丈夫,认为谁家的丈夫出轨自己的丈夫也不会出轨。即便在和权桂云缠绵的日子,茅以升也从未嫌弃过结发妻子,始终与戴传蕙相敬如宾。直到茅以升将自己有外室的真相坦诚相告,戴传蕙才感觉整个天都塌了。 戴传蕙毕竟是知书识礼的女性,她没有哭也没有闹,从小接受的教养让她把痛苦压抑在了心里,而没有采用撒泼的方式发泄。 不过从此后,戴传蕙的心情一直不好。在外孙女徐依协印象中,外婆从来眉头紧锁,心事重重,好像没有高兴过。虽然,戴传蕙从未对她的六个子女讲述自己的委屈,也绝口不提那个和丈夫相处的女人,但已经成人的子女们还是都知道了。这使得茅以升在晚年始终被子女和亲友误解,并给他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有段时间,茅以升真是腹背受困。1950年代,茅以升作为党外人士,因为有人大常委的身份,一直享受着高级干部的待遇。但政治运动一来,仍然免不了受到冲击。1957年,茅以升在会上发言,建议党政部门不要过多干预科技工作的问题。原本,这一建议并未列入右派言论。不料到了58年,他任职的铁道研究院,却发起了批判他名位思想的全院运动,来势凶猛,为时达一个月之久。 事情的起因,是研究院一个名叫王翔的干部,在一次发言中说,他要走“茅以升路线”,成名成家。于是针对茅以升的大字报和大批判,就在全院铺天盖地地开展起来。这件事本来不关茅以升的事,但茅以升是党外人士,有人胆敢走“茅以升路线”,岂不是大逆不道! 那个年代的逻辑就有这么怪,矛头就指向茅以升来了。并且再结合他过去说过的一些话,那内容可就丰富了,批判他的大字报,前后多达500多张。人们来到茅以升的办公室,把大字报贴在办公室的四面墙上。这还不罢休,,大小批判会更是接连不断。茅以升前后三次在大礼堂向全院干部做自我检讨,直到6月底才检讨过关,宣布运动告一段落。他的侄子,在同一单位工作的茅于轼可就没有这么幸运,除茅于轼外,茅于恭、茅于榕,都被划为右派。 反右运动使茅以升心力交瘁,也使生性胆小、敏感的妻子非常恐慌。整日坐立不安,幸亏子女们百般劝慰,总算挺了过来。但平静了不过几年,文革又来,戴传蕙这次终因惊恐,导致心脏病复发而撒手人寰。 茅以升的长女茅于美说,母亲是因惊吓丧命的。1966年,茅以升在单位接受批斗。每天上班,进了大门颈子上就被戴上“反动学术权威”或别的罪名的黑牌子,然后在院内游走一番。造反派可以在任何时候批斗他。下班前,再把黑牌子放在传达室,第二天再接着戴。戴传蕙每天送丈夫上班,总担心晚上回不来。当时街上正在抄家,戴传蕙就同茅以升商量,把居住的三间正房腾出来,两人去住厨房旁边的一间小屋子。所有家具、书籍连同家用物资,都开列清单准备上交。茅于美有次偷偷回家探望父母,发现父亲的头发全白了,母亲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也脱落不少。 1967年1月13日,茅于美再次回家,母亲已于当天清晨遽然去世。她和闻讯赶来的四妹茅于燕,进入小屋,见母亲静卧如安睡模样,只是浑身已经冰冷了。两人不禁失声痛哭,跪在母亲床边,久久不能站立。 茅以升告诉两个女儿,12日晚上,她们的母亲还好好的,上海一个娘家的外甥来家向她辞行,两人谈得还很高兴。但就在这天夜里,宿舍院内突然传来嘈杂喧嚣的人声,一群红卫兵敲开宿舍院的大门,呼啸而过。戴传蕙大受惊吓,以为是来抄家的,惊恐万分,彻夜不能成眠。后来声音渐趋平静,保姆过来说是隔壁人家被抄,连被褥都抢走了。戴传蕙同邻居关系很好,想到寒冬腊月,邻居家怎么御寒,不免替邻居着急。茅以升见妻子难过,竭力安慰她,好容易才使她睡着。清晨茅以升起来洗漱,轻手轻脚,想让老伴多睡一会儿,却发现戴传蕙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嘴唇发紫,情知不对,赶忙打电话叫急救车。偏偏打了好久才打通电话,等到救护车来,医生把脉听诊后说,心脏已经停止跳动,没有救了。 茅以升说到这儿,已经泪如雨下;父女相拥,泣不成声……当夜,茅于美陪父亲对坐了一夜,这也是父女俩与戴传蕙同住的最后一夜。戴传蕙享年72岁。 后来,茅以升把戴传蕙写给他的信件编为一集,装订成厚厚的一册,题签为“蕙君遗墨”珍藏身边。 此前,戴传蕙过70大寿时,曾这样评价茅以升:“你脾气好,从不吵架;你生活规律,做事有始有终;你好东西舍不得吃,要等烂了以后…… 茅以升抢着说:“你克己待人,总把好东西给人;你每日操劳,力求家庭整洁;你善揣人心,知道我想要什么……” 这段记载在《蕙君年谱》中的文字,读来让人感动,恰是两人一生相濡以沫的写照。 戴传蕙走后,茅家姐妹下了干校,再下一代则要么知青插队要么去了兵团,一个团圆的大家庭,四处流散,难以再有团聚之乐了。到了70年代初,日本首相访华,指名要见茅以升,经周恩来过问,茅以升的处境才有了改善,又可以正常工作了。1977年,继主持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之后,茅以升又主持设计了重庆石板坡长江大桥。随着政治的昌明,他的处境也越来越好,各种头衔越来越多,九三学社中央名誉主席,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协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工程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 人生步入这种境遇,可谓功成名就,美满幸福。然而晚年的茅以升,却因深陷家庭矛盾而不能解脱。…

同一个学校里两位同班同学的不同命运

我们班当年有两个特别家庭出身的同班同学,第一个是卢晓蓉,她是民生公司卢作孚长子卢国维的女儿。 抗战结束后,卢作孚所在的民生公司也是内忧外患。卢晓蓉记得,爷爷几乎每天都要早出晚归,可即使他再忙,也会挤出时间和她逗逗乐,或者带她出去兜兜风。对于卢作孚,膝下的第一个孙女晓蓉就是他最好的人生藉慰。 民生公司的老人,也曾记得,民生公司开会时,年幼的卢晓蓉就在台上走来又走去,卢作孚也不会干涉,任她来回地溜达。 幼时的卢晓蓉,老爱皱眉头,卢作孚见了,曾感叹:“这孩子从小爱皱眉头,将来长大了不知会有什么样的际遇。” 1959年秋天,卢晓蓉考入重庆四十一中学。报到那天,她忽然从班级的花名册上,发现了彭云的名字。彭云,就是小说《红岩》中江姐的儿子。从此,卢晓蓉与彭云成为同班同学。 因彭云是江姐的儿子,班上有了他,从而格外与众不同。学校对此班关爱,选派优秀老师任教;市里也是另眼相看,有什么重要活动,常会邀请此班同学参加。 卢晓蓉,在学校,也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但在65年高考时,卢晓蓉落榜了。 卢晓蓉后来写道: “我第一次报考大学是1965年。其实早在1964年的夏天,我就嗅到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气息。有几位当年毕业品学兼优的学长因为出身不好没有考上大学,为我们树立了“脱胎换骨”的好榜样:“上山下乡,扎根农村一辈子”。 待到刚升上高三,工作组进驻学校这个特殊班,把好端端一个班拦腰“劈”成两半。“一半”是“依靠对象”和“团结对象”,“另一半”是“孤立对象”和“打击对象”。 于是上课时,“一半”坐前面,“另一半”坐后面;复习时,“一半”有老师辅导,“另一半”自力更生;考试时,“一半”开卷,“另一半”闭卷;政治试卷,“一半”的题目是“长大要接革命班”,“另一半”的题目是“出身不由己,道路可选择”。卢晓蓉即从班长、年级主席的“巅峰”,跌入了“另一半”的低谷。 在这样的形势面前,卢晓蓉只能向高年级的榜样看齐,选择不了自己的出身就选择自己的出路。连续写了六份书面申请,要求不参加高考直接下农村。其实潜台词是,很害怕背上一个“考”不上大学的“坏”名声。见到卢晓蓉的态度很坚决,当时的校长找卢晓蓉谈话。 “你不是说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吗?考大学也是祖国的需要嘛,你应该带头考好。考不上大学再下农村也不迟。”卢晓蓉知道,老校长在当时那种自身难保的情势下的心里话,寄托着他的祝愿和希望。 卢晓蓉就这样被动地参加了运动前最后一次高考。高考前填志愿时,她在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十个空格里,无一例外全部填上了农学院。排名从北京农学院到最后一个新疆建设兵团农学院。 哪知志愿表交上去后,班主任两次找卢晓蓉改填志愿,第一次说学校研究过了,她可以报考北京大学化学系,“那个系在全国都很有名。”第二次又对她说:“北大化学系还不是全国最好的系,最好的要数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系主任是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你报考这个系吧。”卢晓蓉没来得及核实梁思成当时还是不是系主任,就再次改填了志愿表。只是留了一手:其余九个志愿,仍是清一色的农学院。 最后结果当然是落榜,一个大学都没有考上。班主任得知后,若无其事地说:“大概是志愿填高了。” 时隔七年之后的一个偶然机会,卢晓蓉看到了这张志愿表,发现“中学成绩”栏里除了体育80多分,其余都在90分以上。“优缺点”栏里只有优点,没有缺点。可是在“此生是否录取”栏里,却写着“此生不宜录取”,上面还盖了一个母校的大红印。” 随后,卢晓蓉去了四川最艰苦的地区之一,大巴山区万源县,在那里劳动、工作、生活了13年。 1978年高考,填报志愿时,卢晓蓉犹豫了。在家庭出身一栏,填吧,有爷爷资本家的阴影;不填吧,又会犯有隐瞒家史的罪名。横竖都难堪,不如硬着头皮写吧,爷爷卢作孚,民生公司总经理。 出乎意料的是,卢晓蓉竟成了全县第一个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而且还是华东师范大学。那一年,卢晓蓉已经32岁,并有了一个4岁的女儿。从此,大学四年,彻底改变了晓蓉的后半生。 大学毕业后,卢晓蓉与当时录取她的吴铎教授,异地重逢。卢晓蓉问起:您当年哪来那么大的勇气录取我? 吴教授回答:抗战时,我乘过你爷爷公司的船,从湖北去四川避难,特佩服你爷爷的勇气。 卢晓蓉,作为爷爷卢作孚最钟爱的长孙女,其命运,其悲欢,也深受爷爷的影响,好在最终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同学们都为她高兴。 我们班第二个特别的同学就是已经提到的彭云。当年,29岁的江姐走向刑场的时候,她唯一带着的就是自己儿子彭云的照片。 江姐在临刑之前给谭正伦(彭云父亲彭咏梧的前妻)写下一封托孤遗书,信里满载着江姐作为一名母亲,对儿子浓浓的牵挂之情:“假如不幸的话,云儿就送你了……孩子决不要娇养,粗茶淡饭足矣。” 彭云是谭正伦带大的,彭云曾说,“我和谭妈妈的感情与亲生的母子没有任何区别,我一直就叫她妈妈。” 彭云身高只有1.60米,个子不高,从外表上看,除了脑袋略大和戴着一副眼镜以外,没有任何特殊之处。然而我们这个班却因为有了他而与众不同。不仅学校对我们倍加关爱,还为这个班选派优秀教师,创造尽可能好的学习条件,而且市里对这个班也另眼相看,重要活动常常会邀请这个班参加。只要彭云在公众场合亮相,必然会造成轰动效应……来自全国乃至其他国家的信件雪片般飞来。 大凡学校里有什么学习竞赛,彭云一定名列前茅,他还一直担任班干部。有一次我们班到渣滓洞举行纪念活动,不知怎么被认出来彭云就是江姐的儿子,楼上楼下顿时被挤得水泄不通。为了安全起见,班上一位男同学赶紧换上彭云的衣服和眼镜和彭云“调包”,这才成功“突围”。 卢晓蓉形容中学时代的彭云,“从不声张,从不骄傲,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 彭云本人则更愿意把这种低调归结为天性,“我对别人的关注比较淡然,而且一直就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上课看小说,还被老师没收过几次,可就是学习成绩好。我能一直做班干部,除了特殊身份之外就是成绩好,人缘好。” 1965年高考,彭云成为四川理科状元。清华大学招生的老师几次找他做工作,劝他去清华学习。但彭云决定继承父业上军校,选报了当时大名鼎鼎的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 哈军工是军校,考生的身体条件要求不同于一般的大学,身体方面最低的要求是满足陆军服兵役的条件。彭云体重不够,只有92斤,还戴着一副600度的高度近视镜,第一轮体检就给刷下来了。 后来,学院了解到彭云的特殊情况后,破格录取了彭云…… 毕业后,彭云被分配到沈阳一家工厂。 1973年,彭云与在北京工作的大学同学易小冶结婚。易小冶家在北京,外公是杨开慧的舅舅。1975年,彭云调到了北京四机部一个研究所工作,全家得以团聚。 1977年,恢复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以后,彭云考取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的研究生。随后,他又考取了第一批公派留学生,赴美国,先后在密歇根韦恩州立大学和马里兰大学学习,取得硕士和博士学位。 1987年,彭云在中科院软件所做了一年多的研究工作后,又前往美国。从此之后,他一直在美国工作和生活。并成为了计算机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是马里兰大学计算机系终身教授。 江姐牺牲在原“中美合作所”,她唯一的儿子却定居美国。对此,彭云说:“我就是想做点学问,没什么太大的志向,其实开始的时候没想一直留在美国。后来,研究做得还算可以,就这么做下去了,回国的事也就拖下来了。从研究的内容来说,当时感觉国内比较看重两头,一头是纯理论,一头是完全应用,而美国学校里大部分是做中间段,适合我。” 彭云还说:“其实我总在想该不该回去。也曾经努力过,但想不好回国做什么,我似乎找不到着力点……我这个人就是爱念书,想找个安静的地方踏踏实实做点学问。在现在这个学校虽然也很忙碌,但是很安静,环境宽松。在马里兰大学教课、带研究生,同时做一些行政工作,生活很充实。”

乌东大捷头号功臣登《时代》封面

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兹尼登上美国“时代杂志”10月号封面,他是乌军在东北部反攻告捷击退俄军的头号功臣。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逾半年,乌军近期在东北部发起的反攻告捷击退俄军,头号功臣、乌克兰武装部队总司令扎卢兹尼登上美国“时代杂志”(Time)10月号封面。 根据时代杂志最新推文,10月号封面人物是扎卢兹尼(Valeriy Zaluzhnyi),他身穿军服,锐利目光望向远方,乌克兰国旗在他身后飘扬。 时代杂志报道,未著军服时,扎卢兹尼更喜欢穿上T恤和短裤,他随和的个性与幽默感,让人一不小心就会低估他的实力。然而当乌克兰战争要被载入史册时,扎卢兹尼可能成为要角,战前他是乌克兰耗费多年、想把军队从旧苏联模式转为现代化战斗力量的军方高层一员。 当俄罗斯2月24日入侵乌克兰时,扎卢兹尼对乌克兰防御订下两个战略目标。他说:“我们不能让基辅倒下。反而要尽其所能让敌人流血,即使在某方面意味我们得失去领土。” 也就是说,他的目的是让俄军前进,然后在正面给敌人迎头痛击、在后方打击俄军补给线。开战第6天,扎卢兹尼就觉得战略奏效,俄军没能夺下基辅周边的机场,补给线也拉得太长成为易受打击目标。 美军参谋首长联席会议主席密利(Mark Milley)某种程度对乌克兰人能挺住感到震惊。他问扎卢兹尼是否打算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扎卢兹尼说:“对我来说,这场战争始于2014年…我那时没逃跑,现在也不会。” 扎卢兹尼告诉时代杂志:“我们的胜利不会是最终点,而是让我们喘口气并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的机会。”(图取自facebook.com/GeneralStaff.ua) 即使美国和盟邦继续向乌国提供数十亿美元的军事援助,俄乌战事仍相当严峻。俄罗斯对乌克兰战略港口城市马立波(Mariupol)发动攻势,造成数千平民死亡,死守马立波最后据点亚速钢铁厂(Azovstal)的数百名乌克兰战士5月被迫投降,尽管如此,乌克兰官员仍坚称他们终将获胜。扎卢兹尼告诉时代杂志:“我们将奋战到最后一滴血。” 几周后,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和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Oleksiy Reznikov)等官员开始对外宣布要大规模反攻收复南部失土。 8月29日乌军终于展开反攻。尽管在南部的赫松(Kherson)虽失惨重且进展有限,但在东北部哈尔科夫(Kharkiv)地区,乌军6天内收复约3000平方公里失土,包括用于补给、具重要战略意义的铁路枢纽。这一仗震撼克里姆林宫、华府乃至部分基辅高层。 西方提供的情报和先进武器有帮助,但乌克兰官员说灵活的指挥架构同样重要,让他们得以从俄罗斯迅速崩溃中受益。列兹尼科夫说:“乌克兰军队各层级都有充分决策的自由。他们反应迅速,不像俄罗斯人。” 目前乌克兰在南部的攻势进展缓慢。随冬天脚步逼近,基辅必须注意不要让攻势过度扩张,以免师老兵疲。 时代杂志文末指出,对扎卢兹尼而言,他正准备展开一场漫长而血腥的艰苦战斗。他告诉时代杂志:“就我对俄罗斯人的第一手了解,我们的胜利不会是最终点,而是让我们喘口气并为下一场战斗做准备的机会。”

莫斯科公布公投结果:手持机枪挨家逼票

万维读者网(creaders.net)林染编译报道:俄罗斯国家新闻网周二(9月27日)称,莫斯科在乌克兰四个被俄罗斯占领的地区举行的“公投”的第一批部分投票结果不出所料:赞成被俄罗斯吞并。 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这四个占乌克兰领土约15%的地区,匆忙安排的投票已经进行了五天。 在乌克兰和西方国家看来,俄罗斯派驻的官员手持机枪,挨家挨户取走了投票箱,这是一种非法的胁迫行为,旨在为俄罗斯吞并这四个地区创造合法借口。 然后,俄罗斯总统普京可以把任何乌克兰人夺回这四个地区的企图描绘成对俄罗斯本土的攻击。他上周说,他愿意使用核武器来捍卫俄罗斯的“领土完整”。 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在推特上谴责“公投”,抨击它们“没有合法性”,是对国际法的“公然违反”。 他写道:“刚刚与泽伦斯基总统通话,明确表示北约盟友坚定不移地支持乌克兰的主权和自卫权。” 基辅官员们对这种赤裸裸的土地掠夺进行了回击,他们宣称投票“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乌克兰军队在战场上处于优势地位。 乌克兰外长德米特罗-库莱巴在与法国外长凯瑟琳-科隆纳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主要的是,这些行动,不会对乌克兰的政治、外交和战场上的行动产生任何影响。” 俄罗斯国家通讯社称,初步统计结果显示,赫尔松地区的“赞成率”达96.97%(基于14%的计票结果),扎波罗热地区达98.19%(基于18%的计票结果)。 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赞成率”略低于98%,分别占已统计选票的14%和13%。 乌克兰一再警告说,在莫斯科发动对该国的入侵七个月后,俄罗斯的领土吞并将破坏任何和平谈判的机会。 俄罗斯则说,应由这四个地区的人民自己决定他们是否愿意接受莫斯科的统治。 在投票前,俄罗斯已经采取行动,使被占领土 “俄罗斯化”,包括向人们发放俄罗斯护照和改写学校课程。 俄罗斯议会上院院长瓦伦蒂娜-马特维延科(Valentina Matviyenko)说,如果公投结果有利,该院可以在10月4日考虑将这四个地区纳入。 法国和乌克兰的外交部长抨击了在被占领土上举行的 “公投 “以及莫斯科不断升级的核战争威胁。 法国外长科隆纳说:”俄罗斯及其‘不必要的、非法的、非正义的战争’威胁到了基于一定规则的国际秩序的基础’。 “自俄罗斯的侵略开始以来,法国一直站在你们一边,并将继续这样做,直到乌克兰恢复其全部主权和领土完整。” 科隆纳还宣布了一个新的法国专家团的成立,以协助在乌克兰调查暴行。 乌克兰外长库莱巴说,会谈还重点讨论了法国将向乌克兰提供更多CAESAR火炮系统。 英国国防部评估认为,普京可能计划在本周五(30日)向俄罗斯杜马两院发表讲话时宣布吞并被占领土。 将乌克兰领土纳入俄罗斯本土的仓促之举让人担心,如果乌克兰采取行动解放它,普京将声称整体的俄罗斯土地受到威胁,从而为根据俄罗斯的核理论使用核武器提供理由。 并且,普京的“爪牙”已经再次亮出“核剑”,他宣称他的“主人”在威胁西方时并不是在虚张声势。 俄罗斯前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i Medvedev)现在习惯性地在Telegram上咆哮说,“如果使用常规武器威胁到我们国家的生存,俄罗斯有权使用核武器。而且这肯定不是虚张声势。” 普京在上周播出的电视讲话中宣布部分动员俄罗斯男人。在讲话中,他也提出了如果他认为俄罗斯的“领土完整”受到威胁,就有进行核打击的可能性。 克里姆林宫显然害怕一支训练有素、身经百战的乌克兰军队,在现代西方武器的帮助下,解放被占领领土,将俄罗斯军队赶出自己的家园。 梅德韦杰夫对西方的警告,即如果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将对俄罗斯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不屑一顾,并表示他认为这些警告才是虚张声势。 他写道,“我相信,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北约也不会直接干预冲突。毕竟,对北大西洋联盟来说,华盛顿、伦敦和布鲁塞尔的安全要比灭亡的乌克兰的命运重要得多,因为没有人需要乌克兰。” “拜登和特拉斯,喷着大西洋的口水,要求俄罗斯把它的手从”核按钮’上移开。” “他们一起不断威胁我们,如果俄罗斯使用核武器,就会有”可怕的’后果。” “而幼稚的伦敦阿姨(特拉斯),完全准备立即开始与俄罗斯互相核打击。” 分析人士认为,动员俄罗斯民众,并在被占领地区匆忙进行虚假公投的举动是绝望的伎俩,这是因为普京的主要盟友印度、中国和土耳其在两周前的峰会上公开表示疑虑。 在宣布部分动员的同时,数千人被征召到俄罗斯军队中作战,同时出现了俄罗斯人涌出国境的混乱场面,各地区出现了抗议活动,新兵们肆无忌惮地喝酒和打闹。

首次出庭芝加哥中国留学生间谍罪成

墙内自媒体芝城第一时间文章:2018年9月25日,一名芝加哥中国留学生纪超群( Ji Chaoqun音译)因间谍嫌疑遭到逮捕,被关押在芝加哥的大都会惩教中心,不得保释。 芝加哥论坛报9月26日消息,本周一,纪超群首次出庭,联邦陪审团认定他有如下罪名: 在未通知美国司法部的情况下密谋充当中国国家安全部特工,收集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信息、在美国充当间谍、在政府表格上隐瞒与外国机构的联系。 经过两周的审判,陪审团裁定以上罪名成立。还在两天的时间里审议了大约6个小时,裁定纪超群在接受军队背景调查时隐瞒他曾与情报官员有过接触的指控不成立。 在IIT的2900多名留学生中,纪超群并不起眼。但他又是如何卷入了FBI的调查,在异国他乡身陷囹圄? 据新浪军事报道,当年,27岁的纪超群于2013年持学生签证来到芝加哥,在伊利诺理工学院(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攻读电气工程专业,2015年获硕士学位。 2016年通过Mavni计划入选美国陆军预备役。该计划可以加快这类移民的公民身份认定。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以来,已有近11,000名移民通过Mavni计划加入美国武装部队。由于安全问题,该计划于2016年暂停。 联邦检方诉状声称,纪超群寒假期间回国,受到了中国安全部工作人员的宴请并持有了一份绝密合同,他在合同中宣誓效忠于该机构的事业,同意“将我的余生奉献给国家安全”。 据检方称,在纪超群的手机上发现了他偷拍的那份合同照片,纪还拍下了提供给他的6000美元在美生活费照片。 那份检方所称“绝密合同”上,其实并没有纪超群的签字。 美国助理检察官巴里•乔纳斯(Barry Jonas)上周在对陪审团的结案陈词中说,纪超群从中国返回芝加哥后,立即联系了一位在华盛顿特区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学习航空专业的朋友,将合同和现金的照片发给对方,并表示如果愿意帮助他提供资料和线索,他将与对方分享部分“运营费用”。 检方称,纪超群收集到了8名美国公民的背景报告,这些人中包含来自台湾和中国的工程师、国防工程承包商和航空航天领域的科学家。根据美国FBI提供的资料,其中一名专家还曾在世界顶尖商用和军用飞机引擎公司工作过。 纪将这些调研资料报告贴上“期中考试问题”的标签,以压缩附件的形式发给了他的上级。 纪超群自四年前被捕以来,一直被关押。 论坛报记者在文章中提到,纪超群此次在芝加哥市中心的联邦法院首次出庭,他否认了在过去7年内与外国情报机构有过任何联系。 坐在美国地方法官迈克尔•梅森面前的他精神疲惫,双手交叉放在被告席上,戴着耳机通过旁边站着的中文翻译听取判决时,神情落寞,似乎没有任何反应。法官在15分钟的听审时,询问他是否理解他应有的权利,他抬起头来,用英文说:“I see(我明白了)。” 纪超群第一次听审完后,美国联邦执法局特工给他戴上手铐并将他带走了。 美国助理检察官秀芭•皮莱(Shoba Pillay)在听证会上说,若纪超群罪名成立,间谍罪最高可判处10年监禁,将在联邦监狱中服刑。 法官罗纳德•古兹曼尚未当庭确定判决日期。 对纪超群的指控是一项广泛的美国国家安全调查的其中一部分。据消息人士说,纪案还导致中国公民徐阳军(音译)被捕,并被前所未有地引渡。 纪超群的首席律师达蒙•切罗尼斯(Damon Cheronis) 在周五的结案陈词中指出,当事人并未窃取任何政府机密,只是收集背景资料,以便任何想要调查邻居或潜在约会对象的人可以在网上付费而已。“这是一个复杂的案件,对两项无罪裁定感到高兴,显然对检方的其它指控感到失望”,切罗尼斯说。 美国当局日益担忧中国政府“执行了一项复杂而广泛的任务”,怀疑中国情报机构派遣间谍从美国各地的公司和国防承包商那里窃取尖端科学技术。 针对美国一再拘捕中国公民事件,中国外交部在回应中表示,全球化时代,人才跨国流动,推动了全球范围内技术和经济的进步。希望美方听取美科技界人士理性客观意见,尊重事实,顺应国际科技合作的普遍规律和时代潮流,多做有利于中美科技交流与合作的事,而不是相反。 延伸阅读:陪审团判决:芝中国留学生任中国间谍罪成 来源:世界新闻网 联邦陪审团26日在芝加哥联邦法院,判决一名前伊利诺州理工学院(IIT)研究生纪超群(Ji Chaoqun,31岁,音译)担任中国政府间谍罪成,纪负责收集美国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信息,这群专家拥有关于航空航天技术、人工智能甚至航空母舰的宝贵知识。 此案审判进行了两周,在此之前,纪已经在芝城监狱关押了四年,陪审团26日判定纪超群一项未先通知美国司法部长,密谋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部代理人罪刑,还有一项未经事先通知司法部长,在美国从事间谍行动罪刑,以及一项向美国陆军做出重大虚假陈述罪;对于另外两项电信诈欺罪,陪审团判决不予成立。…

NASA太空船为何要一直撞击小行星

在我们星球的历史上,地球可能第一次具备了在小行星面前的防御能力。 美国国家航空太空总署(NASA)于当地时间26日成功进行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 简称DART),执行任务的宇宙飞船成功撞击了一颗名为迪莫弗斯(Dimorphos)的小行星,目的是改变它的轨道,验证通过动能撞击方式偏转近地小行星的可能性。如果迪莫弗斯的轨道发生改变,这将是人类首次改变太空中自然天体的运动。 01 小行星撞地球,地球能反击吗? 太阳系中许多大大小小的成员身上都带有小行星撞击的伤痕,事实上,地球生命演化初期就受到了彗星和小行星撞击的影响。对地球人来说,最著名的一次是在6600万年前,一颗6英里宽的小行星撞击尤卡坦半岛,引发了大规模的物种灭绝,非鸟类恐龙因此消失。 如今,在我们星球的历史上,地球可能第一次具备了在小行星面前的防御能力。 左:2021年11月,美国加州樊登堡空军基地内的猎鹰9号火箭。 PHOTOGRAPH BY NASA/JOHNS HOPKINS APL/ED WHITMAN 右:2021年11月,猎鹰9号火箭将DART送上太空,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旨在保护地球免受小行星潜在威胁的测试任务。 PHOTOGRAPH BY SPACEX 2021年11月23日,NASA发射了DART飞船。2022年9月26日晚7点14分,这辆高尔夫球车大小的宇宙飞船以超过2.4万公里的时速,撞上了160米宽的小行星迪莫弗斯。迪莫弗斯以11小时55分钟的周期绕着另一颗更大的小行星迪戴弗斯运行,科学家预计,如果撞击达到预期效果,迪莫弗斯的轨道将发生变化,旋转周期将会缩短数十秒至数分钟 天文学家认为有数以千计的小行星都足以对地球产生致命影响,NASA的DART计划希望通过动能撞击,对这些小行星的运行轨道进行微调,避免它们与地球相交,从而将可能的风险消弭于无形。 这是一次耗资3.3亿美元的“自杀式袭击”,DART在这次撞击中被毁,而它的“殉难”承载着重大意义:测试可用于避免未来小行星撞击的技术手段。不同于地震或火山,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天灾”提前多年就能预测。科学家判断,数百年内都不会有已知的小行星与地球相撞,但地球进入“太空靶场”只是时间问题,与小行星的碰撞迟早会发生。 “在好莱坞电影里,小行星撞地球这样的灾难极具戏剧性和娱乐性。现实世界中我们可不想身处这种情况。”NASA行星防御官员林德利·约翰逊(Lindley Johnson)如是说。 02 近地天体的潜在威胁 DART项目并非行星防御计划的全部。提前预测灾难到来、为人类赢得足够的时间才是关键。数十年来,NASA和其他太空机构一直在寻找那些路径可能穿过地球轨道的小行星,预测它们未来的运动轨迹,以了解人类可能会面临的风险。 到目前为止,天文学家已经发现了890颗直径超过1公里的近地小行星,占到了预期总数的95%以上。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世纪之中,它们都不会构成撞击风险。但个头更小的天体也不能忽视:小至140米宽的小行星仍可能摧毁美国一个州那么大的区域,其中很多都逃过了人类的眼睛。计算机模型显示,大约有2.5万颗直径达到140米的近地小行星,而截至2021年底,我们只发现了大约1万颗。 在这幅模拟图像中,NASA的DART宇宙飞船(右)撞击小行星迪莫弗斯(左),右下角的意大利宇航局飞行器LICIACube进行全程“目击”。 IMAGE B YDART Animation. Credit: NASA/Johns Hopkins APL 未来NASA计划发射的高科技“火眼金睛”——近地天体测量仪,能帮助人们更快发现这些太空中的小小流浪儿。如果有朝一日,天文学家发现其中一颗小行星的轨道将与地球相交,人类采取的策略就将取决于我们有多少提前量。…

世界屏息对待核威胁乌克兰面临关键之日

克里姆林宫承认在动员数十万预备役人员方面犯下了错误,并承诺要纠正这些错误,与此同时,有关处于俄罗斯控制下的4个乌克兰地区是否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也进入了最后一天。 到目前为止,克里姆林宫一直否认会就关闭陆地边界的问题采取决定——这些边界地区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员离境现象,以逃避在该国境内外引起广泛争议的部分动员令。 此时,在包括达吉斯坦和西伯利亚在内的俄罗斯多个地区,针对部分动员令的抗议不断升级。 与此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度假胜地索契会见白俄罗斯总统亚历山大·卢卡申科期间,强调了西方尊重俄罗斯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在这场会晤期间表示,白俄罗斯和俄罗斯绝不容忍“来自西方国家的羞辱”。 俄新社援引白俄罗斯外交部长马克伊的话报道称,白俄罗斯面前的所有选择都是可行的,其中包括为飞机配备核武器。 马克伊补充称,如果莫斯科与基辅之间达成和平协议,那么白俄罗斯将需要获得安全保障。 核威胁 在华盛顿,白宫女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表示,尽管美国认真对待俄罗斯发出的核威胁,但华盛顿尚未看到有任何理由要去调整其核力量的现状。 另一方面,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表示,在可能爆发的任何核战争中都不会有赢家。 根据联合国官方网站的消息,古特雷斯在专门讨论核裁军问题的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补充称,“现在,在柏林墙倒塌的几十年后,我们再次听到了核武器的摩擦声。” 古特雷斯呼吁有必要结束“核勒索时代”,并敦促所有国家缓和紧张局势、消除核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拉斐尔·格罗西呼吁付出更多努力,以避免乌克兰发生核灾难。 在该机构驻维也纳总部举行的年度大会开幕式上,格罗西表达了他对乌克兰局势的担忧,并强调必须停止战争以避免核灾难的出现。 公投 处于俄罗斯军队控制下的4个乌克兰地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进入了最后一天。 卢甘斯克地区的亲俄中央选举委员会表示,乌克兰军队26日轰炸了位于鲁比日内的一个公投中心,但没有记录到受伤或公投文件受损的情况。 此外,半岛电视台驻顿巴斯地区记者报道称,处于乌克兰军队控制下的地区遭到了俄罗斯方面的轰炸,托里茨克市公立医院的部分区域遭到了破坏。 白宫发言人卡琳表示,美国绝不会承认俄罗斯举行公投的这些领土——它们只能是乌克兰的领土。 卡琳·让-皮埃尔在与媒体定期会晤时发表的声明中补充称,如果俄罗斯继续采取吞并这些领土的措施,那么华盛顿及其盟友便准备对俄罗斯强加新的、严重的经济代价。 需要指出的是,有关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以及扎波罗热这4个地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公投已经于上周五开始,并且将持续5天。预计公投结果将是有利于俄罗斯的,并且有助于将这4个地区分离出乌克兰,但是这受到了基辅及其盟友的强烈反对。 袭击 实地方面,俄罗斯媒体报道称,在乌克兰对该国南部赫尔松市中心发动的导弹袭击中,至少有一人死亡,另有多人受伤。 该媒体补充称,乌克兰针对该市的轰炸使用了美国提供的“海马斯”导弹发射器。 而在乌克兰南部的尼古拉耶夫,则几乎每天都会遭到导弹袭击,因为该地区靠近与俄罗斯控制的赫尔松地区的冲突线。 另一方面,乌克兰南部军区作战司令部宣布,乌克兰军队在南部战线执行了140次开火任务,并在此期间击毙了17名俄罗斯士兵。 乌克兰南部军区作战司令部发言人弗拉迪斯拉夫·纳扎罗夫表示,乌克兰军队轰炸了卡霍夫卡大桥和一个位于赫尔松佩尔斯拉夫地区的指挥中心。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认为,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地区的军事局势“极度困难”,并表示这是该国的“头号目标”,因为这正是俄罗斯的头号目标。 泽连斯基在夜间讲话中指出,“顿涅茨克地区的局势非常危险……我们正在尽一切努力遏制敌人的活动。这是我们现在的头号目标,因为顿巴斯地区仍然是占领者的头号目标。”

丰子恺:画画做梦写诗天真永远万岁

你是否曾摘录过这样的句子? “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都小了。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这些治愈人心的话语,其实都出自于同一个人—— 丰子恺。 很多人印象中的丰子恺,是课本上的慈眉善目的老者。 银须飘飘,鹤发童颜,眼神里闪烁着和善的光芒。 或许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温柔而干净的文字。 《春琴抄》的作者曾评价丰子恺: “如果现代想找陶渊明、王维这样的人物,那么就是他了。 他在庞杂诈伪的海派文人中,有鹤立鸡群之感。” 丰子恺的一生,经历过战火纷飞的岁月,也捱过暗无天日的时光。 但他始终没有被戾气所沾染,也没有被世俗所同质化。 他的内心,始终保有着一方纯白的角落。 在那里,他画画、做梦、写诗,从容不迫,温良之至。 也正是这样的性格,让他走过时间的洪荒,内心依然澄澈如初。 一身孩子气 说起丰子恺,必然绕不开他的画。 因为画里洋溢着浓浓的童趣,所以时至今日,丰子恺的画,依然广泛出现在孩子们的课本上。 他画儿子瞻瞻,把蒲扇当做车轮,玩得尽兴之至; 他画女儿阿宝,把鞋子脱下来穿在凳子上,假装“凳子有四只脚”; 他画放学归家的孩子,摘了荷叶做帽子; 他画吵着要月亮的孩子,是李白诗中的“欲上青天揽月”; 他还画静物,在他的笔下,花瓶、蒲扇、茶杯,都有着笑眯眯的脸。 著名美术史家陈传席曾评价丰子恺的画: “形可学而得,气不可学而得。丰子恺画中的清气、逸气是最难学的。” 正因画中充满了童真和灵气,丰子恺被誉为“国漫之祖”。 而在生活中,丰子恺也是个十足的“孩子王”。 他会在圣诞节时,等孩子睡下,然后在他们枕边放礼物,假装圣诞老人来过; 也会把买来的樱桃,一颗颗挂在枯死的樱桃树上,等孩子们回家时,“摘”给他们吃。 丰子恺之所以做这一切,都是为了呵护孩子们的童心,不让他们期望落空。 闲暇时间里,丰子恺还爱和猫玩。 他有个知名的头衔——“猫奴”,最多的时候,家里一共养了五只猫。 几只猫胆子贼大,不仅经常跑到丰子恺肩上、头上撒欢,还时不时偷东西吃。 可丰子恺不但不生气,反而和太太说,猫之所以会偷吃,一定是油水太少,只要把它们喂饱,猫就不会偷了。 在丰子恺的强烈建议下,家里猫粮的开销,足足增加了三倍。 五只猫也因为主人的“厚待”,个个膘肥体壮,走路带风。 除此以外,丰子恺也是个十足的“吃货”。 各种犄角旮旯的美食,都被他研究了个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