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态清零防疫,光北京一天产生医疗废弃物就堆积如山,但这些特殊垃圾,几乎全数交由台商润泰环保科技处理,这家公司如何成为抗疫防线守护者? 图/润泰环保北京工厂一包包黄色医疗垃圾。邱莉燕摄 动态清零的强力封控下,光是北京市一天之内产生的口罩、PCR检测采样、密接者生活垃圾等医疗废弃物,平均多达60~80公吨。 不为人知的是,堆积如山的特殊垃圾,并未委托中国大陆企业处理,而是几乎全数交由北京台商、润泰集团旗下的润泰环保科技。 包下北京防疫垃圾,处置量居高不下 走进润泰环保位于大北京郊区通州的工厂,映入眼帘的,是横躺在高达50公尺厂房内的两条巨大回转窑。 一包包鼓鼓胀胀的黄色医疗垃圾袋,装进不锈钢子车里,排列成一条条黄色的长龙。工作人员将子车推进镂空的电梯,电梯上行至“进料系统”,子车倾斜,垃圾倒进回转窑内焚烧。所有人得穿著全套防护衣裹成“大白”,旁边一人的工作,是背著消毒液的筒子喷洒次氯酸钠,子车行经的地上和空中,每过一次杀菌一次,确保病菌无法逃逸,“疫”干二净。 润泰环保北京工厂一包包黄色医疗垃圾。邱莉燕摄图 回转窑内温度高达1100度,比照工业危险废弃物的标准,使燃烧更完整。内设感测器,将焚烧画面和数据传回中控室,24小时监控不停歇,并同步连线至北京市生态环境局。 焚烧过程中产生的各式气体,包括“世界之毒”戴奥辛,还要经过裂解降温成小分子,但若是环境处于500到600度,又会再合成。所以,关键技术在于,必须在一秒钟之内,从600度降温到180度,然后在密闭管线中进行粉尘吸附、脱酸洗涤等。 如此接轨国际标准的废弃物处理,源于北京润泰环保科技副董事长曾建华,2003年于台湾处置SARS医疗废弃物的经验。同年,中国国家发改委将废弃物处理列入鼓励外资投资的项目,便进军中国大陆。 2013年盖好一期,二期原本预计于2020年6月完成,却被政府部门要求提前至3月建成,随即立刻派上用场。 疫情期间,润泰在2020年的环保接收量为3万395公吨。2021年更多,达4万8760公吨。2022年1~9月,则接收了3万8127公吨,预计将超过前一年。厂内统计,自大流行爆发以来,总计处置11万7350公吨,十分惊人。 疫情紧张时,人员住厂内监控流程 疫情猛爆时,单日最大量更史无前例地来到200公吨,其实已超过工厂四条生产线的总产能。 “就算产能全开也超出负荷,但我们无怨无悔地付出,”曾建华不想用“生意兴隆”形容过去三年疫情期间的业务量。 图/北京润泰环保科技副董事长曾建华。邱莉燕摄 “我们赚的是管理财,”北京润泰环保科技总经理郑元兴指出,厂房和设备全是自行设计建造,投资不小于一亿人民币,但要经营得好,必须在每一个流程严密管制,盯得很紧。 比方,遇到医疗院所的垃圾乱打包,由于不清楚内含物的成分,工作人员便要随时调整投料,关注进风的供氧,以避免燃烧出现未知的变化。 润泰环保赚的也是辛苦钱,在曾建华的带领下,成功挺过七波封控考验。在疫情紧张的每一段时间,曾建华和郑元兴天天住在厂里,垃圾一车车运进来,挤满厂内所有空间,外面还陆陆续续送来。 厂外空地上,另设置36个40呎的冷藏货柜,烧不完的垃圾得“冰起来”。成本因此无形中被垫高,一个月电费就上缴65~75万人民币。 另外,像是穿过而必须当日销毁的防护服,一个月大概也要耗去22万人民币。为避免住在外县市的工作人员返厂时被“弹窗”(指手机个人健康监控App,弹出绿色字样以外的讯息),曾建华特地紧急租了10个货柜屋,安排人员就地住宿。 而官方医疗废弃物的公定价是一公吨2873元人民币,没有随疫情严峻程度议价波动的空间。 但曾建华依然看好废弃物回收处理这一行有利可图,尤其在大陆“十四五规划”(2021~2025)中,环保产业堪称朝阳产业,润泰环保已规划布局山东、江苏、浙江、重庆等,也不影响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画。 “除了医废,还有工业废弃物,市场也很大,”曾建华说。
台北市立动物园大猫熊团团疑罹患恶性脑瘤,大陆专家吴虹林、魏明前天抵台,昨上午前往探视,认为“团团有进食,没有想像中糟”,但尚无进一步医疗策略,仍需几天观察。动物园发言人曹先绍则说,若真的要必要侵入式医疗,再讨论是由台湾,还是大陆专家执刀。 大陆专家魏明(左)、吴虹林(中)探视大猫熊团团 保育员(右)含着动物训练用的哨子。图/台北市动物园提供 吴虹林、魏明前天晚间抵台后,就搭车直奔动物园前往大猫熊馆,不过由于到园时团团已入睡,为了不打扰动物休息,两人仅透过监视器画面大致了解状况,昨一早才又再度入园探视团团、圆圆一家生活情形。 大猫熊馆长陈玉燕表示,昨天实际到作业区讨论,团团很争气、有进食,让大陆专家觉得没有想像中差,但目前未有新的改善病情策略。兽医室医师郑秋虹表示,希望二位专家能观察团团行为给予治疗意见,但需三至四天观察。 园方表示,团团自十月廿二日再度接受脑部MRI检查并接受麻醉后,每天竹叶进食量、排便量及活动力较为下降,后肢步行状态时好时坏。用药方面维持舒缓药物和打输液补充水分,日常饲粮中也会添加蛋白质、维生素E及B群、补体素及膳食纤维等营养补给品。 至于若团团真的不幸往生,遗体该如何处理?曹先绍说,全世界动物园在动物往生后,会依据研究或教学设定,考虑保留骨骼或皮毛,但如今科技日新月异,现在还可能保留精子、卵子及干细胞等活体细胞,留存后续使用,如果真的不幸走了,会快速做出讨论。
本文综编自香港01、联合早报、自由亚洲台、推特,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近日,在中国蛰伏已久的供销社、国营食堂重出江湖,引发舆论热切关注,网友担忧这是否重回计划经济时代? 与此同时,有学者认为,中共二十大后,国企与民企合营计划正在扩大规模,明年将有更多大型民企被合营。 供销社、国营食堂重出江湖 今年以来,尤其最近一个月,“供销社”这个似乎消失许久的词汇,频频出现在中国官媒的报道中。 《湖北日报》10月11日报道,湖北省实施“基层社恢复重建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已恢复重建基层供销社1300多个,基本覆盖全省乡镇,基层社社员达到45万2000人。 人民网11月1日报道,2019年以来,宁夏供销合作社累计投入资金2990万元,撬动社会资金6553万元,服务覆盖面达到95%以上。 《兰州日报》10月30日也报道,在疫情中,该市供销社直属企业线上服务不打烊、线下配送及时,保障当地居民“菜篮子”。 在北京三环外人口众多的团结湖社区,也有中国供销合作社以“便民服务中心”为名开设的生鲜超市。 同样引发关注的还有国营食堂的再次兴起。 据香港01报道,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民政部10月31日印发《关于开展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称要试点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当中提到,试点社区应规划配建食堂等便民商业服务设施,日前云南一家国营食堂开店称“3荤2素仅19元,还送水果”,引发舆论热议。据了解,在通知印发前,湖南山东等地都出现由当地街道办出资的自助餐厅。 中国进入公私合营期 明年将扩大 与此同时,中国大型国企联通创投与腾讯创投新设合营企业获批的消息引发关注。有学者认为,中共二十大后,国企与民企合营计划正在扩大规模,明年将有更多大型民企被合营。 2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官网披露,联通创新创业投资有限公司,与深圳市腾讯产业创投有限公司新设合营企业案,获得无条件批准,审结时间为10月18日。 虽然各方宣称联通与腾讯设立混改新公司,不涉及母公司股权变更,但是民间担忧腾讯被国有化。此前有猜测认为,两家公司合资是针对腾讯公司的“大动作”,以实现“腾讯公司国有化”。 除了联通与腾讯外,上海移动与京东科技日前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在上海国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标志。(路透社) 网友担忧重回计划经济时代 对于供销社的“回归”,中国网民反应不一。 有人担心倒退回计划经济,有人认为是便民助农的好举措,也有人试图从更高的视角分析其中原因。 对于国营食堂的兴起,网友也是议论纷纷。 有人认为建食堂方便老人,价格也实惠,是一桩好事。 网络热议中自然也少不了“大棋党”。有网民说,内循环、全国统一大市场、供销社,这些都是国家的一盘大棋,准备好应对未来的困难时期,说直白点,就是“备战备荒”。 还有人讽刺是开历史倒车。 对于公私合营,有网友称,其实联通和腾讯搞类似合作很多年了,这些新闻都是误读。 外媒:“国进民退”的又一象征 中国内地供销社、国营大食堂的兴起以及公私合营的新闻同样吸引了外媒的极大关注。 法广网报道称,引述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教授观点称,“社区食堂”和供销社都是国有垄断企业,会慢慢控制所有商品来源和上游农产品,操控价格,挤压民营小企业、菜市场、餐馆的空间,是“国进民退”的又一象征。若国家出现食品供应等经济上或其他危机,供销社和食堂便有稳定民情和社会局面的用处。 联合早报报道称,看到供销社重建,就认为要退回计划经济,人们担心的或许是,中国现任领导层是否过于相信国家之手对于经济发展的掌控;人们也担心,领导层是否已经认定,中国未来必将面对被封锁、被制裁、与外部脱钩甚至开战的情境,因此才提前布局。 《自由亚洲电台》引述体制内人士说法透露,一度走入历史的供销社,实际上被赋予应急和战备功能,特别是供销总社的负责人梁惠玲当选中央委员,和以前的中央委员退到非一线部委不同,这是供销体系负责人在职期间升为中央委员第一人,意味着高层提升该机构的政治地位。 胡锡进:供销社“回归”意在帮助农民 针对外界忧心是否是重返计划经济时代?《财联社》采访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孔祥智指出,启供销社不可能违背市场经济。 他指出,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供销社也是市场主体的一员,其营运模式跟连锁超市大同小异,由县级供销社统一领导,由社员加盟的模式,同时也依托其他主体来重建,和计画经济联络起来是一种误解,供销社已经实行市场化营运。 孔祥智指出,现在各地重启的供销社只是基层供销社,即乡镇一级的供销社。即使在计画经济时代,乡镇级供销社也是自负盈亏企业性质的经营实体。他强调,重启供销社并不是要恢复计画经济,而是让供销社发挥网点多的优势,提升县域流通服务网路功能,从而助推乡村振兴。 环球时报评论员胡锡进昨日也发文称,供销社“回归”意在帮助农民,不应被炒作为特殊“风向标”。 胡锡进表示,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个大方向坚定不移,无论供销社,还是“国营大食堂”,都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条长河中行驶的大船和小船,我们的这个认识切不可被一些炒作和带节奏给冲了。 本文综编自香港01、联合早报、自由亚洲台、推特,仅代表原出处和原作者观点,仅供参考阅读,不代表本网态度和立场。
随着国内喜欢跑步的人越来越多,国内的马拉松比赛也逐渐增多,但是很多人都只是游荡水平,志在参与,既然爱上了这个运动,就要想办法提高成绩,而不是一直在比赛中“逛街”。 每天跑一跑,胜过万千药!5种跑步训练方法: 基础训练 1. LSD训练 这里指的是LONG SLOW DISTANCE 慢速长距离跑步,它需要的做到的是,速度较慢,时间要长。训练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肌肉耐力和心肺功能,让肌肉在长时间的运动中不会轻易劳损,也让心肺提高摄氧量和储氧量。职业马拉松选手在日常训练中70%使用LSD训练法,而不是追求速度。 建议速度控制在能边跑边说话,时间在1-2小时。 2. 加快配速 当你掌握了LSD的训练法,并且能够轻松完成每一次训练,那么可以提高配速,进一步提升你的心肌和呼吸肌。但是在增加强度的同时需要减少距离,控制在10-15公里左右。 建议心率达到勉强讲一句话的强度,时间在1小时左右。 进阶训练 1. 节奏跑 这是一种速度与时间兼备的跑步训练。训练强度要求心率和配速在有氧和无氧之间的节点,也被称作乳酸门槛训练法,提高耐酸能力和排酸能力,让疲劳点往后延迟。 建议心率达到不能完整讲一句话的强度,时间在45分钟左右。 2. 冲刺跑 每次训练固定100或者200米的距离,以最快速重复节点之间的跑动,这是高强度的无氧训练,能让乳酸迅速堆积,从而提高乳酸代谢能力。 不建议经常锻炼,每周1~2次即可。 建议每次竭尽全力,四至八组,每组1个来回。 3. 爬坡跑 爬坡跑是最难的一种训练之一,人体不断与重力做对抗。训练时将上坡分为两段,一段用来冲刺,一段用来放松跑,也是为了以最大限度提高摄氧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同时给予腿部负重,让腿部更加强劲有力。 建议2周一次,每次4至8组。
在连续6次大幅加息后,一些选择浮动利率的屋主已经不堪重负,有网友称已经收到银行来信,贷款每月还款额大幅飙升,已经到了撑不下去的程度,后悔买房。不过也有网友反映,有的银行为了安抚客户,特地给客户发信表示浮动利率加高后不强制涨月供。 有网友发帖说收到TD银行来信,提醒客户浮动利率加高后不强制涨月供。 尽管如此,TD信中还是提到了trigger rate(触发利率),指出当客户到达触发利率时,银行会提醒你该怎么做。 那么Trigger Rate是什么呢? 先看看Trigger Rate计算方式:Trigger Rate=月供 X 12/剩余本金 Trigger Rate是浮动利率贷款时,因为基础利率Prime Rate提高而可能触发的一个利率。该利率会写在你的贷款合约中,但因为你每月还款减少本金的缘故,上述公式分母变小,导致该利率会逐渐提高,因此Trigger Rate其实每个月都会提高一点。当然,如果一次性还掉一定本金(如10%),Trigger Rate会被提高。加拿大五大行中,Scotiabank因为月供一直随利率浮动,因此不存在Trigger Rate一说。 Trigger Rate被触发怎么办 据钱小移记博文介绍,当因为不断加息导致触发该利率时,即贷款利率高于Trigger Rate时,意味着月供将不足以支付所有利息,此时不同银行的应对方式不同,甚至不同时期的应对方式也不同。但常见的方式有2种,每种方式具体操作不同银行又有细微差别: 提高月供(Amortization)本息等比提高(如CIBC)只收提高后的利息(如RBC)一次性还掉一部分钱(Lump sum)可以每年多(如CIBC)仅可每年一次(如RBC) 一旦你的利率极为接近Trigger Rate后,你会收到银行信件通知,准备执行上述手段之一。在特殊时期,部分银行也有可能提供拉长还款期限,或提高总贷款额等选择,以维护住月供的稳定。 一位网友自称在高位时抢购了多伦多一套房产,最近得知贷款月供从6800元飙升至 9500元。一个月算上地税不吃不喝啥不干,1 万刀就没了…… 网友后悔原来租房一个月租金也就2800日子好好的为啥买房? 而另一位华人网友自曝投资房已经收到到触发利率的通知,月还款从5200增加到 7400元,甚至比投资房的租金(约 6000)还要高不少,投资房变成了负的现金流…… 即使没有触发利率的影响,那些当初在极低利率环境下选择了浮动利率的人最近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变化,这位网友称自己去年买房选择了当时便宜的5年期浮动利率,如今浮动利率已经上涨至4.25%,感觉要给银行打工一辈子了…… 这样的人并不是少数,一位网友举例计算从1.15%的浮动利率如果上升到5%的浮动利率,月还款就需要从3800元增加到5800元,增加幅度高达2000多加元,对于家庭支出来说都是巨大的负担。 现在屋主盼望央行早日停止加息,再加下去就会有更多人挺不住了。
赵宏(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评论文章:11月3日,中共内蒙古鄂尔多斯政法委发布一则通告,强调“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将增强应急处置能力,切实维护隔离人员生命财产安全”,通告还特别提醒,“如居民、农牧民朋友遭遇危及人身安全的情况,特别是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1条、《民法典》第182条等相关法律之规定,您有权采取措施自救,或及时紧急避险”。 通告一出立即刷屏,因为其完全应和了公众的心声:即使在疫情封控之下,个体的生命也永远是至上的,绝不能因为僵化的防疫政策而耽误了具体生命的救治。 紧急避险,法律上免责 这份通告发布的背景,是此前个别地方政府在防疫中暴露出的救助机制补偿、执法僵化刻板、应急能力明显阙如的问题。因此,通报称:“鄂尔多斯市政法委将汲取教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统筹做好我市疫情防控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合法权益工作。” 这份通告让人感动之处,首先在于:它从法律上肯定了公民在面临生命、健康、财产等事项的紧迫危险时,可以进行包括紧急避险在内的积极自救。 这其实已经默许在面临危重病人需要救治、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被封控的群众离开封控场所、通过防疫卡口、拦截车辆等措施并不违法,在法律上也完全免责。因为这是为了自身的生命安全,是为了更高的法益。 在公众生命健康的紧迫危险和僵化执法之间,这份通告显然将权重毫无疑虑地放给了前者。 它没有通过要求公众毫无例外地遵守法纪而彻底牺牲个人权利,也没有将个人置于要么违法要么保命的两难境地,真正地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政府的应有之义。 其次,这份通告也再未像此前多份地方政府发布的疫情防控通告一样,要求居民在封控期间必须严守指令,否则就要以包括治安拘留、失信惩戒甚至刑罚在内的国家惩罚手段作为威慑,而一直都在强调“无论任何时刻,我们都坚持生命至上、救人为先”。 从强调义务到肯定权利,此处改变的并非只是措辞,而是国家公权机关的立场和倾向。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些话朴素至极,但饱含温情和慰藉。 正如这份通告里所写,紧急避险是刑法和民法所明确规定的个人的免责事由。 它的适用前提是,即使公民的行为从形式来看是违法的,但只要其面临紧迫危险,例如自身或他人的生命、身体健康等重要权益遭遇他人侵害,或是当事人身处然灾害和极端事件,那么即使其采取形式上违法的方式予以防御,在法律上也应当予以免责。 这背后的原因,正在于法益权衡:对处于危险境遇下的个人而言,其生命和身体健康权相比所谓秩序维护、财产毁损等其他法益无疑是更高的,这也是通报反复强调“生命至上、救人为先”的原因。 也正因为是为了更高法益,无论民法或是刑法,对公民在紧急状态下进行的自救和避险,都给予了责任上的宽容。 但紧急避险在法律上又有限度的要求,因此这份通告也提示公众,“您有权采取措施自救,或即使紧急避险,但请谨记:在进行自救和避险时,不要损害他人生命。事后,我们会安排相关部门对事情过程进行回溯和研判,并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依法依规处置”。 “提供法律援助”“依法依规处置”,此处同样没有倨傲的姿态,而是明确地保护和鼓励公众自救和救助他人。 兰州的悲剧与教训 这则通告,会让我们不由地想起刚刚发生的另一事件:发生于另一地的3岁男童一氧化碳中毒后因未及时救治而死亡。最初当地公安分局的警情通报认为,男童仅因一氧化碳中毒而死。但从孩子父亲的相关描述和媒体的事后报道来看,本案却存在因当事人所在小区封控而导致救治延误的情形。也许因为舆情喧嚣,当地疫情防控督导组又于11月3日,对此案做出了相对详尽的情况通报。 在这份通报中,分别对当事人“拨打120急救电话情况”“110出警情况”“社区卡口工作人员值守情况”“送医及救治情况”进行了说明。这份更详尽的通报虽没有直接指明男童救治过程中存在严重延宕,但间接说明在疫情封控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处理危机事件时,的确存在救助机制不畅、执法僵化的现象。 例如,通报在“关于拨打120急救电话情况”里写,男童父亲曾四次拨打120急救电话,但“前三次都因拨打时长不足,未接通”。正如一个科普博主所分析的,如120这种满员配置的急救平台拨打三次都未接通,大概率说明在封控期间,人们正常的看病就诊就在通过拨打120进行,由此出现了医疗急救资源的挤兑。 在“关于120急救中心的处置情况”中,该通报详细说明了疫情封控期间120中心的处置步骤:“120急救调度中心调度员了解其核酸、抗原情况,回复高风险区域需要协调并安排线上诊疗。随后,中心调度员向该市医管中心工作人员发送微信,请求线上医务人员对求救人员进行问诊,随即将问诊信息转至区卫健委工作人员。12时28分,区卫健委工作人员在微信中将患者相关信息转至区医院非绿码医疗救治群,安排医生联系处置。12时32分,医生接到信息后于12时32分至13时06分连续拨打求救人电话,未接通电话。13时07分,拨通求救人电话,问诊患者相信情况后,13时19分,医生在群中回复已指导开展急救,病人病情好转,但仍需要到医院救治,120急救中心立即进行调度派车”。 这份过程描述,大体说明了疫情封控期间对处于封控区的病人的急救处置步骤: 首先是调度中心了解当事人核酸抗原情况,在面对高风险区时首先安排的是线上诊疗; 然后将问诊信息发送至辖区的卫健委由其安排医生线上处置; 在医生线上指导急救仍旧未果时,120急救中心才会调度派车拉运病人。 如此繁冗复杂的程序设计,若用以应对疫情封控期间的普通医患还能理解,但面对如本案中需要立即送医救治的煤气中毒儿童,无疑会造成严重的救治延宕。 再看“防疫卡口的情况通报”。因为男童所在的小区为高风险区,居民原则上需要足不出户,小区也有层层防疫关卡严守。在拨打120无果后,男童父亲四次尝试通过卡口,但四次的情况如通告所写分别是: 第一次,男童父亲走向卡口的物资储备帐篷边求助,但值守的城管人员见其未戴口罩而将其劝返; 第二次,男童父亲向路过店铺门口的运送核酸检测样本的综治员反映情况,被告知应拨打120和110,同时询问其核酸情况; 第三次,小区另外两名居民见状向驻守卡点的干部报告,但干部只是通过对讲机向社区书记报告; 第四次,男童父亲抱着孩子奔向另一卡点,并向值守民警求助,民警才拦截了出租车将男童送往医院救治。 据地图显示,男童所在小区距离最终的救治医院仅3公里,开车也仅需要9分钟。但是,孩子父亲从拨打社区和120电话,再到三次向卡口防疫人员求助,到最终被允许拦截车辆去往医院,用了两个多小时。 鄂尔多斯通告的价值 年仅三岁的孩子这样逝去,是父母永远无法抚平的伤痛,也同样触动公众的同情。 统筹安排疫情防控与正常的医疗服务、医疗秩序,保障封控期间群众的紧急就医需求,早已为国家卫健委所反复强调。即便是在社区封控时期,对于那些需要看病就医、尤其是亟需就诊的危重病患,确保其能够“走得出小区、进得去医院”,也不仅是《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规定,“国家建立健全院前急救体系,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及时、规范、有效的救济服务”;更是宪法赋予国家在公民“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救助职责。 从上述通报来看,此次悲剧的发生,首先要归因于防疫人员的冷漠。在男童父亲前三次向把守小区卡口的防疫人员求助时,这些防疫人员要么因为其未佩戴口罩而将其劝返,要么只是询问其核酸情况;要么就是漠然在对讲机里向上级请示,除了最后的那位民警,其余人都未施加任何积极救助。 在这些执法者眼中,每个封控区的居民似乎成了行走的健康码、喘气的核酸报告,或是可能传播病毒的涉疫人员。他们把自己变成僵化的执法机器,因此看不到孤注求援的父亲,听不到群众急切的求助声。 此次事件暴露出,还有很多地方政府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后,迄今都未完善的针对危重病人的绿色救治通道。 如本案所揭示的,因为居民被大量封控在家,本应用于紧急救治的120热线出现严重挤兑,当长期的封控导致正常的看病就医都需要通过拨打120进行时,对那些罹患危重疾病的患者而言,他们被及时接诊救治的机会就会大大降低。 而120热线所提供的救助方案,即先了解核酸抗原情况再安排线上诊疗,在线上诊疗无果时才派车拉运病人的做法,也不是针对危重病患的应急机制,无法应对如本案男童一样的危急情况。…
塞班岛中国工人举行抗议活动(塞班岛中国工人提供) 纽约 – 七名曾在塞班岛赌场工作的中国建筑工人,本月签署了一项对博华太平洋国际控股有限公司(Imperial Pacific International)强迫劳动进行索赔的和解协议。这家赌场和雇佣他们的两家中国建筑承包公司支付给这七名工人的总金额接近690万美元。 评论称,这个官司所以能赢首先因为中国工人的勇气,还因为律师的诉讼技巧,而最根本的,因为它发生在美国管辖的土地上。 七名原告中国工人是王天明(音)、韩东(音)、孙良才(音)、孟勇军(音)、徐庆春(音)、王友立(音)和杜向阳(音)。 他们于2018年12月向美国北马里亚纳群岛(CNMI)地区联邦法院提交了原始诉状,并于 2019年3月提交了修正诉状。被告除博华太平洋国际赌场(Imperial Pacific International),还包括两家承包商:中国国企 MCC International Saipan Ltd. Co.,和在深圳证交所上市的国企子公司金螳螂建筑装潢公司(CNMI)。这两家建筑公司此前曾将他们在塞班岛的项目描述是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的“一带一路”作贡献。 MCC 和金螳螂在案件取证过程中就与原告达成了和解。而博华太平洋国际则一直拒绝提供证据。 2021年5月,法院首席法官拉莫纳·芒罗娜( Ramona V. Manglona)依据原告根据联邦《人口贩运受害者保护法》提出的强迫劳动索赔,对博华太平洋国际作出超过540万美元的缺席判决,其中包括 295 万美元的补偿性赔偿和295 万美元的额外惩罚性赔偿。法院随后扣除了原告与Gold Mantis和MCC两个中国承包商早先和解中追回的金额。 尽管博华太平洋国际声称由于新冠疫情关闭赌场后没有任何现金流,但该公司仍然拥有许多有价值的资产,例如房地产和赌场游戏机。在原告方要求法院拍卖这些物品以支付判决后,博华找到了这笔钱来支付给原告。而被告博华太平洋赌场愿意支付索赔的一个重要原因,据报道是因为不愿意失去其当地独家赌场许可。 法院将博华太平洋国际对工人的虐待描述为“骇人听闻”,并指出博华太平洋国际是原告面临“恶劣条件”背后的“驱动力”,同时从“这种剥削”中“获益”。 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研究所研究员何宜伦(Arron Halegua) 代表七名中国工人打官司的纽约律师何宜伦(Aaron Halegua)告诉美国之音:“有很多原因促成了我们赢得官司的能力。然而,最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客户的勇气,他们遭受了如此多的痛苦,但直到正义得到伸张,他们才停止战斗。” 何宜伦说,这些工人听信了高工资和良好条件的虚假承诺,支付了高额招聘费,从中国来到塞班岛打工。到达后,原告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不能休息,有时24小时轮班。他们的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有时甚至根本没有,他们住在不卫生、人满为患的宿舍里,老鼠在他们身上爬。被告安排原告以“游客”身份进入塞班岛,而不是合法的临时工作签证,扣押他们的护照,指示他们在政府官员来工地或宿舍检查时躲起来,并在他们受伤时拒绝带他们去医院。有一个主管威胁,如果工人抱怨或不服从,他就要杀死他们。尽管有大量工人受伤害的报告,博华赌场还是拒绝联邦安全检查员进入工地调查。 人口贩运法律中心(Human Trafficking Legal Center)主席玛蒂娜·范登堡(Martina Vandenberg) 祝贺何宜伦法律团队,“这一重大胜利是对所有从强迫劳动中获利的人发出的警告。令人惊叹的结果是对法律团队的坚韧和奉献精神以及这些工人的勇气的致敬。”…
商品特点 机器人作用很简单,帮你按开关或者按按钮,并且安装极简,就是 3M 的双面胶贴上 5 秒就 Vans 了,续航还可以达到 600 天。然后机器人通过 2.4G 无线控制,支持 Amazon Alexa、Google Assistant、Siri、IFTTT,灯、风扇、空气净化器、咖啡机等简单的家电瞬间就智能了起来。早上起来自己的傻瓜咖啡机帮你做好咖啡了??想想就激动。 图片来自 @amazon.ca,版权属原作者 图片来自 @amazon.ca,版权属原作者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五暴涨,防疫措施放宽预期再度升温且外媒透露美国提前完成对中概股首轮现场审计,外资转而大举流入,中国资产大幅跑赢外围。图片来源:CFOTO/ZUMA PRESS 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周五暴涨,防疫措施放宽预期再度升温且外媒透露美国提前完成对中概股首轮现场审计,外资转而大举流入,中国资产大幅跑赢外围。 此外,美元指数回落,也对人民币汇率带来提振。关注今晚美国10月非农就业报告。 截至北京时间16:30,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在岸人民币报1美元兑人民币7.2703元,较昨日官方收盘价7.3200元涨497点,涨幅0.68%。 根据万得,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日内高低分别为1美元兑人民币7.2340元和7.3140元。 截至北京时间16:30,离岸人民币报1美元兑人民币7.2799元,涨0.71%。 中国正逐步调整防疫措施的消息不断传出,最新包括《人民日报》直属健康媒体《健康时报》引专家称,新冠后遗症绝大多数都是短暂的、且症状轻微,以及彭博引消息称,中国准备结束航班熔断机制。 近期郑州市卫健委文章引专家称新冠是自限性疾病、可防可治,内蒙、河南、甘肃强调疫情防控的精准性,不能因为个别疫情就长期无差别封控,同时,多地乘火车飞机不再查核酸,核酸检测开始自费,此外,相关药物的获批也密集传出。 与此同时,中国央行行长易纲强调完善货币政策体系、维护币值稳定,再度发出维稳信号。 此外,德国总理今日访华,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欧洲国家领导人首次访华,也是朔尔茨总理就任以来首访中国,市场憧憬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将回暖。 中概股方面也传出利好:彭博引消息人士透露,美国提前完成对中概股首轮现场审计,中美审计合作看来取得进展,消息使得中概股从美摘牌担忧明显减弱。 受上述多重利好刺激,今日A股港股再度暴涨,沪指和恒指涨2.43%和5.36%,代表科技股的创指和科指更升3.2%和7.5%。 美元指数方面,鲍威尔鹰派论调持续发酵,周四美元指数暴涨0.77%,连续两天大涨,不过亚洲盘现快速回落0.35%。 今早人民币中间价报7.2555元,下调83点。
墙内自媒体最英国文章:近日,关于得了新冠后是否有后遗症的问题,在网上引发起了一场热烈讨论。 然而事实证明,“新冠后遗症”或许是一个谎言!因为大多数关于新冠后遗症的数据,其实都来自于初期新冠感染者(比如原始毒株、Delta毒株等),而非当下的感染者(Omicron)。 几乎世界上所有医学专家都提出,新冠肺炎不等于Omicron,所以,新冠肺炎导致的后遗症数据,不能应用在当前Omicron盛行的感染者身上。 什么是真相:“长新冠”患者真的在增多吗?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此前就“新冠后遗症”发布的释义,“长期新冠”指的是: 感染新冠病毒三个月后仍有感染症状,且这些症状持续至少两个月,病因方面找不到感染新冠以外的其他解释。 我们先来看下,一些媒体报道的新冠后遗症数据。世卫组织估计,约10%-20%新冠感染者可能受到中长期“新冠后遗症”困扰,包括疲倦、呼吸困难和认知功能障碍等。 阿根廷《经济学家报》日前报道,一项针对苏格兰数万人的研究发现,每二十名新冠患者中就有一名没有完全康复。 法国《巴黎竞赛报》报道,目前估计有1/10的患者会在感染新冠三个月后继续出现症状,其中包括年轻患者及在感染后症状较为轻微的人。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感染新冠病毒的澳大利亚成年人群体中,近1/3感染者的症状持续时间超过4周; 英国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英国感染新冠后出现长期后遗症的人数已超过230万,约占英国总人口的3.5%; 据巴西《请看》杂志网站报道,高达80%的新冠患者在痊愈后的四个月内至少出现一种症状。报道中列出了头痛、肌肉酸痛、嗅觉味觉丧失等多种后遗症类型。 为什么大家对新冠后遗症如此恐慌? “新冠后遗症”带来的恐慌,其实也多来自于网络上的各种消息被二次加工或传播过程中断章取义得来。 让我们来看一组新冠早期感染者的数据:研究称“长新冠”直接恶化了民众的健康状况,同时也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产生负面影响。 西班牙《经济学家报》报道,最新研究显示,43%新冠肺炎感染者患有一定程度的精神衰退,如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迟钝等,这是由新冠病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和大脑导致。 西班牙拉里奥哈国际大学教授阿龙·费尔南德斯在接受欧洲新闻社采访时表示,新冠造成的精神疲倦程度类似于连续工作12小时后带来的疲倦感。 葡萄牙卫生总局发布的新冠疫情后遗症诊断和临床治疗指南指出,这些长期症状中最常见的包括疲劳、呼吸困难、嗅觉和味觉变化、抑郁和焦虑以及认知功能障碍。症状通常在感染的急性期开始后三个月出现,至少持续两个月。 据德国传染病防护网显示,感染新冠程度越严重,产生长期健康问题的风险就越大,且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影响。 法国《费加罗报》报道,10-20%的新冠患者在感染后的几个月仍有慢性疲劳、咳嗽、呼吸急促、间歇性发烧、味觉或嗅觉丧失、注意力难以集中、抑郁等多种症状。 “新冠后遗症” 竟然是个谎言?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以上这些这些数据中的所谓后遗症患者,大多数集中在新冠肺炎感染早期,而非当前的Omicron感染者! 专家观点表示,如今再用这些数字证明“新冠后遗症”的可怕,无疑是刻舟求剑。 10月31日,郑州卫健委官方公号发表了一篇文章,明确提出:新冠病毒感染是自限性疾病。这一消息在网络引起轰动。 随后,又有很多媒体引述即将回国创办深圳医学科学院并担任创始院长科学家颜宁教授的观点: 她从专业角度分析了Omicron与初期新冠肺炎之间的区别,反击了Omicron会导致严重后遗症的谎言。 郑州卫健委认为,新冠病毒感染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人无症状或轻症,感染后极少出现后遗症。而“自限性疾病”的俗语解释就是“可以自愈”。 颜宁教授也在此前发表过类似观点: Omicron病毒与原始新冠肺炎病毒之间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属于完全不同的病毒表型,蛋白质结构、标志物等已经完全不同。 此外,Omicron针对的是上呼吸道,而原始新冠肺炎针对的是下呼吸道。大家都知道武汉疫情爆发的时候,病人的CT检查会发现“白肺”现象,而Omicron感染者已经不会出现肺炎的检测结果和症状。 Omicron的主要特点是传染速度快,但是致病性弱。这一点张伯礼院士也曾向公众解释过:“奥密克戎毒株隐匿性、传播力更强,但感染者症状相对轻,重症较少。” 4月份的时候,在上海疫情发布会上,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感染病科主任胡必杰给出了一组数据:Omicron感染者95%以上是无症状和轻型,普通型也只有3%-5%,重型和危重型罕见。 《柳叶刀》:感染Omicron者后遗症风险大大降低 如果这样的数据还不能让你信服,让我们看看一组外国期刊发表的数据。 今年6月,国际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首个关于Omicron后遗症的研究,这也是全球发表的首个同类别的经同行评审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以前的新冠病毒株相比,Omicron导致“长期新冠”的可能性大幅降低。 这项ZOE COVID Symptom研究来自伦敦国王学院,追踪了5.6万名英国的Omicron感染者。研究发现,与Delta变异株相比,感染后发生“长期新冠”的几率要低20%至50%。 具体来看,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的Omicron高峰期感染的56003人中,仅有4.5%的人报告了“长期新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