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民都洛(Mindoro)岛的上空通常是一片宁静,许多村民凌晨三点左右就离开家门,赶在第一缕阳光之前抢占最好的捕鱼位置。 “三,二,一” 大多数时候,安德里安·佩拉约(Andryan Pelay)返回时,泡沫塑料制成的一个个冷藏箱里都装满了石斑鱼。去年11月的一个清晨,他看到一个奇怪的东西在水里浮动——那是一块20英尺(约6米)长的金属。“我脑子里冒出的第一个想法是,‘这应该值点钱’”,这名30岁的渔民回忆说。 佩拉约把它拴在自己的双悬臂梁小船上,拖回去想要给妻子看看。 在仅有6,800人的波布拉西翁(Poblacion),但凡空气中有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便会把众人引来。佩拉约到家后没多久,好奇的邻居们就穿着人字拖,从搭着茅草顶的房子里来到沙滩上,想要一探究竟。孩子们爬上那块长长的金属,分坐在两头,把它当成跷跷板来玩。随后,警察带着扩音器来了,他们警告说这块金属可能有危险,任何人都不要触碰。 波布拉西翁种植有大片玉米、水稻和大蒜,这里虽然人迹罕至,但并非与世隔绝。村民们在谷歌(Google)上搜索后发现,在一个更靠北的村庄附近,以及南面城镇布桑加(Busuanga)的近海处,人们也发现了奇怪的碎片。这些村民从网上得知,其最大可能性是来自中国发射的火箭。 很快,在当地人喜欢一边喝速溶咖啡一边坐着聊天的sari-sari小店里,人们讨论的不再是周围的八卦事件,而是宇宙飞船和火箭。 “我们差不多20年前就有了手机。”21岁的波布拉西翁居民约翰·欧文(John Erwin)说,“但如果要打电话,你基本上要爬到树上去才行。”这个村子直到2014年左右才接入互联网服务。“我甚至从没去过飞机里面。”欧文说,所以当听到有火箭从天上掉下来时,他觉得很不寻常,对其他人来说,同样如此。 朱利·塔斯把这块中国火箭碎片带回了家,想用作自家浴室的房顶。后来,它被当地政府派人拿走了。图片来源:FELIZ SOLOMON/THE WALL STREET JOURNAL; CALINTAAN MUNICIP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 40岁的朱利·塔斯(Julie Tarse)也是波布拉西翁的一位渔民,就在佩拉约发现金属物的同一天,他也发现了一块稍小的金属。他说,这块金属和一袋米差不多重,但他还是把它拖回了家,想着可以用作浴室的房顶。第二天,一位叫埃里克·富恩特斯(Eric Fuentes)的渔民也发现了一块碎片,上面印有汉字,还有一部分看起来像是中国国旗的图案。 “这事儿成了镇上的热门话题。”卡林坦(Calintaan)市减灾控灾办公室(Municipal Disaster Risk Reduction and Management Office)主任霍文·戈奎亚纳(Joven Gequiñana)说。波布拉西翁村就位于卡林坦市郊。 中国有许多航天器都是从马尼拉西北约620英里(1,000公里)的海南岛发射的。据专家说,从赤道附近的发射场发射时,火箭通常会偏向东南方。这使得航天器可以借助地球的自转力,以更省力的方式进入外太空。如此一来,菲律宾就正好位于中国飞行器的轨道下方。 新华社发布的这张照片据称显示的是,去年10月31日,“长征五号B遥四”火箭在中国海南省的一个发射台升空。图片来源:HU ZHIXUAN/ASSOCIATED PRESS 所有火箭升空后不久都会有残骸剥落,而且升上去的东西一定会落下——至少有一部分是如此。官员们正考虑着,眼下或许很适合给波布拉西翁和其他偏远岛屿上的人们上一堂有关太空垃圾协议的速成课。“我们正努力为公众揭开太空的神秘面纱。”航天机构高级官员马克·凯撒·塔拉帕斯(Marc Caesar…
中国已取消了遏制新冠病毒大流行的防控措施,该国领导人正在试图吸引外国高管重返中国,这本应是投资者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重拾信心的大好时光。 但政府采取的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扩大反间谍法的适用范围,以及调查人员对几家外国公司驻中国办事处的突然造访——已产生了一股寒流,让人们担心在习近平领导下经济实用主义可能会再次让位于对政府控制的高度关注。 最近几周受到中国安全官员调查的机构包括国际咨询和顾问公司,这加大了外国投资者的担心,他们认为当局也许在试图阻止其获取有关中国市场、竞争对手和潜在交易的真实信息。遭到安全官员过问让一些公司想知道他们在中国的业务是否面临风险。 美国的一家主要咨询公司贝恩今年4月下旬表示,中国政府官员来到贝恩上海分公司,并对员工进行了问话。专门从事企业调查的美国公司美思明智集团今年3月下旬表示,中国官员突然造访其北京办事处,拘留了五名中国员工。 “政府在没有任何解释的情况下频繁造访外国公司,已让商界感到紧张,”中国美国商会总裁何迈可(Michael Hart)说。 总的来说,这些造访似乎反映了习近平和其他高级领导人加强国家安全的要求,尤其是要防止敏感信息流向外国政府和投资者的可能性。自从2012年上台以来,习近平一直要求官员对美国和西方的影响保持警惕。随着中国在特朗普政府和拜登政府期间与美国的关系急剧恶化,他的这种警惕也随之加强。 “中国共产党为获得数据控制方面至高无上的地位,正在采取多管齐下的措施,并借此获得对更广泛的社会和地缘政治的控制,”胡佛研究所访问学者马修·约翰逊在一份关于中国追求数据主导地位的新报告中写道。 习近平和其他高级官员已表示,美国正在采取一项长期攻势,目的是通过切断中国获取尖端产业和军事创新所需技术的途径,来阻止中国崛起。拜登政府已在去年推出了严格限制向中国销售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的立法,这似乎让习近平更加确信,美国正在对中国“实施全方位的遏制、围堵、打压”。 美国的咨询公司似乎尤其引起中国国家安全部的注意,安全官员登门造访,询问这些公司从事的工作以及它们与大使馆的联系。 这是外国公司在华经营环境日益危险的一部分。中国政府下令对美国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进行网络安全审查,此举被视为是对美国限制半导体贸易的报复。一名日本制药公司高管因涉嫌从事间谍活动被拘留。中国还加强了出境禁令的使用,以阻止企业高管等人出境。 虽然中国过去打击过外国企业,但以前针对的往往是大型消费品牌,而且是通过在媒体上公开羞辱。最近的打击行动有所不同。美思明智和贝恩是全球商业的小齿轮,它们并非家喻户晓的名字,中国也几乎未就突袭表态。 中国官方媒体的报道暗示,政府对国家安全漏洞的担忧可能是推动这些调查的原因。 4月15日是中国一年一度的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在这天发布的一份官方报告称,深圳一家没有给出名字的咨询公司向一个外国组织提供了有关新疆劳工的研究报告。美国指控中国政府强迫以穆斯林为主的维吾尔族人劳动,并已对涉及新疆的贸易进行严格限制。 中国政府否认新疆的棉花、纺织、采矿等行业存在强迫劳动。前述报告称,该咨询公司在新疆的工作已构成了违反中国反间谍法的行为,“给我国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了风险隐患。” 为了加强中国和中共的防御,习近平推出一项涉及范围广泛的“全面”国家安全计划,将新的安全措施扩大到整个经济、企业和数据管理范畴。 “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习近平在今年3月讨论“国家大数据战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 习近平对国家安全的要求已在政府各部门产生连锁反应。 去年,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出台了关于向境外提供数据的新规定,要求数据提供者向国家网信部门申报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包括对“敏感程度”以及“数据出境可能对国家安全带来的风险”的评估。 自从今年3月以来,提供中国研究论文、学位论文和统计数据的中国知网已严格限制了国外的大学和其他海外用户的访问。知网表示,它正在研究如何办理相关数据出境合规程序,在此期间有必要暂停数据出境服务。 中共去年10月召开了全国代表大会后,习近平已提拔了一批安全官员,他们似乎热衷于推动更严格的控制。 “随着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国家安全领域不断拓展延伸,”国家安全部部长陈一新上个月在中共的主要意识形态杂志上写道。 中国立法者已在上个月批准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将本已宽泛的间谍定义扩大到包括提供“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数据、资料、物品”的行为。 美国驻华大使尼古拉斯·伯恩斯周二批评了新修订的《反间谍法》。 “这项法律可能会让企业的普通活动在中国成为非法行为,比如在签署一项重大投资协议前寻求尽职调查所必须进行的行为,”他说。 欧洲公司似乎还没有引起中国安全机构的太多注意,因为相对于拜登政府,欧洲国家领导人通常采取对中国更顺从的态度。但欧洲公司也表示,维持对市场和公司信息的公开访问至关重要。 “澄清哪些信息敏感,哪些不敏感,有很大的必要,”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说。 家住西雅图的律师丹·哈里斯为在中国有业务的外国公司工作,他说,在过去一周里,他已经听到至少两家美国公司想离开中国,因为它们看到了中共在最近的审查行动中发出的信号。 “这个信息是:‘我们对经济不太关心。我们关心的是让你们就范,’”哈里斯说。“‘如果你们不按照我们的要求去做,我们将收拾你们。’”
ChatGPT火了以后,用法是真多。 有人拿来寻求人生建议,有人干脆当搜索引擎用,还有人拿来写论文。 论文…可不兴写啊。 美国部分大学已经明令禁止学生使用ChatGPT写作业,还开发了一堆软件来鉴别,判断学生上交的论文是不是GPT生成的。 这里就出了个问题。 有人论文本来就写的烂,判断文本的AI以为是同行写的。 更搞的是,中国人写的英文论文被AI判断为AI生成的概率高达61%。 这….这这什么意思?气抖冷! 非母语者不配? 目前,生成式语言模型发展迅速,确实给数字通信带来了巨大进步。 但滥用真的不少。 虽说研究人员已经提出了不少检测方法来区分AI和人类生成的内容,但这些检测方法的公平性和稳定性仍然亟待提高。 为此,研究人员使用母语为英语和母语不为英语的作者写的东西评估了几个广泛使用的GPT检测器的性能。 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检测器始终将非母语者写作的样本错误地判定为AI生成的,而母语写作样本则基本能被准确地识别。 此外,研究人员还证明了,用一些简单的策略就可以减轻这种偏见,还能有效地绕过GPT检测器。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GPT检测器就看不上语言表达水平不咋地的作者,多叫人生气。 不禁联想到那款判断AI还是真人的游戏,如果对面是真人但你猜是AI,系统就会说,“对方可能会觉得你冒犯了。” 不够复杂=AI生成? 研究人员从一个中国的教育论坛上获取了91篇托福作文,又从美国Hewlett基金会的数据集中摘取了88篇美国八年级学生写的作文,用来检测7个被大量使用的GPT检测器。 图表中的百分比表示“误判”的比例。即,是由人写的,但检测软件认为是AI生成的。 可以看到数据非常悬殊。 七个检测器中,美国八年级学生写的作文被误判的概率最高才12%,还有两个零误判的GPT。 中国论坛上的托福作文被误判的概率基本全部过半,最高误判概率可达76%。 91篇托福作文中的18篇被所有7个GPT检测器一致认为是AI生成的,而91篇中有89篇,都至少被一个GPT检测器误判。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被所有7个GPT误判的托福作文在复杂度(Complexity)上明显低于其它论文。 这就印证了开头的那个结论——GPT检测器会对那些语言表达能力有限的作者有一定偏见。 因此,研究人员认为,GPT检测器应该多看点儿非母语者写的文章,样本多了,才能消除偏见。 接下来,研究人员把非母语者写的托福作文扔到了ChatGPT里,丰富一下语言,模仿母语者的用词习惯。 同时作为对照组,把美国八年级小孩儿写的作文也扔到了ChatGPT里,把语言简化了一下,模仿非母语者的写作特点。下图就是修正后的新判定结果。 我们可以发现,情况来了个大掉个儿,丰富了语言的托福作文错判率直线下降,低至3%,最高也不过19%。不像之前基本全部过半的错判率。 与之相反,八年级小孩儿写的作文的错判率直线上升,甚至还有一个GPT检测器的错判率高达99%,基本全错。 因为,文章复杂度这个变量出现了变化。 这里研究人员就得出了一个结论,非母语者写的东西不地道,复杂度低,容易被错判。 这也就导向了一个技术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价值问题。以复杂度来判定AI还是人类是作者,是否合理、全面、严谨。 结果显然不是。 以复杂度为判断标准的情况下,非母语者吃了大亏,因为,他们是非母语者(废话)。 AI润色=人类写的?? 研究者认为,加强语言多样性不仅可以减轻对非母语者的偏见,还能让GPT生成的内容绕过GPT检测器。 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研究人员选取了2022-2023年间美国大学申请的入学论文题目,输入到ChatGPT-3.5里,一共生成了31篇假论文。 GPT检测器一开始还挺有效,但是第二轮就不行了。这是因为,在第二轮中,研究人员把这些论文又扔到ChatGPT里润色了一下,用一些文学性的语言提升了文本质量。…
英国天空新闻网援引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的消息报道称,当地时间4日晚上,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南部一个小镇发生大规模枪击事件,枪手使用自动武器随机射击,已造成至少8人死亡,13人受伤,警方正在追捕行凶后逃跑的枪手。 天空新闻网称,塞尔维亚内政部长布拉蒂斯拉夫·加希奇谴责该枪击事件是“恐怖主义行为”,报道称,塞媒补充说,已经向该地区派出了特警和直升机及救护车,但没有立即提供其他细节,警方目前也没有发布任何声明。 报道提到,这是一周内塞尔维亚发生的第二起大规模枪击事件,3日,贝尔格莱德发生一起校园枪击案,一名13岁的少年使用他父亲的枪支,杀死了他的8名同学和一名学校保安。
据都市快报5月4日报道,近日,河北承德一所幼儿园的校内视频引发关注。 视频显示:课堂上一群幼儿围着桌子,一名女幼师正脱去一个男宝宝的衣服。一件又一件……孩子有抗拒的动作。女老师几乎将男宝宝提起离座,把孩子身上衣服脱去,直到孩子赤裸着上身。 监控显示,教室里还有另一名老师目睹整个过程,双手插在裤兜里在旁观。 橙柿互动了解到,视频中内容发生在4月24日,涉事的幼儿园为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指航灯幼儿园。 男童家长马女士告诉橙柿互动,“我们家四岁的双胞胎在这上学,当天放学后,孩子流鼻涕咳嗽特别严重。哥哥说,老师把弟弟的衣服扒光了。我问孩子为什么不说,孩子说老师不让告诉家长,不然就打他。我很气愤,就找学校要求查看当时的监控,园方不给看,我就报警了。找幼儿园理论这事,幼儿园就把涉事的女老师推到前台来。我才知道这个老师没有幼师证,属于临时聘用的。这个女老师30多岁吧,我们对她印象不是很深,平常家长负责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由其他老师接进园。” 马女士说,出事后,孩子情绪很不好,“我们诉求:幼儿园第一时间应该有个态度,杜绝这种事情发生。” 橙柿互动联系了幼儿园的一名负责人,该人士称,“我现在有事……” 宽城满族自治县教育和体育局工作人员称:“这个事情,建议咨询宣传部门。” 网友评论 很多网友看到报道后很气愤,纷纷表示要“严惩”。 最新消息显示,被扒衣服孩童的母亲马女士称,五一前,其已收到警方的通知单,涉事女老师被拘留8天。
当地时间5月3日,俄罗斯克里姆林宫表示,有两架无人机对克宫进行了攻击。俄方及时通过电子战系统采取行动,使试图袭击克宫的无人机失效,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但后来公开的视频显示,无人机在克宫的总统官邸上空爆炸,对建筑穹顶造成破坏。军事专家张学峰认为,这是“21世纪的鲁斯特事件”。之前常说的“低、慢、小”目标,正朝着“更低、更小、更慢”的方向发展,给应对带来较大麻烦。目前,关于此次事件公开的信息相对有限,给外界留下很多谜团。 自爆还是“击爆” 目前一份公开的较为清晰的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总统官邸的视频显示,一架小型无人机直接飞向该建筑,在穹顶上方数米处爆炸。从爆炸火光看,这架无人机携带了爆炸物,而不仅是无人机本身的燃料发生燃烧(电视剧)或爆炸,但这种爆炸总体威力有限。那么,这架无人机是被俄方安保人员射击后引爆的,还是自行爆炸的呢? 张学峰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自爆的可能性较大。俄方的反无人机系统,如激光反无人机、防空用轻武器等,恰在无人机逼近穹顶中央时命中,而且恰好命中战斗部部分进而引爆无人机,那就太巧了。而且这种引爆,从效果上看,可以说是对无人机攻击的一次“神助攻”。 从视频来看,无人机从高处径直飞向克里姆林宫的穹顶,攻击目标应该就是穹顶中央。从爆炸效果看,无人机携带的战斗部重量不大,很难对克里姆林宫造成实质性影响,因此这种打击的目的可能是造成政治影响。 张学峰认为,该无人机很可能使用了GPS导航方式,将目标坐标设定为穹顶中央。之所以没有直接命中建筑,或者在正中央起爆,一种可能是GPS信号误差及无人机的控制误差所致。特别是GPS的高程误差相对较大,导致无人机没能直接撞击。另一种可能是俄方在克宫周边采取了GPS干扰或GPS欺骗技术。 几种机型都有可能 从公开的视频来看,实施袭击的无人机应该是一架固定翼无人机,并非常见的商用多旋翼无人机。袭击发生时,有疑似安保人员正在向穹顶攀登。将无人机和人员对比发现,实施袭击的无人机翼展至少超过2米。有俄方专家认为,袭击者使用的可能是PD-1和PD-2无人机。张学峰表示,仅从这个视频来看,还很难确定无人机型号。想要确定到底是哪种无人机,还需要结合残骸等更多信息进行分析。但从翼展来看,PD-1、PD-2,包括之前曝光的乌克兰UJ-22无人机都有可能。上述无人机,都拥有从乌克兰飞抵莫斯科的能力。 俄一些军事专家认为,上述无人机可能是从莫斯科地区发射的。不过张学峰认为,把那么大的无人机从乌克兰运到俄罗斯,然后在俄罗斯本土发射,用来打击克里姆林宫的难度,并不比让这些无人机从乌克兰起飞,直接飞到俄罗斯空域更小。无人机能在莫斯科地区畅通无阻地飞行,也能在俄其他空域飞行。另外,如果从莫斯科放飞,似乎没必要用那么大的无人机。使用更小型的无人机可以减小被发现的概率,提高攻击隐蔽性。因此,尽管目前不能排除从俄罗斯境内发射无人机的可能,但张学峰更倾向于无人机从乌克兰控制区域起飞。 俄首都防空为何表现“拉胯” 尽管这是第一次对克里姆林宫发动无人机打击,但之前部署俄战略轰炸机的恩格斯空军基地以及克里米亚半岛的多个目标,都曾遭遇乌无人机打击。俄多地油库等后勤设施也遭遇无人机打击,甚至在莫斯科附近也出现过坠落的无人机。张学峰表示,这表明俄防空系统无法确保对这类无人机的有效拦截。这不能用“大意了”来解释,而是一个系统性的能力问题。之前,有资料称,乌克兰的无人机寿命只有6架次,商用多旋翼无人机的寿命只有3架次。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俄罗斯的防空系统严密。但换一个角度,如果这些无人机是用来执行攻击任务,意味着6次只有一次被拦截,这又是一个很低的拦截概率。 张学峰表示,应对“低小慢”目标是全球都很头疼的难题,这类目标正朝着“更低、更慢、更小”的方向发展。特别是GPS等卫星导航系统的成熟,让很小的平台也能进行精确导航,而且可以飞得更低。这类小型平台本身又飞得比较慢,进一步增大了探测、拦截的难度和成本。 张学峰表示,对付这类目标,需要新技术加持。比如雷神公司的“Ku波段射频系统”,整个系统的体积比较小,探测距离又比较远,使用特殊算法增加对小目标的探测概率,再通过在重要目标附近加大部署密度的方式,提高发现概率。或使用气球载传感器,提高单个传感器对超低空目标的覆盖范围。此外,这种简易的自杀式无人机主要使用卫星导航,特别是使用民用的GPS信号,抗干扰和防欺骗能力较差,通过导航信号干扰或导航欺骗方式予以应对,主要问题是这类干扰会影响自身对导航信号的使用。不过,上述方案都需要大量投资,俄罗斯现有的对空防御体系并未针对这种目标进行优化,难免造成百密一疏。
Harlan Crow, a Republican billionaire, paid for two years of private-school tuition for Justice Clarence Thomas’s great-nephew, a gift that the justice did not disclose, a friend of Thomas acknowledged on Thursday following a report by ProPublica. https://t.co/9ACY3kJarb — The…
当地时间5月4日,美国智库战争研究所(ISW)在一份简报中称,5月3日克里姆林宫遭无人机袭击一事很可能是由俄罗斯自己策划的。ISW声称,俄罗斯试图通过这一事件“为更广泛的社会动员创造条件”。 据欧洲新闻网5月4日报道,ISW在其简报中指出,俄罗斯最近加强了国内的防空设施,包括莫斯科上空的防御。因此,2架无人机极不可能穿透多层防空系统,并在克里姆林宫中心上空引爆或被击落,“这反而是向外界提供精彩图像的方式,因为可以很好地被拍到。” “多种迹象表明,这一无人机袭击事件是由俄罗斯内部执行的,且是有目的地开展的。”ISW声称,克里姆林宫在事发后 “立即、一致和协调的反应,表明这次袭击是俄罗斯内部准备的,其预期的政治效果超过了事件本身所带来的尴尬”。 报道称,有许多安全专家和国际观察人士对俄方称袭击由乌克兰方面发起的说法表示怀疑,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做给国际社会看的。他们质疑俄罗斯为什么要让自己的人民知道它在最后一刻才能够拦截一架小型无人机。 瑞典前首相卡尔·比尔特在推特上说:“我有一些严肃的问题。如果无人机来自很远的地方,直到克里姆林宫的正上方才有防空部队介入,这真的现实吗?” 据此前报道,5月3日,俄罗斯总统新闻局发布消息称,乌克兰方面当天凌晨企图使用两架无人机对俄罗斯总统官邸克里姆林宫发动袭击,俄军方和情报部门采取措施成功拦截,无人机坠落碎片未对克里姆林宫内的人员和财产造成损失。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当天稍晚时说,袭击发生时,俄总统普京未在克里姆林宫。佩斯科夫还说,俄方将本次袭击视为一起有计划的恐怖袭击事件,是一起企图在胜利日前夕暗杀普京的行动。 乌克兰方面则表示此事与乌无关。乌克兰总统办公室顾问波多利亚克表示,乌方没有袭击克里姆林宫,乌方袭击目标仅限于乌被占领土上的军事设施。乌总统泽连斯基本人也公开表态,称“乌克兰没有攻击普京或莫斯科”,且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 同日,美国白宫发言人卡琳·让-皮埃尔表示,美国没有鼓励或允许乌克兰攻击其境外的目标。
知名军事网站“全球火力”(Global Fire power)日前公布2023年最新全球军力排名,俄罗斯在此排名中位列全球第二。 如此军事强国,在遭遇无人机袭击时,防空系统为何没能发挥作用? 接受俄罗斯独立新闻媒体“IStories”采访的两位军事专家,对无人机成功攻破俄罗斯防空系统的事实并不感到惊讶。 俄罗斯军事分析家雅恩•马特维耶夫(Yan Matveev)说:“乌克兰当局否认这是他们的无人机。但我想大家都懂。乌克兰军方有能够飞到莫斯科的无人机,包括已经落在莫科州的UJ-22,以及中国的Mugin-5无人机。” 军事分析家基里尔•米哈伊洛夫认为,苏联和俄罗斯的防空系统是为与北约的战争创建的——“当有很多大型飞机、巡航导弹飞过来的时候”。它不能击落小型无人机。 2023年初,军方开始直接在莫斯科建立防空系统。莫斯科多栋建筑的屋顶上都出现了“Pantsir-S1”防空系统。但米哈伊洛夫认为,新系统“未经测试”。 米哈伊洛夫认为,俄罗斯没有综合防空系统,军队缺乏经验。他说:“一个人在雷达上探测到目标,并打电话给安全人员,他们带着反无人机枪爬上屋顶——这不是综合防空系统,这是胡扯。” 马特维耶夫则指出,在莫斯科安装的“Pantsir-S1”是专门用来摧毁无人机的,但它们在定位方面遇到了困难。“由于技术滞后和制裁,俄罗斯的雷达并不是很好。事实上,这就是为什么无人机能深入俄罗斯天空这么远——它们根本没有被发现。” 同时,两位分析家都不相信俄罗斯“自己打自己”的说法。 马特维耶夫说:“如果是自己动手,这种捏造的目的一定无法想象。核打击?仅仅为了一些小事而亲自轰炸克里姆林宫似乎很奇怪,因为这是对国家形象的巨大打击。” 米哈伊洛夫不相信俄罗斯可能发动核打击。他总结说:“没有人会把克里姆林宫一座建筑屋顶的轻微烧焦,作为对乌克兰进行核打击的借口。” 俄罗斯号称全球第二大军事强国,为何打得如此狼狈?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已经持续了将近1年的时间。实话实说,俄乌这场二战结束后欧洲地区最大的“战争”,确实让人对现代化战争的理解再次升华。还记得去年不少网友都表示,乌克兰作为世界三流国家,何必以卵击石?现在客观来说,乌军不仅没有被石头彻底砸碎,反而还形成了一定的僵持之势。 那么回过头再来看,俄军为何打得如此吃力呢?有评论员列三个关键原因,首先:俄罗斯的目标并不是摧毁乌克兰,而是要推翻泽连斯基政权,在基辅建立亲俄政权上位。如何能推翻政权?首先需要的就是人口,所以俄军从一开始到现在都在奉行人道主义精神,说白了就是保留下来更多的人口,未来可以为自己的人提供足够的选票。 其次:北约、欧盟对乌克兰的扶持。其实普京自己也没想到,西方这次是下定了决心要彻底把俄罗斯人赶出欧洲。试问二战结束之后有哪一场战争是一国挑战数十个国家的?即便这些国家稍微出一点力,加在一起(电视剧)也够俄罗斯手忙脚乱的。尤其是俄乌冲突并非现代化战争,而是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地面拉锯战。在这种背景下,西方的支援显得格外重要。 最后:俄罗斯受经济、兵力的困扰。现在的社会已经和二战时期截然不同,即便一个国家再团结,也不会像二战时期一样轻轻松松动员数百万士兵,没有足够的兵力就无法对大纵深国家实现完全统治。别看俄军扩军了几十万人,但也只能解决战场上的问题,无法解决未来统治的问题。而且现在武器装备以及人力物力的成本太高。在西方的围堵之下,俄罗斯经济显然受到重创。总而言之,这是真正的战争,而且是土地、人口、地缘之战,远比我们想象得更加复杂。 俄罗斯称美国包庇乌克兰用无人机袭击克里姆林宫 财联社5月4日电,俄罗斯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当地时间5月4日表示,美国对于乌克兰使用无人机袭击俄总统官邸克里姆林宫的反应“令人震惊”,美国正在包庇乌克兰。美国白宫官员3日表示,目前尚无法判断此事是否为俄方栽赃乌方的行动。 “普京保持着冷静” 综合俄新社、《消息报》等多家俄媒报道,俄总统新闻秘书、克里姆林宫发言人佩斯科夫4日主持记者会时,谈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无人机企图袭击克宫”一事的反应。 据《消息报》报道,佩斯科夫当天对记者说,普京在遇到复杂的紧急情况时一直保持静、清晰地评估情况和进行指挥。 乌克兰无人机攻击克里姆林宫后,普京首次露面 图源:俄媒
据政治新闻网欧洲版4日报道,在德国媒体引用柏林警察的说法曝光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即将访问德国首都柏林的消息后,柏林警方对这种“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展开调查。 据报道,柏林当地报纸《B.Z.》3日率先报道了泽连斯基将于5月13日访问德国首都的消息,并在报道中引用了“安全人士”和“一名参与安保计划的柏林警察”的说法作为消息源。这篇文章还包括关于泽连斯基行程的细节,以及他将入住的酒店名称。 政治新闻网称,对于此事,柏林警方4日发布声明说,媒体报道中的信息“包含了正在计划的一项行动的机密细节”,已经对“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展开调查。柏林警察局局长巴拉·斯洛维克说,“如果相信报纸上的报道内容,让我感到无法忍受的是,一个雇员以如此可耻的方式损害了柏林警方在国内及国际上的声誉”。 报道称,在柏林警方的一名发言人确认,泽连斯基的访问很快被多个国内外媒体报道。在4日的声明中,柏林警方表示,它“只证实了”正在进行的访问前的准备工作,没有提供“任何会对国事访问造成危害的信息”。 此外,政治新闻网称,德国新闻媒体“t-online”报道称,该媒体3日从 “接近(乌克兰)政府的消息源”获悉,基辅正在考虑因泄密而取消泽连斯基的行程。根据该媒体报道,这些官员对“明显非常敏感的安全信息”被来自德国的消息来源故意公布感到“极为失望”,这是“不负责任的”,并称这可能“为乌克兰总统可能的访问打上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