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媒体观察者网报道:乌克兰国防部4月30日在推特发布的两张图片,惹怒不少印度人。 《印度斯坦报》称,其中一张图片“据称是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港一个油库爆炸时的现场照片”。据路透社此前报道,4月29日,塞瓦斯托波尔的一个油库爆炸起火,俄罗斯官员将袭击归咎于乌克兰无人机。 令人费解的是,乌克兰国防部在另一张图片中,将爆炸现场烟雾弥漫的照片PS成印度教女神迦梨。图片显示,迦梨女神摆了一个类似于玛丽莲·梦露的著名姿势。 乌克兰国防部还配文:“艺术品(work of art)。” 公开资料显示,迦梨是印度教女神Kali的音译,是湿婆大神之妻雪山神女的化身之一,象征强大、死亡和新生,在印度教徒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 尽管该推文已被删除,但随着推文截图在社交媒体流传,以及《印度斯坦报》、《印度教徒报》、Mint等印媒的陆续报道,争议不断发酵。越来越多愤怒的印度人指责乌克兰国防部“丑化”印度教女神,“伤害了印度人的感情”。还有不少人呼吁印度外交部就此事发声。 乌克兰国防部发推引发争议,图自印媒 一名印度网民在推特批评乌克兰国防部“侮辱”印度人的信仰,是“可耻的”、“令人作呕的”行为。 社交媒体截图(下同) “看到乌克兰国防部嘲弄备受尊敬的印度女神迦梨,我感到非常震惊”,另一名印度网民写道,“这是麻木不仁和无知的明显表现”。他还@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同时敦促乌克兰国防部在删除推文后向印度人表示道歉,“尊重所有宗教和信仰是至关重要的”。 自俄乌冲突以来,尽管面对来自美西方的压力,印度一直没有谴责、制裁俄罗斯,并与俄罗斯保持着密切的经济外交联系。因此,有不少印度网民认为乌克兰国防部“丑化”印度女神是有意而为之。 有印度网民@印度外交部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让他们注意乌克兰国防部这篇“将印度女神迦梨描绘得很糟糕的推文”,同时提醒他们,“下次乌克兰请求帮助和支持时也要将此事牢记于心”。截至目前,该推文已经获得约7500人点赞、约2800人转发。 这件事也惊动了印度官员。印度信息和广播部高级顾问古普塔(Kanchan Gupta)在推特发文写道:“最近,乌克兰外交部副部长正寻求印度的支持。在这种伪装背后隐藏着乌克兰政府的真实面目。印度女神迦梨在一张宣传推文上被丑化了。这是对全世界印度教徒感情的攻击。” 古普塔还转发了自己在去年2月25日发布的一则讽刺乌克兰的推文: “你在联合国一贯采取反印度的立场。1998年印度核试验后,你投票赞成联合国安理会制裁印度。你推动联合国干预克什米尔。你们把军事装备卖给巴基斯坦用来对付印度。现在,你想要印度的帮助。” 截至发稿,乌克兰国防部仍未就此事作出回应。
美国媒体今天报导,跨国金融服务机构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财报显示今年前3个月获利下滑后,目前正计划裁员。 据报导,在3月底还有8万2000多名员工的摩根士丹利,计划在本季度裁减近4%人力。 这家美国投资和金融服务巨头最近的财报指出,由于旗下并购谘询业务放缓,今年前3月的获利下降20%。 CNBC新闻网去年底报导,摩根士丹利当时曾裁减约2%员工,大约是1600个职位。如今新一轮裁员计画估计将影响约3000个职位。 法新社报导,金融业仍面临经济疲软和利率上扬的挑战。 自3月硅谷银行(Silicon Valley Bank)倒闭引发各界疑虑,担心其他中型银行可能产生骨牌效应,此后金融业一直笼罩在不确定状态下。 股市崩盘?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的大好时机
Secretary of State Tony Blinken and his wife, Joe Biden’s cabinet secretary Evan Ryan, were both embroiled in an alleged attempt to influence US government officials on behalf of Ukrainian gas firm Burisma, emails show.https://t.co/zbE29RQgV0 — Samuel Jacobs (@Samuel_Jacobs_) May…
中共当局过去力推的“退耕还林”政策,更在成都市投资 400 多亿元人民币打造的“环城绿道”,近日却遭到当地政府全数拆除,种上小麦等农作物。此举引发中国民众不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陵园上更是遭挂抗议“退林还耕”的红色横幅。知名作家、时评人蔡慎坤上周末在推特上表示,“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算的是政治帐,退林还耕政策肯定来自中共高层默示”。 中国成都原先投资 400 多亿元人民币打造的环城绿道,近日却遭拆除、全数作废。地方政府拆除绿化景观,转而进行“复耕”,该举措令人费解,外界解读测中国当局先前频繁强调“粮食安全”问题,复耕政策可能是因为中国的粮食供给与消耗实在有些吃紧,才被迫出此下策。 蔡慎坤指出,很多人看到成都退林还耕很痛心,不断帮成都市算所谓的“经济帐”,但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算的却是“政治帐”。施小琳与中共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是多年的老同事,2001 至 2004 年,丁薛祥担任上海闸北区委副书记、区长时期,施小琳担任闸北区团委书记、闸北区经贸委主任、书记,施小琳的升迁之路离不开丁薛祥力挺,如今遭万众咒骂的退林还耕之举,如果没有上方宝剑,施小琳早就被撤换了。 不只成都,中国全国各地区都开始默默推行“退林还耕”政策,网上更流传一张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父亲习仲勋陵寝上的抗议横幅照,布条上写著:“退耕还林、平坟种粮、领导干部、以身作则”。网友指出,习仲勋陵寝占地 4 万亩,相当于 1/3 个香港岛,比照“太上皇”架势,极尽豪奢之能。不过红色横幅的图片有可能是网友 P 图,《新头壳》目前尚无法核实该照片的真实性。 中国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吕德文 3 月 21 日更表示,为整改农地“非粮化”,基层干部出于“政治任务”的需要,只能硬著头皮上,提及“南方某村,去年被上级硬逼著开荒。地方政府鼓励农民发展果园,种植户也把身家都投进去了”。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父亲习仲勋陵寝占地极广,被中国网友嘲讽为太上皇。 图 : 翻摄自推特 成都花费数百亿人民币打造生态公园,却全数拆除,外界开始帮成都地方政府算所谓的“经济帐”。 图:翻摄自推特@cskun1989
香港行政会议在5月2日通过区议会改制方案,港府于同日公布细节。在新方案下,直接民选议席的占比由现时94%减至仅余19%,最大部分的议员由官方委任(38%),其次由“地区委员会”选出(37%)。而在旧制下的乡事委员会“当然议席”,则获得保留。无论循哪个途径晋身区议会,皆必须先经当局的资格审查委员会确认“符合爱国者原则”,方可参选。 新区议会组成 委任议员(179席):行政长官委任 地区委员会界别议员(176席):新增界别,由各区的分区委员会、防火委员会和扑灭罪行委员会成员,以全票制互选产生,上述“三会”委员均由官方委任。 直选议员(88席):现时只须取得选民提名,新制下须额外获“三会”各3名委员提名。 当然议员(27席):各区乡事委员会主席出任 新制度下的直选议席比例较1982年区议会成立之初更低,委任议席占比更创下史上新高。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新闻会称:“我们以前走错了路,所以我们有一些港独、助长黑暴及‘揽炒’的人进入区议会,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不要忘记。走错了的方向,我们要改过来,走回对的方向。”被多次问到新选制是否削弱民主成份,李家超不同意只以选票衡量民主。他称:“区议会组成不是越多选举越好,而是要有合适的方法,让合适的人加入区议会服务市民。” 削权“去政治化” 官员任主席 原区议会主席由议员互选产生,未来会改由官方的民政事务专员出任和主持会议。政府将引入“区议员履职监察机制”,订立负面行为清单,由官员委任的监察委员会调查“不符公众期望”议员。较早前,港府已经修例收回区议会的拨款权,在讨论警暴等与政府相左的议题时,亦时有官员带队离场或杯葛会议。当局指把拨款权收归政府,可防止议员滥用权力阻碍施政。 李家超说区议会要“去政治化”担当配合政府的角色,加强行政主导,让当局“由上而下”治理地区。他反驳:“现有制度只排除一种人不准进区议会,就是背叛香港利益、破坏国安、‘揽炒’、支持黑暴、与香港及市民利益相违背的人,所以与政见无关。” 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走向无悬念 他强调改制是为了堵塞2019年暴露的制度漏洞:“制止区议会再次成为黑暴、港独、‘揽炒’的平台,防止区议会再被反中乱港的人骑劫、操弄、瘫痪,防止那些颠倒黑白、是非不分的乱象再次在区议会发生。” 民主党:令人失望 政府不信市民 民主党主席罗健熙表示,新制度的民选议席减少令人失望,甚至较他预期更差,“不能否认是差的方案”。对于是否继续派员参选,罗健熙指仍有待党内商讨。他回应德国之声提问时说:“新制度改变影响了整个民选议席数目和大家的参与程度,即使民主党最终决定参选也好,最多只能取88席当中一部分。这跟以往有400多席让各式各样的人一起参选,有机会取得很多议席的情况,有很大差异,所以的确对我们(民主党)有一定影响。” 罗健熙也担忧由官员担任区议会主席,会造成偏颇和脱离民情的情况,质疑政府只想把区议会“部门化”,不信任市民和非官方人士。民主党是香港仅余的反对派政党,长年从事地区工作,现仍拥有通过宣誓的在任区议员。他强调民主党“会很努力继续服务香港,履行对港人的承诺,不会轻易放弃”,党内将商讨未来定位和去向。 立法会内唯一自称非建制派的新思维发声明指,新方案下“市民自由参与选举,成为候选人的自由减少”。该党认为在国安问题稳定后,特区政府应进一步开放选举,增加区议会民主成份,他们仍会“争取不同参与选举的机会”。 倒退四十年? 港英殖民政府在1982年成立区议会,当时直选议员占27%,另有三分一是官守议员。1985年,当局取消官守议员,直选和委任议员约各占一半。至主权移交前,港英政府废除所有委任议席,直选比例增至超过九成。 九七主权移交后,港府废除有较大实权的市政局,并重设区议会委任议员,但其只占整体两成多。随后,直选比例逐步增加至现时的94%,委任制亦于2016年完全取消。区议会负责审批地区拨款,但除此之外并无其他实权,属谘询组织,长年由地方资源占优的建制派主导。 现届议员是在2019年11月的区议会选举选出,当时正值反修例示威,投票率达71%打破历年纪录。在452个直选席位当中,民主派赢下85%,在18区中取得17个区议会的控制权。政府提出的新方案会把单议席单票制改为双议席单票制,400多个选区大减至44个,并由政府负责划界,评论认为即使民主派获准参选,未来在直选赢得大量议席的难度也会大增。 2021年,中国全国人大修改香港立法会选举制度,废除区议员在立法会及选委会的所有席次。同年,港府修例要求区议员宣誓,被指危害国安的议员会被褫夺议席及禁止参选五年。最终逾300名区议员在宣誓前辞职、离港,或被港府裁定宣誓无效而取消议席。
4月底所做的一份最新民调显示,多伦多市长候选人邹至蕙(Olivia Chow)的支持率仍领先。 据CityNews报道,最近一次Liaison Strategies公司为National Ethnic Press and Media Council of Canada(NEPMCC)显示,邹至蕙现在的支持率为16%,其他两位候选人–前多伦多警察局长Mark Saunders和现任市议员Josh Matlow的支持率均是12%。 另外两名候选人–市议员Brad Bradford和前自由党联邦国会议员Mitzie Hunter分别获得6%的支持。 在已有决定的投票者中,邹至蕙的支持率为26%,Saunders获支持20%,Matlow为19%。 不过受访者中,还没有决定要投票给谁的比例高达39%,仅18%的选民表示,他们已经有非常坚定的意向要支持哪位候选人。 这份调查是在4月28和29日所做,参加的调查者有1250人。 图源:CityNews 日前邹至蕙在华人社区展开竞选活动。她在发布会上表示,“多伦多市民感到被困住了。他们被困于公共交通的排队人龙、塞车的车龙;住房、日托中心与基本娱乐活动的都要排队很久,甚至连致电911也要排队等待紧急支援。” “我们可以屈服于恐惧和悲观,也可以选择将我们的挫折转化为希望。我们可以向市民打开市政厅的大门,携手建立一个更关爱、更可负担和更安全的城市,” 邹至蕙在新闻稿中表示。 邹还在发布会上提到了自己当初为何会参政的经历。通报中提到,在东南亚难民(当时称为“船民”)危机期间,邹至蕙参加了在嘉兰公园(Grange Park)支持迎接这些难民到加拿大的集会,首次涉足政治。其后她加入了“生命线行动”(Operation Lifeline),该组织成功说服政府准许20万名难民进入加拿大。 邹至蕙说:“我的政治生涯始于协助华人、越南人、柬埔寨人及寮国人在加拿大寻找避风港。我花了多年时间协助他们安顿下来、找工作和住屋,获得重要的服务,并与被困在难民营的家人团聚。从那时起,我一直努力确保华人社区会有一个为他们在政府中发声的人。” “如我获选为多伦多市长,将继续确保所有加拿大人的需求得到满足,包括华人社区的需求。” 在邹至蕙的整个政治生涯中,她一直致力于为多伦多和加拿大各地的华人社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新闻稿中写道。 八十年代初,邹至蕙为国会议员邓协(Dan Heap)担任议会助理,助其修复移民制度并协助成千上万的家庭与他们在加拿大的亲人团聚。 在整个1980年代,邹至蕙竭力以各种方式支援多伦多华人社区。她协助创立了华越柬寮法律援助中心、华人家庭生活服务、康福心理健康协会,多年来也一直支持由王裕佳医生创办、服务长者的颐康基金会,据通报显示。 新闻稿中还显示,1985年,邹获选为多伦多校区教务委员,由于其父母都曾在中国担任老师,她深知教育的重要,努力让移民儿童得到高质素的教育。1991年,邹当选为多伦多市议员。她致力确保911 服务以数以百种语言提供,包括中文。她还负责制定了一个学校营养计划,为多伦多数十万名学生提供食物,还为贫困家庭儿童提供免费牙科护理服务。 在发布会上,邹至蕙特别提到了“人头税”的历史问题。她表示,在2006年至2014担任联邦国会议员期间,她与其他社区领袖一起推动联邦政府为歧视性的“中国人头税”向华人社区道歉,最终成功争取到当时的总理哈珀于2006年代表政府在国会公开道歉。 图源:51记者拍摄 对于华裔遭受歧视的问题,她列举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并表示,《多伦多太阳报》曾经刊发了一副关于她的漫画。她指出,当年这幅画带有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意味。 邹至蕙表示,疫情期间,一些华裔确实遭受到了种族歧视的对待,这类歧视问题在多伦多市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加拿大的住房危机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因为人口激增的速度甚至比之前的记录还要快。加拿大移民、难民和公民部(IRCC)的数据显示,永久居民在二月份大幅增加。要超过去年的增长记录并不容易,但目前的增长势头表明加拿大今年移民数量很容易就能超过去年的增长,这可能会对住房需求施加巨大的压力。 图源:betterdwelling 2月加拿大的永久居民增加了33% 2023年,加拿大增加了永久居民的数量。2月份接纳了4.95 万人,比去年增长了33%。这是继1月份增长了44%至5.09万之后的又一个创纪录的月份。 迄今为止,加拿大的永久居民接纳人数比去年增长了38% 第一季度的数据尚未全部公布,但即将面临破纪录的情况。2023年的前两个月已有10.04万名永久居民到达加拿大,而2022年第一季度共有11.38万人到达。今年的增长速度比去年快了约38%,已经完成了2022年移民总人数的近四分之一。 图源:51记者拍摄 安省、卑诗省和阿尔伯塔省吸引了最多的永久居民 永久居民通常会选择移民和经济中心作为目的地。安省吸引了最多人(占移民总人数的41%),符合其通常的份额。其次是卑诗省(17%)和阿尔伯塔省(12%)。 加拿大较小的省份移民增长最快 经济中心省份占据了移民最大的份额,但规模较小的地区增长最快。纽芬兰省在2月份虽然仅接纳505名永久居民,但比去年增长了159%。萨斯喀彻温省(+105%)和曼尼托巴省(90%),增长都较快。 加拿大为了经济增长而扩大人口规模的计划有好有坏。起初,这提高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数据,至少在总体上是这样。但目前,它可能会对住房施加巨大的压力,使非生产性资本使用占主导地位。机器和制造业的投资已经下降,因为住房成本消耗了经济的很大一部分。现在经济的依赖程度严重倾向于仅仅为其快速增长的人口提供住房。这是以长期经济增长为代价的,国际经合组织预测加拿大的表现将比其发达经济体同行更差。
Watch this seventh grader in the US saving his classmates after his school bus driver passed out at the wheel. 13-year-old Dillon Reeves can then be seen springing to action, taking control of the steering wheel, and putting his foot…
BREAKING: Francisco Oropeza, 39, a Mexican national, suspected of killing five people near Cleveland, Texas, Friday, April 28, 2023. All the victims are said to be immigrants from Honduras.https://t.co/aeBEeKxKRY pic.twitter.com/bqr20CUJNz — Simon Ateba (@simonateba) April 29, 2023 美国德州东南部克里夫兰市惊传枪击案,造成5人丧生。警方表示,凶嫌晚间在自家院内开枪射击,噪音惹来邻居抱怨后,持步枪前往隔壁行凶,杀害1名8岁儿童和另外4人。 圣牙辛托郡(San Jacinto…
随着全国各地枪枝暴力频传,国人购枪自卫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根据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研究机构NORC统计数据显示,从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全美约五分之一家庭买枪,同时每20人中就有一人是首次购枪。 根据“全国犯罪背景即时通报系统”(National Instant Criminal Background Check System)统计,疫情期间购枪人数从原本不到3000万,已暴增至4000万。 纽约州长岛居民谢尔比(Shelby)表示,“对未知的恐惧加上疫情带来的混乱是刺激购枪的原因,因为不确定居家环境是否安全。”谢尔比坦承自己买枪的动机是“因为一切变得越来越疯狂,拥枪风气正在转变”。 过去几周,纽约州、堪萨斯城和德州,都发生被害人因为走错地点或开错大门,遭到屋主开枪射杀的事件,其中一人不幸丧命;根据联邦疾病防治中心(CDC)最新统计资料,国内死于枪枝意外者有4万8830人,超过死于车祸意外的4万5404人。 东北大学(Northeastern University)教授米勒(Matt Miller)和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研究员艾兹拉(Deborah Azrael)合作进行的研究,从2019年1月至2021年4月,有近3%国人、即750万人首次购枪,其中女性居半数、非裔20%、西班牙裔20%,男性则占63%、白人占73%。 米勒表示,“如今首次购枪者不太可能仍是男性,有可能是非白人、有可能是比现有、长期拥枪者年龄层更年轻化”。 该研究不但证实女性和非裔族群购枪比率逐渐增加,购枪者人口结构也出现变化,而且不论自杀、他杀或意外伤害造成的枪枝死亡风险,也会随着购枪人口增加而大幅提高。 然而枪枝暴力频传,民众担心更严格的枪枝管制法,反而刺激购枪的欲望,纽约州枪枝店老板马里纳罗(Mike Marinello)表示,“每个人都会看新闻,即使是一起可怕事件,但大家口径一致认为,会有枪枝管制新法出炉,所以争先恐后去抢购可能不易到手的东西”。 马里纳罗坦承当前购枪买气旺盛,包括纽约等州尚待核准的持枪许可证申请书已堆积如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