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拜登又摔倒了。 6月1日,拜登出席美空军学院毕业典礼,在与最后一个学生握手完毕,他转身走开时,突然摔倒在地。他先试着自己用手撑着地面爬起来,但似乎失败了,又坐了回去,身边的人赶紧把他扶起,搀着离开。 从现场视频来看,拜登确实摔得不轻。 被扶起后, 拜登还指了一下旁边地上的沙袋,似乎是在表示自己就是被沙袋绊倒的。而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道,沙袋的位置在拜登站立的讲台前方,早些时候,这些沙袋是用来固定提词器的。 白宫通讯主任本·拉伯特事后在社交媒体上回应,表示总统身体状况很好。 而这,已经不是拜登第一次摔倒了。 2021年3月,拜登在登上空军一号飞机的楼梯上“一步三拜”。还有2022年6月,拜登装备齐全地骑着自行车,面带微笑接受群众和记者的欢迎,结果在下自行车时整个人侧身摔倒在地。 出生于1942年的拜登,如今是美国历史上首位年满80岁的在任总统,确实是年事已高。这也不得不让人在唏嘘的同时感慨: 人老了之后,确实身体各方面机能都会下降啊! 年纪越大,越容易摔倒 据统计,在全世界范围内,在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每四个里就有一个每年至少摔一次;每一秒就有一个老年人摔倒;每11秒就有一个老年人被送至急诊室。 而老年人易摔倒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老了之后,走不稳。 《Scientific Reports》上发表过一项相关研究,研究者根据老年人的步态参数,分析了老年人容易摔倒的原因。结果发现,由于下肢力量不足,老年人在走路时,容易出现速度慢、步长短的特点,这些特点会导致他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处于站姿的比例增加,从而产生动态不稳定性,更易跌倒。 这有点像骑自行车,当你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即流畅地行走),车会更容易保持平衡,而当你骑行速度太慢甚至暂停(即保持站姿的比例增加),就可能摔倒。 其次,年龄大了以后,反应能力也会下降。 学者们认为,老年人摔倒事故增多与年老后四肢的反应能力变得迟缓有关。他们把实验对象分为两组,一组为年龄在20~35岁之间的“年轻组”,另一组为年龄大于等于65岁的老年组,两组成员皆身体健康,无视力障碍、神经系统疾病等其他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中,实验对象需要根据电脑屏幕上的显示变化,及时跟着屏幕变化去用手捶击和用脚踩踏按钮。结果表明,无论是手还是脚,老年组的反应能力都明显不如年轻组。其中,老年组的下肢反应时间约为年轻组的1.25倍,上肢反应时间更是近乎为年轻组的2倍。 实验结果对比图|图源参考资料[5] 年龄大了之后,反应变慢,确实会造成很多不便,但这也是自然的结果。 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脑中参与运动控制的部分细胞数量会减少;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周围神经系统中有髓神经纤维和无髓神经纤维都会有所损失,这会导致神经的传导功能变缓,从而延长身体做出反应时间。 图中黄色部分为周围神经系统所在区域|图源Cleveland Clinic官网 老年人容易摔倒的另一个原因是:年龄大了之后,视力会有所下降。 最为人所熟知的视力下降就是老花眼了。老花眼又称老视,指年老之后由于晶状体硬化等原因而看不清近物。所以很多老年人在看手机、报纸时,都会拿远一点,这样才能看得清。 不过,老花眼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而不是一种病。如果戴了老花镜之后,发现还是看不清东西,那就要考虑病理性视力下降的可能了,比如白内障、老年性黄斑病变等。白宫发布的公开文件并未表示拜登有这些状况,但拜登之前有过眼睛“当众出血”的情况。 图源Yahoo News 对此,美国媒体为其解释道,这种情况为结膜下出血,也就是眼睛外表面的一个非常小的血管破裂,使血液聚集在表面之下,道理类似于皮肤上的“淤血”。虽然看上去恐怖,但实际并无大碍,也不会影响视力。 但这一解释并没有说服所有人,这件事一度引起热议,不禁令人担心起他的眼睛状况…… 除了上述原因,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年纪大了之后,人的身体容易出现各种问题,也需要服用相应的药物。一些药物的副作用,可能也会增加摔倒的风险。 白宫2023年2月发布的《拜登总统身体健康报告》显示,虽然拜登身体各项指标维持稳定,但是他一直在服用阿哌沙班,一种用于预防静脉血栓栓塞和房颤中风的抗凝血剂。而这种药也有可能会导致各种副作用,例如关节疼痛、头痛、胸闷胸痛、头晕、呼吸困难…… 这些副作用,都可能成为摔倒的“背后推手”。 再加上如果拜登的视力出现了问题,以及老年人反应能力下降,不慎踏空或者被障碍物绊倒就不足为怪了。 摔倒后人没事? 老年人不仅容易摔倒,摔倒后也容易引发各种风险。 据统计,每年约有68.4万人死于跌倒,跌倒也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伤害死亡原因。80岁及以上老年人尤其属于跌倒高危人群。 不过,属于跌倒高危人群的拜登连连摔倒,好像也没给他带来什么严重后果,看起来状态不错,还能和奥巴马一起跑步锻炼身体。 拜登和奥巴马一起在白宫里锻炼身体的宣传视频|图源The…
美国总统拜登早些时候在七国集团峰会闭幕时透露,就解除对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的制裁“正在磋商中”。他还称, 今年2月发生的间谍气球事件相当愚蠢;并表示,预计两国关系“即将解冻”。 拜登此番言论受到广泛关注。然而,仅一天后,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就做出澄清表示,不会取消对李尚福的制裁,让“回暖”之说蒙上浓雾。 本周一(5月22日),当被问及是否考虑解除对这位中国防长制裁时,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Matthew Miller)说:“不,我们没有。” 米勒还说,拜登“明确表示,我们不打算解除对他或更广泛地对中国采取的任何制裁。” 近年, 美中两国因贸易摩擦、高科技领域竞争以及台湾和南海等一系列问题关系急转直下。 拜登总统与习近平主席去年11月在巴厘岛的会面为缓和关系迎来一些曙光。然而,2月份的间谍气球事件致双边关系再次转冷,进入专家担心的“危险雷区”。 制裁和筹码 2月的间谍气球事件后,美国取消了国务卿布林肯原定的访华之旅。 但最近几个月,许多华府要员都表示了希望与北京对话的意愿。布林肯5月初表示,希望今年年内能够访问中国。此外,美国财政部长耶伦(Janet Yellen)和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Gina Raimondo)也多次表示,希望能在近期访华。 但中国似乎表现冷淡。外交部发言人王文斌19日在回答有关耶伦访华的提问时说,“中美之间保持着必要沟通”,但没有回应具体的细节。 根据美国国防部公布的信息,今年2月,中国曾拒绝了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Lloyd Austin)与时任防长魏凤和会面的要求。 中国外交部多次重申,美方不能一边说要沟通,一边不择手段打压遏制中国。 美国智库德国马歇尔基金会(GMF)亚洲项目主任葛来仪(Bonnie Glaser)说,中国方面曾私下表示,除非美国解除制裁,否则李尚福不会与奥斯汀在新加坡举行的香格里拉对话上会面。 由于李尚福最近才被任命,如果这次不会面,“可能意味着高层国防官员之间在几年内都不会有任何会面,”葛来仪说。 中国外交部对美国维持制裁李尚福表示“坚决反对”。在拜登表示有关解除制裁正在磋商之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22日说:“美方应立即撤销制裁,采取实际行动为对话沟通扫清障碍、营造氛围、创造有利条件。” 美国智库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说:“由于美国想要寻求同中国的官方军事交流和对话,解除对中国国防部长的制裁是恢复对话的必要条件。所以如果美国的重点是恢复军事交流,解除制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 美国国防部发言人此前表示,对李尚福的制裁不影响两国防长会面,并称美国继续寻求与中国军方的沟通,“以确保竞争不会演变成冲突”。 美国卡特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刘亚伟分析称, 美中关系已经进入“危险的雷区”, 拜登总统终于意识到中美目前零和博弈对两国的和平共处和世界的稳定都是非常危险的。 他说, 拜登很可能希望借此时机缓和关系,通过解除对李尚福的制裁来换取双方军事高层见面的机会。 “拜登及其中国团队一直强调无论与中国竞争多么激烈,与中国政府领导人和决策团队保持沟通渠道的畅通是必须的”,刘亚伟说,“我想拜登中国政策团队肯定有人提出了解除对李尚福将军的制裁的建议,拜登总统也觉得此‘计’可行。” 他还说:“取消或保留制裁本身对美国其实没有什么重要意义。” 李尚福今年3月刚刚上任,他在履新前曾任解放军总装备部副部长、解放军战略支援部队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部长等职务。据报道,他曾在2017年和2018年试图向俄罗斯购买苏35战机与S-400地对空飞弹,被当时的特朗普政府加入财政部特别名单,禁止美国公民与其有商务往来。 进退两难 对美国来说,即便对李尚福的制裁没有实际意义,但解除制裁也是一个难题。 刘亚伟说,国务院发言人的澄清表明,拜登总统的中国政策团队意见并不一致,也分鹰派和鸽派。 他解释,如果取消对李尚福将军的制裁,国会的批评肯定会十分严厉。其次,美国反华阵营也会借此大做文章,批评拜登总统对“险恶的中共太心慈手软”。 “拜登政府的‘出尔反尔’说明即使他有稳定和改善美中关系的意愿,要按中国的要求拿出实际行动其实非常困难,”刘亚伟说。 “中美关系的解冻需要双方都改变自己的言行并修订自己的对内和对外政策。目前看不出两边有启动‘调头’的任何迹象。”
在经济表现欠佳及外资撤离下,中国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长周强今天宣布,中国今年将持续扩大市场准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及放宽准入限制,今年并将展开“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 综合中国媒体报导,中国国新办今天举行记者会,周强在会中宣示,中国将继续推进“高水准的对外开放”,并依靠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不仅要把“优质存量外资留下来”,还要把更多“高品质外资吸引过来”,提升贸易投资合作的品质和水准。 周强指出,除上述措施外,中国商务部下一步将积极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更大力度地吸引和利用外资,为此将执行3项重点工作。 一是持续扩大市场准入。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二是加大投资促进工作力度。展开“投资中国年”招商引资活动,统筹各方资源,促进精准招商。 三是持续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充分发挥重点外资项目工作专班作用,完善协同保障机制,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 周强提到,中国将完善协同保障机制,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并深入实施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高标准”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建立健全各级跨部门投诉协调机制,提高投诉处理工作水准等。
90后张敏用“落魄”两个字来形容自己提前还贷后的生活状态。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2022年下半年以来,许多买房人都动起了提前还贷的念头。尤其随着金融市场波动加剧,股票、基金等理财产品收益下降,与存量住房贷款利率相比已不具有优势,不少贷款买房者开始考虑提前还款。 这股提前还贷之风一直延续至今。5月12日,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4月份居民中长期贷款(购房贷款)环比减少1156亿元,信贷数据出现季节性回落或也反映居民提前偿还房贷持续增多。 各大社交平台上关于提前还贷的分享不断,“省出一辆车”“拒绝给银行打工”等言论,勾画着提前还贷之后的美好。 张敏也是浩浩荡荡的提前还贷大潮中的一员。今年3月,通过向父母、朋友借钱以及消费贷等方式,张敏提前还清了天津房子的贷款,节省将近百万的利息,“还完贷款的那一刻就感觉捡了一套房子。” 但“赚了百万”的快感并没有持续太久。与张敏的设想有所偏差,剥开提前还贷的糖衣之后,接踵而来的是短期生活压力的上升,以及风险承担能力的急剧下降。 为了提前清空房贷,掏空了几个“口袋” 33岁的张敏在国内某互联网大厂任产品经理多年,丈夫同样是一名程序员,在一家知名在线教育公司工作。 前几年互联网等行业高速发展时,北漂的张敏与丈夫在老家天津和北京陆续各买了一套房。其中,天津的房子于2021年购入,起因是当时张敏与丈夫没有北京户口,因此买下了天津和平区最为优质的学区房,作为孩子入学的“刚需房”。 在外界认知里,国内一线城市的大厂员工往往收入高、前景好。但近两年,从互联网公司到传统企业的持续优化、瘦身,使得张敏对未来生活的预期不断被冲击。2022年,张敏也从所在的互联网大厂离职。 张敏告诉时代财经,最近两年她与丈夫所处的行业发展形势均不理想,工作存在不稳定因素,“内心总是觉得不是很安稳。” 尽管张敏一家都是保守型投资的人,股票、基金均不碰,只买了两只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约2.2%,因此投资收益并不受去年金融市场波动影响。 但去年以来,首套房贷利率普遍下调至“4字头”,而许多前两年买房的人存量房贷利率却逼近6%,利差扩大与站岗心理也促使许多与张敏一样的买房者决定提前还款。 时代财经了解到,2020年以来发放的部分住房贷款利率在6%以上,尽管2022年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3次,但部分存量房贷利率仍然高于目前约4.3%的平均房贷利率。 看多了各种提前还贷的案例,张敏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2021年7月,张敏贷款约200万元购买了天津的房子,期限20年,等额本息,利率5.3%,月供13000元。因为发放了年终奖等原因,此前张敏已有过两次提前还贷,其中在2022年7月,张敏就将房贷缩期至6年,彼时张敏惊讶地发现,一年还16万元的贷款却基本都是利息,真正的本金只还了不到1万元。 提前部分还贷、缩短贷款年限后,张敏的贷款利息总额从原本的将近125万元缩减至40万元,相当于节省了近85万元的利息。 尝到了甜头之后,自嘲有些“上瘾”的张敏决定再次提前还贷,这次的目标是将剩余150万元左右的贷款本息全部还清。为此,2023年年初,张敏一家召开了提前还贷的“专项讨论会”,公婆听到能省一大笔利息,决定拿出“棺材本”支持。 但张敏丈夫则持不同意见,“他认为如今环境不稳定、孩子上学也需要开支,应该留下几十万自由资产以防万一,我尝试了各种方法说服他。” 今年2月份,张敏“掏空”了几个口袋,终于凑出了150万元一次性还完房贷,其中包含自身存款30万元,向公婆、朋友各借90万元、10万元,还有向银行申请的20万元消费贷。张敏粗略计算了一下,还清房贷能节省将近百万的利息,比之前提前部分还贷又多省了几十万。 相较市场上出现提前还贷“抢号难”“排队难”等现象,张敏的整个还贷过程都十分的顺利,仅在银行审批时间上等待了近1个月。除此外没有所谓排队,更没有什么高额违约金。 “无贷一身轻松,还完那一刻就感觉捡了一套房子。”清完贷款那天,张敏与丈夫吃了一顿烤肉庆祝。 还贷之后陷入焦虑,海底捞都不敢吃 在提前还贷带来的快感逐渐消退之后,压力向这对北漂的夫妇席卷而来。 尽管天津房贷已还清,但张敏每个月却新增了更大笔的支出,“每个月要还公婆3万元,消费贷3.5万元,朋友借款一年内还清,光是偿还的借款每个月就高达7万,这还不算每个月孩子上学、兴趣班、北京房贷等支出,短期的压力反而更大了。”张敏感慨,以前按部就班还贷时,手上还有余钱,如今手上几乎一分钱都没有,承担不起任何的风险。 张敏一度对提前还贷产生了后悔的想法,并进入了一种焦虑、紧绷的状态,而这种微妙的磁场也影响着家人,“一点小事都能扩大化,容易产生摩擦。” 不仅是心态,张敏的生活品质与消费观念也随之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理性、节俭、最小化支出,成为了张敏衡量一切消费支出的标准,甚至感叹于自己变得抠门了。 最让张敏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全家去海底捞吃火锅,等位时张敏随手翻了翻菜单,一份牛肉六十多块、一盘白菜十几块,让她打起了退堂鼓。尽管公公称其请客,但张敏还是坚持去菜市场买材料回家吃火锅,最终所有食材仅花费160元。 张敏个人的消费也在降级。恰逢生日时,她想买一块一万多块的手表,但迟迟下不了手,跟丈夫提及此事时,丈夫调侃地说了句“这是你能带的吗?”,这让张敏绷不住地哭了出来。 为了增加收入,只要碰上节假日有加班补贴时,张敏都会选择第一时间申请加班,“每月等着发工资,到账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还钱。” 压力大得喘不过气时,北京落户的推进让张敏动了卖掉天津房子的想法。4月份,张敏与丈夫计算了目前落户积分情况,预估等到孩子就读4-5年级就能拿到北京户口,意味着能在北京落户入读,无需奔波到天津读书。 加之北京供房一年房贷利息十几万元,而天津房子的年租金收入不及4万元,综合权衡各种利弊后,张敏一家决定卖房。5月,张敏开始着手卖房,由于学区房的优势,从挂牌到成交,张敏只花了一周不到,成交总价超500万元,抵扣税费、中介费、利息等,张敏庆幸还能小赚一笔。 卖房一事落地,让张敏从紧张焦虑的状态中走了出来,她的生活也开始步入正轨。 张敏已经盘算好了,等卖房款全部到位后,除了付清长辈与朋友的欠款,她还计划将北京房子剩余200多万元的房贷一次性还完。“我已经在提前预约北京房贷的还款时间,现在就期待着能快速全部完还贷款,让自己再体验下捡了一套房的感觉。” 同时,张敏也在计划一次家庭海外出游,以感谢家人这段时间的辛苦付出。 回忆起提前还贷后的生活状态,张敏用了“落魄”两字来形容。成为提前还贷大军一员的她,用了短短数月切身体验了提前还贷的AB面,“说到底,提前还贷是一件因人而异的事,既要考虑自己的负担能力,又要判断自己心态的抗风险能力,切勿盲目地跟风,过度高估了自己对抗风险的能力。” 不过,张敏直言,在卖房那一刻又不后悔自己提前还贷的决定了,“一下解决了所有的问题,还能有盈余,让我觉得当时的选择也没错。”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张敏为化名)
俄乌战争持续已久,最近俄罗斯边境地区别尔哥罗德州,遭到反叛军“俄罗斯志愿军”与乌克兰渗透部队“自由俄罗斯军团”袭击。昨( 4 )日冲突再有升级之势外,“波兰志愿军”亦正式承认有参与袭击别尔哥罗德的行动。 据《半岛电视台》报导,继上个月乌军展开对俄本土的军事行动后,昨日双方在别尔哥罗德地区再爆发激战。 自由军团和志愿军一起,于别尔哥罗德州新塔沃尔然卡镇附近的边界沿线,与俄军展开激烈驳火,双方的炮击导致市内发生数十起火灾,白色的浓烟垄罩着整个新塔沃尔然卡镇。 BREAKING: The Polish Volunteer Corps has released a video proving their participation in the cross-border raid into the Belgorod region of Russia last week. The Poles can be seen capturing a Russian BTR. The Poles…
咖啡,世界上交易最广泛的商品之一。在许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咖啡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一半以上的法国人每天会喝1至3杯咖啡。 但是,尽管法国的咖啡市场已经很大,但法国人远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者。 根据Statista在2022年的数据,法国每年的咖啡人均消耗为3千克,还不及芬兰人的一半(7.4千克)。 同时,又一个排行榜来了: 根据联合国的年度报告,芬兰连续第六年成为拥有最幸福人口的国家。 这让人不禁回忆起,十年前,阿涅伊斯·马丹-吕岗(Agnès Martin-Lugand)的一本小说:《快乐的人看书并喝咖啡》(Les gens heureux lisent et boivent du café)。 快乐的人都喝咖啡吗?还是说,喝咖啡能让人更快乐? 作为法国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所(Inserm)的研究员,大卫·布吕姆(David Blum)对引发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环境因素特别感兴趣,就比如我们的饮酒和喝咖啡的习惯。 让我们来看看来自专门研究咖啡因作用的法国专家大卫·布吕姆对此怎么说! 作为一个提神醒脑好伙伴,我们都很清楚咖啡的短期作用。因为咖啡因对大脑功能有轻微的促进作用,在饮用咖啡后我们的注意力被提高了,所以办事更加有效率了。 但从咖啡的长期影响来看,情况还并不太清楚。专家大卫·布吕姆表示,他们现在正在试图了解这其中所涉及的过程,例如咖啡因的表观基因组效应。 什么?表观基因组效应?咖啡还会对我们的基因产生影响吗? 虽然DNA序列是不可变的,但它会受到所谓的“表观遗传”过程的调节,而这个过程会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这里的环境因素就可能是咖啡因、压力等。表观遗传学可以说是一门在分子水平上将环境与我们自身联系起来的学科。 那咖啡对这表观基因组效应的影响是好是坏啊? 大卫·布吕姆表示,当人们长期给小白鼠服用咖啡因时,可以看到咖啡因促进了与记忆相关的分子通路的表达。咖啡因可以让神经元为学习阶段被激活做好准备。 虽然目前这还只是一项基础的研究,但这为咖啡因对人类的记忆功能有促进作用提供了很大可能。 所以说,喝咖啡会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还是说只是能提高一下瞬时记忆呢? 虽然这看起来,咖啡是通过让人们在短期内精力集中而提高了记忆能力的。因为更加专心,效率也就越高。但是,注意力和记忆力其实是两个独立的过程。 通过在小白鼠身上的试验,证明了咖啡因会以某种方式让神经元做好被修改的准备,因此咖啡会对神经元响应记忆功能的能力产生有益影响。这与注意力无关,而与长期摄入咖啡因的影响有关。 此外,通过对流行病学对特定人群的统计研究,我们知道,习惯性摄入咖啡因可以降低某些疾病的风险,尤其是阿尔茨海默氏症。 同时,某些糖尿病甚至癌症的风险也会因为摄入咖啡而降低。 在新英格兰医学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ecine)上甚至发表了“摄入咖啡提高了人类1%的生存率”的结论。 新英格兰医学期刊样例图 咖啡还会增加肾上腺素的释放,改善神经肌肉协调性和耐力,有点兴奋剂那意思。 提高注意力、增强记忆力还能预防疾病,这么看来,咖啡好像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但!这些研究也只是表明存在联系,并非是说“喝咖啡”和“变快乐”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到了 2023 年的现在, VR ( 虚拟现实 )、 AR ( 增强现实 )、 MR ( 混合现实 )、 XR ( 扩展现实 )已经老早不是一个新概念了。 AR 、 MR 、 VR 设备都属于 XR 的一种。 甚至说这个概念已经旧的有些过时了——大家的目光全在 AIGC 上,谁还关心这些老东西啊? 靠着AI 基建迈向万亿的英伟达 每年虚拟头显的出货量虽然不低,但是增长的速度平平,大家对它们的关注也不温不火。 实际上,对绝大多数 XR 从业者来说,大家基本上都处于在等的状态,看熬着熬着有没有什么奇迹出来。 而被他们视作 “ 行业转折点 ”…
最近娱乐圈内男神文章似乎比之前活跃了不少,在前一段时间的时候,网友发现文章和新的女友一起现身,画面中,文章和女友一前一后的出镜,这次也是文章跟前妻马伊琍离婚以后,再次跟新女友出镜了。 毕竟文章和马伊琍已经分开了,而且离婚不止一年了,那么生活还得继续了,离婚以后,马伊琍将生活重心放在了事业发展上来,生活中,爱情也好,事业也罢,需要任何一个人时刻努力,而且不能懈怠。 不管什么时候,保持一颗初心非常的重要,这样才能让自己人生更加耀眼,而且不会黯然失色,所以文章也是如此,而且毫不例外,不过虽然跟前妻已经离婚了,文章跟自己前妻一起达成了共识,一起抚养自己俩个女儿了,这样才能承担起来抚养子女的义务了。 2023年6月2日,文章和大女儿文君竹现身上海虹桥机场。父女都戴着棒球帽,文章一路搭着女儿的肩膀行走。画面中,文章穿着格纹的衬衫,内搭是那种白色体恤衫,而且戴着一顶那种黑色帽子,虽然人到中年了,但是也没有一点油腻的味道了。 而跟着他一起出行的女儿爱马,也就是大女儿文君竹也是长大了,个子已经接近跟父亲文章一般高了了,这个少女呢,梳着一袭长发,上半身是那种白色的休闲衫,下半身搭配的是那种休闲的黑色的裤子,父女一起戴着口罩,真是温柔又大方了,这次他俩一起出现在机场了。 他俩一起走的时候,也是比较亲密了,而且文章似乎还跟着自己女儿文君竹一起耳语着什么呢,不过作为一个女儿文君竹也是比较乖巧,似乎彰显了作为一个乖巧的女儿那种享受作为父爱的那种感觉了,让人觉得高度羡慕了。 作为一个艺人,文章虽然有了一个新的女友,但是未来发展却有很大不确定性了,那么作为父亲的文章也好,作为母亲的马伊琍也罢,目前把精力放在了女儿的培养上来,我们知道文君竹在父母陪同下,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参加各种舞蹈比赛,而且还参与了拉丁舞的国际大赛。 那么,网友希望作为艺人的文章,尽快找到合适的女友,此外也希望他俩的两个女儿也快乐的成长,你们羡慕这一对女儿吗?
中国演员文章与马伊琍离婚后,感情似乎没有什么空窗期,2个月前才被媒体拍到与新女友一起外出度假,但近日,文章又被拍到疑似换了新女友,两人甜蜜约会,还一路搂抱著。 盖饭娱乐官方号报道,有狗仔近日曝光了文章与女友约会的照片,两人一路搂抱在一起,女方戴著粉嫩的帽子,偶尔还会挽著文章的手臂,小鸟依人。 有眼尖网友发现,该女子脸部轮廓像极了姚笛,纷纷怀疑文章和姚笛是不是复合了。 还有网友发现,该女子身材苗条,照理不会有小肚腩。但她穿著外套还是可以清楚看到小腹隆起,孕味十足。 不过,也网友觉得,文章2个月前被拍到时,就有人说女方长得像姚笛,说不定根本是同一个人。
应提高网约车安全门槛 在网约车出行市场逐渐恢复的当下,又一地发布了网约车从业风险预警,甚至还按下了“暂停键”。 据长沙交通运输微信公众号消息,自5月16日起,长沙市暂停受理网约车运输证新增业务,此前已受理的,按正常流程予以办理。而在这之前,东莞、三亚、温州、济南、遂宁等多地已相继发布网约车饱和预警,提醒当地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 但在网约车日均接单量逐渐减少的同时,新增加的营运车辆数量以及取得网约车驾驶员证的司机数量却还在持续攀升。 交通部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全国共有307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各地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522.9万本、车辆运输证225.0万本,环比分别增长1.0%、2.7%。 在运力已经饱和的前提下,随着越来越多的司机加入其中,必然导致竞争加剧,也难以保证每位从业者都能获得足够的订单量。 “车子不好开,钱赚不到” 张伟已经在杭州开了近7年的网约车,他每天早上6点多起床,简单洗漱后就会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开网约车是一个多劳多得的工作,接的单子越多,赚得越多。 白天的时候,他主要在市区内跑单,早高峰的订单多,加价也高,是他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候。到了傍晚时分,他会接一些往远郊跑的单子,虽然路程远,但客单价高,就这样一直忙到晚上九十点钟,他才会回家休息。 西安街道上拥堵的车辆。图/图虫创意 张伟说,现在网约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过去他只需工作12个小时就能赚到目标收益,但现在,随着订单量减少,他至少要工作14至15小时,才能完成任务。 “我刚入行那会儿,每个月很容易就能赚个八九千元,现在干得时间更久,反而赚得更少。”据张伟所述,现在去掉各项开支后,他每个月到手不到六千元。 张伟至少经历过网约车“黄金岁月”,但李朝因却一入行就遇到了行业瓶颈。 国内某知名美院毕业,曾经营着一家广告设计公司的他,在三年前公司被破产清算后,当起了网约车司机,“没办法,除了房贷,还有孩子要养”。 但遗憾的是,疫情期间,网约车市场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他每天的流水只有两三百元,每月收益仅能够维持各项开支。虽然疫情过后这几个月他感觉行业有所回暖,但他的收入却并没有太多提升,因为他发现,周边网约车的数量多了起来,他比过去更难抢到订单。 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新核发网约车驾驶员证31.6万本,其中,4月17.7万本,增速进一步加快。 与之相呼应的是,滴滴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3月-2021年3月,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而2022年3月-2023年3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900万,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600万。 随着“入场者”不断增加,行业竞争自然愈发激烈。 柳州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就曾给网约车司机们算了一笔账——目前租赁一辆纯电动网约车的市场价为每月3800元-4400元,充电费月均约1000元。按当前日均营运流水计算,在每月满负荷工作30天的情况下,驾驶员月纯收入约为3500元-4000元,且未含社保等其他支出,并郑重提醒拟从事网约车行业的企业和驾驶员,充分考虑市场风险,谨慎投资网约车出行市场。 李朝因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一般日流水200元是网约车司机的“生死线”。据他介绍,由于行业平均客单价在20元左右,这意味着大部分的司机需要每天跑到10单以上。“刨除掉平台抽成、车辆损耗、充电和停车、保险等必要开支,拿到手里并没有多少钱,若订单量在10单以下,将不足以支撑开支。”他说。 此外,这一行还面临着诸如违章等风险,若不小心出交通事故,可能几个月就要白干。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0单,也并非每个司机都能轻易达成目标。 以东莞为例,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77.3%的网约出租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日均订单≥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济南发布的风险预警也提到,济南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网约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而即便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相关数据也并不好看。今年1~3月,广州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分别约为15.59单、15.92单、14.74单,单车日均营收分别约438.8元、406.07元、354.77元。无论是日均订单量还是日均营收,都在逐月递减。 “车子不好开,钱赚不到。”李朝因无奈说道。 专家:提高网约车安全门槛 准入门槛低、时间相对自由是网约车的一大特点,自然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与此同时,一些网约车平台为了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降低了准入门槛,导致网约车司机“良莠不齐”。 随着各地网约车市场日趋饱和,关于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竞争过度,同时,也有助于对行业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规模。 其实早在几年前,多地就已经探索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如2019年时厦门推出“车证”考核机制,网约车公司向驾驶员发出警示,如果在考核期内完成单量没有达标,平台有权解除车辆接入协议,“车证”也将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注销。 2021年,广州建立网约车平台合规率监测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定期统计网约车平台运营车辆、驾驶员合规率,对不达标平台公司开展重点监管,并通过官方途径向社会公布行业市场运营、执法监管等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和监督。 在地方实践中,为了引导网约车市场供需关系动态平衡,深圳在2022年底探索建立了网约车运力规模动态调整机制。 该机制显示,一旦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低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低于11单,巡游车里程利用率低于60%,满足3个条件中的2个,就会触发预警,供政府决策参考,其应对措施包括暂停网约车运输证和平台经营许可证办理服务。 而当网约车日均订单量变化幅度大于等于10%,单车日均订单量大于等于13,巡游车里程利用率大于等于65%,这3项指标连续2个月有任意2项及以上满足即可恢复新增触发条件。 国家发改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发布风险预警信息是地方政府对网约车行业进行常态化监管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提醒投资者和从业者注意市场风险并做出理性选择。 他认为,相对于发布预警信息,暂停受理相关核发业务的影响更大。如果长期不发放相关证件,容易变成数量管制。这一措施可能导致市场竞争减弱,进而影响消费者的选择权和从业人员的就业机会。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在网约车市场貌似饱和的前提下,坚持安全生产底线,也就是驾驶员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驾驶员证,车辆要有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运输证。市场稳健发展离不开安全的底线,有了安全底线,才有可能实现“有进有出,动态调控”。 杨新苗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汽车保有国家,拥有超过4亿辆机动车,大量富余的汽车和驾驶人渴望进入网约出租汽车服务市场。如果没有获得网约车证和网约驾驶证,就进入出租汽车服务市场,那就是城市忽视安全生产门槛,将很快导致市场偏离安全运行轨道。 艾媒咨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网约车消费者认为网约车存在的安全隐患中,61.1%消费者表示司机准入门槛较低,60.8%消费者表示相关制度不完善,40.1%消费者表示司机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25.4%消费者表示车辆不合规,22.2%消费者表示车辆信息与平台信息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