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来,在美国联准会(Fed)40年来最激进升息之后,专家们一直在激烈争论美国经济是否正面临衰退,他们使用了各种指标,从就业市场数据到债券殖利率曲线的形状,来支持或反对潜在衰退的预测。但一个相当不寻常的指标显示,经济疲软的程度已达到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最严重的水准,那就是纸箱的出货量。 美国第3大纸板箱生产商美国包装公司(PCA)稍早公布,第2季纸箱销量较去年第2季下降9.8%,创下有纪录以来最大跌幅之一。这是继第1季下降12.7%之后的又一次下滑。供应链情报公司FreightWaves Research的报告显示,今年前6个月的降幅是2009年初以来最大。 纸箱是预测经济的可靠领先指标,因为它们在货物运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对上网购物的消费者,对接收大宗货物的商店和仓库也是如此。这意味着,如果硬纸板需求放缓,消费者购买的东西就会减少。这是一个被忽视的经济衰退指标,在美国经济前几次衰退之前就出现过。 据FreightWaves指出,去年Fed激进升息抑制了对纸板箱的需求,需求可能会进入长期低迷期,纸板箱出货量的前景仍然不明朗。 一些专家认为,纸板箱出货量的下滑是更广泛的经济问题的一个迹象。Charles Schwab首席全球投资策略师Jeffrey Kleintop表示,美国正处于“纸板箱衰退”中,这可能导致就业市场走弱,企业面临更大的获利压力,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今年年底前通膨大幅放缓。
《新苏黎世报》认为,秦刚事件反而有利于巩固习近平的地位。 德语媒体就秦刚事件发表评论 无人安全 《新苏黎世报》评论写道,秦刚被免职或许有人会幸灾乐祸,”但最主要的感受应该是恐惧和不安,而且不单是在外交部,还包括党和国家其他的高级官员”。因为正如秦刚过去属于习近平庇护之下,大多数重要位置都取决于习的好恶。秦刚的失踪和被免职所发出的信号就是:谁都可能是下一个。无人幸免。” 评论写道:”习的忠实下属相互之间必须争夺他的恩惠,而不是相互结盟。他们既不能依靠法律,也不能指望党的传统或者意识形态。由此,习的权力地位就得到稳固。这样,他也可以让官员按着他的路线走。尽量不要犯错,尽量按习近平思想落实政策,这是他们唯一的安全。”
美国一对姊妹和1名14岁男孩在科罗拉多州的一个野外营地中死亡,据亲属表示,他们因为厌倦疫情想要过上“避世而居的生活”,但主要依赖YouTube影片来获取野外求生知识。法医认为去年美国的罕见的酷寒是遇难的主要因素,他们的家人更呼吁世人,不要只看Youtube跟网络资料就进行贸然前往野外离群而居。 据《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26日报导,在甘尼森国家森林公园(Gunnison)内一名登山者,偶然发现了他们的帐篷,42岁的蕾贝卡(Rebecca Vance)、她14岁儿子以及41岁的胞妹克里斯蒂娜(Christina Vance)的遗体,部分被保存成木乃伊状态。 冈尼森郡法医巴恩斯(Michael Barnes)表示,他们可能于2022年7月开始露营。根据他们表妹贾拉(Trevala Jara)的说法,这对姊妹和男孩,并没有野外生存经验,他们透过YouTube影片和网络资料来学野外求生。还有一位成功过着离居生活的朋友也给了他们一些建议,以帮助他们生存。 贾拉表示非常担心表姐和侄子,并主动提供他们使用她的露营车和发电机,但她们婉拒了这些建议,并自信表示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我真的为他们感到害怕和担心,他们最后一次露营甚至还是在我们都还是小朋友的时候。” 她表示,姐妹们拒绝告诉家人他们将待在哪里,是因为新冠疫情期间变得对社会产生的不信任。克里斯蒂娜加入姐姐和侄子的行列,是因为她认为如果她也一起前往,她们的生存机会可能会增加。 贾拉强调:“我不希望人们误以为他们疯了,他们不是。如果我能够影响任何人,我会说透过看看YouTube影片或网络资料来学习野外求生,我会告诉他们三思而后行。” 法医巴恩斯认为去年美国的罕见的酷寒是遇难的主要因素,不过,官方死因尚未确定。他补充表,这家人“随身携带了很多关于户外生存和觅食的文献”,但似乎是从商店购买日用品。他们曾试图搭建一个栋简易临时建筑物,但未能在冬季前顺利完成搭建。
秦刚晋升神速, 被称为“火箭干部”,升得快,没想到坠落得更快,在任仅七月,为中共建政以来最短命的外交部长。 2023年1月15日,时任中国外长在埃及。7月25日,秦刚被解除外长职务,官方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理由。 AP – Amr Nabil 中国外交部网站已把秦刚的足迹清洗得差不多一干二净,甚至在“历任外交部长”一栏,也没有了秦刚,好像这个人不曾存在。 一些分析还在猜测,秦刚被免掉了部长,但保留了更高一级的国务委员,或许他还没有完全坠落?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扬大利对美国广播公司表示,“秦刚的资历相对简单,保留国务委员的位置说明不是特别重大的政治斗争……”。 不过,如果中国的宪法还作数,只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能罢免国务委员,也就是说如需罢免,也要等到明年三月开全国人大?如此,秦刚的国务委员一职或许只是在虚假地延长? 秦刚在担任礼宾司长时陪同习近平出入,得其信任,得其亲自提拔,故而短短时间,从驻美大使晋升外长,从外长晋升国务委员,后面这一步,老外长王毅用了足足五年时间,秦刚只用了三个月。 秦刚是习近平不顾中共党规,在二十大强行开启第三任总书记任期后,亲自纳入中央委员会,亲自选拔的高级干部之一,秦刚在习近平的眼皮底下坠落,在分析人士看来,严重损伤了习的权威,至少识人不明。 英国广播公司援引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拉塞尔分析,秦的陨落和升迁同样出人意料,猝不及防。“由于这两个举动都出自中国领导人,这一事件将被视为高层令人尴尬的用人失察。” 但在另外一些中国问题专家看来,这件事的影响将不止于此,习在党内确立或者强加的“伟光正”形象将不翼而飞,由此引发内部对习决策能力的严重质疑。而时事评论人士张杰认为,秦刚事件暴露了习近平的致命弱点,缺乏判断力,这个问题自他上任以来就一直存在,并越演越烈。如国进民退、东升西降、秦刚任免等。他质疑:领导人缺乏判断力,现在的中国就如同一辆没有刹的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结局会是什么呢? 媒体人伊恩.约翰逊在“秦刚去职让习近平的领导力成为焦点”一文中也指出:秦刚的离奇离职是中国领导人习近平的又一次公开挫折,这表明他的高层管理遇到了严重困难。这一系列挫折让人质疑这位独揽大权的领导人的判断力。作者列举了习的一系列“误判”:普京下令侵乌前公开支持普京;固执地坚持清零政策又突然反悔,导致至少百万人死亡,造成经济衰退;而他对秦的提拔也绕过了许多规范,是又一次错误的人事判断。 秦刚坠落过程相对温和,有分析指这可能是考虑到他是习近平亲信的因素,不能让习近平过分难堪。但是,习为什么不能保秦刚以减轻对自己领导力的质疑一直是个疑问。这或许也是当局至今无法公开交代秦刚被解除外长职务的原因之一。 费加罗报把秦刚消失与曾担任里昂国际刑警中心主任的孟宏伟突然消失对比,但有分析指出,这是两个不同时期发生的两个不同事件,首先,孟宏伟突然消失发生在习氏政权最具挑衅性的时期,习在那一阶段,以反贪横扫党内对手,以及前任余孽,可谓所向无敌。如今,习在排斥了红二代、团派及各路大佬势力之后,所有的大权集于一人之手,定于一尊,独断独裁,极有利也极有弊,他可以独揽功劳,但由于他的误判而发生的后果也很难全部怪给别人。其二,孟宏伟被视为前主管政法的常委周永康的余党,是习的对头;而秦刚则是习近平的亲信。 秦刚坠落,是否意味着强人政权在最鼎盛期开始疲弱,走向黄昏?中国问题专家邓聿文对美国之音表示,秦刚事件对习近平“绝对是坏事一桩”,一则让国际社会更不信任这个高度不透明的政权,二则秦刚的迅速消失,让人们自然认为,“习的新一届权力班子内部又开始生起权力斗争,习对政局的掌控很可能不稳。”习最怕的就是有人“出于某种政治动机散布政治谣言并在党内外传播,被他的高级干部们理解成他权力动摇的佐证。” 这位分析人士认为,秦刚事件只是开始,“习政权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或已形成,秦刚的倒下是第一张牌……”
7月26日,据港媒报道,李玟丧礼遗照曝光,由李玟两位姐姐亲自挑选,觉得这张照片中的Coco像个天使,李玟生前喜欢穿白色,还有她标志性的笑容。 据悉,李玟的告别仪式将于31日在香港殡仪馆举行,遗体于8月1日火化。26日,李玟的告别式流程也在网上公布,扶灵人包括音乐人姚谦和资深艺人甄妮,她的老公Bruce则持续没有出现。
导读 从“山河大学”到西安“回流生”,教育公平问题为何频上热搜? 近一段时间,教育相关话题频频登上舆论热点,前有黑龙江高考分数线创下新低,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四省网友自发建设虚拟的“山河大学”引发舆论热议,后有西安中考“回流生”事件,引发当地家长群情激愤,甚至对政府公信力产生质疑。 一系列舆论热点的背后,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困境与更加深层次的问题?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就此问题,我们采访了IPP副院长、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林辉煌。 问:近期“山河大学”、西安回流生这些舆论话题声浪很大。您对此有什么看法?为什么大家现在这么焦虑教育公平的问题? 林辉煌:其实,类似的“高考移民”、“回流生”等现象长期以来一直都存在。我觉得本质上反映了我们国家的教育资源在省际之间分配不均衡的问题。 就比如“山河四省”可能是最悲催的。他们是考生最多的那几个省之一,但是真正的好大学又很少,这种情况就导致整个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激烈竞争下,有人选择“转移阵地”,寻求更多升学机会。比如陕西、海南、新疆这种教育“洼地”也就成为了目标。 当然近几年来,我们也能感觉到这些话题炒得越来越热,教育问题频频成为网络热点,甚至成为了社会的“集体焦虑”,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对教育投入了特别多的期待。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教育是能够让子代在社会阶层上跃迁的一个最重要的途径,甚至是唯一的可能性。所以,教育就不仅仅只是一个孩子接受知识的过程这么简单,它其实还是我们社会资源分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 另一个原因,也是与当前的整个经济形势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大家普遍能够很强烈的感觉到就业的压力,包括社会上许多因为开工不足导致的“隐性失业”压力,都会渗透社会中去,渗透进每个个体家庭中。这样的焦虑感就会蔓延到家庭对教育的重视上来。再加上我们现在家庭的小孩数目在减少,家庭对每个孩子的重视在提升,家长就更愿意把资源去投放到他们的孩子身上。家长在教育上的寄托就越是厚重,越是期盼通过教育资源的利用,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因而对于教育公平以及质量的要求会越来越高。 6月7日,家长们聚集在考点翘首以盼 图源:新华社 可以想象,当我投放很多资源到到教育上面,但是我又没有办法得到一个良好的、有确定性的预期结果,再加上我投入这些优质教育资源,却要被外来的人占用的时候,家长们必然会滋生愤怒的情绪,这种情绪被互联网催化、放大、聚集,形成了群体性的焦虑与不满,最后引发舆情。这也是互联网时代下的一种特点。 问: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山河四省”这种资源不足的省份很焦虑,西安这种教育资源相对充足的中心城市也很焦虑。但为什么像广东这种外来人口多,教育资源也不丰富的地区,似乎焦虑感并没有那么重? 林辉煌:对,从地域来看,不同地区的教育焦虑感是不同的。从我在全国各地的调研来看,同样是发达地区,珠三角跟长三角的一些地方相比,我们的这些家庭,主要指农村、城郊的家庭,对教育的焦虑感整体是比较弱的。 现实中我们也能看到,珠三角地区对于大量外来人口的子女在这边上小学也好,上初中也好,这种排斥感是没有的。大家整体相处非常和平,家长也不会特意让孩子特别卷。但是在苏南、长三角等同样是发达地区的农村,他们就卷得特别厉害。这个差别是非常明显的。 我们研究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珠三角许多村庄有集体经济的保护。虽然不一定每个村庄的集体经济都非常强,但是大部分都可以通过一些分红、本地就业的形式,使得这些村民获得一定程度的保护,使得他们不必裸裸去地面对市场的竞争,这样也就不必转化成教育竞争。另一方面,因为有集体经济的这种社会保护,我们珠三角这些地方,特别是在乡村这些地方的社会分化程度相对是比较低的。相较而言,像在长三角的社会分化程度越高的地方,它的竞争就会越激烈。 所以,这种焦虑与他们所处地方的经济结构、就业机会都密切相关,我们分析的时候也要密切注意到。 问:长远来看,我们国家的新生儿数量正在减少,一些幼儿园已经开始出现招生不满的情况。是否可以预计,随着教育资源的相对增加,未来我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恐慌和焦虑会有所减轻? 我认为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是,如果教育资源分配的分配没有办法实现更高程度的统筹,教育资源的差异和不均衡始就始终都会存在,教育竞争也会始终存在。而且随着整个国家的少子化,可能未来家长会更重视教育,家长的教育选择会更严重。 其实,我们观察到,教育资源的差异固然在一些省份之间非常明显,特别是在河南等地是非常稀缺的。但从全国来看,省际间的资源分配大致还是跟当地的经济形势和人口相适配的。毕竟,通过高考移民、回流等形式取得优势的考生整体数量不会特别多,国家在这方面的审核把关也是非常严格的。所以我认为,省份之间的不均衡可能并不是最核心的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一个省内城乡之间的不均衡,影响可能才是真正巨大的。 现在来看,我们大量的优质教育资源都集中在大城市,然后是小城市,再往下集中到县城,乡村基本上没有特别好的资源。好的生源,好的老师也都被大城市虹吸走。但在我们国家,无论从人口主体还是版图幅度来看,乡村都还是占主体。 图源:新华社 所以我认为,教育资源应该更大力度地推动均衡化,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实际上,我认为省级政府在未来更应该扮演组织者的角色,进行教育资源的组织和管理,使教育资源在全省范围内更加均衡。如果能让省内超过90%的人口甚至更多,能够接受到均衡的教育。这应该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情况。 问:在现实中我们看到,这些年许多大城市为了吸引人才落户,出台了许多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这是不是反而加强大城市的虹吸效应,加剧了城乡之间的资源不平等? 林辉煌:对。我们经常呼吁的一点是,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已经不同于过去“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这种依赖于数量增长或资产积累模式。现在的经济环境要求更加稳健,投资行为也更加谨慎,我们的产业也需要进行转型升级。 这就要求我们对经济发展进行更高层次的统筹。要对某些行业和产业进行布局规划,有一种机制来进行产业和经济的规划。这就需要省级政府发挥更大的统筹作用,而城市和地方政府更多的是执行。但是,如果只是依赖于城市自己的主观意愿,恶性竞争是很难避免的。 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回到计划经济。地方之间完全没有竞争是不可能的,总会有一些竞争。但是我们需要关注竞争的内容。我觉得,可以竞争的是营商环境、服务企业的能力、城市的风貌、社会治理、城市的精神文明等等。但是产业政策、人才政策这些,我认为应该由省级政府更多地去评价和决定。在省内,我们需要有一个相对均衡、公平的招商政策,以避免城市间的恶性竞争。我们不能再走老路,每个城市、每个乡镇都去进行恶性竞争,这种做法无法走向高质量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一个新的模式,一个更高质量的发展道路。我们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高政府的能力。 政府需要顺应时势,需要依赖于领域内的专家,他们可以提供知识,政府需要明晰如何引导产业,如何定位城市。这样,我们就不会在各个地方,各个城市,甚至各个乡镇都争夺同样的产业,陷入内耗。
1950年6月,朝鲜军队越过三八线,开始了为期三年的朝鲜战争,当时我的祖父姜延九(音)还是正在放暑假的学生。 他很幸运。他所在的村庄位于朝鲜半岛东南端,是离战争最远的地方。数百万人南下涌向这里避难。他现在住在釜山,有个邻居当年曾经带着家里的牛逃到那里。今年年满90岁的爷爷在战争中幸存下来。1953年7月27日,在数百万人死亡、成千上万个家庭离散之后,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但严格来说,朝鲜战争从未结束。朝鲜民族的分裂也是如此。 在越南和德国统一、结束战后分裂的几十年后,韩朝之间的隔阂反而进一步加深。在旁人看来,现代而民主的韩国与落后而压迫的朝鲜——冷战仅存的象征之一——之间的决裂似乎是永久性的。 但是,一种对统一的奇怪渴望跨越了几代人,跨越了国界,关于国家和身份的个人与集体叙事混杂在一起,揭示了朝韩人民对这种分裂抱有怎样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 我父母那一代在韩国经历了战后几十年的军事独裁和红色恐慌,当时朝鲜的恐怖袭击、军事入侵和间谍活动让人毛骨悚然。我父母在学校里都画过反共海报。 我在后来出现的民主而富裕的韩国长大。在21世纪初所谓阳光时代的鼎盛时期——那是南北政治缓和的时期,统一似乎是可能的,尽管依然遥远——我高中的高年级艺术作业是关于家庭团聚和朝鲜统一的乐观态度。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上,朝鲜和韩国代表团一起走进体育馆时,我才11岁。看电视时,我喜极而泣。在那之后的很短一段时间里,我梦想的职业是领导负责处理朝韩事务的韩国统一部。 我第一次见到朝鲜人是在2010年的维也纳。当时一家博物馆正在举办朝鲜艺术展,我去了三次。在最后一次看展的时候,一名自称是朝鲜文化部官员的男子走上前来。我们做了自我介绍,包括我们各自来自朝鲜或韩国的哪个地方。我们不需要翻译,巧的是,他也姓姜,我们来自同一个宗族。谈话很短,我们没有讨论任何宏大的民族团结情怀。但是,短暂跨越鸿沟的记忆对我来说依然深刻。 韩国人受到的教育是,朝鲜人仍然是同胞;他们是我们国家的一部分。我们被教育要渴望统一。在2018年韩国平昌冬奥会期间,朝韩两国女子冰球运动员作为一支球队参赛,韩国观众挥舞着统一的旗帜,高呼“我们是一家人!” 然而,我们的统一梦想总是与关于朝鲜的自相矛盾、两极分化的信息相冲突,这些信息从童年起就已被我们内化。朝鲜政府是我们的敌人,威胁到我们的生存。过于同情朝鲜的表现可能会被视为触犯韩国的《国家安全法》。韩国政府还封锁了许多朝鲜网站。 朝鲜的导弹发射和核试验成了全球的头条新闻,但韩国人对这些接连不断的挑衅已经习以为常,听了只是耸耸肩。(朝鲜试射导弹了?在首尔那就是个普通的星期四。)这只是其中一个迹象,显示出许多韩国人对朝鲜真实而普遍的漠视。 自从在平昌冬奥会冰面上的那个团结时刻以来,孤立的平壤朝鲜政权恢复了核试验和远程导弹试验。保守派韩国总统尹锡烈对朝鲜采取了更强硬的立场。南北关系再次冻结。新战争的威胁一直存在。 每一天,统一看起来都更像是一种幻觉。我们怎样才能弥合这样一个巨大的鸿沟呢?根据一项比较,韩国的名义GDP可能是朝鲜的57倍。韩国是一个健全的民主国家:总部设在美国的非政府组织自由之家在政治权利和公民自由方面给韩国打了83分(满分为100分);而在金氏王朝铁腕统治下的朝鲜只获得三分。 尽管韩国人一直被教导如此,但统一的愿望正在减弱,尤其是在年轻国民当中。根据一项著名的年度调查,去年,只有46%的受访者认为统一是“非常”或“有些”必要的,这是自2007年开始调查以来的第二低水平。近27%的人认为没有必要。我对统一的支持——该统一吗?能统一吗?——如今依然存在,但我对此越来越怀疑。 支持统一的理由仍然很有说服力,比如我们拥有共同的历史和语言,为朝鲜人民争取自由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当然还有和平。携手合作,我们或许可以摆脱对美国和中国等大国的依赖,成为一个单一经济体,铸剑为犁,享受和平红利。 但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政治结构上的巨大差异,韩国可能承受的高昂经济成本,以及专注我们这边民生问题的必要性,都是我们这边在面对的挑战。 在这场辩论中,经常被忽略的是朝鲜人的观点。2018年的一项调查发现,在最近的脱北者当中,有90.8%的人表示,在脱北之前,他们觉得统一“非常必要”(可能至少部分原因是朝鲜支持统一的宣传)。 我仍然梦想着所有的朝韩人民都能自由地相见,离散的家庭能够团聚,脱北者如果愿意,也可以安全地返回家园。但这些事情似乎一如既往地遥远。 在距离现在最近的那段相对缓和的时期,一些韩国音乐家于2018年访问了平壤。在和平音乐会结束时,他们唱了一首统一之歌。“我们的愿望是统一,”韩国表演者唱道,“统一拯救我们的人民。”数百名朝鲜观众也加入进来,齐声唱歌,挥舞着手臂。 看着电视,那个11岁的我又回来了,我哭了。时间的流逝麻木了分离的痛苦,也麻木了代代相传的创伤。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没有完全消失,哪怕只是那么一瞬。
美国近期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美国紧急报警中心目前人手不足,难以填补空缺,并出现员工工作倦怠的问题。 据美国《福斯新闻》周二(25日)报导,这项调查由美国国家紧急电话协会与专注于紧急服务的云技术公司联合进行,对来自全美各地“911”报警中心的约850名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其中许多人训练不足,并感到工作倦怠。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在美国一些社区,人员配置问题已成为普遍现象。 7月,在圣路易(St. Louis),一位妇女被困在倒下的大树下,报警者拼命拨打电话,但打了将近半个小时都无法接通。在该地区郊区的同一场暴风雨中,一名妇女花了45分钟才成功报警说明情况,她5岁的儿子当时被一棵树砸成重伤,小孩目前已经死亡。一位在场人士称,当孩子母亲开始拨打911时,孩子还活着。与此同时,7月在纽约市,一位报警人试图报告一辆运输部货车起火爆炸的情况,却因报警热线忙碌而被转到语音信箱。 专家称,全美范围内的接警人员短缺与警察部门和执法机构的人员短缺情况如出一辙,这导致在美国各地服务中心,热线接通的等待时间延长或是很难接通。
据最新一期《天体生物学杂志》刊发的论文,美国宇航局(NASA)“好奇号”漫游车今年4月在盖尔陨石坑拍到奇特的“骨刺”状岩石,科学家们表示不能完全排除这是坠毁的外星飞船残骸的可能性。 据报道,“好奇号”漫游车今年4月在154公里长的盖尔陨石坑底部拍摄到这块岩石后,人们就开始热切地猜测这块岩石可能是什么。同时,“好奇号”在另一处地点拍到的碎片,似乎是车轮、车轴和陨石坑碎片场。 最新的研究推测这些“沙刺”是地震的结果,但没有完全排除是外星飞船残骸的可能性。 论文第一作者、英国伯明翰阿斯顿大学的理查德·阿姆斯特朗(Richard Armstrong)教授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尖峰和相关结构的出现,但综合各种证据来看,它们是一种“沙刺”(sand spike),类似地球上重大地震活动的结果。 不过,一些地质学家指出,火星上的“沙刺”与地球上的沙刺有一些不同之处,如前者不像后者那样有球状末端,它们有时还呈锯齿状,而地球上的沙刺则没有。 阿姆斯特朗教授表示,这些尖刺不太可能是太空碎片,但也不能排除是外星飞船造成的。 他还表示,所谓“车轮”很可能是另一种现象。 NASA天体生物学家娜塔莉·卡布罗尔(Nathalie Cabrol)博士表示,这是她研究火星20年以来见过的“最奇异的岩石”。 她推测火星风可能是罪魁祸首,这一特征可能是“大量侵蚀后的涟漪遗迹”。 有人认为这些“沙刺”是鱼骨化石、恐龙残骸。 此前有人提出,鱼骨化石、恐龙残骸或古老的地球航天器碎片也可能是造成这些尖状地貌的原因。 据专家估计,火星表面目前有大约7119 千克的地球残骸,这些残骸来自太空任务中被丢弃的降落伞和头盔。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奇特的岩石不太可能是人类造成的。 人们猜测神秘结构外星起源的部分原因是,在德国南部的诺德林格·雷斯小行星撞击坑也发现了类似的岩石构造。 据悉,“好奇号”拍摄到的奇特火星地貌让科学家们挠头不已。 去年 6 月,“好奇号”发现了一些奇怪的扭曲结构,专家们表示,这些柱子可能是由曾经填充火星基岩古老裂缝的水泥状物质形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较软的岩石被侵蚀掉了,只留下从陨石坑的沙子中突出来的扭曲的紧凑材料塔。 2022年2月,“好奇号”在盖尔陨石坑拍摄到了一张看似珊瑚状“花朵”的图像。NASA科学家后来证实,这是一个“成岩晶体簇”,比硬币还小,可能是由水中的矿物质沉淀形成的。
美联储星期三加息0.25%,表示依然居高的通胀是美联储政策利率目前升至2007年以来最高点的理由。 据美国之音报道,这是美联储过去12次会议中的第11次升息,让隔夜基准利率升至5.25%到5.50%区间,这个水平上次出现是在2007年房贷市场崩溃之前,过去大约22年都没有持续有效地被超越过。 美联储在声明中说,“(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将继续评估额外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声明措辞与6月份没什么不同,让美联储在寻找目前紧缩周期的停止点时拥有政策选项。 美联储说,会观察接收的数据,研究升息对经济的影响,“以确定可能适当的额外政策紧实的程度,”实现其2%的通胀目标。这个表述与6月份相同。 但美联储6月13日和14日的会议之后的通胀数据都弱于预期,政策制定人在进一步降低价格压力之前不愿改变他们的鹰派立场。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说,任何未来的政策决定会在每次开会时做出,官员们在目前环境中只能对下一步的货币政策提供有限的指引。 但他没有排除必要时采取行动。 鲍威尔在政策声明发布后的记者会上说,“我们肯定可能会在数据要求的情况下在9月的会议中再次加息,”“我还要说”,如果这是正确的政策决定,“我们会在那次会议中选择维持。” 但鲍威尔告诫不要预计利率会在近期得到任何缓解。 鲍威尔说,“我们需要降息时就会降息,这不会是今年。” 通胀的关键指标依然是美联储目标的一倍多,很多指数显示,由于快速加息,经济表现继续超过预期,包括3.6%的低失业率。 美联储说,就业增加依然强劲,经济增长缓慢,略高于6月开会时的增速。路透社对经济学家进行的调查显示,美国政府星期四预计报告经济第二季度环比增长1.8%。 鲍威尔说,他依然希望经济能实现“软着陆”,即通胀下滑,失业继续较低,避免衰退。 他说,“我的基准情况是,我们将能在没有导致大量失业的真正显著下行时把通胀降到我们的目标幅度。”他表示,展望“远远没有保证”。他还说,美联储经济学家不再像在近期会议上那样预计会出现衰退了。 离美联储下次会议还有大约八个星期,物价持续温和升高可能会让下次会议决定最后一次加息,这个过程始于2022年3月0.25%的审慎升息,最后开始1980年代以来最快的货币紧缩。 美联储18位决策人有12位最近预测,需要在年底前至少再加息0.25%。 (本文依据了路透社的报道。) 这家最好!股市开户分批买入大盘股指基金